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论文 论科学发展观的方法论文
2024年树立科学发展观经济可持续发展论文
2024年树立科学发展观经济可持续发展论文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它强调发展应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经济领域,树立科学发展观,就是要转变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方式,走内涵式、集约型的发展道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首先,树立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在经济发展中注重质量与效益。
传统的发展模式往往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忽视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这种做法不仅导致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还使得经济增长难以持续。
因此,我们必须转变观念,将质量和效益放在首位,推动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我们要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创新能力、加强人才培养等方式,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其次,树立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注重区域协调发展。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和人口分布差异较大。
因此,在经济发展中,我们必须注重区域协调发展,避免“一刀切”的发展模式。
我们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差异化的发展策略,推动各地经济协同发展。
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与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再次,树立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注重城乡协调发展。
城乡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在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农村经济相对滞后,导致城乡差距不断拉大。
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城乡协调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我们要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城乡之间的产业合作与人才交流,促进城乡经济互补发展。
此外,树立科学发展观还要求我们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但经济发展并不等同于社会发展。
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必须注重社会事业的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我们要加强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的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2024年科学发展观——发展范式的变革》范文
《科学发展观——发展范式的变革》篇一一、引言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针对国家发展问题提出的重要理论成果。
它是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升华,为中国的长远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方向。
在当今世界,面对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中国需要对其发展范式进行深刻变革,而科学发展观正是这一变革的体现和指引。
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它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
三、发展范式的变革1. 从单纯经济增长到全面协调发展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往往只注重经济增长速度和规模,而忽视了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科学发展观倡导的是全面协调的发展,即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社会进步、环境保护和人的全面发展。
这种发展范式的变革,要求我们转变观念,从单一的经济发展转向全面协调的发展。
2. 从资源消耗型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往往以资源消耗为主,对环境造成了较大的压力。
而科学发展观倡导的是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模式。
这种发展范式的变革,要求我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3. 从政府主导到多元参与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往往以政府为主导,而科学发展观倡导的是多元参与的发展模式。
这种发展范式的变革,要求我们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引导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积极参与发展过程,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共同推动发展的格局。
四、实践应用在实践应用中,科学发展观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例如,中国在经济发展中注重绿色发展,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
同时,中国还在社会发展中注重改善民生,提高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此外,中国还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全球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毛概有关科学发展观的论文
毛概有关科学发展观的论文科学发展观的更新的理论依据还是社会实践,科学发展观并没有凌驾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之上,它是毛泽东思想的有选择的继承和发展。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毛概有关科学发展观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毛概有关科学发展观的论文篇一《浅谈科学发展观》摘要:针对目前社会中种种不诚信的现象,给人们带来很大影响和阻碍和谐社会的构建。
本文通过塑造诚信政府,使政府的主导力量带领整个社会价值取向,积极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大的作用。
关键词:塑造诚信政府;促进社会和谐近几年以来,一些令人不可想象的造假无所不用其极:酒、药品、电器、注水肉、毒大米、地沟油,甚至钞票。
这一切使人们人心惶惶,彼此极度的不信任,人们不知怎样应对社会安全的危机给自己带来的对于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所有这一切给社会和公众带来的不信任的冲击力正在愈演愈烈!直接影响了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当前,党和国家提出的“以德治国”,是诚信为政的体现,中共中央胡锦涛也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和谐社会的六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可分离的。
其中诚信是实现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条件,是社会和谐的润滑剂。
