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组织供应链管理模式分析
供应链管理组织结构
核心企业
核心企业
核心企业
核心企业
图4-11 扁平状网络组织结构
采购 供 应 合 同 供 应 商 管 理 供 应 商 管 理
库存 原 料 原 料 原 料 原 料
制造支持 物 料 配 送 包 装
成本
销售配送 销 售 运 输 订 单 处 理
客户服务 安 装 送 货 上 门 退 、 勘 货
完全一体化
所谓物流功能完全一体化组织,是指在一个高 层物流经理的领导下,统一所有的物流功能和 运作,将采购、储运、配送、物料管理等物流 的每一个领域组合构成一体化运作的组织单元, 形成总的企业内部一体化物流框架。
强调速度取胜,追求速度经济效应的获取,基础在 于组织的敏捷性特点
柔性化:对环境变化能及时地作出能动的反应
供应链管理组织设计原则
有效性原则
有效性原则是供应链管理组织设计原则的核 心,是衡量组织结构合理与否的基础。
合理管理幅度原则
一名管理者能够直接管辖的下属为8-15人
职责与职权对等原则 协调原则 稳定与适应结合原则
管理信息系统
物料需求计划 采购
物料仓储
运输 订单处理 配送系统计划
顾客信息系统
物料库存控制
图4-3 功能独立型管理组织
注:企业开始将核心的物资配送和物料管理的功能独立出 来,形成与财务、制造以及市场营销等相平行的专业部门 。
功能独立型组织
缺点:
物流职能管理和物流现场作业还是不能完全 统一,因为许多物流具体作业还是分散在生 产和营销活动之中的。
第三节 虚拟供应链管理组织
虚拟组织的概念
虚拟组织是一种区别于传统组织的以信息技 术为支撑的人机一体化组织。
供应链管理分析
供应链管理分析供应链管理是指在完成企业产品或服务的生产和供应过程中,通过合理的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将各个环节的资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最大程度地满足市场需求的管理活动。
供应链管理分析是对供应链相关数据和信息进行系统性分析和评估,以发现问题、优化流程和提高效率。
本文将从供应链协调、关键绩效指标、供应链风险管理和技术创新四个方面进行供应链管理分析。
一、供应链协调供应链协调是指在供应链各个环节之间实现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和决策协调,以最大化供应链整体效益。
在供应链管理中,协调不仅仅是内部各个环节的协调,还包括与供应商、分销商和最终用户之间的协调。
供应链协调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和灵活性。
二、关键绩效指标供应链管理分析需要根据不同企业的特点和目标,确定合适的关键绩效指标进行分析。
常用的关键绩效指标包括供应链成本、供货可靠度、交货准时率、库存周转率、客户满意度等。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分析,可以全面了解供应链的运行情况,找出问题所在,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三、供应链风险管理供应链风险管理是指在供应链运作中,分析和评估各种潜在风险,并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
常见的供应链风险包括供应商倒闭、天灾人祸、原材料价格波动等。
通过对供应链风险的分析,可以及时应对各种风险事件,保障供应链的稳定运行。
四、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在供应链管理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例如,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供应链物流信息的实时监控和管理,提高物流的效率和准确性。
云计算技术可以实现供应链数据的统一管理和共享,加强供应链各个环节的协同合作。
通过对技术创新的分析,可以挖掘其潜力,为供应链管理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供应链管理分析是提高供应链运营效率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供应链协调、关键绩效指标、供应链风险管理和技术创新的分析,可以不断优化供应链,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未来的供应链管理中,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供应链管理分析将以更加智能和自动化的方式展现出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业务机会和竞争优势。
供应链管理体系及组织架构
供应链管理体系及组织架构
简介
本文档旨在介绍供应链管理体系及其组织架构,以帮助读者更
好地理解和应用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和原则。
供应链管理体系
供应链管理体系是指为优化企业供应链运作而建立的一套管理
流程和机制。
它包括供应链的规划、组织、实施和控制等各个环节,以实现供应链的高效运转和对市场的快速响应。
供应链管理体系的关键要素包括供应链战略规划、供应链设计、供应链执行与协调、供应链绩效评估和持续改进等。
通过建立有效
的供应链管理体系,企业可以实现供应链的灵活性、高效性和可持
续性,从而提升市场竞争力。
供应链管理组织架构
供应链管理组织架构是指为有效执行供应链管理任务和职责而
建立的一套组织架构和职能划分。
它将供应链管理的职能和责任明
确分配给各个部门和岗位,以保证供应链运作的顺畅和有效。
典型的供应链管理组织架构包括供应链管理部门、采购部门、
生产计划部门、物流部门和质量管理部门等。
每个部门都承担着不
同的供应链管理职能,如供应商选择、供应商评估、库存管理、订
单管理、运输管理和质量控制等。
