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经济师复习资料精编版
高级经济师之工商管理考试知识点归纳超级精简版
高级经济师之工商管理考试知识点归纳超级精简版1、投资项目未来报酬的总现值与初始投资额的现值之比为( )。
A.内部报酬率B.净现值C.净收益D.获利指数【答案】 D2、战略控制过程的步骤不包括( )。
A.制定绩效标准B.衡量实际绩效C.监控实施过程D.审查结果【答案】 C3、绩效考核的方法有多种,通过观察,用描述性的文字记录下企业员工在工作中发生的直接影响工作绩效的重大和关键性的事件和行为,这种方法属于():A.民主评议法B.关键事件法C.比较法D.量表法【答案】 B4、企业物流活动有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物流信息和配送等内容,运输的任务是( )。
A.扩大经济作用范围B.对物资进行长距离的空间移动C.促进物价平均化D.调解供需【答案】 B5、下列关于企业组织设计的基本要求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以企业战略目标为导向B.适合本企业的业务特征C.实现组织的协调性D.有利于员工能力的发挥【答案】 C6、关于供应链风险的特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供应链风险是供应链自有的风险,是静止的,与供应链的运作无关B.供应链风险比一般单个企业面对的风险的类型更多、范围更广,也更为复杂C.传递性是供应链风险最显著的特征。
传递性会利用供应链系统的联动性使得风险对供应链系统造成破坏,给上下游企业及整个供应链带来损害D.各个风险之间往往互相联系,采取措施消除一种风险可能会导致另一种风险的增加【答案】 A7、股东实质性地掌握企业的控制权,经理人员只负责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的是()。
A.经理控制型治理结构B.股东和员工共同控制型治理结构C.主银行相机治理结构D.股东控制型治理结构【答案】 D8、关于内部招聘具有的优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有助于员工安心工作,防止和减少企业人才的流失B.有助于企业挑选和培养各层次的管理人员和未来的接班人C.可以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减少因人才流失导致的各种风险D.可以拓展企业的招聘范围【答案】 D9、采用数据电文形式订立合同的,合同成立的地点是( )。
高级经济师复习资料
高级经济师复习资料(二)分配资源的方法1、规划论方法在生产管理的经营活动中,通常需要对“有限的资源”寻求“最佳”的利用或分配方式。
有限资源:劳动力、原材料、设备或资金等。
最佳:有一个标准或目标,使利润达到最大或成本达到最小。
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有两类问题:如何合理的使用有限的资源,使生产经营的效益达到最大;在生产或经营的任务确定的条件下,合理的组织生产,安排经营活动,使所消耗的资源数最少。
康托罗维奇的主要贡献是把线性规划用于经济管理,创立了最优计划理论。
对有效利用资源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起了重大作用。
他还提出经济效果的概念和衡量经济效果的统一指标体系,作为经济决策的定量依据,来选择最合理的社会生产结构。
2、网络计划技术网络计划技术是指用于工程项目的计划与控制的一项管理技术。
它是五十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依其起源有关键路径法(CPM)与计划评审法(PERT)之分。
1956年,美国杜邦公司在制定企业不同业务部门的系统规划时,制定了第一套网络计划。
这种计划借助于网络表示各项工作与所需要的时间,以及各项工作的相互关系。
通过网络分析研究工程费用与工期的相互关系,并找出在编制计划及计划执行过程中的关键路线。
网络计划技术包括以下基本内容:(1)网络图网络图是指网络计划技术的图解模型,反映整个工程任务的分解和合成。
分解,是指对工程任务的划分;合成,是指解决各项工作的协作与配合。
分解和合成是解决各项工作之间,按逻辑关系的有机组成。
绘制网络图是网络计划技术的基础工作。
时间参数 (2)在实现整个工程任务过程中,包括人、事、物的运动状态。
这种运动状态都是通过转化为时间函数来反映的。
反映人、事、物运动状态的时间参数包括:各项工作的作业时间、开工与完工的时间、工作之间的衔接时间、完成任务的机动时间及工程范围和总工期等。
(3)关键路线通过计算网络图中的时间参数,求出工程工期并找出关键路径。
在关键路线上的作业称为关键作业,这些作业完成的快慢直接影响着整个计划的工期。
高级经济师资料整理
1、流动资产: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及预付款项;非流动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至到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2、流动负债:短期借款、交易性金融负债、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息、应付股利;非流动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
3、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都属于企业净收益的积累,合称留存收益。
4、确认资产要素的条件:符合资产要素的定义;经济利溢很可能流入企业;成本或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5、确认负债要素的条件: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6、所有者权益的来源: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
7、费用定义同时具备日常活动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8、会引起资产和所有者权益同时变动的是投资者投入的资本和溢价发生股票。
9、反映财务状况: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反映经营成果的:收入、费用、利润10、收入定义:源自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收入可以重复且持续发生。
