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诗经两首PPT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诗经〉二首》课件(幻灯片33张)

《〈诗经〉二首》课件(幻灯片33张)

朦胧美
(1)主题的朦胧 写爱情 写理想 写隐士 ……
含蓄美
(1)作品没有直接抒情,没有叙述这位主人公 是如何思念,而只写了他(她)左右求索、不断寻 找的行动。主人公追求恋人的热烈感情、焦急心绪, 以及那种痴迷的相思和失望的痛苦等,都是通过这 寻求的行动、左寻右找的连续匆忙过程,形象而又 含蓄地表现出来。
《 诗 经 》 二 首
情景导入
《论语》曰:“
。”古人认为经
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诗经》 在古代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甚至连东汉大
字者郑玄家的婢女都熟读《诗经》,日常生活中能
以《诗》相对。
那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诗经》的有
关知识 。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重章叠句的艺术特点。 3.反复朗读,直至成诵。
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诗经》三种表现手法
赋:就是铺陈直叙。 比:就是比喻。 兴:就是借助其它事物为所咏之内容 作铺垫。
感聆 受听 公三 元千 前年 东华 方夏 文先 明民 辉吟 煌唱
《关雎》
《关雎》
《关雎》是《诗经》开卷的第一 首诗,历来为人重视。它描写了一个 青年小伙子偷偷地爱上了一位姑娘那 种单相思的动人情景。所以本诗可以 理解为一首爱情诗。“关雎”是以诗 歌首句中的两个字作为题目,其它篇 章亦是如此。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诗经两首》 课件 (共31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诗经两首》 课件 (共31张PPT)

《诗经》体例:风、雅、颂。风,不同
地区的民间乐歌,含周南、召南、邶、鄘、卫、 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 (bīn)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 160篇 ;雅,周王朝直辖地区的乐歌 , 即所 谓正声雅乐 ,《雅》诗是宫廷宴享 时的乐歌,《大雅》31篇,《小雅》 74篇,共105篇;颂,宗庙祭祀 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 先功业的,《周颂》31篇,《鲁 颂》4篇 ,《商颂》5篇 ,共40篇 。
《诗经》手法:赋、比、兴。宋代朱熹
在《诗集传》中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赋 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 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也。”《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多 用重章叠唱以加强抒情效果。《诗经》押韵, 或句句押韵,或隔句押韵,或 一韵到底,或中途转韵。 从文学价值上看,有三颂 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国风 的说法。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歌吟用到比兴,先言它物以引出所咏之辞。 从桑叶青沃到桑叶黄落,一喻女子容颜的由盛到 衰,二喻情意由深浓甜蜜至枯竭苦涩,揭示了她 被男子从热爱到厌弃的因由; 桑叶润泽有光,喻女子容颜亮 丽,生活滋润,桑叶枯黄飘落, 喻女子身心憔悴,人生变故, 同时也暗示了婚后时光的推移, 情韵饱满自不待言。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 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 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注:兴,“兴于诗,立于礼”,言 修身当先学诗。观,“观风俗之盛衰”, 指诗有认识社会的作用。群,“群居相 切磋”,讲诗可聚集士人,交流思想。 怨,“怨刺上政”,为士人讽谏。
了解《诗经》的有关文 化常识及文学价值; 感受《诗经》的现实主 义风格及艺术手法; 理解《氓》首古今传唱的弃妇感伤诗。作者循着 “情许—婚变—恩绝”的故事情节,铺写女主人公无端 被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温情、勤劳、坚强的女子形象, 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婚姻幸福的强烈 愿望。全诗内容跌宕起伏,中有缠绵 的情感、渺远的追求,更有悲愤的谴 责以及宛如长歌当哭般的呼号。末章 更是如泣如咽,情感百无聊赖,千百 年人物,如在眼前,致人泪下。 在叙事、抒情与议论的结合方面 诗歌特色浓郁, 对我国后世诗歌创作, 有深远的影响。

第12课《诗经二首》课件(共51张PPT)