因此,诚信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应该把加强诚信文化建设同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加强诚信文化建设,加快建立起与经济、政治、文化体制相适应的体制,形成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秩序相协调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
而在诚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首先应该从构建诚信政府方面入手,政府的职能定位决定了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诚信既是和谐社会的普遍性道德诉求,也是政府行政行为合法性合理性的道德基石。
诚信政府建设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推动社会和谐不断深化发展的重大举措。
1、诚信政府的基本内涵现代政治文明的发展,要求政府不仅要当好“守夜人”,还要体现“道德人”的公共职责。
论科学发展观的方法论文
论科学发展观的方法论文〔摘要〕科学发展观既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又是指导发展的方法论。
研究、认识科学发展观的方法论对于我们贯彻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方法论是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包含丰富的内容,这里把它概括为“七论”,即人本论、发展论、和谐论、特色论、兼顾论、协调论和规律论。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世界观,方法论《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人们对科学发展观的世界观部分已经进行了大量研究,并且取得了有益的成果,但对科学发展观的方法论部分即指导发展的方法的体系则关注不够。
而后者对于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尤为重要。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和加强对科学发展观的方法论研究。
科学发展观的方法论是一个方法体系,包含多方面的内容,经过初步分析和认真梳理,也为了便于论述和使用,我们可以把其概括为七个方面:人本论、发展论、和谐论、特色论、兼顾论、协调论和规律论。
一、人本论“人本论”,就是在发展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和方法。
在发展领域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在有关发展的各项工作中贯彻和体现以人为目的、以人为基础、以人为中心的理念和精神。
“以人为目的”强调发展是把人当作主体,把人看作目的,是为了人的发展。
我们的一切发展都是为了保护好、发展好、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体现、保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正如学者们指出的,发展的目的是使人作为人而不是作为生产手段得到充分的发展,“应使每个人都掌握自己的命运”,①因而为了一切人和完整人的发展理应成为当代政治家、经济学家和研究人员一致接受的目标。
②“以人为基础”强调的是为了人的发展必须依靠人,把人作为推动发展、实现发展的第一资源。
在世界各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中,人们比较重视机器、生产设备、生产线等物的因素的作用,而对于人特别是普通人的作用则比较忽视,片面强调人对机器、生产设备的配合、适应,结果导致了人的片面发展和人与组织、社会关系的紧张。
关于科学发展观实质的毛概论文
关于科学发展观实质的毛概论文科学发展是社会高速发展、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探索和研究的过程。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关于科学发展观的毛概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科学发展观的毛概论文篇一:《浅谈大学生之科学发展观》摘要:从当代大学生“担子很重,责任重大”谈起,提出了当代大学生应该坚持“修德、累才、炼体魄”的科学发展观,号召在校大学生珍惜美好青春年华,从现在做起,从实处做起,努力把自己锻炼成为“能挑重担、能负责任”的一代新人。
关键字:大学生,科学发展观,探究胡锦涛在《推进合作共赢,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论述中讲道:“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对这个国家会产生重大影响,不同的发展观往往会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
”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这个大国要想成为世界强国,就必须有发展自己国家的科学发展观。
同样的道理,大学生要想在将来的工作实践中有所作为,对国家、对社会有所贡献,在校期间就必须制定自己的科学发展观。
那么,在校大学生应该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呢?笔者认为:大学生应该坚持“修德、累才、炼体魄”的科学发展观,在校期间努力地锤炼自己、科学发展,力争将来“能挑重担、能负责任”,为祖国的强大、人民的幸福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修德”就是要有理想,就是要有服务祖国、建设祖国的远大崇高的理想。
当代大学生的“德”要在传统意义的“德”字上有所发展、有所升华,在崇高理想的引领下,坚定信念、志存高远、直面现实、脚踏实地的过好大学生活的每一天。
有的同学在谈论大学生发展观时,侧重于“要牢固树立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正确人生观,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和社会的关系”等等。
但是我们生活在校园里,在我们的人生阅历中,不太可能对“国家、集体、个人”的含义有深刻的理解,更谈不上“在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发生冲突时,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以人民的利益为重”。
所以,我们应该从“修德、树理想”这一正确人生观形成的基础做起,有了这样的成长基础,我们就能自觉地抵制大学校园中的各种不利于成长的因素,始终沿着正确的成长道路健康地成长。
科学发展观论文
科学发展观论文篇一:关于科学发展观的论文关于科学发展观的论文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
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
可以说,这就完整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通过学习,我深刻地感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理论创新的一个突出成果,体现了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对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对我们把握大局、做好各项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深刻把握和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崭新的思维理念。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既有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问题,又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既管当前,又管长远;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重大的实践问题。
它的基本内涵是:一是坚持发展这个主题;二是全面发展;三是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所谓坚持发展,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所谓全面发展,就是要着眼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所谓协调发展,就是各方面发展要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满足当代人的基本需求,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为子孙后代着想。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科学发展观的前提。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纠正一些地方和领域出现的重经济指标,轻社会进步;重物质成果,轻人的价值;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发展的观念。
