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机械专业课程教材编写的思考
关于高职高专《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于高职高专《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本文结合作者讲授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体会,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学情和培养目标,主要从课程认知、教学内容、教学设计等方面进行了简单的改革尝试,旨在提高教学效果。
标签:机械设计认知教学改革1 概述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专业主干技术基础课,主要包括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两部分的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三个层面,知识目标在于传授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知识,能力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素质目标在于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我校学生机械基础知识较差,实验学时基本为零,学生实践知识匮乏。
面对这种现状,我们必须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从课程认知、教学内容、教学设计等方面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实践,以提高教学质量。
2 行业认知与课程定位本校的学生由于录取分数段较低,大部分学生学习能力较差,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足,都不太重视理论课程的学习。
为了使学生在思想上能重视该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坚定他们学好这门课程的信心,行业认知非常重要。
课程初期不仅要使学生充分了解该课程的主要内容、特点及重要性,还要做好行业专业认知及课程定位。
针对行业认知,我们为学生介绍机械学科的含义、范畴、课程设置及就业前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针对课程定位,我们一般会联系身边的科学、生动的实例,如汽车、抽油机,起重机、缝纫机和自行车等,来激发学生学习和钻研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到该课程的重要性,由被动学习变为积极主动的学习。
3 课堂教学设计我校学生学情不理想,基础知识薄弱,已经习惯了老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的学习模式,这种课堂模式缺少了学生的能动和自主性,导致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佳。
针对这种学情,我们教学设计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教学内容设计以“应知应会”为原则,轻理论重实用。
教师授课要淡化理论分析和公式推导,讲授时按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深入浅出和理论联系实际等原则引导学生,着重突出应用性和实用性,并增加生产现场常识,这样才能让学生掌握真正的知识和技能。
高职教材《机械设计基础》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项 目教学法 、任 务教 学法 、 问题 解决 教学法 等 ,应 用 于实
学效果 。
项 目教学法 以讲解演 示带动 项 目任务 的顺利进 行 ,将 让 学生积 极地 、主动 地学 习,乐 于探究 ,勤 于动手 ,并 高
维普资讯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机械 高职教材 《 设计基 础 改革 的探 索与实践
李 敏
随着 高职教育教学 改革 发展,一些具有职业教育特色 的教 学模 式和 教学方法被应用于 实际教学中,致使原有 的传统
教材 已不能满足 高职教学改革 的需求。为适应高职 教学改革 的需要 ,必须对原有传统教材进 行改革 ,编制 出具有职业教育
教材 的主要结构框架
根据 “ 械设计 基础 ”课程理论 性较 强的特 点,在教 机 材 改编 的过程 中将 具有 职业教 育特 色 的教学方 法与课 程本
学生必 须形 成 以工 作任 务为 核心 的知识 结构 ,把知 识和工
作任 务 整 合起 来 。
任 务教学法包括5 个步骤 :1 )提示工作任务 ;2 )尝试 身 的特 点结 合起来 ,形 成教材 的结 构框架 。教材 每一 章 的 完成工 作任 务;3 )提 出问题 ;4 )查 阅并理解 记住 理论知 设立参 考原 教材 的章 的设立 ,每一 章形成 一个 比较完 整 的 识;5 )回归工作任 务。 完成 一个完 整 的 “ 工作 项 目 ”而进 行学 习的教 学方法 。项
6 )建立 一个 或多个 工作 模式 ,并加 以实施 ;7 )评 价最 终 是这种 教学 方法 的核心 思想 。职业 教育 的任务 是要 培养学 结果 。
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摘要] 文章从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出发,提出课程教学改革的必然。
主要从教学观念转变,教材更新,教学方法改进等多方面对课程教学的改革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改革近年来,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录取分数线相对降低,导致高职生源文化基础差,学习兴趣不浓。
而我们先用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的体系、内容结构以及讲授方法上,基本上沿用或仿照重点院校的做法,仍是以较深较难的学科性知识为主,因而学生掌握起来有相当难度,教师教授起来也很困难。
为适应当前教学改革的需要,也为了达到高等职业教育以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为培养目标,本人在总结多年教学工作的基础上,针对目前机械设计基础教学过程中尚存在的问题,结合我校的课程教学情况,提出一些教学改革的设想及措施。
一、精选教材内容,突出机械设计主题高等职业教育《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内容改革,一方面要贯彻“必须够用”的原则,即为学生学习专业课程(在校后续学习)和终身学习(发展和创业)奠定坚实基础;另一方面要突出机械设计主题,即培养学生的从业(从事实际设计)能力,实现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
