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经济学—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点整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点整理

一、名词解释:1、市场:狭义的市场是指人们进行商品买卖的场所;广义的市场是指一定地区内以货币为媒介的各种交换关系的总和。

市场是社会生产和社会分工的产物。

人们对市场的认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而不断深化、充实和完善。

市场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哪里有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哪里就有市场,正如列宁所说:“商品经济出现时,国内市场就出现了;国内市场是由这种商品经济的发展造成的”(《列宁选集》第1卷,第189页)。

而且市场的含义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场合,具有不同的含义。

“市场”最初的含义是指商品交易的场所,“市”就是买卖,“场”就是场所,“市场”即买者和卖者于一定的时间聚集在一起进行交换的场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劳动分工更加精细,生产力进一步提高,货币职能的进一步完善,商品交换并不固定局限在某些场所,而可以采取电话、电报、邮汇、电汇、传真等多种形式和方式达到商品交换的目的,因而,市场这一定义,又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从微观市场学观点看,即从卖方立场来研究买方市场。

那么,市场是由那些具有特定需求或欲望,而愿意通过交换来满足这种需求或欲望的全部的潜在顾客所构成。

从宏观市场学观点看,市场是商品供求关系的总和。

而把市场的概念定义为:市场是具有需求欲望和购买能力而进行交易活动的个人、企业和组织这一需求主体与商品所有者这一客体的关系。

2、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指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的经济形式,是指主要由市场价格调节的社会经济运行机制,是商品经济的高级的、成熟的发展阶段。

资源配置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市场方式;另一种是计划方式。

在现代社会中,单一的、纯粹的市场方式或计划方式,一般来说是不存在的,往往是以某种方式为主,另一种方式为辅。

如果某一社会经济中的资源配置方式是以计划方式为主,就叫计划经济;如果以市场方式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这种经济就称为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名词解释与简答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名词解释与简答

1、资源配置:是指社会把有限的资源恰当地分配到社会需要的领域、企业和部门,使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产生最佳的效益,最大限度的满足社会的需要。

2、有效竞争:一种既能保持竞争活力,消除垄断的弊端,又能利用规模经济的市场竞争格局。

3、现代企业制度:指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基础,以有限责任制度为保证,已公司制企业为主要形式,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为条件的新型企业制度。

4、市场机制:是通过市场价格和供求关系变化及经济主体之间的竞争,协调生产与需求之间的联系和生产要素的流动和分配,从而实现资源配置的一套有机系统。

5、市场的均衡价格:商品的价格决定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

某种商品的需求总量与其供给总量一致时的价格,被称为市场均衡价格。

6、市场体系:是各类市场的有机统一体。

7、市场经济:是社会配置经济资源(劳动力、土地、资金、技术、知识、信息)的一种经济形式。

8、货币政策:是指国家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所制定的关于货币供给和货币流通管理的基本方针和准则。

9、社会保障制度:是以国家为主体,依据法律和法规,通过国民收入分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物质保障,以保证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各种政策措施的总和。

10、宏观经济调控:是指国家从经济运行的全局出发,按预定目标对国民经济活动从总量和结构上进行调节,调控和引导的管理活动。

11、法人治理结构:是指在股权分散的现代公司制企业内部,对企业法人财产进行管理运行,进而形成责、权、利相对称,激励和约束相制衡的一种契约性制度安排,其目的是既保证专家型经理人员放手经营,又不致失去出资者对经理人员的最终控制。

12、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对生产资粮的关系体系,它包括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诸方面的经济关系。

13、机会成本:指资源用于某种用途时被放弃的其他用途所能带来的最大利益。

简答1、为什么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答:1、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利于培育国民经济旳增长点,推进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利于扩大就业,缓解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3、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公有制经济发展,进一步完善我国旳所有制结构和基本经济制度,发挥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各自优越性,实现二者和谐统一发展可见,坚持公有制为主,又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既有利于解决国有企业旳弊端,又能使非公有制经济增加生产和服务、满足社会多层面需求,更好旳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socialist economy名词解释

socialist economy名词解释

socialist economy名词解释
社会主义经济是一种以人民群众利益为中心的制度设计,它是一种新的尝试和实验,其成功与否取决于社会各个方面的实际情况和历史条件。

在实践中,社会主义经济优越性的发挥在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条件下可能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社会主义经济从自由竞争过渡到垄断阶段,进而在一般垄断基础上形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加深,最后导致资本主义垄断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先后出现了自由竞争过渡垄断阶段、垄断竞争阶段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下的垄断竞争三种模式。

