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地下水资源量3年数据洞察报告2019版

合集下载

内蒙古水资源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内蒙古水资源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内蒙古水资源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前言内蒙古水资源情况数据分析报告主要收集权威机构数据如中国国家统计局等,通过整理及清洗,从数据出发解读内蒙古水资源情况现状及趋势。

内蒙古水资源情况数据分析报告相关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任何机构及个人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

内蒙古水资源情况数据分析报告深度解读内蒙古水资源情况核心指标从从水资源总量,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人均水资源量等不同角度分析并对内蒙古水资源情况现状及发展态势梳理,相信能为你全面、客观的呈现内蒙古水资源情况价值信息,帮助机构和个人提供重要决策参考及借鉴。

目录第一节内蒙古水资源情况现状概况 (1)第二节内蒙古水资源总量指标分析 (3)一、内蒙古水资源总量现状统计 (3)二、全国水资源总量现状统计 (3)三、内蒙古水资源总量占全国水资源总量比重统计 (3)四、内蒙古水资源总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五、内蒙古水资源总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六、全国水资源总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七、全国水资源总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八、内蒙古水资源总量同全国水资源总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第三节内蒙古地表水资源量指标分析 (7)一、内蒙古地表水资源量现状统计 (7)二、全国地表水资源量现状统计分析 (7)三、内蒙古地表水资源量占全国地表水资源量比重统计分析 (7)四、内蒙古地表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五、内蒙古地表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六、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分析 (9)七、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分析 (9)八、内蒙古地表水资源量同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0)第四节内蒙古地下水资源量指标分析 (11)一、内蒙古地下水资源量现状统计 (11)二、全国地下水资源量现状统计分析 (11)三、内蒙古地下水资源量占全国地下水资源量比重统计分析 (11)四、内蒙古地下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分析 (12)五、内蒙古地下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分析 (12)六、全国地下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分析 (13)七、全国地下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分析 (13)八、内蒙古地下水资源量同全国地下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4)第五节内蒙古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指标分析 (15)一、内蒙古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现状统计 (15)二、全国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现状统计 (15)三、内蒙古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占全国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比重统计 (15)四、内蒙古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2016-2018)统计分析 (16)五、内蒙古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2017-2018)变动分析 (16)六、全国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2016-2018)统计分析 (17)七、全国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2017-2018)变动分析 (17)八、内蒙古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同全国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8)第六节内蒙古人均水资源量指标分析 (19)一、内蒙古人均水资源量现状统计 (19)二、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现状统计 (19)三、内蒙古人均水资源量占全国人均水资源量比重统计 (19)四、内蒙古人均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分析 (20)五、内蒙古人均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分析 (20)六、全国人均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分析 (21)七、全国人均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分析 (21)八、内蒙古人均水资源量同全国人均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22)图表目录表1:内蒙古水资源情况现状统计表 (1)表2:内蒙古水资源总量现状统计表 (3)表3:全国水资源总量现状统计表 (3)表4:内蒙古水资源总量占全国水资源总量比重统计表 (3)表5:内蒙古水资源总量(2016-2018)统计表 (4)表6:内蒙古水资源总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表7:全国水资源总量(2016-2018)统计表 (5)表8:全国水资源总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表9:内蒙古水资源总量同全国水资源总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 (6)表10:内蒙古地表水资源量现状统计表 (7)表11:全国地表水资源量现状统计表 (7)表12:内蒙古地表水资源量占全国地表水资源量比重统计表 (7)表13:内蒙古地表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表 (8)表14:内蒙古地表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表15: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表 (9)表16: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9)表17:内蒙古地表水资源量同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10表17:内蒙古地表水资源量同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表18:内蒙古地下水资源量现状统计表 (11)表19:全国地下水资源量现状统计分析表 (11)表20:内蒙古地下水资源量占全国地下水资源量比重统计表 (11)表21:内蒙古地下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表 (12)表22:内蒙古地下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2)表23:全国地下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表 (13)表24:全国地下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3)表25:内蒙古地下水资源量同全国地下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4)表26:内蒙古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现状统计表 (15)表27:全国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现状统计表 (15)表28:内蒙古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占全国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比重统计表..15 表29:内蒙古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2016-2018)统计表 (16)表30:内蒙古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6)表31:全国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2016-2018)统计表 (17)表32:全国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7)表33:内蒙古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同全国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8)表34:内蒙古人均水资源量现状统计表 (19)表35: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现状统计表 (19)表36:内蒙古人均水资源量占全国人均水资源量比重统计表 (19)表37:内蒙古人均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表 (20)表38:内蒙古人均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20)表39:全国人均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表 (21)表40:全国人均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21)表41:内蒙古人均水资源量同全国人均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 (22)。

内蒙古建筑业企业主营业务利润情况3年数据洞察报告2020版

内蒙古建筑业企业主营业务利润情况3年数据洞察报告2020版

内蒙古建筑业企业主营业务利润情况3年数据洞察报告2020版序言内蒙古建筑业企业主营业务利润情况数据洞察报告旨在运用严谨的数据分析,对内蒙古建筑业企业主营业务利润情况进行剖析和阐述。

内蒙古建筑业企业主营业务利润情况数据洞察报告同时围绕关键指标即建筑业企业营业收入合计,建筑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建筑业企业主营业务利润等,对内蒙古建筑业企业主营业务利润情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和总结。

内蒙古建筑业企业主营业务利润情况数据洞察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内蒙古建筑业企业主营业务利润情况数据洞察报告可以帮助投资决策者效益最大化,是了解内蒙古建筑业企业主营业务利润情况的重要参考渠道。

报告中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数据客观、精准。

目录第一节内蒙古建筑业企业主营业务利润情况现状 (1)第二节内蒙古建筑业企业营业收入合计指标分析 (3)一、内蒙古建筑业企业营业收入合计现状统计 (3)二、全国建筑业企业营业收入合计现状统计 (3)三、内蒙古建筑业企业营业收入合计占全国建筑业企业营业收入合计比重统计 (3)四、内蒙古建筑业企业营业收入合计(2017-2019)统计分析 (4)五、内蒙古建筑业企业营业收入合计(2018-2019)变动分析 (4)六、全国建筑业企业营业收入合计(2017-2019)统计分析 (5)七、全国建筑业企业营业收入合计(2018-2019)变动分析 (5)八、内蒙古建筑业企业营业收入合计同全国建筑业企业营业收入合计(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6)第三节内蒙古建筑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指标分析 (7)一、内蒙古建筑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现状统计 (7)二、全国建筑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现状统计分析 (7)三、内蒙古建筑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国建筑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统计分析 (7)四、内蒙古建筑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017-2019)统计分析 (8)五、内蒙古建筑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018-2019)变动分析 (8)六、全国建筑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017-2019)统计分析 (9)七、全国建筑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018-2019)变动分析 (9)八、内蒙古建筑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全国建筑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10)第四节内蒙古建筑业企业主营业务利润指标分析 (11)一、内蒙古建筑业企业主营业务利润现状统计 (11)二、全国建筑业企业主营业务利润现状统计分析 (11)三、内蒙古建筑业企业主营业务利润占全国建筑业企业主营业务利润比重统计分析 (11)四、内蒙古建筑业企业主营业务利润(2017-2019)统计分析 (12)五、内蒙古建筑业企业主营业务利润(2018-2019)变动分析 (12)六、全国建筑业企业主营业务利润(2017-2019)统计分析 (13)七、全国建筑业企业主营业务利润(2018-2019)变动分析 (13)八、内蒙古建筑业企业主营业务利润同全国建筑业企业主营业务利润(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14)图表目录表1:内蒙古建筑业企业主营业务利润情况现状统计表 (1)表2:内蒙古建筑业企业营业收入合计现状统计表 (3)表3:全国建筑业企业营业收入合计现状统计表 (3)表4:内蒙古建筑业企业营业收入合计占全国建筑业企业营业收入合计比重统计表 (3)表5:内蒙古建筑业企业营业收入合计(2017-2019)统计表 (4)表6:内蒙古建筑业企业营业收入合计(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表7:全国建筑业企业营业收入合计(2017-2019)统计表 (5)表8:全国建筑业企业营业收入合计(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表9:内蒙古建筑业企业营业收入合计同全国建筑业企业营业收入合计(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 (6)表10:内蒙古建筑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现状统计表 (7)表11:全国建筑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现状统计表 (7)表12:内蒙古建筑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国建筑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统计表 (7)表13:内蒙古建筑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017-2019)统计表 (8)表14:内蒙古建筑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表15:全国建筑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017-2019)统计表 (9)表16:全国建筑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9)表17:内蒙古建筑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全国建筑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表18:内蒙古建筑业企业主营业务利润现状统计表 (11)表19:全国建筑业企业主营业务利润现状统计分析表 (11)表20:内蒙古建筑业企业主营业务利润占全国建筑业企业主营业务利润比重统计表 (11)表21:内蒙古建筑业企业主营业务利润(2017-2019)统计表 (12)表22:内蒙古建筑业企业主营业务利润(2018-2019)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2)表23:全国建筑业企业主营业务利润(2017-2019)统计表 (13)表24:全国建筑业企业主营业务利润(2018-2019)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3)表25:内蒙古建筑业企业主营业务利润同全国建筑业企业主营业务利润(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4)第一节内蒙古建筑业企业主营业务利润情况现状内蒙古建筑业企业主营业务利润情况现状详细情况见下表(2019年):表1:内蒙古建筑业企业主营业务利润情况现状统计表注:本报告以国家各级统计部门数据为基准,并借助专业统计分析方法得出。

《2024年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其成因》范文

《2024年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其成因》范文

《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其成因》篇一一、引言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位于中国北方的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具有独特的地质环境与水文条件。

地下水作为该地区重要的水资源,其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对于当地的水资源管理、环境保护以及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和林格尔县地下水的化学特征及其成因,以期为该地区的水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区域概况和林格尔县地处内蒙古中部,地势东高西低,地貌类型多样。

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蒸发量大。

该地区的地质构造复杂,土壤类型主要为黄土和沙土。

这些自然地理条件对地下水的形成和分布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地下水化学特征通过对和林格尔县地下水样的采集与化验,我们发现该地区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复杂,主要离子种类包括Ca2+、Mg2+、HCO3-、Cl-、SO42-等。

根据化验结果,该地区地下水的化学类型以HCO3-Ca型和HCO3-Ca·Mg型为主,总矿化度较高。

不同地区、不同深度的地下水化学特征存在差异,但总体上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四、地下水化学成因分析1. 岩石风化作用:和林格尔县的地层主要由石灰岩、砂岩、页岩等组成,这些岩石在风化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Ca2+、Mg2+等阳离子和HCO3-、Cl-等阴离子,从而影响地下水的化学成分。

2. 地下水与地表水的相互作用:该地区地表水体丰富,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相互补给和交换作用使得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受到影响。

3. 人类活动影响:农业灌溉、工业排放、生活污水等人类活动会改变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尤其是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增加,使得地下水富营养化。

五、结论通过对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地下水的化学特征及其成因进行分析,我们发现该地区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受岩石风化作用、地下水与地表水的相互作用以及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影响。