为此,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1.删减过深的、不必要的理论推导和证明,以及重复、过时内容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强调的是人才的应用性,其毕业生所从事的岗位,决定了他们学习的内容及深度。
就我系毕业生的分配岗位来看,数控、模具专业的学生就业岗位基本是生产一线的操作技工和从事一般性技术工作的技术人员。
他们需要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更需要切实有用的操作技能、识图能力和工艺制定能力。
因此,我们大胆精简教学内容,把那些不能为后续课程直接服务的深奥理论及公式推导有选择性地删除,还把与其它先修课程重复的内容、偏深偏难而又不实用的内容、因科学技术发展进步而落后的内容也都删除,用更充足的时间集中精力掌握课程设计要用到的知识和后续专业将沿用的理论,这样更符合培养目标,也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高职高专机械类教材编写模式改革研究
高职高专机械类教材编写模式改革研究
吴 水 萍
( 武 汉城 市职 业 学院 湖北 ・ 武汉
中 图分 类 号 : G 7 1 9 . 2 1 文献标识码 : A
4 3 0 0 6 4 )
文章编号 : 1 6 7 2 — 7 8 9 4 ( 2 0 1 3) 2 8 — 0 1 6 1 — 0 2
1现 有机械 类 教材 编 写模式优 缺 点分 析
现有机械类高 职高专教材编写模 式主要有三类 ,基 础 理论课传统 的教材 编写模 式 、专业课项 目式教材编写模式 以及实践类课 程教材编写模式 。这 三类教材编写模式各 有 优缺点 , 其 中第二类在三类 中最先 进 , 突出表现 了教学作 为 教 学 模 式 改 革 的方 向 , 是教 材 编 写 模 式 改 革 的 方 向 。 1 . 1理 论 课 主 要 模 式 有 1 . 1 . 1 传统章节教材设计模式 如《 机械原理与机械零 件》 教材( 2 0 1 1 年 1 0月出版 ) 第二篇 常用机构的分析与设计 第三章平 面连杆机构 第一节平 面四杆机构 的类型及应用 第二 节平 面四杆机构的运动和动力特性 第三节平 面四杆机构 的设计 实训 与练 习……
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大 部分采用该模式 ,这 种教材设 计模式 源于本科教 材 , 是其简化 版 , 突 出知识 的 系统 性 、 完 整性 , 先理论 后实践 , 实践 主要为验 证理论 知识 , 练 习主要 为巩 固理论知识 。该模式 与职业教育理论实践一 体化教学 模式不相适应 , 内容大多不适合专科生 , 无法 引起 学生的学 习兴趣 , 教学效果很差。 1 . 1 . 2项 目式教材设计模式 如《 数控加工编程与操 作》 教材( 2 0 1 1 年8 月 出版 ) 项 目二 数 控 铣 削 编程 与加 工 任务一数控铣床认识与操作 任 务 导 入 ( 一) 任 务描述 ( 二) 知识 目标 ( 三) 能力 目标 二、 知 识 准 备 ( 一) 数控铣床的结构 ( 二) 数控铣床 的维护保养 ( 三) 数控 铣床 的分类 ( 四) 数 控铣床 的加 工对象 ( 五) 华 中系统数控铣 床 的控 制 面 板 三、 方案设计 四、 任 务实 施 ( 一) 开机 ( 二) 回参考点 ( -) 设定主轴转速 ( 四) 编辑程序 ( 五) 工件 的装夹 ( 六) 刀具 的安装 ( 七) 对刀 ( 八) 程序校验与首 件试切 仇 ) 工件加工 f 十) 关机 五、 检查评估 六、 技 能 训 练 … … 目前很多机械类专业 核心课程采用 了这种模 式 ,这种 教材设计模式是 目前 比较先 进的一种模式 , 强调学生 “ 做学 结合 ” , 问题 主要 是很多教 材没有 真正项 目化 , 只是表 述改 变而 已。项 目式 的教材对于理论 与实践一体化体现不够 , 学 生 的职业能力培养不够 。 1 . 2实 践 技 能 课 主要 模 式 如《 数控加工实训》 教材 ( 2 0 1 1 年 6月出版 ) 第二章 数控工艺与加 工程序 的编制 课题一 数控加工工艺 【 基本知识 】 【 教师演练 】 【 实训操
高职《机械制图》教材编写的思考
Absr c : ec a a tr n e o m de n c mp l h e tb k“ e h n c lDr wi g ’ t a t Th h r ce sa d r f r i a i o ii t e tx oo M c a i a a n ’ ng f r h gh r v c to a ol g s a e il sr t d o i e o a i n lc l e lu tae .So o n s o iw r e e t d a o o re e r me p i t f v e a e pr s n e b utc u s
Q U K n, QI N K .i g I u A eqa 2 n
( . eig l t n c neadT cn l y ct nl ol eB in 00 6C ia2T njU iesyS ag a209 , hn ) 1B in e r iSi c n eh o g ao aC l g, eig103 , hn ;. ogi nvrt,hnh i0 02C ia j E co c e o Vo i e j i
文 献标识码 :A 文 章 编 号 : 10 .1820)30 2.8 0 30 5(080.160
Co sd r to si m p l gt eT x o M e h n c l a n 'f r n i e a i n Co n in e t i h Bo k“ c a ia Dr wi g ’ o Hi h rVo a i n l l g s g e c to a l e Co e
t i k n b l y i lo d s us e Th stx o k c u d p o t e c i g q a i fe tv l . h n i g a ii sas ic s d. i tb o o l r mo et a h n u lt e c i ey t e y Ke r s e gie rn r phc ;e c ngr f r ; y wo d : n n e i g g a is ta hi e o m mod lrz to ce tv bii u a ia i n; r a i ea l y t
关于高职高专机械类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于高职高专机械类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摘要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阵地,特别是对于机械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来说,其任务十分巨大。
但是,因当前高职机械类专业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必须及时采取有效的对策加以解决。
