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后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灾害发生地区恰恰是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环境非常敏感的地区,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灾区地处岷山——横断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地区。地震对灾区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可能会严重损害灾区生态系统的基础。
一是导致了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环境灾害;二是产生了严重的水环境安全隐患。防疫过程中使用的大量消毒剂、灭菌剂,以及生活垃圾、生活污水、腐烂动物尸体等,也将威胁到河流水环境和群众饮用水的安全;三是破坏了当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地震将改变部分珍稀动物的食物结构和生活习性,并直接导致其数量的减少,并造成了生态功能的下降;四是造成了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隐患。


地震后易引起儿科疾病及如何预防措施地震后有些疾病成年人及儿童都可能得,但有些病儿童发生的较多些。地震后生活环镜,生态环境的变化,生活状态从而得以改变。产生水源污染,导致传染病发生。


汶川


地震灾害能够形成灾害链。地震可以诱发滑坡、泥石流、崩塌等灾害,从而造成道路受阻、救援人员不能及时进入主灾区,而这些现象比较普遍。如巴基斯坦的地震就是由于地震引发的连锁灾难影响了灾后救援。
由于地震带来了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从而对水质造成了破坏。如有些地区的地表水不能更好地排泄,造成积水现象。再如随着气候炎热,因为人员伤亡进而形成了流行疾病等生物灾害。
对于生物灾害链,环保部门应该给予高度重视,及时开展相关监测工作。同时,应制订地震及其他气候条件下灾难链的预案,以减少相关损失。
:地震可能引发一些危险品的泄漏。如受地震影响,一些危险品液体可能会流入附近水体,改变水质情况,造成水污染。而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可能会扩大污染影响。

实际上,由于核电厂在建设时抗震级别较高,且遇到紧急事件时可以关闭以防止核辐射,因此其风险性相对较低。而其他工厂如一些生产危险品的化工厂,由于建设时抗震性能较差,可能更危险。

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也是一条灾害链的起点,不仅地震本身将引起各种灾害,还将诱发各种次生灾害,如沙土液化、喷沙冒水、城市大火、河流与水库决堤等。

①汶川地震重灾区生物多样性特征十分突出。从物种多样性来看,该区是动植物“避难所”和南北生物的过渡区,保存了大量的古老种和特有种, 是整个东洋界植物区系最为丰富的区域;从生态系统多样性来说,灾区复杂多样的气候、地形、地貌及高差,形成了陆生生态系统、盆周山地生态系统、高山生态系统、水生生

态系统等丰富的生态系统多样性。从景观多样性来说,该区植被类型繁多,景观多样性丰富,具有以地带性森林景观、森林季相景观、湿地景观、特有物种森林景观、稀濒兽类种群景观、稀濒鸟类种群景观为主体的珍稀特有物种生境景观、由原始森林与湖泊或雪山冰川等复合景观等,分布有都江堰-青城山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区,黄龙风景名胜区、九寨沟风景名胜区、四川大熊猫栖息地3个中国自然遗产保护区,7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6个省级自然保护区。②灾区植被生态系统在维持区域生态安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生态服务功能十分突出,是岷江、嘉陵江、沱江源头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水土保持区,同时还涉及到白龙江、涪江、青衣江等水系,是独特的水源补给区、重要的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区、区域生态安全的重要结点。③汶川地震灾区生态景观资源丰富,拥有青城山、四姑娘山、龙池-虹口、米亚罗、白龙湖、千佛山、银厂沟冰川漂砾等世界自然遗产、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④灾区处于岷江、沱江、涪江、嘉陵江上游,是这些江河重要的水源保护区。这些区域水电资源的梯级电站的开发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植被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大小直接影响到水电产业经济的发展,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提高植被的防护功能是促进水电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①地质灾害破坏。截至2008年6月底,已排查出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点9346处,隐患点威胁人数共计621789人;②生态系统受损。森林、草地、农田、河流等生态系统严重受损,珍稀动物栖息地破碎化、珍稀动植物死伤严重、原生植被遭到破坏。主要生态功能、水土保持功能受到极大破坏,野生动物生境也遭到严重破坏,水源涵养功能下降;③地震重灾区是四川省乃至全国化工行业相对集中的区域,有几百家化工企业,其中国控、省控重点化工企业有45家。汶川地震使化工企业受到重创,直接威胁当地的经济发展及环境安全;④西南地区水能蕴藏丰富,在岷江干流都江堰以上的河段就有9个梯级电站。水电开发曾使生态环境、经济移民、河流形态等付出巨大代价。地震使这些电站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不少水电站遭遇了毁灭性的打击,进一步加剧了当地生态修复及经济富苏的难度。

①灾区的农田大多在河谷区域或山体中下部的坡地上,强烈地震诱发的滑坡、山崩、泥石流等灾害,使其很容易被冲毁,造成耕地的大量损失,表层土严重流失,农田土壤质量遭到破坏,加剧了土壤侵蚀的潜在风险。②地震造成的工矿企业污染物外泄、垃圾处

理系统瘫痪等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对灾区土壤造成污染。③大量岩石、土壤、泥沙、植物残体、部分腐烂动物尸体、生活垃圾和污水进入水体威胁灾区河流生态和用水安全。④防疫过程中大量使用消毒剂、灭菌剂、杀虫剂,这些化学试剂通过雨水淋洗进入土壤,也对灾区的水环境、土壤生态系统造成影响。在一定时期内,生态环境将有恶化的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