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第14课_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练 习
1、 《走向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一书指出:“20 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着三次重要改革调 整机遇,一次是在20年代初的俄国……”其中, “20年代初的俄国”的调整改革机遇指的是俄国的 A.十月革命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新经济政策 D.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的确立
2、 列宁说:“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 进到山顶时,就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 路。去寻找能够登上山顶的新路线。”文中“走一 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在列宁领导的社会主义建 设中具体是指 A.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B.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 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 C.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D.允许集体农庄庄员拥有一定数量的自留地 和饲养一定数量的牧畜
(六) 新经济政策新在哪里(实质、 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作了哪些调整), 主要依据是什么?
(1)新的指导思想: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生活中排斥商品关系,用军事 和行政手段控制社会经济,进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 新经济政策是通过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恢复 商品生产,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即 确立与落后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在生产发展 的基础上,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改善和工农联盟, 这是新经济政策的实质。 新的内容:略 (2)依据:国情即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
材料2: 国内战争爆发后,苏维埃政权控制的地区仅占 全国面积的1/4,失去了粮食和煤炭的主要产地。 由于原料缺乏,铁路运输瘫痪,40%的工厂停工。 劳动人民忍受着饥饿的折磨,莫斯科和彼得格勒的 工人每天只能领到一块面包,有时连这一点食物也 得不到。
结合教材,思考十月革命之后,苏俄面临着怎 样的处境?
领域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固定的粮食税 农业 余粮征集制 工业 工业国有化 有区别地对待大、中、 小企业 产品交换转为自由贸易 商业 取消商品贸易 按劳分配 分配 强制劳动 结合上表分析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排斥商品货币关系,用 军事和行政手段控制社会的运转,进而直接过渡到 社会主义; 新经济政策:则是通过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 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改善 和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课件
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
材料13
1925联共(布)十四大提出 工业化方针
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提 出农业集体化方针
自1928年始实行五年计划
1936年苏联新宪法宣布社会主 义已基本建成
材料2:
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只能允许 两种公有制形式的存在和发展;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公就越优越; 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道路就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 工业化道路,加强党的领导就是一切权力越来越集中于党,社 会主义越发展阶级斗争越尖锐。 ——《世界历史》杂志
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农民曾经
列
不得不去挽
宁
救国家,无
倾
报酬地缴纳
听
余粮,但是 他们现在已 经经受不住 这样的重 担。”
农 民 的 意 见
“农民并非受人蛊惑‘自觉地’进行反布 尔什维克党的活动,而是感到切身利益受到 损害,‘本能地’起来反对苏维埃。”
思考探究
材料1:在生产力 高度发达的资本 主义基础上建立 的社会主义,实行 公有制、计划经 济和按劳分配, 取消商品生产和 货币。
——马克思
列宁的困惑
材料2: 列宁说:“我们在夺取政权时便知道, 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 度的现存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 理过这类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实践做出判 断。”
(注:普特沙皇时期俄国的主要重量单位,1普特=40俄磅≈16.38千克。)
材料7:教材P65《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农业生产的恢 复和发展情况》表
材料8:农民:土地属于我们,但面包却属于你们;森林属 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 士兵: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
第14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19张优秀课件
成 斯大林模式
活学活用
耶巴达里大叔的生活自白 那年(1917年)我50岁,常年种地干农活, 身子骨还算硬朗。我的大儿子斯洛夫开了煤矿厂, 小儿子维可夫在城里经营棉布店。最近报纸上说 了,革命虽胜利了,但还得打……
小组讨论:结合本课所学,设想一下接下来耶巴 达里大叔(粮食)、斯洛夫(煤矿矿厂)、维可 夫(棉布店)将会有哪些曲折经历?
1、背景: 内忧外患
同志们,炮火包围着我们, 凶猛的野兽齐向我们猛扑。 祖国的土地上盘踞着暴徒, 我们的命运注定只有两种: 不战胜,就在战斗中光荣牺牲。 ——杰米扬·别德内依 “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一 切都会有的。” ——《列宁在 1918》
请回答:当时的俄国面临怎样的形势?
