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技巧数量关系—百分数
行测资料分析考点:百分数、百分点与比重详解
![行测资料分析考点:百分数、百分点与比重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81f624ad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1d.png)
行测资料分析考点:百分数、百分点与比重详解行测资料分析考点:百分数、百分点与比重详解一、百分数、百分比百分数也称百分比,是相对指标最常用的一种表现形式。
它是将对比的基数抽象化为100而计算出来的相对数,用“%”表示。
百分点是指不同时期以百分数形式表示的相对指标,如资料分析中涉及到的增长率、比重、指数等的变动幅度。
1. 区分“降低(增加)了a%”和“增长(降低)为a%”“降低了a%”即过去为100,则现在为100-a ,“降低为a%”即过去为100,则现在为a; “增加了a%”即过去为100,则现在为100+a,“增加为a%”即过去为100,则现在为a。
【示例一】2.区分“占”、“超”、“为”、“比”“XX占AA的a%”即AA为100,XX为a,则XX占AA的a%;“XX超过AA的a%”即AA是100,XX是100+a,则XX超过AA的a%;“XX为AA的a%”即AA为100,XX为a,则XX为AA的a%;“XX比AA增长了a%”即AA为100,XX为100+a,则XX比AA增长(100+a-100)%=a%。
【示例二】3.拉动……增长……百分点拉动增长是指总体中某部分值的增加造成总体值相对于原来的增长。
【示例三】二、比重比重是公务员考试当中考查频率较高的概念之一。
比重即某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比重一般都用百分数的形式表示。
2.间接求比重(1)已知A占B的比重为a%,B占C的比重为b%,则A占C的比重为a%×b% 。
【示例二】 2010年,全国共有高等学校2723所。
其中,普通高等学校占高等学校总数的87%,独立学院占普通高等学校数的14%。
求独立学院占高等学校的比重。
解析:根据以上公式,所求为87%×14%=12.2%。
(2)已知总量为A,B占A的比重为b%,C占B的比重为c%,则C=A×b%×c% 。
【示例三】2010年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29728亿美元,其中货物出口占比为53.1%,一般贸易出口额占货物出口的比重为45.7%,求一般贸易出口额。
行测数量关系题型及解题技巧
![行测数量关系题型及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b16a5f27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b4.png)
行测数量关系题型及解题技巧
1.求确定概率:确定概率也称相关概率,是指事件A和事件B发生的概率,也就是某一事件发生的概率条件是另一事件发生的概率。
其计算公式为:P(A|B)=P(A∩B)/P(B)。
2.计算比例:计算比例时,首先要分析其中几步,拆解成几个小问题:(1)求出所求对象的总数;(2)求出所求对象的个数;(3)计算出比例,公式为所求对象的数量/总数。
3.求百分比:百分比计算技巧较为简单,需要将题目中的具体数字抽象化。
通常用公式:A/B×100%。
A为数量,B为总数。
除此之外,也可以将具体的数值换算成10的倍数,这样就可以计算出百分比了。
国考省考《行测》数量关系公式技巧
![国考省考《行测》数量关系公式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817fcc685f0e7cd1842536e8.png)
数量关系一.解题方法1.代入排除法①多位数;②年龄;③不定方程;④“剩”、“余”、“多”出现;⑤比例2.数字特性奇偶运算法则:同奇异偶;①知和求差/知差求和;②有条件的不定方程。
整除判定法则:①能被2(或者5)整除,当且仅当末一位数字能被2(或者5)整除; ②能被4(或者25)整除,当且仅当末两位数字能被4(或者25)整除;③能被8(或者125)整除,当且仅当末三位数字能被8(或者125)整除;④能被3整除,当且仅当各位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⑤能被9整除,当且仅当各位数字之和能被9整除;⑥一个数是11的倍数,当且仅当其奇数位与偶数位之和的差是11的倍数;当题目中出现百分数(浓度、利润率除外)、分数、小数的时候,将其化为最简分数:⑦如果a=m nb ,则a 是m 的倍数,b 是n 的倍数。
3.方程法基本方法原则:①设未知数:a.求的量;b.中间变量。
②找等量关系列方程;③解方程:加减消元法;代入消元法 。
不定方程:无条件,代入排除法;有条件,①奇偶;②尾数;③共同因子。
4.十字交叉法 适用于:溶液问题;A 部门,平均分a ,B 部门,平均分b 。