社会主义经济学名词解释大纲整理

社会主义经济学名词解释大纲整理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一、名词解释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党提出了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表明:第一,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于不发达阶段。

2、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3、集体经济集体经济,是生产资料归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公有制经济。

集体所有制源自苏联,它的应用范围仅限于农村,主要表现为集体农庄所有制。

上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从前苏联引入了集体所有制概念,并在开展合作社和公私合营运动中将其放大到农村和城镇,这样就演变成了我国的农村和城镇集体经济所有制。

集体经济的实质是合作经济,包括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

在我国,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经济体现着共同致富的原则,可以广泛吸收社会分散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财富和国家税收。

4、混合所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指由不同性质的资本联合、融合或参股而形成的经济成分。

一般采取股份制的资本组织方式。

它以社会中存在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为前提,通过各类性质的产权在市场中以多种方式自主流动和重组形式,并适应竞争的需要不断变化资本结构。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利于形成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从而有利于实现企业运营的高效益;有利于推动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由不同所有制经济按照一定的原则,实行联合生产或经营的所有制形式。

这种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都属于公有制经济。

5、市场:交换的场所、渠道、纽带。

6、市场经济:是以市场配置资源或调节经济运行的经济,它与一个社会的经济制度性质无关。

7、市场机制:是指通过市场价格和供求关系变化以及经济主体之间竞争,调节供给、需求和生产要素的流动与配置的一套有机系统。

8、增量改革: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经济发展出现了转机。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中国改革找到了这样一条新的道路,就是在经历了开始阶段扩大企业自主权试验不成功、国有经济改革停顿不前的情况下,采取一些修补的办法维持国有经济运转,把主要力量放到非国有经济方面,寻找新的生长点,我们把这种战略叫做增量改革战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名词解释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名词解释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名词解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领域的一种运行模式。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下,国家主导经济发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以下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一些重要名词的解释:1. 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一种经济和政治理论,旨在实现社会的公平与公正,通过合理的财富分配和资源配置来提高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

2. 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制度,其核心是通过供求关系和价格自由决定资源的分配和生产的组织。

市场经济强调自由竞争和私人财产权,以及市场需求和供给的相互作用。

3. 资源配置:资源配置是指对有限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和利用的过程。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资源配置应由市场机制决定,即通过市场供求关系和价格来决定资源的分配。

4. 国家主导:国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承担监管和调控经济的责任。

国家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和政策,保障市场的公平竞争、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福利。

5. 政府干预: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对市场经济的干预是为了实现社会公平和公正,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补贴、价格管制等手段来干预市场,平衡资源分配。

6. 价格机制:价格机制是市场经济中通过供求关系和价格来协调资源配置和生产决策的一种机制。

价格机制通过商品价格的升降来引导生产者调整生产和销售决策,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7. 分配公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分配公平是指按劳分配的原则,即个人的收入应与其贡献成正比。

分配公平还包括保障基本福利的供应,减少贫富差距,提高整体收入水平。

8. 市场监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家应加强市场监管,防止市场垄断、不正当竞争、假冒伪劣等问题。

市场监管应加强对产品质量、价格、合同履约等方面的监督和处罚力度,保护市场秩序。

9. 产权制度:产权制度是规定生产要素归属和流转方式的一套制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家应建立健全的产权制度,保护公民和企业的合法权益,鼓励创新和创业。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第一章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立社会主义必经的阶段(即从1956年我国进入这会主义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

)2.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①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②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通过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

③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第二章名词解释:1.公有制实现形式:国有制经济、集体所有制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混合所有制经济:由不同所有制经济,以控股、参股等不同方式投资形成个人财产,由企业法人企业法人进行经营的企业。

(主要类型有股份制企业、跨所有制组成的企业及企业集团、中外合资和中外合作企业等。

)3.按劳分配:按照每个劳动者向社会所提供的劳动量来分配劳动收入的收入分配制度。

4.按生产要素分配:按照投入的生产要素的多少来分配社会财富。

简答题:1.什么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和生产资料所有权?两者有什么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指人们在生产资料上或通过生产资料形式和建立的相互经济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权:生产资料所以制在权利关系和法律上的反映,具体包括狭义的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和使用权生产资料所有制和所有权之间的关系:所有制与所有权是两个密切相关的不同范畴。

所有制是指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的经济制度,是一个经济范畴;所有权是指财产归谁所有的法律制度,是一个法律范畴;就历史顺序而言,所有制先于所有权存在。