2、内容
领域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余粮收集制 大中小企业国有化 取消自由贸易 义务劳动制实物配给 马克思设想
帮 助 有这样一个国家…… , 我 们 亲 战的主要参与者。 她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建 切 立了社会主义共和国。 的 称 她拼死抵抗法西斯的侵略,为二战胜 之 利立下赫赫战功! 为 : 老 大 哥 !
她就是பைடு நூலகம்—
第14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准确记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 式”等历史概念;了解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的简要过程,感 悟其艰难曲折; 通过对新经济政策的分析,认识经济政策要适应国情、遵循 规律;通过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学会简单评价历史事物的方法。
困
惑 ?
“不存在将资 本主义制度具体 改造成社会主义 制度的现存方 法”。 ——《全球通史》
该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呢…
探
索
社会主义经济探索之路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 新经济政策(1921—1927) 斯大林模式(20世纪30年代中期)
第14课_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知识提升】
领域 农业 余粮征集制 工业 工业国有化
结合下表分析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固定的粮食税 有区别地对待大、中、小企业 产品交换转为自由贸易 按劳分配
商业 取消商品贸易 分配 强制劳动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生活中排斥商品关系,用军事和行政手 段控制社会运转,进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 新经济政策是通过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 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改善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D是经济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
5.1922年苏俄一农民在完成固定的粮食税后,把余粮
运到一个集市上出售,当地政府官员的正确态度是
第14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二、新经济政策 三、斯大林经济体制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
1.背景:
外国武装干涉 国内反革命叛乱 ——政治形势严峻
镜头闪回
同志们,炮火包围着我们, 凶猛的野兽齐向我们猛扑。 祖国的土地上盘踞着暴徒, 我们的命运注定只有两种: 不战胜,就在战斗中光荣牺牲。 ——革命诗人杰米扬·别德内依 请回答:诗中的野兽和暴徒分别指什么?
三、斯大林经济体制
1,建立途径 工业化 农业集体化 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 2,主要表现(填下表) 3,评价
①积极方面:集中全国力量,在短时间内形成了比较齐全 的工业体系,迅速实现了工业化,开辟了一条新的工业化 道路;提高了国家的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为后来反法西 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②消极方面:超越了生产力水平,体制逐渐僵化:优先发 展重工业导致经济比例失调;节约消费为工业积累资金导 致人民生活不高、农民付出太多;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导 致地方企业缺乏活力。 (比例失调、生活太苦、农民太亏、企业太死)
第14课_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_高中历史_必修二_经济史_岳麓版 2
一种社会主义模式。
三、斯大林体系的建立
1、背景 ①外部帝国主义包围威胁,国内经济文化落后, 苏联要优先发展重工业; ②没有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可供借鉴; ③俄国社会政治传统; ④斯大林个人因素。
2、确立途径 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国民经济五年计划
三、斯大林经济体制
第聂伯河上的水力发电站(始建于 1932年,是当时欧洲最大的水电站)
过渡途径:新经济政策
1936(20C30S) 体制建立:斯大林体制
同志们,炮火包围着我们,
凶猛的野兽齐向我们猛扑。
祖国的土地上盘踞着暴徒,
我们的命运注定只有两种:
不战胜,就在战斗中光荣牺牲
——革命诗人
杰米扬〃别德内依
请回答:诗中的野兽和暴徒分别指什么?
牛奶会有的 ,面包会有的, 一切都会有的。
请回答:当时的俄国面临怎样的经济 形势?
特点:排斥商品货币关系;单一公有制;直 接过渡
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设想
在生产力高度发达 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的 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 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 商品生产和货币。
结合材料思考:战时共产主 义政策是否是向社会主义经 济过渡的正确途径?
