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小说复习——环境描写 (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三高考一轮复习小说阅读专题课件:环境(共29张PPT)
2、自然环境
对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鱼 虫、时序节令、风雨雪霜等自然景物的描写。
请你判断下列 各段环境描写的
类别及作用
高三高考一轮复习小说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专题课件 : 环境(共29张PPT)
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两 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
——《十里长街送总理》
——渲染气氛,烘托人们沉重 悲痛的心情。
高三高考一轮复习小说阅读专题课件 : 环境(共29张PPT)
高三高考一轮复习小说阅读专题课件 : 环境(共29张PPT)
自然环境根据位置定思路:
③如果置于人物的描写之中,那么其作用 是揭示人物性格。 ④如果景物描写作为小说的主背景,那么 其作用很可能是作为一种象征。
高三高考一轮复习小说阅读专题课件 : 环境(共29张PPT)
高三高考一轮复习小说阅读专题课件 : 环境(共29张PPT)
高三高考一轮复习小说阅读专题课件 : 环境(共29张PPT)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对风雪的描写,虽着 墨不多,但确实给人以“风大雪紧”的印象;更 重要的是……
层层推动情节的发展。正因为风大雪紧,林冲才要喝 酒御寒,才会在沽酒途中见到山神庙;正因为风大雪 紧,草厅才被摇撼、压倒,林冲才被迫到山神庙安身; 正因为风大雪紧,林冲进了山神庙,才用巨石顶住大 门……直到暗中听到仇人陆谦等人的谈话,林冲才奋 起杀敌复仇,在性格上完成了质的飞跃。
2、艺术手法上,所描绘的蓑衣草具有丰富的象征 意义。油绿、柔软、茂盛的蓑衣草象征了新时期新 农民美好的新生活,象征了小格和达子之间萌发的 美好情感,象征了小格和达子身上具有的人性美。
3、思想内容上,使小说主题更深化。通过对蓑衣 草的赞美,体现了人们对传统事物的重新认识,表 现了当时农村青年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对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鱼 虫、时序节令、风雨雪霜等自然景物的描写。
请你判断下列 各段环境描写的
类别及作用
高三高考一轮复习小说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专题课件 : 环境(共29张PPT)
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两 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
——《十里长街送总理》
——渲染气氛,烘托人们沉重 悲痛的心情。
高三高考一轮复习小说阅读专题课件 : 环境(共29张PPT)
高三高考一轮复习小说阅读专题课件 : 环境(共29张PPT)
自然环境根据位置定思路:
③如果置于人物的描写之中,那么其作用 是揭示人物性格。 ④如果景物描写作为小说的主背景,那么 其作用很可能是作为一种象征。
高三高考一轮复习小说阅读专题课件 : 环境(共29张PPT)
高三高考一轮复习小说阅读专题课件 : 环境(共29张PPT)
高三高考一轮复习小说阅读专题课件 : 环境(共29张PPT)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对风雪的描写,虽着 墨不多,但确实给人以“风大雪紧”的印象;更 重要的是……
层层推动情节的发展。正因为风大雪紧,林冲才要喝 酒御寒,才会在沽酒途中见到山神庙;正因为风大雪 紧,草厅才被摇撼、压倒,林冲才被迫到山神庙安身; 正因为风大雪紧,林冲进了山神庙,才用巨石顶住大 门……直到暗中听到仇人陆谦等人的谈话,林冲才奋 起杀敌复仇,在性格上完成了质的飞跃。
2、艺术手法上,所描绘的蓑衣草具有丰富的象征 意义。油绿、柔软、茂盛的蓑衣草象征了新时期新 农民美好的新生活,象征了小格和达子之间萌发的 美好情感,象征了小格和达子身上具有的人性美。
3、思想内容上,使小说主题更深化。通过对蓑衣 草的赞美,体现了人们对传统事物的重新认识,表 现了当时农村青年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高考语文小说环境复习(最全)课件
熟悉题型
01
了解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的常见题型,如选择题、填空题、简答
题等,掌握各类题型的解题技巧。
真题演练
02
反复练习历年高考真题,深入剖析答案解析,总结解题规律和
方法。
模拟测试
03
参加模拟考试,模拟真实考试环境和压力,提高应试心理素质
。
环境描写的方法
01
白描
用简练的文字直接描摹出事物的形 态和特点。
拟人
赋予事物以人的情感和动作,增强 描写的生活气息。
03
02
比喻
将事物比喻为其他事物,使描写更 加生动形象。
对比
通过对不同事物的对比描写,突出 事物的特点或表达某种情感。
04
02
CATALOGUE
小说环境考点解析
环境描写题型的识别
05
CATALOGUE
小说环境复习建议
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
文学常识
掌握常见作家作品、文学流派和重要作家的时代背景 ,了解其风格特点。
语言文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积累字词、成语、修辞手法等基础知识,提高语言运 用能力。
文化背景
了解古代文化常识,如科举、官职、礼俗等,有助于 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
加强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
《马兰花》
通过细腻的环境描写,刻画了人 物内心的矛盾和挣扎,突显了人 性的复杂。
《玻璃》
通过玻璃破碎的细节,暗示了人 际关系的脆弱,展现了人际关系 的微妙变化。
《天嚣》
通过极端环境的描绘,突显了主 人公的坚韧和毅力,展现了人性 的光辉。
真题总结
小说环境描写在高考语文中占据重要 地位,通过对环境的描绘可以展现人 物内心世界和故事情节的发展。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课件
为后文xx的情节发展做了铺垫或者制造悬念;
对情节的 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串起全文,使小说结构更为严谨; 作用 一张一弛,舒缓小说节奏;
与xx情节形成对照/与xx(开头、结尾、xx情节)形成呼应;
对主题的 作用
揭示xx的主题; 深化xx的主旨; 表达xx的情感;
对读者的 作用
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社会环境的作用答题术语:
指向环境: ①交代人物活动的地点(具体场所)和生活环境。
②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环境作用题解题步骤“三步走”
第一步: 找语句,
找到环境描写的具体语句,分析环境的特点。因为环境 的特点与作者写此环境的作用是一致的。
析特点。
第二步: 确定分析环境描写作用的思维角度。分析环境描写的作 找角度, 用可以从人物、情节、主题、读者以及环境本身等多个 定方向。 角度去考虑。
篇目 景物描写技能 景物特点
景物 花屯去》 象征, 第2题 视听结合
美好 欢快 喜悦 轻松
①到梨花屯去的沿途风景,为故事展开提 供自然背景;②以景物描写的插入来配合 氛围的变化及谢、赵二人的心理变化;③ 使小说具有清新的田园风格,显露诞生机 勃勃的时代气息;④暗示主题,中国改革 发展之路在曲折中前进。
房、树、风
《麦子》 第1题
比拟、 比喻、 夸张、
视听结合
矮小 风大 恶劣
①交代背景,写环境的恶劣,突出守护边 疆荒漠土地的艰巨;②衬托人物,用环境 的恶劣衬托主人公守疆的顽强精神;③暗 示主题,通过写整天乱跑的风“挨打”, 揭示坚守边疆土地的重要性。④照应上文 “土房子”情节,为后面的情节做铺垫
总结梳理 小说环境的作用题
高三赛课:小说环境描写(2020.11)课件(28张PPT)
课后作业
1、整理今天所学笔记。 2、完成《课时精练·精准分析环境描写》
第一题《峡谷》1、2小题。(限时15分 钟)
3分
以上内容,可得出小说环境描写考查什么?
