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沉降、地裂缝、地面塌陷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共109页文档

合集下载

地质灾害性评估报告范本

地质灾害性评估报告范本

目录1 前言 (1)1.1评估任务由来 (1)1.2评估工作依据 (1)1.3评估工作目的任务 (2)1.3.1 主要任务 (2)1.3.2 要求 (2)2 评估工作概述 (3)2.1工程概况及征地范围 (3)2.1.1工程概况 (3)2.1.2征地范围 (3)2.2以往工作程度 (3)2.3评估级别与评估范围的确定 (4)2.3.2 评估范围 (6)2.4工作方法及完成工作量 (6)3 地质环境条件 (8)3.1气象、水文 (8)3.1.1 气象 (8)3.2地形地貌 (10)3.3地层岩性 (16)3.4地质构造及区域稳定性 (20)3.4.1地质构造 (20)3.4.2区域地壳稳定性及地震 (21)3.5工程地质条件 (23)3.6水文地质条件 (24)3.7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25)3.8小结 (25)4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25)4.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标准 (25)4.2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 (26)4.3地质灾害危险性及现状评估 (27)4.4小结 (27)5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27)5.1本工程建设的施工特点 (28)5.2工程建设可能诱发、加剧的地质灾害 (28)5.2.1 工程建设引发的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28)5.2.2 工程建设加剧的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29)5.3工程建设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 (29)5.3.1工程建成后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预测 (30)5.4预测评估小结 (31)6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及预防措施 (31)6.1综合评估原则 (31)6.2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 (32)6.3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33)6.4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34)7 结论与建议 (35)7.1结论 (35)7.2建议 (37)附图:1、xxxx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综合分区平面图2、xxxx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剖面图1 前言1.1 评估任务由来20__年3月6日,受xxXX公司的委托,四川xx岩土工程XX公司承担了xxxx建设用地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的评估与防治

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的评估与防治
土层中地下水位的降落,有效应力的降低造成固结压密而引起地面沉
降。这类地面沉降多为区域性的,在一定条件下随沉降伴生地裂缝。 洞穴塌陷包括岩溶塌陷和地下采掘洞穴塌陷,塌陷的范围局限于洞穴 和地下洞室的影响带。 (1)区域性地面沉降 (2)岩溶塌陷地面沉降 (3)地下采空区塌陷地面沉降
主要危害
(1)地面沉降及地裂缝会造成建筑物的直接破坏,如 房屋、桥梁破裂跨塌,地下管道、通道的断裂和破损 等。
S黏1ave0 •Dp•H
① ②黏 粉土 细1砂2,m,15现m地下S水位黏地表D下pE1•0mH
③粉质黏土,27m。15年S后水位S地黏 表下4S0m砂
④细中砂,7m
⑤粉质黏土,18m
⑥黏质粉土,7m
⑦页岩,50m
水 压 力 为 : 1tf/㎡ =10kPa=0.01Mpa

1 层 沉 降 量 : S1
地层资料及有关参数 表 6.5.3.1
层序 岩性 层 厚 层底埋 物理力学指标
备注
(m) 深(m) g (kN / m 3 ) e
a (MPa -1 ) E(MP
a)
1
粉土
12
12
18
086 0.332
5.6 目 前 地 下
2
粉细砂 15
27
17.5
12.0 水 位 为 地
3
黏 质 粉 27
54
18.6
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压密可以认为是一维的。压密的时间延滞将随土层的透水性而
u 异。此压密过程一般仍近似采用Terzaghif 的经典固结方程表示,即:
p(suf)(uw 讲-u 义f)
u t
c0
2u z 2
8.2.3 地面沉降预测及估算方法 1.预测地面沉降的前提条件 (1) 查明场地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划分压缩层和含水层。 (2)进行室内外测试,取得抽水压密试验,渗透试验、前期固结试验、流变试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山西煤炭运销集团左权盘城岭煤业有限公司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山西煤炭运销集团左权盘城岭煤业有限公司现为持证的生产矿井,该矿为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文件(晋煤重组办发[2009]74 号)《关于晋中市左权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部分)的批复》”文件批准的兼并重组整合矿井,批准生产能力 90 万t/a,批采煤层为 4号、15 号煤层,批采标高+1200~+440m,井田面积 8.0341k ㎡,矿井生产规模 90 万吨/年,经现场调查访问,评估区现状条件下未发现明显的地裂缝、地面塌陷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隐患为不稳定边坡、潜在泥石流等。