二、新经济政策
1、背景 (1)直接原因 ①长期战争破坏,急需恢复和发展经济; ②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与反抗; ③国家没有能力直接领导和组织所有企业的 生产。 (2)深层原因 列宁对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重新思考 (3)根本原因
取消商品贸易,集中分配 强制劳动, “不劳动者不得食 ”
评价
*如何进行历史评价? 客观公正,一分为二,点明本质 (积极、消极、特点)
积极作用:最大限度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 力、财力,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
第14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工人们驾驶着刚刚造好的坦克直接出厂,迎战德军。
材料三 当西方资本主世界正处于经济大危机的泥潭时, 苏联正在热火朝天的方美国资的本新主闻义记国者家林的肯·经斯济蒂芬发斯展从提苏供联了回借国鉴后。声
一、追随理想的实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内容
领域 政策
内容
农民除保留口粮、种子粮和饲料
农业 余粮征集制 粮外,剩余粮食以极低的价格缴
积物工业极力方、工面财业:力国最,有化大保限证度了的军企集事业中斗售全了争给部国全 的收家国胜归;国的利有人;;力、
商业
取消商 品贸易
一切生活必需品都 由国家集中生产分配;
二、新经济政策(1921---1928)
3、影响 材料一 列宁 :“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
是居权一然实得个能践到被够上巩打拄:固得着国。半拐民死 杖经的 走济人 动得, 了到而 !恢现”复在和,发谢展天,谢苏地维,埃他政
项目\时间 1913年
1921年
1923年
1925年
耕种面积 9446
6620
——1921年列宁《论粮食税》
二、面对现实的实验:新经济政策
材料一 在俄国小农占了人口的绝大多数,我们 必须迁就农民,必然以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这样农民才会得到鼓励。——《列宁文集》
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消除了农民的不满情绪。
这项措施的直接出发点和根本出发点分别是什么?
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
三、斯大林模式的确立(20世纪30年代)
1、背景 阅读课本67页解析与探究,布哈林与斯大林 的主张分别是什么?
布哈林
斯大林
第14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斯大林经济模式的经验是什么?对我国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哪些启示?
经验
①它在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对社会化大生产 进行全国性计划管理,实行计划经济; ②为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提供借鉴
启示:
①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从国情发; ②农、轻、重比例协调发展; 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④坚持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调动生产积极性。
对斯大林体制进行一些调整,取得了 3、评价:一定的成效;
没有从根本上破除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失败原因 -见课本78页)
4、失14000败原因: 12000
(1)10000赫鲁晓夫只是对斯大林体制进行了局部改 革(8小000 修小补); (2)6000提出的目标超越实际; (3)4000没有全面和一贯的战略方针、思路;带有
③个人:斯大林急于将苏联建成世界强国
2、主要特征
①实行单一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 ②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③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经济计划 ④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三、斯大林模式
“特定的历史 条件”是指什
么历史环境
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100年。我 们应当在十年内跑完这段距离。我们要么做 到这一点,要么被人打倒。
1958年度人物
赫鲁晓夫
1973年度人物
美 国 《
勃列日涅夫
时
1988年度人物 戈尔巴乔夫
代 》
杂
志
中
的
苏
联
领
导
1953
1964
1982
1991人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一 、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
1、背景:
A二战结束,苏联进入和平 建设时期
第14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32张ppt
辩证认识斯大林体制
成就突出
A.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 B.为二战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C.为西方国家提供借鉴
弊端丛生
A.片面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 B.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C.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D.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不良影响
五、总结实验成果——献计献策
经济困难,粮食、物质短缺
实验内容
农业 工业 流通 分配
1、张永超可以在市场上买卖粮食 2、康帅不能买到牙膏、牙刷等日常用品 3、路兴超想开个小工厂 4、赵康想做一个啃老族
二、追随理想的实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单位:普特 1919年俄国1普特粮食的价格
25000
20000
国家征购价 6 卢布
15000 10000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内农 容业
工 业
商 业
分 配
余粮征集制
固定的粮食税
工业国有化
有区别地对待大、中、 小工业
取消商业贸易,国家集 产品交换转为自由贸易 中分配
强制劳动,“不劳者不 工资级别制,按劳分配 得食”
角色:农民、企业主、商人、普通市民 要求:结合表格和教材,小组讨论2分钟后各组新闻发言人
请结合苏联探索道路上的经验教训, 为今天中国改革的深入提出宝贵建议。
牛刀小试
1、1918年苏维埃俄国的一位市民拿100卢布在市场 上购买了100斤粮食,以下判断及理由正确的是( ) A.假的。当时形势严峻物价上涨粮食不可能那么便 宜 B.假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不允许自由买卖的 C.真的。国家实行余粮收集制,人们只能去买 D.真的。苏俄政府修改了原有政策,允许自由贸易
材料二:1918年夏天,苏维埃已被战火包围,全国3/5 的人口在反革命势力控制之下,即使在苏维埃政权管辖 的地区,反革命恐怖和破坏活动也十分猖獗。
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二、新经济政策
1.背景:
2.实施:1921年 俄共(布)十大 3.内容: 农业
工业
4.评价
流通
11
列 宁 《 论 粮 食 税 》 文 本
12
问题探究II:
新经济政策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内容与方法上与战 时共产主义政策有何不同?分析新经济政策的依据是 什么?其科学性体现在哪里?总结新经济政策的本质 特征。
斯大林经济
产。
体制确立
31
29
问题探究III:
苏联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探索,对我国建设 社会主义有哪些启示?
