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社会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的社会行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型:新授课

一、确定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阐明社会行为的特征。

②说出分工合作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举例说出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了解动物的是行为。

②通过分析教材中的各种资料,了解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

③通过资料分析,理解是分工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学习动物的社会行为,认同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群体中合作交流的重

要性,培养互助友爱的精神。

②认同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二、确定教学起点: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不是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主动同化和顺应的过程。基于此,本节课通过探究式学习,构建一个互

动和探究的环境,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获得动物社会行为的有关知识。

本节内容主要是研究动物社会行为的特征及信息交流的方式及意义。动物社会行为的知识与人类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所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本节课的特点,

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教材提供的分析和实验用的素材,让学生开展探究性

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动物社会行为的形成机理,理解社会行为的意义,获取动物

社会行为方面的有关知识。本节课的处理应突出以下两点: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

识。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增加学习兴趣和探究意

识。2.注重培养学生热爱动物的情感,增强体验情感的意识,而不是单纯的说教,

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出热爱生命的情感。为下节课“探究蚂蚁的

通讯”做好铺垫。教学策略: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分组讨论——展示交流

——得出结论——整合提升。

三、确定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资料分析,认识动物社会行为的基本特征。

2、动物的群体生活对个体及种族延续的意义。

教学难点:

1、社会行为形成的本质和意义。

2、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究的能力。

四、课计安排:1课时

五、确定教法与学法:

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不是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主动同

化和顺应的过程。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始于他们在生活实践中对自然界的认识,而不是单纯对书本知识的记忆和接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关注学生原有认识对科学学习的影响,尽最大可能借助各种教育资源,引导学生认识原有经验的局限性,主动构建科学知识,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培养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了解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因此本节课主要采用多媒体演示创设情景、师生双向交流、观察与探究、学生讨论等多种学习方法。鼓励每一个学生充分参与整个教学过程,重视师生、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

六、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1、收集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的资料、图片、录像片。

2、仔细观察蚂蚁、蜜蜂等社会性昆虫的行为。

3、预习教材内容

教师准备:1、搜集社会行为的动物的文字资料、图片、录像片。

2、设计并制作课件。

3、录像片段(动物世界)。

4、和学生一起到周围环境中观察动物的行为。

七、教学程序

(一)新课导入:

(三)课堂小结

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等级,成员间有明确的分工,如蚂蚁和蜜蜂等。鸟类和哺乳动物的成员中没有明确分工,但有严格的等级,有

首领,有下属,像是“等级社会”。同群个体之间具有一定的交往形式,和复杂的通讯联系,使各个成员的行为互相协调配合,完成一定的共同活动。动物的社群行为既可以更好地适应生活环境,又可以维持个体和种族的生存。

(四)反馈练习:

1、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成员之间有明确的(),

有的群体中还形成()。这是社会行为的特征。

2、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

(),这种现象叫做()。

3、下列不是狒狒群体中“首领”行为的是()

A、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

B、优先选择“居住”场地

C、首领狒狒一般是雌性

D、负责指挥整个社群行动

4、蜜蜂告知蜜源的信息方式是()

A、声音

B、动作

C、气味

D、性外激素

5、在农业生产上,人们利用在田间喷洒一定量的性外激素,达到控制蛾蝶害

虫数量的目的,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干扰了害虫雌雄虫个体之间的()

A、通讯

B、摄食

C、运动

D、产卵

6、下列昆虫中,有社会行为的是()

A、蜻蜓、蝴蝶

B、蝗虫、蟋蟀 C 、蜜蜂、白蚁 D 、苍蝇、蚊子

7、下列动物行为中,哪一项不属于动物的“语言”()

A、乌贼用腕足捕捉食物

B、狗沿途撒尿

C、蜜蜂的“8”字摆尾舞

D、萤火虫发光

八、板书设计:

第三节社会行为

一、社会行为的特征

1、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

2、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3、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

二、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1、方式:声音、动作、气味

2、意义:使群体间保持联系,共同取食和御敌。有利于个体的生存和种族

的延续。

课后反思

动物的群体生活及社会行为离不开信息交流,动物的信息是什么,怎么交流的?对于这些问题老师进行单纯的讲解,学生也能记住,但是很难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对生物学知识的掌握,很容易处于机械的记忆状态。

本节课整个教学过程突出培养学生形成探究问题的意识,利用学生对动物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好奇心,让学生通过观察提出问题,从问题中去探究,在探究中得出结论。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获得知识,使探究更有趣、更有效,学生对知识记得扎实,难以忘怀。同时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在感受和体验中获得感悟。

不足之处:在个别教学环节中,忽视了某些学生,没有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教学……

课例研修心得

近两个月来,我积极参加了这次“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远程培训,认真倾听了多位专家的视屏讲座和其他优秀教师的做课,学习了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好的教学方法,并与班上众多优秀教师一起讨论交流,不但加强了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又与他们一起进行了课例研修,受益匪浅!

通过对“课例研修”的学习和实践,我明白了什么是“课例研修”,也逐渐领悟到“课例研修”的目的和意义。课例是教师课堂教学“轨迹”的真实反映。以课例为研究对象开展课例研究,是教师从事教学改革研究的重要方式,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课例研修”是一种重要的行动研究方法,通过课堂教学,采用课堂研究的方法与技术手段,进行持续学习与持续实践。

课例研修的一般程序是:

⑴问题——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一个问题。可能是一种个性问题,不具代表性的,也可能是一种共性问题。

⑵设计——设想一个解决的办法,设计一个新的教学方案,写一个新教案。

⑶行动——在教学中实施这个办法,根据设计的新方案进行研讨。(上研讨课)

⑷反思——收集教学反应、调查教学实际效果。

⑸评议、研讨、进行评估(分析成败的原因)

⑹发现新问题,进行新一轮行动研究。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课例研修旨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以改进和提高教师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为首要目标。这种研修活动最终不是追求理论上的产出,而在于教师实践本身的改进。这种改进没有终结的目标,因此,这种研修通过螺旋往复的过程来追求教育实践的不断完善。这种研修的过程是教师在行动中学习提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观察与反思,通过与其他教师和专业研究人员的对话与交流,不断地对自我和自我实践加深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提高自己。“课例研修”让我们慢慢养成一些研究型教师的专业素养:悉心观察、善于学习、勇于实践、勤于反思。“学无止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