所有制是所有权的经济基础,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一定的所有权;所有权反过来又积极作用于生产资料所有制,具有维护、巩固和发展所以制的重要功能。

2.谈谈你对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的认识。

①股份制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但并不改变最终的所有权关系。

社会经济名词解释

社会经济名词解释

社会经济名词解释
社会经济名词解释如下:
1. 社会经济: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包括商业、制造业、农业、手工业、服务业等各种经济活动,以及货币、贸易、物价、工资、税收等方面的经济体制和文化现象。

2. 社会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社会和经济关系的学科,探讨社会发
展和经济运动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关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历史、现
状和未来趋势。

3. 社会主义经济:指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通过计划经济和
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经济体制。

4. 资本主义经济:指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通过市场经济相
结合的经济体制。

5. 经济发展: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和发展的过程和结果,
通常包括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增长率、经济产业结构、技术水平等方面的内容。

6. 经济发展计划:指政府通过制定经济发展计划,指导和鼓励经
济发展的过程和结果。

7. 经济全球化:指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和相互转化的趋势,通常涉及贸易、投资、税收、文化等方面的全球化。

8. 收入差距:指不同社会群体之间收入的差异,通常由经济发展、教育和医疗资源分配等因素导致。

9. 贫困:指收入和生活水平不能满足基本需求的人群,通常与经
济发展、教育和医疗资源分配等因素有关。

10. 社会保障:指为保护劳动者和维护社会公平,由政府提供的社会保障服务和支持,通常包括养老、医疗、失业、住房等方面的保障制度。

社会经济学考的名词解释

社会经济学考的名词解释

社会经济学考的名词解释社会经济学是研究社会和经济现象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它涉及各种复杂的概念和术语。

在社会经济学考试中,理解和解释这些名词是取得高分的关键。

本文将简要介绍一些常见的社会经济学名词,以帮助各位考生更好地准备考试。

1. 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体制,其中资源的配置是通过市场供求关系和个人经济行为来决定的。

市场经济强调自由竞争和私人产权,个体和企业在市场中根据自身利益做出经济决策。

2. 国民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总量的指标。

它包括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并在一定时期内计算。

3.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商品和服务的平均价格持续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会导致货币的购买力下降,影响人们的消费能力和经济活动。

4. 失业率:失业率是衡量劳动力市场上闲置劳动力的比例。

高失业率代表经济不景气,失业人口增加,对社会经济稳定和社会福利产生负面影响。

5. 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指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

当需求高于供给时,商品价格上涨;当供给高于需求时,商品价格下跌。

6. 垄断:垄断是指市场上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供应者的情况。

垄断者可以通过控制供给来操纵价格和市场竞争,对消费者造成不利影响。

7. 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是指每次额外消费或生产单位对总效用的改变。

边际效用递减意味着每次额外单位的效用逐渐减少。

8. 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做出某种选择时放弃的下一个最好的选择的成本。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做出某种选择会意味着无法利用资源进行其他有利的选择。

除了以上提到的名词,社会经济学考试还涉及更广泛的概念和理论,如劳动力市场、供给与需求曲线、成本效益分析等。

对于考生来说,熟悉这些名词并理解其含义至关重要。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理解这些名词仅仅是社会经济学考试的基础。

考生在准备考试时应该深入学习相关理论和模型,并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只有通过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理解社会经济学的本质和应用。

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部分名词解释(3)

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部分名词解释(3)

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部分名词解释(3)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部分名词解释4.市场机制:是指通过市场价格和供求关系变化及经济主体之间的竞争,调节供给、需求和生产要素的流动与配置的一套有机系统。

5.市场经济:是以市场配置资源或调节经济运行的经济,它与一个社会的经济制度性质无关。

6.市场调节:是指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调控国民经济运行过程,配置资源和协调供求关系,是一种经济运行的调控方式和手段。

7.过度经济:指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即通常所说的市场化。

8.渐进式经济:是在工业化和社会主义宪法制度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市场化改革。

9.激进式经济:其特点是:一是在政治利益机构的重构上选择自由化策略;二是在经济利益结构的重构上选择私有化策略;三是在经济政策的重构上选择控制货币、放开价格。

10.所有权:是指主体对确定物的独占和垄断的财产权利,是同一物上不依赖于其他权利而独立存在的财产权利。

11.占有权:是指行为人对财产直接加以控制的可能性,是所有者与他人之间因对财产进行实际控制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12.使用权:是指不改变财产的所有和占有的性质,依其用途而加以利用的可能性,是人与人之间因利用财产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使用权是直接于所有物之上行驶的`权利,因而使用权的存在首先以占有物为前提。