30
课堂小结:
从性质到社会主义 经济形式的直接过渡。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社 会
探
主 义 经 济
建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
索 新经济政策
体
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中
制 的
形
建
成
立
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
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
13
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情况
14
冶金工厂建设工地
15
1.什么是传统机械按键设计?
传统的机械按键设计是需要手动按压按键触动PCBA上的 开关按键来实现功能的一种设计方式。
传统机械按键结构层图:
按
PCBA
键
开关 键
传统机械按键设计要点: 1.合理的选择按键的类型, 尽量选择平头类的按键,以 防按键下陷。 2.开关按键和塑胶按键设计 间隙建议留0.05~0.1mm,以 防按键死键。 3.要考虑成型工艺,合理计 算累积公差,以防按键手感 不良。
十月革命后,在探讨社会主义建设模式上,以列宁 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其经验教训是 值得后人记取的。1921年春天,列宁说:“我们原打算 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的国家里按共 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 们犯了错误。”如何评价列宁所说的错误?
第14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38张ppt
经济体制的建立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背景 苏维埃政权遭到国内外敌人的进攻,
面临着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
2、目的: ①最初目的是为了集中全国的人力、 物力、财力战胜国内外敌人。
②后来作为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途径。
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 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 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且是 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真正的主要的门 径”。
——《平等、强国的理想与苏联的实践》
消极:
• 它牺牲了农民的利益,牺牲了人民的生活 质量,这是一种畸形发展。
• 为后来的苏联解体埋下了隐患。
• 我们可能走得太远了,以至于忘了当初之 所以出发的目的。大多数时候,方向比行 动更为重要。如果方向错了,停下来就是 进步。
深度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
• 马恩: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生产的计
一个让人深思的现象
苏联经济的巨大发展和它所采取的“计划” 方式,引起西方世界的极大兴趣,西方人士 纷纷前往苏联取经。一时间,“计划”成了 最时髦的词。苏联1932年完成“一五”计划 之后,全球最大的移民国家——美国,也第 一次出现向外移民的倾向,先后有10万美国 人申请移居苏联。
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
苏联会选择哪一种模式?为什么?
苏联为什么选择这样的发展道路?
• 一、险恶的国内外环境(现实) • 二、专制主义传统(历史) • 三、斯大林个人因素 • 四、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偏差
斯大林经济模式的形成和特点
形成 • 1、1925年苏共十五大提出“社会主义工业
第14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学习目标】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及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2、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重点难点】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探索。
B案【课前自主预习】【使用说明】上课前预习标记课本并写出提示语,填写学案空白处,并记住以下问题: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背景、内容、评价?2.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内容、评价?3.“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知识梳理】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俄国十月革命后,对苏俄进行武装干涉;国内战争爆发,苏俄面临严峻的、形势。
(2)主要内容:实行,农民除保留口粮、种子粮和饲料粮外,余粮交售国家;实行,将大中企业收归国有,对小企业实行监督;取消,一切生活必需品都由国家集中分配;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3)实质:在社会生活中排斥商品货币关系,用军事和行政的手段控制社会经济,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4)评价: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
但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引起的不满。
它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二、新经济政策(1)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苏维埃政府亟须恢复;农民对不满与日俱增,频繁发生暴动;国家没有能力直接领导和组织(1)目的:解决国内的和。
(2)开始时间:年3月。
(3)主要内容:农业:以固定的代替余粮征集制;工业: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仍由经营;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国内外资本家经营;恢复。
流通:由产品交换转为允许自由贸易。
(4)实质:在无产阶级掌握社会经济命脉的前提下,通过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经济,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
(5)评价:理论:放弃了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和实践,找到了在小农占优势的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有效途径;实践:受到人民的支持,使得到恢复和发展,得到巩固。
三、斯大林模式(1)斯大林体制确立时间:20世纪30年代中期。
第14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工 业 化 宣 传 画
农 业 集 体 化 宣 传 画
海报《完成五年计划》
第聂伯河发电站
2、主要表现: (特点)
(1)所有制形式:单一的公有制。 (2)管理体制: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 制。 (3)管理手段: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4)调节手段: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 经济。 ★ (5)产业结构:优先发展重工业。
第14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的建立
【课标要求】 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 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 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2、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 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导入
1917年11月,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在攻打冬宫的同时, 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彼得格勒举行。大会通 过了《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选举批准了新政府——人 民委员会的组成。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根据上述材料及课本知识,你如何简单评价新经济 政策?