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提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并不意味着发展经济已退居次要位置,更不意味着经济建设不重要了。
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基础,我们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没有过去20多年的高速增长,就没有今天的大好局面。
毛概论文论科学发展观
毛概论文论科学发展观论科学发展观运用科学发展观解决环境问题摘要: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
科学发展观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通过学习科学发展观指导解决环境问题,是与时俱进刻不容缓的。
要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键词:科学发展观环境污染和谐社会可持续我们都知道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
它是中国共产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从可持续入手,我们要看到我们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一切从实际出发,客观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准确判断当前形势,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那么如何运用科学发展观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呢?首先要认清环境形势,制定符合科学发展的政策我国现阶段面临的环境问题,既是经济高速增长的产物,也是经济发展不够的表现。
我国走了一条跨越式的发展道路,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也集中出现,环境污染呈现结构型、复合型、压缩型特点。
我的科学发展观论文20xx字
我的科学发展观论文20xx字篇一:关于科学发展观论文 (3000字)关于科学发展观论文摘要:本文是围绕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主要内容为中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通过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 ,能够提高我们大学生的觉悟,指导我们大学生进行自身建设。
具体分为以下五点:1.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们的价值观、世界观,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就是当代大学生责任和使命2. 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要把我们自身的发展与理论的学习结合起来3. 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重在人民的创造和实践理论相结合4. 科学发展观是一盏指路灯的前提是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5. 在科学发展观的趋势下,我们应该做什么?以下为五点的具体阐述:1.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们的价值观、世界观,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就是当代大学生责任和使命科学发展关可以指导当代大学生做一个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科学发展观是辩证的发展观,辩证的发展观是全面的发展观、是对立统一的发展观,这就要求我们把个人发展与国家社会发展统一起来,把个人的发展置于国家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在个人发展的同时,强调对国家和社会的奉献。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是以人以本,我们重视每个公民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同时也强调每一个人的发展是其他人发展的前提,因此要做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结合。
世纪伟人邓小平同志一生奋斗,全身心的投入到我国社会主义革命与现代化建设事业,他的一句深情名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道出了有志于国家强盛人民幸福人士的心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当代大学生要克服极端的个人主义,更多地为他人着想,满怀激情地投入学习中去,投入到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去,在奉献社会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价值。
2. 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要把我们自身的发展与理论的学习结合起来科学发展观首先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科学发展观是全面的发展观,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共同进步和社会的和谐发展;科学发展观是协调的发展观,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科学发展观是可持续的发展观,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我们的子孙后代营造更好的发展空间,保证他们一代一代地永续发展。
浅析科学发展观内涵的毛概论文
浅析科学发展观内涵的毛概论文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建设的阶段性成果,是重大的理论创新,它进一步回答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浅析科学发展观内涵的毛概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浅析科学发展观内涵的毛概论文篇一《试析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摘要]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建设的阶段性成果,是重大的理论创新,它进一步回答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既要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它的丰富内涵,也必须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重要意义1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1.1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邓小平说,“发展才是硬道理”。
中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在于发展。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增强社会主义社会的凝聚力和说服力、改善人民生活,离不开发展;解决国内各种经济、社会问题、保持社会政治稳定、保持国家长治久安,离不开发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离不开发展;坚持“一国两制”的方针、和平统一祖国,离不开发展;顶住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压力以及维护国家的主权和独立,离不开发展。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们国家之所以经得起国际国内各种风浪的考验、各项社会主义事业之所以取得巨大进步、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之所以不断提高,归根到底是由于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今后,从长远一点来说,我们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中立于不败之地,也要靠发展。
因此说,邓小平的“发展才是硬道理”,又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精神实质的高度概括。