在今后的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工作中,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人类活动对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干扰,保护地下水资源。

呼和浩特市地下水污染调查

呼和浩特市地下水污染调查

人为混采地下水 , 已有局部地区承压水水质恶化 。呼
和浩 特市 沙梁 、 塔利一 带 承压水 中硬 度略超 标 , 水质 为
H O一C M C a・ g型水 。
水 质 区分 布在 刀刀 板 、 泥 板 , 旭 面积 4 9 k 局部 地 2 m ,
图 1 呼和 浩特 市地 下水 ( 潜水 )水质 污染程度
溉方式引入并大力推广 。只有这样 才能解决 缺水 、 用 水和农业灌溉等方面的矛盾 , 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水
作者简介 : 牛建 国( 97一) 男, 15 , 工程 师 , 事水 文水 资 源 从
工 作
7 0
表 1 地 下水水5期 ( 总第 17期 ) 1
城 市建 设和 工业 的发 展 , 为 作用 引起 的地 下 水 环 境 人
恶 化趋 势 日益严 重 , 同时 地下 水 污染 问题 日渐 突 出 , 现
地下水质量综合评价法计算公式如下 :
F:
根据 以往资 料对 呼 和浩特 市 地下 水污 染做 初步 调查 。

1 地 下水 质 量 评 价
式中
F 评 价综 合 指数 ; 一
F …一 各单 项 组分 评价 分 值 F 中 的最 大值 ; i
主要 污 染 因 子 为 参 评 项 目 ( 括 总 硬 度 、 化 度 、 H 包 矿 P 值 、O 、l 、 O 一 N) N 2 ( 、 、 、 、 、 S c 一 N 3 ( 、 O 一 N) F一 氰 酚 砷 P 、nF bz 、e等 ) 采用 地下 水质 量综 合 评价 法计 算 F值 , , 辽市形 成 大 的漏斗 等 。
中 图分 类 号 :V2 3 4 T 1. 文 章标 识 码 : C 文 章 编 号 :0 9— 0 8 2 0 ) 5— 0 9— 3 10 0 8 ( 0 8 0 0 6 0

呼和浩特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环境地质问题浅析

呼和浩特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环境地质问题浅析

收稿日期:2022-09-17作者简介:张春明(1987 ),男,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环境保护相关工作㊂呼和浩特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环境地质问题浅析张春明1,刘宝宝2(1.内蒙古煤建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20;2.榆林市水务集团检验检测有限公司,陕西榆林 719000) 摘 要:地下水资源是呼和浩特市工农业及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近年呼和浩特市地下水位持续快速下降㊁潜水和承压水均存在超采,地面沉降等地质环境问题有所显现㊂文章在明确呼和浩特市地下水开发利用情况及其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合理对策和建议,为优化配置地下水资源,保护地质环境提供基础支撑㊂关键词:地下水;呼和浩特市;开发利用;地下水超采;地面沉降中图分类号:P 641.8(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 6921(2022)24 0058 02 呼和浩特市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降水偏少且年变化率大,地下水是工农业及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而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少,补给量也不丰富[1-2],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对地下水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然而地下水长期缺乏统一规划和有效管理[3],区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潜水和承压水均存在超采,地面沉降等地质环境问题有所显现[4]㊂笔者从呼和浩特市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出发,指出地下水开发利用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技术参考㊂1 地下水开发利用情况呼和浩特市地下水开发利用历史久远㊁开采井分布密集数量庞大,地下水开采井共计373处,地下水总用水量为49313ˑ104m 3,其中新城区8014ˑ104m 3㊁回民区1129ˑ104m 3㊁玉泉区658ˑ104m 3㊁赛罕区11043ˑ104m 3㊁土左旗15148ˑ104m 3㊁托克托县2555ˑ104m 3㊁和林格尔县5340ˑ104m 3㊁清水河县1822ˑ104m 3㊁武川县3604ˑ104m 3㊂呼和浩特市农业灌溉用水量35431ˑ104m 3;林木渔畜用水量2721ˑ104m 3;工业用水量1354ˑ104m 3;城镇公共用水量260ˑ104m 3;居民生活用水量8840ˑ104m 3;生态环境用水量707ˑ104m 3㊂目前呼和浩特市有地下水水源地1个,面积约600k m 2,主要分布有9个地下水厂进行地下水集中开采,同时还有1个后备水源水厂,作为应急水源,10个水厂共129眼水源井,全部开采承压地下水㊂2 地下水开发利用问题2.1 地下水超采㊁水位下降问题1959年 2021年呼和浩特市潜水水位总体呈下降趋势,累计降幅14.4m ㊂1994年城区北部浅层含水层被疏干,疏干区面积达64.56k m 2㊂浅层孔隙地下水大部分超采㊂超采区的总面积为1540.46k m 2,为大型地下水超采区,占区内总面积的92.1%㊂其中,一般超采区面积为587.75k m 2,占工作区超采区总面积的38.15%,主要位于工作区的东北部㊁东南部和西南部;严重超采区面积为888.15k m 2,占工作区超采区总面积的57.65%;禁采区面积为64.56k m 2,占工作区超采区总面积的4.20%㊂城区大量开采承压水,承压水水位呈持续快速下降趋势,1980年 2021年承压水水位下降47.64m ,平均降速为1.16m /a ㊂1970年 2005年,承压水自流区分布界线由东北向西南移动22k m ,自流区面积由858.6k m 2缩减至36.9k m 2;至2011年,承压水自流区完全消失,城区北部无压区分布面积达到52.33k m 2㊂呼和浩特市承压地下水降落漏斗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渐形成,从小型漏斗群逐年演化为区域性漏斗㊂1985年,承压地下水位埋深最大区域为城区西北部孔家营一带,至1995年,则发展形成了4个降落漏斗中心,即回民区孔家营㊁呼和浩特市北工人西村㊁呼和浩特市东原劳动技校及玉泉区警备区,至2010年形成了现在以孔家营为中心,向西至达尔架大西营村㊁向北至刀刀板村㊁向东至西菜园村㊁向南至耿家营北的降落漏斗中心区㊂承压水超采区面积为1084k m 2,属于大型地下水超采区,占工作区总面积的65%㊂其中,一般超采区面积为964k m 2,占承压地下水超采区总面积的88.9%;严重超采区面积为119.8k m 2,占承压地下水超采区总面积的11.1%㊂2.2 地面沉降问题呼和浩特市地面沉降速率主要集中在5mm /a ~15mm /a ,平均沉降量为5.6mm /a ,呈缓慢性沉降趋势㊂存在四处明显的地面沉降区,即城区西南部㊁台阁牧及东北部㊁内蒙古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阜丰公司 )及周边㊁绕城高速西南段地面沉降区㊂城区西南部沉降区位于呼和浩特城区西南部玉泉区,回民区南部㊁赛罕区西部,北起西龙王庙,南至小黑河,西起后八里庄,东至碱滩村,面积13.5k m 2㊂沉降区内年均沉降速率-10.2mm ,沉降速率最大值-21.8mm ㊂区内西水厂㊁西郊水厂㊁南郊水厂㊁呼钢水厂4个城市供水水源地和企事业单位自备井集中分布,水位下降强烈㊂地面沉降呈现大范围㊁中等幅度㊁均匀沉降㊂另外该区域为呼和浩特建城年代最早㊁人口繁衍稠密集聚地区,各历史时期的农牧工商经营活动及房屋街市变迁,形成多重的附加应力长期㊁持续作用在该地区的地面,也是导致该地区形成广泛㊁均匀地面沉降的诱因之一㊂城区西南部沉降区内存在4处水厂,即西水厂㊁西郊水厂㊁南郊水厂㊁呼钢水厂,水源井常年持续开采,地下水位大幅下降,西水厂附近为其沉降中心㊂台阁牧及东北部沉降区位于土左旗台阁牧镇,西起台阁牧村,东北至达尔架大东营,北至110国道,呈东北西南向片状展布,面积6.69k m 2㊂沉降㊃85㊃2022年12月内蒙古科技与经济D e c e m b e r 202224514I n n e r M o n g o l i a S c i e n c e T e c h n o l o g y &E c o n o m yN o .24T o t a l N o .514区内年均沉降速率-10.1mm,沉降速率最大值-21.8mm㊂台阁牧村耕地资源丰富,农田灌溉相对集中;沉降区中北部为金山开发区(含蒙吉利水厂),东北部为金川开发区(含金川水厂),开发区建设和运行对地下水开采及地面沉降影响较大;阁牧乡也是呼和浩特市浅层地下水开采强度大㊁比较集中的区域㊂另外京包线东西向贯穿该沉降区㊂大量农田灌溉㊁开发区建设和运营㊁线路工程的动载荷及泥煤开发均是导致地表形变的诱因㊂台阁牧及东北部沉降区,地面沉降显示均匀整体沉降特征,漏斗环状分带不甚明显㊂沉降中心位于沉降区西南部的台阁牧村㊂阜丰公司及周边沉降区位于呼和浩特玉泉区西南部,南起大黑河北侧的后本滩村,北至讨尔号村,西起东甲兰村,东至省道103线,呈不规则圆形展布,面积3.94k m2㊂沉降区内年均沉降速率-22.8 mm,中心沉降速率最大值-37.1mm㊂该沉降区是呼和浩特市沉降速率最大,并呈漏斗状分环带展布的沉降区,是典型的地下水开采型地面沉降区㊂阜丰公司成立于2006年3月,公司坐落于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金川南区,是世界第一大谷氨酸生产商 中国阜丰集团的核心企业㊂阜丰公司周边还有 齐鲁药业 天浩纸业 等高耗水企业㊂该沉降区的沉降分带㊁分级规律,沉降中心明显,即阜丰生物科技公司院内(坐标为东经111.54,北纬40.703)㊂该点为呼和浩特工作区内沉降速率最大㊁漏斗状展布最分明的沉降区㊂绕城高速西南段沉降区,位于土左旗东部大阳高村东南部,小黑河北部,绕城高速东西两侧㊂该沉降区是由多处点状沉降组成,总体分布面积约1.17 k m2㊂沉降区内年均沉降速率-27.3mm,沉降速率最大值-39.6mm㊂该沉降区地下水开采程度一般,地面沉降主要受区域地下水下降影响;呼和浩特市绕城高速工程在遥感研究时间段内修建,可能产生一定扰动影响㊂绕城高速西南段沉降区由多处点状沉降组成,不具漏斗分带性,沉降中心不明显㊂3对策建议3.1管理行政措施①在区域地下水资源论证基础上,实现地表水㊁地下水㊁再生水联合供给调度,制定统一的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方案㊂目前呼和浩特市再生水利用率较低,且工业再生水利用率更低,建议有效推进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进程,提升污水收集率,建立再生水管网,提高再生水利用率㊂②严查无证开采,严格审批取用水㊂不仅对市区加强管理,对地下水资源补给区也要严格管控㊂③完善水资源管理体系㊂分区㊁分类对水资源项目规划审批,水资源税费征收,地表水权置换,节水政策制定等进行系统构建㊂④健全水资源保护管理激励机制,按照相关规定,表彰和奖励对保护㊁节约水资源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㊂3.2工程技术措施3.2.1增加水资源涵养㊂加大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以充分发挥自然要素自我调节恢复的功能,增强植被和土壤水分涵养,提升地表水㊁地下水储水调蓄能力,接近甚至保持水平衡状态㊂3.2.2加强雨水和地表水入渗补给工程建设㊂针对地下水超采问题,参照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使用渗水材料铺设公共硬化区域以减小地面无效径流,从而增加城市地下水补给量㊂呼和浩特市可以充分利用北部山前发育的沟谷地貌,雨洪季节引㊁蓄地表水,借助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天然水头差,在北部山前补给区自然渗漏补给含水层,同时充分利用天然洼地㊁干涸河床㊁沟壑及较平整的草场或耕地促进建筑排水入渗回补,逐步增加区域含水层的储存量㊂3.2.3优化取水井网工程部署㊂在水利部门 双控行动方案 基础上,优化城市取水井网的部署,在空间上充分考虑开采区域㊁开采层位㊁开采量㊁开采时间以及井间距离的设置,尽量在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范围内开采利用地下水资源,使区域采补量和强度都达到平衡状态㊂3.2.4分质分类供水,加强再生水利用㊂对水资源实行分质分类开发利用,优质优用,地下水仅作为饮用水源,工业用水和生态用水尽量利用地表水和再生水㊂推广节水技术措施应用,推进区域水循环利用工程建设㊂以水资源承载能力为评价标准,通过工程技术措施的控制,实现水资源采补平衡㊂3.2.5加强节水设施建设㊂在执行节水 三同时 制度的同时,加强节水器具改造与监管,在城市范围内新㊁改㊁扩建的公用建筑建议要强制安装㊁使用节水型用水器具,民用建筑鼓励安装相应设备㊂同时使用先进的检测设备,排查并降低公共机构供水管网漏失率㊂大力推广节水技术装备运用于重点行业企业㊂3.3监测措施3.3.1水资源开采利用量的监测㊂针对各类水资源和各个开发利用环节,完善取水设施计量仪器的安装和维护,优选智能化监测设备,远程实时传输监测数据,及时预警预报故障问题,在节约大量人力资源的基础上,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准确㊂3.3.2水位水质监测㊂优化完善水环境监测网络,做好区域水位动态特征的统计分析;辅助监测工程的实施,需要建设现代化的水质检测中心,达到水质指标的全项测试分析能力,建设先进的水资源监测信息中心,实时监测区域各类水资源的动态特征㊂3.3.3地面沉降监测㊂尽快启动呼和浩特市地面沉降监测网建设工程,布设以地面沉降监测站㊁水准网㊁G P S网和I n S A R技术相结合的多手段地面沉降监测网络,实现地面沉降的全面有效监测,为地质环境保护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科技基础支撑㊂4结束语本研究在明确了呼和浩特市水资源量以及分布情况的基础上,充分分析了水资源开发利用以及地下水动态变化情况,剖析了存在的生态环境地质问题,最终提出科学合理的对策建议㊂为优化配置地下水资源,防治地质灾害提供基础支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㊂[参考文献][1]王涛,李庆玲,李庆原.对呼和浩特市地区地下水资源质量现状的分析及防治对策的探讨[J].内蒙古环境保护,1998,10(1):46-47,40.[2]周振宏,邢世禄,杨亮平,等.呼和浩特市浅层地下水质量现状评价[J].北方环境,2017(2):55-60.[3]胡雪媛,赵明,王珊.呼和浩特市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08,37(2):266-269. [4]朱学晰.呼和浩特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5):96-97.㊃95㊃张春明㊃呼和浩特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环境地质问题浅析2022年第24期。