一、地面塌陷、地裂缝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1)采空区分布情况本区煤炭资源丰富,开采历史悠久,矿区范围内主要可采 4、15 号煤层,多年来主要开采4、15 号煤层,2009 年前采煤方法为壁式采煤,炮采落煤,串车运输,绞车提升,生产能力 30~60 万t/a,回采率20%~50%;2009 年以后采用综采放顶煤、一次采全高,生产能力 60~90 万t/a,回采率50%~85%。

已形成 4、15 号煤层地下采空区面积分别为 152.79 hm2、25.94 hm2,另外,东南部分布 4 号煤层古空区面积 12.81hm2。

4号煤层采空区分布于评估区东部,主要形成于 2009 年以前,形成采空区面积148.43h㎡(其中1994年以前60.94hm2,1994~2002年42.31hm2,2003~2009 年45.18hm2),采厚1.18m~1.62m,煤层埋深 20m~320m,采深采厚比 17~228。

2010~2011 年形成采空区面积4.43 hm2(其中2010 年0.69hm2,2011 年3.67hm2),采厚1.74m~1.86m,煤层埋深 270m~310m,采深采厚比 155~228(图7-1),2012 年以后没有开采4 号煤层。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1地质环境条件1.1气象、水文评估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

年平均气温19.3℃,最高气温38.6℃,最低气温-2.2℃。

年平均降雨量为1941mm,降雨多集中在3~8月。

评估区西面距融江河最近处约250m,河面宽约400m,最高水位标高118.76m,最低水位为105.07m,地面高出河面水位约40m。

1.2地形地貌评估区地貌属丘陵地貌,沟谷相对平缓,丘顶标高为155.32~170.53m。

地面标高约为120m,总体上地形坡度为15°~20°左右,地势为北东高南西低,东西两侧低。

北侧为沟谷,东侧、南侧为稻田。

山体植被发育中等,以桉树及杂草为主(照片1)。

1.3地层岩性评估区内出露地层为第四系残坡积层(Qel+dl)和泥盆系中统信都组(D2x):1)第四系残坡积层:裼黄、灰黄色,碎石粘土,厚度0.3~2.0m,局部达3.0m,土体结构松散。

2)泥盆系中统信都组:岩性主要为灰白~浅紫红色中厚层状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为主,夹页岩、泥质灰岩、白云质灰岩,局部夹1~3层赤铁矿。

1.4地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1.4.1地质构造融安县地处南华准地台桂中—桂东台陷桂中凹陷的罗城褶断带2,构造线多呈北东、北北东向。

区域构造主要受控于北北东向三江~融安断裂与南北向长安~东起断裂。

评估区内地质构造简单,无断裂通过。

1.4.2区域地壳稳定性融安地区无超过地震烈席为Ⅴ度的地震3,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4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5,抗震设防烈度Ⅵ度,设计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0.05g,反应谱周期为0.35s,区域地壳稳定性好。

1.5岩土层特征根据地层及岩性特征和物理力学性质,将评估区内岩土体划分为两大岩组,即均一结构土体、较坚硬的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岩组类,岩土体分布及物理力学性质见表2。