13.收益权:是指获取基于所有者财产而产生的经济利益的可能性,是人们因获取追加财产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14.法人财产权:是指法人对企业财产的排他性占有、支配、处分和收益权。

15.产权制度:是指既定产权关系和产权规则结合而成的且能对产权关系实现有效的组合、调节和保护的制度安排。

16.公共产品:是指那些消费不具有排他性但收费存在困难的产品。

17.基础工业:是指能源(包括电力)工业和基本原材料(包括重要的矿产资源、钢材、石油化工材料等)工业。

18.股份公司:是由一定人数以上的股东所发起组织、全部资本被划分为若干等额股份、股东就其认购的股份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股票可以在社会上公开发行和在股票市场上自由转让的公司。

复习答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关键词、名词解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杨干忠 第四版)

复习答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关键词、名词解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杨干忠 第四版)

1、资源:是指用于生产满足人类需要的有形的和无形的产品的那些物品和劳务。

2、经济资源:指必须付出代价带能获得的资源。

3、选择:就是如何利用既定的资源去生产量多质优的经济物品,以更好地满足人类的需要。

4、资源配置:由资源的稀缺性引发的三大问题,被称为资源的配置问题,即: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

5、机会成本:指做出一项选择时,从所放弃的其他可供选择的最好的资源用途获得的收益。

6、计划配置方式:是计划经济体制中占主体地位的资源配置方式,他通过计划机制的作用过程实现资源的配置。

7、市场配置方式:指通过市场、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经济形形式。

8、价格机制:指价格变化同商品或资源的供求之间的有机联系。

9、资源稀缺性:也叫资源的有限性,是指相对于人类社会无穷的欲望而言,经济资源或者说身缠那些满足需要的物品和服务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10、市场:商品或劳务交换的场所或接触点。

11、市场主体:市场的参与者称为市场主体,即市场上从事各种交易活动的当事人,它包括自然人、家庭、企业、社会组织、政府、经济组织的法人。

12、市场客体:指市场主体在市场活动中的交易对象,体现着市场交换中的经济关系,是各种经济利益关系的物质承担者,它包括商品、劳动力、工资、技术、资金、信息等。

13、市场运行:社会分工基础上,市场主体的交换和合作完全是自愿的,他们分散的做出决策,受“看不见的手”的支配区实现利益最大化,最终协调社会生产和消费。

14、市场经济:是社会配置经济资源的一种经济形式,通过市场机制在市场中实现资源配置。

15、古典市场经济:无需政府调节,市场力量能够进行自发调节,使市场中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

16、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指公共使用或消费的物品,是私人不能或不愿产生的。

由政府来生产,但并不以上为着所有公共物品必须有振幅来生产,也不能提供全部。

17、外部性:指一个人或一群人的行动、决策使另一个人或一群人受损或收益的情况。

个人或企业的行为直接影响了他人或社会而又不为此付出代价或得到补偿,称为经济活动的外部性。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名词解释:第一章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立社会主义必经的阶段(即从1956年我国进入这会主义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

)2.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①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②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通过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

③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第二章名词解释:1.公有制实现形式:国有制经济、集体所有制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混合所有制经济:由不同所有制经济,以控股、参股等不同方式投资形成个人财产,由企业法人企业法人进行经营的企业。

(主要类型有股份制企业、跨所有制组成的企业及企业集团、中外合资和中外合作企业等。

)3.按劳分配:按照每个劳动者向社会所提供的劳动量来分配劳动收入的收入分配制度。

4.按生产要素分配:按照投入的生产要素的多少来分配社会财富。

简答题:1.什么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和生产资料所有权?两者有什么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指人们在生产资料上或通过生产资料形式和建立的相互经济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权:生产资料所以制在权利关系和法律上的反映,具体包括狭义的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和使用权生产资料所有制和所有权之间的关系:所有制与所有权是两个密切相关的不同范畴。

所有制是指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的经济制度,是一个经济范畴;所有权是指财产归谁所有的法律制度,是一个法律范畴;就历史顺序而言,所有制先于所有权存在。

所有制是所有权的经济基础,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一定的所有权;所有权反过来又积极作用于生产资料所有制,具有维护、巩固和发展所以制的重要功能。

2.谈谈你对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的认识。

①股份制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但并不改变最终的所有权关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名词解释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名词解释

1、社会主义初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2、资源配置:是指社会如何采用一定的调节机制,在不同使用者和不同用途之间分配各种有限资源,使这些资源能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效益。