1.2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的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总结发展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科学发展观范文10篇
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行动指南
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
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国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为我国的长远发展指明了方向。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这一理念不仅是国家发展的指导原则,也是我们每个人应当深入理解和践行的思想。
在实践中,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意味着发展的成果要惠及全体人民,注重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利益。
社会的进步不应只停留在经济的增长上,更应该关注人民的福祉,确保发展的成果为人民所共享。
“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全面发展意味着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都要取得进步,不能偏废其一。
协调发展则强调各方面的平衡与和谐,避免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可持续性发展则着眼于长远,确保当前的发展不损害未来的利益,实现代际公平。
为了更好地践行科学发展观,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注重民生福祉:在发展过程中,要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不断改善民生条件,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推进协调发展:在区域、城乡、产业等各个领域,都要努力实现协调发展,缩小发展差距,确保公平正义。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环境,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存,确保可持续的未来。
●深化改革创新:通过改革破除发展中的体制机制障碍,通过创新驱动发展,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科学发展观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只有深入贯彻落实这一发展理念,我们才能真正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若您想要探索更多内容,随时可以继续输入。
科学发展观论文
科学发展观论文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重视发展问题解读上述六个基本特征我们会发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很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在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要更好的促进公平正义,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公平和正义。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蛋糕”的不断做大,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公平正义问题日益凸现。
如何切实做到全体社会成员权利公平、机会公平、分配公平,如何顾及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实现社会的整体、全面和谐,促使社会稳定发展,归根到底是一个发展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郑功成先生指出:“我个人觉得可以作为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标志:一个是惠普的改革时代已经成为历史,利益分割的时代已经到来,并表现为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反差越来越大。
共同贫穷的时代早已经成为历史,只强调鼓励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时代也正在成为历史,而让全体国民分享发展成果并逐渐迈向共同富裕的时代已经到来。
单纯强调经济发展乃至GDP增长至上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强调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时代已经到来。
”二、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发展的全面性至少应当包括两个层次的含义:第一是构成发展内涵的各个要素、各个方面要全面;第二是各主要方面内部各方面的发展要全面。
具体地说,不仅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的发展要全面,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要全面,而且生产力、经济、人、社会本身的发展也要全面。
因此,着眼于全局,从局部着手,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科学发展观不仅是全面发展的发展观,而且也是协调发展的发展观。
党中央提出“五个统筹”就是协调发展观的集中表现。
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协调城市发展和乡村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收入的差距和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从而达到城市与乡村良性互动、共同繁荣;统筹区域发展,就是要协调各个区域的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和收入差距,实现东、中西部良性互动,促进区域经济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就是要协调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切实改变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局面,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就是要协调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改变任意破坏生态环境、浪费资源、不惜代价促进经济增长的行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就是要协调本国发展和世界发展的关系、国内需求和国外需求的关系、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关系、国内资源和国外资源的关系、自主研发能力和引进先进技术的关系等,从而加快提升综合国力。
科学发展观的议论文
科学发展观的议论文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接下来店铺为你带来科学发展观的议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科学发展观的议论文篇1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发展是在工业化、信息化的基础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社会全面进步过程,这是我党依据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作出的科学判断,是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长期实践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得出的重要结论。
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
科学发展观吸收和借鉴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科学系统地揭示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
