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福利经济学

合集下载

微观9-一般均衡论与福利经济学(删简)

微观9-一般均衡论与福利经济学(删简)

微观9-一般均衡论与福利经济学(删简)第9章一般均衡论与福利经济学同步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一般均衡2.局部均衡3.契约曲线4.效用可能性边界5.帕累托最优状态6.帕累托最优条件7.帕累托改进8.不可能定理9.社会福利函数10.瓦尔拉斯定律二、选择题1.在两个人(甲和乙)两种商品(某和Y)的经济中,达到交换的全面均衡的条件是()。

A.对甲和乙,MRT某Y=MRS某YB.对甲和乙,MRS某Y=P某/PYC.(MRS某Y)甲=(MRS某Y)乙D.上述所有条件2.假定一个经济中只有两种商品(某和Y)和两种生产要素(L和K),那么该经济达到生产的全面均衡的条件是()。

A.MRTSLK=MRSLKB.MRT某Y=MRS某YC.MRTSLK=MRS某YD.(MRTSLK)某=(MRTSLK)Y3.在两个个人(A和B)、两种商品(某和Y)的经济中,生产和交换的全面均衡发生在:()。

A.MRT某Y=PL/PKB.A与B的MRT某Y=PL/PKC.(MRS某Y)A=(MRS某Y)BD.MRT某Y=(MRS某Y)A=(MRS某Y)B4.一个有两个独立的经济主体(A和B)、生产两种产品(某和Y)和拥有两种要素(L和K)的经济组织要实现最大的经济福利,即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应当具备的条件是()。

A.满足生产均衡的条件:(MRTSLK)某=(MRTSLK)YB.满足交换均衡的条件:(MRS某Y)A=(MRS某Y)BC.MRT某Y =MRS某YD.同时满足上述三个条件5.如果对于消费者A来说,商品某与商品Y的边际替代率为3,对于消费者B来说,商品某和商品Y的边际替代率为1,那么有可能发生下列情况()。

A.B用某向A交换YB.B用Y向A交换某C.A和B不会交换商品D.以上均不正确6.假定在完全竞争条件下,构成一个经济组织的生产契约曲线的所有的点表示()。

A.生产者获得了最大利润B.生产者支出了最小成本C.通过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生产者提高了总产量D.以上均正确7.生产可能性曲线是从下列哪条曲线导出来的()。

第九章 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

第九章  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

第9章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一、单项选择题1.在两个人(A和B)、两种商品(X和Y)的经济中,交换帕累托最优条件为( )A.A与B的MRT XY =MRS XYB.A与B的MRS XY=Px/PyC.(MRS XY)A=(MRS XY)BD.上述所有条件2.如果对于消费者甲来说,以商品X替代商品Y的边际替代率等于3;对于消费者乙来说,以商品X替代商品Y的边际替代率等于2,那么有可能发生( )。

A.乙用X向甲交换YB.乙用Y向甲交换XC.甲和乙不会交换商品D.以上均不正确3.在两种商品(X和Y)、两种生产要素(L和K)的经济中,达到生产的全面均衡的条件为( )A.MRTS LK=P L/P KB.MRTS LK=MRS XYC.MRT XY=MRS XY;D.(MRTS LK)X=(MRTS LK)Y4.在两个人(A和B)、两种商品(X和Y)的经济中,满足生产和交换帕累托最优条件的是( )A.MRT xy=Px/PyB.A与B的MRS xy=Px/PyC.(MRS XY)A =(MRS XY)BD.MRTT xy=(MRS XY)A=(MRS XY)5.一个社会要达到最高的经济效率,得到最大的经济福利,进入帕累托最优状态,必须( )A.满足交换的边际条件:(MRS XY)A =(MRS XY)BB.满足生产的边际条件:((MRTS LK)X=(MRTS LK)YC.满足替代的边际条件:MRT XY=MRS XY;D.同时满足上述三个条件。