1.6水文地质条件评估区地下水类型有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6。

松散岩类孔隙水分布在第四系残坡积层中,有明显的季节性,水量贫乏。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三级评估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三级评估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三级评估)报告编写单位:资质等级:证书编号:提交报告单位:报告编写单位:提交报告时间: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三级评估)报告编制:审核:项目负责:总工程师:院长:目录前言 (1)一、评估任务由来 (1)二、评估依据 (1)三、评估主要任务和要求 (2)第一章评估工作概述 (3)第一节拟建工程概况与征地范围 (3)一、拟建工程概况 (3)二、征地地点及范围 (4)第二节以往工作程度 (4)第三节工作方法及完成工作量 (5)一、工作方法 (5)二、完成的工作量 (6)三、工作质量评述 (7)第四节评估范围及评估级别的确定 (7)第二章地质环境条件 (9)第一节气象、水文 (9)一、气象 (9)二、水文 (9)第二节地形地貌 (9)第三节地层岩性 (9)第四节构造及区域稳定性 (10)一、区内地质构造 (10)二、区域稳定性评价 (10)第五节水文地质条件 (10)第六节工程地质条件 (11)第七节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12)小结 (12)第三章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12)第四章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13)第一节工程建设引发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 (13)一、工程建设加剧现状地质灾害的危险性预测 (13)二、工程建设引发地质灾害的危险性预测 (13)第二节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 (14)第三节工程建设周边道路等基础设施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预测 (15)小结 (15)第五章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及防治措施 (16)第一节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原则与量化指标的确定 (16)一、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原则 (16)二、量化指标 (16)第二节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 (16)第三节建设场地适宜性分区评估 (17)第四节防治建议 (17)小结 (18)第六章结论与建议 (19)一、结论 (19)二、建议 (20)附图:1、1/5000建设用地环境地质略图2、1/1000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综合分区图3、1/500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剖面图附件:1、地质灾害评估委托书2、评估单位资质证3、专家组审查意见4、专家组名单5、专家资质证书6、备案登记表前言一、评估任务由来为初步查明建设用地项目建设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及其在建设过程中及建成后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为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有限责任公司委托我院开展地质灾害评估工作,并按照相关规范、技术要求编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

地质灾害之四地面沉降地裂缝地面塌陷

地质灾害之四地面沉降地裂缝地面塌陷
火山喷发前、喷发过程中形成。
2. 非构造成因
不同地区由于其地质结构与影响因素不同,导致其地 面沉降的范围与沉降速率不同。一般而言,地面沉降 的面积较大,沉降速率多在80mm/a以上。
二、分布特征
分布:平原、盆地的大城市和油气开发区 沉降速度:几~几十厘米/年。 沉降量:几米~近十米。
我国的地面沉降区
大型河流三角洲及沿海平原区(上海、天津、 沧州等) 小型河流三角洲区(福州、湛江、宁波等) 山前冲洪积扇及倾斜平原区(北京、保定、郑 州等) 山间盆地和河流区(西安、太原、运城等)
北京市的地面沉降(最大速率):
1966年以前:缓慢形成,2~5mm/a。 1966~1973年,加速,10mm/a。 1973~1981年,快速发展,50mm/a。 1981年以后,下沉减缓,29mm/a。 1966年地下水开采量增加,70年代中期猛增。
2. 地下油气开采
开采油气造成地下压力亏损,引起地 面沉降。
三、形成机制
(一)形成的地质条件 (a)松软的第四纪沉积物 黏土 粉砂质黏土 黏土质粉砂 粉砂 细砂 粗砂 砾石 (b)新构造运动的沉降区
地面沉降的地质环境
近代河流冲积环 境模式
近代三角洲平原 沉积环境模式
断陷盆地沉积环 境模式:临海式 断陷盆地;内陆 式断陷盆地
(二)地面沉降的致因
如加州的长滩市的地面沉降量达9 米。我国的大庆、胜利油田都出现地 面沉降。
3. 人类工程
地面建筑物增多,负荷过重。 地下隧道 如意大利的比萨斜塔:
1173~1185年,建 至3层,塔发生倾斜。 1274~1284年,建 至7层,塔斜增加。 1350年,塔建成, 塔顶偏离中心1.5m。

4. 新构造运动、火山喷发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材料.docx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材料.docx

实用文案前言1、评估任务由来永州市正业水电有限公司按照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 [2004]69 号及湖南省国土资源厅湘国土资办发[2004 ]67 号文件“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有关规定,委托我公司承担该水电站工程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2、评估工作的依据①国土资源部第 3 号部长令《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管理办法》(1999 年 3 月)②国务院令第 394 号《地质灾害防治条例》(2004年11月24日)③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号文及附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2004 年 3 月 25 日)④技术服务合同书3、主要任务和要求(1)阐明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基本特征;(2)调查分析评估区内各种地质灾害的现状;(3)分析论证建设工程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工程建设和运营中加剧或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4)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5)对建设场地适宜性作出评估结论;(6)提出防治地质灾害的地质工作意见和措施建议,为建设项目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初步依据。