第12课《诗经二首》课件(共51张PPT)
(1)“窈窕”写出了淑女的文静美好。 (2)“流”“采”“芼”三个动词描写淑女采摘荇菜的过程,她是 那样的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由此可见她的勤劳。 (3)采荇的过程其实就是淑女择偶的过程:广泛交往——逐个了 解——细心挑选。这一过程,足见淑女对待爱情的慎重理智。
君子:执着追求、尊重对方、为爱改变提升自己,情趣高雅。
蒹葭
朗读《蒹葭》,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sù huí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méi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chí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zhǐ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双声词,描绘水草的状态。
这两句以荇菜的流动不定比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
喻淑女的难求;以捞取荇菜 的动作,隐喻君子对淑女锲 而不舍的追求。
思念之苦 (实写)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这两句极写主人公对淑女 追求之切,想念之深。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这两句描写主人公对淑女 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
两感公以个情长至“色夜难悠彩无耐悠·”,眠的字表、相哉,现思思·悠加出绪之重主万苦哉了人千来,。 辗·叠 词 相 眠韵,思的转·词刻而情反及画不状双出能。侧声因入。的 朝这相思 思两思念 暮第句之、 想二极情追 、章写。求 寝:主,食写人和难小公因安伙对求的子意中之情对人不形意深得。中深而人的
地点的 转移
路途的 变化
在水一方 宛在水中央 在水之湄 宛在水中坻 在水之涘 宛在水中沚
道阻且长 道阻且跻 道阻且右

《诗经》两首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诗经》两首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诗经》两首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叙事线索。 2.诵读课文,体会感情。初步了解《诗经》 的现实主义风格。 3.分析把握诗歌中妇女和军人的形象。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 总集。
收入从西周到春秋 时期的诗歌305 首。
汉以前被称为《诗》 或 《 诗三百》。
内容:风 雅 颂 手法:赋 比 兴
• 第四章:控告男子移情别恋(比、 兴)
• 第五章:补叙多年痛楚、处境 (赋)
• 第六章:今昔对照的感受和决 心(赋)
婚变 决绝
沉痛 怨恨
苏醒 刚强
2、提问:你如何看待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你认 为“氓”是个什么样的人?
参考:女主人公的悲剧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 遍性,这是由社会特点决定的。在男权社会中,女性 在经济、政治上都处于附属地位,她们的生活天地都 很狭小,生活的幸福与否都维系在丈夫身上,如果遇 上一个对感情、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丈夫,那她的悲剧 是不可避免的。
第二部分(3~5章节):追述婚后生活。(婚变)
提问:第三章和第四章在总结自己的生活经验和 概说自己的婚后生活前,先用了“桑之未落,其叶沃 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等诗句,这属于一种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一下这种表现手法。 简析:比兴手法。以桑起兴,引发下文表达感情生活 的诗句,激发读者的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 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同时,这几句诗又以桑设喻, 以桑叶由鲜嫩而枯黄来比喻爱情生活由幸福而变为痛 苦。
其次,旋律协调,音节和谐。
诗的前三章开头句式类似,反复 吟唱,一方面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 的流逝,另一方面也在鲜明的节奏中 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之美。
再次是情景交融。
诗首四句,历代传诵不已,被 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

《诗经二首》ppt课件

《诗经二首》ppt课件

作品翻译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芦苇长得很茂盛,清晨的露水凝结成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我所怀念的那个人,就站在对岸河边上。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又漫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她好像在河水中央。
译文
芦苇凄清一大片,清晨露水尚未晒干。 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啊,她就在河水对岸。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高又陡。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在水中小洲。
诗中描绘了一幅 萧瑟 、 凄凉 的晚秋晨光图。渲
染 清冷 、 孤寂 的气氛, 烘托人物惆怅的心情。
整体感知
找一找《蒹葭》的重章叠句之处。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伊人行踪不定,既增加了 追寻的 难度 ,也侧面表 现出追寻者的 执着 。
整体感知
找一找《蒹葭》的重章叠句之处。
比较《关雎》和《蒹葭》,说说它们在情感和表现形式上有
何异同? 不同点: (1)《关雎》是一首热情的恋歌,表达了对爱情和婚姻大胆 执着的追求,感情坦率朴素、健康明朗、热烈浓郁; 《蒹葭》一诗则含蓄委婉地抒发了对“伊人”可望而不可 即的无限情意,全诗充满难言的惆怅和伤感。 (2)《关雎》叙事线素明朗,画面形象可见; 《蒹葭》意境含蓄,场景朦胧,情感韵味更加浓郁。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思考讨论
这首诗歌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围绕这个内容你读出了诗歌描绘的哪几幅画面?
思考讨论
这首诗歌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一位男子对一个女子的爱慕、追求而 又求之不得的过程。
思考讨论
围绕这个内容你读出了诗歌描绘的哪几幅画面?