6. 生产契约曲线上的点表示生产者( )A.获得了最大利润B.支出了最小成本C.通过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提高了总产量D.以上均正确7.导出下列哪一条曲线必须作出道德的或价值的判断?( )A.产品转换曲线B.消费契约曲线C.社会福利曲线D.效用可能性边界8.两种商品在两个人之间分配,满足帕累托最优条件的为()A.不使其他个人受损失就不能使另一个人受益B.个人都处在其消费契约曲线上C.个人都处在他们的效用可能性曲线上D.包括以上所有条件。

微观经济学第9 章 一般均衡和福利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第9 章  一般均衡和福利经济学
• 2.生产与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 前面讨论了生产的帕累托最优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 但在生产和交换
同时存在的经济中, 要实现经济效率, 不仅要实现不同生产要素在厂商 的生产过程中的有效配置, 而且要同时实现不同产品在消费者之间的 有效配置, 即厂商生产的产品组合要与消费者的购买意愿相一致, 符合 消费者的需要。下面讨论同时实现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所需要满 足的条件。
上一页
返回
9.3 一般均衡的效率
• 假如一般均衡存在, 经济处于某种稳定状态, 接下来的一个重要问题是 , 这样的稳定状态是否有效率地配置了有限的资源。或者说这样的经 济制度是否穷尽了各种改善的可能性?有没有可能进一步提高社会每 个成员的福利? 一般均衡是否是帕累托最优? 本节论述西方学者对这 个问题的回答。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结论是: 任何竞争均衡都是帕累托 最优状态, 同时, 任何帕累托最优状态也都可以由一套竞争价格来实现 。这也称为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和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9. 1 一般均衡的定义及其存在性
• 尽管瓦尔拉斯最先认识到一般均衡问题的重要性, 但他关于一般均衡 存在性的证明却是错误的。直到20 世纪50 年代, 著名经济学家阿罗 、狄布鲁等才用数学模型严格证明了一般均衡存在的条件。可惜, 一 般均衡的模型相当复杂, 其证明要用到较高深的数学, 本教材无法作出 详细的介绍。这里, 仅概括他们的研究结果: 在一些比较宽松的条件 下(如消费者的偏好为凸性等), 完全竞争的经济里存在着一般均衡。 而且, 一个完全竞争的经济可能存在多个一般均衡状态。
够使两个消费者的效用都提高, 或者一个消费者的 效用提高, 而另一个消费者的效用不变, 消费者就有动力将交换不断进 行下去。下面的问题是: 什么时候两个消费者的交换达到均衡。就是 说, 在什么情况下不能再实现帕累托改进, 也就是实现帕累托最优了。

微观经济学-第九章 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第九章  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
把两个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同时绘入埃奇沃斯盒状图。两个消费者的 无差异曲线的切点形成一条由QA到OB的一条契约线。只有两个消费者间 的产品分配点在契约线上,才能使他们同时达到效用最大化。
X
OB Z
C
Y
OA
效用最大化的产量分配条件为:
A B MRSXY MRSXY
OB
Z
Y X
C
OA
PX P Y
OY w/r
要素的分配点在契约线 上的位置,要由要素的相对 价格决定。在生产均衡点上, 必然有:
X Y MRTSLK MRTSLK w/ r 因此,
OX Y
MPLX X MRTS LK w / r X MPK MPLY Y MRTS w/ r LK Y MPK
把一个经济体充分利用要 素,可以生产出的各种产品最 大数量的组合画出来,可以得 到生产可能性边界TT’。
第九章 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
一般均衡分析:是指在充分考虑所有经济变量之间关系的情况下,考 察整个经济系统中完全达到均衡状态时的状况和达到均衡的条件。 根据一般均衡分析建立起来的理论,就是一般均衡理论。
第一节 一般均衡理论
一、一般均衡的含义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当整个经济处于一般均衡状态时,经济系统产生 一组价格(所有产品和要素),使所有产品和要素的供求都相等,且所 有的消费者和生产者都能达到各自的均衡——效用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
A B MRSXY MRSXY
完全竞争条件下,使经济达到一般均衡的价格调节机制实现了帕雷 托最优。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竞争性均衡是帕雷托有效均衡。 二、社会福利最大化 (1)社会福利函数 W=W(Z1,Z2,. . . ,ZN) 在由两个社会成员的情况下,如果以效用代表福利,社会总福利为每 个消费者效用的函数。