乌鲁木齐市(全市)公路客运量与货运量情况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乌鲁木齐市(全市)公路客运量与货运量情况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乌鲁木齐市(全市)公路客运量与货运量情况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序言本报告剖析乌鲁木齐市公路客运量与货运量情况重要指标即公路客运量,公路货运量等,把握乌鲁木齐市公路客运量与货运量情况发展规律,前瞻未来发展态势。

乌鲁木齐市公路客运量与货运量情况数据分析报告相关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

乌鲁木齐市公路客运量与货运量情况分析报告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并经过专业统计分析及清洗处理。

无数据不客观,借助严谨的数据分析给与大众更深入的洞察及更精准的分析,体现完整、真实的客观事实,为公众了解乌鲁木齐市公路客运量与货运量情况提供有价值的指引,为需求者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目录第一节乌鲁木齐市公路客运量与货运量情况现状 (1)第二节乌鲁木齐市公路客运量指标分析(均指全市) (3)一、乌鲁木齐市公路客运量现状统计 (3)二、全国公路客运量现状统计 (3)三、乌鲁木齐市公路客运量占全国公路客运量比重统计 (3)四、乌鲁木齐市公路客运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五、乌鲁木齐市公路客运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六、全国公路客运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七、全国公路客运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八、乌鲁木齐市公路客运量同全国公路客运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第三节乌鲁木齐市公路货运量指标分析(均指全市) (7)一、乌鲁木齐市公路货运量现状统计 (7)二、全国公路货运量现状统计分析 (7)三、乌鲁木齐市公路货运量占全国公路货运量比重统计分析 (7)四、乌鲁木齐市公路货运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五、乌鲁木齐市公路货运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六、全国公路货运量(2016-2018)统计分析 (9)七、全国公路货运量(2017-2018)变动分析 (9)八、乌鲁木齐市公路货运量同全国公路货运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0)图表目录表1:乌鲁木齐市公路客运量与货运量情况现状统计表 (1)表2:乌鲁木齐市公路客运量现状统计表 (3)表3:全国公路客运量现状统计表 (3)表4:乌鲁木齐市公路客运量占全国公路客运量比重统计表 (3)表5:乌鲁木齐市公路客运量(2016-2018)统计表 (4)表6:乌鲁木齐市公路客运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表7:全国公路客运量(2016-2018)统计表 (5)表8:全国公路客运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表9:乌鲁木齐市公路客运量同全国公路客运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 (6)表10:乌鲁木齐市公路货运量现状统计表 (7)表11:全国公路货运量现状统计表 (7)表12:乌鲁木齐市公路货运量占全国公路货运量比重统计表 (7)表13:乌鲁木齐市公路货运量(2016-2018)统计表 (8)表14:乌鲁木齐市公路货运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表15:全国公路货运量(2016-2018)统计表 (9)表16:全国公路货运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9)表17:乌鲁木齐市公路货运量同全国公路货运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10表17:乌鲁木齐市公路货运量同全国公路货运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