《诗经》两首优秀 ppt课件

《诗经》两首优秀 ppt课件
风(十五国风)风多是各地民歌 内 雅(大雅、小雅)西周王城区域朝会宴饮所用诗歌 容
颂(周颂、鲁颂、商颂)多为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

赋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赋就是铺陈直叙。 比就是比喻。 兴就是借助其它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主要内容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小伙子 对意中人的爱慕和追寻,表现 了他可望而不及即的失望、惆 怅、寂寞的心情。
二、用反复咏叹方法,更深入一层把 主人公企求和失望的情绪推向高潮。
三、反复咏叹,表现了依然是可望而 不可会晤,深沉的相思之情。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蒹 葭 萋 萋,
景: 白 露 未 晞 。
蒹葭采采,
白露未已。
描绘了一幅凄清萧瑟、露凝霜结的 晚秋图,渲染了浓烈的凄清惆怅气氛, 衬托了主人公凄婉惆怅之情。
首章的“苍苍”,次章的“萋萋”,末章的“ 采采”,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烘托 出诗人当时所在的环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
2、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 之,宛在水中央。
逆流而上追寻她,道路艰险又漫 长。顺流而下追寻她,她仿佛在水 的中央。
运用动作描写突出了追寻之路的 艰险与漫长,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绵 长持久,也表现了诗人对伊人的执 着追求和求而不得的怅惘之情。
请你试用一句话来表现诗中 优美的画面。
读这首诗,我仿佛看到了________。 读这首诗,我仿佛听到了________。
例:读这首诗,我仿佛看到了 萧瑟的秋风中苇丛起伏,芦花 白茫茫一片。
《蒹葭》的结构内容:
全诗共三章,每章前两句写景, 后六句抒情。

《诗经二首》课件PPT

《诗经二首》课件PPT

窈窕淑女,
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 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
第四五章
参差荇菜,
表现这个情窦初开少男对 左右采之。 采荇菜的姑娘的深切思慕,以 窈窕淑女, 至于在梦中他与心上人终于相 琴瑟友之。 会了,亲近她,爱慕她,为她弹 参差荇菜, 琴鼓瑟,敲钟打鼓,取悦她, 左右芼之, 心中充满了欢喜之情和把她取 进家门的喜悦和热闹的场面。
河边邂逅,一见钟情 (第一章)
琴瑟钟鼓,欢庆娱乐 (第四五章)
朝思暮想,辗转反侧 (第二三章)
jiān jiā
蒹葭 诗经·国风·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沚。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解词:
蒹葭苍苍 , 白露为霜 。 所谓伊人 , 在水一方 。 溯洄从之 , 道阻且长 。 溯游从之 , 宛在水中央。
•苍苍:茂盛的样子 •伊人:那人,指所爱的人 •溯洄:逆流而上 洄:上水,逆流 •从:追寻 •阻:艰险 •溯游:顺流而下 •宛:好像、仿佛
翻译:
河畔芦苇碧色苍苍,深秋白露凝结成霜。 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而又漫长。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的中央。 河畔芦苇一片茂盛,清晨露水尚未晒干。 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坎坷艰险难攀。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沙洲中间。 河畔芦苇更为繁茂,清晨白露依然逗留。 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头。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迂回难走。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中沙洲。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诗经》两首 课件PPT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诗经》两首 课件PPT