第九章 福利经济学 社会福利课件

第九章 福利经济学 社会福利课件
三、旧福利经济学
(一)特征 1、经济学是解决物质福利问题的
2009-5
9
2、使用物质福利来表示效用这样的概念,基 本上等同于生产力
3、如个人的健康状况等,它与人的生产能力 有关,进而与生产效率有关,故这样的效用 概念是客观的
4、继承了英国效用主义的伦理学传统,认为 个人的效用是可以用基数来度量的,是可以 进行人际间比较的
(六)主要特点
1、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出发点,也就是根据已确定的 社会目标,建立理论体系
2、以边际效用基数论或边际效用序数论为基础,建立 福利概念
3、以社会目标和福利理论为依据,制定经济政策方案
4、结论往往具有政策意义
2009-5
6
二、边际效用学派与霍布森
(一) 边际效用
1、效用
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 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4、李特尔的三重检验标准
(1)引入收入分配标准
(2)无法排除价值判断
2009-5
16
(3)三重标准
•受益者能够补偿后损者而有剩余吗?
•斯托夫斯基标准满足了吗?
•收入再分配好吗?
•如果对第三条标准的回答是肯定的,并对 第一、二的回答至少有一条是肯定的,则这 种政策或经济变动就是可取的。
•如果对第三条的回答是否定的,对一、二 的回答至少有一条是否定的,则这种变动就 是不可取的;在其他情况下,变革是否可取 无法辨别
2009-5
13
(二)帕雷托最优
(三)补偿原则论
1、虚拟补偿原理
卡尔多(《经济学的福利命题与效用在个人之间 的比较》):在一项社会变革中,如果受益 者在补偿受损者之后仍有剩余,则这项变革 应该肯定,应认为其提高了社会福利

第九章 福利经济学

第九章  福利经济学

二、判断经济效率的标准
(一)帕累托标准(教材P250-252) 帕累托标准(教材 ) 意大利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多 阿尔弗雷多·帕累托 意大利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多 帕累托 对资源配置是否具有经济效率提出了判 断的标准。 断的标准。 帕累托假定了一个简单的模型: 帕累托假定了一个简单的模型:社 会中只有甲、乙两人, 会中只有甲、乙两人,面对的资源只有 两种可能的配置状态A和 。 两种可能的配置状态 和B。对A和B的好 和 的好 乙可能都有各自的看法。 坏,甲、乙可能都有各自的看法。
(二)福利经济学的主要特点
1、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出发点,即根据已确定 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出发点, 的社会目标,建立理论体系; 的社会目标,建立理论体系; 以边际效用论为基础,建立福利概念; 2、以边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用论为基础,建立福利概念; 3、以社会目标和福利理论为依据,制定经济政 以社会目标和福利理论为依据, 策方案。 策方案。
(三)帕累托最优状态(教材P252) 帕累托最优状态(教材 帕累托最优状态 )
又称经济效率, 又称经济效率,指任何改变都不可 能使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 任何人的状况变坏的资源配置状态。 任何人的状况变坏的资源配置状态。或 说不存在帕累托改进的资源配置状态。 说不存在帕累托改进的资源配置状态。
附:旧福利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命题
庇古根据边际效用基数论提出两个基本的 福利命题:国民收入总量愈大, 福利命题:国民收入总量愈大,社会经济福利 就愈大;国民收入分配愈是均等化, 就愈大;国民收入分配愈是均等化,社会经济 福利就愈大。 福利就愈大。 他认为, 他认为,经济福利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 于国民收入的数量和国民收入在社会成员之间 的分配情况。因此,要增加经济福利, 的分配情况。因此,要增加经济福利,在生产 方面必须增大国民收入总量, 方面必须增大国民收入总量,在分配方面必须 消除国民收入分配的不均等。 消除国民收入分配的不均等。