1.近年高考中,小说环境描写为常考考点。
2.题型:选择题、主观题。
3.考查形式由单纯鉴赏景物描写变为考查环境 描写的作用。一般是分析其特点,鉴赏其技 巧(手法),概括其作用,俗称“一景三考”。
复习目标
1.通过事例分析,掌握小 说环境描写的作用。
2.掌握小说环境描写的解 题思路,能规范答题。
小说中有多处景物描写,请分析其 功能。
6分
(2020全国卷)海明威 (美国)《越野滑雪》
B.小说中多处个细节描写突出了客
选择题
栈的破败和黯淡,与白雪皑皑的山 间峡谷形成对比,氛围由此发生变
3分
化
(2019全国卷3)《书匠》 (中国小说)
选择题
C.小松鼠跳到地上,“像人一样站 起了身”,渲染了此处的生机与野趣
人物作用:揭示人物心 境,表现人物的性格。
他的卧室挺小,活像一只箱子,床上挂 着帐子……房里又热又闷,风推着关紧的 门,炉子里嗡嗡地叫。他躺在被子底下, 战战兢兢,深怕会出什么事,深怕小贼溜 进来。他通宵做噩梦 。
——《装在套子里的人》
小
结
环境描写的作用 与人物的关系
引导人物出场 表现人物性格
交代人物身份
高考复习小说阅读 分析环境描写的特点及作用
“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 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 远处。”
“在我面前的,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 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 尔赛岛了。”
明确考纲
总体要求:
1、了解小说、散文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 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 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环境描写+课件22张
社会环境描写手法
“面”指场景的整体,包括场景中的所有的人、事、物;“点”指 点面结合 场景的个别情景,一般是场景中作者描写最为突出的人或物。点面
结合,要求场景的描写既注意整体,又要突出重点。 对比映衬,就是通过场景内部的动、静,冷、热,急、缓,人与人 对比映衬 的不同特质,或者一个人前后不同的言行的比较,收到突出个性、 彰显感情的作用。 简笔勾勒 白描手法,对人物活动的背景或者人物本身,不作精细描写,而 是用简明的笔墨,勾画特征性的语言、动作,突出人物的个性。 可以用精细的笔墨对环境进行描写,以烘托人物的精神气质,或 精笔细描 是对人物作精雕细刻,以鲜明地展示其形象,使整个场景为之生 辉。
感觉:视、听、嗅、触、味等 观察:定点观察、移步换景、 ① 写景角度 空间:远近、高低、内外、俯瞰与仰视 色彩——色彩鲜明、色彩斑斓、色彩暗淡;
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声色结合、
表现手法 点面结合、白描工笔、细节描写、
②描写手法
衬托(正衬和反衬)、烘托、(色彩)渲染。
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列锦(意象叠加)等
宋运辉见雷东宝一点也不客气,倒也喜欢他的爽直:“大包干,
说白了就是把分组联产计酬的包产到组分得更细,变为包产到户。 眼下很多人认为大包干是土地私有化的前兆,是一种倒退,是要走 资本主义道路,但是我们讨论后认为,土地只是被承包使用,而土 地的所有权还是大队公有,其公私性质并没有变,不存在走资本主 义道路的问题。”
②理论界为农村改革造势。关于联产承包责任制,报纸在宣 传,一些大学也在讨论,这为雷东宝实行改革提供了理论支 撑。
③改革已有实践案例。红星大队的改革已见成效,红卫大队 也已开始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虽然实践中问题很多,阻力 很大,但也为雷东宝进行改革提供了借鉴。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环境课件
解析 B项强加因果。对老舞蹈师的形象特点判断准确,但躲开别人的原因 与其出身、性情特征无关,他只想在这个幽静的地方重温被人遗忘的舞步, 享受这独有的快乐。
2.请以老舞蹈师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6分)
答案 ①用特征鲜明的……细节凸显人物的个性,如老舞蹈师过时 的穿着、木偶似的舞姿等,表明他是一个怀旧的人; ②用个性化的对话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老舞蹈师与“我”的交 谈,显露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 ③用典型化的场景烘托人物状态,如被人遗忘的苗圃,衬托了老舞 蹈师失落的心态。(每点2分)
[解题方略]一、命题分析明方 向
设问情势
设问特点
(1)(2010·江苏高考)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 题干中往往有“分析
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溜索》)
”“赏析”等作答动词
(2)(2009·安徽高考)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文中 和“描写”“景物描写
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进行赏析。(《董师傅游湖》 ”“特色”“手法”等
社会环 境描写 的作用
环境方面 人物方面 情节方面 主题方面
展示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 揭示形成人物性情的社会基础。 推动情节发展。 揭示社会本质特征,凸显小说主题。
二、思考方向 环境描写的作用不会直接体现在文字上,故总结其作用时需要 根据有关环境的特点去进行。因此,边读边用心总结环境特点 是正确的思考方向。
核心内容 导图概览
题型一 环境描写的手法
[思维导航] 一、知识储备修辞
手法
1.比喻;2.夸张;3.拟人;4.对偶;5.排比;6.反复;7.借代;8.设问 ;9.反问;10.引用;11.双关;12.对照、衬托(正衬和反衬)。
环境 描写 手法
描写 方法
2.请以老舞蹈师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6分)
答案 ①用特征鲜明的……细节凸显人物的个性,如老舞蹈师过时 的穿着、木偶似的舞姿等,表明他是一个怀旧的人; ②用个性化的对话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老舞蹈师与“我”的交 谈,显露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 ③用典型化的场景烘托人物状态,如被人遗忘的苗圃,衬托了老舞 蹈师失落的心态。(每点2分)