译文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 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 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 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
③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 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 我行不来。
刚:坚硬,指薇菜茎叶渐老变硬。 阳:周代自农历四月到十月,称为阳月。 盬:没有止息。 启处:与上文“启居”同义。 孔:很。疚:病痛。 我行不来:无人慰问我。 来:慰劳,劝勉。
译文
什么花儿开得盛?棠棣花开密层层。 什么车儿高又大?高大战车将军乘。 驾起兵车要出战,四匹壮马齐奔腾。 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要争几回胜!
⑤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骙骙:马强壮的样子。 依:指乘。 腓(féi):掩护,隐蔽。以上两句的主语 是“戎”。[按:古代打仗是车战,主将在兵车 上指挥,步兵在兵车后面,靠车身掩护自己。] 翼翼:行列整齐的样子,指训练有素。 象弭(mǐ):用象牙镶饰的弓的两头缚弦 的地方。 鱼服:用鱼皮做的箭袋。 戒:戒备。 孔棘:十分吃紧。棘:同 “亟”,紧急。
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两种。 比,即比喻,“以彼物比此物”。是《诗经》开创
的修辞方法。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即借助其他事
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在我国几千年的古典文学长廊中,《诗经》是
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是诗歌文学的鼻祖,是现 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诗经》
诗总集,史首屈; 三零五,春秋期; 十五“国风”四十“颂”, 大雅小雅一零五; “风雅颂”“赋比兴”, 曰“六义”,集《诗经》。
译文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 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 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诗经两首》课件(共47张PPT)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诗经两首》课件(共47张PPT)
诗 经 两 首
一、导入
——爱情是人类的永恒主题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浪漫;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追求;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相思;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无悔;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忠贞。
可见,爱情,酸甜苦辣。今天,让我们走进《诗经》 之名篇《氓》,去领略女主人公的悲欢离合吧。
(通“畔”)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这,代誓言) (止,了结)
(诚恳的样子) (第二人称,你)
问题探究
1、《氓》是女主人公在回忆中叙事、抒情的。在回忆中运用 了对比的手法,请找出几组对比来。 析:(1)女主人公婚前婚后形成对比。 婚前:“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我”生活幸福,温柔、纯真、热情。 婚后:“夙兴夜寐,靡有朝矣,”“静言思之,躬自悼 矣”,辛苦而又蒙受耻辱,更突出思想上起了深刻的变化:“于 嗟女兮,无与士耽!”“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我”受尽屈辱, 但性格刚烈,认识清醒。 (2)氓婚前婚后也形成了对比。 婚前:“氓之蚩蚩”、 “信誓旦旦” 。 婚后:“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言既遂矣,至于暴 矣”,他“二三其德”,甚至凶暴起来。
了解《诗经》
《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 总集。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 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 间的古代社会生活。原本只称 《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儒 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 指《大学》《中庸》《论语》《孟 子》;“五经”指《诗》《书》 《礼》《易》《乐》《春秋》)成 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 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诗经二首》课件(共69张PPT)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诗经二首》课件(共69张PPT)

提示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比:比喻
第三章 兴、比 2、 “于嗟鸠兮, 无食桑葚” 唉,斑鸠呀,不要贪吃桑葚! 兴: 以兴起,引出观点。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比:
喻体 本体
斑鸠 桑葚
女子 男子
用“鸠”“无食桑葚”比喻女子不要迷恋男 子。
• 第四章 3、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兴、比 桑树落叶的时候,它的叶子枯黄,纷纷掉落下来。 兴: 以兴起,引出男子变心的原因。
偕:共同,一起。 如: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泮:通“畔”,岸边。 晏晏:欢乐、和悦的样子。 旦旦:诚恳的样子。 其:第二人称,你。 是:指示代词,这,指代誓言。 已:止,了结,终止。
课文赏析
一、列出本诗的结构图表。
二、女主人公的形象如何?(结合例句分析)
三、本诗的主题如何?
四、赋、比、兴手法的运用及作用。
桑之未落,其叶 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 耽!士之耽兮,犹可 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沃若:润泽的样子。 于嗟:感叹词。 于:通“吁”,叹 息。 耽:迷恋,沉溺。 说:通“脱”,解脱。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鉴赏要点
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陈述)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比喻)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文中运用赋的地方:
第一、二、五章
鉴赏要点
• 比、兴艺术手法的运用
第三章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兴、比 “于嗟鸠兮, 无食桑葚”兴、比
第四章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兴、比 兴 “淇水汤汤, 渐车帷裳”
陨:坠落,掉下。 徂:往,到。 三岁:约数,指不确定的多数,可译为“多 年”。 贫:形容词作名词,贫穷的生活。 渐:浸湿。 爽:差错,诗中指爱情不专一。