费用: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导致企业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且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地计量时才予以确认。
11、财务报表分类:资产负债表(静态、流动性)、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表、附注12、现金流量表: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
13、财务分析方法:比较、比率、超势14、短期偿债能力: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长期偿债能力: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已获利息倍数;获利能力分析:营业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盈余现金保障倍数、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基本每股收益、市盈率;运营能力分析: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发展能力分析:销售增长率、资长增长率、资本累积率15、短期决策:生产、定价、存货决策;16、现金流出量:在固定资产上的投资;在流动资产上的投资;营业现金支出。
高级经济师考试复习资料-宏观经济金融政策
高级经济师考试复习资料:宏观经济金融政策导语:资格考试设置两个级别:经济专业初级资格、经济专业中级资格。
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介绍高级经济师考试复习资料:宏观经济金融政策,供大家学习参考!一、利率决定与货币的需求和供给古典学派:投资与储蓄至于利率相关,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储蓄是利率的增函数(即利率越高,人们越愿意储蓄,从而储蓄越多,当储蓄与投资相等时,利率得以决定。
)凯恩斯:储蓄不仅决定于利率,且更受收入的影响,收入使消费和储蓄的函数,只有收入增加,消费和储蓄才会增加。
利率是由货币供给量和对货币的需求量决定的。
货币的供给量一般由国家加以控制,是一个外生变量。
货币与债券的区分:资产选择理论债券可以理解为除货币外的所有金融资产,持有货币是不能为所有者带来利息收入的资产,持有债券可以为所有者带来利息收入。
假定在某一时点财富是既定的,由于持有财富的形式只有两种:货币与债券。
人们将选择最优的债券持有量与最优的货币持有量,这是一回事。
债券价格一般随着利率变化而变化,其高低以反比例关系表现利率的高低。
凡预计债券价格上涨(即预期利率将下降)的人,就会用货币买进债券以备日后以更高价格卖出;反之,凡预计债券价格将下跌的人,就会卖出债券保存货币,以备日后债券价格下跌时再买进。
有价证券的未来不确定形是对货币投机需求的必要前提,这一需求与利率成反方向变化。
因此利率的高低直接影响了货币与债券的分配。
二、货币需求动机1.交易动机: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
其需求量取决于收入,收入越高,交易数量越大,货币需求量就越大。
2.谨慎动机:为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如个人或企业为应付事故、失业、疾病等意外事件而需要事先持有一定量货币。
大体也和收入成正比。
L1表示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所产生的全部实际货币需求量,y表示实际收入,k为处于两种动机所需货币量同实际收入的比例关系。
3.投机动机: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
高级经济师考试复习材料第一章
下列战略联盟形式中,属于契约式战略联盟的 有()。
A.合资企业
B.产业联盟
C.互相持股
D.产业协调联盟 E.营销联盟
【答案】
【解析】契约式战略联盟包括:技术开发与研究联盟、产
品联盟、营销联盟、产业协调联盟。合资企业和相互持股
属于股权式联盟。
三、企业稳定战略 1.无变化战略 2.维持利润战略 3.暂停战略 4.谨慎实施战略 四、企业紧缩战略 1.转向战略 2.放弃战略 3.清算战略 五、国际化经营战略 1.钻石模型 2.国际经营战略的类型 ●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模式:出口进入模式、契约进入模式和投资 进入模式 ●出口进入模式包括直接出口和间接出口 ●契约进入模式包括许可证贸易、特许经营、合作生产、管理合同 等。 ●投资进入模式包括合资进入和独资进入。
【例】(2014年)下列方法中,企业可选择的战 略控制方法有( )
A.平衡计分卡 分析法 D.杠杆分析法 【答案】
分析法
C.杜邦
E.利润计划轮盘
第二节 企业战略分析
一、企业外部环境分析(高频考点) 1.宏观环境分析 分析方法:分析是针对宏观环境的政治、经济、社会、科 技、生态和法律因素这六大类影响企业的主要外部环境因 素进行分析 2.行业环境分析A (1)行业生命周期分析 (2)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五力模型
高级经济师考试复习材料 第一章
第一章 企业战略与经营决策
【考情分析】
年份 2013年
单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
案例分析题
合计(分)
7题7分
2题4分
4题 8分
19 分
2014年
7题7分
2题4分
4题 8分
19 分
2015年
7题7分
高级经济师考试重点辅导.doc
高级经济师考试重点辅导2017年高级经济师考试重点辅导★物权基本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建立的前提条件就是要求产权明晰,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在一定规则的约束下取得、占有、使用和获得收益,并得到国家强制力的保护。
物权法就是规范这种财产关系的民事基本法律,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因物的归属和利用而发生的法律关系的法律总称。
物权法的颁布对于进一步维护国家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明确物的归属,增进财产的利用效益,实现定分止争、物尽其用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物与物权(一)物1、物的概念民法上的物是指人们能够支配的物质实体和自然力。
民法上的物都具有物理属性,但是物理上的物并不都是民法上的物。
民法上的物具有以下法律特征:(1)客观物质性。
