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大气污染
兰州市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及改善途径分析
气污染类型为典型的复杂地形城市的颗粒物和煤烟型污染 ,
特别 是 在冬 季 大 气污 染 相 当严 重 , 气 中 的总 悬 浮颗 粒 物 空
(S )二氧化硫(0 )氮氧化物(0【 TP 、 s 2、 N )污染严重 , ) 尤其是 TP S 浓度超过国家 2 级标准 2 倍_ 。2O 年世界资源研究所 ~3 2 OO J
相连 。总面积 达 1 6 2 总人 口为 25 7万_ 。工 业生 产 389k , m 6. 】 J
结构以电力 、 石化 、 建材、 金属冶炼、 机械和纺织部 门为主
导… 。兰州是 国内大气 污染最严 重 的几个大 城市 之一 ,找出影响兰州市空气质量
维普资讯
安徽农业科学 , u a oA hi . c. 0 。 ( )35 — 193 6 J r l f nu A Si 06 3 1 :18 35 。1 o n 2 4 3 2
责任编辑
金琼琼
责任校对
金琼琼
兰州 市 空气 质 量变化 趋 势 及 改 善途 径 分 析
李 利平, 围 李雪 魏善明 西 师 大 地 与 境 学 院甘 兰 70) 周 , 梅, (北 范 学 理 环 科 学 ,肃 州 37 00
摘要 根据兰州市 1 0~ 02 9 20 年空气中s 2N x r 等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变化情况, 9 0 、0 、s P 分析了空气质量随年、 季节变化的趋势和原 因, 并 结合 当地 的能源结 构、 气候特征 、 市综合 发展水 平 , 了改善 兰州 市空 气质 量 变化趋 势 的途 径 , 防治和 减轻 兰州 市的空 气 污染提 城 探讨 为 供 科 学依据 。 关键词 空气质量 ; 变化趋 势 ; ; 改善 兰州市 中图分 类号 X 2 文献标识码 A 81 文章编 号 01 — 6120)3 35 — 2 57 61( 61 — 18 0 0
兰州城市发展中环境保护问题的报告
兰州市要想把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要落实到实处,要把它摆在首要位置上,重中之重,没有经济的发展就谈不上城市环境保护,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将环境保护放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之下考虑,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深入分析和把握城市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特点,因势利导,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发现和捕捉城市保护环境的有利机遇,努力实现经济增长与城市环境保护的“双赢”。以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促进资源永续利用,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才会有相应的物质保障。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实现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与社会稳定相平衡,尊重自然、善待自然、拜自然为师,循自然之首,保护自然,改善自然,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尊重自然的本质,实现与环境的共生,更好地促进城市的发展与环境的保护。
第四,强化噪声控制。1、交通噪声控制严格执行《兰州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办法》,强化交通噪声管理;加快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缓解交通压力。2、社会生活噪声控制加强对娱乐场所、商业网点、饮食业户等主要社会生活噪声源的监督管理和区域审批,整治沿街商饮娱乐网点的音响喇叭等扰民噪声源。3、建筑施工噪声控制严格落实夜间施工许可证制度,加大建筑施工噪声违法查处力度,新建改建项目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高考、中考等敏感时期严禁施工。
兰州城市发展中环境保护问题的报告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日期:
摘要:兰州作为大西北地区的区域中心城市,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忽略了对环境保护的考虑,致使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城市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城市环境不能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本文着重分析了兰州城市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环境问题, 把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引入到城市建设当中, 提出建设生态型环保城市的观点、对策和设想, 以进一步推动我国城市生态化发展和生态城市建设工作的开展, 阐明了环境保护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基于统计分布的兰州市大气污染与风速之间的关系研究
基于统计分布的兰州市大气污染与风速之间的关系研究作者:王吉洋陈艳华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7年第03期摘要:介绍几种风速分布模型,并利用兰州市气象观测资料2000—2014年兰州市四个区的风速数据,以及环保部公布的兰州市五个监测点PM2.5及PM10监测数据,研究分析兰州市大气污染与风速分布之间的关系。
模拟结果表明,风速的大小对兰州市空气质量有较大的影响,风速对污染物的扩散作用较为明显,风速增大时空气污染率较低。
但是,风速达到1.5 m·s-1以上时,大气中的 PM10质量浓度随着风速的加大不降反升,这是由于兰州地区周围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土壤特点所造成的。
当风速较大时大气中的 PM10颗粒暂时能有所清除,但随着风速的进一步加大会将沙尘输送至兰州地区或是将土壤尘卷起,从而使得大气环境中的PM10浓度显著增加。
关键词:大气污染;风速;分布函数;相关分析中图分类号:X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3-0149-06引言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城市大气污染已成为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重要保障。