[解题方略]一、命题分析明方 向
设问情势
设问特点
(1)(2010·江苏高考)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 题干中往往有“分析
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溜索》)
”“赏析”等作答动词
(2)(2009·安徽高考)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文中 和“描写”“景物描写
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进行赏析。(《董师傅游湖》 ”“特色”“手法”等
社会环 境描写 的作用
环境方面 人物方面 情节方面 主题方面
展示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 揭示形成人物性情的社会基础。 推动情节发展。 揭示社会本质特征,凸显小说主题。
二、思考方向 环境描写的作用不会直接体现在文字上,故总结其作用时需要 根据有关环境的特点去进行。因此,边读边用心总结环境特点 是正确的思考方向。
核心内容 导图概览
题型一 环境描写的手法
[思维导航] 一、知识储备修辞
手法
1.比喻;2.夸张;3.拟人;4.对偶;5.排比;6.反复;7.借代;8.设问 ;9.反问;10.引用;11.双关;12.对照、衬托(正衬和反衬)。
环境 描写 手法
描写 方法
《高考一轮复习——小说·环境》课件 (15张PPT)
月光下,河湾的浅水处一片油绿。那柔软细长的草 叶儿像人工整出的一般齐,一般好,茂盛极了。
“啊,蓑衣草……多么好的蓑衣草啊!”她在心里说。 4.小说最后两个自然段颇耐人寻味。请结合全文,从 两个不同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答:1.审美意蕴上,使小说充满诗情画意。油绿、柔软、茂盛的蓑衣草, 生机勃勃,使小说更具画面感和意境美,给人留下审美空间和回味的余 地。 2.艺术手法上,所描绘的蓑衣草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油绿、柔软、茂 盛的蓑衣草象征了新时期新农民美好的新生活,象征了小格和达子之间 萌发的美好情感,象征了小格和达子身上具有的人性美。 3.思想内容上,使小说主题更深化。通过对蓑衣草的赞美,体现了人们 对传统事物的重新认识,表现了当时农村青年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4.情感表现上,将小格的情感表现得更充分。通过对蓑衣草的赞美,含 蓄地表达了小格对达子的佩服、信赖与朦胧爱意。 5.人物形象上,使小格的形象更加丰满。小格淳朴勤劳而又自尊敏感, 结尾隐含着她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显示出她乐观自信的一面。 6.艺术结构上,呼应前文且为读者留下想象空间。结尾照应小说标题, 并与前文对蓑衣的多处描写和达子的编蓑衣的建议形成呼应,同时使读 者心中对小格的未来充满想象。
02
PA R T
环境描写的特点 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
环境描写是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分析环境描写是全面理解小说 的重要环节。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促使人物行动的指定场所和范围。
环境是人物活动的舞台,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对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鱼虫、时序节令、 风雨雪霜等自然景物的描写。
• (4)主题方面:①揭示主题;②深化主旨。象征、暗示、表达、寄托
• 自然环境答题模式 • 模式一:①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
“啊,蓑衣草……多么好的蓑衣草啊!”她在心里说。 4.小说最后两个自然段颇耐人寻味。请结合全文,从 两个不同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答:1.审美意蕴上,使小说充满诗情画意。油绿、柔软、茂盛的蓑衣草, 生机勃勃,使小说更具画面感和意境美,给人留下审美空间和回味的余 地。 2.艺术手法上,所描绘的蓑衣草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油绿、柔软、茂 盛的蓑衣草象征了新时期新农民美好的新生活,象征了小格和达子之间 萌发的美好情感,象征了小格和达子身上具有的人性美。 3.思想内容上,使小说主题更深化。通过对蓑衣草的赞美,体现了人们 对传统事物的重新认识,表现了当时农村青年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4.情感表现上,将小格的情感表现得更充分。通过对蓑衣草的赞美,含 蓄地表达了小格对达子的佩服、信赖与朦胧爱意。 5.人物形象上,使小格的形象更加丰满。小格淳朴勤劳而又自尊敏感, 结尾隐含着她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显示出她乐观自信的一面。 6.艺术结构上,呼应前文且为读者留下想象空间。结尾照应小说标题, 并与前文对蓑衣的多处描写和达子的编蓑衣的建议形成呼应,同时使读 者心中对小格的未来充满想象。
02
PA R T
环境描写的特点 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
环境描写是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分析环境描写是全面理解小说 的重要环节。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促使人物行动的指定场所和范围。
环境是人物活动的舞台,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对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鱼虫、时序节令、 风雨雪霜等自然景物的描写。
• (4)主题方面:①揭示主题;②深化主旨。象征、暗示、表达、寄托
• 自然环境答题模式 • 模式一:①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