3、经济制度:主要揭示人与人之间的所有制关系以及由此决定的人们之间的经济关系。

4、经济体制:是指在一定社会基本经济制度下,国家组织和管理生产、流通和分配的具体形式或者说是一国经济体制的具体形式。

5、产权界定:是指通过法律明确规定产权的主体和其拥有的财产权利范围的过程和结果状态。

6、现代企业制度:是一种适合现代市场经济需求的在产权结构、治理结构、决策机构、权力机构以及制约因素等方面有着一定规则的企业制度。

7、市场经济微观经济基础:广义:市场中微观经济主体的总和以及主体所具有的特征。

狭义:微观经济主体。

8、市场主体:是在市场上从事交易活动的组织和个人,具体包括居民、企业、政府。

9、市场客体:是市场主体交换的对象,具体包括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等。

10、价格机制:通过价格的涨落调节商品和要素的供求,引导生产、经营和消费的经济运行机制。

11、金融市场:资金的供应者与需求者进行资金融通和有价证券买卖的场所、机构和供求交易关系。

12、市场规则:是国家为了保证市场有序进行而依据市场运行规律所制定的规范市场主体活动的各种规章制度,包括法律、法规、契约和公约。

13、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在一国领土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14、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依据一定的法律和规定,对遇到疾病、生育、年老、死亡、失业、灾害、或其他风险的社会成员给予相应的、经济的、物质的服务和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的社会经济福利制度。

15、社会保险:是由国家通过法律手段对社会全体劳动者强制征缴保险基金,用以对其中丧失劳动能力或失去劳动机会的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社会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社会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题社会经济学名词解释 + 简答题
名词解释
社会经济学
社会经济学是研究社会和经济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学问,旨在
了解和解决社会经济问题。

它将经济学和社会学的范畴结合在一起,探究社会和经济体系的交错点。

劳动力
劳动力是指一定时间内从事生产或者其他有用的社会活动的人
力资源。

它是生产过程中人类在生产活动中所作出的贡献。

劳动力
的增长和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经济发展的动力。

社会生产力
社会生产力指社会所拥有的物质生产能力和劳动力水平。

它包括技术、设备、工具、物资、和劳动者的知识、技能和健康状态等方面。

社会资本
社会资本是指社会成员因社交网络、社区参与和社会信任而形成的可用于改善社会福利、提高生产效率和增强政治民主的资源。

简答题
1. 社会经济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
答:社会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和经济之间相互作用关系,旨在了解和解决社会经济问题。

2. 什么是劳动力?
答:劳动力是指一定时间内从事生产或者其他有用的社会活动的人力资源。

3. 社会生产力包括哪些方面?
答:社会生产力包括技术、设备、工具、物资、和劳动者的知识、技能和健康状态等方面。

4. 社会资本的定义是什么?
答:社会资本是指社会成员因社交网络、社区参与和社会信任而形成的可用于改善社会福利、提高生产效率和增强政治民主的资源。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生学科考试参考资料)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生学科考试参考资料)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一、名词解释1、平衡增长战略答:一种经济策略,旨在通过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相互支持和配合,实现全面的经济增长和发展。

2、产权答:是一种通过社会强制而实现的,对某种经济物品的多种用途进行选择的权利。

产权是一组权利,它包括使用权、收益权、转让权。

3、经济发展模式答:指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及其生产力要素增长机制、运行原则的类型,它包括经济发展的目标、方式、发展重心、步骤等一系列要素。

4、公共产品答:指那些消费不具有排他性但收费存在困难的产品。

也就是说,公共产品一旦提供出来,生产者无法排斥那些在消费时不为这些产品付费的人。

它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纯公共产品另一类是准公共产品5、市场经济答:市场经济就是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和调节经济运行的经济。

在这个意义上,它与一个社会的经济制度性质无关,不表明社会的经济性质和特征。

二、简答题6、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中国经济发展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提炼。

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核心内容。

它强调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要发挥政府在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中的作用,形成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在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中发挥作用的经济体制。

2.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强调,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发展必须是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要注重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3.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提出了新型工业化道路,即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实现工业和信息业的融合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4.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提出了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即要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制定差异化的发展政策,促进各地区的协调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名词解释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名词解释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名词解释第一章一、价格机制:指由供求决定价格,价格信号引导资源配置,配置的结果又反应到供求的循环作用的过程。