诗经两首《关雎》《蒹葭》ppt课件(精品)

诗经两首《关雎》《蒹葭》ppt课件(精品)

02
诗经的编纂
由孔子编订,共305篇,又称 《诗三百》。
03
诗经的流传
汉代被尊为经典,列为“五经 ”之一。
诗经的内容和特点
03
内容丰富
艺术特色
思想内涵
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内 容,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面貌和人民的生活 。
以四言为主,重章叠句,押韵灵活,运用 赋、比、兴等表现手法。
表达了作者对爱情、友情、家国情怀等主 题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同时,在表达情感时也应注重适度、含 蓄和内敛,避免过于直白和轻率的行为

在当代社会中,人们应该注重培养专一 、忠诚的爱情品质,树立正确的爱情价 值观。
通过借鉴诗经中的爱情观念,我们可以 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当代爱情的真谛和意 义。
06
诗经中的自然景物描绘技 巧
生动逼真的景物刻画手法
细腻入微的观察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细致入微的观察,捕捉到它们的独特 之处,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中对雎鸠的描绘。
03
《蒹葭》赏析与解读
《蒹葭》背景及作者简介
01
《诗经》简介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
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
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02
《蒹葭》创作背景
此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讽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或惋惜招
引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现在一般认为这是一首情歌,写追求所爱而不
物的交融。
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和启示
对自然美的重视
诗经中对自然美的细致描绘启示了后 世文学对自然美的重视和追求,使得 自然景物成为文学创作中的重要元素 。
情景交融的创作方法

高一语文(人教)必修2课件:2.4 《诗经》两首

高一语文(人教)必修2课件:2.4 《诗经》两首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首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首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3.解多义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动词,说话)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名词,言辞)
(1)言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助词,无实义)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助词,无实义)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动词,思考)
(2)思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动词,料想)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语气词,无实义)
首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
河 广①
谁谓河广?一苇杭②之。 谁谓宋远?跂予望之。 谁谓河广?曾不容刀③。 谁谓宋远?曾不崇朝④。 注:①选自《诗经·卫 风》。河,黄河。②杭: 通“航”。③刀:小船。④ 崇朝:终朝,自旦至食 时。形容时间之短。
[赏析]《河广》是《诗经》中的短诗之一, 仅仅八句,就概括地写出了思乡游子的 形象和他欲归不得的迫切心情。以突兀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首页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
《氓》反映的正是这个时期社会生活的一出爱情悲剧。《采薇》 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戍边之歌。历代注者关于它的写作年代 说法不一。《毛诗传》(西汉毛亨著)认为它是周文王时代的作品。 周代北方的犭严狁(我国古代北方的少数民族)已十分强悍,经常入 侵中原,给当时北方人民的生活带来不少灾难。历史上有不少周天 子派兵戍守边外和命将士打败犭严狁的记载。这可能是《采薇》 一诗的背景。

淇水汤.汤 金城汤.池

帷裳. 衣裳.
读音 qiān shì xí xiǎn yǔn kuí shāng tāng cháng shɑng

高一语文人教版课标必修2《4 《诗经》两首》课件(共32张PPT)

高一语文人教版课标必修2《4 《诗经》两首》课件(共32张PPT)