物必须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或自然力。
自身不具备物质性的财产或财产权利,虽能给权利人带来物质利益,但不是民法上的物,如智力成果。
人的活体虽然也是物质实体,但现代立法不允许将人作为客体,故非物,但尸体或从活体上分离的物体,如血液、肾脏等,可以作为物。
能够被人们支配的自然力,如电、热、气、磁力等,虽然外表无形,但实际上都有一定的物质结构或形态,亦是物。
(2)可支配性。
能够被民事主体支配的物质实体和自然力才是民法上的物。
如宇宙中的恒星虽然也具有客观物质性,但因不具备可支配性,因此不是民法上的物。
2、物的种类(1)动产与不动产动产是能够移动并且不致损害价值的物,如桌子、电视机等。
不动产是指性质上不能移动或虽可移动但移动则会损害价值的物,如土地、房屋。
区分两者的意义:第一,两者的流通性和范围有区别。
不动产中除土地、公路、铁路等为禁止流通物外,其他多为限制流通物,流通物种类很少,但动产中大多数都是流通物或限制流通物,禁止流通物的比例比较小。
第二,物权变动的法定要件不同。
不动产物权的变动,一般以向国家行政主管机关登记为要件(也有一些不动产物权的变动不以登记为要件的,具体参见相关部分的论述)。
高级经济师考试复习资料 金融体系的内容
高级经济师考试复习资料金融体系的内容导语:经济专业技术资格实行全国统一制度,由全国统一组织、统一大纲、统一试题、统一评分标准。
下面就由为大家介绍高级经济师考试复习资料:金融体系的内容,供学习参考!
金融体系包括金融调控体系、金融企业体系(组织体系)、金融监管体系、金融资产结构金融市场体系、金融环境体系五个方面。
(1)金融调控体系既是国家宏观调控体系的组成局部,包括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保持币值稳定和总量平衡、健全传导机制、做好统计监测工作,提高调控水平等;也是金融宏观调控机制,包括利率市场化、利率形成机制、汇率形成机制、资本工程可兑换、支付清算系统、金融市场(货币、资本、保险)的有机结合等。
(2)金融企业体系,既包括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现代金融企业,也包括中央银行、国有商业银行上市、政策性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中小金融机构的重组改革、开展各种所有制金融企业、农村信用社等。
(3)金融监管体系(金融监管体制)包括健全金融风险监控、预警和处置机制,实行市场退出制度,增强监管信息透明度,承受社会监视,处理好监管与支持金融创新的关系,建立监管协调机制(银行、证券、保险及与央行、财政部门)等。
分业经营分业监管: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
高级经济师考试重点复习资料(基础知识)-打印版
高级经济师考试重点复习资料(基础知识)-
打印版
一、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
1. GDP(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影响因素及对经济的影响
3. 外汇市场与汇率的基本知识
4. 货币政策与货币供应量的调控方式
5. 经济增长理论及其对政策的启示
二、微观经济学基础知识
1. 市场供给与需求的基本原理
2. 市场结构与垄断行为的分析
3. 价格弹性与收入弹性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4. 企业的成本与收益分析
5. 决策理论在微观经济学中的应用
三、经济法基础知识
1. 公司法与合同法的基本原则与适用范围
2. 劳动法与劳动合同的规定与实施
3. 市场竞争法与反垄断法的基本概念及运作机制
4. 知识产权法与行政法的关键要素
5. 债权法与债务追索的程序和方式
四、金融学基础知识
1. 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区别及功能
2. 资本市场与证券市场的运作原理和监管要求
3. 金融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4. 投资基金和投资组合的构建与管理
5. 国际金融市场与外汇风险管理的基础知识
以上是高级经济师考试重点复习资料(基础知识)的提纲,希望对您的复习有所帮助。
建议您结合教材和相关资料进行深入学习和理解,以实现更好的考试准备和成绩。
高级经济师复习资料汇编
第一部分经济学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方面表明了我国现阶段已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具有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一般特征;另一方面,表明我国实现的社会主义还不成熟、不完善,亦即正处在不发达的阶段。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4、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对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即控制国民经济和经济制度的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的稀缺资源的能力)。
5、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大力发展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6、现代经济学认为:物质资料再生产的四个环节中,生产和消费间的关系是全部经济研究的出发点。
7、生产的本质是一种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只有投入生产所必需的劳动、原材料、机器设备等,才能生产出产品。
8、消费的实质是对产品的需要。
一是需要的无限性;二是需要的层次性。
9、资源(生产要素或要素):为生产所必需的一切要素。
包括:①人力资源,即劳动;②土地、矿藏、森林、水域等自然资源;③为生产所必需的机器设备、原材料等资本资源。
资源的两个特点:一是资源的稀缺性;二是资源的多用性。
基本矛盾:资源是稀缺的,需要又是无限的。
这也是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出发点。
由基本矛盾产生经济问题:如何最优地或有效的配置资源。
10、资源配置:一定量的资源按某种规则分配到不同的产品的生产中,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稀缺资源的最优配置:①稀缺资源应用于生产消费者最需要的产品;②稀缺资源应尽可能多地由生产效率高的生产者使用。