基于PLUS与InVEST模型的内蒙古自治区土地利用变化及碳储量评估

基于PLUS与InVEST模型的内蒙古自治区土地利用变化及碳储量评估

第37卷第6期2023年12月水土保持学报J o u r n a l o f S o i l a n d W a t e rC o n s e r v a t i o nV o l .37N o .6D e c .,2023收稿日期:2023-04-05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160286);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项目(R K 2200000139);呼和浩特市科技计划项目(2022-社-重-4-2-1) 第一作者:祁迷(1999 ),男,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森林碳储量研究㊂E -m a i l :q185********@163.c o m 通信作者:王飞(1980 ),女,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理论与技术研究㊂E -m a i l :w a n g f e i n i h a o 2003@a l i yu n .c o m 滑永春(1981 ),男,博士,讲师,主要从事植被遥感研究㊂E -m a i l :398721962@q q.c o m 基于P L U S 与I n V E S T 模型的内蒙古自治区土地利用变化及碳储量评估祁迷,王飞,滑永春,王铭媛(内蒙古农业大学林学院,呼和浩特010018)摘要:为实现内蒙古自治区的 双碳 目标㊂根据内蒙古自治区2000年㊁2010年和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L U L C ),按照内蒙古自治区 十四五 政策规划,建立自然发展㊁耕地保护与生态保护3种情景,利用P L U S 模型对内蒙古自治区2030年土地利用空间分布进行预测分析,并用I n V E S T 模型对内蒙古自治区不同开发情景下碳储量的变化进行分析㊂结果表明:(1)2000 2020年间内蒙古地区林地与建设用地面积均有增加,耕地㊁水域㊁草地与未利用地面积均呈减少态势,且转移方向上主要表现为耕地转为建设用地㊂(2)自然发展状态下,草地㊁耕地㊁水域及未利用地呈下降趋势,林地及建设用地呈上升趋势;在生态保护状态下,林地㊁草地和水域面积均比自然开发情景有所增加;耕地保护情景下,耕地面积相较于自然发展情景呈扩张趋势,扩张面积达4.69ˑ104h m 2㊂(3)2000年㊁2010年㊁2020年内蒙古地区碳储量分别达到1.3717ˑ1010,1.3709ˑ1010,1.3706ˑ1010t ,呈逐年减少趋势㊂2030年自然发展㊁耕地保护㊁生态保护3种情景下总碳储量分别为1.3701ˑ1010,1.3706ˑ1010,1.3719ˑ1010t,耕地保护和生态保护相比较自然发展情景下碳储量更多,表明保护措施的实施,可有效地控制碳储量下降㊂实施耕地保护和生态保护政策以控制耕地扩展为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改善土地利用结构有助于延缓区域碳储量流失㊂关键词:内蒙古自治区;P L U S 模型;I n V E S T 模型;土地利用变化;碳储量中图分类号:S 718.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42(2023)06-0194-07D O I :10.13870/j.c n k i .s t b c x b .2023.06.025A s s e s s m e n t o fL a n dU s eC h a n g e a n dC a r b o nS t o r a g e i n I n n e rM o n g o l i a A u t o n o m o u sR e gi o nB a s e do nP L U S a n d I n V E S T M o d e l s Q IM i ,WA N GF e i ,HU A Y o n g c h u n ,WA N G M i n g yu a n (F o r e s t r y C o l l e g e ,I n n e rM o n g o l i aA g r i c u l t u r a lU n i v e r s i t y ,Ho h h o t 010018)A b s t r a c t :I no r d e r t o a c h i e v e t h e D u a l c a r b o n t a r g e t o f t h e I n n e rM o n g o l i aA u t o n o m o u sR e gi o n ,b a s e do n t h e l a n du s e d a t a (L U L C )i n2000,2010a n d2020a n d f o l l o w e d t h e 14t hF i v e -Y e a rP l a no f I n n e rM o n g o l i a A u t o n o m o u sR e g i o n ,t h r e es c e n a r i o so fn a t u r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 ,c u l t i v a t e dl a n d p r o t e c t i o n a n d e c o l o gi c a l p r o t e c t i o nw e r e e s t a b l i s h e d .T h e P L U Sm o d e l w a s u s e d t o f o r e c a s t a n d a n a l y z e t h e s pa t i a l d i s t r ib u t i o n o f l a n d u s e i n2030o f I n n e rM o n g o l i aA u t o n o m o u sR e g i o n .T h ec h a n g e so f c a r b o ns t o r a g eu nde rd if f e r e n td e v e l o pm e n t s c e n a r i o s i n t h eR e g i o nw e r e a n a l y z e dw i t h t h e I n V E S T M o d e l .T h e r e s e a r c hr e s u l t s s h o w e d t h a t :(1)T h e a r e a o f f o r e s t l a n da n dc o n s t r u c t i o n l a n d i nI n n e r M o n g o l i a i n c r e a s e d f r o m2000t o2020,w h i l e t h ea r e ao f c u l t i v a t e dl a n d ,w a t e ra r e a ,g r a s s l a n da n du n u s e dl a n ds h o w e dad o w n w a r dt r e n d ,a n dt h e m a i nt r a n s f e r d i r e c t i o nw a s f r o mc u l t i v a t e d l a n d t o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l a n d .(2)U n d e r t h e s t a t e o f n a t u r a l d e v e l o pm e n t ,t h e a r e a o f c u l t i v a t e dl a n d ,g r a s s l a n d ,w a t e ra r e a ,a n du n u s e dl a n dd e c r e a s e d ,w h i l et h ea r e ao ff o r e s tl a n da n dc o n s t r u c t i o n l a nd s h o we d a nu p w a r d t r e n d ;u n d e r t h e s t a t e of e c o l og i c a l p r o t e c t i o n ,th e a r e ao f f o r e s t l a n d ,g r a s s l a n d ,a n dw a t e ra r e ai n c r e a s e dc o m p a r e dw i t ht h en a t u r a l d e v e l o pm e n t s c e n a r i o ;u n d e r t h ec u l t i v a t e d l a n d p r o t e c t i o ns c e n a r i o ,t h ec u l t i v a t e dl a n da r e as h o w e da ne x p a n s i o nt r e n dc o m pa r e d w i t ht h en a t u r a l d e v e l o p m e n t s c e n a r i o ,a n dt h ee x pa n d e da r e ar e a c h e d4.69ˑ104h m 2.(3)I n2000,2010,a n d2020,t h e c a r b o n s t o r a g e i nI n n e r M o n g o l i ar e a c h e d1.3717ˑ1010,1.3709ˑ1010a n d1.3706ˑ1010t ,r e s p e c t i v e l y,s h o w i n g ad e c r e a s i n g t r e n d y e a rb yy e a r.I n2030,t h et o t a l c a r b o ns t o r a g eu n d e rt h et h r e es c e n a r i o so fn a t u r a l d e v e l o p m e n t,c u l t i v a t e d l a n d p r o t e c t i o n a n d e c o l o g i c a l p r o t e c t i o nw a s1.3701ˑ1010,1.3706ˑ1010a n d1.3719ˑ1010t, r e s p e c t i v e l y.C o m p a r e dw i t h t h e n a t u r a l d e v e l o p m e n t s c e n a r i o,t h e c a r b o n s t o r a g eo f c u l t i v a t e d l a n d p r o t e c t i o na n d e c o l o g i c a l p r o t e c t i o nw a s l a r g e r,i n d i c a t i n g t h a t t h e 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o f p r o t e c t i o nm e a s u r e s c o u l de f f e c t i v e l y c o n t r o l t h ed e c l i n eo fc a r b o n s t o r a g e.T h e r e f o r e,t h e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 o fc u l t i v a t e dl a n d p r o t e c t i o n a n d e c o l o g i c a l p r o t e c t i o n p o l i c i e s c o u l d c o n t r o l t h e e x p a n s i o no f c u l t i v a t e d l a n d i n t o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l a n d a n du n u s e d l a n d,a n d i m p r o v e t h e l a n du s e s t r u c t u r e,a n dh e l p t od e l a y t h e l o s s o f r e g i o n a l c a r b o n s t o r a g e.K e y w o r d s:I n n e rM o n g o l i a a u t o n o m o u s r e g i o n;P L U Sm o d e l;I n V E S T m o d e l;l a n du s e c h a n g e;c a r b o n s t o r a g e全球气候变暖越来越严重,人类活动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阻碍㊂陆地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储量中占有重要地位㊂通过对大气C O2的吸收和固定,能够有效地维护生态平衡和减缓气候变暖等问题,利用陆地生态系统固定碳是延缓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最经济实用且环境友好的方法㊂土地利用变化的碳排放效应一直以来都是世界范围内研究的热点㊂为此,对土地利用变化和碳储量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深入研究,进而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增加区域碳储量对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㊁保持碳循环的平衡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㊂为更加准确地预测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情况,国内外许多学者[1]在此方面已进行大量研究,其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模型有S D㊁L o g i s t i c-C A㊁A N N-C A㊁F L U S㊁C L U E S 和C F L U S等,但已有模型无法有效地发掘土地利用变化机制,对于各种土地利用类型斑块时空动态模拟出的结果并不理想㊂P L U S[2]模型保留基于赌盘的自适应惯性竞争机制,获取土地利用变化的综合概率[3],同时具有模拟精度高和数据处理速度快的优点,可以对多地类复杂演化过程进行有效的模拟[4]㊂利用P L U S模型已经取得较为丰硕的成果,在P L U S模型和当量因子法的支持下,杨潋威等[5]和李安林等[6]计算3种不同情景下土地利用类型改变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自然发展情景㊁经济快速发展情景㊁土地生态保护情景㊁生态经济平衡4种情景下,G a o等[7]采用P L U S模型模拟南京市2025年土地利用类型数据,对各种情景中各类用地变化及用地流转状况进行分析,并利用城市扩张压力㊁景观生态风险,粮食储备压力以及生态退化压力等评价指标,对各种情景中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进行分析㊂近年来,估算陆地生态碳储量的学者日益增多,普遍采用实地调查法和模型模拟法[8]㊂实地调查法是估算碳储量最为基础和高效的方法,但操作较繁杂且调研设备价格昂贵,仅适用于小面积的调研,大面积地区较难落实㊂Z h a o等[9]使用的模型较好地弥补了实地调查法中的不足之处,在碳储量估算中得到广泛应用,但也存在着数据参数繁杂㊁适用性较差等缺点[10],大大制约其推广应用㊂当前国内外许多学者如刘洋等[11]㊁B a b b a r等[12]采用I n V E S T模型对生态系统碳储量进行评价,由于其数据需要参数较少,运行速度较快,模型精度较高[13],得到广泛应用㊂综上,P L U S模型与I n V E S T模型在多地类复杂演化模拟与碳储量估算等方面有良好的发展前景㊂近年来,大多数学者[14]对于内蒙古自治区全省局部地区土地利用与碳储量变化进行研究,但对于内蒙古地区整体土地利用变化与植被㊁土壤碳储量变化的研究仍然不足㊂为此,拟以整个内蒙古地区为研究对象,在P L U S模型与I n V E S T模型基础上,对内蒙古地区不同情景下土地利用㊁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进行仿真研究,并讨论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继而为保护生态系统㊁促进内蒙古自治区的持续发展发挥积极作用㊂1材料与方法1.1研究区概况内蒙古自治区(37ʎ24' 53ʎ23'N,97ʎ12' 126ʎ04'E)幅员辽阔,自东北至西南走向,总面积约118.3万k m2[15],为中国第三大省,跨越东北㊁西北和华北㊁北邻蒙古国和俄罗斯,南接宁夏,西接甘肃,东接黑龙江,国境线全长4200k m㊂年均降水量30~450m m,从西南到东北逐渐增大,年蒸发量大,多数地区在200m m以上,年平均气温为0~18ħ㊂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草地,植被类型以针叶林植被㊁阔叶林植被和草原植被为主㊂地形多样且复杂,以高原为主,高原面积约占内蒙古总面积50%,山地与平原呈带状分布[16]㊂1.2数据源及预处理(1)土地利用类型数据㊂内蒙古自治区3期(2000年㊁2010年㊁2020年)土地利用类型资料来源于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数据中心(h t t p:ʊw w w.r e s d c.c n/d a t a),是以各时期L a n d s a tTM-E T M 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进行人工目视解译产生㊂以内蒙古自治区3期土地利用类型资料为基础,运用A r c G I S对土地利用类型重分类,由此得出,研究区未利用地㊁建设用地㊁水域㊁草地㊁耕地和林地6种1级土地利用类型㊂(2)驱动因子数据㊂通过地理空间数据云(h t t p s:ʊ591第6期祁迷等:基于P L U S与I n V E S T模型的内蒙古自治区土地利用变化及碳储量评估w w w .gs c l o u d .c n )下载仿真未来内蒙古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驱动因子高程(D E M )资料,由D E M 数据处理得到坡度数据;通过中科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数据中心(h t t p:ʊw w w.r e s d c .c n /)下载社会经济数据(人口密度㊁G D P );通过O S M (o p e ns t r e e tm a p )(h t t p:ʊw w w.o p e n s t r e e t m a p )下载距离因子中公路㊁河流和政府驻点等资料,并借助于A r c G I S 软件中的欧氏距离法进行计算㊂1.3 研究方法1.3.1 P L U S 模型 P L U S 基于F L U S 模型,从斑块层面出发,能够兼顾政策驱动和引导作用,实现土地利用类型精细化预报[17-18],模型基于M a r k o v 模块中土地利用需求量预测开发出C A R S 和L E A S 2个模块㊂1.3.2 I n V E S T 模型 I n V E S T 模型是为生态系统管理和决策提供支持而发展起来的模型体系[19]㊂I n V E S T 模型将生态系统碳储量划分为地上㊁地下㊁土壤㊁死亡有机质4个基本碳库㊂其中,研究区总碳储量为所有地类碳储量之和㊂(1)碳储量的计算㊂研究区总碳储量计算公式为:C t o t a l =C a b o v e +C b e l o w +C s o i l +C d e a d(1)C t o t a l i =(C a b o v e i +C b e l o w i +C s o i l i +C d e a d i )ˑA i (2)式中:A i 为该地类面积(h m 2);C a b o v e ㊁C b e l o w ㊁C s o i l ㊁C d e a d 分别为地表碳库㊁地底碳库㊁土壤碳库㊁死亡有机质碳库面积(h m 2);C t o t a l 为各个地类碳储量的总和(108t)㊂(2)各地类碳密度㊂I n V E S T 模型要求输入研究区所有类别碳密度值[20]㊂在解宪丽等[21]研究基础上得到全国6个地类碳密度数据,并根据陈光水等[22]所提出的计算公式修改碳密度(表1),由于死亡有机物中碳密度较难得到,比重也较小,故将其赋值为0㊂表1 研究区4大碳库碳密度单位:t /h m 2碳密度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地上生物量3.0222.4618.701.591.320.69地下生物量42.7461.3845.81009.37土壤98.1375.8690.43070.6128.42死亡有机质00001.3.3 不同情景设置(1)自然发展情景㊂该情景基于2000 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将耕地㊁林地㊁草地㊁水域㊁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的转移弹性值分别设置为(E L S A )0.5,0.3,0.5,0.9,0.7,0.9,并设置土地利用变化转移矩阵(表2),不设置限制区㊂采用P L U S 模型M a r k -o v C h a i n 在20年内对2030年自然增长情景土地利用需求进行预测,将其作为模拟其他各情景基础[23]㊂(2)耕地保护情景㊂基本农田的质量与数量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因此,土地利用变化模拟需要纳入耕地保护思想作为基准情景㊂设定该情景下耕地到未利用地的E L S A 值分别为0.4,0.3,0.5,0.7,0.6,0.8,并设置土地利用变化转移矩阵(表2)与限制区(图1)㊂(3)生态保护情景㊂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将大兴安岭林区㊁呼伦贝尔草原㊁科尔沁草原㊁锡林郭勒草原㊁科尔沁沙地㊁浑善达克沙地㊁阴山北麓草原㊁黄土丘陵区㊁毛乌素沙地及阿拉善荒漠绿洲保护区等区域设置为限制区域(图1),设定生态保护情景下耕地到未利用地E L S A 值分别为0.6,0.3,0.5,0.6,0.7,0.7,并设置土地利用变化转移矩阵(表2)㊂2 结果与分析2.1 P L U S 模型的精度验证为验证P L U S 