本文主要对当前高职高专机械类专业培养人才目标以及教学现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并且又提出了诸多关于提高高职高专机械类专业教学质量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高专机械类专业现状改革对策1 高职高专机械类专业培养人才的主要目标高职高专机械类专业是将传统的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和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加以改革,将人才培养作为教学的载体,把职业教育作为本质指针,将有限学制时间作为其主要依据,把机械类专业课程加以整合处理,实现理论和实践密切相连的一体化教学模式,通过不断的努力,慢慢建立了更为清晰的高职教育理念,有利于为社会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技能人才。
2 当前高职高专机械类专业教学现状分析现如今,大多数高职院校对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认识不够充足,并且教学工作者的教学能力与教学模式等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难以有所提高和改变,因此,在高职高专机械类专业教学中出现大量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学观念过于滞后,再加上,机械类专业教学内容十分陈旧,难以提高高职高专机械专业教学效果;其次,教师未能摸清教学的对象,并且又没有熟练掌握机械专业的知识与技能,从而进行盲目教学;再次,高职高专教学设施比较落后,难以满足现代高职高专机械专业教学的需求;最后,教师重理论教学而轻实践教学的观念依然存在,这样一来,难以体现出高职教育的特点。
3 提高高职高专机械类专业教学质量的对策3.1 及时转变教学思想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主要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大量的操作型、管理型以及服务型等复合型人才。
这样一来,教学工作者要逐步拜托传统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观念,从而树立现代化的教学理念。
并且在这过程中,必须认真做好以下三个“转变”工作:第一,由传统的学术型与研究型人逐步向应用型与技能型发生转变;第二,高职高专机械类教学内容由传统的理论结构的完整性与系统性朝着岗位技能型发生转变;第三,教师要从传统教学逐步向教学和市场结合的方向转变,以市场发展为导向,紧跟和机械类相关的产业结构加以适当的调整,把生产所需的理论知识与技能作为主要依据,合理地选择机械类专业教学内容,以便学生更好地适应此行业的发展,提高他们的市场竞争能力。
中职《机械制图》校本教材编写的思考
中职《机械制图》校本教材编写的思考作者:桑玉红丛波来源:《新校园·中旬刊》2014年第03期摘要:传统的《机械制图》教材存在着内容陈旧、缺乏实用性等弊病。
本文就中职《机械制图》校本教材的编写提出了改革思路,从教学内容的更新与实用性、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等方面提出了一些见解,以期能全面提高本门课程的教学质量,顺应中职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关键词:中职教育;机械制图;教材编写;实用性一、目前中职《机械制图》教材存在的问题1.与学生层次不相适应。
中职生的年龄偏小,思想不成熟(入学平均年龄约16岁),观察力有限,空间想象力不强,眼睛所接触的物体并没有在思维中形成印象,特别是对从未接触过的机械零件更没有感性认识,而通用的《机械制图》教材中的零件示例又比较复杂,这就导致学生在制图课学习中对图形的理解十分困难,记忆、分析、解答时觉得很费力。
2.与各专业的培养目标不符,与职业标准缺乏衔接。
教材没有针对性,不符合各专业特点,学生在实训车间中所接触的零件与通用教材中的零件相差较大,重点不突出,而且不能满足企业需求,导致学生学无所用,理论与实践脱节。
3.教材内容陈旧,形式单一。
目前仍然使用旧国标,缺乏职教特色,没有和先进的技术接轨。
二、中职《机械制图》校本教材编写的建议1.富有中职特色,符合中职生特点。
中职教育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在教材的编写中,文字叙述要力求简明扼要,通俗易懂,而且一定要注重实用性,基础知识要贯彻“实用为主、必须和够用”的教学原则。
例如:传统教材中单纯地讲授点、线、面的投影规律,已不符合中职人才培养的需求,所以在教学形式上进行变革,这部分内容不再单独拿出来讲,而是将它渗透到几何体的三视图中去,通过在几何体上找点的三面投影,两点连线从而形成面,把点的投影作为完成几何体三视图的一种工具,这样删去了工程实际中应用较少的内容(分析特殊位置直线、平面的投影规律),以强化应用、培养技能为教学重点展开教学,不但降低了难度,让学生在几何体到视图、再由视图回到几何体的过程中,具备了初步的识图能力,符合中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
中职机械类专业课教学几点思考——以机械制图课程为例
习能力一般 的 ,在专业课程 的学 习上表现得尤其 困难的 中职 生 。如果教师能在教 学中把这些 画法 、 原 理通过建模 、 借助实 物、 参 照图片、 实地参观等方 法展 开教学 , 无疑能加深学生对 知
1 . 3 课程内容 的整合
《 机械制 图》 课程作 为一门研究绘制 和阅读机械 图样方法 的学科 ,在多媒体技术和企业实用主义思想的双重冲击下 , 其 课程的作用和教学任务也发生 了微妙的变化 , 教学 的重心 由识 图和画 图向识 图能力倾 斜 。加上本课程 内容 与 A u t o C A D绘 图 在教学 目标 , 教学 内容方面有颇 多的重合之处 , 单独 授课势必
确定任务 内容 , 并交 由学生分 组进 行项 目讨论 , 制定计划 , 确定 工作步骤 , 在按制 图的要求 , 完成 任务 , 最后 由学生对 照其 图
纸, 进行讲 解和总结 。以零件的测绘 为例 , 我们设置 了企业在设 备维修中, 需对损坏零件进行测绘 , 完成零件图的任务 。 任务 中
识点的理解 , 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像 《 机械制 图》 中的组合体 画
法就非常适宜用建模 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建立直观 图像 , 解决 问 题 。本课 程中常用 的直观教学法主要有三类 : ① 直观演示法 , 主 要借助教具 、 实物或示范来进 行 , 如《 机 械制图》 的组合体 当中 的相贯线模型等 。②现场参观法 , 即教师根据教学 目标组织校 外观察来促使学生获得新知识 、 巩 固旧学。 比如在学习典 型零
学生 第一 门专业基础课 一 《 机械制 图》 , 主要研究 绘制 和阅读 机械 图样 的原理和方法 , 学好本 门课程有助于学生机械制图素
养 的培养 , 有助于学生形 象思维能力 的培养 , 有 助于学生 ” 双
