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家校沟通的实效性研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我国家校合作的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国家校合作的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国家校合作的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题目:我国家校合作的问题研究
一、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民教育的普及,高等教育的普及率不断提升,教育质量也在不断优化。

同时,随着国家经济的开放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际教育交流合作也越来越频繁。

而“家校合作”作为普及教育的重要环节,在我国也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然而,目前我国的家校合作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家校合作的目标、平台缺失等问题,亟待进行深入的研究。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我国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家校合作机制提供理论支撑。

三、研究内容
1.家校合作的定义和意义
2.我国家校合作的现状
3.家校合作的目标分析及问题分析
4.国际家校合作的借鉴及启示
5.提出我国家校合作改革的建议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

五、研究意义
本研究将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我国家校合作机制提供理论指导,对于提高家校合作的质量和水平,推动我国的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家校合作共育课题开题报告

家校合作共育课题开题报告

家校合作共育课题开题报告1. 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家校合作共育在教育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家庭是孩子最初的学习环境,而学校则是孩子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

家校的紧密合作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发展其认知、社交和情感能力。

因此,家校合作共育成为了教育改革的热门课题。

本文将对家校合作共育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课题。

2. 背景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家庭和学校往往被视为相互独立的两个系统。

家长负责孩子的生活和基本教育,而学校负责系统化的学习和知识传授。

然而,这种分离的教育模式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家长和教师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家长往往不清楚孩子在学校的具体学习情况,而教师也无法很好地了解孩子在家庭中的成长环境。

其次,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目标和价值观不一致。

家长希望孩子能够全面发展,培养良好的品德和社会责任感,而学校则更注重学术知识的传授和学生成绩的提高。

3. 家校合作共育的重要性家校合作共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首先,家校合作可以提供更全面的教育支持。

家庭和学校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可以使得教育目标更加一致,帮助孩子全面发展。

家长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为孩子提供适当的学习支持和资源。

教师则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在家庭中的成长环境,更好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其次,家校合作可以促进孩子的综合素养的发展。

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合作可以让孩子在多个环境中接受不同的教育和培养,从而提高其综合素养。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互动可以使孩子在学习、社交和情感等方面均得到充分的发展。

最后,家校合作可以提高教育质量。

通过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合作,可以共同制定教育目标,制定教育计划和方案。

双方可以共同评估孩子的学习成果,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家校合作可以形成一种有效的监督机制,提高教育质量。

4. 家校合作共育课题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家校合作共育的课题:4.1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目标和价值观这一课题旨在研究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目标和价值观,探讨两者的异同,以及如何实现家校合作共育的一致性。

《家校合作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2200字

《家校合作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2200字

2018.04.01-2018.04.20修改毕业论文三稿并提交毕业论文定稿
指导教师意见
签章 年 月 日
教研室主任意见
签章 年 月 日
3.步骤
根据XX小学的家校合作道的现状,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家校合作的效果与不足,为继续开展家校合作找到理论基础,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解决的对策。
4.技术路线:
5.可行性分析
对“家校合作”进行研究,可以转变过去信息的单向传输和家校沟通不畅的现象,形成学校与家长的互动模式,使家长不仅了解学校和学生,还能够参与、配合和建言学校教育。本文所有主要参考文献、数据均来自权威期刊及官方网站,其内容具有真实性、逻辑性、严谨性。
[2]霍国强.家校合作的双重指向及其整合研究[J].教育探索, 2015(7):47-49.
[3]李杰.小学家校合作的负效应及规避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15.
[4]黄沧海.对家校合作协同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家校合作教育, 2015(1):4-11.
[5]何欣,武子俊.我国家校合作研究:理论、实践和思考[J].阴山学刊, 2016, 29(5):104-108.
[10]张杰,张薇. 21世纪家校合作问题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课程教学研究, 2017(9):35-39.
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步骤、技术路线及可行性论证
1.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可以快速有效的了解相关人群对于某一问题的认识,有利于分析其中存在的个性和共性的问题,进而提出合理的对策解决问题。为了了解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关帝庙街小学的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和家长对“家校合作”的认识,研究者设计了面向学校领导和教师、学生以及家长的三类问卷,问卷设计中部分题目借鉴了己有的研究。问卷在进行了小范围的施测之后,根据情况对部分题目进行了修改。

家校共育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家校共育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家校共育实践研究开题报告范本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理念逐渐转变,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

在这一过程中,家庭和学校的合作变得尤为重要。

家校共育作为一种教育模式,强调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密切协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然而,目前对于家校共育的实践研究还相对不足。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家校共育的实施情况、影响因素以及取得的成效,为今后教育实践提供可行性建议。

二、研究问题1. 家校共育的实施现状如何?2. 家庭和学校在家校共育中的角色与互动如何?3. 家校共育对学生学业成绩、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影响是什么?三、研究目的1. 揭示当前家校共育的实施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2. 探讨家庭和学校在家校共育中的互动模式,寻找有效的协作机制。

3. 通过实证研究,验证家校共育对学生学业和心理健康的影响,提出可行性建议。

四、研究方法1. 文献综述:对家校共育相关理论和实践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前人经验和研究成果。