科学发展观所蕴涵的基本思想和发展规律,体现了构建和谐认证的目标要求,进而促进了新形势下认证工作不断深入发展的必然结果。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理论创新的一个突出成果,体现了中央对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对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对我们把握大局,立足本职为认证事业的发展做好各项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现将本人学习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心得体会归纳如下。
通过构建和谐社会,树立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认证的作用和影响力,在消费安全、食品安全、社会诚信机制的建设越来越得到重视,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的今天,认证工作作为一种国际通行的先进管理方法,在这些方面将会大有可为,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在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认可中心和认证认可协会的支持和帮助下,注意发挥认证从业人员的积极性,使认证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
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持续增长。
同时,在国际贸易中认证消除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作用将越来越突出,在管理、服务、安全、质量、环保方面的基础性保障作用越来越为各国政府所重视。
科学发展观论文
科学发展观论文科学发展观论文1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理论成果,也是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实现方式蕴涵深刻的经济理论。
国际金融危机正是内生于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经济非持续、非科学发展的表现,我国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需要在各个领域继续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统筹协调人口发展、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产业结构和优化管理制度机制,特别是构建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都是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基本经济制度是科学发展的经济基础科学发展需要发展和完善依靠人民和人民共享的经济制度,即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劳动人民才会真正处于“主人翁”的经济地位,真正实现经济民主的权益,切实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真正实现直接或间接分享经济产出的成果。
因此,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实现程度,最终取决于公有制经济的巩固和发展程度。
我们看到,西方国家实行“私有制加公共财政再分配”的制度,并未能够真正解决社会的两极分化问题,这种制度也不是依靠人民和人民共享的经济制度。
积极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可以实现发展由人民共享的共同富裕和社会和谐。
贯彻落实好“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需要注重和完善国民收入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初次分配关系。
我们知道,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直接决定着初次分配关系,同时也支配着再分配关系。
国民经济中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决定了收入分配中按劳分配占主体。
“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需要在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前提下,在公有制经济中注重完善按劳分配的机制,构建国有资本、集体资本以及其他形式的公有资本的保值增值与管理者、职工劳动收入多少联系的有效机制,在促进公有资本保值增值的前提下实现按劳分配。
具体到在公有资本独资、控股和参股的企业中,应合理地确定按资分配与按劳分配两者数额之间的关系,既满足公有资本在市场经济中发展壮大的需要,又能尽可能充分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
最新-我看科学发展观论文 精品
我看科学发展观论文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它开启思想解放的新时代,开启科学发展的新时代。
科学发展内涵丰富,包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党的建设、人的自身的发展,可谓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无所不在。
党的事业需要科学发展。
党的十七大强调,要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一方面,党的建设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坚强的保障,另一方面,科学发展观为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发展提供锐利的思想武器。
第一,党的事业需彰显科学发展的实践性。
“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文秘杂烩网教义,而是方法。
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科学发展观是一种实践的哲学,其实践意义寓于并维系于科学发展之中。
发展是党的事业最大的实践,强党兴国关键在于“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第二,党的事业需彰显科学发展的人民性。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决定以人为本是以最广大人民群众及其根本利益为本。
科学发展要求执政党坚持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价值取向,把解决民生问题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彰显政党政治的“民生因素”,突出科学发展的“人民性”,围绕“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把执政为民、普惠民生作为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干部与群众同甘共苦,群众与党同心同德”。
第三,党的事业需彰显科学发展的辩证性。
科学发展观是一种思辨性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理论基础是唯物辩证法中的矛盾论。
“全面协调可持续”中的矛盾是前进中的矛盾、是朝向和谐朝向科学发展的矛盾。
科学发展要求执政党全面而有重点地、整体而又协调地、健康而且永续地推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
第四,党的事业需彰显科学发展的政治正义性。
政治因素是中国经济改革成功的最重要的原因。
科学发展观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政治法宝,它旗帜鲜明地对传统政治、经济、社会和伦理功利价值导向予以矫正,在整合资源中扶危济困,在统筹兼顾中维护公平,在扩大民主中保民有权,在促进和谐中彰显正义,全面反映广大群众对文明和谐社会形态的正义性诉求,是对社会主义社会和谐共富本质特征与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诠释。
毛概有关科学发展观的参考论文
毛概有关科学发展观的参考论文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写进党章成为了继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后的中国共产党的又一重大指导思想。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毛概有关科学发展观的参考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毛概有关科学发展观的参考论文篇一《谈科学发展观》【摘要】科学发展是社会高速发展、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探索和研究的过程。