现实经济中资源配置没有达到最优的两种表现:①部分产品滞销和部分产品脱销并存;②低效率生产者得到较多的稀缺资源。
11、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方式:计划配置方式和市场配置方式。
高级经济师背诵版
高级经济师背诵版本文档旨在辅助准备高级经济师证书考试的考生进行复和背诵。
以下是重要内容的汇总: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经济总量运行的规律,分为短期宏观经济学和长期宏观经济学。
短期宏观经济学短期宏观经济学是指在短时间内研究经济总量运行的规律。
例如:- 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 国际收支平衡长期宏观经济学长期宏观经济学是指在长时间内研究经济总量运行的规律。
例如:- 经济增长理论- 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 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个体、家庭、企业等机构的经济行为和交往方式,分为消费者理论和生产者理论。
消费者理论消费者理论主要研究消费者在满足需求时的选择和行为。
例如:- 边际效用分析- 消费者收入与需求- 市场需求和个体需求生产者理论生产者理论主要研究企业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行为。
例如:-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生产函数- 生产要素市场和企业市场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是指进行货币和资本交易的市场。
其中,货币市场主要涉及短期债务和证券交易,资本市场主要涉及股票和长期债券交易。
货币市场货币市场的主要参与者是金融机构和政府,交易的对象通常是短期债务和高流动性证券。
资本市场资本市场的主要参与者是公司和投资者,交易的对象通常是股票和长期债券。
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之间进行的商品和服务交易活动。
其主要涉及商品进出口、服务贸易和资本流动。
以上是此文档的重点内容,建议考生在复习过程中辅助使用。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取得高分!。
高级经济师复习资料精编版
第一部分经济学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方面表明了我国现阶段已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具有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一般特征;另一方面,表明我国实现的社会主义还不成熟、不完善,亦即正处在不发达的阶段。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4、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对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即控制国民经济和经济制度的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的稀缺资源的能力)。
5、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大力发展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6、现代经济学认为:物质资料再生产的四个环节中,生产和消费间的关系是全部经济研究的出发点。
7、生产的本质是一种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只有投入生产所必需的劳动、原材料、机器设备等,才能生产出产品。
8、消费的实质是对产品的需要。
一是需要的无限性;二是需要的层次性。
9、资源(生产要素或要素):为生产所必需的一切要素。
包括:①人力资源,即劳动;②土地、矿藏、森林、水域等自然资源;③为生产所必需的机器设备、原材料等资本资源。
资源的两个特点:一是资源的稀缺性;二是资源的多用性。
基本矛盾:资源是稀缺的,需要又是无限的。
这也是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出发点。
由基本矛盾产生经济问题:如何最优地或有效的配置资源。
10、资源配置:一定量的资源按某种规则分配到不同的产品的生产中,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稀缺资源的最优配置:①稀缺资源应用于生产消费者最需要的产品;②稀缺资源应尽可能多地由生产效率高的生产者使用。
现实经济中资源配置没有达到最优的两种表现:①部分产品滞销和部分产品脱销并存;②低效率生产者得到较多的稀缺资源。
11、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方式:计划配置方式和市场配置方式。
2020高级经济师复习资料:信用与银行
2020高级经济师复习资料:信用与银行第八章货币、信用与银行第一节货币 P131①货币起源于商品②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简单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货币价值形式)③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④货币制度及其构成(币材的确定;货币单位的确定;本位币和辅币的发行及流通程序的确定;其他方面内容的确定)⑤货币制度类型(金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第二节信用概述 P138①信用②信用的职能③信用的基本形式(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民间信用;信托信用;租赁信用)第三节金融机构(银行)及其体系的一般构成P142①金融机构②金融机构体系的一般构成(商业性金融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中央银行)③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第四节商业银行 