微观经济学 第九章 福利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第九章 福利经济学

第九章
福利经济学
第二节 判断经济效率的标准
二、从社会来看的判断标准
如果去掉不可比较的第一类型的两种情况,则剩下的其余两种类型共七种情况均可看 成是可以比较的。这七种可以比较的情况,按它们形成的社会观点可以重新分类如下:
1.A优于B:如果甲和乙中至少有一人认为A优于B,而没有人认为A劣于B,则从社会的 观点看有A优于B。
(三)产品市场与要素市场也是相互联系与相 互制约的
第九章
福利经济学
第一节 一般均衡理论
二、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论
一般均衡理论(general equilibrium theory) 是1874年法国经济学家瓦尔拉斯 (Wal-ras)在他的《纯粹经济学要义》(“The mere economics to iustice”)中创立的。瓦 尔拉斯认为,整个经济体系处于均衡状态时,所有消费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将有一个确定的 均衡值,它们的产出和供给,将有一个确定的均衡量。他还认为在“完全竞争”的均衡条件 下,出售一切生产要素的总收入和出售一切消费品的总收入必将相等。
第九章
福利经济学
第二节 判断经济效率的标准
一、单个人的判断标准
现有单个人甲对两种资源配置状态A、B判别其优劣。只有三种情况: A>B;A<B;A=B 式中,符号“>”、“<”、“=”分别表示甲的三种看法;同样地,单个人乙对两 种资源配置状态A、B判别其优劣也只有三种情况: A>′B;A<′B;A=′B 式中,符号“>′”、“<′”、“=′”分别表示乙的三种看法;
第九章
福利经济学
第一节 一般均衡理论
二、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论
(二)一般均衡的“试探过程” 即使确实存在着一般均衡状态,即存在着一组价格,能使每一个市场的供求相等,还 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实际的经济体系是否会达到这个一般均衡状态呢? 如果现行价格恰好为均衡价格,使得所有市场都达到供求一致,则在这种情况下,实 际经济体系当然就处于一般均衡状态上不再变化。但是,如果现行价格并不等于均衡值呢? 这时,麻烦就可能出现:实际的交易可能会发生在“错误”的价格水平上。交易者并不知道 均衡价格在什么水平上;或者,他们可以通过价格的不断调整来确定均衡状态,但这种调整 过程也许需要很长时间,在其完成之前不能保证不发生交易。一旦发生“错误”的交易,则 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体系就未必能成立。

《经济学原理》第9章福利经济学-精选文档

《经济学原理》第9章福利经济学-精选文档
4
第一节 经济效率
一、三个概念 •帕累托标准
•帕累托改进 •帕累托最优状态
5
1、 帕累托标准: 如果至少有一人认为A优于B,而没有 人认为A劣于B,则认为从社会的观点看 有A优于B,这就是帕雷托最优状态标准, 简称为帕雷托标准。
6
问题:
一条溪流之水终年不断,旅 游至此的人取点水喝,并不 影响附近居民的正常供水。
21
分析
• A地的人会将棉花贩到B地,以2斤棉花换1斤小麦;B地 的人会将小麦贩到A地,以1斤小麦换5斤棉花。随着两 地之间的贸易,A地的小麦越来越多,B地的棉花也越 来越多,再继续交换的话,交换比例就会发生变化,A 地的MRS不断降低,B地的MRS不断提高。
• 只要交换能使两地的满足程度不断提高,交换就会进行 下去,当两地的MRS变得相等的时候,进一步的交易 就会停止。
3
消费者的效用计量和比较问题
• 张三和李四都消费了一个苹果,我们无法证明 张三得到的效用就比李四高,反之亦然;如果 张三拿走了李四一个苹果,张三的效用提高了, 李四的效用降低了,但社会的总效用是提高了 还是降低了,我们仍然无法判断。 • 既然我们无法比较各个消费者的效用水平,也 就无法说明一种收入分配状况是否比另一种收 入分配状况更好。
当边际替代率不相等时,产品的分配未达 到帕累托最优。
19
谁傻~谁都不傻~
我有个苹 果,但我 要梨
交换
那个傻冒竟然 要梨,苹果我 的~~
我有梨,但 我想吃苹果
我有梨了, 哈哈哈!!
20
Example:
• 假设有A、B两地。A地棉花丰富而 小麦稀缺,1斤小麦可换5斤棉花 (MRS=5);B地小麦丰富而棉花稀 缺,1斤小麦可换2斤棉花(MRS=2)。