模型对未来土地利用类型模拟的准确性,根据L U L C 生成L E A S 模块在2000年和2010年各个区域内的开发概率,利用C A R S 模块生成2020年L U L C 模拟结果,并将模拟结果同2020年真实L U L C 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图2),验证P L U S 模型精度,得出K a p pa 系数为0.77,结果显示:P L U S 模型对未来L U L C 预测有很高的准确性,故利用此模型对内蒙古自治区2030年度土地利用类型进行模拟㊂表2 3种情景下土地利用变化转移矩阵发展情景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未利用地耕地111011林地111011自然发展草地111111水域111111建设用地111011未利用地111011耕地100000林地011011耕地保护草地011111水域001111建设用地011011未利用地011111耕地100011林地010000生态保护草地001000水域000100建设用地100011未利用地111691水土保持学报 第37卷图1 2030年耕地保护㊁生态保护情景控制区注:a ㊁b 分别为2020年实际和模拟土地利用类型㊂图2 研究区2020年实际与模拟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布2.2 土地利用变化分析2.2.1 2000—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由图3可知,内蒙古自治区2000年㊁2010年及2020年L U L C 主要集中在草地及建设用地上,2020年草地面积在该土地利用面积中所占比例为46.04%,建设用地占比为26.99%;耕地㊁林地分别占总面积的9.93%,14.45%;水域与建设用地面积较小,均<2%㊂2000年 2020年,各地土地利用类型都发生明显变化,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增加,建设用地增幅最大,达0.33%;林地面积较2000年增长0.13%;草地㊁水域和未利用地面积较2000年有所减少,草地面积降幅最大,降幅达0.33%,且草地面积减少量也最大,达3.722ˑ105h m 2;水域和未利用地面积分别下降0.02%,0.15%㊂图3 2000-2020年研究区各期不同土地利用 类型面积2000年㊁2010年㊁2020年3期内蒙古自治区土地利用的空间格局见图4,运用A r c G I S 软件分析内蒙古自治区2000 2020年L U L C ,建立土地利用转移矩阵(表3)㊂通过2000 2020年土地利用转移变化特征分析发现,耕地转出以草地为主,林地次之,建设用地㊁水体和未利用地比例较低;林地以向草地迁移为主,其次是耕地㊁建设用地㊁水体和未利用地;草地流向以耕地㊁林地和未利用地为主,水域与建设用地的比例最低;未利用地向其他土地利用类型转化最少,向草地转化比例最高,达7.03%;建设用地向其他土地利用转移最多,流向草地和耕地的比例最大,分别为4.568ˑ105,4.343ˑ105h m 2;水体占用以草地㊁耕地和未利用地为主,转移概率之和接近36%,建设用地和林地次之㊂图4 2000年㊁2010年和2020年研究区域土地利用格局表3 2000-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矩阵土地利用类型转移面积(ˑ106h m 2)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未利用地2000年面积耕地7.890.572.100.120.430.2311.34林地0.5113.372.200.040.040.1816.34草地2.192.2845.590.250.462.1752.93水域0.120.040.220.860.020.191.45建设用地0.350.030.210.020.460.041.12未利用地0.280.212.230.140.1128.0030.982020年面积11.3316.5052.561.431.5230.812.2.2 2030年土地利用预测结果分析 通过建立地类之间不同情景下转移矩阵和邻域因子权重,采用2010年和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对2030年土地利用进行仿真(表4)表明,不同情景对土地利用类型的791第6期 祁迷等:基于P L U S 与I n V E S T 模型的内蒙古自治区土地利用变化及碳储量评估需求和分布存在显著差异㊂(1)自然发展情景㊂此情景没有考虑政策因素,仅考虑自然和人文双重因素对土地利用的影响㊂自然发展情景下,耕地面积(1.12874ˑ107h m2)比2020年下降0.41%,草地㊁水域和林地幅度分别为0.04%,3.76%, 0.02%,未利用地和建设用地正好相反,未利用地略有增加,增加0.21%,建设用地扩大更为明显,增加4.78%㊂由图5可知,建设用地增加在原土地利用条件下从城镇向外扩展,以占用耕地和林地为主,若不加约束,生态环境和粮食安全将受到威胁㊂(2)耕地保护情景㊂耕地保护情景严格限制耕地向其他地类转化,耕地面积为1.13343ˑ107h m2,对比2020年耕地面积基本没有变化,耕地保护得到一定效果㊂相对于自然发展情景下耕地面积增加4.69ˑ104h m2,说明实施耕地保护和严格控制其他地类对耕地的占用可以有效地保护耕地和确保粮食安全㊂2030年,林地㊁水域及建设用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少,未利用地及草地仍属于扩张地类但相比较自然发展情景,未利用地面积下降5.45ˑ104h m2,说明耕地保护政策的推动将制约未利用地的扩展趋势㊂(3)生态保护情景㊂生态保护情景下林地㊁草地㊁水域面积较2020年保持不变,耕地及建设用地面积有所扩大,建设用地面积增幅最大,达到9.67%,耕地面积增幅较小㊂与自然情景相比,耕地㊁林地㊁草地㊁水域和建设用地面积均呈扩张趋势,扩张面积分别达到1.243ˑ105,1.520ˑ104,2.440ˑ104,5.380ˑ104, 7.430ˑ104h m2,但是未利用地有缩减趋势,缩减面积达2.893ˑ105h m2,降幅为0.25%㊂表43种情景下土地利用类型面积与变化率情景模式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未利用地2020年现状面积/(ˑ106h m2)11.33416.49952.5591.4301.52030.813 2030年自然发展情景面积/(ˑ106h m2)11.28716.48652.5351.3761.59330.878 2030年耕地保护情景面积/(ˑ106h m2)11.33416.49052.5691.4241.51530.823 2030年生态保护情景面积/(ˑ106h m2)11.41216.49952.5591.4301.66730.589 2030年自然发展情景变化率(较2020年)/%-0.41-0.02-0.04-3.764.780.21 2030年耕地保护情景变化率(较2020年)/%--0.050.02-0.43-0.350.03 2030年生态保护情景变化率(较2020年)/%0.68---9.67-0.73图52030年3种情景下研究区域土地利用格局2.3碳储量变化评估采用I n V E S T模型评价内蒙古自治区各情景下土地利用变化导致的生物碳储量(表5),碳储量变化亦存在明显差异㊂从时间变化来看,内蒙古自治区2000年㊁2010年与2020年碳储量分别为1.3717ˑ1010,1.3709ˑ1010,1.3706ˑ1010t,20年来整体呈下降趋势㊂2000 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碳储量总量下降7.85ˑ106t,相比2000年下降0.06%;2010 2020年减幅降慢,下降3.0023ˑ106t,同比2010年下降0.02%㊂2000 2020年碳储量总量下降1.085ˑ107t,年平均下降0.54ˑ106t㊂在2030年自然发展情景下,碳储量预计达到1.3701ˑ1010t,相比2020年下降4.88ˑ106t;耕地保护情景中碳储量预测值为1.3706ˑ1010t的,比2020年总碳储量提高1.20ˑ107 t,与自然发展情景相比,碳储量减少较少;生态保护情景下碳储量预计达到1.3719ˑ1010t,比2020年增长1.30ˑ107t,增幅为0.10%㊂碳储量空间分布(图6)表明,内蒙古自治区碳储量变化并不明显,主要集中于林地㊁草地和建设用地之间的转换,但在空间上仍有所差异㊂2000年㊁2010年㊁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碳储量空间格局有所变化,在巴彦淖尔北部和鄂尔多斯北部碳储量呈减少趋势,在呼伦贝尔西南部㊁锡林郭勒盟东北部㊁巴彦淖尔北部碳储量有少量增加㊂2020 2030年自然发展情景,碳储量流失最大区域主要分布在赤峰以南㊁呼和浩特市以南以及阿拉善盟以南地区;2020 2030年耕地保护情景下,内蒙古自治区碳储量在锡林郭勒盟中南部有少量减少,相较于自然增长情景下碳储量减少程度变小㊂2020 2030年生态保护情景下,内蒙古自治区碳储量呈大幅增加,主要集中于阿拉善盟东北部和兴安盟东部,与内蒙古自治区的林地㊁草地分布一致,内蒙古东北方向主要是林地,因此碳密度较高㊂研究表明,内蒙古自治区土地利用类型和碳储量变化一致性较高㊂3讨论本研究利用马尔科夫链和P L U S模型模拟内蒙古自治区3种情景的土地利用格局,在模型验证阶段得到的K a p p a值为0.77,总体精度达0.85,其中F o M 值为0.07,具有较好的模拟精度,适用性强,主要源于P L U S模型多类用地斑块变化机理,能模拟出多个地891水土保持学报第37卷类在斑块级别上的演化情况[2],模拟结果一致性较好㊁模拟精度较高㊂当前P L U S模型已被用于不同尺度土地利用格局研究及驱动因素分析中,例如,宏观尺度下,胡丰等[3]在P L U S模型中分别对长江三角洲㊁山区重点开发区和渭河流域的土地利用格局进行研究;微观尺度上,喇蕗梦等[24]采用P L U S模型对秭归县生态系统服务进行多情景用地模拟和动态权衡关系分析,均表明P L U S模型可模拟用地复杂空间演变㊁挖掘用地诱因㊂此外,为适应不同发展需要,‘内蒙古自治区 十四五 发展规划“综合考虑内蒙古自治区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的历史演化,通过调整转移矩阵对发展区域变化进行约束,并且设定今后3种不同的发展情景㊂在自然发展情景㊁耕地保护情景和生态保护情景下,可以预测延续之前的发展模式,执行一些耕地保护政策和生态保护政策㊂3种情景设定,基本能够覆盖未来发展的不同模式,但是所制定的3种发展模式与现实的发展情形还存在一定差距,不可能覆盖今后的全部发展模式㊂此外,植被覆盖度变化对碳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㊂鉴于未来土地利用需求量更接近于实际政策制定,减少发展情景与实际发展模式之间的差距,必将成为未来土地利用变化仿真研究的重点㊂表52000年㊁2010年㊁2020年及2030年3种情景下总碳储量单位:ˑ1010t 情景模式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未利用地总碳储量2000年16.31526.10182.0120.0230.80311.921137.174 2010年16.37026.32781.5690.0220.83711.971137.096 2020年16.30926.34981.4350.0231.09411.857137.066 2030年自然发展16.24126.32981.3970.0221.14611.882137.017 2030年耕地保护16.30926.33481.4510.0231.09011.861137.067 2030年生态保护16.42026.34981.4350.0231.19911.770137.197图62000年㊁2010年㊁2020年及2030年3种情景下总碳储量分布土地利用变化显著影响着生态系统的碳储量,碳密度较大的土地利用类型转变为碳密度较小的土地利用类型,会引起碳储量下降,否则将引起碳储量上升㊂本研究中,自然发展㊁耕地保护和生态保护3种情景中,内蒙古自治区2030年碳储量总量变化显著,自然发展情景中碳储量总量较2020年下降4.88ˑ106t,证明继续原有发展路径将使研究区总碳储量呈下降趋势;在生态保护情景下,较2020年总碳储量增加1.30ˑ107t,表明一定的生态保护措施对林地㊁湿地等生态用地及耕地数量具有保护作用,对高碳密度耕地具有制约作用,而林地㊁草地及湿地转变为低碳密度建设用地,可减缓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减少趋势,提高内蒙古自治区碳储量总量;耕地保护情景下,由于建设用地大幅度缩减,碳储量总量增加1.2ˑ105 t,说明耕地保护措施起到一定作用,使得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增加㊂综合来看,内蒙古自治区今后应以生态保护情景为背景,继续执行 退耕还林还草 政策,在恢复生态用地等保护措施的前提下,适当控制建设用地规模㊂为达到双碳目的,需要促进生态保护和低碳的发展,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㊂991第6期祁迷等:基于P L U S与I n V E S T模型的内蒙古自治区土地利用变化及碳储量评估4结论(1)2000 2020年,内蒙古地区林地与建设用地面积均有增加,耕地㊁水域㊁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均有减少,且转移方向上主要表现为耕地转为建设用地㊂(2)自然发展情景下,草地㊁耕地㊁水域和未利用地减少,而林地和建设用地增加;与自然发展情景相比,生态保护情景下林地㊁草地㊁水域面积增加;在耕地保护情景中,耕地面积与自然发展情景相比有扩大趋势,扩大面积为4.69ˑ104h m2㊂(3)从I n V E S T模型计算结果来看,2000年㊁2010年㊁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总碳储量逐年下降,且因建设用地的快速扩张和碳密度大的地类被占用而使得碳储量呈现出下降趋势㊂(4)2020 2030年,内蒙古自治区总碳储量在自然情景下呈下降趋势,在耕地保护与生态保护情景下呈不同幅度上升趋势,其中生态保护情景下碳储量增加最多,3种情景模型计算结果表明,生态保护情景是内蒙古自治区今后发展的最优情景㊂参考文献:[1]许小亮,李鑫,肖长江,等.基于C L U E-S模型的不同情景下区域土地利用布局优化[J].生态学报,2016,36(17):5401-5410.[2] L i a n g X,G u a nQ F,C l a r k eK C,e t a l.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t h e d r i v e r s o f s u s t a i n a b l e l a n de x p a n s i o nu s i n g a p a t c h-g e n e r a t i n g l a n du s es i m u l a t i o n(P L U S)m o d e l:Ac a s es t u d y i n W u h a n,C h i n a[J].C o m p u t e r s,E n v i r o n m e n ta n dU rb a nS y s t e m s,2021,85:e101569.[3]胡丰,张艳,郭宇,等.基于P L U S和I n V E S T模型的渭河流域土地利用与生境质量时空变化及预测[J].干旱区地理,2022,45(4):1125-1136.[4]王佳楠,张志.基于M a r k o v-P L U S模型的柴北缘土地利用变化及模拟分析[J].西北林学院学报,2022,37(3):139-148,179.[5]杨潋威,赵娟,朱家田,等.基于P L U S和I n V E S T模型的西安市生态系统碳储量时空变化与预测[J].自然资源遥感,2022,34(4):175-182.[6]李安林,周艳,唐丽毅,等.怒江州土地利用模拟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基于P L U S模型的多情景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3,44(1):140-149. [7] G a oLN,T a oF,L i uRR,e t a l.M u l t i-s c e n a r i o s i m u l a-t i o na n de c o l o g i c a l r i s k a n a l y s i s o f l a n du s e b a s e do n t h eP L U S m o d e l:Ac a s es t u d y o fN a n j i n g[J].S u s t a i n a b l eC i t i e s a n dS o c i e t y,2022,85:e104055.[8]李姣,汪杰,李朗,等.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碳储量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22,41(6):1156-1165.[9] Z h a o M W,Y u eT X,Z h a oN,e t a l.C o m b i n i n g L P J-G U E S Sa n d HA S Mt os i m u l a t e t h es p a t i a l 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 f o r e s t v e g e t a t i o n c a r b o n s t o c k i nC h i n a[J].J o u r n a l o fG e o g r a p h i c a l S c i e n c e s,2014,24(2):249-268.[10]张平平,李艳红,殷浩然,等.中国南北过渡带生态系统碳储量时空变化及动态模拟[J].自然资源学报,2022,37(5):1183-1197.[11]刘洋,张军,周冬梅,等.基于I n V E S T模型的疏勒河流域碳储量时空变化研究[J].生态学报,2021,41(10):4052-4065.[12] B a b b a rD,A r e e n d r a nG,S a h a n aM,e t a l.A s s e s s m e n t a n dp r e d i c t i o n o f c a r b o n s e q u e s t r a t i o nu s i n g M a r k o v c h a i na n dI n V E S T m o d e l i nS a r i s k aT i g e rR e s e r v e,I n d i a[J].J o u r n a lo f C l e a n e r P r o d u c t i o n,2021,278:e123333. [13]杨芝歌,周彬,余新晓,等.北京山区生物多样性分析与碳储量评估[J].水土保持通报,2012,32(3):42-46.[14]王超越,郭先华,郭莉,等.基于F L U S-I n V E S T的西北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碳储量的影响:以呼包鄂榆城市群为例[J].生态环境学报,2022,31(8):1667-1679. [15]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内蒙古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0.[16]李佳鸣,冯长春.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改善效果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J].生态学报,2019,39(13):4741-4750.[17] F e n g DR,B a o W K,F u M C,e t a l.C u r r e n t a n d f u-t u r e l a n d u s e c h a r a c t e r s o f a n a t i o n a l c e n t r a l c i t y i n e c o-f r ag i l er e g i o n:A c a s es t u d y i n X i a nc i t y b a s e d o nF L U Sm o d e l[J].L a n d,2021,10(3):e286.[18]张志国,班高晗.土地利用变化驱动下洛阳市生态系统碳储量时空变异[J].江苏农业科学,2021,49(14):226-230.[19]王旭,马伯文,李丹,等.基于F L U S模型的湖北省生态空间多情景模拟预测[J].自然资源学报,2020,35(1):230-242.[20]杨洁,谢保鹏,张德罡.基于I n V E S T和C A-M a r k o v模型的黄河流域碳储量时空变化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1,29(6):1018-1029. [21]解宪丽,孙波,周慧珍,等.中国土壤有机碳密度和储量的估算与空间分布分析[J].土壤学报,2004,41(1):35-43.[22]陈光水,杨玉盛,刘乐中,等.森林地下碳分配(T B C A)研究进展[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07,2(1):34-42. [23]陈理庭,蔡海生,张婷,等.基于M a r k o v-F L U S模型的饶河流域土地利用多情景模拟分析[J].生态学报,2022,42(10):3947-3958.[24]喇蕗梦,勾蒙蒙,李乐,等.三峡库区生态系统服务权衡时空动态与情景模拟:以秭归县为例[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21,37(11):1368-1377.002水土保持学报第37卷。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年末户籍人口数量和农业耕地面积3年数据洞察报告2020版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年末户籍人口数量和农业耕地面积3年数据洞察报告2020版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年末户籍人口数量和农业耕地面积3年数据洞察报告2020版序言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年末户籍人口数量和农业耕地面积数据洞察报告从年末户籍人口数量,农业耕地面积等重要因素进行分析,剖析了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年末户籍人口数量和农业耕地面积现状、趋势变化。