二、供求机制:〔课本定义〕指的是供给与需求之间所具有的内在联系和动态平衡机制,并最终使价格区域均衡的规律性。

〔MBA智库的定义〕供求机制是调节市场供给与需求矛盾,使之趋于均衡的机制。

供求机制是指商品的供求关系与价格、竞争等因素之间相互制约和联系而发挥作用的机制。

供求关系受价格和竞争等因素的影响,而供求关系的变动,又能引起价格的变动和竞争的开展。

三、简述市场经济的根本特征市场经济是以自由价格为信号,以分散决策、自由竞争为特点,通过产权清晰的经济个体在趋利动机下的资源交易来完成的资源配置方式。

其根本特征是产权明晰,经济决策高度分散。

由一只“看不见的手〞指引,资源的配置和利用通过自由竞争市场中的价格机制来解决。

但这种体制的缺点是不能很好的解决资源利用问题,经常出现繁荣与萧条的周期性波动,并且人与人之间财富和收入的差异太大,有失社会公平。

四、试述供求机制调节资源配置的具体方式所谓供求机制,指的是供给与需求之间所具有的内在联系和动态平衡机制,并最终使价格趋于均衡的规律性。

具体地说,调节供求关系的方式有两种:数量调节和价风格节。

这两种调节机制促使厂商向社会提供适用、适量的各类产品,并使供求关系最终趋于平衡,这就是供求机制。

具体方式:1.数量调节,也称供给调节。

当商品供过于求时,厂商会主动调减生产,关停一局部生产线,乃至推出这一生产领域,即通过关停并转,减小对这一产品的社会总供给量;当商品供不应求时,厂商会主动增大生产量,通过满负荷工作、扩大投资、吸引其他企业进来等来增加这一产品的总供给量。

因此,厂商的数量调节使供求关系趋于平衡。

2.价风格节,也称需求调节。

由于供求关系的变化往往表达为价格的变化,在供过于求是,生产者未销售产品展开剧烈竞争,价格就会下跌,导致市场需求增加;在供不应求时,购置者在市场上竞相购置商品,从而引起价格上涨,导致市场需求减少。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要点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要点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习题及答案第一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一、名词解释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指我们这样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经历的那个阶段。

第一,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于不发达阶段。

2、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3、集体所有制(经济):是由部分劳动群众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经济形式。

4、混合所有制经济:是由不同性质的所有制经济组合而成的一种经济形式。

5、三个代表: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简述题1、简述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P23-24一是自由人的联合体和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

二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私有制。

三是尽快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

四是消灭商品货币关系,对全部生产实行有计划的调节。

五是在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高级阶段实行按需分配。

2、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含义及意义。

P28-29(1)含义:特指我们这样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经历的那个阶段。

第一,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于不发达阶段。

(2)意义:一是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依据;二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3、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之间的关系?P29-30(1)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

(2)坚持公有制为主体。

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体现:从量上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和经营性资产中占优势;从质上,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命脉的控制和对经济发展地导向作用上。

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部分名词解释

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部分名词解释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一种主要形式,在中国,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是在没收官僚资料本主义企业和改造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基础上,采取国家所有制的形式建立起来的,是指社会产品由全体人民所有的一种产权制度。

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集全所有制的建立健全是分通过对家业和手工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成来完成的则指社会产品归某一个社会集团所有的一种产权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不发达到发达的渐进过程,这个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划分的依所是社会生产力状况、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以及国家政治制度状况等综合因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指在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阶段,即从1956年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

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后达到共同富裕。

生产资料:生产资料也称作生产手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认定的生产力三要素之一。

劳动者进行生产时所需要使用的资源或工具。

生产资料是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它是任何社会进行物质生产所必备的物质条件。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人们在生产资料上或者通过生产资料形成和建立的相互经济关系。

这些关系得到社会的承认和共同遵守,在国家和法律出现以后,则得到法律的保护。

生产资料所有制除了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的关系以外,还包括生产资料归谁占有、归谁支配。

归谁使用以及发挥这些权能得到的物质利益归谁所得和支配的关系所有权:生产资料所有制在权利关系或法律上的反映、就是生产资料所有权,具体而言,它包含了狭义的所有权(归属权)、占有权、支配权和使用权四项权能。

公有制:生产资料归社会劳动者共同占有和支配的一种新型所有制。

在我国,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制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还所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的成分和集体成公。