P144①商业银行的职能(信用中介;将社会各阶层的货币收入和储蓄转化为资本;支付中介;创造存款货币等信用流通工具)②商业银行的类型和组织形式(商业银行的类型;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③商业银行的业务(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④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和管理理论(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 商业银行的管理理论)⑤不良贷款与贷款风险分类⑥金融创新(金融创新的含义和内容; 金融创新的原因)第五节专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P152①专业银行(投资银行;储蓄银行;不动产抵押银行)②非银行金融机构(保险公司;信用合作社;投资基金;消费信用机构;养老或退休基金;信托公司; 租赁公司;证券公司;财务公司)第六节中央银行P155①建立中央银行的必要性②中央银行的特点和性质③中央银行的职能(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国家的银行)④中央银行的类型(单一的中央银行制度;复合的中央银行制度;跨国的中央银行制度;准中央银行制度)第七节国际金融机构 P161①国际金融机构的形成和发展②世界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国际清算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国际开发协会;国际金融公司)③区域性的国际金融机构(亚洲开发银行;非洲开发银行)。
高级经济师资格历年真题汇编
高级经济师资格历年真题汇编作为一项具有高度专业性的职业资格考试,高级经济师资格考试要求考生具备深厚的经济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灵活应用经济学原理和方法解决问题。
为了更好地备考高级经济师资格考试,了解历年真题的内容及考点是非常必要的。
第一年:2000年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的宏观调整应遵循以下原则:( )A.主动与被动相结合B.量力而行C.稳定与发展相结合D.顺周期与逆周期相结合2. 货币供应包括:( )A.外汇储备B.居民储蓄存款C.有效供应D.政府财政出口贷款3.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等价关系理论在跨国间的运用方式应有所变化。
等价关系理论在高度自由化、开放型的贸易体制下,应( )A.摆脱统一的对外贸易计划,取而代之的是企业对外洽谈B.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有计划有市场C.取决于市场的调节,而不依赖于政府的计划D.不再需要政府来决定4. 在市场环境下,经理人由传统的政府聘任向企业聘任转变,使得( )A.全球化程度加快B.员工敬业度提高C.企业对人才的追求更高D.政府对经济社会管理趋于市场化第二年:2001年1. Ubbelohde经济周期波动理论认为,经济周期的existential波动源于:( )A.生产率提高B.资源供应的波动C.技术进步的不确定性D.市场需求波动2. APEC由亚洲市场推动者发起并得到亚太各经济体的共同支持,它的使命在于:( )A.全球化B.区域合作C.减少贸易壁垒D.提高市场透明3. 目前国际投资主要方式有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债券投资。
直接投资的分类标准主要有:( )A.国际间贸易B.特许权C.跨国公司的股权D.外资承包工程4. 幂指数法是依靠国际产品价值和价格指数来进行货币兑换。
幂指数法准确说是一种( )A.市场汇率B.定价法C.倍数法D.历史汇率法第三年:2002年1. 在一般条件下,全球用以计算实际GDP增长率的大方向是:( )A.单位的精确程度B.GNP逐渐导致现代政府行为主义C.计划生育政策D.计划单列市和合作县2. 市场竞争的特点是( )A.自由、有序、健康、与理性的利益无关B.激烈、无序、不健康、与理想观念有关C.不健康、弱势、有序、与市场无关D.强势、有序、无序、与计划制度无关3.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就中国经济有利是显而易见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经济学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方面表明了我国现阶段已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具有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一般特征;另一方面,表明我国实现的社会主义还不成熟、不完善,亦即正处在不发达的阶段。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4、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对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即控制国民经济和经济制度的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的稀缺资源的能力)。
5、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大力发展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6、现代经济学认为:物质资料再生产的四个环节中,生产和消费间的关系是全部经济研究的出发点。
7、生产的本质是一种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只有投入生产所必需的劳动、原材料、机器设备等,才能生产出产品。
8、消费的实质是对产品的需要。
一是需要的无限性;二是需要的层次性。
9、资源(生产要素或要素):为生产所必需的一切要素。
包括:①人力资源,即劳动;②土地、矿藏、森林、水域等自然资源;③为生产所必需的机器设备、原材料等资本资源。
资源的两个特点:一是资源的稀缺性;二是资源的多用性。
基本矛盾:资源是稀缺的,需要又是无限的。
这也是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出发点。
由基本矛盾产生经济问题:如何最优地或有效的配置资源。
10、资源配置:一定量的资源按某种规则分配到不同的产品的生产中,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稀缺资源的最优配置:①稀缺资源应用于生产消费者最需要的产品;②稀缺资源应尽可能多地由生产效率高的生产者使用。
现实经济中资源配置没有达到最优的两种表现:①部分产品滞销和部分产品脱销并存;②低效率生产者得到较多的稀缺资源。