一、工程位置及工程概况(一)工程和规划概况与征地范围永州市涔天河右岸电站位于江华县务江乡,工程区地理位置介于东经 111 °39 ′52 ″~111 °39 ′56 ″,北纬25 °08 ′48 ″~25°09 ′19 ″之间。

该电站直接直接利用涔天河水库的水资源发电,主要建筑物由引水隧洞、压力钢管、厂房、升压站(升压站)组成,建筑物简单,工程建设已基本完成。

引水隧洞全长 750m ,内径 5.5m ,设计流量 65.0m 3 /s 。

进口布置在涔天河水库大坝右岸上游110m 处,采用竖井式深式进水口,竖井底部设 2 道闸门(工作门和检修门),一道拦污栅,启闭台设在山坡上,平台高程 264.26m ,高于水库校核洪水位 256.96m ,进口底板高程240.26m ;出口位于涔天河水库大坝下游1km 右岸坡脚,出口底板高程216.25m ,隧洞纵坡 i=34.827 。

地质灾害(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

地质灾害(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

2)地基基础措施
①当条件允许时,尽量采用浅基,充分利用上覆性能较好的土层为 持力层或使基底与洞体间保留相当厚度的完好岩体。 ②当以岩石作持力层时,局部加深基础,通过钻孔灌注桩或墩穿过 单个洞体,使基础荷载传递到下部完好的岩体上 ③对已外露的浅埋洞隙,可采用挖填置换,清理洞隙后以碎石或混 凝土回填。当洞体深度较大,而两侧岩体完好,可挖填至一定深度,回 填体断面呈倒梯形,对有地下水活动的洞体,应回填反滤层并留有水流 排泄之通道。 ④当顶板薄、跨度大时,可在洞底设置附加支撑以减少洞跨,也可 加固洞顶,用浆砌块石嵌补洞顶岩体及洞隙边坡。 ⑤当洞体开口较小,开挖清理困难时,可用灌浆填塞,灌填材料视 要求而定,可选用砂石砂浆或混凝土,也可用小压力灌浆法加固基底下 一定厚度的溶隙及破碎岩体。
1986年.广西忻城大塘乡遭遇春旱,地下水位下降 产生了40多个塌陷,4月底一场大雨后,塌陷增至140多 个,使两幢房屋倾倒,地面多处裂缝。村舍变电所场地 开挖后,雨水蓄积渗入,也导致地面塌陷。
3.河水涨落致地面塌陷 岩溶裂隙、洞穴管道中的地下水与附近河水相通时, 随着河水位的升降,横向发育的岩溶裂隙、管道中的地下 水位也随之升降,这种作用也可导致地面的塌陷。 广西都安县位于红水河岸的一段公路,由于受河水涨 落影响,公路路面上发生了塌陷。
4.2 地面塌陷分类
根据地面塌陷成因的主要原因可分为: ①自然地面塌陷;②人为地面塌陷;③复合型(自 然——人为)塌陷。 根据塌陷区是否在喀斯特地区的岩溶发育地段分为: ①岩溶地面塌陷;②非岩溶地面塌陷。 按塌陷坑数量分为:塌陷坑大于100个者为巨型塌陷、 50~100个者为大型塌陷、10~50个者为中型塌陷、小于 10个者为小型塌陷。 在各类地面塌陷中,我国以岩溶地区塌陷分布最广, 已有22个省(区)发生此类地面塌陷,危害最重。矿山采空 区地面塌陷的分布和危害仅次于岩溶地面塌陷。