征妇思夫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 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 流。
故国之思
思乡情感
• 戍卒思归 • 思念亲友 • 羁旅愁思 • 征妇思夫 • 故国之思
练一练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二、“灞陵柳”。李 白诗云:“秦楼月, 年年柳色,灞陵伤 别。”唐人送别,折 柳相赠,意欲“挽 留”。以柳与“留” 谐音,象征友情绵 长,,永志不忘。清 人周志蕙名句“古渡 欲牵游子棹,离亭留 赠旅人鞭”,就是描
三、“隋堤柳”。李商隐《隋宫》中云:“于今腐 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以柳吊古,发年华 易逝、世事频更之感慨。韦庄“无情最是台城柳, 依旧烟笼十里堤”,就是对六朝的怀故发思。
采薇 唱:HITA 姬砾砾 雪欲来的时候, 又烫一壶酒, 将寂寞,绵长入口。 大寒夜,山那头,彤云出岫, 小炉边,那首歌谣 不经意被写就。 白露前,麦未熟, 恰是初秋, 约临走,将柴扉轻叩。 岭上霜红也浸透了眼眸, 那首歌,哽在喉, 沉默不忍回头。 “卿尚小,共采薇, 风欲暖,初成蕊, 问离人,山中四季流转又几岁?
红豆又叫相思子。王维诗歌中的“红豆”, 友情或爱情 表达的是_________;李龟年在安史之 故国之思 乱中唱曲里的“红豆”,表达的 ________。
(安史之乱中)唐明皇幸岷山,百官皆窜辱,积 尸满中原,士族随车驾也。……李龟年奔迫江 潭,杜甫以诗赠之曰:“岐王宅里寻常见……” 龟年曾于湘中采访使筵上唱:“红豆生南 国……”又“清风明月苦相思……”,此词皆王 右丞所制,至今梨园唱焉。歌阕,合座莫不望 行幸而惨然。(唐•范摅《云溪友议》卷中《云 中命》)

高一语文ppt课件 诗经两首课件

高一语文ppt课件 诗经两首课件

2.靡 夙兴夜寐,靡 有朝矣 . 望其旗靡 .
动词,没有 ____________ 动词,倒下 ____________
mí ,动词,浪费 生之者甚少,而靡 之者甚多 _______________ . 动词,退下 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____________ .
3.言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 言 既遂矣,至于暴矣 . 听其言 而观其行 .
到,到达 。 古义:_________ 表示达到某种程度 。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
2.秋以为 期 ..
两个词,以,把;为,当做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认为 。 今义:______
3.三岁 为妇 .. 多年,指时间 。 古义:______________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常识:风、雅、颂、赋、比、 兴。学习诗中的比兴手法及重章叠唱的章法。 2.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认识现实 主义创作方法的特点。 3.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
二、背景探寻
1.《氓》是一首著名的弃妇感伤诗,是弃 妇离夫返娘家时所作,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婚 姻制度对女子的压迫与损害。 2.《采薇》这首诗写的是一位长期戍边的 士兵在回家途中的所思所感。《汉书·匈奴传》 说:“(周)懿王时,王室遂衰,戎狄交侵,暴 虐中国。中国被其苦,诗人始作,疾而歌之曰: ‘靡室靡家,狁之故。’云云。”这可视为 《采薇》之作的时代背景。
动词,说 __________ 名词,预兆 __________ 助词,没有实义 _______________
名词,言语、言论 _______________
4.以 秋以 为期 . 以 望复关 . 以 尔车来 . 以 勇气闻于诸侯 . 夫夷以 近,则游者众 .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诗经》两首 课件PPT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诗经》两首 课件PPT

提出问题 1、恋爱阶段,男女双方各有何举动?
2、女子为何被弃?三四两章采用什 么手法?
3、本诗采用怎样的叙述角度?有何 作用?
4、分析诗中男女主人公的形象。
分析解决 1、恋爱阶段,男女双方各有何举动? 反映出男 女主人公什么样的性格?
男:抱布贸丝 来、谋 女:乘、望、泣涕、笑、言
男:急躁、任性;
女:温柔体贴、纯真热情。
分析解决
2、女子为何被弃?三四两章有哪些对比、比喻?
被弃原因:一,男子负心说。二,年老色衰 说。三,财富说。四,社会风俗说。
桑未落,叶沃若 桑落,黄陨
士之耽可说 女之耽不可说 对比
女不爽
士贰其行
• 3 本诗采用怎样的叙 述角度?有何作用?
• 以“我”(女主人公) 的口吻叙述,采用对 比写法。
《诗经》通称《诗》或《诗三 百》,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 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 间的诗歌。
《诗经》共305篇,分为“风”、 “雅”、“颂”三部分。“风”又 叫国风,共160篇,大都是各地的 民间歌谣,这部分是《诗经》中最 富思想意义、最具艺术价值的部分。 “雅”分大雅、小雅,大多是记述 西周贵族历史或为统治者歌功颂德 的诗歌。“颂”分周颂31篇、鲁颂 4篇、商颂5篇,多为贵族统治者祭 祀用的舞曲歌辞。
• 在女主人公的回忆中 叙事抒情更能引起人 们对其不幸遭遇的同 情。
分析解决
4、诗中女子的形象。
对爱情与幸福有诚 挚的追求、勤劳
无辜被弃、无奈,不 能抗争命运 温柔、坚强
归纳小结
本诗的主题
诗歌叙述了女子 从恋爱到被遗弃 的经过,批判男 子的负心,揭示 当时不合理的婚 姻带给妇女深刻 的痛苦。
提问:你如何看待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你认为“氓”是个什 么样的人?