高考专题复习:《小说环境》课件(精品PPT共28张)
(反面:伶仃、稀零、凋零、稀疏、枯萎、干枯、单调、卑微、 枯黄、萧条、丑陋、衰败、凝重、沉郁、压抑、凄美)
课文实例
课文
描写雪的句子
景物特点
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
么大,满天飞舞……将鲁镇乱成一团糟。(“我”年底 大而乱
到鲁镇)
《祝 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 福》 使人更加感到沉寂。(“我”听闻祥林嫂的死讯)
设问方式
设题角度
考
2023
全国 乙卷
情
《长出一 地的好荞
麦》
文中画线部分的描写,人、牛、 犁浑然一体,这种艺术效果是如 何营造出来的?请简要赏析。
微
观
2023
新高 考Ⅱ 卷
社
戏 (节 选)
本文是如何描写社戏的仪式感的 ?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
自然环境社会环 境手法综合运用
社会环境手法
环境类型
自 指对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鱼虫 然 、时序节令、风雨雪霜等自然景物的描写,主要 环 交代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天气、景物 境 等。
——《装在套子里的人》
鲁迅《祝福》 这故事倒颇有效,男人听到这里,往往敛起笑容,
没趣的走了开去;女人们却不独宽恕了她似的,脸上 立刻改换了鄙薄的神气,还要陪出许多眼泪来。有些 老女人没有在街头听到她的话,便特意寻来,要听她 这一段悲惨的故事。直到她说到呜咽,她们也就一齐 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 一面还纷纷的评论着。
参考答案:环境特点:深秋迟暮、寒冷凄凉、萧瑟阴郁。
小哥儿俩是在什么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 ①经济状况良好,家里有厨子和花园等; ②文化氛围浓厚,家里有书房,经常看戏,父母注重教育等; ③人际关系和谐,父母尊重孩子,兄弟友爱,主仆融洽等。
课文实例
课文
描写雪的句子
景物特点
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
么大,满天飞舞……将鲁镇乱成一团糟。(“我”年底 大而乱
到鲁镇)
《祝 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 福》 使人更加感到沉寂。(“我”听闻祥林嫂的死讯)
设问方式
设题角度
考
2023
全国 乙卷
情
《长出一 地的好荞
麦》
文中画线部分的描写,人、牛、 犁浑然一体,这种艺术效果是如 何营造出来的?请简要赏析。
微
观
2023
新高 考Ⅱ 卷
社
戏 (节 选)
本文是如何描写社戏的仪式感的 ?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
自然环境社会环 境手法综合运用
社会环境手法
环境类型
自 指对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鱼虫 然 、时序节令、风雨雪霜等自然景物的描写,主要 环 交代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天气、景物 境 等。
——《装在套子里的人》
鲁迅《祝福》 这故事倒颇有效,男人听到这里,往往敛起笑容,
没趣的走了开去;女人们却不独宽恕了她似的,脸上 立刻改换了鄙薄的神气,还要陪出许多眼泪来。有些 老女人没有在街头听到她的话,便特意寻来,要听她 这一段悲惨的故事。直到她说到呜咽,她们也就一齐 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 一面还纷纷的评论着。
参考答案:环境特点:深秋迟暮、寒冷凄凉、萧瑟阴郁。
小哥儿俩是在什么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 ①经济状况良好,家里有厨子和花园等; ②文化氛围浓厚,家里有书房,经常看戏,父母注重教育等; ③人际关系和谐,父母尊重孩子,兄弟友爱,主仆融洽等。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环境描写 课件29张
一.人物环境 (一)自然环境 1.特点 (3)地点
《荷花淀》故事发生地点——荷花淀, 《祝福》故事发生地点——鲁镇, 《老人与海》故事发生地点——大海, 《边城》故事发生地点——湖南茶峒
一.人物环境 (一)自然环境 1.特点 (4)时令天气
《百合花》故事发生在中秋佳节 《祝福》故事集中在新年前后 《荷花淀》故事发生在荷花盛开的夏季 《边城》故事主要集中在“三个春秋的端午”。
(三)场景描写功能: (1)给全篇定调(情感、叙述基调);(出现在小说的开头) (2)导引人物出场;(出现在人物出场前) (3)推动情节发展;(置于小说的某个情节中) (4)刻画人物形象(性格、心理); (置于人物的描写之中) (5)象征暗示作用;(作为小说的主背景。海明威《老人与海》中的大 海,便是人生的象征;老人与海的斗争,是人与自己命运斗争的象 征。) (6)营造意境,渲染气氛,感染读者。(其他位置)
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后面战地情形的紧张形成对比。
(一)自然环境 2.作用 (5)推动情节
2.作用 (2)渲染:渲染气氛
《荷花淀》“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 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 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写出当地的地方特点,渲染出平静、温馨的氛 围 《百合花》中描写小雨过后的清晨,渲染了生机勃勃的和平景象 《祝福》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 更加觉得沉寂。”渲染了一种凄惨悲凉的气氛 《边城》中湘西山水渲染了边城的古朴秀美 《老人与海》中大海的描写渲染了一种宁静祥和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大雪的描写渲染了苍茫雄浑的气氛
一.人物环境 (一)自然环境
2.作用 (3)烘托:烘托人物性格,或揭示某种心理
高考专题复习:鉴赏小说中的环境描写课件
③翻上一道土梁,他无意间看到一道慢坡地里有一坨湿土。整个原野里 都是白得耀眼的雪被,那儿怎么坐不住雪?他怀着好奇心走过去。裸露的褐 黄的土地湿漉漉的,好像有缕缕丝丝的热气蒸腾着。更奇特的是地皮上匍匐 着一株刺蓟的绿叶。怪事!万木枯谢百草冻死遍山遍野也看不见一丝绿色的 三九寒冬季节里,怎么会长出一株绿油油的小蓟来?