城市的空气质量问题,已成为整个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也引起了中央、地方各级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1]。
兰州市位于黄土高原西北部,是中国西北地区一座工业化城市,大气污染居于世界城市的前列。
兰州地区空气污染状况非常严重,城区全年TSP(Total Suspended Particulate,总悬浮颗粒物)超标,兰州市西固区是国内首次发现光化学烟雾污染的地区,O3等光化学污染物浓度严重超标,这对周围人民群众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空气污染已到非治理不可的地步。
因此,研究兰州地区大气污染形成的原因及采取必要的治理措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2]。
一个城市的空气污染程度,与该城市的工业布局、经济发展以及产业、能源结构等众多因素紧密相关,同时也和该城市的局地地形地貌、人口密度、生态环境、气象条件以及汽车尾气的污染有关[1]。
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专业品质权威编制人: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________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团队精心编制而成,期望大家下载或复制使用后,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全文可编辑,以便您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依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感谢!同时,本团队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进修资料、教室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进修、参考、使用不同格式和写法的资料,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 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引言:兰州市作为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城市,随着经济的快速进步,大气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兰州市大气重污染气象成因分析
兰州市大气重污染气象成因分析兰州市大气重污染气象成因分析1. 引言兰州市位于中国西北,是甘肃省省会。
由于其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兰州市多年来一直面临着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
本文将从气象角度出发,对兰州市大气重污染的成因进行分析。
2. 气候特点与大气污染关系兰州市位于中国西北干旱带,属于温带半干旱气候。
这种气候特点造成了兰州市的大气污染问题与其气候特点密切相关。
首先,兰州市的气温变化大,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干燥,这种气候特点增加了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困难,使得大气污染物在兰州市内积聚。
其次,兰州市全年降水量少,多为蒸发性降水,这样一来,大气污染物不易被降水清洗,增加了兰州市大气污染的程度。
3. 地形地貌特点与大气污染关系兰州市所处的地形地貌对其大气污染问题也起到了重要影响。
兰州市地势较低,被群山环抱。
这种地形特点容易造成兰州市的地理性污染,即污染物在山谷、山间不易扩散,积聚于空气中。
同时,兰州市地面广泛分布大量沙土和裸露土壤,风吹扬尘现象相对较为严重,这也导致了兰州市大气污染的加剧。
4. 工业污染与大气污染关系兰州市作为甘肃省的经济中心,拥有大量的工业企业。
这些企业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工业污染问题。
首先,许多工业企业排放大量的颗粒物、有机物和气体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在兰州市的气候条件下不易扩散和清除,从而导致了大气重污染。
其次,兰州市的工业活动也增加了能见度低、大气浑浊的情况,影响了市民的生活质量。
5. 交通污染与大气污染关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兰州市的机动车数量急剧增加。
机动车尾气排放是兰州市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
由于兰州市的气候条件,机动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颗粒物等污染物不易扩散和清除,导致了大气污染情况的加剧。
此外,兰州市交通拥堵问题也进一步加剧了大气污染。
6. 生活污染与大气污染关系兰州市作为一个人口密集的城市,大量的生活活动也带来了大气污染的问题。
家庭、商业、餐饮等生活活动中产生的烟尘、VOCs等污染物排放增加了兰州市的大气污染程度。
大气污染事例
大气污染事例大气污染事例一:四日事件1955年以来,以石油联合企业为主的日本四日市工业迅速发展,每年排到大气中的粉尘和SO2总量达13万吨,使城市终年烟雾弥蔓,严重污染了空气,并蔓延到其它城市。
人们由于吸入了有害气体而患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及肺癌等呼吸道疾病,称为“四日市哮喘病”。
截止到1972年,患四日市哮喘病患者高达6376人。
大气污染事例二:兰州空气污染,天下第一。
因大气污染严重,兰州曾被称为“看不见的城市”,洛杉矶时报曾报导说,兰州的 200万市民天天忍受著恶劣的环境,吸口气就像抽了一包烟似的,连洛杉矶當年污染最严重時都沒這么厉害,因为里头含有太多的煤灰、汽车废气和尘土,「世界资源协会」的一项调查显示,兰州市是全球空气污染程度最严重的城市。
兰州地处黄土高原的河谷盆地,周边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人口、机动车辆和耗煤量不断增加,大气中污染物不易稀释扩散,有人称兰州是个“只冒烟却没有窗户的黑房子”,当地顺口溜则说“太陽和月亮一个样;白天和晚上一个样;麻雀和乌鸦一个样”。
大气污染事例三: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12月初的一天,本来就污染严重的英国伦敦,突然出现陰雨天气,天空中灰黑色烟雾缭绕,并有浓重的生葱头似的辛辣味,伦敦上空的能见度太低,飞往世界各地的班机全部取消。
浓雾中,粒径小米般大小的黑色晶体纷纷扬扬地降落着,撒落在街道上、建筑物上、人们的衣服上,天地之间仿佛降了场黑雪。