关于高职高专教材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面, 如何做到与高职高专的教学目标和过程有机 结合与统一, 是每一位关心高职高专教育发展者 共同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一、 高职高专类教材的特点 (一) 思想性和科学性 这是所有教材都应体现的特点。教材就应有 正确的思想观点, 在内容的编排上符合正确的思 维方法及循序渐进的原则, 要有利于学生形成结 构合理、 内容与培养目标相一致的知识体系。 (二) 职业能力的导向性 高职高专教育就 是就业教育, 这就意味着 教 材内容应该打破学科知识体系, 更加突出岗位能 力标准, 使学生在领会课程内容后, 能形成相应专 业的能力结构。 (三) 实用性和适应性 职业教育必须紧密结合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 及行业的动态, 在知识和技术不断更新的情况下, 教材应在内容上及时予以反映。因 此, 教材的 实 用性和适应性应 是高职高专类教材的重要特征。 这就要求缩短教材编写和出版的周期和时间。 (四) 内容的综合性及知识的模块化 由于职业教 育在培养环节上 强调实践教学, 课堂教学的课时十分有限。为了能在规定的时间 里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 高职高专类教材的内容 应加大知识整合的力度, 较好地体现综合性, 淡化
(二) 充分发挥高职高专教师的积极性, 鼓励 教师自编教材 由于高职高专教材 编写的人力资 源匮乏、 编 写人员的积极性得不到充分的调动与发挥、 教材 出版与发行中的利益驱动导致高职高专教材出版 的短期行为等诸多因素, 目前高职高专教材无论 从数量上还 是质量 上都不 能满足 教育教 学的需 要, 这也是高职高专教材出现教师 “教” 、 学生 “学” 以及学生就业后知识、 技能与岗位脱节的主要原 因。为此, 职业院校应不断完善教材建设机制, 充 分调动教师编写教材的积极性, 通过教改, 提出教 材编写的选题; 通过教改实践, 把教改成果编进校 内教材, 在试用后再出版, 推动能够反映高职高专 教育特色的教材不断出现。 (三) 教材选用应突出高职高专教育特点 高职高专教育强调实证、 实例和实践教学, 教 材内容应以应用性内容为主, 但其应用性又不能 只是继承性应用, 而应是创造性应用, 通过不断地 学习新知识、 新技术、 新方法, 科学的分析新情况、 解决新问题、 产生新效益。 (四) 增强高职高专院系教材建设的自主性, 使教材建设更好地为教学生产服务 教育主管部门更多的精力应集中在对学科建 设与评估的指导上, 对高职高专教材建设大可实 行权限和重心下移的方式, 在加大对高职高专院 系教材建设的宏观指导与管理的前提下, 突出高 职院校办学的自主性, 由高职院校结合自身实际, 根据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大纲, 以市场为导向, 对 教材进行规划建设和管理, 使教材更贴近市场、 贴 近教学、 贴近学生。 〔参考文献〕 〔 "〕 黄 尧# 对面向 $" 世纪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 材建设规划的意见 〔 %〕 # 职教通讯, "&&& , (’) #
浅析高职教育“机械制图”立体化教材构建策略
浅析高职教育“机械制图”立体化教材构建策略1. 引言1.1 研究背景"机械制图"是高职教育中一门重要的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可以掌握基本的制图技能,为未来从事相关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只停留在二维图纸上,无法很好地满足学生对于立体化图形的理解和实践需求。
构建一套立体化的教材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至关重要。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始尝试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和理念,构建更加立体化、生动形象的教材,以提升教学质量。
对于如何构建高质量的立体化教材,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本研究旨在针对高职教育中的“机械制图”课程,探讨构建立体化教材的策略,以期为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实践能力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意义高职教育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阵地,而机械制图作为重要的基础课程,在高职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的二维制图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工业的需求,立体化教材的构建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将通过对高职教育中机械制图的地位进行深入分析,探讨立体化教材的概念及其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研究将提出构建立体化教材的策略,旨在提高学生对制图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本研究将深入挖掘立体化教材的优势和不足,为今后的教材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本研究也将对未来机械制图教育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为高职教育的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有助于提升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优秀应用型人才,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2. 正文2.1 机械制图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机械制图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机械制图是机械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是学习机械设计、加工制造等专业知识的重要基础。
通过学习机械制图课程,学生可以掌握机械零件的绘制方法、图样标注、尺寸标注等技能,为日后从事机械设计、生产制造等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高职机械类专业工学结合教材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11 不符 合高 职培 养 目标 .
第 1 5卷 第 l期 21 02年 3月
沙 洲 职 业 工 学 院 学 报
J u a o h z o r fs i n l n tt t f e h o o y o r l f a h u P o e so a si eo T c n l g n S I u