2. 实证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收集家庭和学校的相关数据,分析其在家校共育中的角色和互动。

3. 案例研究: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学校和家庭,深入了解其家校共育的实践经验。

五、预期结果1. 对家校共育实践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有深入的了解。

2. 提出家庭和学校在家校共育中更好地合作的建议。

3. 验证家校共育对学生学业和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六、研究计划1. 阶段一(月份):文献综述,梳理家校共育理论框架。

2. 阶段二(月份):设计研究方法,制定问卷和访谈大纲。

3. 阶段三(月份):实施问卷调查和访谈,收集数据。

4. 阶段四(月份):数据分析,编写初步研究报告。

5. 阶段五(月份):撰写最终研究报告,进行成果汇报。

【结题报告】《家校沟通的实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家校沟通的实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家校沟通的实效性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背景在加速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今天,外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上学所占比例越来越高,教师们越来越多地意识到家庭教育在教育中的不可替代地位和基础的教育作用。

我们打下了良好的家长学校工作的基础,形成了一批优秀的重视家庭教育作用、有着良好家庭教育指导经验的队伍。

理论背景:1、大教育理论。

自二战以来,世界各国对教育的认识在两个方面发生了扩展。

一是由人生某一阶段的教育扩展到终身教育,二是由单一的学校教育扩展到了社会教育、家庭教育。

因此,现代教育在内涵上成为一种大教育。

大教育的发展是沿着两个方面进行的,一是社会的教育化,二是教育的社会化。

2、以德治国理论。

2001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新阶段。

以德治国的理论强调,学校、家庭、社区的教育是密不可分的,是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

3、素质教育理论。

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把素质教育从理论上的争议正式转到国家的立法上来。

强调素质教育要“贯穿于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这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一项涉及社会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

课题的提出:从理论背景及国内外对网络德育研究、实践的背景中我们得到如下启示: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各国对网络德育的研究与实践都十分重视,这是实施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

在过去几十年中,德育网络的研究与实践已有了一定的成果。

然而,在研究与实践的过程中,忽视了受教育者主体地位和作用的发挥,学校、家庭、社区之间还存在着教育方向、内容、方法、评价等多方面的不一致。

在学校、家庭、社区如何对学生进行和谐教育上还未形成科学、合理、完善的运行机制。

从我校实际看,一方面有德育的优势,学校在学校、家庭、社会的协调互动上积累摸索出了一定的经验,但另一方面,还存在着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目标不一致,教育责任不明确的问题,因此,不能形成最佳的教育合力,不适应“大德育”的现实。

家校共育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家校共育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家校共育课题研究开题报告尊敬的评审专家:您好!感谢您抽出宝贵的时间来审阅我们的开题报告。

我们的课题研究主题是“家校共育”,旨在探讨如何促进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合作,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更全面的支持和帮助。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家庭教育在学生的成长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协同不足,学生往往无法得到全面的教育和指导,影响了他们的全面发展。

因此,深入研究家校共育的方式和路径,以促进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合作,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标本研究旨在探讨家校共育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以促进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合作,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更全面的支持和帮助。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1. 研究内容:a. 家校共育的概念、特点和重要性。

b. 家校共育的现状分析,包括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协同程度、家校共育存在的问题等。

c. 分析影响家校共育的因素,如家长教育水平、学校管理机制等。

d. 探讨家校共育的有效途径与方法,如家校联合活动、家长培训等。

e. 提出促进家校共育的措施和建议。

2. 研究方法:a. 文献研究: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家校共育的理论相关研究。

b. 问卷调查:对学生、家长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家校共育的现状与问题。

c. 实地调研:走访学校和家庭,了解家校共育的实际情况。

d. 统计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

四、研究预期成果本研究预期能够:a. 系统地总结家校共育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b. 分析家校共育的现状与问题,找出具体的改进措施。

c. 提出有效的家校共育途径与方法,为学校和家庭提供可操作的建议。

d. 推动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合作,提升学生的综合发展水平。

以上为我们的开题报告,请您审阅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非常感谢!。

【开题报告】《家校沟通的实效性研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家校沟通的实效性研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家校沟通的实效性研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中小学家校合作是当今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研究课题。

随着全面素质教育的推进,单靠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是不够的,要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必须构建一个教师、家长共同参与,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并共同发挥作用的开放的、立体的环境,进而家校合作教育则有利于做到优势互补。

所以家校合作这种教育改革就这样应运而生。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育也更强调多元化、民主化的发展,家长的合作意识也不断加强,这为家校合作的开展提供了可能性。

多元化的评价制度与评价理念的确立,为家校合作教育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但是我国的家校合作一直处于初级的状态,基础十分薄弱,理论基础不够深厚家校合作的开展一直处于瓶颈的状态。

家校合作的困境探究及其应对策略的探究在这里提出就具有现实的意义。

二、文献综述前言:家校合作是整个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也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与学校只要形成合力、达成一致的共识不仅能促进青少年健康全面的发展,更能完善我国的教育体系,保障教育的健康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观念的逐步转变,为家校合作的开展提供了可能性,但也提出了挑战。