第九章---西方经济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九章---西方经济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九章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1。

局部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的关键区别在什么地方?解答:第一,局部均衡分析研究的是单个(产品或要素)市场;其方法是把所考虑的某个市场从相互联系的构成整个经济体系的市场全体中“取出”来单独加以研究.在这种研究中,该市场商品的需求和供给仅仅被看成是其本身价格的函数,其他商品的价格则被假定为不变,而这些不变价格的高低只影响所研究商品的供求曲线的位置;所得到的结论是,该市场的需求和供给曲线共同决定了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第二,一般均衡分析是把所有相互联系的各个市场看成一个整体来加以研究。

因此,在一般均衡理论中,每一商品的需求和供给不仅取决于该商品本身的价格,而且也取决于所有其他商品(如替代品和补充品)的价格。

每一商品的价格都不能单独地决定,而必须和其他商品价格联合着决定.当整个经济的价格体系恰好使所有的商品都供求相等时,市场就达到了一般均衡.2.试评论瓦尔拉斯的拍卖者假定。

解答:第一,拍卖者假定意味着,在拍卖人最终喊出能使市场供求相等的价格以前,参与交易的人只能报出他们愿意出售和购买的数量,但不能据此进行实际的交易。

只有当拍卖人喊出的价格恰好使得供求相等时,交易各方才可以实际成交.第二,拍卖者假定是瓦尔拉斯均衡和现在的一般均衡论赖以成立的基础.第三,很显然,拍卖者假定完全不符合实际。

因此,以该假定为基础的一般均衡理论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如果容许参与交易的人在非均衡价格下进行交易,那就不能保证一切市场在同一时间达到均衡状态,从而也就不能保证一般均衡的实现.3.试说明福利经济学在西方微观经济学中的地位。

解答:第一,福利经济学可以说是西方微观经济学论证“看不见的手”原理的最后一个环节,其目的在于说明:完全竞争模型可以导致帕累托状态,而这一状态对整个社会来说又是配置资源的最优状态。

第二,西方的微观经济学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

实证经济学研究实际经济体系是怎样运行的,它对经济行为作出有关假设,根据假设来分析和陈述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并试图对结论进行检验。

福利经济学第九章

福利经济学第九章

第二节 人口增长与经济福利水平
一、人口增长对经济福利的影响
(请同学们结合经济福利指标讨论)
5
二、提高经济福利水平的重要因素
请同学们主要从人口出生率、投资率和教 育水平等因素进行分析。
6
第三节 对我国经济福利水平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析与评价

介绍一些素材资料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福利国家介绍


2
二、消费水平指标和生活福利水平指标的确定

国内生产总值、收入分配形式和人口规模对这两个指 标起决定作用。 从表现形式看,消费水平是反映经济福利状况的首选 指标,其分析与评价指标包括:
3
(一)消费支出状况 生活必需品、非必需品、高档耐用消费品、奢侈品;教育支 出水平;医疗保健支出水平;恩格尔系数。 (二)饮食结构 营养程度;膳食特征。 (三)住房状况: 基本需求;改善性住房;居住环境;室内环境条件;健康住 房 (四)家庭耐用消费品的数量及种类
二、消费水平指标与生活福利指标的确定