3、评价
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
(1)理论上:找到了一条使落后的俄国过
渡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 (2)实践上:恢复和发展了国民经济,巩 固了苏维埃政权。 由此可见,新经济政策是符合俄国国情 的正确决策。
练一练
1、1922年苏俄一农民在完成固定的粮食税后,把 余粮运 到一个集市上出售,当地政府官员的正确 态度是 ( ) A.增加税额 B.处以罚款 C.强行收集 D.放任自由 2、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从根本上 说是由 ( ) A .苏俄的社会性质的所致 B .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所致 C .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所致 D .苏俄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所致
读读想想
材料二:农民认为:“土地属于我们,但面 包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 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暴动 1921年春,波罗的海舰队喀 者提出“拥护苏维埃,但不要共产党人参加” 琅施塔得基地的水兵发生兵 变。 的口号。
第14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45张ppt
4.十月革命后,一位俄共元老直截了当地对 列宁说:“实行新经济政策就是对十月革命 的背叛。”列宁遭受指责的主要原因是 A.实行余粮征集制 B.采取固定的粮食税 C.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D.试图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
5.B.T.克列缅在《斯大林造成的社会主义 ――集体性的变形:实质用根源》中认为: “它从产生之初就不具有真正的社会主义性 质……(农民)并不是自己财产的真正主人 :他们播种什么、什么时候耕耘和收获、交 售自己的多少产品、交给谁、按什么价(有 时完全是象征性的价格),都要听命于他人 。”作者评价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自由放任经济模式 D.农业集体化运动
必要、有效
材料一:……我们当时不这样做就不能在 一个经济遭到破坏的小农国家里战胜地主 和资本家。我们取得了胜利……应当说我 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 请思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功劳是什么?
1921年的苏俄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年春)
1.背景: 2.内容: 3.评价:必要、有效
超限,引发危机--超越生产力水平,损害农民利益
1953年,斯大林去世。1956年,赫鲁晓夫上 台执政,开始改革。之后,苏联历经了30多年的社 会主义改革,最终失败,苏联解体。
赫 鲁 晓 夫
勃 列 日 涅 夫
戈 尔 巴 乔 夫
【巩固练习】 1.列宁在《十九世纪末俄国的土地问题》 一文中说:“社会主义就是消灭商品经济 ”,并认为,“只要仍然有交换那谈什么 主义都是可笑的。”下列哪一政策体现了 列宁的上述主张 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新经济政策
【知识提升】 结合下表和材料分析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
领域
农业 工业 商业
第14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35张ppt
农业 工业 商业 分配
粮食
余粮征集制 军用 工业国有化 物资 取消商品贸易 强制劳动 物资
战时目的:为战争提供人力、物力、财 力
列宁
3、目的
3、目的 战后目的: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分商 工 配业 业 :: : 强取普 制消遍 劳商实 动 行 品工 贸业 农 业 : 余 粮 征 集 制 马克思设想,在生产力高 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 的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 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 品和货币。 请思考:从以上两则材料你 能找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推 行的另一目的吗?
请思考:以上两则材料分别反映了什么问题?