VbI 5. 0 1 .1 N . M ac 2 2 r h. 0l
e p r ne e ec igma r l o mo rcsi te c a i l Qt a x mpe x ei tdt ahn t i m n o es go h h nc r a e a lo me ht eaC P n f Me aP s n s
Ke r s Hih r o ai n l i t g ai n o wo k n n a n n ; o sr c i n o ta h n tra y wo d : g e c t a ; n e r t f r i g a d l r i g c n tu t f e c i g ma e il v o o e o
高职机械类专业工 学结合 教材 建设 的探索与实 践
金捷 伍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沙洲职业工学院 ,江苏 张家港 2 50 ) 16 0
摘
要 :对 目前 高职教育机械类专业教材建设存 在的 问题 进行 了系统归纳、提炼 ,从加强师资队伍 建设 、课程建设 、组织
管理 等方面阐述 工学结合教材建设必须加强 内涵建设 ,对 工学结合教材 编写 的内容与形式提 出了建议 ,并 以 ( 《 机械零件的 普通加工》教材为例,对 工学结合教材 建设进行探 索与 实践 。
对《机械设计基础》教材编写的思考与探索
办 事 处 的一 项 主 要 工 作 来 抓 . 用 办 事 处 与 政 府 和 企 业 接 触 的 利 机 会 多 、 调 能力 相 对 较 强 的 条 件 . 步 建 立 起 贫 困地 区 劳 动 协 初 力 到 发 达 城 市企 业 就 业 的意 向关 系 其 次 . 训 机 构 应 充 分 利 培 用 校 企 联 合 、 校 联 合 办学 的 优 势 , 强 和 巩 固 与 企 业 的联 系 . 校 加
21 0O 8
问题 探讨
对《 机械设计基础》 教材编写的思考与探索
张 锦 明
( 无锡 工 艺职 业 技 术 学 院 江 苏 宜 兴 2 4 0 ) 12 6 摘 要 :机 械 设 计 基 础 》 程 是 高 职 院 校 机 械 类 、 机 类 专 业 一 门十 分 重 要 的专 业 平 台课 。 针 对 目前 高 职 院校 《 课 近 《 械 设 计 基 础 》 材 存 在 着 内容 多 与 学 时 少 的 矛 盾 、 分 内容 与培 养 技 能型 人 才 不相 适 应 、 的设 计 方法 没 有 具 机 教 部 新 体 体 现 等 问题 , 章 提 出 了解 决 这 些 问题 的对 策 。 文 关 键 词 : 职 : 械 设 计 基 础 ; 材 编 写 ; 能 型 人 才 高 机 教 技
对 内容 进 行 适 当删 减 与 整 合
现 有
械 类 、近 机 类 专 业 一 门 承 上 启 下 的专 业 平 台课 .该 课 程 的 教 学 内 容 对 学 生 毕 业
后从 事专 业工作 起着 十分 重要 的作 用 。 但 目前 具 有 高 职 特 色 的符 合 学 习者 自身 条 件 的 《 械 设 材 中存 在 的 问题 机 教 现 有 的高 职 院 校 机 械 类 、 近机 类 《 机 械 设 计 基 础 》 教 材 大 多 数 是 在 原 来 中 专 学 校 《 械 原 理 》 《 械 零 件 》 材 的 基 机 、机 教 础 上 综 合 而成 的 .这 样 的 教 材 摆 脱 不 了
机械专业课程建设探索与思考
机械专业课程建设探索与思考机械专业课程建设探索与思考近几年随着对职业教育客观规律的不断探索和认识的深入,职业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改变,人们普片认识到如何建立起符合现代职业教育学科体系的课程是落实教育改革思想的重要基础工作,下面就我校近几年在机械专业的教学改革中课程建设的体会以及方法做一些探讨。
近几年随着对职业教育客观规律的不断探索和认识的深入,职业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改变,人们普片认识到如何建立起符合现代职业教育学科体系的课程是落实教育改革思想的重要基础工作,下面就我校近几年在机械专业的教学改革中课程建设的体会以及方法做一些探讨。
我校在进行课程建设中充分认识到在职校课程建设时首先必须明确两个问题,即职校所服务的对象企业的需求是什么?职校所教育的对象主体学生的情况是什么?课程的开设与建设是为这两者服务的,如何把这两者的需求结合起来是课程建设成败的关键。
1 职校生源构成与需求分析近年职业学校的生源情况,可看出90%的学生是分数线没能够达到高中录取线的落榜生,10%左右的学生是基本达到了升入高中的成绩水平。
再从录入到中职学校的生源构成看,大概有10%-50%的学生根本没有参加过中考,意味着还没有完成9年义务教育中途被分流的学生。
再从这些学生的的家庭构成背景了解一下学生,中等学校学生父母的职业是工人和农民为多,约占60% 以上,学生父母是农民的占38%,工人占23% ,总共加起来是62%左右,说明农村职业学校接近半数学生生活水平低于城镇平均水平,而城镇学生又以中低收入和低收入为主。
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学生就读职中的需求,学生家長的第一需求是什么。
在这个背景下实际下就提出了职业教育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其实,就是生存教育。
老百姓通俗地讲就是两个要求,第一是就业,有一份工作首先解决解决生存问题,减轻家庭的负担,第二,就业的环境和就业的收入有一个期望值,即是个体的发展问题。
2 社会企业的需求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及经济发展形势,中国已成为了制造业的大国,中国的制造业产值达到了世界第二位,同时企业也面临着国内以及国外企业的竞争,企业要生存要发展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
《机械设计基础》在高职院校的教学思考
《机械设计基础》在高职院校的教学思考【摘要】本文主要围绕《机械设计基础》在高职院校的教学展开讨论。
在我们首先介绍了该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接着,正文部分分别从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以及评价方式与方法等方面展开探讨。
在我们总结了这些内容,并指出了在高职院校教学中《机械设计基础》的意义和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和讨论,我们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而推动机械设计教育的发展和创新。
【关键词】机械设计基础、高职院校、教学思考、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评价方式、结论。
1. 引言1.1 引言《机械设计基础》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门重要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以及评价方式与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高职院校的相关教师提供一些教学思考和借鉴。