而且与美国相比,我国家校合作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的广度和深度都是不够的。

在理论研究方面,虽然家校合作问题已经引起我国教育界的关注和研究,但这种研究还不够深入。

在实践中,我国家校合作在20世纪80年代才走上正轨,合作的水平较低,偏重的是低层次、临时性、单向的和分主客体性质的家校合作关系。

因此,在探索过程中遇到很多的困难,使家校合作一直处于瓶颈的状态。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家校合作开展的困境以及应对的策略,还涉及到中小学家校合作开展的特点以及各种开展模式。

(一)中外家校合作的现状1、我国家校合作进展情况研究在我国, 家校合作始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迄今, 家校合作在理论、实践方面都受到了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界的广泛重视, 成为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践研究 课题开题报告

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践研究 课题开题报告

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践研究课题开题报告课题名称: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践研究一、选题背景和意义: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工作已经不再仅仅局限在学校内部,而是逐渐涉及到家庭和社会的综合育人。

在这个背景下,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践成为一项重要的教育改革任务。

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的协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利用。

在我国,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践的概念已经被提出并受到广泛关注,但实际操作中仍存在诸多挑战和问题。

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在于系统地研究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践的现状、问题和对策,为家校社三方的协同育人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校家庭社会间的有效合作,推动教育领域的创新发展。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一)研究内容:1.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理论基础: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探讨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发展历程。

2.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现状分析:通过开展问卷调查、访谈等实证研究方法,深入了解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间的协同育人情况,总结已有的经验和问题。

3.家校社协同育人的问题与对策:基于对现状的分析,提出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促进协同育人的有效实施。

(二)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理论阐释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研究成果。

2.实证研究法:通过开展问卷调查、访谈等实证研究方法,深入了解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的协同育人情况,从而获取实证数据。

3.数据分析法:对收集到的实证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总结现状,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三、研究预期成果和创新点:(一)研究预期成果:1.建立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践评价体系,为相关实践提供科学的评价和指导。

2.形成系统的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践模型,并提出可行的实施方案。

3.提出促进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政策建议和措施。

(二)创新点:1.系统性研究:通过对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践的全面研究,形成系统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中期报告】《家校沟通的实效性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中期报告】《家校沟通的实效性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家校沟通的实效性研究中期报告一个学期过去了,我们这些一线的课题组成员齐心协力,按照课题申报书的预定目标,积极制定了自己的子课题以及自己的研究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了实验研究工作。

人们常说,孩子是家长的影子,家长是孩子的镜子,可见,一个孩子的成长,家庭环境的影响特别是父母的言行是多么重要,这一点,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更清楚,为了了解这些,我们每学期的家长会和家访工作成了家校工作的重点。

按照计划,我校在期中进行了家长会,期末进行了家访,两次活动都取得了圆满的成功,效果明显。

截止目前进展顺利,现把在我校实施“家校沟通的实效性研究”的情况及阶段性成果汇报如下:一、家长会、家访,必不可少的教育形式1、能全方位认识孩子。

了解了很多学校里无法了解的东西,认识了更真实、更全面的学生。

有些学生家校反差很大,经过家访,全面了解了他们后,在今后的教育中,能更好地掌握他们的心理,以引导他们的行为。

2、能更好地建立了家长与老师之间的信任。

无论是家访还是家长会,这是你与家长真正面对面,走进他们的生活,坐下来聊聊他们的孩子,教师拿出比平时更耐心地向学生家长讲述我校的办学理念,孩子的在校表现等基本情况,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解决家庭教育方面的一些困惑,这就增强了家长的责任意识和信任度。

通过两次活动,很多家长都很受感动,也很热情。

3、获得许多第一手育人资料。

我们的家访深入到了每一个学生的家庭,忠诚地与学生、与家长交流,了解每一个学生地家庭状况,学习环境,学生的个性,在家的表现,了解到家长的希望、要求以及教育方法等,并做好详细的记载,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不能用打电话代替电话交谈不能全面地了解学生及家庭的情况,再加上农村有的家长比较腼腆,有话不愿意说,而且电话里有些话也说不清楚,如果不到学生家里去看看,老师不可能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

也不可能了解这个孩子的家庭,因为孩子的教育跟家庭有很重要的关系。

三、很累但很快乐家访,每次都跑那么远、那么多的路,而且每次都会为电瓶车能不能到达,有没有足够的电而烦恼,有时真的很担心出去就没法开回来,真的有推回来的经历后倒也就不那么害怕了。

【开题报告】《家校沟通的实效性研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家校沟通的实效性研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家校沟通的实效性研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一)中外家校合作的现状1、我国家校合作进展情况研究另外,对比研究显示国外家校合作的开展情况。

国外家校合作起步早,发展快。

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取得巨大的成就。

家校合作在美国成熟,陈娟在《美国家校合作的特色及对我国的启示》中提到,与美国相比,我国家校合作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广度、深度方面还不够充分。

虽然我国教育界已经开始关注和研究家校合作问题,但研究还不够深入。

在实践中,我国家校合作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走上正轨,合作水平较低,主要偏重于低层次、临时性、单向的、分主客体性质的家校合作关系[3]。