借助对数据的发掘及分析,提供严谨、客观的视角来了解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年末户籍人口数量和农业耕地面积现状及发展趋势。

报告中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并经过专业统计分析及清洗而得。

本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此报告需注明出处。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年末户籍人口数量和农业耕地面积数据洞察报告以数据呈现方式客观、多维度、深入介绍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年末户籍人口数量和农业耕地面积真实状况及发展脉络,为需求者提供必要借鉴。

目录第一节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年末户籍人口数量和农业耕地面积现状 (1)第二节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年末户籍人口数量指标分析 (3)一、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年末户籍人口数量现状统计 (3)二、全自治区年末户籍人口数量现状统计 (3)三、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年末户籍人口数量占全自治区年末户籍人口数量比重统计 (3)四、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年末户籍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4)五、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年末户籍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4)六、全自治区年末户籍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5)七、全自治区年末户籍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5)八、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年末户籍人口数量同全自治区年末户籍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6)第三节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农业耕地面积指标分析 (7)一、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农业耕地面积现状统计 (7)二、全自治区农业耕地面积现状统计分析 (7)三、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农业耕地面积占全自治区农业耕地面积比重统计分析 (7)四、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农业耕地面积(2017-2019)统计分析 (8)五、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农业耕地面积(2018-2019)变动分析 (8)六、全自治区农业耕地面积(2017-2019)统计分析 (9)七、全自治区农业耕地面积(2018-2019)变动分析 (9)八、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农业耕地面积同全自治区农业耕地面积(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10)图表目录表1: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年末户籍人口数量和农业耕地面积现状统计表 (1)表2: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年末户籍人口数量现状统计表 (3)表3:全自治区年末户籍人口数量现状统计表 (3)表4: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年末户籍人口数量占全自治区年末户籍人口数量比重统计表 (3)表5: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年末户籍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表 (4)表6: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年末户籍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表7:全自治区年末户籍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表 (5)表8:全自治区年末户籍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表9: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年末户籍人口数量同全自治区年末户籍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 (6)表10: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农业耕地面积现状统计表 (7)表11:全自治区农业耕地面积现状统计表 (7)表12: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农业耕地面积占全自治区农业耕地面积比重统计表 (7)表13: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农业耕地面积(2017-2019)统计表 (8)表14: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农业耕地面积(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表15:全自治区农业耕地面积(2017-2019)统计表 (9)表16:全自治区农业耕地面积(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9)表17: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农业耕地面积同全自治区农业耕地面积(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