在教学目标的确定方面,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明确培养目标和能力要求,确保教学目标能够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方面,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实用性,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也至关重要,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实践教学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实践训练,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提高设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评价方式与方法方面,应该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实际能力,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对以上内容的探讨和思考,可以更好地指导高职院校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培养更多优秀的工程技术人才。
2. 正文2.1 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目标的确定是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机械设计教材建设的思考
机械设计教材建设的思考
随着现代产业的不断发展,机械设计教育也因此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更好地培养机械设计人才,教材的质量也必须得到保障。
在机械设计教材建设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机械设计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因
此教材建设中,理论知识必须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注重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
2. 突出创新思维。
机械设计科技在不断进步,因此教材中应该
注意引导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 强调综合素质。
机械设计人才需要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包
括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领导能力等。
在教材建设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4. 突出实用性。
机械设计教材中应该注重实用性,强调学生学
到的知识可以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应用。
综上所述,机械设计教材建设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并突出实用性。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出优秀的机械设计人才。
- 1 -。
关于机械加工专业校本教材建设的几点思考
教学反思新课程NEW CURRICULUM一、校本教材的发展状况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所使用的课程教材主要分为文化课教材和专业课教材。
文化课教材如语文、数学、外语、物理等教材,国家都有专门的机构去制定、修编,就目前情况看,不太符合中职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
而专业课教材在早期也有部分科目由国家统一制定,但是由于这些教材内容过时陈旧,过于重视理论内容,更新速度慢,实训内容少,致使学生将大量的时间用在了学习课本知识上,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一、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选用专业课校本教程的途径目前,图书市场上中职中专专业课程相关书籍种类多,挑选余地大,但是这些书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机械加工专业类的书籍比较多,此类书籍所涉猎的知识点的难度有高有低,不能很好地适应本学校中职学生的知识层次总体来说,我校的部分教材选用的难度过大,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反而给学生的心理造成学不会、难学的错误心理,有的学生甚至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了怀疑,这就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有的学生遇到难题,会产生包括厌学的负面心理,所以在教材的选择上我们不能选择太难的,但同时我们也不能选择太容易的,容易的教材会错给学生一种“都会了”的情绪,总之,在教材的选择上还是很难的,要选择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
总之,我们可以到图书市场上根据我校学生的特点指定教材。
2.有些机械加工类图书的质量难以保证有很多图书的作者出书的目的是为了经济利益,这会直接影响到图书的质量。
更有些图书,抄袭现象非常严重,作者也没有对知识结构、表述语言进行过认真的推敲,更没有对书中的事例进行过验证,从而导致学生按照书上描述的方法进行操作,却无法得出书上的结果。
3.有些专业图书注重理论,实训方面的内容较少重理论的专业图书可以作为技能提高的参考书籍,但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加工专业课教材来使用,不太合适。
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我们更要注重实践,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发现我校教材的问题所在,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找到更适合我校学生学习的教材。
对高职类《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几点看法