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发展严重不平衡
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越来越阻碍苏联经 济的进一步发展。
4、 评价
一个让人嗟叹的结局
1991年,克里姆林宫的红旗悄然落下
【鉴古指今】 苏俄(联)在探索中不断的改革,给我 们以深刻的启示。在我国的改革中,我们应 该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工农无产阶级政权
课程标准: 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 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 要性。 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 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重点知识: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时间、措 施、影响 2、新经济政策的起止时间、背景、措 施、意义 3、斯大林经济体制确立的时间、表现、 评价 重要概念: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 余粮征集制、粮食税、计划经济
最大限度的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 财力,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
4、评价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0
1917-1918 1918-1919 1919-1920
余粮征集数量
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 B.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很快就会走向灭亡
• C.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的内在性作用
• D.帝国主义对苏俄经济封锁和武装干涉
• 答案:C
• 2.历史的经验表明,只有那些根据自己的 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了正确战略判断的国 家,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20世纪20年代初, 苏俄得到“历史的青睐”,是因为( )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对话中的历史》
一、艰难的起步
对话一:马克思与列宁的对话
材料1: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 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
上建立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 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
问题1:根据上面这段文字, 马克思描绘的社会主义是一 个怎样的社会?
——见自教材第64页 材料2:列宁的困惑
——列宁起草的俄共(布)八大党纲(1919年)
问题3:根据上面这段材料和教材内容,请大家记忆并分 析一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从这些内容中,你们 “嗅”到共产主义的“味道”,它与马克思的设想相符合 吗?更重要的是,与实际相符合吗?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是通向共产主义的“真正门径”吗?
材料4:领袖与人民的对话 农民:土地属于我们,但面包却属
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 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
——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士兵: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
——陈新明《苏联演变与社会主义改革》 列宁:我了解农民的生活,我热爱他们,我尊敬他们。 我请求农民再稍微忍耐一下,我请求他们清醒过来并帮助 自己的政权。
——根基娜《列宁的国务活动》
总体了解俄国(苏联)发展线索
沙俄
苏俄
苏联
独联体
资本主 1917年十 义社会 月革命
第14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25张ppt
•
——列宁起草的俄共八大通过的党纲
结合材料思考:
1、列宁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要达到什么目的? 2、这样的“共产主义政策”是通向社会主义的“真正门径” 吗?为什么?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经济政策,更是一 个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 2、不是
二、立足现实的实验-----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通过后,有人尖叫道:“列宁 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
列宁说:“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 ------《全球通史》
交流、探究:这些革命者害怕的是什么?新经济 政策有没有背离对社会主义梦想的追求?
3、实质:借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 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生产力,间接向社会 主义过渡
位。
到斯大林逝世的时候(1953 年) ,(苏联)人均粮食产 量、人均肉类产量还没有达到 沙皇时代的水平。
一个令人心痛的问题
30年代西方人士纷 纷前往苏联取经, 一时间,“计划” 成了最时髦的名词
一个让人深思的现象
材料二:两个五年计划期 间 1937年比1928年的 增长率
农 业 产 值 8.1% 轻工业产值 210% 重工业产值 550%
列宁——战时共产主义政 列宁——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斯大林体制
宏观看实验
追随理想的实验 立足现实的实验 回归理想的实验
感悟历史 以史为鉴
同苏联一样,中国也是一个农民占优势的国家,我们也正在进行社会主义 的实验,从苏联社会主义实验中,我们能得到哪些经验教训呢?