从消费水平指标引申到生活福利指标。生活福利
4
指标主要有: (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NP) (二)实际人均收入分配水平(基尼系数;洛伦兹曲线) (三)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水平和医护人员数量 (四)交通运输业及社会公用设施发展状况 (五)环境状况 (六)各种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状况 (七)婴儿死亡率与人均寿命 (八)人口的受教育程度 (九)文化用品的供需状况

福利国家是一种国家制度,它强调国家应该承担 满足国民基本的教育、健康照顾、经济和社会安 全需求。

经济学基础-第九章_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

经济学基础-第九章_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

第一节 一般均衡 一、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
第一节 一般均衡
一 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
P
原 油 市 场
D D′
S′ S
P
D′
煤D


o
PD 汽 油 市 场
Q
o
S′ S
P
D

D′



o
Q
o
S
Q S
Q
第一节 一般均衡 二、一般均衡的存在性
第一节 一般均衡
二 一般均衡的存在性
是否存在着一组均衡价格,在该价格体系上, 所有商品供求均相等呢?
《麦克白》:“Come,seeling night, Scarf up the tender eye of pitiful day, and with thy bloody and invisible hand cancel and tear to pieces that great bond which keeps me pale! ”
第六节 完全竞争和帕累托最优状态 二、完全竞争的最优性质
第六节 完全竞争和帕累托最优状态
二 完全竞争的最优性质
完全竞争经济存在一组价格,使得所有商品的 需求和供给都恰好相等。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每个消费者和每个生产者
都是价格的接受者,在既定条件下实现效用和
利润最大化。
所以,交换和 生产的帕累托 最优条件是:
实现生产和交换
_ Y
·B
的最优状态。
生产和交换的帕
累托最优条件。

MRSXY = MRTXY
o
_ X
X
第六节 完全竞争和帕累托最优状态 一、“看不见的手”原理

微观经济学第五版第9章 一般均衡

微观经济学第五版第9章 一般均衡
• MRT单马双马=△双匹马车/△单匹马车=1/2
返回
图示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变动
2020年4月19日星期日
20
第九章 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
第五节 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了解)
三、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 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图) 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出现在无差异曲线的切线 T′上的切点e上,e点与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切线S上的 切点B的斜率相等,即切线T′与切线S平行。 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MRSXY=MRTXY 即产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边际转换率。 此时,点e的边际替代率与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点B的 边际转换率相等。
第9章 一般均衡和福利经济学
1、一般均衡 2、经济效率 3、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4、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第九章 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
第一节 一般均衡
一般均衡与局部均衡 局部均衡概念:分析其它条件不变时某种商品供求均衡及其价格决定。 一般均衡概念:分析所有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供求与价格相互影响相互依 存时,所有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供求均衡及其价格决定。 商品和要素市场相互影响的原因 某种要素价格变化对其他要素价格的影响 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之间的相互影响,当某种要素价格发生变化后 ,原来的一般均衡会发展到新的一般均衡。 例如: ➢图 ➢ 解释: ➢ (1)石油供求引起石油价格上涨,并重新获得均衡,同时石 油价格变动引起石油下游产业的价格及供求变动,并最终形成 新的均衡。 ➢ (2)石油市场的均衡是局部均衡; ➢ (3)石油市场及其下游产品等所有产品和要素形成的市场同 时均衡是一般均衡。
最优状态。
生产的契约曲线
所有等产量线的切点的轨迹构成的曲线qq′叫做生产的契约曲线(或效率
曲线),它表示两种要素在两个生产者之间的所有最优分配(即帕累托