将质量为A 、浓度为a 的溶液,与质量为B 、浓度为b (a>b )的同种溶液混合,得到浓度为r 的溶液,根据混合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得二.公式类型1.计算问题①尾数法;②公式法:平方差;完全平方;③提取公因子、整体代换最小公倍数:下次同时、下次相遇、再次回到;同期(循环):①先找循环节;②所求循环节,看余数 余同取余,和同加和,差同减差。
(最小公倍数)平方差公式:a ²-b ²=(a +b)(a -b); 立方差公式:a ³±b ³=(a ±b)(a ²∓ab +b ²); 完全平方公式:(a ±b)²=a ²±2ab +b ²;完全立方公式:(a ±b)³=a ³±3a ²b +3ab ²±b ³; 其他:a m ·a n =a m +n ;(a m )n =a mn ;(ab )m =a m b m 分母有理化:=;b m*(m+a) =b a (1m -1m+a );d n(n+d) =1n -1n+d ,当d =1时,1n(n+1) =1n -1n+1等差数列:a n =a 1+(n-1)d ,=na 1+n(n-1)d 2。
行测数量关系技巧:识破百分点的陷阱
![行测数量关系技巧:识破百分点的陷阱](https://img.taocdn.com/s3/m/b2eb21a9b9f3f90f77c61b62.png)
行测数量关系技巧:识破百分点的陷阱任何一场考试取得成功都离不开每日点点滴滴的积累,下面为你精心准备了“行测数量关系技巧:识破百分点的陷阱”,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的考试资讯!行测数量关系技巧:识破百分点的陷阱在行测备考中,有同学反馈,做的题目够多了,但是正确率却不见提高,那今天就一起来谈谈其中容易跳进去的做题陷阱--百分点相关的问题。
一、定义百分点是用以表达不同百分数之间的“算术差距”(即差)的正确单位,简单一点说就是两个百分数做差的结果。
二、应用1、增长率的增幅例:2015年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实际增长10.2%,6月份实际增长10.6%,分别比上个月提高0.3和0.4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回升。
问:2015年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同期实际增长百分之几?【答案】:9.9%【解析】:求2015年4月的同比增长率,根据材料已知5月的同比增长率为10.2%,比4月份的同比增长率高0.3个百分点,所以4月的同比增长率为:10.2%-0.3%=9.9%2、求比重的变化量例:2010年1-10月我国完成城镇投资为187556.1亿元,其中东部地区占45.7%,西部地区占24.2%,中部地区占28.1%,其他占2%。
问:2010年1-10月东部地区占我国完成城镇投资的比重比其他所有地区低多少个百分点?A.43.7个百分点B.8.6个百分点C.7.6个百分点D.6.6个百分点【答案】:B【解析】:本题求的是两个比重的差值,东部地区占比为45.7%,其他所有地区占比为1-45.7%,所求为:1-45.7%-45.7%=8.6个百分点,所以选择B选项。
三、百分点变化的特殊表达1、增幅回落/提升例:2015年浙江省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905亿元,比上年增长11.7%。
(1)2015年同比增长率比上年提升了5个百分点,求2014年同比增长率?【答案】:6.7%【解析】:2015年同比增长率提升,说明2014年增长率水平较低,所求为:11.7%-5%=6.7%(2)2015年同比增长率比上年回落了5个百分点,求2014年同比增长率?【答案】:16.7%【解析】:2015年同比增长率比上年回落,说明2014年增长率水平较高,所求为:11.7%+5%=16.7%2、降幅扩大/收窄例:2015年某省实现进出口总额293.9亿元,同比下降10%。
行测数量关系——常见秒杀技巧
![行测数量关系——常见秒杀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dd8fe66703d8ce2f0066236e.png)
行测数量关系——常见秒杀技巧解题思路◆题干特征:题干中有分数、百分数、比例、倍数等特征;◆题型属性:题型为多位数问题、余数问题、多元方程、多次方程等题型;◆方法核心:选项必须是可用的,直接使用或间接使用;◆技巧提升:代入选项时往往使用数字特性,结合居中代入、最值代入、最简代入等技巧快速解题。
考点1:多位数问题◎特征:题干中出现“多位数”特征,如出现“三位数”、“末两位”、“自然数”等字眼时,往往认为是多位数问题,直接使用代入法。
【例题1】(2014广东)一名顾客购买两件均低于100元的商品,售货员在收款时错将其中一件商品标价的个位数和十位数弄反了,该顾客因此少付了27元。
被弄错价格的这件商品的标价不可能是()元。
A.42B.63C.85D.96【解析】直接代入选项,代入A选项,原价42,看错后为24,少付的金额为42-24=18(元),不符合题意,答案选择A。