2.与环境描写手法有关的命题,有的侧重于考查描写方法,有 的侧重于考查描写角度,更多的则是综合性考查。因此,作答时要注 意区分题目考查的范围。
例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白鹿原(节选) 陈忠实 ①夜里落了一场大雪。嘉轩
出了街门,他此行是去请阴阳先生,想问问怎么改改白家的坏运气。 ② 村外牛车路上的雪和路两旁的里的雪连成一片难以分辨。他拄着一根棍子, 脚下嚓嚓嚓响着走向银白的田野。
队长仍然背对着他坐着。女人不敢接近他或碰他。她继续说:“他救 了很多你们的人,也救了很多你们的敌人。他就像一个傻瓜一样带着酒不 顾一切地穿越前线去救那些伤员。当他的马被一颗地雷炸死之后,他就跑 着去那儿。”“我跟着他翻过一座座高山。他想禁止杀戮和死亡,这个傻 瓜。他是一个诗人,而不是一个士兵。看,这里有他写的诗。”她轻轻地 挪到队长跟前,把一摞写满字的纸放在他身边的泥地上,纸上有不知是被 雨水还是被泪水冲出的一道道水渍。
第三讲 鉴赏小说中的环境描写
考情分析
环境作为小说三要素之一,是小说阅读的重要考点之一。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包 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
(1)社会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事件产生、情节展开的社会背景、历 史条件、风土人情、时代风貌、社会关系等的描写,主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 关系等。
(2)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鱼虫、时序 节令、风雨雪霜等自然景物的描写,包括人物活动的间、地点、季节等。
2.与环境描写手法有关的命题,有的侧重于考查描写方法,有 的侧重于考查描写角度,更多的则是综合性考查。因此,作答时要注 意区分题目考查的范围。
例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白鹿原(节选) 陈忠实 ①夜里落了一场大雪。嘉轩
出了街门,他此行是去请阴阳先生,想问问怎么改改白家的坏运气。 ② 村外牛车路上的雪和路两旁的里的雪连成一片难以分辨。他拄着一根棍子, 脚下嚓嚓嚓响着走向银白的田野。
队长仍然背对着他坐着。女人不敢接近他或碰他。她继续说:“他救 了很多你们的人,也救了很多你们的敌人。他就像一个傻瓜一样带着酒不 顾一切地穿越前线去救那些伤员。当他的马被一颗地雷炸死之后,他就跑 着去那儿。”“我跟着他翻过一座座高山。他想禁止杀戮和死亡,这个傻 瓜。他是一个诗人,而不是一个士兵。看,这里有他写的诗。”她轻轻地 挪到队长跟前,把一摞写满字的纸放在他身边的泥地上,纸上有不知是被 雨水还是被泪水冲出的一道道水渍。
第三讲 鉴赏小说中的环境描写
考情分析
环境作为小说三要素之一,是小说阅读的重要考点之一。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包 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
(1)社会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事件产生、情节展开的社会背景、历 史条件、风土人情、时代风貌、社会关系等的描写,主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 关系等。
(2)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鱼虫、时序 节令、风雨雪霜等自然景物的描写,包括人物活动的间、地点、季节等。
《高考一轮复习——小说·环境》课件 (15张PPT)
能把握小说创作的真谛。
自然环境:对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鱼虫、时序节令、风雨雪霜 等自然景物的描写。
社会环境:(人与环境)对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背景、历史条件、社会生活、社 会风尚、风土人情、政治经济等的描写;(人与他人)在具体的文章中则指对人 物的活动有影响的阶级关系、等级地位、经济实力、情感矛盾、团体影响、人际 关系、居室陈设等环境因素的描写。
02
PA R T
环境描写的特点 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
环境描写是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分析环境描写是全面理解小说的重要环节。 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促使人物行动的指定场所和范围。
环境是人物活动的舞台,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的环境描写跟人物的塑 造与表现主旨有极其重要的关系。阅读中始终把环境、情节和人物联系起来,才
6、艺术结构上,呼应前文且为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结尾照应小说标题,并与前文对蓑衣的多处描写 和达子的编蓑衣的建议形成呼应,同时使读者心 中对小格的未来充满想象。
场景
1.场景:小说是由一个个场景构成的。它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人物+ 事件+环境) 2.场景:公共场景和私人场景 3.场景的功能 (1)给全篇“定调”(2)营造意境与渲染气氛(3)导引人物出场(4)揭示人 物性格(5)作为象征 4.风景的意义(参考知识:景物描写的作用) (1)营造氛围,渲染气氛。(2)衬托人物心情,暗示人物心理。(3)表现地域 特色,孕育美感(4)暗示背景(5)推动情节发展
时:如时间、时代、时令等
事:如事件、情节、状态等
地:如场所、场合、地域等 景:如风景、物象、声色等
人:如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等
量
自然环境怎么考
类型
解题策略
①找出物象(注意各物象的特点);②重新组合画面,品位画面整体特点;③用两 环境的特点 三个形容词概括景物特点(如安宁、热闹、生机、萧索、冷清、孤寂)
自然环境:对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鱼虫、时序节令、风雨雪霜 等自然景物的描写。
社会环境:(人与环境)对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背景、历史条件、社会生活、社 会风尚、风土人情、政治经济等的描写;(人与他人)在具体的文章中则指对人 物的活动有影响的阶级关系、等级地位、经济实力、情感矛盾、团体影响、人际 关系、居室陈设等环境因素的描写。
02
PA R T
环境描写的特点 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
环境描写是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分析环境描写是全面理解小说的重要环节。 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促使人物行动的指定场所和范围。
环境是人物活动的舞台,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的环境描写跟人物的塑 造与表现主旨有极其重要的关系。阅读中始终把环境、情节和人物联系起来,才
6、艺术结构上,呼应前文且为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结尾照应小说标题,并与前文对蓑衣的多处描写 和达子的编蓑衣的建议形成呼应,同时使读者心 中对小格的未来充满想象。
场景
1.场景:小说是由一个个场景构成的。它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人物+ 事件+环境) 2.场景:公共场景和私人场景 3.场景的功能 (1)给全篇“定调”(2)营造意境与渲染气氛(3)导引人物出场(4)揭示人 物性格(5)作为象征 4.风景的意义(参考知识:景物描写的作用) (1)营造氛围,渲染气氛。(2)衬托人物心情,暗示人物心理。(3)表现地域 特色,孕育美感(4)暗示背景(5)推动情节发展
时:如时间、时代、时令等
事:如事件、情节、状态等
地:如场所、场合、地域等 景:如风景、物象、声色等
人:如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等
量
自然环境怎么考
类型
解题策略
①找出物象(注意各物象的特点);②重新组合画面,品位画面整体特点;③用两 环境的特点 三个形容词概括景物特点(如安宁、热闹、生机、萧索、冷清、孤寂)
2025届高考小说阅读复习之环境描写的手法课件
我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领队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猛 一送,只觉耳边生风,僵着脖颈盯住天,倒像俯身看海。自觉慢了一下, 急忙伸手在索上向身后拔去。这索由十几股竹皮扭绞而成,磨得赛刀。 手划出血来,黏黏的反倒抓得紧。手一松开,撕得钻心一疼,不及多想, 赶忙倒上去抓住。猛然耳边有人笑:“莫抓住不撒手,看脚底板!”方 才觉出已到索头。慎慎地下来,腿子抖得站不住,脚倒像生下来第一遭 知道世界上还有土地,亲亲热热跺几下。