这主要是因为美国的家校合作拥有完善的政策法规保障。

美国联邦和许多州制定并通过了一系列关于家长参与教育的政策和法规,为美国中小学的家校合作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此外,美国的家校合作还有完备的组织形式。

早在1897年,全国母亲代表大会(___)在美国建立,其主要目标是教育母亲以使儿童受益。

1924年,全国母亲代表大会改名为全国家长教师代表大会,今天被称为全国家长教师协会(nal PTA),它下面有州家长教师协会(___)和地方家长教师协会(Local PTA)。

这三个层次的家长教师协会彼此独立,没有中央集权的上下属关系。

虽然它们各有分工,但它们的任务是一样的。

美国家校合作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父母参与学校教育既有广度又有深度。

美国家长既参与学校活动,又参与学校的教学及管理。

我国最先研究家校合作的马忠虎同志认为我国的家校合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家长与教育工作者对家校合作的认识问题。

从家庭方面来看,大部分家长缺乏参与学校教育的意识,没有认识到参与是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从学校方面来说,一些教育工作者认为家长一般教育程度较低,文化素养差,往往不懂如何教育孩子。

他们不仅没有能力参与学校教育工作,反而时常给学校带来麻烦和干扰。

家校合作实践中的偏差主要表现在随意性强、计划性差;单向灌输多、双向交流少;阶段性强、连续性差;相互挑剔多、合作少。

家校通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的开题报告

家校通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的开题报告

家校通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已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和需要,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教师和家长,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家校通系统应运而生。

家校通系统是指通过互联网技术建立一个全新的教育教学管理平台,将学生、教师和家长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信息进行有效、实时地交流和管理,以达到优化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的目的。

当前,国内家校通系统的研究和应用还相对较少,传统的教育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因此,家校通系统的开发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本项目旨在基于目前家校通系统的技术和发展状况,设计开发一套适合国内教育管理的家校通系统,以实现以下目标:1. 为学校提供一个全新的教育管理平台,实现学生、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信息交流和管理。

2. 增强学生、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建立一个紧密、支持性和相互鼓励的关系。

3. 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4. 优化学校的管理和服务,提高学校的资讯管理水平和广泛的社会认可度。

三、技术路线与方法本项目将采用敏捷开发方法,先做出一个原型版本,随着需求的增加、迭代升级至最终版本。

使用Ruby on Rails作为开发平台,MySql作为数据库,JQuery作为前端框架,并借助其他开源技术和组件来实现家校通系统的开发。

本项目的开发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 需求分析:在系统的设计阶段,需要对家校通系统的需求进行详细的分析和定义,确保系统能够满足学生、教师和家长的需求。

2. 系统设计:针对家校通系统的需求,进行系统设计和架构,明确系统的功能、模块和技术架构。

3. 系统实现:根据系统的需求和设计,进行系统的开发,包括前端、后端和数据库的实现。

4. 测试和调试:进行系统的测试和调试,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5. 上线和维护:将系统上线并进行维护,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小学教师学生有效交流方式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教师学生有效交流方式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多学期、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鄂州职业大学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为例多学期、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鄂州职业大学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为例摘要:近年来,随着大学生教育模式的不断改革和创新,多学期、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逐渐被引入到高等教育中。

本文以鄂州职业大学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为例,对多学期、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的实施和效果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多学期、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实现教育目标的有效传递和实现。

一、引言多学期、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突破了传统的单一的学期教学模式,将教学资源合理地分配和利用,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的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多学期、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逐渐被引入到高等教育中,并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二、多学期、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的定义和特点多学期、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指的是将一个学年的课程内容分为多个学期,并在不同的学期中进行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业发展。

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是灵活性强、重视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注重课程整合与衔接等。

三、多学期、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在鄂州职业大学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应用与实践在鄂州职业大学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教学实践中,多学期、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通过对多学期、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的实施和效果进行研究和总结,发现该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培养。

1.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多学期、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时间得到更好的分配和利用,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

学生在不同的学期中逐步学习和掌握知识,有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多学期、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通过项目任务和实践项目的开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在实践环节中能够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家校沟通有效性研究

家校沟通有效性研究

家校沟通有效性研究引言家庭和学校是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环境。

父母和教师的沟通是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

然而,近年来,我们发现家校沟通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现有家校沟通方式的效果、存在的挑战以及提高沟通效果的策略。

家校使用的传统沟通方式家长和教师之间最常见的沟通方式是面对面的家长会和教师会。

这种方式可以让家长和教师面对面地交流,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和行为问题。

此外,学校通常会通过发放通知单、组织家庭作业和成绩报告等方式向家长传达信息。

现有沟通方式的挑战然而,传统的家校沟通方式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孩子独处时间的增加使得家庭和学校之间的有效沟通时间减少。

其次,学校发放的纸质通知单可能难以传达足够的信息或容易被学生遗漏。

此外,有时家长和教师的时间表不匹配,导致无法进行实时的面对面沟通。

新技术在家校沟通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新技术也被应用于家校沟通。

学校可以使用电子邮件、课程管理系统或在线聊天工具与家长交流。

这些工具具有便捷和实时性的特点,能够解决时间表不匹配和信息传达的问题。

新技术沟通方式的优势新技术沟通方式带来了许多优势。

首先,它们可以实现即时沟通,家长和教师可以随时交流,及时解决问题。

其次,通过在线聊天工具,家长和教师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

此外,电子邮件和课程管理系统可以提供更详细的信息,方便家长和教师共同监督孩子的学习进展。

新技术沟通方式的挑战然而,新技术沟通方式也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不熟悉或不会使用新技术的家长可能感到困惑或不知如何操作。