那是个战争的年代 那还是个建设的年代 那是零距离的年代 那还是个膜拜的年代
二、立足现实的实验-----新经济政策
2、影响 材料一:1922年,苏俄工业总产值增长了36.6%, 农业虽然经历了自然灾害,但产量仍然增加了 2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 业 化
战争即将爆发, 战争即将爆发,所以必须 宣传画) 尽早实现工业化 (宣传画)
钢铁工人们生产钢铁 宣传画) (宣传画)
农业集体化
1930年 1930年1月5日 斯大林开始实行农业集体化
集体农庄幸福的快乐的少女
经济发展五年计划
海报: 完成五年计划》 苏联在20世纪30 20世纪 海报:《完成五年计划》(苏联在20世纪30 年代为宣传国民经济发展的五年计划而绘制) 年代为宣传国民经济发展的五年计划而绘制)
国家无力直接领导 战争严重破坏经济 战争严重破坏经济 组织所有企业的生产 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不满,频繁暴动 政策不满,
经济困难
工农联盟濒临崩溃, 政治危机 工农联盟濒临崩溃, 工农联盟濒临崩溃,政治危机
1921年 1921年,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
2、新经济政策的内容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农 内 业 工 业 容 余粮征集制 固定的粮食税 工业国有化 重要企业仍归国有, 重要企业仍归国有, 中小企业和暂时无 力经营企业允许私 新经济政策 人经营 新经济政策
1921年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年——1921年)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年 (1918 1921 3、评价 (1)积极: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 (1)积极: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 积极 财力,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 财力,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
(2)局限: (2)局限: 局限 超出战时需要限度,损害了工农利益, ①超出战时需要限度,损害了工农利益,使工农 联盟面临崩溃,引起政治经济危机; 联盟面临崩溃,引起政治经济危机; 脱离了俄国小农经济占优势(即生产力落后) ②脱离了俄国小农经济占优势(即生产力落后) 的这一实际国情。幻想以此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的这一实际国情。幻想以此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思考:1921年 国内战争结束后, 思考:1921年,国内战争结束后,苏维埃政权又 面临什么困难和危机? 面临什么困难和危机?
战争和灾害使经济遭受严重破坏,濒临崩溃。 战争和灾害使经济遭受严重破坏,濒临崩溃。 农民和士兵与政府的矛盾尖锐,引发政治危机 农民和士兵与政府的矛盾尖锐 引发政治危机
二、新经济政策(1921—1928) 新经济政策(1921—1928) 1.背景 1.背景
1933年 1937年 1933年-1937年 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工业产量跃居欧洲第一 世界第二。 欧洲第一, 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工业产量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形成过程: 形成过程: 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国民 经济发展五年计划,逐步取消了新经济政策。 经济发展五年计划,逐步取消了新经济政策。 世纪30年代中期 到20世纪 年代中期,苏联确立了新的经济体制。 世纪 年代中期,苏联确立了新的经济体制。 斯大林经济模式的表现: 2、斯大林经济模式的表现: 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 所有制形式: ①所有制形式:单一的公有制 忽视民主 管理体制: ②管理体制:高度集中 特点: 特点:一个以国 家为核心的高度 调节手段: ③调节手段: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集中的计划经济 否定价值规律 体制。 体制。 ④管理手段: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管理手段: 僵化指令
新经济政策的实质: 新经济政策的实质:
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 通过在一定限度内 的前提下, 一定限度内发展资 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通过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 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 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 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逐步过渡 到社会主义。 到社会主义。
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 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 其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其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资本总额
黄 金 初 步 发 展 时 期 时 期 ” 萎 缩 时 改 期 造
19世纪 年代前后 世纪70年代前后 世纪
1895 甲午 战争
1912
1919 1927 1937 1945 1949
三、斯大林体制的建立
1、斯大林模式形成的背景: 斯大林模式形成的背景: 客观原因: 客观原因: 帝国主义的包围和战争威胁 国内经济落后工业化程度低 长期实行专制主义的历史文化传统 主观原因 斯大林个人因素 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计划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 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计划经济体制
结合以下三组图片和课本第三部分内容说明 形成过程及 斯大林经济模式的形成过程 斯大林经济模式的形成过程及主要表现
试图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试图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1921年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年——1921年)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年 (1918 1921 1、背景 资本主义国家和国内叛军的联合进攻 ◆资本主义国家和国内叛军的联合进攻 ◆国内经济困难,粮食和各种物资短缺 国内经济困难, 布尔什维克党幻想由战时共产主义直接过渡 直接过渡到 ◆布尔什维克党幻想由战时共产主义直接过渡到 社会主义经济形式 2、内容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18—1921) )
新经济政策 (1921—1927) ) 斯大林模式
世纪30年代 (20世纪 年代) 世纪 年代)