11、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方式:计划配置方式和市场配置方式。
(1)自给自足经济基本上没有资源配置,不需要进行资源配置。
(2)计划经济,。
资源配置是通过中央政府的统一计划进行的。
(3)市场经济,所谓市场经济,是指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的一种经济体制(4)混合经济,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混合体,根据不同情况发挥不同的作用。
13、市场经济的-般规定性主要表现在4方面:一切经济活动都被直接或间接按地纳入市场关系之中;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市场主体;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所有经济活动都是在一整套法律法规体系的约束下进行的。
14、市场经济的存在和正常运行必须具备的4个条件,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构成要素:规范的市场主体;完善的市场体系;规范的市场运行规则;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
1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方式: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市场与计划两种手段有机结合。
1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基础--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即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市场经济体制的共性,表现在:一是经济活动市场化,二是企业经营自主化,三是政府调节间接化,四是经济运行法制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征,是指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而形成的制度性特征,主要表现在:第一,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共同发展。
第二,在分配制度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第三,在宏观调控上,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1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框架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②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资本市场和劳动力市场是第一次在中央文件中提出;③建立和健全宏观调控体系;④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⑤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规定着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则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之上的。
18、财产所有权:指财产所有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从财产所有者的组成关系划分,私有制、公有制、混合所有制是我国现阶段存在的三种基本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在我国现阶段,公有制有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两种基本形式。
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等。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9、产权是财产权利的简称,指财产所有权以及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利。
(1)保障产权主体的合法权益,产权具有排他性。
(2)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具有可让渡性和可分性。
(3)为规范市场交易行为提供制度基础。
(4)有助于解决外部性题从产权的内容上看,产权不是指一种权利而是一组权利。
它包括经济行为主体对资源或财产的使用权、转让权以及收入的享用权。
内容包括:(1)排他性的产权关系和明确的产权规则。
(2)清晰的企业产权结构。
(3)有效的产权保护制度。
20、在市场经济中,产权制度的作用集中表现为①维护市场秩序②保障市场经济正常运行③降低交易费用④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功能:①确立排他性的产权关系,界定交易界区;②确定产权主体的行为边界,规范交易行为;③界定财产的最终归属,保护产权主体不受侵害;④明确产权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使行为人具有稳定的预期,并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
产权制度的核心是明晰产权。
只有在产权明晰的条件下,产权制度的功能才能有效地发挥出来,并发挥其在市场经济中的积极作用。
21、在任何一个社会中,产权都可能是清晰的,也可能是模糊的。
产权模糊一般是指:一是产权的归属不清晰;二是在产权归属清晰的情况下,对产权所有者运用财产时的行为边界的界定不清晰。
在产权不清晰的情况下,市场机制必定是扭曲的或者不能有效地配置资源,从而出现市场失灵。
22、在市场经济中,产权的界定通常有两种方式,即法律界定和经济行为主体之间私下交易。
23、企业制度是企业产权制度、企业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制度的总和。
企业制度的核心是产权制度,从企业发展的历史来看,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制度有以下三种:(1)业主制(2)合伙制(3)公司制。