此外,对于某些学校和地区来说,网络覆盖不完善可能导致在线沟通出现问题。

提高家校沟通效果的策略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策略来提高家校沟通的效果。

首先,学校应该提供培训和指导,帮助家长熟练掌握新技术沟通工具。

其次,学校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传递信息,如同时使用纸质通知单和电子邮件,以确保信息的准确传达。

此外,学校还可以定期组织家长会议,提供面对面的交流机会,解决一些需要直接沟通的问题。

家校通开题报告

家校通开题报告

家校通开题报告【家校通开题报告】一、引言家校通是指学校与家庭之间建立起有效的沟通与合作机制,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校教育的质量提升。

家校通不仅仅是简单的信息传递,更是一种互动和共同成长的过程。

本文将探讨家校通的重要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期为家校通的建立和发展提供参考。

二、家校通的重要性1. 学生发展的需要学生的发展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关注和呵护。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学校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场所。

通过家校通,学校可以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情况,更好地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帮助学生充分发展潜能。

2. 教育质量的提升家校通有助于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

学校可以通过与家庭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家庭背景和个性特点,从而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供更适合学生的教育资源和支持。

3. 家庭参与的重要性家庭参与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家校通,学校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学校活动、课程设计和决策,促进家庭与学校的紧密合作,增强家长对学校教育的信任和支持。

三、家校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 现状目前,家校通在许多学校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学校通过微信、学校网站、家长会等方式与家庭进行沟通交流。

家庭也通过这些渠道了解学校的教育动态和学生的学习情况。

2. 存在的问题然而,家校通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信息传递不及时、不准确,导致家长对学校工作的了解存在盲区。

其次,家校沟通缺乏深度和广度,往往只限于学术成绩和学生表现的反馈。

再次,部分家长对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存在误解,缺乏对学校教育工作的信任和支持。

四、改进措施1. 加强信息传递学校应建立起高效的信息传递机制,确保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建立学校APP、微信公众号等,方便家长随时了解学校的最新动态。

2. 拓宽沟通渠道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家长工作坊、亲子活动等形式,拓宽与家庭的沟通渠道。

这样可以促进学校和家庭之间的互动交流,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信任。

家校沟通策略课题开题报告模板范文

家校沟通策略课题开题报告模板范文

家校沟通策略课题开题报告模板范文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家校沟通策略课题开题报告一、课题背景1. 家校沟通在学生教育中的重要性。

学前教育家园交流开题报告

学前教育家园交流开题报告

学前教育家园交流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社会变革的不断加速,家庭教育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学前教育在这个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学前教育家园交流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通过开题报告,明确学前教育家园交流的研究目的、意义以及研究方法和步骤,为进一步开展研究提供基础。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学前教育家园交流的现状、问题和解决方案,为促进学前教育家园交流的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三、研究意义学前教育家园交流对于儿童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良好的家园交流可以促进父母与教师间的合作,提升儿童的学习效果和生活质量。

然而,目前存在的问题包括信息传递不及时、交流方式单一以及家庭教育观念的差异等。

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学前教育家园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优化学前教育家园关系提供指导和支持。

四、研究内容本研究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分析学前教育和家园交流的相关理论,探究其内涵和特点;2.调查和分析目前学前教育家园交流的现状,包括家长和教师间的交流方式、频率和效果;3.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包括信息传递不及时、交流方式单一、家庭教育观念差异等;4.提出改进学前教育家园交流的具体措施和方案,包括信息技术的应用、协同育儿模式的建立等;5.实施改进方案,并评估其效果和影响。

五、研究方法和步骤本研究将采用综合性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综述、问卷调查、访谈和实践研究等。

研究步骤如下:1.阅读相关文献,了解学前教育和家园交流的理论基础;2.设计和发放问卷,调查学前教育家园交流的现状和问题;3.进行访谈,深入了解家长和教师的观点和需求;4.制定改进方案,包括信息技术的应用、家庭教育观念的引导等;5.实施改进方案,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和分析;6.总结研究结果,撰写学前教育家园交流研究报告。

六、预期结果本研究预期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果:1.全面了解学前教育家园交流的现状和问题;2.提出改进学前教育家园交流的具体措施和方案;3.评估改进方案的效果和影响;4.为促进学前教育家园交流的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家校通”在现代中小学家校合作中的运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家校通”在现代中小学家校合作中的运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家校通”在现代中小学家校合作中的运用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现代教育已经逐渐意识到,学校和家庭的合作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家校合作一直是一个颇具挑战的议题。

传统的方式包括老师和家长之间的面对面交流,电话沟通等,但是在效率和动态化上略显不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各种科技手段纷纷涌现。