巴彦浩特镇区地下水环境异常分析与对策

巴彦浩特镇区地下水环境异常分析与对策

#(镇区地下水环境异常现象
巴彦浩特镇新旧镇区交界处的头道河沟水库& 苇 子湖水库& 三道河沟水库周边及以东区域" #$$& 年 开始建设生态公园" 三座水库分别改建为和硕特湖& 苇子湖和三道湖" 同期建设了绿色之光& 紫源天娇等 住宅小区# #$$( 年 春 季 以 来" 位 于 和 硕 特 湖& 苇 子 湖东侧 '$$ D%$$B范围内" 已建成的紫源天娇等住宅 小区的地下一层车库" 出现地下水从墙体大量涌入并
#,#!巴彦浩特镇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分析
定远营古城紧靠头道河沟而建" 城镇居民主要沿 着三条河沟两岸的台地上居住# "()) 年至 "(+' 年前 后" 当地群众在政府领导下" 先后在哈拉乌南北沟铺
设砂浆和陶瓷管道" 一方面引水补充农业灌溉水库" 一方面彻底解决了镇区居民吃河沟水的问题# 目前" 管道基本废弃" 但在三道湖仍能够看到废弃管道流淌 的残水#
*",L+&/"&' 5#F0P&''#1?&0#1-.'/#1=&'*AZ1.$#*0R&'&(#,#'0:0&0%.'" L+&/"&' 5#F0P&''#1+'$*$$" -"%'&) #,L+&/"&' 5#F0P&''#1D+..6 -.'01.+&'6 @1.2("0)#+%#FSFF%*#" L+&/"&' 5#F0P&''#1+'$*$$" -"%'&+

蒙古国塔木察格水源地地下水资源评价

蒙古国塔木察格水源地地下水资源评价

蒙古国塔木察格水源地地下水资源评价概况蒙古国位于亚洲东北部,北邻俄罗斯,南接中国,西与哈萨克斯坦相接,东临蒙古国内地。

国土面积约为156.6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人口稀少、国土面积大、人口密度最低的国家之一。

蒙古国的地下水资源丰富,分布广泛,是当地居民和畜牧业生产的重要水源。

塔木察格水源地地下水资源是蒙古国境内最为重要的地下水资源之一,下文将对其地下水资源进行评价。

地下水资源概况塔木察格水源地位于蒙古国中部,是该国内流域的一部分。

该地区地处高原与山地交汇处,地形起伏较大,水文地质条件复杂。

塔木察格水源地地下水主要由降水透入地下形成。

由于气候炎热干燥,蒸发蒸腾强烈,地下水补给较为有限。

地下水储量虽然丰富,但是也存在开采过度和水位下降的问题,需加以合理开发利用。

水质评价地下水的水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饮用水及农业灌溉水的质量,因此对地下水的水质进行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对塔木察格水源地地下水水质的调查研究发现,该地区的地下水水质总体较好,水质呈微硬碱性,对人体健康和农作物生长无明显不利影响。

受到畜牧业粪便污染和化肥农药残留的影响,部分地下水的硝酸盐和氨氮含量较高,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治理。

开采利用地下水的开采利用是指人们对地下水进行开采和利用的过程。

在塔木察格水源地,地下水主要用于饮用水和农业灌溉。

随着当地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地下水开采量逐年增加,出现了开采过度的现象。

加之缺乏合理的节水利用措施,导致了地下水位的下降和水源减少的问题,对当地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活带来了不利影响。

需要加强地下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并制定相应的合理开发利用规划,以保证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生态环境评价地下水是维持当地丰富的生态系统的重要水源之一,对生态环境的评价尤为重要。

塔木察格水源地地下水的合理开采利用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了影响,一方面降低了湿地和河流的水位,导致湿地生态系统的退化和水资源的减少;地下水的过度开采也引起了地下水流向的调整,影响了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水文联系。

全国地下水超采区评价技术大纲

全国地下水超采区评价技术大纲

七、地下水超采区管理建议 ................................ 21 八、成果要求 ............................................ 22
(一)文字报告..................................................................................................................... 22 (二)成果表......................................................................................................................... 22
六、地下水禁采区与限采区划分 ............................ 20
(一)地下水禁采区划分 ..................................................................................................... 20 (二)地下水限采区划分 ..................................................................................................... 20
全国地下水超采区评价技术大纲
2012 年 7 月


地下水作为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我国供水安全、粮 食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长期过量 开采,导致一些地区地下水超采严重,水位持续下降,由此引发了一 系列生态与环境地质问题。为查清全国地下水超采现状,严格地下水 管理和保护,尽快核定和公布禁采与限采范围,迫切需要开展新一轮 地下水超采区评价工作。 为统一全国地下水超采区评价工作技术要求,保证成果质量,特 制定 《全国地下水超采区评价技术大纲》 (以下简称 《大纲》 ) 。 《大纲》 以《地下水超采区评价导则》 (SL 286-2003) (以下简称《导则》 )为 主要技术依据, 结合本次评价工作实际, 规定了评价工作范围、 任务、 原则和评价期。超采区划分标准基本依照《导则》制定,仅对个别指 标进行了修改。为增强可操作性, 《大纲》对划分方法进行了梳理, 对划分步骤进行了细化。根据本次工作目的,在《导则》基础上,调 整了超采区评价内容,完善了超采区编码规则,修改了文字报告编写 提纲、表式样和图件编制要求。根据各地在《导则》使用过程中发现 的问题和地下水保护工作实际需要, 重新制定了禁采区与限采区划分 标准。 本《大纲》主要用于指导省级行政区地下水超采区评价工作。各 省(自治区、直辖市)可在此基础上,制定本省(自治区、直辖市) 地下水超采区评价工作大纲。

呼伦贝尔市水资源利用及水利情况

呼伦贝尔市水资源利用及水利情况

目录1概况 (4)1.1行政区划 (4)1.2气候条件 (4)1.3自然资源 (6)1.4社会经济 (7)2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 (9)2.1水资源 (9)2.2水利工程建设现状 (12)2.3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12)2.4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13)3“十一五”期间水利工程建设情况 (15)3.1工程建设情况 (15)3.2水利前期工作完成情况 (16)3.3水利建设投资完成情况 (16)4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18)3.1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重要意义 (18)3.2指导思想 (19)3.3规划原则 (19)3.4规划依据 (20)3.5规划任务与内容 (20)5防洪工程建设 (21)5.1防洪工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5.2防洪工程规划情况 (21)5.3防洪工程建设目标及投资 (21)6农田草牧场灌溉发展规划 (28)6.1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8)6.2续建配套提高灌溉标准 (28)6.3新增灌溉面及发展目标 (29)6.4重点灌区建设 (30)6.5灌溉定额 (35)6.6灌溉工程投资 (35)6.7农田草牧场灌溉2020年发展目标 (36)7安全饮水工程 (37)7.1安全饮水现状 (37)7.2安全饮水工程建设目标 (37)7.3安全饮水工程2020年建设目标 (37)8水库、水闸除险加固规划 (38)8.1水库除险加固 (38)8.2水闸除险加固 (39)9水土保持 (41)9.1水土保持治理现状及及水土流失现状 (41)9.2水土保持治理目标及主要措施 (45)9.3水土保持2020年治理目标 (46)10国际界河护岸工程 (47)10.1界河、界湖现状 (47)10.2界河护岸工程现状 (48)10.3存在的问题 (48)10.4规划情况 (49)10.5护岸工程建设目标 (49)10.6护岸工程2020年建设目标 (50)11重点水利枢纽及小水电工程 (50)11.1重点水利枢纽工程 (51)11.2小水电工程 (51)11.3重点水利枢纽及小水电工程简介 (52)12各业需水预测及供需平衡分析 (67)12.1各业需水量预测 (67)12.2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73)13工程投资 (84)14水资源保护及管理 (86)14.1水资源保护 (86)14.2水资源管理 (100)1.概况1.1行政区划呼伦贝尔市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土地面积253356km2。

内蒙古地区水资源利用现状及改善措施分析

内蒙古地区水资源利用现状及改善措施分析

内蒙古地区水资源利用现状及改善措施分析我国内蒙古地区幅员辽阔,但水资源相对匮乏,远远落后于全国人均水平,且区内近来农牧业发展迅速,对水资源依赖及开发程度日益增加,造成了多地出现用水短缺问题。

本文介绍了内蒙古地区水资源赋存特点和利用现状,并提出了一些改善用水矛盾的几项措施。

标签:内蒙古;水资源;现状;改善措施0、引言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不断深入,内蒙古地区的经济建设必然迎来新阶段,而用水矛盾问题必然日益突出。

根据权威部门预测:截止到2020年,内蒙古水资源缺口高达110亿m3,如果不采取相应措施,必然会造成很大影响。

1、内蒙古地区水资源分布特点(1)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内蒙古自治区地跨东北、华北、西北广大地区,属于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年降水从东向西逐步递减,相差达3-6倍以上。

其中东部靠近松花江流域地区水资源丰富,而靠近西部的一些内陆河流域水资源缺乏。

(2)水资源补给时间不均匀内陆地区的水资源补给主要依靠降水及河流汛期。

内蒙古降水量集中于夏季(6-9月份),这期间降水量占到全年总降水的60%以上,而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

而其他季节性降水补给很少,造成干旱问题严重。

(3)水资源与人口、耕地分布不匹配在松花江流域附近分布着全区19.2%的人口和23.6%的耕地,但是其水资源含量就占据全区的64.2%。

而黄河及辽河流域分布全区61.5%的人口和55%的耕地,但是其水资源仅占到全区的24.4%。

这种不匹配问题给水资源供需带来很大的矛盾。

2、目前内蒙古水资源利用现状随着我国内陆经济的逐步发展,内蒙古自治区的各项工作都取得很大进步。

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区内水资源年利用量也逐步升高,在2015年达到186.3亿m3,其中包含地表水120.4亿m3,地下水65.9亿m3。

其利用具体项目情况详见下表1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农牧业是当前的用水大户,占到86.58%,因此也是节水改革的重点对象。

3、水资源利用的改善措施分析3.1 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由于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限制,当前内蒙古自治区多地农业灌溉基础设施落后,依然采用传统漫灌形式,灌溉水利用率仅能达到30%左右,而且灌溉效果差,造成很大的水资源浪费。

内蒙古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数量3年数据研究报告2019版

内蒙古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数量3年数据研究报告2019版

内蒙古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数量3年数据研究报告2019版序言本报告全面、客观、深度分析当下内蒙古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数量现状及趋势脉络,通过专业、科学的研究方法及手段,剖析内蒙古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数量重要指标即中等职业学校数量,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数量等,把握内蒙古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数量发展规律,前瞻未来发展态势。

内蒙古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数量数据研究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内蒙古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数量研究报告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并经过专业统计分析及清洗处理。

无数据不客观,借助严谨的数据分析给与大众更深入的洞察及更精准的分析,体现完整、真实的客观事实,为公众了解内蒙古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数量提供有价值的指引,为需求者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目录第一节内蒙古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数量现状 (1)第二节内蒙古中等职业学校数量指标分析 (3)一、内蒙古中等职业学校数量现状统计 (3)二、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数量现状统计 (3)三、内蒙古中等职业学校数量占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数量比重统计 (3)四、内蒙古中等职业学校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五、内蒙古中等职业学校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六、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七、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八、内蒙古中等职业学校数量同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第三节内蒙古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数量指标分析 (7)一、内蒙古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数量现状统计 (7)二、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7)三、内蒙古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数量占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7)四、内蒙古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五、内蒙古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六、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9)七、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9)八、内蒙古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数量同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0)图表目录表1:内蒙古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数量现状统计表 (1)表2:内蒙古中等职业学校数量现状统计表 (3)表3: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数量现状统计表 (3)表4:内蒙古中等职业学校数量占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数量比重统计表 (3)表5:内蒙古中等职业学校数量(2016-2018)统计表 (4)表6:内蒙古中等职业学校数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表7: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数量(2016-2018)统计表 (5)表8: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数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表9:内蒙古中等职业学校数量同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 (6)表10:内蒙古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数量现状统计表 (7)表11: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数量现状统计表 (7)表12:内蒙古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数量占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数量比重统计表 (7)表13:内蒙古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数量(2016-2018)统计表 (8)表14:内蒙古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数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表15: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数量(2016-2018)统计表 (9)表16: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数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9)表17:内蒙古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数量同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10表17:内蒙古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数量同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