第九章-福利经济学

第九章-福利经济学
指消费者为得到某种商品或服务而愿意支付的价格与他购 买该商品时实际支付的价格间的差额
政策结论:政府对收益递减的商品征税,得到的税额将大 于失去的消费者剩余,用其中部分税额补贴收益递增的商 品,得到的消费者剩余将大于所支付的补贴
2010-5
9
(三)福利的经济学内涵
在经济学中,福利是指个人或群体的利益所得,包 括收入获得和心理满足
1好、次社序会的福情利况函下数,必通须1在 克过9一 斯2在1一般 共—已均 同定)衡 荣知,程理 获美社论 诺序国会方 贝经把面 尔所济各的 经学有突济种家出学成,各贡奖于员献。样1的与他9的7约在2个年个翰微人因观·希人偏
偏好次序归纳成为单经一济的学、社社会会选偏择好等次方面序卓,有成才就能,从被认社 会偏好次序中确定最为 了优是 在社战 一后 般会新 均位古 衡典 领置经 域。济 的学 成的就开之创外者,之阿一罗。还除在
2、两项重要假设
风险决策、组织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福 利经济学和政治民主理论方面进行了创造
(1)每个人的偏好是性 更的 一可工 般以作 意。义排阿上列罗讲的是,保他险是经不济确学定发性展经的济先学驱、,
信息经济学和沟通经济学的发展先驱。
(2)每个人的偏好次代表序作是:《可社以会过选择渡与的个人价值》
1、反对将价值判断引入经济学
2、反对“效用的可度量性”和“效用在人与人之间的 可比较性”
3、反对收入均等化的政策主张
2010-5
18
1、虚拟补偿原理
卡尔多(《经济学的福利命题与效用在个人之间的比 较》):在一项社会变革中,如果受益者在补偿 受损者之后仍有剩余,则这项变革应该肯定,应 认为其提高了社会福利
(2)社会福利函数是一个社会所有个人的效用水平的函数, 其数值取决于所有影响福利的变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层次,均衡分析。经济学家用均衡概念分析 不同人的自利行为交互作用产生的结局。这个层 次的分析结果一般被称为均衡的比较静态分析, 即对环境变化时,自利行为交互作用所产生的结 局会如何变化的分析。这种分析用自然及制度环 境解释不同人自利行为交互作用的后果。这第二、 三层次的分析中如果考虑时间因素,则分别会有 动态决策和动态均衡的比较动态分析。第一、二、 三层次的分析被称为实证分析,不问好坏,不作 价值判断。 第四层次,规范分析或福利分析。这个层次,经 济学家会提出什么是对全社会最好的经济状况这 类问题,即对均衡结果进行价值评判。他们对第 三层次所分析的自利行为交互作用产生的后果进 行福利分析,看这后果是否对全社会有利。
第九章 全局均衡与福利经济学 General Equilibria and Economics of Welfare
Section 9.1全局均衡
一. 全局均衡与局部均衡(一般均衡与个别均衡)
局部均衡:在假定其他市场条件不变的 情况下,孤立地考察单个市场或部分市
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或均衡状态
三.瓦尔拉斯拍卖人机制
到底n种商品的均衡价格如何形成?
拍卖人随意报出一组相对价格,每个市场买 卖双方报出自己的需求和供给,只要有两个 市场的需求与供给不相等(想想为什么不可 能只有一个市场的供求不等?),那么拍卖 人再调整报价,直到某一相对报价下,所有 市场的需求等于供给。
四.实现全局均衡的试探或试错过程
调整价格的方法: 若某一市场供给>需求,则降低此价格; 若某一市场供给<需求,则提高其价格。
全局均衡的实现过程是一个试探过程
五.瓦尔拉斯均衡存在性的数学证明
——Arrow阿罗(1972年诺奖得主)和 Debru德布鲁(1983年诺奖得主)
阿罗-德布鲁体系:不考虑货币市场,只 考虑商品市场;不考虑不同消费者与厂商 之间的直接相互作用,只考虑竞争市场。 证明的方法:使用Brouwer Fixpoint Theorem不动点定理证明。
,而不考虑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即经济中单个或者部分市场达到均衡
的状态。(马歇尔)
一般均衡:在承认供求与市场上各种 商品价格和供求关系存在相互联系和
相互影响条件下,所有市场上各种商