其中,家校通可以说是学校和家庭之间沟通的一种颇受欢迎的形式,现在在许多小学和中学中都得到了推广和运用。

二、选题对象本次论文研究的对象是家校通在现代中小学家校合作中的运用,主要侧重于探究家校通对于家校合作带来的影响和现在已经运用的家校通的特点以及优点与问题。

三、研究目的通过本论文,旨在达到以下目的:1. 分析家校通在家校合作中的作用和意义,探究学校和家庭利用家校通加强交流与合作的实现。

2. 研究家校通的特点和发展状况,分析现有家校通的模式,优缺点和发展趋势,为开发新的家校通模式提供依据。

3. 借鉴国内外有关家校通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案例,提出家校通在应用中所遇到的问题和挑战,以期为创新和完善家校通系统提供参考。

4. 探究家校通和家长对校方的信任和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对于家校合作产生的影响作出全面深入的研究报告。

四、研究方法本论文采用综合性研究思路,结合理论分析、文献综述法、案例研究法和调查问卷法等多种研究方法,进行数据搜集和分析,最终得到结论。

具体研究方法包括:1、查阅家校通推广案例、经验,阅读相关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了解国内外家校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获取最新资源;2、运用调研问卷,分析家长和学校对于家校通的理解、认可情况和预期目标等,反映当前家校通运用状况和体会;3、分析家校通在小学和中学全程教育中的运用,如何发挥其优势效应,探索创新发展方向等。

五、预期成果本论文研究成果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体现:1. 对于家校通在现代中小学家校合作中的运用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家校通优势和局限性,为它的实际运用提供参考和指导。

【开题报告】《家校沟通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家校沟通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家校沟通实效性研究》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意义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基说过:“生活向学校提出的任务是如此的复杂,以致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学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

”他认为,学校教育要实现促进学生“和谐的全面的发展”,离不开“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的密切联系和协调一致的配合。

他说:“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学生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

”我们深知家校沟通的重要性,但是在传统的教育体系中,学校、老师、家长、学生之间却一直难以找到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

一年仅有的几次家长会是远远不够的。

据有关部门调查:90%以上的家长迫切需要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日常表现,任何家长“渴望知情,希望交流”的心情是迫切的。

他们认为:“怎样与孩子沟通,怎样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管理,对家长来说是一道新课题。

”同样地,对于学校来讲,如何广泛开展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也是学校管理者一直在努力探索的重要课题,然而目前的家校沟通活动中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目前,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家长会、家长到校、成绩单、书面通知等形式面向全体家长的沟通;另一种是以互访、书面或电话联系等方式针对某些孩子出现的具体问题所进行的个别沟通。

虽然通过上述两种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与联系,但仍然存在着一些漏洞。

顺畅的家校沟通,已经成为了信息时代互动教育的新要求。

结合我校实际,旨在研究在尊重教育理念下,进一步探索家校沟通的内容和形式,总结改进家校沟通的方式方法,以达到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家校沟通的目的。

二、课题的界定本文中提出的家校沟通是指家庭和学校为了实现共同的教育目标,而彼此了解,相互合作,通过语言等多种媒介而进行的信息传递、思想交流的行为。

本课题主要研究素质教育和新课改背景下,义务教育中学阶段如何家校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

“家校互动合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地研究”开题报告材料

“家校互动合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地研究”开题报告材料

“家校互动合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地研究”开题报告材料“家校互动合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开题报告市岱岳区角峪镇中心小学“家校互动合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学校作为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机构,所具有的组织性、计划性、系统性的特点,是家庭教育难以比拟的。

家庭教育以子女和家长的亲情、经济关系以及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率作纽带,这是其它教育机构无法具备的。

我校研究的是第一种模式。

以学校为主体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家校互动合作,用家庭教育的优势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来支持和强化学校教育,有利于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形成合力,更好地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一)、“以校为本、家校互动合作”指导模式理论依据1.自我概念理论美国学前教育专家埃斯萨等人提出的自我概念理论指出:儿童生活的环境是由家庭、学校、社区这三个同心圆组成的;最靠近儿童的同心圆是家庭及其成员;第二个同心圆是学校及朋友;最外面的同心圆是社区及其社区帮手。

埃斯萨认为,家庭、学校、社区中的成人之间、成人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对孩子发展至关重要;孩子的学习从自己、家庭扩展到学校、社区;家庭、学校、社会的密切合作有助于孩子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

根据这一理论,我们应循序渐进地扩大学生的学习视野,从学生的部世界走向外部世界,应该促进成人间积极的相互作用,密切孩子和父母的之间的友好关系,促进孩子自尊心、自信心的发展。

2.多元智能理论美国教育家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在每个儿童身上都不同程度地现出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智能等八种智能,不同的儿童有不同的独特的智能组合形式。

教育工作者只有加强学校、社区和家庭之间的联系,为儿童创设一个开放的、支持的环境,才能发展儿童的智能强项,改进儿童的智能弱项,促进儿童心灵全面而充分地成长,使儿童将来能够大有所为。

3. 现代家庭教育指导理念家校合作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世界性研究课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校沟通的实效性研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中小学家校合作是当今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研究课题。