整个伦敦开始了一场集体性烟气中毒。
医院里咳嗽、呕吐声不绝于耳,4天之后,伦敦城死去4000多人;2个月后,伦敦市统计部门统计,这次黑色浩劫共夺去了8000位无辜市民的生命。
这就是震惊世界的英国伦敦烟雾事件。
大气污染事例四: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是世界有名的公害事件之一,40年代初期发生在美国洛杉矶市。
洛杉矶是美国西部太平洋沿岸的一个海滨城市,前面临海,背后靠山。
原先风景优美,常年陽光明媚,一年只有几天下雨,气候温和。
美国电影中心——好莱坞就设在它的西北郊区。
对兰州市大气污染及林业增容减污情况的思考
是 进 一 步 加 强 造林 绿 化 和重 点 林 业 生 态 工 程
义务植树办法》为兰州市的城市绿化发挥了重要作
用 。随着 经济 社会 的发展 和人 民生 活质量 的提高 , 两
建 设 。 目前 , 州市 有 15万多 亩 森林 和 近 10万 亩 兰 6 2 灌 木 林 , 40多 万亩 宜 林 荒 山荒 地 , 一 步 扩 大 森 有 6 进
气 中 的二氧 化硫 、 氧 化氮 年均 浓 度仅 达 国家 二级 标 二
恶化 的趋势进一步缓解 ,局部地区生态环境有所好 转。 森林面积 、 蓄积持续增加。 根据全省第七次清查初 步测算 ,十一五”末全省森林覆盖率达 1%左右, “ 5 活
立 木 蓄 积年 均 增 长 431 立方 米 ; 3. 3万 土地 荒漠 化 、 沙
对篁a口 气霸囊及嚣盈口窖墨豁 口 臼巨口
梅 建 波
兰州是甘肃省 的经济 、 政治 、 文化 、 交通和商贸中
心 , 我 国地 理 版 图 的几 何 中心 , 连 接 我 国东 西通 是 是 道 的重要 交 通 枢 纽 , 全 省 、 国具 有 十 分 重 要 的 战 在 全 略 地位 。同时 , 州又 是 全 国大 气污染 最 严 重 的城市 兰 之一 , 多年 来 , 兰州 的大气 污染 一 直居 高 不下 , 已严重
二 是林 业 生态 建设 重点 工程 取得 显 著成 效 。“ 十
一
五 ”期 间 ,全省 累计 完 成 营造 林 12 . 205 亩 ; 4万 其
中 , 工 造林 644 人 8. 6万 亩 , 山育 林 560 封 3. 8万 亩 ; 全 民义务 植树 33 .9亿株 。有 56 .万 亩森林 纳 入 中央 001 财 政生 态效 益 补偿 ,0 .7 亩 万亩 纳入 省级 财 政生 161 万
兰州大气细颗粒物和臭氧的污染特征、形成机制及相互作用
兰州大气细颗粒物和臭氧的污染特征、形成机制及相互作用兰州大气细颗粒物和臭氧的污染特征、形成机制及相互作用近年来,兰州地区的大气质量问题受到广泛关注。
其中,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
本文将探讨兰州地区PM2.5和O3的污染特征、形成机制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首先,兰州地区的大气污染特征表现为高浓度的PM2.5和O3。
根据监测数据,兰州市大部分时间内PM2.5浓度超过国家标准限值,而O3浓度则存在较高水平的潜在风险。
这种高浓度的PM2.5和O3主要集中在冬季和夏季。
其次,PM2.5和O3的形成机制在兰州地区存在一定差异。
PM2.5的主要来源是燃煤和机动车尾气排放,以及城市扬尘等。
兰州地区是煤炭消费大市,大量的燃煤排放成为PM2.5的主要来源。
此外,机动车数量增加也导致了尾气排放的增加。
夏季气象条件的不利对流、长距离输送和局地循环等,也可导致大气污染物的积累,进而形成高浓度的PM2.5。
O3的形成机制主要涉及光化学反应。
兰州地区夏季气象条件的不利对流和高温高湿的气候特征,为O3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
原始排放物质中的氮氧化合物(NOx)和非甲烷挥发性有机物(NMVOCs)通过光化学反应生成O3。
其中,燃煤、汽车尾气和工业活动是NOx和NMVOCs的主要来源。
PM2.5和O3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关系。
一方面,O3的存在会加剧PM2.5的形成与积累。
O3可以通过光化学反应将PM2.5前体物质转化为细颗粒物。
另一方面,细颗粒物的存在会影响O3的生成和光解反应。
细颗粒物可以吸附或反应氮氧化合物和有机物,从而降低O3的生成效率。
为了解决兰州地区大气污染问题,应综合考虑PM2.5和O3的形成机制及其相互作用。
首先,要加强大气污染源的管控,减少燃煤排放量和机动车尾气排放量。
其次,需要改善兰州地区的城市规划和交通运输体系,减少城市扬尘和交通拥堵对大气污染的影响。
此外,还需要加强大气污染物的监测和预报,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高浓度的污染事件。
近十几年兰州空气污染变化及治理建议
近十几年兰州空气污染变化及治理建议孙文杰;刘明;尹勤;仝纪龙;黄忠伟【摘要】兰州是甘肃省的省会,是西北的工业重镇,长期以来都面临大气污染方面的问题,严重制约着兰州经济社会的发展.近年来,兰州市采取了各种有效治理污染的措施,并取得了显著成果.本论述从气象条件、地理环境、人类活动等多个方面分析了兰州空气污染的原因,并应用Daniel趋势检验法对兰州市2001至2014年的空气质量数据资料进行处理分析,研究了兰州市空气污染状况及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兰州市空气质量总体上明显好转,空气污染指数API、主要污染物SO2,NO2和PM10浓度的spearman相关系数均是负数,各个数据参数随着时间推移都呈现下降趋势;兰州市的空气优良天数比例明显增加.兰州市的空气质量具有季节变化特点,冬春两季污染严重,夏秋较轻.近十几年,兰州冬春两季的API浓度明显下降,夏秋API 变化不大,应该加大对冬春两季的治污投入.同时通过对数据进行线性拟合来对兰州市未来空气质量进行预估,结果显示兰州市API和SO2浓度已经达标,其余污染物也基本将在未来10年内达到标准.最后,对兰州市未来污染治理措施提出了一些建议.【期刊名称】《甘肃科技纵横》【年(卷),期】2016(045)010【总页数】6页(P8-13)【关键词】兰州;空气污染;治理措施;变化趋势【作者】孙文杰;刘明;尹勤;仝纪龙;黄忠伟【作者单位】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甘肃兰州730000;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甘肃兰州730000;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甘肃兰州730000;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甘肃兰州730000;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甘肃兰州7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1DOI10.3969/j.issn.1672-6375.2016.10.002空气污染是全球面临的一个主要环境问题,也是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最重要的环境风险因素之一。
近年来,我国雾霾天气频发,引起了人们对城市空气污染问题的广泛关注。