品的价格与供求的关系或均衡状态。 即一个经济中所有市场同时同时达到 均衡的状态。(瓦尔拉斯)
Variety of interaction among goods 各种产品相互影响的多种形式
阿罗一德布鲁对一般均衡理论存在性的证明 ,主要依存于两个假设:消费与生产集合都 是凸集,每个经济主体都拥有一些由其它经 济主体计值的资源,因此,这种均衡的整体 稳定性取决于某些动态过程,这些过程保证 每个经济主体都具有总需求水平知识,并且 没有一项最终交易实际上是按非均衡价格进 行的。 这当中的某些假定也许可以放松,以适应少 数行业中的规模报酬递增、甚至所有行业卖 方垄断竞争的度量。
★Substitutes 替代品
eg=exempli gratia=for example: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Complement goods 互补品
交叉价格弹性
二.瓦尔拉斯原理
设有n个市场 Qd1(P1,P2,…,Pn)= Qs1(P1,P2,…,Pn) Qd2(P1,P2,…,Pn)= Qs2(P1,P2,…,Pn) …………………………………… Qdn(P1,P2,…,P3)=Qsn(P1,P2,…,P3) N个方程,N个未知数? 事实上,当n-1个市场的供求达到均衡时,最后 一个市场的供求自动达到均衡。因此,上述n个 方程中,实际上只有n-1个独立方程。这就是 瓦尔拉斯原理。
取两张一样大小的白纸,在上面画好垂直的 坐标系以及纵横的方格。将一张纸平铺在桌 面,而另外一张随意揉成一个形状(但不能 撕裂),放在第一张白纸之上,不超出第一 张的边界。那么第二张纸上一定有一点正好 就在第一张纸的对应点的正上方。 把纸揉皱是一个连续的变换过程。
布劳威尔不动点定理通俗说
假如你去登山,假设上午8点从山脚出发,一 路上饱览风光,中午12点到达山顶。 在山上过夜,第二天8点从山顶出发,原路返 回,悠哉哉下山,中午12点恰好到达山脚。 那么,根据有趣的布劳威尔不动点定理,存 在这样一个现象:肯定在某个时刻,你在山上 的位置和昨天在山上的位置是恰好一样的。 或者说,两次到达山上某个地点的时间是相 同的。
第9.2节 经济效率
一.主流经济学的四层次分析框架和实证、规 范分析
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
实证经济学:只分析事实如何,不进行 价值评价 规范经济学:好坏价值评价。评价的终 极标准是道德终极标准和社会福利函数。
主流经济学的四层次分析框架(杨小凯) 第一个层次,经济环境设定。经济学家把一些人 们作决策前的经济环境用一些数学函数来描述, 例如用效用函数描述人的嗜好和欲求,用生产函 数描述生产条件,用预算约束描述制度环境,或 用对策论中的游戏规则描述经济制度。 第二层次,决策分析。经济学家用数学中的最优 决策理论分析人的最优自利行为。这个层次的分 析结果一般被称为决策的比较静态分析,即对当 环境变化时,最优决策会如何作反应的分析。这 种分析用自然及制度环境解释人的自利行为。
倒一杯咖啡,然后用一个汤匙慢慢搅动咖啡, 慢慢地轻轻地搅,不要让咖啡溅出。 不动点定理告诉我们,无论怎么搅动,咖啡 中有一点在原来的位置上没有动。 当你继续搅动,让这一点离开原来的位置, 但是无法阻止另一点回到最开始的位置上。 目前这个不动点定理的证明必须依赖反证法
阿罗一德布鲁指出:
经济社会中可能出现许多情况,不确定性 的存在使人们无法正确的预测实际出现的 情况。此时,人们在进行决策时可以将不 同情况下的物理性质相同的商品看做在经 济上是不同的。这样,即使人们不一定知 道实际将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也可以预 先达成对自己最为有利的协议,从而实现 市场的均衡。
Brouwer Fixpoint Theorem 布劳威尔不动点定理
P G [0, M ] f :G G
n
从一个闭集到其自身的连续函数或连续映 射,必存在一个不动点x*满足:f(x*)=x*
一维情形的Brouwer Fixpoint Theorem
Y M
y=f(x)
0 M
举例说明不动点定理在二维平面的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