公有制的不同形式,只是公有化范围不同,不存在高级形式和低级形式之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社会主义企业制度与国有企业改革
1、企业治理结构:
是一种契约制度,它通过一定的治理手段合理配置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以使企业内的不同利益主体形成有效地自我约束和相互制衡机制。
2、道德风险:
是指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时作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
3、刺激一致性约束:
为了使委托人的期望收益最大化,最优化的激励约束机制的设计必须满足两个最基本的约束条件:一个是所谓的刺激一致性约束。由于代理人是合同的接受者,机制所提供的刺激必须要能诱使代理人自愿地选择根据他们所属类型而设定的合同。
3、市场经济:
是指由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经济,它与一个社会的经济制度性质无关。
4、增量改革(下一章):
即在不率先触动既得利益格局的前提下,在边际上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也就是说,在等级规则作用较小的边际上,选择具有帕累托改进意义的利益调整方式进行体制改革,逐渐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
5、渐进式改革:
5、处分权能:
是指为法律所保障的实施旨在改变财产的经济用途或状态的行为的可能性,它所反映的是人在变更财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6、产权(2007):
是一种通过社会强制而实现的对某种经济物品的多种用途进行选择的权利。也就是说,产权不是一种而是一组权利,它包括使用权、收益权、转让权。
7、产权制度(2006):
第四章、社会主义企业制度与国有企业改革
1、所有权(2009):
是确定物的最终归属,表明主体对确定物的独占和垄断的财产权利,是同一物上不依赖于其他权利而独立存在的财产权利。所有权概括和赋予了所有者能够实际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能。
2、占有权能:
行为人对财产直接加以控制的可能性,是所有者与他人之间因对财产进行实际控制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我国没有从先验的理论出发,而是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选择了一条自上而下的渐进式改革道路,逐渐从一个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所谓渐进式改革是指在根本经济制度不发生较大变化的情况下,对经济发展过程中限制或阻碍经济发展的经济体制进行逐渐地改革.中国的渐进式改革体现在许多方面:从农村改革开始,然后扩展到城市。)(即在一定条件下通过特定步骤,逐渐打破旧制度的主体地位,培育、确立、完善新制度的主要经济作用。)我国实行的改革方式,是在工业化和社会主义宪法制度基础上进行的市场化,是按渐进的方式推进改革。
8、需求诱致型制度变迁方式:
当建立在排他性产权基础上的微观主体成为制度变迁的“第一行动集团”时,我国的制度变迁方式就由中间扩散型向需求诱致型方向转变,即个人或一群人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为确立预期能导致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制度安排和权利界定而自发组织实施制度创新。需求诱致型的制度变迁方式与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具有一致性。
10、股份公司:
是由一定人数以上的股东所发起组织、全部资本被划分为若干等额股份、股东就其所认购的股份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股票可以在社会上公开发行和自由转让的公司。
11、公共产品(2006):
是指那些消费不具有排他性但收费存在困难的产品。为了保证最优化的公共产品供应量,就只能由政府用向国民征税的收入来提供公共产品。公共产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向全体公民免费提供的纯公共产品,如国防、公安系统、公共道路等。这类产品的提供者自然是政府,所有权与控制权完全由政府拥有。另一类是向消费者收取一定费用的准公共产品,如公立学校、公立医院、文化设施、城市自来水和煤气、邮政电信、国家电网、国家政策性银行等。
1.向代理人支付薪金、奖金等费用;
2.代理人为追求非货币物品而导致的成本上升和利润减少;
3.由代理人的决策与使委托人利润最大化的最佳决策之间存在的差异所导致的企业效率的损失。
6、企业所有权:
作为企业治理结构客体的企业所有权首先表现为剩余索取权。剩余索取权与控股权合称为企业所有权。
7、内部人控制:
5、宪法秩序:
指用以界定国家的产权和控制的基本结构,它包括确立生产、交换和分配的一整套政治、社会和法律的基本规则,它为集体选择确立了原则,从而是制定规则的规则。
6、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方式:
在一定的宪法秩序和行为的伦理道德规范下,权力中心提供新的制度安排的能力和意愿是决定制度变迁的主导因素,而这种能力与意愿主要决定于一个社会的各既得利益集团权力结构与力量的对比。
第六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配制度
1、按劳分配:
是马克思对未来社会个人消费品分配原则的理论概括。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它体现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关系和社会主义阶段劳动的社会性质。其实质就是以劳动为尺度进行收入的分配,劳动者取得的收入与其提供的劳动量成比例。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日益源自国际社会所公认,作为直接挑战“华盛顿共识”并建立在中国经验基础上的“北京共识”愈益被国内外学术界所广泛关注。“北京共识”包含三个重要的原理:一是创新的价值;二是努力建造一个有利于持续、均衡与稳定发展的大环境;三是自主发展理论。