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监督管理责
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监督管理责任规定的通知【法规类别】污染防治【发文字号】兰政办发[2015]213号【发布部门】兰州市政府【发布日期】2015.07.27【实施日期】2015.07.27【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监督管理责任规定的通知(兰政办发〔2015〕213号2015年7月27日)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兰州新区、高新区、经济区管委会:《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监督管理责任规定》已经2015年5月25日市政府第100次常务会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监督管理责任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监管责任,促进依法行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暂行规定》、《甘肃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责任规定》、《兰州市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责任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责任适用于本规定。
第三条市、县(区)人民政府按照法律法规履行大气污染防治监督管理职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政府职责第四条市、县(区)、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以及兰州新区、高新区、经开区管委会的职责:1.对本行政区域的大气环境质量负责,制定规划,采取措施,有计划地控制或者逐步削减重点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总量,使本行政区域大气环境质量达到规定的标准并逐步改善。
2.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制定实施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加大对大气污染防治的财政投入。
3.将大气环境保护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对本级人民政府负有大气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及其负责人和下级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的考核内容,作为对其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开。
兰州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兰州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兰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12.05•【字号】兰州市人民政府令[2013]第10号•【施行日期】2014.02.01•【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大气污染防治正文兰州市人民政府令(〔2013〕第10号)《兰州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已经2013年11月15日市政府第53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14年2月1日起施行。
市长袁占亭2013年12月5日兰州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第一条为有效控制扬尘污染,保护和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兰州市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法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扬尘污染,是指在建设工程施工、建筑物拆除、道路清扫保洁、固体物料运输和堆放、未利用地综合开发项目工程、园林绿化等活动中或者裸露泥地等场地中产生的空气颗粒物造成的大气环境污染。
本办法所称易产生扬尘污染的物料,是指煤炭、砂石、灰土、灰浆、灰膏、水泥、建筑垃圾、工程渣土等易产生空气颗粒物的物料。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扬尘污染防治及其相关的管理活动。
第四条扬尘污染防治遵循政府主导、属地管理、部门监管、公众参与的原则。
第五条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主管部门是本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的综合协调部门,负责本办法的组织实施,协调和督促其他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履行监督管理职责。
县(区)人民政府按照属地化管理的原则,对本辖区扬尘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负责制定本辖区扬尘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
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主管部门负责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处置和道路清扫保洁扬尘污染防治监督管理工作。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扬尘污染的环境监测、监督检查并定期公布扬尘污染状况的环境信息,负责工业企业和锅炉房堆煤场、渣场等物料堆场扬尘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
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城市道路临时挖掘占用施工、园林绿化工程施工扬尘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
兰州市大气污染成因分析
兰州市 大 气 污 染 与 风 速 关 系 密 切 , 地 面 到 从 30I 0 n高度 的风速 与 污染 都有 明显影 响口. ] 兰州市 区平 均 风 速 1 0m/ , 面 风 春 季 平 均 . s地 风速 为 10m/ , 季平 均 风 速 为 10m/ , 季平 . s夏 . s秋