随着全面素质教育的推进,单靠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是不够的,要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必须构建一个教师、家长共同参与,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并共同发挥作用的开放的、立体的环境,进而家校合作教育则有利于做到优势互补。

所以家校合作这种教育改革就这样应运而生。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育也更强调多元化、民主化的发展,家长的合作意识也不断加强,这为家校合作的开展提供了可能性。

多元化的评价制度与评价理念的确立,为家校合作教育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但是我国的家校合作一直处于初级的状态,基础十分薄弱,理论基础不够深厚家校合作的开展一直处于瓶颈的状态。

家校合作的困境探究及其应对策略的探究在这里提出就具有现实的意义。

二、文献综述前言:家校合作是整个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也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与学校只要形成合力、达成一致的共识不仅能促进青少年健康全面的发展,更能完善我国的教育体系,保障教育的健康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观念的逐步转变,为家校合作的开展提供了可能性,但也提出了挑战。

而且与美国相比,我国家校合作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的广度和深度都是不够的。

在理论研究方面,虽然家校合作问题已经引起我国教育界的关注和研究,但这种研究还不够深入。

在实践中,我国家校合作在20世纪80年代才走上正轨,合作的水平较低,偏重的是低层次、临时性、单向的和分主客体性质的家校合作关系。

因此,在探索过程中遇到很多的困难,使家校合作一直处于瓶颈的状态。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家校合作开展的困境以及应对的策略,还涉及到中小学家校合作开展的特点以及各种开展模式。

(一)中外家校合作的现状1、我国家校合作进展情况研究在我国, 家校合作始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迄今, 家校合作在理论、实践方面都受到了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界的广泛重视, 成为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但是由于我国家校合作起步晚,起点低。

无论是家校合作家长担任的较色分类,还是按家长参与层次分我国的家校合作都处在低层次范围。

张丽竞在《国内外中小学家校合作研究综述》中提到国内当前家校合作的研究范围大体可分为如下几个范围:一是有关家校合作理论的研究, 二是对家校合作障碍及其对策的研究。

三是对家校合作途径的研究 [1]。

可以看出我国家校合作研究也还还停留在初级阶段。

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在开展的模式,涉及的内容,广度和深度都还处在探索的阶段。

刘衍玲、臧原以及张大均《家校合作研究述评》中论述国内家校合作模式及实践:“以校为本”的家校合作模式;“以家为本”的家校合作模式;家校互动创建学习型家庭;开展“家校互动和谐”活动[2]。

国内的具体情况主要是”以校为本”和“以家为本”家长在引导下被动的进行家校合作的开展,或者是单独的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教育。

家校双方没有相互交流和沟通。

这样的开展模式不能有效的促进学校、学生的发展。

在合作的内容上,在家校合作三个层次:家校双方相互交流,“人际参与”第三层次,“管理式”的合作,我国还仅仅停留在第一阶段,而且没有充分的达到双方交流的程度。

在合作的内容上,主要以学生的成绩为指导,主智流派风行学校。

家长只关心学生的成绩,学校关心学生的升学率。

我国家校合作的内容是极其的狭隘和畸形的。

2、国外家校合作开展情况的比较研究国外家校合作起步早,发展快。

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取得巨大的成就。

家校合作成熟于美国,陈娟在《美国家校合作的特色及对我国的启示》中提到与美国相比,我国家校合作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的广度和深度都是不够的。

在理论研究方面,虽然家校合作问题已经引起我国教育界的关注和研究,但这种研究还不够深入。

在实践中,我国家校合作在20世纪80年代才走上正轨,合作的水平较低,偏重的是低层次、临时性、单向的和分主客体性质的家校合作关系[3]。

这主要是源于美国的家校合作有完善系统的政策法规保障,美国联邦和许多州制定及通过了一系列有关家长参与教育的政策和法规,为美国中小学家校合作的顺利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美国的家校合作有完备的组织形式,早在1897 年,全国母亲代表大会(NationalCongress of Mothers)便在美国建立,它的主要目标是教育母亲以使儿童受益。

1924年,全国母亲代表大会改名为全国家长教师代表大会,今日被称为全国家长教师协会(National PTA),它之下有州家长教师协会(State PTA)和地方家长教师协会(LocalPTA)。

这三个层次的家长教师协会彼此独立,没有中央集权的上下属关系,虽然它们各有分工,但它们的任务却是一样的;[10]美国家校合作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父母参与学校教育既有广度,又有深度. ,美国家长既参与学校活动,又参与学校的教学及管理.根据研究视角的不同, 曹丽在《二战后美国家校合作发展研究》将美国的成果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涉及家校合作的历史研究, 寻找有关家校合作的历史线索; 第二类是关于美国中小学家校合作现状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针对美国家校合作的发展模式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第三类是关于家校合作的综合性研究, 力求给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更全面的指导和建议[4] 。

由此可见美国关于家校合作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

有强大的理论作为支撑:系统- 生态理论,重叠领域理论,责任分散理论等,也有丰富的实践活动: 早期儿童教育阶段促进家校合作的相关组织有AVANCE 家庭支持和教育项目组织、早期学习设计项目(MELD)组织儿童早期的家庭教育(ECFE) 组织、‘家长的教师身份(PAT)组织、家长与儿童教育项目(PACE)组织等等。