24、十四届三中全会把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概括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十六个字。
“产权清晰”--主要有两层含义:(1)有具体的部门和机构代表国家对某些国有资产行使占有、使用、处置和收益等权利。
(2)国有资产的边界要“清晰”,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摸清家底”。
“权责明确”--是指合理区分和确定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各自的权利和责任。
“政企分开”--是政府行政管理职能、宏观和行业管理职能与企业经营职能分开。
“管理科学”--从较宽的意义上说,它包括了企业组织合理化的含义;从较窄的意义上说,“管理科学”要求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如质量管理、生产管理、供应管理、销售管理、研究开发管理、人事管理等方面的科学化。
25、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容:第一、企业资产具有明确的实物边界和价值边界,具有确定的政府机构代表国家行使所有者职能,切实承担起相应的出资者责任。
第二、企业通常实行公司制度,即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制度,第三、企业以生产经营为主要职能,有明确的盈利目标,第四、企业具有合理的组织结构第五、企业有着刚性的预算约束和合理的财务结构,26、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
特点:我国公司治理结构是采用“三权分立”制度,即决策权、经营管理权、监督权分属于股东会、董事会或执行董事、监事会。
27、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个人收入的分配包括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个过程。
收入通常都表现为利息、利润、地租或租金以及工资或薪金。
在微观分配领域,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主要是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政府对个人收入进行再分配,应主要在宏观领域中进行,即在宏观领域发挥调节个人收入的作用。
政府对个人收入的某种扣除和给予个人某种形式的收入两个方面。
首先,国家通常以税收的形式强制地把个人收入的一部分集中起来,形成国家的财政收入;然后再将集中起来的收入以某种形式转移支付给个人,形成个人的社会保障收入或福利性收入。
社会团体或集体组织对个人收入的再分配也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个人将自己收入的一部分以某种形式捐赠或缴纳给社会团体或集体组织;另一方面,社会团体或集体组织再将其所获得的收入以某种形式分配给个人,形成个人的福利性收入。
28、经过再分配或调节以后的个人收入就是居民的可支配收入。
居民的个人可支配收入一般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形成消费,余下的部分就是经济学意义上的储蓄,它既包括居民存金融机构中的储蓄存款,也包括居民的手持现金。
此外,个人所持有的各种债券和股票也属于储蓄的范畴。
如果居民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其个人可支配收入中还有一部分被用于投资。
29、收入分配方式与居民收入来源的多元化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一个重要经济特征。
按生产要素分配:按照资本、土地、劳动等各种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贡献进行分配。
其他分配方式。
产权所有者凭借其资本分配的收入通常表现为利息和利润。
利息是一定时期内转让资本使用权的收入;利润则是将资本用于投资活动所得到的报酬。
30、社会公平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收入平等,二是机会平等。
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的不平等除来自收入分配方式本身外,也与其他因素有关。
例如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经济政策的倾斜、经济体制的不完善以及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经营风险与机遇的存在,都可能导致人们收入上的巨大差异。
从以上对收入分配不平等成因的分析不难看出,社会成员在收入分配上的不平等,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他们在平等地获得收入的机会上存在着不平等。
30、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的总原则。
坚持这一原则,是从我国国情出发所做出的正确选择,也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最大限度地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这一双重目标。
一般来说,在微观领域应更强调效率,而在宏观领域应更多地注重公平;在个人收入的初次分配过程中,应更强调效率,而在再分配过程中应更兼顾公平;在市场机制起作用的地方应强调效率,而在政府分配机制方面,则应更关注公平。
相应的机制和制度保证:一方面,要进一步推进生产要素的市场化进程,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另一方面,还要建立和健全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等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实现社会公平奠定制度基础。
31、促进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良性互动,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加速人力资本形成、技术进步以及制度化改革对经济增长的溢出作用,推动中国经济由粗放型增长向内涵式增长转变所谓经济增长方式,实际上就是指经济增长过程中生产要素和各种资源的组合和配置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