如何为作者的表情达意、言事说理服务的。
2、表现手法 见上文所述“环境描写的技能”。
3、修辞方法 描写环境时运用的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比拟、反语、夸张、排比
等,分析意境和效果。
TIP:
在一些文学类文本的题目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术语
如: 艺术手法、艺术特色、艺术特点、艺术魅力、艺术效果、艺术风格、
写作手法、写作特色、写作特点、写作风格、表达技能、表现手法等。
二、描写环境的技能
(1)从技能角度看
1、细节描写 具体分析见最是细节动人心,最是小事见真情——细节描写的作用
2、白描 白描是中国画技法名,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藻修饰与渲染烘
托的画法; 白描也是文学表现手法之一,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不重
词藻,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3、渲染烘托
渲染是文艺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指对所写对象作突出的描写、形容、 烘托,正面着意描写以加强气氛,深化主题。
6、虚实结合
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 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 象结合起来。
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错融 会。两者相互渗透、相互转化,虚中有实,实中 有虚。
三、环境类试题分析角度
1、表达方式 看文章使用的表达方式——叙述、议论、描写、抒情、说明——是
如何为作者的表情达意、言事说理服务的。
2、表现手法 见上文所述“环境描写的技能”。
3、修辞方法 描写环境时运用的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比拟、反语、夸张、排比
等,分析意境和效果。
TIP:
在一些文学类文本的题目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术语
如: 艺术手法、艺术特色、艺术特点、艺术魅力、艺术效果、艺术风格、
写作手法、写作特色、写作特点、写作风格、表达技能、表现手法等。
二、描写环境的技能
(1)从技能角度看
1、细节描写 具体分析见最是细节动人心,最是小事见真情——细节描写的作用
2、白描 白描是中国画技法名,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藻修饰与渲染烘
托的画法; 白描也是文学表现手法之一,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不重
词藻,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3、渲染烘托
渲染是文艺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指对所写对象作突出的描写、形容、 烘托,正面着意描写以加强气氛,深化主题。
6、虚实结合
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 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 象结合起来。
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错融 会。两者相互渗透、相互转化,虚中有实,实中 有虚。
三、环境类试题分析角度
1、表达方式 看文章使用的表达方式——叙述、议论、描写、抒情、说明——是
小说阅读:环境描写(课件)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新高考卷区通用)
考题例析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题目。
小哥儿俩 凌叔华 清明那天,不但大乖二乖上的小学校放一天假,连城外七叔叔教的大学堂也不用上 课了。这一天早上的太阳也像特别同小孩子们表同情,不等闹钟催过,它就跳进房里来, 暖和和地爬在靠窗挂的小棉袍上。 前院子一片小孩子的尖脆的嚷声笑声,七叔叔带来了一只能说话的八哥。笼子放在 一张八仙方桌子上,两个孩子跪在椅上张大着嘴望着那里头的鸟,欢喜得爬在桌上乱摇 身子笑,他们的眼,一息间都不曾离开鸟笼子。二乖的嘴总没有闭上,他的小腮显得更加 饱满,不用圆规,描不出那圆度了。 吃饭的时候,大乖的眼总是望着窗外,他最爱吃的春卷也忘了怎样放馅,怎样卷起来 吃。二乖因为还小,都是妈妈替他卷好的,不过他到底不耐烦坐在背着鸟笼子的地方, 一吃了两包,他就跑开不吃了。
小说阅读
环境描写
小说的概念
小说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以刻 画典型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 动环境的描写,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的。 典型人物、故事情节、典型环境是小说的三个要素。 故事情节完整,人物个性鲜明,环境描写逼真,主 题思想深刻,构思角度精巧,是小说独有的特点。
环境描写
例如: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多次描写朔风大雪,虽
然着墨不多,却很好地起到了渲染环境气氛、推动故 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另外,“风雪”还具有象征意义, 体现了善恶两种力量不可调和的矛盾。
知识讲解
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天气和所遇 到的景物等。它们为人物的活动和情节的展开提供了特定的背 景。
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1)提供人物活动和事件发展的时代背景; (2)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 决定人物性格; (3)揭示社会本质,深化主题思想。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社会环境描写+课件
★4.文本二指出,“景物、环境都得具有人物的色彩”, 即不同的景物、环境能反映人物不同的处境、心境,请结 合这一观点对文本一中的画线句子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第①处描写的环境生机勃勃,体现出小吕在“大 局仿佛已定,这一夜可以平安度过”的前提下悠闲惬意的心 情,同时表现出他第一次看水还有些兴奋、激动的心情。第 ②处描写的环境暗淡、压抑,表现出小吕在清理了好大一堆 渣积之后疲惫、困乏的处境和因疲倦而放松、松懈的心情。 第③处环境描写写出了果园的清凉泽润,表现出小吕看水成 功,对浇灌果园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后的自豪、满足。
【对点训练】 试分析《阿Q正传》中社会环境的特点。
[参考] 阿Q所生活的地方是一个封闭、落后、封建、愚昧 的江南村镇。①封闭:在未庄,破庙、尼姑庵、戏台、茶馆 构成了未庄的生活物质基础。②愚昧、落后:吃茶聊天、听 戏赌博构成了未庄人的娱乐常态。③封建:赵太爷、赵白眼、 “假洋鬼子”、王胡、小尼姑构成了未庄的社会各阶层。 总之,未庄是中国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广大农村的典型环境的 写照。
[解析] D项,“不屈意志”分析错误,由原文“他的 右手伸出来,摸着衬衣中间的纽扣,好像要解开它, 接着长叹一声,颓然地向后倒进椅子里,一只脚耷拉 在地毯上,另一只脚蜷在身下”可见他已经崩溃。
7.“体面的失败者”中“体面”一词意蕴丰富, 请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①沃尔特是失败者,保持体面是他自尊的体现, 也是他最后的自我安慰;②沃尔特竭尽努力想保持体面而 不得,赋予了故事更多的悲剧意味;③“体面”一词也寄寓 了作者对这类不幸的小人物的同情。
[解析] B项,“暗示了他被解雇时内心的不满和克 制”理解错误。这里表现了沃尔特得知被解雇后, 最后一丝希望破灭的沮丧和头脑中一片空白的状 态。
6.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D )
高考复习小说阅读鉴赏之环境描写ppt优秀课件
二、
展开、推动、暗示小说的情节。
•
三、 红土地、灰校舍和那不落叶的树 木,都蒙上了一层白色。几个学生从明仑大 学校门走出,不顾雪花飘扬,停下来看着 墙上的标语:“这是你的战争! This is your war!”