2、等级规则:
指首先构建一个层层隶属的金字塔形的等级构架,再界定每一个行为人在这个等级构架中所处的位置然后再进一步界定这个等级位置相适应的资源配置权力。一个人所处的等级位置越高,资源配置的权力就越大。
12、基础产业:
具有自然垄断特性的基础产业包括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两部分。基础工业是指能源(包括电力)工业和基本原材料(包括重要矿产资源、钢材、石油化工材料等)工业;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交通运输、机场、港口、通信、水利等设施。
13、竞争性国有企业:
是指那些国家投资建成的、基本不存在进入与退出障碍、同一产业部门内存在众多企业、企业产品基本上具有同质性和可分性、以利润为经营目标的国有企业。这些国有企业大部分分布在制造业、建筑业、商业、服务业等领域。
9、企业共同治理:
贯彻了“合作逻辑”的治理结构就是“共同治理”机制,它强调决策的共同参与与监督的相互制约。具体地说,就是董事会、监事会中要有股东以外的利益相关者的代表,如职工代表、银行代表等。
10、相机治理结构:
企业所有权安排形式的多样化从动态的角度看就是它的状态依存性,也就是说,相对于不同的企业经营状态,对应着不同的企业所有权安排。如果不存在事前的法律规定,企业所有权分配的支配权的让渡就必须依靠产权主体之间的自愿谈判来完成。这套制度就是相机治理机制。
4、参与约束:
个人理性约束(或称为参与约束)。这种约束是对代理人的行为提出一种理性化假设。它要求代理人接受合同所得到的效用不少于其保留效用,做到了接受这个合同比拒绝合同在经济上更合算,这就保证了代理人参与机制设计博弈的利益动机。
5、代理成本:
在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的条件下,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的效用函数不完全一致,代理制的引入必然会诱发一定的代理成本,它包括:
第三章、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渐进过渡
1、“华盛顿共识”与“北京共识”:
华盛顿共识最初是担任世界银行经济学家的约翰•威廉姆森提出来的。针对20世纪80年代绝大多数拉美国家陷入了长达10余年的通货膨胀居高不下、债务危机频频爆发的困难格局,威廉姆森系统地提出了指导这些拉美国家通过经济改革走出困境的各项政策主张,这些政策包括10个方面。华盛顿共识的核心内容是私有产权条件下的资本与市场的全面开放,它显然秉承了亚当•斯密的自由竞争经济思想,与西方自由主义的主流经济学传统一脉相承,因此后来人们又把这些所谓共识称之为“新自由主义的政策宣言”。
3、使用权能:
是指不改变财产的所有和占有的性质,依其用途而加以利用的可能性,是人与人之间因利用财产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使用权是直接于所有物之上行使的权利,因而使用权的存在首先以占有物为前提。
4、收益权能:
是指获取基于所有者财产而产生的经济利益的可能性,是人们因获取追加财产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4、混合所有制经济:
是由不同性质的所有制经济组合而成的一种经济形式。随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各种所有制经济相互交融、参股、持股,从而形成的一种新的所有制形态。
第二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1、市场:
是指交换的场所、渠道和纽带。
2、市场机制:
是指在市场交易关系中形成的以价格、供求和竞争三位一体的互动关系为基础的经济运行和调节的一套有机系统。
3、宏观收入分配过程:
是建立在微观收入分配过程基础上并独立于这一分配过程的在再分配过程。它要考虑社会各个方面的利益的平衡和社会整体、长远发展需要,对不同部门、不同领域、不同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进行调节,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
4、公共服务均等化:
主要是指全体公民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机会均等、结果大体相等,同时尊重社会成员的自由选择权。实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弥补市场失灵、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制度安排,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是指既定产权关系和产权规则结合而成的而且能对产权关系实现有效的组合、调节和保护的制度安排。
8、自然人企业制度:
按照财产的组织形式和所承担的法律责任,企业的组织形式可分为自然人企业和法人企业。自然人企业制度主要包括独资企业和合伙人企业两种形式。
9、法人企业制度:
按照财产的组织形式和所承担的法律责任,企业的组织形式可分为自然人企业和法人企业。法人企业制度的典型形态是公司制,主要包括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
2、微观收入分配过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分配过程被分为微观收入分配和宏观收入调节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微观收入分配过程是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微观收入分配过程是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确定和分配价值,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取得收入的多少,既取决于其单个产品生产上是否符合及在多大程度上符合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标准,也取决于该部门生产总量是否符合及在多大程度上符合第二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