本文通过对价值观和评价观、学习观和教育观、创新观和发展观、管理观和决策观等方面的探索研究,以完善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和实践,以促进社会的高效发展。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科学价值观和评价观;科学教育观和学习观;科学创新观和发展观;科学管理观和决策观1.科学发展必须要有科学的价值观和评价观。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科学发展都很不平衡,虽然影响的因素很多,但很大程度上受价值观和评价观的影响。
要科学发展就得弘杨科学,崇尚科学。
要培养科学氛围,创造科学环境,形成科学研究风气。
由于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很多领导者和决策者是不大重视科学的。
一个商人即使是投机商,他可以富甲一方,一个小企业主可以创造利税;一个娱乐厅的老板也可以给人带来很多欢乐。
一个科研人员,穷酸迂腐,生活自理能力都很差,时时需要投资,处处需要保护,这样的负担,中国人一般都不会主动背负起来。
所以,那些只知道搞科研的“呆子”只能跑到国外去。
很多的华裔科学家在国外受尽了百般种族歧视和种种无情打击,顽强地为人类创造科研成果,有很多人还获得了诺贝尔奖。
而作为一个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文明古国,一直没有一个人能得到这项奖励。
这就说明现代中国人的价值取向有与众不同之别。
由于没有追求科学的价值取向,所以科研成果的评价机制也不太完善,很多科研成果也很难得到推广和利用。
受这种价值观和评价观的影响,科学发展就受到很大的限制。
2.科学发展必须要有科学的学习观和教育观。
教育的成败直接影响到科学的发展,1957年苏联人造卫星上天以后,美国人惊呼:美国科学落后了,他们追究科学落后的原因是当时教育的失误。
毛概论文论科学发展观
毛概论文论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发展历程中形成的重要理论成果。
它是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系列基本方面和重大问题作出的一揽子战略理论。
科学发展观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首次提出,并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式确立。
本文旨在探讨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和影响。
首先,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人民利益为宗旨,体现了社会主义理论的本质特点。
科学发展观强调经济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在实践中,科学发展观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关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它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旨在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相统一,以人民的满意度为最终评判标准。
其次,科学发展观注重统筹兼顾,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认为,发展必须全面协调可持续,经济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建设、社会进步等各个领域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只有在全面协调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使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发展不能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必须注重社会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协调。
第三,科学发展观在推动改革和解放思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科学发展观倡导与时俱进的理论方法,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它使最广大人民群众深入理解并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建设,极大地促进了改革开放事业的成功推进。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新的理论活力,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
最后,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注重发展战略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科学发展观明确了一个重要原则,即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稳定的目标。
这一思想对于稳定社会经济秩序、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坚持长期奋斗、战略思维,坚决贯彻落实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各项要求。
关于发展观的议论文3篇
关于发展观的议论文3篇关于发展观的议论文篇一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并提出以“五个统筹”来推进改革和发展。
温家宝今年2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班结业式上的讲话中又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既有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问题,又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既管当前,又管长远;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重大的实践问题。
我们要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和基本要求,认真加以贯彻落实。
”关于“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虽然许多理论文章都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归纳起来大致有这样三个方面,即:全面发展观、协调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1.全面发展观。
这是“科学发展观”关于发展范畴的认识,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经济是一个社会生存、发展的基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力量。
同时,他们也重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认为社会全面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内在一致性。
2.协调发展观。
这是“科学发展观”关于发展形态的认识,就是要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其中,物质文明所体现的是与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即经济制度相依存的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和进步程度;精神文明所体现的是科学、文化、宗教、艺术、道德、伦理、哲学、经济、政治、法律等思想理论和意识形态的发展状况和进步程度;政治文明所体现的是社会政治法律制度的发展状况和进步程度,它是反映特定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的标志。
三个文明中的每个文明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作用、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的。
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提供物质基础,物质文明程度的提高可以推动政治制度的变革和思想道德及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政治文明决定精神文明的性质和物质文明发展的方向,进而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程;精神文明可以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提供思想引导、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科学发展观论文