对高职类《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几点看法文/黄立城高职类《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性、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其内容广,难度大,涉及很多抽象的理论知识,内容枯燥乏味,学生学习缺乏耐心和兴趣,教学效果不太理想。
本文通过揭示和分析在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课程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重点难点,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提出改进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新思路,以期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一、理论教学部分的难点及解决办法《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内容体系分理论和实践两部分。
其中理论部分包括: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两大部分。
1.机械原理部分教学重点要求学生掌握运动副的分类和表示方法,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及其演化、图解法绘制盘状凸轮机构、齿廓啮合基本定律、设计渐开线齿轮传动的基本尺寸以及轮系传动比的计算等。
本部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比较抽象,如机构自由度计算中虚约束的判断、平面连杆机构曲柄存在条件的判定、滚子半径和基圆半径对凸轮轮廓的影响、渐开线性质等。
这些内容学生在学习时既看不到,又摸不着,使教学中存在着很大的难度。
(1)讲清重点,突破难点。
教师首先要把握每章的重点难点,并把讲课的重点要放在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上,其他部分可以简讲或让学生自学。
(2)启发思维,诱导激励。
课堂教学上可适时采用启发式教学,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启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
(3)师生互动,鼓励创新。
教师可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开展讨论,鼓励学生提出创新意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4)精选习题,贴合实际。
习题应尽可能从各个不同角度涉及到每章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并且能与学生所学的专业贴近,特别要增加实用性、实践性的内容和习题。
(5)动画演示,增强效果。
运用动画、影片等手段把难以理解的概念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学生的印象和理解。
如在讲解齿轮根切时,通过动画演示后,使根切现象非常直观,从而避免了学生因为理解不了而引起的厌学心理。
关于高职《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思考
关于高职《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思考摘要:针对高职学生的现状,在《机械制图》教学中,应通过激发兴趣,培养空间想象力,精讲多练,推崇“应用、够用”的原则提高教学效果,并通过处理好两种关系,培养三种意识,达到制图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高职;机械制图;兴趣;想象力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而《机械制图》是高职机械类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
通过对就业单位的调查,笔者了解到,很多毕业生识图能力较差,制图基础知识薄弱,标准、规范意识不强,给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而在教学上,制图课存在的问题往往导致后续专业课的课程设计很难达到预定目的。
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在高职《机械制图》教学方面作了如下尝试和探索。
激发兴趣,培养空间想象力目前,高职生源的特点是:总体素质不高,基础较差,而且多数来自农村,基本没有机械加工与设备方面的知识。
《机械制图》是学生入校以来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学生对这门课比较陌生,加之空间想象能力差,往往会产生畏难心理,甚至厌学。
所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其空间想象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结合实物刚入校的学生对立体图的三个面的分辨还不十分清楚,可先让学生到生产一线去参观,了解生产工艺,增强对机械零件的感性认识。
实物零件有利于学生接受抽象的理性知识。
学生不断地由物看图,由图看物,由图想物,通过从空间到平面、从平面再到空间的思维转换,会逐渐强化空间想象力。
例如,螺纹联接件制图要求掌握其零件图、联接画法、标记等。
这就需要学生对实物进一步观察,理解螺纹的结构要素和螺纹联接等。
在制图时,学生往往会出现粗、细实线画错,螺纹终止线画错,不通孔的锥顶角度不是120度,螺杆与光孔之间不留间隙等错误。
这时,教师可以将实物、模型、挂图三者结合起来,着重讲解各结构的作用及意义,激发学生的兴趣,确保制图的正确性。
利用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教学可以大大增加课堂的信息量,清晰有效地展示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高专机械专业课程教材编写的思考与探索
摘要:教材建设是高职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高职高专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检验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质量与力度的重要指标。
本文以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使用普通机床的零件加工》教材为例对高职高专教材编写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索,体现了编写教材新的理念和方法。
关键词:教材建设;理念;应用
《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
高职教材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是教师教学的基础工具,也是基本依据,因此,高职教材质量的高低关系到高职教育是否能培养出合格人才。