【例题2】(2014河北政法)在一个两位数前面写上3,所组成的三位数比原两位数的7倍多24,则这个两位数是()。
A.28B.36C.46D.58【解析】解法一:直接代入选项,发现只有C选项满足要求。
解法二:设这个两位数为x,写上3之后的三位数为300+x,进而得到:7x+24=300+x,解得x=46。
答案选择C。
思维小结多位数问题的解法一般有两种:一是利用代入法解题;二是利用多位数表示的方法,如三位数。
数量关系题目的解题思路是:先思考选项是否可用,若不可用则再考虑其他解法。
考点2:余数问题◎特征:题干中出现“除以”、“除”、“余数”、“商”、“平均分成”等字眼。
【例题3】(2014天津)在一堆桃子旁边住着5只猴子。
深夜,第一只猴子起来偷吃了一个,剩下的正好平均分成5份,它藏起自己的一份,然后去睡觉。
过了一会儿,第二只猴子起来也偷吃了一个,剩下的也正好平均分成5份,它也藏起自己的一份,然后去睡觉,第三、四、五只猴子也都依次这样做。
问那堆桃子最少有多少个?()A.4520B.3842C.3121D.2101【解析】根据第一个条件,吃掉1个剩下的平均分成5份,我们可知答案应该减1可以被5整除,排除A、B两个选项。
行测知识点总结大全
![行测知识点总结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cafc743c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4b.png)
行测知识点总结大全行测是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参加公务员考试的考生来说,掌握行测知识点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将对行测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能够帮助考生更好地备战行测考试。
1. 行测知识点总结。
1.1 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是行测中的重要考点,包括比例、百分数、利率、利润、平均数、增长率、速度等内容。
考生需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方法和解题技巧,能够灵活运用于实际问题中。
1.2 推理判断。
推理判断是行测中的难点之一,包括逻辑推理、判断推理、常识判断等内容。
考生需要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能够准确分析问题并作出正确的判断。
1.3 言语理解与表达。
言语理解与表达是行测中的基础知识点,包括词语解释、语句理解、修辞手法、文章主旨等内容。
考生需要掌握相关的语言知识和阅读能力,能够准确理解和表达所给的语言材料。
1.4 资料分析。
资料分析是行测中的实际应用能力考点,包括图表分析、数据分析、情景分析等内容。
考生需要具备较强的数据分析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能够准确分析和解释所给的资料信息。
1.5 综合应用。
综合应用是行测中的综合能力考点,包括综合推理、综合分析、综合判断等内容。
考生需要具备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行测备考建议。
2.1 理清重点。
考生在备考行测时,应该理清重点,抓住重点知识点进行重点复习,同时也要注意对一些难点知识点进行深入理解和掌握。
2.2 多练习。
行测考试注重考查考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因此考生在备考时需要多做一些相关题目,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和应试水平。
2.3 注重方法。
备考行测时,考生需要注重方法,掌握一些解题技巧和答题技巧,能够在考试中更加得心应手。
2.4 考点突破。
针对行测中的一些难点和重点知识点,考生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突破,加强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3. 结语。
以上就是对行测知识点的总结,希望能够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行测考试中,掌握好知识点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希望考生能够认真备考,取得优异的成绩。
行测数量关系公式大全
![行测数量关系公式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06375152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18.png)