科学发展观论文引言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在面对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发展问题时提出的重要理论观点,是指导中国发展的根本指南。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旨在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本文将围绕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实践应用进行探讨。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标。
科学发展观要求经济发展要符合人民的需求和愿望,关注人民群众的利益,追求经济社会的公平公正。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追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即经济、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协调,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良性循环。
科学发展观关注绿色发展、循环经济、生态文明建设等环境保护问题,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以改革创新推动发展科学发展观倡导改革创新,鼓励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和方法。
科学发展观要求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和政策,推动经济社会的创新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应用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应用涵盖了中国社会各个领域,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实践案例:经济领域科学发展观在经济领域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科学发展观倡导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加强创新体系建设,推动科技创新发展。
科学发展观鼓励加大科研投入,支持科技创新,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共同繁荣进步。
科学发展观强调建设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促进不同地区间的互相依存和合作发展,拉动整体经济增长。
社会领域科学发展观在社会领域的实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关注民生事业,提升人民福祉。
科学发展观要求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加大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事业的投入,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推进社会公平正义,增强社会和谐稳定。
初中科学发展小论文格式范文
初中科学发展小论文格式范文科学发展既是客观实践深入发展的需要,也是党指导思想不断发展的需要。
小编整理了初中科学发展小论文格式范文,欢迎阅读!初中科学发展小论文格式范文篇一刍论科学发展观一、正确认识科学发展观正确认识发展观,一般地涉及到三个方面,即对发展的认识、定位与评价。
第一方面即如何认识发展,是发展观得以确立的基础与前提。
这涉及到如何定义与理解发展,“所谓认识发展,就是弄清发展的原因、动力、方向、后果等问题,形成对于发展问题的一些根本性的观念,作为我们研究的总指导原则。
”[1]我国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发展观,即认为发展就是人的发展,发展就是人的全面发展,而全面发展的社会就是“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的共同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基础上的自由个性。
”[2]即“自由人的联合体。
”这并非如西方学者所认为的那样,发展就是向西方看齐的现代化,它缺少一种自主的宏观理论作指导,流于形式上的西方中心论,这种仅仅依赖政治系统进行的研究,忽略了其中人的解放与自由,这是把发展仅仅视为社会的单一的物质发展,而将人的发展祛除于外。
第二方面,涉及到如何定位发展,即对现阶段的发展现状作出正确而客观的描述,即对目前发展所处阶段的认识。
其目的在于解决在发展中所揭示出来的必然性与偶然性、个别性与普遍性的相互关系问题,从而对于发展的进程及其各个阶段的状况给出一个比较清晰的画面。
十五大以来,全党和各族人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
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的今天,这一时期的发展可以集中体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表述中,即发展体现了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成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
总之,这一阶段的发展已经基本实现了“小康社会”的预期目标。
“十六大”指出,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科学发展观的方法论文〔摘要〕科学发展观既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又是指导发展的方法论。
研究、认识科学发展观的方法论对于我们贯彻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方法论是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包含丰富的内容,这里把它概括为“七论”,即人本论、发展论、和谐论、特色论、兼顾论、协调论和规律论。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世界观,方法论《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人们对科学发展观的世界观部分已经进行了大量研究,并且取得了有益的成果,但对科学发展观的方法论部分即指导发展的方法的体系则关注不够。
而后者对于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尤为重要。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和加强对科学发展观的方法论研究。
科学发展观的方法论是一个方法体系,包含多方面的内容,经过初步分析和认真梳理,也为了便于论述和使用,我们可以把其概括为七个方面:人本论、发展论、和谐论、特色论、兼顾论、协调论和规律论。
一、人本论“人本论”,就是在发展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和方法。
在发展领域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在有关发展的各项工作中贯彻和体现以人为目的、以人为基础、以人为中心的理念和精神。
“以人为目的”强调发展是把人当作主体,把人看作目的,是为了人的发展。
我们的一切发展都是为了保护好、发展好、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体现、保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正如学者们指出的,发展的目的是使人作为人而不是作为生产手段得到充分的发展,“应使每个人都掌握自己的命运”,①因而为了一切人和完整人的发展理应成为当代政治家、经济学家和研究人员一致接受的目标。
②“以人为基础”强调的是为了人的发展必须依靠人,把人作为推动发展、实现发展的第一资源。
在世界各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中,人们比较重视机器、生产设备、生产线等物的因素的作用,而对于人特别是普通人的作用则比较忽视,片面强调人对机器、生产设备的配合、适应,结果导致了人的片面发展和人与组织、社会关系的紧张。
在知识成为最重要生产要素的新经济条件下,③知识的载体即人的作用日益凸现,要实现发展必须把人作为基础,在各行各业树立起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通过发现人、引进人、使用人、培养人、发展人来促进各项事业的发展。
“以人为中心”指的就是把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作为发展工作的中心环节。