【高中语文】诗经两首ppt精品课件1071

【高中语文】诗经两首ppt精品课件1071

《诗经》中诗的分类:

《诗经》存三百零五篇,分《风》、《雅》、《颂》 三部分。《风》有十五国风,是出自各地的民歌,这 一部分文学成就最高,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 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 与愤怒。《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 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小雅》中也有部分民 歌。《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雅》、《颂》中 的诗歌,对于我们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 价值。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 弟子、孩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 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 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 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后来,《诗经》被儒家奉为 经典,成为《六经》(包括《诗》、《书》、《礼》、 《乐》、《易》、《春秋》)及《五经》(无《乐》) 之一。
现在对诗经的研究更多用来考察古今音韵的不同,或者用来研究上 古时期的历史。而古今研究《诗经》的著述更是汗牛充栋。
解题
本篇选自《诗经·小雅》,当是西周后期作 品。当时诸侯相争,周室衰落,犬戎、猃狁等外 族也经常入侵周疆,周亦兴师反击,造成连年战 乱不止。人民特别是出征将士对战争有着复杂的 多元感情。既有爱国的战斗激情,又有久戍边疆 的忧怨。
作品简介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 原本叫《诗》,共有诗歌305首(另外还有 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 因此又称“诗三百”。从汉朝起儒家将其奉 为经典,因此称为《诗经》。汉朝毛亨、毛 苌曾注释《诗经》,因此又称《毛诗》。 《诗经》中的诗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 证。
岁亦莫止。眼看一年又完啦。
靡(mǐ)室靡家,有家等于没有家,
玁(xiǎn )狁(yǔn )之故。为跟玁狁去厮杀。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一词多义 1. 将 将子无怒
遂将三五少年辈 项燕为楚将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将信将疑() 2. 之 氓之蚩蚩 静言思之 总角之宴() 3. 言 载笑载言 体无咎言 言既遂矣() 4. 以 以望复关
以尔车来 以我贿迁()
5. 其 其叶沃若 士贰其行
咥其笑矣
不思其反() 答案:1. 动词,请,愿/动词,带领/名词,将 领,将帅/副词,将要/副词,且,又 2.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句末助 词,补足音节,不译/结构助词,的 3. 动词,说/名词,话/语助词,用在句中无实 义
4. 介词,来,表目的/介词,用/介词,把 5. 代词,它的,指代桑树/代词,他的,指代士 /助词,无实义/代词,你,指代氓
三、古今异义 1.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古义: 今义:连词,表示另提一事 2.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古义: 今义:认为 3.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古义: 今义:年龄 4.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古义: 今义:不爽快
解读探究:《静女》是一首描写爱情的叙事诗,塑造了两 个鲜活的人物形象,除了《诗经》传统的手法外,对人物 的语言、心理、行为等也进行了细节描写,突显了人物性 格特征。
答案: 《静女》一诗写了一对青年男女幽会的全过程,泄 露了男主人公感情的秘密——等待恋人时的急切和得以相 会时的喜悦。诗歌通过戏剧化的情节,特别是生动的细节 描写,如“爱”“搔首”“踟蹰”等,把女青年的顽皮、 活泼,男青年的忠厚、淳朴,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答案: 荑草是她跋涉远处郊野亲手采来的,物微而意深, 看重的是情感的寄托、表达。接受彤管,想到的是它鲜艳 的色泽,那种“说(悦)怿”只是对外在美的欣赏;而接 受荑草,感受到普通的小草也“洵美且异”,则是对她所 传送的那种有着特定内涵的异乎寻常的真情的深切体验。
2. 体会《静女》中男女青年的性格,分析诗歌刻画人物性 格的手法。
语文:4.14《诗经》两首 静女 氓 课件(广 东教育版必修一)