苏维埃政权建立后,面临什么样的形势呢? 苏维埃政权建立后,面临什么样的形势呢? 材料一:1918年夏天,苏维埃已被战火包围 材料一:1918年夏天,苏维埃已被战火包围…… 年夏天 全国3/5的人口在反革命势力控制之下, 3/5的人口在反革命势力控制之下 全国3/5的人口在反革命势力控制之下,即使在苏 维埃政权管辖的地区, 维埃政权管辖的地区,反革命恐怖和破坏活动也 国内战争 十分猖獗。 十分猖獗。 材料二:1919年开始,协约国发动3次大规模武 材料二:1919年开始,协约国发动3 年开始 装进攻;英法等国派军参战 等国派军参战, 装进攻;英法等国派军参战,从南方向莫斯科发 动进攻;1920年 协约国怂恿 怂恿波兰军队进攻 动进攻;1920年4月资本主义国家的武装干涉 ,协约国怂恿波兰军队进攻 苏俄。 苏俄。 材料三:俄国的经济情况极为糟糕 经济情况极为糟糕, 材料三:俄国的经济情况极为糟糕,重要的粮 燃料和原料产地均被敌人夺走, 食、燃料和原料产地均被敌人夺走,生活必需 品严重匮乏,以至城市人口每两天才领到1/8 品严重匮乏,以至城市人口每两天才领到1/8磅 经济困难,粮食、 1/8磅 经济困难,粮食、物质短缺 面包。 面包。
取消商业贸易, “新 商 取消商业贸易,国家 ”在哪 允许自由贸易 业 集中分配 里? 强制劳动, 分 强制劳动,“不劳动 按劳分配 者不得食” 配 者不得食”
新经济政策的特点
管理方法、 管理方法、手段
高度集中,行政管理。 高度集中,行政管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利用商品货币关系逐步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新经济政 新经济政 利用商品货币关系逐步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策 经济体制方面 单一的公有制体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单一的公有制体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在公有制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新经济 在公有制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 新经济 政策
3、评价
★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联经济得到了恢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复。列宁对此感到很欣慰,他说:“在战争结束 列宁对此感到很欣慰,他说: 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 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 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 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 依据以上材料思考新经济政策的影响
损害农民利益特点:排斥商品关 特点: ①农业:实行余粮征集制 系,用军事和行政 农业: 公有化程度过高 手段控制经济, 手段控制经济,幻 工业: ②工业:工业国有化 想直接进入社会主 不符合实际 义。 商业: ③商业:取消商品贸易
分配: ④分配: 强制劳动
结合课本和材料思考:如何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结合课本和材料思考:如何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材料一: 材料一:……我们当时不这样做就不能在一个经济遭到 我们当时不这样做就不能在一个经济遭到 破坏的小农国家里战胜地主和资本家。 破坏的小农国家里战胜地主和资本家。我们取得了胜 应当说我们实行“ 利……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 应当说我们实行 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 最大限度的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 ? 最大限度的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 请思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功劳是什么? 请思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功劳是什么 材料二:1920年 苏俄农民流传着这样的说法: 材料二:1920年,苏俄农民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土地 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 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 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请思考:这种现象谁是最大的受害者? 请思考:这种现象谁是最大的受害者? 农民 材料三: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的国家法令, 材料三: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的国家法令,在 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 超出战时需要限度, 超出战时需要限度,引起政治经济危机 和分配的做法脱离了实际, 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和分配的做法脱离了实际,“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请思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在哪里?为什么错了? 请思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错”在哪里?为什么错了? 幻想以此过渡到纯粹的社会主义。 幻想以此过渡到纯粹的社会主义。
• 1、理论意义: 、理论意义: • 找到了小农占优势的俄国如何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途 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径,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 2、现实意义: 、现实意义: • 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受到广大工人和农民的支持,是 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受到广大工人和农民的支持, 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材料四: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 材料四: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 余粮征集制,禁止自由贸易, 余粮征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严格地计算和平均分配每 一磅粮食,不仅是为了维持生存和战争, 一磅粮食,不仅是为了维持生存和战争,而且已经超越 一般革命”的任务,是共产主义的任务, “一般革命”的任务,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 主义的“真正的主要的门径”。后来,列宁在回顾和总 主义的“真正的主要的门径” 后来, 结经验教训的时候,曾多次承认一度有过“直接过渡” 结经验教训的时候,曾多次承认一度有过“直接过渡” 的思想。 的思想。 ——列宁起草的俄共八大通过的党纲 列宁起草的俄共八大通过的党纲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苏俄领导人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 主要意图是什么? 主要意图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