内气 流闭塞 , 州 市 主 导 风 向为 东 北 风 , 频率 为 兰 其 3 . , 70 全年静 风 和小风 日数 占 6 以上 ; 月份平 0 1
1 兰州市大气污染成因分析
1 1 兰州 市气象 特征 . 污染 物排放到 大气 中 , 是依靠 大气 的流动完 成扩
散、 稀释、 降解等过程, 气象条件是大气环境质量 的决 定因素之一, 因此掌握气象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这 种特 殊 的闭塞 地形 导 致静 风 现象 的产 生 , 在全 国 都 是 罕见 的. 风 现象 的增多 , 静 不利 于兰州 大气 污染
寒. 年平均气温 为 9 1。 年平均 降水 量为 34 8 . C, 2. mm, 平均 蒸 发 量 为 148 0mm, 平 均 风 速 为 年 6. 年
兰州 是 中国西 北 一 座 工业 城市 , 大 气 污染 居 其 于世界城 市前 列. 兰州 市大气 污染 状况 非常严 重 , 城
均风 速为 0 4m/, . s冬季 平 均 风速 为 04m/ ; 季 . s春
区全年 Tபைடு நூலகம்P超标 , S 西固区是国内首先发现光化学烟 雾 的地 区 ,) 等光 化学 污 染 物 浓 度 也严 重 超标 , (3 这
对人类生存具有重要意义 , 一个成年人每天大约要 呼吸 1 。 0m 的空气, 以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 , 充足和 洁净的空气对人体健康是不可缺少的, 兰州市大气 污染 已到非治理不 可的地步. 控制大气污染 , 改善大 气环境 , 有利于保障人 民的身体健康 , 有利于促进兰 州市经济和社会各 项事业持续协调发展 , 研究大气
关于请求国家扶持治理兰州城区大气污染的建议
建议背景兰州是全国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
据国家环保总局全国城市环境和综合整治2004年度报告,兰州市城区大气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超过国家二级标准(0.1毫克/立方米)0.72倍,空气质量在全国47个重点城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中排位靠后。
造成兰州大气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一是地理气候因素。
兰州地处河谷盆地,周边环山,大气对流差,煤烟、机动车尾气、扬尘等大气污染物不易消散,加之自然生态环境恶劣,春夏季沙尘严重,扬尘约占总悬浮颗粒物的64%以上。
二是产业结构因素。
兰州是全国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这种特殊的产业结构是造成兰州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
三是能源结构因素。
兰州能源主要以煤为主,城区年耗煤约445万吨,占总能耗的76%左右。
特别是到冬季,分布在市区的上千台燃煤供暖锅炉全部启动,污染排放量随之猛增,大气质量极差。
四是城市建设因素。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太多,特别是集中供热管网、排水、排污设施不完善,加重了城市污染。
建议内容兰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彻底治理大气污染的“123计划”,即从2005年开始,一年完成公交车天然气改造,将现有2600辆公交运营车辆全部实现油改气;二年完成出租车改造,将全市6500多辆出租车全部实现油改气;三年完成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将现有1107台(5337蒸吨)燃煤锅炉全部实现煤改气。
“123计划”共需投入资金21亿元。
由于兰州地处西部落后地区,资金问题成为制约兰州大气污染治理的主要瓶颈。
清洁生产的改造费用较高,地方政府和企业无力投入。
因此,建议国家对兰州大气污染治理从资金上给予支持,从而更好地推动西部大开发和兰州大发展。
专家点评大气污染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兰州的城市形象,成为制约兰州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进一步加快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且严重威胁着200多万市民的身体健康。
治理兰州大气污染,改善兰州大气质量,是加快兰州发展的迫切需要;让市民呼吸上清洁的空气,也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要求。
兰州市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法办法
兰州市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法办法【发布部门】兰州市人大(含常委会)【公布日期】1990.04.28【实施日期】1990.04.28【时效性】失效【效力级别】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兰州市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法办法(1989年11月18日兰州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1990年4月28日甘肃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批准)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大气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第三章防治烟尘污染第四章防治废气、粉尘和恶臭污染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保护和改善兰州市大气环境,防治大气污染,保护人民健康,促进经济发展,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辖区内的所有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必须将大气环境保护工作纳入本辖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城乡建设规划,合理规划工业布局,加强科学研究,实行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大气污染,保护和改善大气环境。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是对本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的机关。
