防渗监测施工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概述
1.1工程概况
**水库位于**郑集镇与新街乡交界处,**小街以南,距**区约10km,位于淮河流域高邮湖水系白塔河的支流**河上。水库控制来水面积164km2,水库总库容0.483亿m3,设计灌溉面积3.48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87万亩。水库保护下游天长城区、郑集、新街、城南、十八集等乡镇,防洪保护面积86.75km2,耕地面积5.2万亩,人口5.6万人。该水库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养殖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目前按省重点中型水库运行管理。
**水库于1958年4月开始兴建,为均质土坝,1959年底竣工。1961年、1962年和1963年相继续建后蓄水,并初步发挥灌溉效益。1978年对水库进行加固,坝顶高程达到23.0m。1998年~1999年对水库再次进行初步除险加固。水库枢纽工程主要由大坝、泄洪闸、西非常溢洪道、东、西、中放水涵洞组成。
主坝为均质土坝,全长2060m。坝顶高程23.00m,防浪墙顶高程23.50m,坝顶净宽6.0m,最大坝高14.3m,土坝迎水面坝坡坡比为1:3,采用干砌块石护坡,从15.00 m高程护砌至堤顶,背水面坝坡在18.00m高程处设有4m宽平台。
副坝位于大坝右端,1998年水库大坝除险加固时废弃了东非常溢洪道,改建为副坝,坝长170m、顶宽3 m、顶高22.3m,上下游边坡均为1:2.0。
泄洪闸位于大坝西段,有闸首、泄槽、消能工三部分组成。闸首为六孔开敞式,每孔5m,闸室长11.5m,闸底板为混凝土反拱底板,高程14.5m,底板为100cm厚钢筋混凝土结构。消力池底板为混凝土结构,其表面为厚6cm钢筋混凝土结构,纵向约20m设一道伸缩缝,消力池底高程9.0m,池深1.5m,两侧挡土墙为重力式浆砌石结构。公路桥为5m宽的钢筋混凝土板梁式桥,六孔,每孔5m,桥面高程23.10m。
西放水涵洞位于西非常溢洪道南侧,底高程15.0m,1.1m×1.2m浆砌石方涵,设计流量1.8m3/s。
中放水涵洞位于大坝0+120处,底高程16.1m,系直径为0.6m的钢筋混凝土圆涵,设计流量0.5m3/s。
1.2大坝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水库自运行以来,各建筑物均暴露出比较严重的问题,一直带病运行。2003年7月淮河流域发生大洪水,水库经历了建库以来的最高库水位,大坝出现渗流隐患。大坝存在主要问题如下:
1.桩号1+200~1+350段下游坝脚出现多处渗漏,最大渗漏量达120L/s。
2.上游块石护坡变形和损坏严重、护砌范围不足。
3.正常溢洪道闸底板和陡坡混凝土表面存在冲坑、露石、漏水等现象,侧墙渗水,闸底板断裂,启闭机主梁开裂露筋,启闭房墙体开裂、屋顶漏水,启闭设施不能正常运行。
4.西涵洞洞身断裂、漏水,进、出口破损严重,启闭机不能正常运行;中涵洞身、闸门渗漏水严重,存在大坝渗流安全隐患。
5.无大坝安全监测设施。
1.3本次主要防渗加固措施
1.新建中放水涵洞,位于主坝0+120桩号。
2.坝体垂直防渗加固:0+060~0+800桩号及1+830~2+016桩号为厚度142mm 的多头小直径深层搅拌桩;0+800~1+830桩号为厚度240mm的多头小直径深层搅拌桩。
3.上下游坝坡护坡工程。
2大坝安全监测系统设计原则及依据
2.1 系统设计原则
1.规范性:系统监测项目设计、测点布置应满足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
2.实用性:系统的功能应实用、完整,能够满足水库安全监测和管理实际需求。
3.先进性和成熟性:技术设计应符合发展趋势,既保证系统的先进性,又兼顾技术上的成熟性,降低新技术和新产品不成熟带来的风险。
4.稳定性和可靠性:系统仪器设备应选择经过实际工程考验的稳定、可靠、耐久的产品。
5.易用性:系统软件用户界面设计友好、美观,操作简单、实用。
6.易维护性:系统数据自动化采集设备宜选用模块化产品,安装及维护方便。
7.安全性:硬件能够在高湿、高温、低温等恶劣环境下正常工作;软件可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监控。
2.2设计依据
1.《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L551-1012;
2.《大坝安全监测仪器安装标准》SL531-2012;
3.《大坝安全监测仪器检验测试规程》SL530-2012;
4.《大坝安全自动监测系统设备基本技术条件》SL 268-2001;
5.《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94(2000年版);
6.《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50343-2004。
3监测项目设计
3.1表面变形
鉴于**水库自兴建至今已50年,最大坝高仅14.3m,坝体填土深层固结已经完成,不会发生较大变形,因此,表面变形监测主要针对本次除险加固工程及1999年拆除重建的坝下埋涵及新筑坝体以及溢洪道进行设计。
中放水涵洞位于0+120桩号,在0+120桩号布置1个垂直位移监测横断面,布置4个垂直位移监测标点,其布置为上游坝肩、下游坝肩、下游18.00m平台和15.50m平台。
与中放水涵相同布置方式,在东放水涵2+000桩号布置1个垂直位移监测横断面,4个垂直位移监测标点。
在溢洪道左右侧墙下游各布置1个垂直位移监测标点。
在中放水涵启闭室工作桥面设1个垂直位移监测标点。
在大坝左右坝端各布置1个垂直位移起测工作基点。
综上所述,**水库共布置11个垂直位移监测标点,2个垂直位移起测工作基点。横断面垂直位移监测标点布置见图1。
高程
23
21
19
17
15
13
11
9图1 垂直位移监测标点断面布置图
3.2渗流
根据大坝运行情况,结合本次除险加固防渗工程措施及坝下埋涵拆除重建等
实际情况,在大坝最大坝高、涵洞部位等关键及易产生渗流隐患部位布置渗流监测断面。
1. 0+117和2+013断面
在放水涵涵洞一侧距涵管外壁0.5m~1.0m 处布置一个监测横断面,设3个渗
流监测点,分别位于上游坝肩、下游坝肩和涵洞出口前缘,钻孔以深入洞轴线以下1.0m 作为控制条件,每孔安装1支振弦式渗压计,监测涵洞与坝体间是否存在接触渗流。
涵洞接触渗流监测共布置6个钻孔6支振弦式渗压计。
2. 0+900、1+200和1+500断面
防渗加固措施为多头小直径深层搅拌桩,所不同的是0+060~0+800和
1+830~2+016较小坝高坝段搅拌桩厚142mm ,0+800~1+830较大坝高段搅拌桩厚240mm 。
1+200桩号为最大坝高断面,布置5个钻孔,分别位于上游坝肩、下游坝肩、下游18.00m 平台、下游15.50m 平台和坝脚外,坝脚外测点兼做下游水位,其布置见图2。
高程
23
21
19
17
15
13
11
9图2 1+200断面渗流监测布置图
0+900和1+500两断面监测垂线布置与1+200前4条垂线相同,测点高程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