行测数量关系公式大全
1.百分数计算公式:
百分数=数量/总数*100
数量=百分数/100*总数
总数=数量/(百分数/100)
2.比例计算公式:
比例=部分/全部
部分=比例*全部
全部=部分/比例
3.平均数计算公式:
平均数=总数/个数
总数=平均数*个数
个数=总数/平均数
4.增长/减少百分数计算公式:
增长/减少百分数=(最终数量-初始数量)/初始数量*100 5.复利计算公式:
复利总额=本金*(1+利率)^年数
本金=复利总额/(1+利率)^年数
年数 = log(复利总额 / 本金) / log(1 + 利率)
6.每月等额本息还款公式:
月还款额=贷款本金*月利率*(1+月利率)^还款期数/((1+月利率)^还款期数-1)
7.速度、时间、距离关系公式:
距离=速度*时间
时间=距离/速度
速度=距离/时间
这些公式是行测中常用的数量关系计算公式,掌握了这些公式,可以更高效地解决与数量关系有关的问题。
公务员行测复习知识点大全
![公务员行测复习知识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07187844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38.png)
公务员行测复习知识点大全一、数量关系1. 算术平均值: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
2. 加权平均值:不同数据之间的比重不同,根据各数据的重要性给予不同的权重,计算平均值。
3. 比例:两个数值之间的关系,常用百分数表示。
4. 平方根:数的平方根是该数的一个非负根,乘以自身等于该数。
5. 平方和:数的平方的和。
6. 百分数与小数的转化:将百分数除以100,转化为小数;将小数乘以100,转化为百分数。
二、判断推理1. 推理判断:根据已知条件和常识判断出整体结论。
2. 逻辑判断:根据逻辑规则和已知条件判断出具体结论。
3. 相对关系:根据比较两个事物的特点,判断它们的关系。
(如大小、质量等)4. 绝对关系:根据一个整体和其中的部分的关系,推断该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5. 逻辑选择:根据题目中的条件进行逻辑的思考,选择出正确的选项。
三、判断推理1. 公共知识:指一些常见的或者基本的知识点,通常是每个人都应该知道的。
2. 原因分析:根据已知条件推断出可能的原因或后果。
3. 条件判断:根据已知条件进行条件判断。
4. 综合判断:根据多个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5. 推理判断:根据条件进行推测和判断。
四、言语理解与表达1. 扩句:从句与主句间的关系要保持逻辑一致,不改变原意。
2. 隐逻辑:在没有明确提到的前提或条件下,推理出逻辑推导的结论。
3. 反义词:两个词具有相反的意义。
4. 近义词:两个词语意思相近或含义接近。
5. 标点符号:标点符号的使用一般要顺应语句意思,有选择地使用。
五、资料分析1. 图表分析:对图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
2. 表格计算:根据信息表中的数据进行计算。
3. 表述与判断:根据表中的数据进行描述和判断。
4. 文章理解:阅读文章中的信息,了解文章内容并回答问题。
5. 材料分析:分析提供的材料,进行判断和推理。
六、常识判断1. 时事新闻:了解当前的国内外时事新闻和热点问题。
2. 社会常识:了解社会的基本规律和常识,包括历史、地理、政治等方面的知识。
公务员行测:百分数问题
![公务员行测:百分数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fbe7f439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2c.png)
公务员⾏测:百分数问题
百分数是分母为100的分数,表⽰某些数量关系⾮常⽅便,特别是处理⼀些有⽐例关系的问题,在衡量、⽐较时有很多优点,不仅在数学、物理、化学等⾃然科学⽅⾯,⽽且在⼯程技术、社会科学⽅⾯都有着⾮常⼴泛的应⽤。
下⾯我们讲的是商品的出售即“卖买”,实质上是讲(1+ 百分数)与(1-百分数)的⼀些计算。
商店出售商品,总是期望获得利润。
例如,某商品买⼊价(成本)是50元,以70元卖出,就获得利润70-50=20(元)。
通常,利润也可以⽤百分数来说,20÷50=0.4=40%,我们也可以说获得 40%的利润,因此
利润的百分数=(卖价-成本)÷成本×100%
卖价=成本×(1+利润的百分数)
成本=卖价÷(1+利润的百分数)
商品的定价按照期望的利润来确定。
定价=成本×(1+期望利润的百分数)
定价⾼了,商品可能卖不掉,只能降低利润(甚⾄亏本),减价出售,减价有时也按定价的百分数来算,这就是打折扣.减价 25%,就是按定价的(1-25%)= 75%出售,通常就称为75折,因此
卖价=定价×折扣的百分数
例8 ⼩明训练 3000⽶赛跑,如果速度提⾼ 5%,那么时间缩短百分之⼏?(百分数保留⼀位⼩数.)