既然人是我们各项发展事业的主人,并且人特别是各种人才在发展事业中具有基础和关键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要把人作为工作的中心,在工作中尊重人们的主体地位,发挥人们的主人翁责任感,开发人们的工作潜力,建立健全感情留人、事业留人、适当的待遇留人相结合、相统一的激励政策和机制,在工作中调动人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促进各项事业的发展。
二、发展论“发展论”指的就是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思想,以发展业绩作为判断工作成效的首要标准。
“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
④“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解决我国社会一切矛盾和问题的根本办法。
”⑤为此,就要突破发展的瓶颈,完善发展的机制,培育发展的后劲,不断争取发展的成果,推进发展。
“突破发展的瓶颈”要求重视和加紧解决制约发展的基础性、关键性问题。
发展的“瓶颈”在不同的地方及其不同的发展时期可能有不同的表现,比如在有的地方表现为交通不够便利,在有的地方则表现为指导发展的观念还比较落后,而在有的地方则可能表现为吸引人才、使用人才的机制缺乏活力,等等。
要推进发展,我们必须科学认识、全面评价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集中力量加紧解决。
“完善发展的机制”要求建立健全有利于人们谋发展、促发展的各项政策和机制。
在有些地方和单位,人们谈发展、讲发展的时候比较多,而真正重视解决人们关心的有关发展的政策、体制和机制问题的时候则比较少,不仅在一定范围和很大程度上挫伤了职工群众盼望发展、要求发展的积极性,而且往往会贻误发展的有利时机。
要实现发展特别是快速发展、赶超发展,必须完善和落实有利于发展的各项政策、体制、机制,激励人们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培育发展的后劲”要求不仅要关注现在的发展,还要关注明天的发展,未来的发展,因而必须要培育有利于本地方、本单位、本部门发展的后劲。
这个“后劲”可以是人才队伍,可以是科学技术,也可以是教育培训,还可能是资源开发或环保等,但都关乎发展的长期性和持续性。
不少地方或单位在发展问题上经常患的“发展病”是过于重视短期的发展业绩,只重视和重点支持那些能够在短时间内产生明显效益的工程项目或部门,对其他项目、其他部门则重视不够,甚至为了这些效益好的生产项目不惜拖延环保、教育等项目的建设,造成不必要的发展损失,带来难以弥补的发展代价。
三、和谐论“和谐论”,即我们追求的发展不是像有些发达国家那样富者更富、穷者更穷的发展,而是人人共享发展的成果,在推进发展的过程中达到上下和谐、左右和谐、内外和谐、代际和谐、自我和谐,最终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
上下和谐。
即“上级”和“下级”纵向关系的和谐。
上下和谐主要包括两点,一是下级对本部门、本单位、本人发展的意愿、愿望能够被上级认识、尊重和满足,对发展的意见、建议能够被理解和采纳,从而使上级有关发展的决策、决定更具合理性和群众基础;二是上下级单位的人员或领导与群众共享本部门、本单位发展带来的成果,而不是领导“吃大头”,群众和下级“拿小头”。
左右和谐。
即各部门、各单位、同事、同行之间横向关系的和谐。
实现社会和谐的一个途径就是在我们制定、完善各种政围绕中心兼顾周边。
“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⑥解决主要的矛盾就成为工作的中心。
在发展工作中也有一个中心,从当前形势、从国家和地方看是经济建设,从每个单位和部门看就是决定这个单位、部门存在和发展的工作。
各地各部门要发展必须围绕中心,突出中心,抓牢中心。
同时,发展的矛盾中还有次要的矛盾,而次要的矛盾就是中心工作以外的各项辅助工作。
这些工作和领域既关系到中心工作的长远发展,也影响和决定着工作和生活于其中的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和自身发展,也必须给予足够重视。
突出重点兼顾非重点。
在发展的工作中,既有主要的矛盾,即中心工作,也有矛盾的主要方面,即重点工作。
因而,在处理好发展的矛盾,做好各项发展工作中,还要抓住重点工作、重点领域、重点单位和重点部门,这是发展的矛盾特性决定和需要的。
但强调重点,不是给予与其直接相关的单位、部门及其人员以特权,也不是为了造成重点单位、重点部门与其他单位、部门的悬殊差距,产生既定利益阶层或群体,更不是政策性地设置重点从而人为地制造矛盾和社会差距,而是为了解决发展的矛盾,促进发展。
因此,在抓住重点工作、重点单位、重点部门的同时,还要兼顾非重点的工作、单位和部门,以平衡各方面的发展,保证发展的整体性和公平性。
关心优势兼顾弱势。
各个群体、各个个体由于把握和运用发展的机遇、投入和付出的努力、遇到的风险以及劳动年限等不同,产生了先进与落后、富裕与贫穷、先富与后富的区别,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优势群体和弱势群体。
优势群体的愿望、要求我们要给予关心和适当满足,不能对他们的需要、呼声置之不理。
同时我们也要警惕,“如果一个社会中某些人已达到富足,那么他们就会力图通过文化与经济方面的行动去保持对其他人的相对优势,这将会妨碍其他人的发展与升迁。
优势者将变为一个利益集团,即一个社会阶级或者阶层。
”⑦并且,没有弱势群体的发展和富裕,社会的稳定就难以维持,更谈不上社会的共同发展、持续发展和普遍进步。
因而从政策上关注弱势群体是非常必要的,应该使各个群体、个体享有发展的平等机会。
六、协调论“协调论”指的是在发展中使人和事、社会的诸领域、单位的诸部门和人与自然相互配合、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原则和方法。
这主要包括人与事协调、诸领域的协调、人与环境的协调。
人与事协调。
我们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最终落脚于每个单位及其各个部门的发展,而各个部门的发展依赖于职工群众的高效工作。
为此,就要做到人与事的协调。
一是因岗设人、人岗相应。
每一个岗位都是经过科学论证确立的,有对本岗位人员的工作经验、学历知识背景、能力技能结构等诸条件的明确要求,一个人能在某个岗位工作是因为他符合这个岗位的各种要求,而不是别的什么原因。
二是责、权、利相统一。
不管是企事业单位还是党政机关都应建立严格的责任制,每个工作人员都有自己的责任,有与责任相应的权力,同时还要把对他的赏罚、升降、物质激励、精神鼓励同其工作能力、工作业绩联系在一起,从而努力“在各条战线上形成你追我赶、争当先进、奋发向上的风气。
”⑧诸领域的协调。
这里的“诸领域”既指社会的诸领域,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也指单位工作的诸领域,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文化建设、中心工作等。
没有文化领域带来的思想观念变化和提供的智力支持,没有政治领域的改革和建设所激发的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没有社会建设领域所促成的稳定与和谐局面,经济领域就不可能取得巨大的发展。
同样,没有巨大的物质财富,文化建设、政治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都将成为一句空话。
要保证协调,关键是要有一个诸领域相结合、相配合、相协调、相适应的工作机制。
另外,各个单位在推进发展事业时也要注意各个工作领域、建设领域的协调,以保证事业的健康、和谐与长远发展。
人与环境的协调。
人与环境的协调事关发展的可持续性,也关系全国各族人民及后代的生活质量。
我们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先浪费资源再节约资源、先损害环境后改善环境的老路,必须努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要把环境能耗作为衡量发展的一个基本指标。
仅用GDP来衡量发展还不够,还要建立绿色GDP评价体系,把能耗、环境质量作为衡量发展的硬指标。
要把环境和生态设计作为城乡规划设计的基本内容。
在进行城乡规划、项目规划、建筑设计时把其与生态环境的协调考虑在内,使这种规划和设计符合生态要求,有利于生态环境。
同时要倡导把节约资源和对环境友好作为新时期人们职业道德和生活美德的基本内容。
七、规律论“规律论”,即在发展中自觉地尊重规律、研究和运用规律,使发展适应时代,符合国情,体现民意,立足实际,从而更加科学,更加合理,始终沿着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运行。
尊重规律。
在发展中尊重规律,就要坚持从实际出发。
要着眼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的时代要求,结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立足本地方、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充分反映民意和集中民智,形成发展的思路,制定发展的办法。
要尊重科学。
科技是人类关于自然规律、社会规律等的正确认识,是第一生产力。
我们应该信任科学,依靠科学,特别要不拘一格培养和使用掌握、运用先进科学技术知识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