各级公安、交通、铁路、农机、航运管理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对机动车船污染大气实施监督管理。
第五条一切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大气污染。
各主管部门负责管理所属企业事业单位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守国家和本省、市有关防治大气污染的法律、法规,履行保护大气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大气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七条对严格执行国家和本省、市有关大气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在防治大气污染、保护和改善大气环境方面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大气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第八条新建、改建、扩建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项目,必须按照国家及本省、市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严格执行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审批制度,做到大气污染防治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兰州市沙尘天气及其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2001~2004年 4年 ,兰州市出现沙尘 天气共 59次 ,其 中,浮 尘 43次 ,扬沙 11次 ,沙尘暴 5 次。主要集中在 3~4月份,共 出现 35次 ,占总次
数的 59.3% ,其余 出现 在 1、2、5、6、7、10月
入颗粒物(PM。。),近几年频繁 出现 的沙 尘天气在 天气的 l0年阶段分布规律是 1971—1980年 的十
很大程度上决定着 PM。。的浓度 ,严重影 响着 兰州 年问沙尘天气最多 ,80年代沙 尘天气 明显减少 ,
· 收稿 日期:2006—08—22 基金项 目:兰州科技局课题“兰州城市气候效应研究 ”(05-1-91) 作者简介:芝永华 (1966-),女 ,甘肃永靖人 ,工程师 ,主要从事天气预报工作 .E-mail:ZHYH6607@tom.eom
份 ,占总次数 的40.7%。与 20世纪 90年代 相 比,
沙尘天气 明显增多 ,且强度明显增强 ,沙尘暴天气
次数也增多 ,90年代 沙尘暴仅 出现 1次 ,而近 4
年沙尘暴 出现 5次 ,都 出现 在 3、4月 份 ,可见 ,
近些年 3、4月份是沙尘暴天气的多发期。
维普资讯
78
灾 害 学
22卷
到了 90年代 三种 沙尘天 气 出现 次数达 到历 史最
300
低值 ,平均 每年 13.6次 。从 本 世纪 初 开始 ,沙
250
尘天气出现 的次数 明显 增 多 ,仅 2001年 就 出现
200
28次 ,2001~2004年 4年 时 间,共 出现 了 59次
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防治大气污染建设兰州煤炭专营市场主体实施方案的通知
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防治大气污染建设兰州煤炭专营市场主体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兰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4.25•【字号】兰政办发[2013]105号•【施行日期】2013.04.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防治大气污染建设兰州煤炭专营市场主体实施方案的通知(兰政办发【2013】105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有关部门:《防治大气污染建设兰州煤炭专营市场主体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抓好贯彻落实。
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3年4月25日防治大气污染建设兰州煤炭专营市场主体实施方案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五大治污方案”,从源头上控制大气污染,整合规范煤炭经营,使煤炭市场监管有序化、常态化,根据《兰州市煤炭监督管理条例》和《兰州市煤炭经营市场清理整顿实施方案》,结合我市煤炭经营管理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现状及问题目前,全市具有煤炭经营资质企业72户,其中近郊四区56户。
全市年消耗煤炭约1400万吨,其中西固热电等三大电厂消耗600万吨,工业企业消耗450万吨,民用取暖锅炉消耗300万吨,餐饮业和居民生活消耗50万吨。
全市煤炭经营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煤炭市场散乱,大多数煤炭堆场靠外租或挂靠经营,上规模的市场少,尚未形成经营规范、储存设施及配送网络完善的大型专业化市场;二是市场经营无序,有资质与无资质企业并存,优质煤与劣质煤混杂,使污染治理难度加大;三是煤炭市场监管不到位,没有建立专门的监管机构,清理整顿、处罚、查扣以及路口查堵、电厂用煤监管等方面,尚未形成有效的监管机制。
二、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市委、市政府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安排部署,以提高全市大气质量为目标,以煤炭经营集中管理和定点管理为抓手,建设运营有序、设施优良、管理规范的煤炭经营市场,从源头上控制大气污染,为美化优化全市生活环境作出积极贡献。
兰州不同粒径颗粒物污染特征及沙尘天气对其影响的研究
兰州不同粒径颗粒物污染特征及沙尘天气对其影响的探究兰州作为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其大气环境质量一直备受关注。
近年来,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经济快速进步,兰州的空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细颗粒物(PM2.5和PM10)被认为是城市空气质量中最关键的污染物之一,其污染源复杂,不同粒径颗粒物对空气质量影响程度不同,沙尘天气更加加剧了空气污染,因此,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兰州不同粒径颗粒物的污染特征分析1. PM10污染特征PM10是指直径小于等于10微米的颗粒物,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放、车辆尾气和燃煤等。