解:设原来的速度是“1”
时间缩短的百分数是
也就是
答:时间缩短了4.8%。
从后⼀算式可以看出,⽆论是多少⽶赛跑,速度提⾼5%,时间就缩短了4.8%,换⼀句话说,考虑这⼀问题,与距离⽆关。
省考行测考试资料分析常用技巧
![省考行测考试资料分析常用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efa0c5de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99.png)
省考行测考试资料分析常用技能资料分析中,进场会显现一些统计术语,我们在备考时,应当对这些基础术语有一定的了解,以便于提高做题速度,并且避免因概念不熟而导致失误。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省考行测考试资料分析常用技能,期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省考行测考试资料分析常用技能百分数、百分点百分数,是形容比例或者增长率等常用的数值情势,其实质为“分母定为100的分数”;百分点,是指不带百分号的百分数,比方:n个百分点,代表n%。
当进行实际量之间的比较时,一样使用“百分数”来表示,需要除以参考值;当进行比例或者增长率之间的比较时,一样使用“百分点”来表示,直接相减即可,不需要除以参考值。
翻番翻番:即变为本来的2倍。
翻n番:即变为本来的2n倍。
两个重要的易混概念“增长率/增速/增幅”是有正负符号的。
因此,比较其最大、最小值时应当带着符号进行比较。
比方,-15%的增长率就应当比-10%的增长率更小。
增长率、增长幅度(增幅)、增长速度(增速)增长量=末期量-基期量增长率=增幅=增速=增长量÷基期量=(末期量-基期量)÷基期量在这里,三个量代表的都是相对量而不是绝对量。
如果它们需要代表绝对量,材料当中会有比较明显的说明。
同比增长、环比增长同比增长:与上一年的同一时期相比的增长速度;环比增长:与牢牢相邻的上一期相比的增长速度。
拓展:公务员行测考试二十四节气常识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并且在202X年11月30日,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十四节气在上古时期已订立,到汉代吸取入《太初历》作为指导农事的历法补充。
二十四节气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
一、“二十四节气”核心考点总结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
远在年龄时期,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四个节气。
行测考试注意事项及答题技巧
![行测考试注意事项及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cce88f5b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04.png)
行测考试注意事项及答题技巧行测答题技巧和注意事项1、言语理解首先,化繁为简,同类题型的核心思维熟记于心。
考场上争分夺秒,留给我们的反应时间有限,所以此时我们头脑里的言语知识不该是一个一个的点,而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联考中常考的言语题型大致可以归为三类:概括类、细节类和表达类。
概括类,主要包括主旨概括题、意图推断题、标题选择题等。
核心思维是寻找、概括文段重点;细节类,主要包括细节判断题、细节查找题、词语理解题、代词指代题等。
核心思维是将文段重点细节与选项一一对比;表达类,主要包括逻辑填空题、语句填空题、语句排序题、文段推断题等。
核心思维是确保填入内容与原有文段的连贯性。
在考场上,小虫子们只要牢记同类题型的核心思维,无招胜有招,快速解题不再是问题。
其次,专注阅读,理解文段内容不做过度揣测。
合理运用精读泛读相结合的方法,提高阅读速度。
精读文段中出现的核心观点,针对问题的合理对策。