教材建设是高职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高职高专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检验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质量与力度的重要指标。
下面笔者以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使用普通机床的零件加工》教材为例对高职高专教材编写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索。
一、构建基于机械设计与制造岗位(群)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明确《使用普通机床的零件加工》课程的定位《使用普通机床的零件加工》课程是高职院校机械类、电机类专业一门核心专业技能课程,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毕业后从事机械加工工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岗位及典型工作任务分
析,提取了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通过对职业能力归纳整合,形成行动领域;依据认知规律,从简单到复杂将知识选取并排序,形成学习领域;由学习情境实现能力分担,构建了基于机械设计与制造岗位(群)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
《使用普通机床的零件加工》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起主要支撑作用,是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核心能力课程。
从课程体系中可见其前导课程为工程图样的识读与绘制、机械设计基础与实践、机械制造工艺规程编制等,同时开设的课程是按照机械加工所设计的机械零件的检测、数控编程与加工、机床装配与调试等课程,学习完该课程后则进入顶岗实习阶段。
二、依据职业能力分析,确定《使用普通机床的零件加工》课程的工作项目
在大多数高职学校中,对于《使用普通机床的零件加工》课程的教学一般都分为两个阶段:理论阶段一般使用30课时的时间传授,然后实践培训用2周的时间。
但是,我们在调查中跟踪了几百名学生,其中包括一些毕业后开始工作的学生,他们对这一部分的学习效果并不好。
大多数被调查的学生认为之所以效果不佳是因为在课堂上学习的时候并没有和实际结合,很多学生都不知道重点学什么,等到实训或者工作后才发现有很多知识没学会。
这引起了我们的思考,对于《使用普通机床的零件加工》这一课程的学习,加强与实际的联系,与企业挂钩是十分重要的。
依照职业成长和认知规律,以工作过程结构不变、学习难度逐步递增,学生自主能力逐步增强的原则划分设计学习情境。
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理念,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重点,对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设计。
本课程基于工作过程设计了三个学习情境,九个子学习情境,每个情境选择合适的载体,载体的选择具有教学的可操作性,确保教学能有效实施。
学习情境的设计便于教师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组织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给学生充分思索和探究的时间,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学习情境之下确定了十五个具体任务,针对每个任务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个过程来实施。
三、找出目前高职教材存在的问题,发挥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使用普通机床的零件加工》项目课程的特色
1.不符合高职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
但是,我们目前的高职教材,有的是根据普通高校的本科教材改编而成;有的是将中专教材的内容深化处理后编纂的;有的是一线优秀教学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实践编成;还有是相关的专家教师经过讨论研究编写的。
这些教材的共同的特点是重视理论知识,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锻炼缺乏,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实际,与教
学标准脱节。
2.没有基于“工作过程导向”构建内容体系
目前的高职教材基本上是基于学科体系构建的内容体系,能够较完整地解决理论知识问题,即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一些理论概念、原理等),但是无法彻底解决如何做、怎样做(实践经验、策略)的问题,因而难以培养优秀的职业技术人才。
3.教材内容与职业资格培训缺乏衔接
“双证制”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所在,但目前高职教材的内容与劳动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证书
缺乏有效衔接。
不能确保毕业生具有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高新技术的能力。
在对行业中小机床生产加工企业中机床操作工岗位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在根据国家对高职高专教材“降低难度、加强实训、通俗易懂、写出特色”的要求,在突出实用性的基础上兼顾体系的完备,贯彻“必需、够用、管用”的原则,校企合作编写了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使用普通机床的零件加工》教材。
该教材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打下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并使学生在提高素质方面得到培养和提高。
高职院校采用的教材要有其明显的行业特征和时代性、应用性、先进性。
教材体系的建立,不仅仅是教材本身,同时也受到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制约,它以实现教学大纲的所有知识要求为目的。
一套完整的高职教材应以体现大纲各知识点为基本内容,精练、适用并具有前瞻性,这样的教材才是我们搞好高职教育所必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