兰州地处西北内陆地区,工业进步相对较慢,但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工业生产和车辆排放依旧是主要的PM10污染源。
兰州市区各监测站点的PM10浓度普遍偏高,尤以工业园区周边和交通要道周边最为明显。
夏季和冬季是PM10浓度过高的季节,主要受到温度、湿度和天气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2. PM2.5污染特征PM2.5是指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其来源与PM10类似,但更加细小。
兰州的PM2.5污染主要来自于燃煤、机动车尾气和工业排放等。
PM2.5具有较高的吸附性和迁移能力,能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更大。
兰州市区的PM2.5浓度普遍较高,尤以夏季和冬季为甚。
特殊是沸腾燃煤取暖时,PM2.5污染会急剧上升,给空气质量带来严峻恐吓。
三、沙尘天气对兰州不同粒径颗粒物的影响兰州作为西北地区的交通要道和大气环流的枢纽城市,每年都会受到大量沙尘天气的影响。
沙尘天气带来的沙尘颗粒物主要分布在较大的粒径范围内,对PM10和PM2.5浓度都有显著的影响。
1. 沙尘天气对PM10的影响沙尘天气一般伴随着风速加大和湿度降低,沙尘颗粒物将大量悬浮于空气中,并扩散到较遥的地区。
兰州市区在沙尘天气期间PM10浓度明显上升,特殊是沙尘暴过程中,PM10浓度可达到较高水平。
这主要是由于沙尘天气将大量沙尘物质带到兰州地区,并与本地的颗粒物源同步作用,加剧了PM10的污染程度。
兰州市PM10污染变化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兰州市PM10污染变化特征及其成因分析兰州市PM10污染变化特征及其成因分析引言:兰州市作为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中心,近年来快速发展,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工业活动与交通运输的增加导致空气质量逐渐恶化。
PM10是细小颗粒物的总称,直接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本文旨在分析兰州市PM10污染的变化特征及其成因,促进我们对该问题的理解与关注,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参考。
一、兰州市PM10污染变化特征1. 长期变化特征通过对兰州市近十年PM10浓度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PM10污染呈现出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
在经济和人口急剧增长的情况下,PM10浓度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特别是冬季和春季,雾霾天气频繁出现,PM10浓度超过国家空气质量标准的天数增加显著。
2. 季节变化特征从季节尺度分析,兰州市PM10浓度的变化也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规律。
冬季和春季是PM10浓度升高的高峰期,夏季和秋季则相对较低。
这与能见度降低和气温变化较大的季节特点密切相关,也与大气稳定度、风速等气象因素有关。
3. 空间分布特征兰州市PM10浓度的空间分布呈现出明显的不均匀特征。
主要工业区、交通节点和城市中心区域PM10浓度较高,而郊区和城市边缘地区相对较低。
这与工业排放和尘土扬尘等人为因素的分布密切相关。
二、成因分析1. 工业排放兰州市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工业活动,其中排放的废气和颗粒物成为PM10污染的重要来源。
煤炭、化工等产业的排放严重影响着空气质量,并导致PM10浓度上升。
2. 交通尾气排放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增加,兰州市的交通尾气排放不可忽视。
尤其是城市繁忙的道路和交通枢纽,车辆密集排放加剧了PM10污染。
3. 扬尘污染兰州市位于干旱地区,风力较大,尘土扬尘现象较为常见。
建筑工地、道路施工和农业耕地等都是扬尘污染的重要来源。
4. 地理气候条件兰州市地处盆地周边,地理气候条件限制了空气污染物的扩散和稀释。
湿润的东南风很少吹到,大部分时间都是干燥的西北风,导致污染物在市区内积聚。
兰州市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兰州市锅炉⼤⽓污染物排放标准62⽅标DB62/1922-20102010-01-11发布 2010-06-01实施⽢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62/1922—2010⽬次前⾔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技术内容 (2)5 监测 (4)DB62/ 1922—2010前⾔为了贯彻《中华⼈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民共和国⼤⽓污染防治法》和《兰州市实施⼤⽓污染防治法办法》,加强锅炉⼤⽓污染物的排放控制,促进⾏业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改善兰州市⼤⽓环境质量,防治污染,保障⼈体健康,结合兰州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在国家标准GB13271-2001《锅炉⼤⽓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基础上,对兰州市锅炉⼤⽓污染物最⾼允许排放限值提出了严于国家标准的要求。
本标准第4章为强制性条款。
本标准由兰州市环境保护局、兰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由兰州市环境保护局、⽢肃省锅炉压⼒容器检验研究中⼼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陈长宏、吴恭平、赵吉鹏、王⼩平、杜⽂艳、吕昭⽂、康明科、⽜树锋、孟禄、李磊、张毅。
本标准由兰州市环境保护局归⼝。
DB62/1922—2010兰州市锅炉⼤⽓污染物排放标准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兰州市锅炉⼤⽓污染物最⾼允许排放限值。
本标准适⽤于兰州市范围内锅炉⼤⽓污染物的排放管理,以及锅炉建设项⽬环境影响评价、设计、竣⼯验收和建成后的锅炉⼤⽓污染物排放管理。
本标准适⽤于燃煤、燃油、燃⽓锅炉。
采⽤⽔煤浆为燃料的锅炉按照本标准中燃煤锅炉的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执⾏。
本标准不适⽤于电站锅炉和热电联供锅炉。