略读解释说明、背景铺垫、举例论证、引出话题等非重点的内容。
再次,对比选项,择优选择。
言语的正确答案是对比出来的,做选择时,小虫子们不要纠结个别字眼儿,苛求选项的完美性。
我们只要在四个选项中选出最好的那个就可以了。
优选表述具体、全面的选项。
排除“假大空”的、以偏概全的、表述绝对的、非重点的、不符合主流的、凭空比较类的选项。
2、常识判断在答题顺序上,推荐把常识放在第一位来做,推荐答题时间一般是15分钟/20道题,但是考场上尽量控制在7到8分钟作答完成。
一方面不要在常识模块过多纠结,在细心做题的基础上尽量相信自己的第一判断,而不是抠字眼、钻牛角尖;另一方面,一般情况下常识的题目可供分析的内容并不多,在整张试卷中的题量和分值所占比重也并不大,如果能尽快地完成常识模块的作答,余下的时间放在能够以时间换准确率的题目上是性价比更高的选择。
在储备一定的知识量的基础上,一些答题技巧有助于提升答题速度和准确率。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①排除法:如果选项中有与题干描述相矛盾的,可以排除;②捆绑法:如果两个选项内容或特征存在很高相似度,则可以捆绑成组,由于是单选题,必然全对或全错,正确答案应在另外两个选项中选取;如果两个选项表述恰好相反,由于是单选题,必有一对一错,正确答案在其中择一选取;③比较法。
行测数量关系题型
![行测数量关系题型](https://img.taocdn.com/s3/m/fc5b5374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e6.png)
行测数量关系题型行测数量关系题型是指涉及数量关系的考题,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类型:1. 增减关系:考察事物数量的增减规律。
可能涉及到的知识点有百分数、比例、利率等。
例题:一块田地上分种了两种庄稼,第一天庄稼甲的数量是庄稼乙的2倍,第二天庄稼甲的数量是庄稼乙的3倍,第三天庄稼甲的数量是庄稼乙的4倍,以此类推。
如果第n天庄稼甲的数量是庄稼乙的n倍,那么第n+1天庄稼甲的数量是庄稼乙的几倍?解析:根据题干的描述,可以得出庄稼甲的数量是庄稼乙的倍数递增。
因此第n+1天庄稼甲的数量是庄稼乙的n+1倍。
2. 相互转化关系:考察事物数量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可能涉及到的知识点有单位换算、产量计算等。
例题:一台机器每分钟可以生产5个产品,一个工人每小时可以生产60个产品。
那么,7个工人2小时生产的产品数量是多少?解析:首先将每分钟生产的数量转化为每小时的数量,即5个产品*60分钟=300个产品/小时。
然后计算7个工人2小时生产的数量,即7个工人*2小时*300个产品/小时=4200个产品。
3. 均匀分配关系:考察事物数量如何均匀分配。
可能涉及到的知识点有平均值、倍数关系等。
例题:将100本书平均分给5个人,每个人分到的书数量是多少?解析:将100本书平均分给5个人,每个人分到的书数量等于100本书总数除以5个人的数量,即100本书/5个人=20本书。
4. 迭代关系:考察事物数量的迭代规律。
可能涉及到的知识点有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
例题:一个数列的首项是1,公差是3,那么第n项是多少?解析:根据等差数列的规律,第n项等于首项加上前n-1项的和。
因此,第n项=1+3+6+9+...+(n-2)+(n-1)。
行测万能技巧
![行测万能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55a6da86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5b.png)
行测万能技巧一、常识判断1、选项中有绝对化的词语以及数字一定是错的。
2、答案一般体现民主自豪的选项。
3、正确的选项长短适中,错误的最长最短。
4、答案一定在含有最多个相同或者相反关键词的选项中,对立取一原则。
5、题干字数极少的是难题,难题一般B的概率比A大。
6、年份就近原则(就是带有年费的选接近本年的)。