自然环境→往往暗示社会环境
• 四、初春的清晨,风微微扬起轻纱薄帘, 纷扬的雨丝宛若曲终回环,轻轻着落。几 声轻脆的鸟鸣划破了天幕 …… 爷爷就那样 静静地躺着,脸上是那样的安详…… • (爷爷一生酷爱琵琶,可一生总是那样的 坎坷,只有在风烛残年才重归天籁……)
(在林冲觉得身上寒冷去沽酒御寒的路上)
3、“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林冲喝了一顿闷酒仍旧迎着北风回来。 )
小说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②交代或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 特征。 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 ④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奠定情感基调。 ⑤为后文做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 ⑥深化主题。
10/16/2018
环境描写的作用: • 一、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
在小说的开头,一般有社会环境描写,交代事情 发生的地点或背景。
• 二、渲染故事的环境气氛 ,烘托心情
往往用生动的社会环境描写,来创造故事的特定 氛围,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 三、烘托人物的突出特点
社会环境描写,能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
揭示了人物心境,表现了人物性格。
这段作者对四叔书房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10/16/2018
三、《祝福》片段节选 我在蒙眬中,又隐约听到远处 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 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 雪花,拥抱了全市镇。
凸显内容,深化主旨。
10/16/2018
• 四、《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中的环境描写: “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两旁的人 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 的作用? 渲染了悲哀的气氛,衬托出人们悼念周总理 的极其沉痛的心情。 (渲染故事的环境气氛 )
展开、推动、暗示小说的情节。
•
三、 红土地、灰校舍和那不落叶的树 木,都蒙上了一层白色。几个学生从明仑大 学校门走出,不顾雪花飘扬,停下来看着 墙上的标语:“这是你的战争! This is your war!”
自然环境→往往暗示社会环境
• 四、初春的清晨,风微微扬起轻纱薄帘, 纷扬的雨丝宛若曲终回环,轻轻着落。几 声轻脆的鸟鸣划破了天幕 …… 爷爷就那样 静静地躺着,脸上是那样的安详…… • (爷爷一生酷爱琵琶,可一生总是那样的 坎坷,只有在风烛残年才重归天籁……)
(在林冲觉得身上寒冷去沽酒御寒的路上)
3、“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林冲喝了一顿闷酒仍旧迎着北风回来。 )
小说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②交代或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 特征。 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 ④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奠定情感基调。 ⑤为后文做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 ⑥深化主题。
10/16/2018
环境描写的作用: • 一、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
在小说的开头,一般有社会环境描写,交代事情 发生的地点或背景。
• 二、渲染故事的环境气氛 ,烘托心情
往往用生动的社会环境描写,来创造故事的特定 氛围,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 三、烘托人物的突出特点
社会环境描写,能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
揭示了人物心境,表现了人物性格。
这段作者对四叔书房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10/16/2018
三、《祝福》片段节选 我在蒙眬中,又隐约听到远处 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 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 雪花,拥抱了全市镇。
凸显内容,深化主旨。
10/16/2018
• 四、《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中的环境描写: “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两旁的人 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 的作用? 渲染了悲哀的气氛,衬托出人们悼念周总理 的极其沉痛的心情。 (渲染故事的环境气氛 )
高考小说阅读专题复习:小说环境描写课件
争猛烈”等。
“物”的角度
主要指建筑物的特点,还有一些独具时代或地域色彩的器物、 摆设等。
“俗”的角度 指社会风气、风俗习惯、思想观念等“软”环境特征。
一个地方只要历史长了,就会产生些离奇的故事。 古城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当你花费了比去欧洲还要多的时间,从大城市曲里拐 弯地来到这里时,疲惫的身心会猛然因眼前远离现代文明的古老而震颤:唐宋格局、 明清街院,这化石一样的里,好像每一扇刻着秦琼尉迟恭的老木门后面,都有一个传 承了五千年的大家族在繁育生息……而每一个迎面过来的人,他穿得越是普通,你越 是不敢小瞧他,因为他的身上自然地充满着只有在这样的古城里生长的人才有的恬静 和自信,哪怕他只是一个绱鞋掌钉的小皮匠。 沿袭着“食不过午”老规矩的,好像只有传统小吃。但古城里曾经严格遵守另 一种做生意“时不过午”老规矩的,却还有一个人,那就是东坛井的陈皮匠。 文中第二段的环境描写,突出了古城怎样的特点?这对塑造陈皮匠的形象有何 作用?
小说——环境
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是小说阅读考查的一个重要命题点,综合来看, 考查环境描写的命题角度有三种:环境描写的手法、环境特点 的概括、环境描写的作用。这三种命题角度往往以两种情势呈 现:一是环境描写的手法和作用相结合,二是环境描写的特点 和作用相结合。解答环境类题目,了解环境描写的手法是关键。 因为只有全面了解环境描写的角度和手法,才能为准确概括环 境描写的特点和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提供前提。
(2010·安徽高考)请对小说画线处景物 描写的特点和作用作简要分析。(《芒 种》) (2014·重庆卷)文中第②段的环境描 写,突出了古城怎样的特点?
自然环境特点概括题题干 中往往有“概括”“分析” 等作答动词和“环 境”“景物”“特点”等 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1)(202X·江苏高考)小哥儿俩是在什么
“物”的角度
主要指建筑物的特点,还有一些独具时代或地域色彩的器物、 摆设等。
“俗”的角度 指社会风气、风俗习惯、思想观念等“软”环境特征。
一个地方只要历史长了,就会产生些离奇的故事。 古城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当你花费了比去欧洲还要多的时间,从大城市曲里拐 弯地来到这里时,疲惫的身心会猛然因眼前远离现代文明的古老而震颤:唐宋格局、 明清街院,这化石一样的里,好像每一扇刻着秦琼尉迟恭的老木门后面,都有一个传 承了五千年的大家族在繁育生息……而每一个迎面过来的人,他穿得越是普通,你越 是不敢小瞧他,因为他的身上自然地充满着只有在这样的古城里生长的人才有的恬静 和自信,哪怕他只是一个绱鞋掌钉的小皮匠。 沿袭着“食不过午”老规矩的,好像只有传统小吃。但古城里曾经严格遵守另 一种做生意“时不过午”老规矩的,却还有一个人,那就是东坛井的陈皮匠。 文中第二段的环境描写,突出了古城怎样的特点?这对塑造陈皮匠的形象有何 作用?