2 规范性引⽤⽂件下列⽂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期的引⽤⽂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于本标准,然⽽,⿎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研究是否可使⽤这些⽂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期的引⽤⽂件,其最新版本适⽤于本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助手平台提供
北京万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2核心要素......................................................................................................... I 一、主题简介........................................................................................................ 1 二、主题相关科研产出总体分析........................................................................ 1 2.1 文献总体产出统计 ................................................................................ 1 2.2 学术关注趋势分析 ................................................................................ 2 三、主题相关科技论文产出分析........................................................................ 2 3.1 中文期刊论文 ........................................................................................ 2 3.1.1 近十年中文期刊论文分布列表 ................................................. 2 3.1.2 中文期刊论文增长趋势 ............................................................. 3 3.1.3 发文较多期刊 ............................................................................. 4 3.1.4 发文较多的机构 ......................................................................... 4 3.1.5 发文较多的人物 ......................................................................... 5 3.1.6 核心期刊分布数量对比 ............................................................. 5 3.1.7 最近相关中文期刊论文 .............................................................. 6 3.1.8 被引较多的相关期刊论文 .......................................................... 7 3.2 学位论文 ................................................................................................ 9 3.2.1 近十年学位论文年代分布列表 ................................................. 9 3.2.2 学位论文增长趋势 ..................................................................... 9 3.2.3 硕博学位论文数量对比 ........................................................... 10 3.2.4 发文较多的机构 ....................................................................... 10 3.2.5 发文较多的人物 ....................................................................... 10 3.2.6 最近相关学位论文 ................................................................... 11 3.3 中文会议论文 ...................................................................................... 12 3.3.1 近十年中文会议论文年代分布列表 ....................................... 12 3.3.2 中文会议论文增长趋势 ........................................................... 13 3.3.3 中文会议论文主办单位分布 ................................................... 13 3.3.4 发文较多的机构 ....................................................................... 14 3.3.5 发文较多的人物 ........................................................................ 14 3.3.6 最近相关中文会议论文 ............................................................ 15 3.4 外文期刊论文 ...................................................................................... 16 3.4.1 近十年外文期刊论文年代分布列表 ....................................... 16 3.4.2 外文期刊论文增长趋势 ........................................................... 17 3.4.3 最近相关外文期刊论文 ........................................................... 17 3.5 外文会议论文.......................................................................................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