而初级和中级教育阶段的家校合作项目组织有:Megaskill项目组织、儿童看护发展中心(clcc)家庭与学校同在(FT)项目组织等[5]。

我国之所以和美国存在这么大的差异,李飞和张桂春在《中美两国家校合作机制差异之比较》明确提出中美之间的差异以及存在的问题。

合作差异表现在:责任机制纸差异;沟通机制纸差异;组织机制纸差异;而产生这种产生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法律保障;管理体制保障;资源保障[6]。

3、我国家校合作研究存在的问题虽然家校合作一直得到国内学者的重视,也作出了许多努力,但是在实际的开展过程中布不容乐观。

我国的家校合作面临着许多的问题,现在一直处于瓶颈的状态。

我国最先研究家校合作的马忠虎同志认为我国的家校合作主要存在下列问题:家长与教育工作者对家校合作的认识问题。

从家庭方面来看,大部分家长缺乏参与学校教育的意识,没有认识到参与是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从学校方面来说,一些教育工作者认为,家长一般教育程度较低,文化素养差,往往不懂如何教育孩子,他们不仅没能力参与学校教育工作,反而时常给学校带来麻烦和干扰。

家校合作实践中的偏差,主要表现在:随意性强,计划性差;单向灌输多,双向交流少;阶段性强,连续性差;相互挑剔多,合作少[7]。

刘衍玲、臧原以及张大均《家校合作研究述评》中认为我国家校合作存在问题主要在:基础理论研究薄弱。

国内的理论研究和实践项目都缺乏系统规划,没有形成有我国特色的家校合作的理论,开展的研究项目经费和研究水平都不高;实践操作形式多但实证研究不严格,国内开展了形式丰富的家校合作实践研究,但大多是描述性的,很少做相关研究和实验研究,这样很多结果都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实践操作问题突出。

如:随意性强,计划性差。

有些家校合作活动缺乏整体计划,难以形成时间上的连续和效果上的强化;阶段性强,连续性差。

许多学校的家校合作活动只是学期初、末或节假日进行,缺乏连续的、适合青少年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家校合作;单向灌输多,双向交流少。

在合作活动中,交流多是教师对家长的说教,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8]。

每个学者看的角度不同,发现的问题也有所不同。

通过分析综合我国家校合作的研究情况来看,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没有有力的法律和制度保障做支撑.2、家长学校双方合作意识不够,双方交流少。

3、阶段性开展、连续性较弱.4、内容和形式狭窄,不够丰富等。

(二)家校合作处于困境的原因关于家校合作困境的原因不同人又这不同的看法,Lombana把妨碍建立有效的亲师关系的障碍太致分为三类:(1)由人性引起的障碍;(2)因沟通过程引起的障碍;(3)因外在因素引起的障碍 [9]。

这对家校合作的原因可以作为一种参考。

从整体上来看家校合作处于困境的原因存在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

内在原因主要在于体现在教育内部,外在因素主要是在制度法律的保障以及社会氛围等。

学者刘翠兰在《影响家校合作的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中分析影响家校合作水平提高存在的因素有;从家长角度来看,家长参与学校的管理与决策存在许多障碍;从学校和家长能过的了关系看,絮叨学校并不欢迎家长走进仙缘,参与学校的管理域决策;从双方互相印象的作用来看,家校合作水平低的原因主要在学校一方;在部分家长和教中,当面对共同的教育对象——“问题儿童”时,相互推卸责任,不能争取对待[10]。

还有学者提出处于困境的原因是因为家校合作资源联结的脆弱和家校关系的商品化[11]。

外部因素主要考虑除学校和家庭以为影响的因素。

自从法国布迪厄(P.Bourdieu)和美国科尔曼(J.Coleman)提出社会资本理论并运用于对教育问题的分析以来,社会资本对于学生受教育过程中的家校关系的影响以及进而对学生教育成就的影响,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国内外研究总的倾向揭示:家庭社会资本愈高,愈有助于家长参与家校合作,子女拥有更多的教育资源,更有利于子女的学业成就和身心健康发展[12-13]。

相当于是用于雄厚的家庭社会资本,家长与学校的联系就更加的紧密。

除此之外家校合作处于困境的原因还包括政策法规有无健全的政策法规支持对家校合作制度的构建;人员机构的设立等,家校合作涉及很多方面,在国外就专门有负责沟通、联系的人员和机构[14]。

陈娟在《美国家校合作的特色及对我国的启示》中提到影响我国家校合作的原因是我国家校合作的法律及政策尚不够健全完善,我国家校合作的组织机构尚不够完备等[15]。

整体上浏览我国家校合作研究情况,家校合作存于困境的原因主要有:一方面,相关法律法规没有完善,我国至今仍未直接颁布家校合作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明确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合法权益,无法使家长在监督参加学校的教育管理、教育教学活动时做到有法可依,合法地行使自己的权利。

另一方面,我国家校合作的组织机构尚不够完备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全国性的家校合作组织。

再一方面,家庭社会资本是影响家校合作的重要因素。

处于不同社会阶层背景的家庭拥有不同的社会资本,在参与学校教育的过程中存在显著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