小说——环境
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是小说阅读考查的一个重要命题点,综合来看, 考查环境描写的命题角度有三种:环境描写的手法、环境特点 的概括、环境描写的作用。这三种命题角度往往以两种情势呈 现:一是环境描写的手法和作用相结合,二是环境描写的特点 和作用相结合。解答环境类题目,了解环境描写的手法是关键。 因为只有全面了解环境描写的角度和手法,才能为准确概括环 境描写的特点和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提供前提。
(2010·安徽高考)请对小说画线处景物 描写的特点和作用作简要分析。(《芒 种》) (2014·重庆卷)文中第②段的环境描 写,突出了古城怎样的特点?
自然环境特点概括题题干 中往往有“概括”“分析” 等作答动词和“环 境”“景物”“特点”等 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1)(202X·江苏高考)小哥儿俩是在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 试卷
选文 体裁
10 题 涉 11 题 及 12 考题
点 13 题
2019年 2017年 2016年
(20分)
(20分)
中国小说 中国小说
《呼兰河传》 《一种美味》
(20分)
中国小说 《母亲》
画线部分的语 理解加点词 句子对表现人
言特点
语的含义 物的作用
概括“我”的 赏析画线的
形象
句子
对话出现了三 次,这样安排 的用意
【参考答案】1、这段描写中将祥林嫂的 惨死与人们祝福的盛况构成强烈的对比, 进一步揭露了社会杀人和吃人的本质,深 化了文章的主题。2、这一情节还呼应开 头,使小说的结构更臻完善。
5、河边站满了人,四只朱色长船在 潭中滑着,龙船水刚刚涨过,河中水 皆豆绿,天气又那么明朗,鼓声蓬蓬 响着……——《边城》
场景描写的作用。(七个要点)
1.给全篇定调:昂扬或低沉、喜庆或哀怨 2.渲染气氛:渲染欢快气氛,感染人物和读者;
渲染紧张气氛,制造悬念吸引读者
3.导引人物出场:吸引人物和读者注意力 4.揭示人物性格(心态、心理),突出文章主 题;表现人物精神(品质、境界)
5.赋予象征意义,暗含文章主题 6.情节产生曲折,情节发展突转 7.体现时代特征,反映社会风尚
【参考答案】以动衬静,突出了环 境的沉寂,渲染出了一种压抑的氛 围。
4、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 ,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 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 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蒙胧中,又隐约 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 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 镇。——《祝福》
括(或探究)主题;⑤品味赏析语言;⑥赏析艺术技巧;⑦
析 理解及鉴赏小说的标题。
(2)问题的切入点较小,问题较具体。集中于分析综合和鉴 赏题。(3)更趋向关注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集中于探究 题。
要密切关注《考试大纲》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要求
考点 情节
形象 环境 语言与 表达技巧 主题、 标题 探究
年份 10、11、14、 15、16、17 14、15、16、19
风景描写的作用。(六个要点)
1.衬托作用:正衬 景与情的一致 反衬 景与情的反照
2.象征作用:景是人类的对手 3.过渡作用 4.调节作用:调整节奏,舒缓情绪 5.营造氛围作用 6.孕育美感和给人精神启示的作用
阅读课文的句子,理解下面几处景物描 写在文章中的作用。
1、外面见到的只是一个空荡荡、阴沉沉的院子, 和二十英尺外的一幢砖砌房屋的墙壁。一株极老 极老的常春藤上的叶子差不多全吹落了,只剩下 几根几乎是光秃秃的藤枝,依附在那堵松动残缺 的砖墙上。——《最后的常春藤叶》
【参考答案】烘托出了人内心的 欢快之情。
11 10、14、15、 16、17、19 10、11、14、15、 16、17、19 10、11、17
频率统计 7年6考
7年4考 7年1考 7年6考
7年7考
7年3考
第一讲:环境描写
理论知识:
《外国小说欣赏》专题二“场景”
《炮兽》三个场景: 1、炮兽肆虐,惊心动魄 2、人兽大战,紧张激烈 3、赏功罚罪,跌宕起伏
高考试卷 2014年(20分) 2011年(20分) 2010年(20分)
选文 体裁
中国小说 《走眼》
外国小说 《第9车厢》
中国小说 《静流》
11题 两个词语反映了 开篇写 “我” 乘 文章开头对后文叙事
人物怎样心理 车经历的作用
的作用
12题
涉 13题
及
考 14题 点
作者用了“欧• 补写来信的内容 加点的动词,表达了
【参考答案】1、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暗示对这凄风苦雨的世界已不再抱任何 希望的琼珊的生命之火,也在一点点的微 弱下去,病情越来越重。2、与下文写常 春藤叶埋下伏笔(相呼应)
2、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 ,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 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 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 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 幽微的火药香。——《祝福》
亨利笔法”,
父亲怎样的心理
简要分析
小说结尾,李 故事的主体部分 由对立冲突到矛盾化 老板为什么会 采用第几人称叙 解,直至理解信任的 悄悄摘牌走人 述?有什么效果?几个主观原因
为什么用“走 赏析画线部分的 画线的四个句子在写
眼”做题目? 景物描写
法和作用上的共同点
15题 结合人物形象 第9车厢的故事 结合文中弟弟的经 分析作品主旨 带给你哪些思考?历,写出你的两点 成长感悟
【参考答案】“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 “钝响”“震耳的大声”“幽微的火药 香”等从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觉 的角度,烘托出沉重的新年气氛。
3、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 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 很寂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 ,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 寂。——《祝福》
小说高考复习
考纲解读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分析 3、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 艺术 4、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 艺术魅力 5、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6、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 和人文精神 7、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8、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通过以上表格的综合比较,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特点: 1.选材范围。以中国现当代小说为主,作品内容具有较强的 文学性或审美情趣、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2.试题样式。题型和分值相对稳定。分值为20分。
真
3.考题特点。(1)问题设计侧重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
题 故事情节、环境)和主题。往往在以下题型中选择4个考查: 分 ①把握故事情节;②揣摩人物形象;③注意环境描写;④概
叙述上的特征 “一种美味” 赏析画线的句 多重意蕴的 子 解读
拟标题:“磨 小说设置的 坊里外”还是 意外结局的 “冯歪嘴子” 好处
联系全文,评 价母亲这一形 象
20பைடு நூலகம்5年
(20分)
中国小说
《捡烂纸的 老头》
概括第三段 写的人物形 象特点
虚拟旁观者 的角度评说 老头行为的 效果
赏析画线部 分
繁简的结构 安排 刻画“老头” 的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