《2024年呼伦贝尔草原煤矿区地下水-湖泊系统演变及植被响应研究》范文

《2024年呼伦贝尔草原煤矿区地下水-湖泊系统演变及植被响应研究》范文

《呼伦贝尔草原煤矿区地下水-湖泊系统演变及植被响应研究》篇一一、引言呼伦贝尔草原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其煤矿区的开发利用对地下水-湖泊系统及植被生态系统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地下水-湖泊系统的演变不仅与地质、气候条件密切相关,还受到人为活动尤其是煤矿开采活动的显著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呼伦贝尔草原煤矿区地下水-湖泊系统的演变过程及其对植被的响应机制,以期为该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区域概况呼伦贝尔草原位于我国东北部,地势平坦开阔,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近年来,随着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煤矿区的人为活动日益频繁,对地下水-湖泊系统及植被生态系统产生了显著影响。

该区域的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季节分布不均,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作用复杂。

三、地下水-湖泊系统演变分析1. 地质与气候因素:地下水-湖泊系统的演变受地质构造和气候条件共同影响。

该区域的地质构造活动导致地下水位波动,加之气候变化引起的降水量变化,进一步影响了地下水和湖泊的水位、水质及流动路径。

2. 煤矿开采影响:煤矿开采活动改变了地下岩层的结构,导致地下水位的下降和地下水流场的改变。

此外,矿坑排水和矿区废水排放也对湖泊的水质和生态系统造成了破坏。

3. 演变过程:通过分析历史水文地质资料和现场调查,发现地下水-湖泊系统的演变经历了水位下降、水质恶化、湖泊面积缩减等过程。

其中,煤矿开采活动加剧了这一演变过程。

四、植被响应研究1. 植被变化:由于地下水位的下降和湖泊面积的缩减,呼伦贝尔草原的植被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原本以草原植被为主的区域逐渐被荒漠化植被所取代,生物多样性下降,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

2. 影响机制:地下水位的变化影响了土壤水分和养分状况,进而影响了植被的生长和分布。

此外,湖泊面积的缩减也导致了湿地生态系统的退化,进一步影响了植被的演替和分布。

五、应对措施与建议1. 加强监测与评估:建立完善的地下水-湖泊系统监测体系,定期评估煤矿开采活动对地下水-湖泊系统的影响,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地下水管理专项执法行动情况汇报【精选文档】

地下水管理专项执法行动情况汇报【精选文档】

土左旗地下水管理专项执法行动情况汇报土左旗位于呼和浩特市区西,辖9个乡镇,2个开发区,321个行政村,现有人口36万,面积2712km2,全旗水资源总量4.92亿m3,其中,地表水2.87亿m3,地下水2.42亿m3;水资源可利用量4.3亿m3,其中,地表水量2.62亿m3,地下水资源量2亿m3,人均占有水资源量430m3。

截止2012年底,全旗共发放取水许可证171套,其中农业53套,工业36套,生活及其他82套。

2012年全旗用水总量3.14亿m3,其中农业2.42亿m3,工业0.31亿m3,生活及其他0.41亿m3。

一、地下水执法工作开展情况按照上级执法行动要求以及土左旗开展地下水管理专项执法行动实施方案,结合我旗实际,认真落实此次执法行动任务,在部署动员阶段,我们把专项执法行动通知和自查自纠情况表发至每一个取用水单位,设立了公开举报电话和电子信箱,鼓励广大群众举报非法取用水行为。

在自查自纠阶段,各取用水单位提交了自查自纠表,在自查自纠中发现的问题我们要求取用地下水的单位抓紧进行整改。

在全面排查和集中查处阶段,我们进厂到户,对每一个取用水户、每一个取水口、每一个自备井、每一个排污口进行详细排查,对检查的项目进行登记造册,对在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行为,及时下达了停止水事违法行为通知书或者限期整改通知书,此项工作已接近尾声,对拒不整改、拒不履行的要加大执法力度,严格依法查处。

依据对自备井取用水单位进行逐一的排查,达到或超过年取水量1000m3的自备井单位共55个,自来水企业3个。

其中包括年取水量超100万m3的工业企业2个。

2013年上半年自备井(不包括农业灌溉)取用水量300万m3,除如意开发区新区个别未办理取水许可证的取用水单位正在办理外,其余自备井取用水户都办理了取水许可证,截止目前共征收水资源费30万元,上交财政。

全旗入河排污口有3个,1个在察素齐镇,其余2个在金山开发区。

二、金山开发区情况呼和浩特金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于2002年开始启动建设,2003年被批准为自治区级开发区,2009年又被批准为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目前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内蒙古自治区行业用水定额(2019年版)

内蒙古自治区行业用水定额(2019年版)

内蒙古自治区行业用水定额(2019年版)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2019年12月前 言本定额按照《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定额是对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行业用水定额》(DB15/T385-2015)进行的修订。

本定额自实施之日起代替DB15/T385-2015。

本定额分为四部分内容:1.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用水定额:1个门类,4个大类,12个中类,24个小类,40种产品,415个定额值;2.内蒙古自治区工业用水定额:3个门类,36个大类,114个中类,211个小类,471个产品,843个定额值;3.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用水定额:10个门类,19个大类,37个中类,43个小类,67种产品,108个定额值;4.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用水定额:1个类别,4个定额值。

本定额由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提出并归口。

本定额起草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水利科学研究院。

协作单位:呼和浩特市水务局、包头市水务局、乌海市水务局、赤峰市水利局、通辽市水务局、鄂尔多斯市水利局、呼伦贝尔市水利局、巴彦淖尔市水利局、乌兰察布市水利局、锡林郭勒盟水利局、兴安盟水务局、阿拉善盟水务局、内蒙古自治区灌溉试验中心站。

本定额主要起草人:李宁、乔志刚、王诗俊、白明照、毛广元、杜其霖、于漪、张文丽、赵莹、王宇、巴图、史宽治、柳剑峰。

技术指导:武称意、彭雅丽、赵晓勇、陈德亮、万峥、贺文华、马继铭。

行业用水定额1范围本定额规定了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工业、社会和生态等四部分的取用水定额。

本定额适用于内蒙古自治区水资源规划、取水许可审批、用水计划管理、节约用水管理、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节水评价以及用水总量控制等工作。

本定额未涵盖的行业用水,部门或行业有规定的参照部门或行业标准执行,暂时没有规定的可参照相近标准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地下水资源量3年数据洞察报告2019版
序言
本报告全面、客观、深度分析当下内蒙古地下水资源量现状及趋势脉络,通过专业、科学的研究方法及手段,剖析内蒙古地下水资源量重要指标即水资源总量,地下水资源量等,把握内蒙古地下水资源量发展规律,前瞻未来发展态势。

内蒙古地下水资源量数据洞察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内蒙古地下水资源量洞察报告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并经过专业统计分析及清洗处理。

无数据不客观,借助严谨的数据分析给与大众更深入的洞察及更精准的分析,体现完整、真实的客观事实,为公众了解内蒙古地下水资源量提供有价值的指引,为需求者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目录
第一节内蒙古地下水资源量现状 (1)
第二节内蒙古水资源总量指标分析 (3)
一、内蒙古水资源总量现状统计 (3)
二、全国水资源总量现状统计 (3)
三、内蒙古水资源总量占全国水资源总量比重统计 (3)
四、内蒙古水资源总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内蒙古水资源总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水资源总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水资源总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内蒙古水资源总量同全国水资源总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内蒙古地下水资源量指标分析 (7)
一、内蒙古地下水资源量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地下水资源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内蒙古地下水资源量占全国地下水资源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内蒙古地下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内蒙古地下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国地下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分析 (9)
七、全国地下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分析 (9)
八、内蒙古地下水资源量同全国地下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0)
图表目录
表1:内蒙古地下水资源量现状统计表 (1)
表2:内蒙古水资源总量现状统计表 (3)
表3:全国水资源总量现状统计表 (3)
表4:内蒙古水资源总量占全国水资源总量比重统计表 (3)
表5:内蒙古水资源总量(2016-2018)统计表 (4)
表6:内蒙古水资源总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
表7:全国水资源总量(2016-2018)统计表 (5)
表8:全国水资源总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
表9:内蒙古水资源总量同全国水资源总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 (6)
表10:内蒙古地下水资源量现状统计表 (7)
表11:全国地下水资源量现状统计表 (7)
表12:内蒙古地下水资源量占全国地下水资源量比重统计表 (7)
表13:内蒙古地下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表 (8)
表14:内蒙古地下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
表15:全国地下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表 (9)
表16:全国地下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9)
表17:内蒙古地下水资源量同全国地下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
长%)10表17:内蒙古地下水资源量同全国地下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
第一节内蒙古地下水资源量现状
内蒙古地下水资源量现状详细情况见下表(2018年):
表1:内蒙古地下水资源量现状统计表
注:本报告以国家各级统计部门数据为基准,并借助专业统计分析方法得出。

第二节内蒙古水资源总量指标分析
一、内蒙古水资源总量现状统计
表2:内蒙古水资源总量现状统计表
二、全国水资源总量现状统计
表3:全国水资源总量现状统计表
三、内蒙古水资源总量占全国水资源总量比重统计分析表4:内蒙古水资源总量占全国水资源总量比重统计表
四、内蒙古水资源总量(2016-2018)统计分析
表5:内蒙古水资源总量(2016-2018)统计表
五、内蒙古水资源总量(2017-2018)变动分析
表6:内蒙古水资源总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六、全国水资源总量(2016-2018)统计分析
表7:全国水资源总量(2016-2018)统计表
七、全国水资源总量(2017-2018)变动分析
表8:全国水资源总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八、内蒙古水资源总量同全国水资源总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表9:内蒙古水资源总量同全国水资源总量(2017-2018)变动对比表(比
上年增长%)
第三节内蒙古地下水资源量指标分析
一、内蒙古地下水资源量现状统计
表10:内蒙古地下水资源量现状统计表
二、全国地下水资源量现状统计分析
表11:全国地下水资源量现状统计表
三、内蒙古地下水资源量占全国地下水资源量比重统计分析表12:内蒙古地下水资源量占全国地下水资源量比重统计表
四、内蒙古地下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分析
表13:内蒙古地下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表
五、内蒙古地下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分析
表14:内蒙古地下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六、全国地下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分析
表15:全国地下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表
年份指标数量(亿立方米)
七、全国地下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分析
表16:全国地下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八、内蒙古地下水资源量同全国地下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表17:内蒙古地下水资源量同全国地下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对比表(比上年增长%)
2018 22.33% -0.7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