二、数列1、全奇必是奇:数列给出的项如果全是奇数,答案必是奇数2、全偶必是偶:数列给出的项如果全是偶数,答案必是偶数。
3、奇偶奇偶间隔走:数列给出的项如果是奇数和偶数间隔,答案必须符合此规律。
4、从怪原则:选项中有0、1 等多数正确选项。
5、题目中全部都是整数,选项中出现分数或小数多为正确答案;同理题干全部都是小数或分数,选项中出现整数多为正确答案。
6、看出整体有单调性,如果题目为单调递增,选项中只有一个是大于题干中最后一个数字的,那么一般是正确答案。
7、分数数列中,分母多为质数,分数多需要分子,分母拆分找规律。
三、数学运算1、分析选项整体性,三奇一偶选其偶,三偶一奇选其奇。
2、选项有升降,最大最小不必看,答案多为中间项;<备忘录3、答案排序处在中间的两个中的一个往往是正确的选项。
4、选项中如果有明显的整百整干数字,代入验证,多为正解。
5、看到题目中存在比例关系,在选项中选择满足该比例中数字整除特性的选项为正解。
6、一个复杂的数学计算问题,答案中尾数不同,直接应用尾数法解题即可。
7、极值问题中,问最小在选项中多为第二小的,问最大在选项中多为第二大的(先代入验证)。
四、逻辑填空1、注意找语境中与所填写词语相呼应的词、短语或句子。
2、重点落在语境与所选词语的逻辑关系,不是选项的词语上。
3、选项中近义词辨析方向是从范围不同角度辨析的,选择范围大的。
4、从语意轻重角度辨析,选项要么选最重的,要么选最轻的。
5、成语辨析题选择晦涩难懂的成语。
五、片段阅读1、答案在提干的后两句话的关键词上。
2、排除绝对化的语气。
行测数量关系公式大全
![行测数量关系公式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4b2d7e43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49.png)
行测数量关系公式大全
行测中的数量关系是指通过对事物数量的分析和计算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行测中,关于数量关系的问题非常常见,因此掌握相关的公式和解题方法非常重要。
下面是行测中常用的数量关系公式:
一、基本数量关系公式:
1.两个数的比例关系:两个数a和b的比例关系表示为a:b,可以用分数形式a/b或者百分数形式a%表示。
2.百分数与小数的关系:100%=1或者1%=0.01
3.百分数、小数和分数的转化关系:百分数转化为小数除以100,小数转化为百分数乘以100,分数转化为百分数分子除以分母再乘以100或者分子除以分母再乘以100%。
4. 两个数的倍数关系:如果一个数a是另一个数b的倍数,可以表示成a = nb,其中n是整数。
二、增长和减少关系公式:
1.增长率的公式:增长率=(增长的数量/原来的数量)*100%。
2.减少率的公式:减少率=(减少的数量/原来的数量)*100%。
3.点数和百分数的关系:点数表示的是增长或减少的比例,1个点
=1%。
三、综合数量关系公式:
1.一对一关系:两个集合A和B中的元素一一对应,集合A中的元素个数等于集合B中的元素个数。
即,集合A和集合B的元数相等。
2.多对一关系:集合A中的一个元素对应集合B中的多个元素,集合B中的元素个数小于集合A中的元素个数。
3.多对多关系:集合A中的一个元素对应集合B中的多个元素,而集合B中的一个元素又对应集合A中的多个元素。
集合A和集合B的元素个数都可以不相等。
行测百分比记忆口诀
![行测百分比记忆口诀](https://img.taocdn.com/s3/m/8116231e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31.png)
行测百分比记忆口诀
百分比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概念,它的记忆口诀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它。
以下是百分比记忆口诀:“百分数,乘以百;百分点,除以百;百分率,比较大小。
”百分数指的是一个数
字与100的比例,它以百分号开头,例如:30%,表示30与100的比例,意思是30分之
百分点是指一个数字除以
100,例如,30%的百分点是
0.