助学链接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 春秋中叶约五百多年间的诗歌305篇,称作《诗》或《诗三 百》。从汉代起,儒家学者把《诗》当做经典,尊称为 《诗经》,列入“五经”之首。《诗经》开创了我国古代 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它是中国韵文的源头, 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它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对周代 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 生百科全书”。
3. 阅读《静女》,找出诗中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的诗 句并分析其作用。
解读探究:人物的内心世界往往通过一个细节就能表 现出来,要从句子的表层意思深入理解细节与心理描 写的作用。
答案:.①“搔首踟蹰”是细节描写,这句诗塑造出一 位栩栩如生的爱慕至深、情感缠绵、如痴如醉的情人 形象。②诗歌第二、三节属于心理描写。表达了男主 人公对女主人公的一往情深,痴情爱恋和爱屋及乌的 诚挚之情。 4(改编题)《氓》中女主人公在叙述生活经历时,运 用了大量的对比来表现人物性格,请作简单分析。
答案:1. 到了2. 当作3. 多年4. 没有差错
四、词类活用 1. 名词作状语
夙兴夜寐() 2. 数词用作动词 ①士贰其行() ②二三其德() 3. 形容词用作名词
三岁食贫()
答案:1. 在早晨;在夜里2. ①不专一②三心二意 3. 贫苦的生活
目标二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五、文言句式 1. 匪女之为美() 2. 匪来贸丝() 3. 秋以为期() 4. 俟我于城隅() 5. 二三其德()‘
目标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 一、通假字 1. 爱而不见 (通,) (通,) 2. 说怿女美 (通,) (通,) 3. 自牧归荑 (通,) 4. 匪女之为美(通,) 5. 将子无怒(通,) 6. 于嗟鸠兮(通,) 7.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通,)
答案:1. 爱 薆 隐藏、遮掩 见 现 出现,一说是看见2. 说 悦 喜爱 女 汝你3. 归 馈 赠送4. 匪 非 不是5. 无 毋 不要6. 于吁7. 说 脱 解脱
人生经验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
衬托出男女对爱情的不同态 度,从而告诫天下女子不要 沉溺于爱情中同
写作迁移 【文本回顾】阅读《氓》的前4章文字,试分析它的写作手法。 答案:第一、二章是叙述故事,用的是“赋”的手法,第三、 四章主要用了“比”“兴”的手法。在叙事中插入比兴句,暂 时中断叙事,可以成为前半部分写婚前生活和后半部分写婚后 生活的过渡,又在叙事上造成波澜,避免了平铺直叙。
通假字
定义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 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成因古 人在做记录时,一时想不出本字而用了别字代替,第一个人 这样写是白字,但后人都这样效仿以后,便成了合法的“通 假”字。与假借字的区别通假字是指本有其字的替代,六书 的假借字则是本无其字,因为要创制新字较麻烦或为免使字 数大量增加,而采用同音或近音字表达那种意思。例如“自” 字本义是鼻子,因同音关系,借来表示“自己”之意,这是 六书中的假借。“通”和“同”的区别“同”是指古代的很 多异体字。比如孔乙己曾经说过的茴香豆茴字的四种写法, 这四种写法之间就可以说A同B。“通”一般是指狭义的通 假字
对比的角度
女主人 婚前 公
对比的诗句
对比的作用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不见复关,表现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渴 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望、纯真与热情
婚后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写出了女主人公婚后生活的 辛苦和遭受的耻辱

婚前 氓之蚩蚩
突出氓的不专一和粗暴
婚后
士贰其行;二三其德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答案:1. 判断句,“匪”表示否定判断2. 判 断句,“匪”表示否定判断3. 倒装句(宾语前 置),“以秋为期”4. 倒装句(状语后置), “于城隅俟我”5. 倒装句(主谓倒装),“其 德二三”
目标三鉴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1. 如何理解《邶风·静女》中男子所接受的两件礼物?
解读探究:照理说,彤管比荑草要贵重,但男主人公对受 赠的彤管只是说了句“彤管有炜”,欣赏的是它鲜艳的色 泽,而对受赠的普通荑草却由衷地大赞“洵美且异”,显 然欣赏的不是其外观而是别有所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