地面沉降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方法

地面沉降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方法

• 以温岭市石粘至松门一级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为例, 说明如下:
• (1)根据地质条件对比,选择嘉兴市地面沉降研究成果作为本 次评估的依据。
• 即地下水位与沉降速率呈指数函数相关,回归方程为:
• S′=1.374e0.0758h
• S′——沉降速率(mm)计算值
• h ——平均水位(标高绝对值,m)
• 3.4 工程建设可能遭受地面沉降危险性预测评估
• 本节内容是“预测评估”的内容之一。也是对已 经发生地面沉降的地区进行地面沉降趋势预测, 并分析其对拟建工程的影响及其危害。
• 3.4.1 环境地质比拟法估算地面沉降量
• 本法是采用研究程度较高且地质环境条件相类似 地区的研究成果, 进而估算评估区拟建工程规划 (设计)年限内累计沉降量进行预测的方法, 是 一种经验类比法。
• (2)对建筑工程的危害: ①桥梁墩(台)下沉,使桥 下净空减少;②建筑地坪下沉,使地下管道坡度改变, 重力排水功能失效;③道路工程,由于地面沉降,使 潜水位相对“升高”且地面积水也相应增加,将使填 方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同时使路基排 水系统不畅乃至失效;④深井井台和桩基建筑物承台 与地坪脱开而相对上升等。
• 1.4.3评估内涵: 指由于常年抽汲地下水引起水位或 水压下降而造成的地面沉降,不包括由于其他原因 所造成地面沉降。
• 2.地面沉降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范 围的确定
• 地面沉降的评估范围应与地面沉降 范围或初步推测的可能沉降的范围 基本一致。
• 3.地面沉降无监测地区地质灾害危 险性评估方法
• 浙江省地面沉降均发生于经济最发达的沿海平原,自北 而南有杭(州)嘉(兴)湖(州)平原、宁(波)奉 (化)平原、温(岭)黄(岩)平原和温(州)瑞(安) 平原等地。地面沉降的产生均由于大规模开采平原区深 部孔隙承压淡水体所致。由于大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 水位大幅度下降形成区域地下水下降漏斗,漏斗中心与 地面沉降中心基本一致。截止2003年,各地地面沉降现 状如下表所示。嘉兴市及宁波市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 起逐渐压缩地下水开采量,地面沉降速率分别自 42.35mm/a降至20、10mm/a以下。

地面沉降的灾情评估及防治措施

地面沉降的灾情评估及防治措施

地面沉降的灾情评估及防治措施吉林大学精品课>>专门水文地质学>>教材>>专门水文地质学§13.3地面沉降的灾情评估及防治措施一、地面沉降的概念及产生原因地面沉降(landsubsidence)是指在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影响下发生的幅度较大、速率较大的地表高程垂直下降的现象。

地面沉降,又称地面下沉或地陷,是指某一区域内由于开采地下水或其它地下流体所导致的地表浅部松散沉积物压实或压密引起的地面标高下降的现象。

意大利威尼斯城最早发现地面沉降。

之后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和地下水(油气)开采量增大,世界上许多国家如美国、日本、墨西哥、欧洲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均发生了严重的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的特征就是主要发生于大型沉积盆地和沿海平原地区的工业繁盛城市及油气田开采区。

其特点就是牵涉范围广,下陷速率缓慢,往往难于被察觉到;在城市内过量采矿地下水引发的地面沉降,其波及的面积小;地面沉降具备不可逆特性,就是用人工换水办法,也容易并使地面沉降的地面答复至原来的标高。

因此地面沉降对于建筑物、城市建设和农田水利设施危害很大。

经过对地面沉降的长期观测和研究,对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已取得比较一致的看法。

地面沉降的原因颇多,有地质构造、气候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原因。

人类工程活动是主要原因之一,人类工程活动既可导致地面沉降,又可加剧地面沉降,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大量提取液体资源(地下水、石油等)、地下气体(天然气、沼气等)活动就是导致大幅度、急剧地面沉降的最主要原因;2.采掘地下团体矿藏(如沉积型煤矿、铁矿等)形成的大范围采空区,及地下工程(隧道、防空洞、地下铁道等)是导致地面下沉变形的原因之一。

3.地面上的人为振动促进作用(大型机械、机动车辆等及灭火等引发的地面振动)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引发土体的压密变形。

4.重大建筑物、蓄水工程(如水库)对地基施加的静荷载,使地基土体发生压密下沉变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