3,意思是30除以
100。
百分率指的是一个数字与另一个数字的比例,例如:甲有1000元,乙有2000元,那么甲的比例就是50%,乙的比例是100%。
百分比的记忆口诀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百分比。
它把百分比分为三种:百分数、百分点和百分率,根据不同类型有不同的解释,从而使用百分比更加方便。
百分比的记忆口诀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复杂的数学问题,例如:“一个商店有50件衣服,其中30件是男装,那
么男装占商店衣服总量的百分比是多少?”答案是:60%,即
30除以50的比例。
百分比的记忆口诀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复杂的问题。
它可以让我们得到准确的结果,从而节约大量的时间。
因此,研究百分比的记忆口诀是非常有意义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使用百分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纵观2009—2013近五年天津市考真题,百分数在每年行测数量关系中均有出现,12、13年甚至出现2—3题,出现频率如此之高,甚至可以说是必考内容。
如何使得百分数的题被广大考生稳稳地把握住,中公教育专家研究近五年天津市考真题发现,含百分数题目中,特值比例、浓度问题出现频率相对较高,以下针对以上这些问题对近五年出现百分数的真题进行讲解。
问题一:特值比例问题
例1【13年第8题】甲地到乙地,步行比骑车速度慢75%,骑车比公交慢50%,如果一个人坐公交从甲地到乙地,再从乙地步行到甲地,共用1个半小时。
问:骑车从甲地到乙地多长时间?A.10分钟B.20分钟C.30分钟D.40分钟
乍一看,这题难度系数很高,题目中给出的实际量太少,别怕,不要忘了我们的百分数,利用百分数,得到速度之间的比例关系,设特值、列方程,解出答案。
例2【11年第92题】一条环形赛道前半段为上坡,后半段为下坡,上坡和下坡的长度相等。
两辆车同时从赛道起点出发同向行驶,其中A车上下坡时速相等,而B车上坡时速比A车慢20%,下坡时速比A车快20%。
问在A车跑到第几圈时,两车再次齐头并进?
A.22
B.23
C.24
D.25
【解析】比例法。
假设A车的速度为1,利用等距离平均速度公式,得B车的速度为,则A车速度:B车速度=1:0.96=25:24,即当A车行驶25圈时,B车行驶24圈,AB再次齐头并进,故选D。
行程问题出现百分数,别慌,利用百分数,求出B车平均速度,得到A车B车速度之比,理解速度含义,直接选答案。
例3【09年第97题】甲乙两个工厂的平均技术人员比例为45%,其中甲厂的人数比乙厂多12.5%,技术人员的人数比乙厂的多25%,非技术人员人数比乙厂多6人。
甲乙两厂共有多少人?
A.680
B.840
C.960
D.1020
【解析】设乙厂的技术人员为x,非技术人员为y,则甲厂的技术人员为1.25x,甲厂的非技术人员为y+6,列出方程为:1.125×(x+y)=1.25x+y+6,(x+1.25x)÷(y+y+6)=45÷(100-45),解方程,得出x=136,y=184,即乙厂技术人员136人,非技术人员184人,合计320人;甲厂人数为320×1.125=360人,合计为680人,所以答案为A项。
甲乙两个工厂、技术人员、非技术人员,题中参数很多,不要忽略百分数,最终只需设定两个未知数,列出两个等量关系,直接求解。
问题二:浓度问题
例4【13年第10题】甲容器有浓度为3%的盐水190克,乙容器有浓度为9%的盐水若干克,从乙取出210克盐水倒入甲。
甲容器
中盐水的浓度是多少?
A.5.45%
B.6.15%
C.7.35%
D.5.95%
方法二,由已知得,甲容器中溶质质量为克,乙容器中溶质质量为克,混合后甲容器中溶质质量为克,溶液质量为克,则甲容器中盐水的浓度是,故选B。
无论方法一还是方法二,解决问题的核心都是由浓度(百分数)得出混合前的溶质质量,混合前后溶质质量不变,解决问题。
例5【12年第8题】一个容器盘有一定量盐水,第一次加入适量水后,容器内盐水浓度为3%,第二次再加入同样多水后,容器内盐水浓度为2%,则第三次加入同样多的水后盐水浓度为:
A.0.5%
B.1%
C.1.2%
D.1.5%
解析】整个变化过程中溶质不变,统一百分数的分子,设3与2的最小公倍数6,变化如下:
故选D。
又是一道百分数题,但是各位考生,我们要学会脱去题目华丽的包装,抓住问题的本质,不难发现,整个变化过程中,核心是溶质不变。
在浓度问题当中,溶质不变的情况下,一个原则,利
用最小公倍数统一百分数的分子,保持形式上溶质不变,接下来问题不就迎刃而解喽!
以上五道天津市考真题的详解,相信大家对百分数有了进一步统一认识,在考场中遇见它,别怕,因为有了它,相当于题目当中给了我们一些无形的提示,特值比例问题,利用百分数,找到比例关系,列出方程解出答案,浓度问题,抓住题目实质,利用溶质不变巧解浓度问题。
相信自己,在对百分数全新认识的基础上,大家能有一个质的飞跃,考试中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