焙烧对石墨电极质量的影响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焙烧对石墨电极质量的影响

1 焙烧的概念及工艺内容

1.1 焙烧的概念

焙烧是指压型生制品(生坯)在隔绝空气的填充料包围中,通过不断地接受外部的热量,使制品中的黏结剂沥青变成沥青焦,并同时与炭素骨料颗粒结合成为牢固的一体的热处理过程。

1.2 焙烧过程的几个重要步骤

1)装炉前准备:检查炉子状况,在规定的时间周期内,要对其进行预防性的维护,满足装炉要求。

2)填充料准备:加工合格的填充料,通过机械将其填满生制品周围的空隙,避免在加热循环过程中,当生制品内的沥青变成液体时,制品发生变形。

3)装炉:通过机械将生制品装入焙烧炉炉箱内的指定位置。

4)加热:通过燃料的燃烧将其产生的热量间接传递给制品本身,使其连续不断地受热。

5)冷却:按要求逐步减小燃料的供给,以减少对炉内热量的供应;当焙烧过程结束后,通过强制风冷逐渐将炉内的温度降到400 ℃,然后再自然冷却至环境温度。

6)出炉:采用机械将炉箱内产品周围的填充料清除和移走,然后将产品从炉箱内移出至清理场地,进行产品表面粘附填充料的清理。

7)检查:用肉眼检查产品表面,并通过锤击回声法判断内部结构缺陷。

2 焙烧炉炉型的比较

为适应对不同尺寸及品种的产品进行焙烧,设计了不同类型的炉子及控制系统,在提高生产率、降低燃料消耗、控制排放物及提高质量的基础上,开发出了各种各样的焙烧炉。发展到目前,焙烧炉的主要炉体型式有:带盖式环式焙烧炉、敞开式环式焙烧炉、车底式焙烧炉、隧道窑等。

当前,在传统炉型的基础上,敞开式环式焙烧炉又得到了新的改进,即在每个炉箱上增加了一个轻质的保温盖,并对燃烧喷嘴结构进行了改进,这不仅有效解决了废气的无组织排放问题,还实现了燃烧系统的低氮燃烧效果。以上4种类型是现在主流的焙烧炉炉型,它们的优缺点如表1所示。

3 焙烧升温全过程的机理分析

对一次焙烧而言,不论外燃式环式焙烧炉(敞开式环式焙烧炉),还是内燃式环式焙烧炉(带盖式环式焙烧炉)以及车底式

焙烧炉,都是将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热量传导给耐火砖或容器焙烧的钢桶,然后再由耐火砖或钢桶传递给填充料,最后由填充料将热量传递给生制品,当生制品自身感受的温度超过黏结剂沥青的软化点时,生坯由玻璃态先软化而后变成熔融状态,恰好在周围填充料的挤压下,使其保持原有的几何形状。

一方面,随着温度的逐步升高,黏结剂沥青首先发生物理性的横向浸润和纵向重力迁移,如果选用的黏结剂为中温沥青,其发生的物理性迁移较选用高软化点的改质沥青黏结剂要更大一些。因此,选用高温改质沥青代替中温沥青做黏结剂,是提高产品质量的有效措施。温度的继续升高,黏结剂沥青开始发生分解和聚合反应,轻质挥发物的排出量逐渐增加,重质残留物同时也在不断地发生聚合反应,生制品的总体积在径向和纵向上发生膨胀,同时也发生收缩。实践证明,生制品纵向膨胀量略大于径向膨胀量,所以焙烧品上端的机械强度要低于下端的机械强度,这与沥青迁移有着直接关系,而选择高温改质沥青黏结剂可以改善这种状况。

另一方面,填充料的弹性、透气性、吸附性在焙烧过程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适当地降低填充料的吸附性和透气性,或者在保温料上方加耐火砖,有利于提高黏结剂沥青的结焦值。如果填充料的种类确定,则取决于填充料的粒度组成。如果填充料过细,大规格生制品挥发物排出受阻太大,将会导致制品产生裂纹。因此,填充料的吸附性和透气性要控制在一个适宜的范

围之内,在制品的径向膨胀力与生制品表面的机械强度达到动平衡状态下,实现最大程度地提高结焦值。当然,这种动态平衡与升温速率密切相关,为了有效地提高焙烧产品的机械强度和密度,必须确保填充料的粒度组成与制品规格、升温速率实现合理的匹配。

焙烧工艺的选择和控制非常重要,因为它直接决定着最终产品的结构、性能以及产品生产周期的长短。在焙烧过程中,伴随着化学反应与质量、热量和动量的转移,三相系统经历了一系列连续的不等温相变,使得系统的研究变得非常复杂。为了进一步厘清焙烧的机理,现将焙烧分成以下几个阶段,各阶段有明显不同的现象发生。

1)预热阶段:自环境温度(25 ℃)升温到 350℃。黏结剂自身发生物理性的变化,即:融化、迁移、浸润、沥青轻组分的蒸发,其外在表现为玻璃态变成了液态,使生坯发生膨胀。当温度升到 200 ℃以上时,黏结剂沥青的黏度将降至某一最低点,此时黏度作用下所构筑结合力无法支撑住黏结剂的内部压强,造成少量轻组分的外逸,形成网络状开孔。

2)挥发分大量排出阶段:350~450 ℃。黏结剂自身发生化学变化,发生分解和聚合反应,沥青中的轻组分慢慢逸出,并形成气泡,之后产生的大量挥发气体都是聚集在之前形成的气泡核周围,并围绕着它形成微泡群。如果升温速度过快,形成的微泡群在气泡内外压力和表面张力的共同作用下逐渐长大,而成

为大气泡。

若形成气泡核的温度较高,此时气体在沥青熔体中的溶解度下降,到达溶解饱和的时间将缩短,沥青裂解加速,产生的气体量增加。但是,温度继续升高,将导致沥青熔体黏度减小,气泡核长大阻力将减小。这个阶段制品总的外在变化表现为外表面有大量的气泡逸出。

所以,该阶段升温速率的控制非常关键,升温速率的选择要避免沥青轻组分的过分挥发。合理控制转化过程的温度、升温速率,减缓反应速率,使聚合脱氢减缓,实现制品的缓慢固化,有利于得到结构均匀的焦炭(架桥焦)。

3)黏结剂形成半焦阶段:450~550 ℃。制品中的黏结剂自身发生分解和聚合反应。该阶段在分解反应的同时,不断发生缩聚反应,随着反应的加剧,熔体的黏度逐渐上升,轻质挥发物上升阻力加大,使挥发量逐渐减小,同时重质缩合物不断增加。

此外,随着缩聚反应的不断加剧,黏结剂中的重质成分不断聚合成沥青焦,并与制品中的骨料结合成为一体,形成初步半焦,称之为“架桥焦”,因为它的形成把炭素骨料结合成牢固的一体。在这个阶段,如果升温速率过快,将使缩聚反应过于剧烈,造成产品内部结构出现空隙缺陷,难以得到结构均匀的焦炭(架桥焦)。

4)高温烧结阶段(半焦成为全焦阶段):550~850℃。随着温度的进一步升高,半焦继续焦化,随之结构进一步发生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