在供应链管理组织架构中,相关部门之间需建立有效的沟通与
协作机制,以确保信息流畅、问题得以及时解决。
同时,跨部门的
协调与合作有助于优化供应链的整体效率和效益。
总结
供应链管理体系及组织架构是企业优化供应链运作的关键。
通
过构建有效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并建立合理的供应链管理组织架构,企业可以实现更高效、更灵活和更可持续的供应链运作,从而为市
场竞争提供有力支撑。
---
以上是文档的内容,请审核并提供反馈。
供应链管理的组织机构的典型模式
供应链管理的组织机构的典型模式一、供应链管理的定义供应链管理是指企业在产品或服务生命周期内,通过协同各个环节,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售后服务,以最小化成本、最大化效益为目标,全面优化供应链流程的一种管理模式。
二、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1. 降低成本。
通过优化供应链流程,可以减少库存、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从而降低成本。
2. 提高客户满意度。
通过及时交付、良好品质保证和完善售后服务等方式,提高客户满意度。
3. 增强竞争力。
通过优化供应链流程和提高效率,企业可以更快地响应市场需求,并在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三、典型的供应链管理组织机构模式1. 集中式模式集中式模式是指企业将所有采购和物流活动集中到一个部门进行统一管理。
这种模式适用于规模较小的企业,在采购和物流方面需要实现统一规划和控制。
2. 分散式模式分散式模式是指企业将采购和物流活动分散到各个部门进行独立管理。
这种模式适用于规模较大的企业,在不同地区或不同产品线之间需要分别管理采购和物流活动。
3. 混合式模式混合式模式是指企业将采购和物流活动部分集中化,部分分散化。
这种模式适用于规模适中的企业,在采购和物流方面需要实现一定程度的统一规划和控制,同时也需要充分发挥各个部门的专业优势。
四、供应链管理组织机构的具体实践1. 供应链管理团队供应链管理团队由负责采购、物流、仓储等方面的专业人员组成,负责制定供应链策略、规划和执行,并对供应链流程进行持续改进。
2. 供应商管理部门供应商管理部门负责与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评估供应商能力并进行选择、协调和监督,确保供应商能够按时交付高质量产品。
3. 物流部门物流部门负责协调运输、仓储和配送等方面,确保产品能够及时到达客户手中,并且在运输过程中保持良好品质。
4. 质量控制部门质量控制部门负责对供应链流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确保产品能够符合客户要求和企业标准。
5. 信息技术部门信息技术部门负责建立和维护供应链管理系统,包括ERP、WMS等系统,为供应链管理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
供应链管理的组织机构的典型模式
供应链管理的组织机构的典型模式引言供应链管理是指通过有效的物流和信息流,将原料和成品从供应商转运到制造商,最终送达给最终用户的过程和活动。
供应链管理的组织机构模式是指在供应链管理中,各个组织之间的关系和职责分工的安排。
本文将介绍供应链管理的典型组织机构模式,并分析其优缺点。
1. 集中式供应链组织结构模式集中式供应链组织结构模式是指一家公司在全球或国内范围内建立一套统一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并将所有流程和决策集中在总部进行。
优点•集中式组织结构能够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成本。
•决策能够更加集中,协调性更强。
•可以更好地控制供应商和合作伙伴,在价格和质量方面有更大的议价能力和监控能力。
缺点•对于分布在不同地区的分支机构和工厂,协调和沟通成本较高。
•由于决策和控制集中在总部,分支机构的反应和灵活性较低。
•集中式结构容易造成信息不对称和信息滞后。
2. 分布式供应链组织结构模式分布式供应链组织结构模式是指一家公司将供应链管理的决策和责任分散到不同的分支机构和地区,每个分支机构都有一定的自主权和决策权。
优点•分布式组织结构能够更好地适应地区特点和市场需求。
•决策更加灵活,可以更快地响应市场变化。
•分支机构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地的供应商和市场,提高采购和配送的效率和质量。
缺点•分散的决策权可能导致一些合作伙伴之间的利益冲突和沟通问题。
•分支机构之间的协调和统一可能存在困难。
•分布式结构下,总部的控制和监控能力相对较弱。
3. 联合式供应链组织结构模式联合式供应链组织结构模式是指不同公司或组织之间通过合作和联盟的方式建立供应链网络,共享资源和信息,实现供应链的整合和优化。
优点•联合式组织结构可以充分利用各方的优势,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互补。
•合作伙伴之间可以通过共同投资和共担风险,实现供应链的共赢和长期发展。
•通过联合式组织结构,可以更好地利用合作伙伴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优势,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质量。
缺点•联合式组织结构的管理和协调复杂,需要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和沟通渠道。
供应链管理模型与案例分享
供应链管理模型与案例分享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供应链管理在企业运营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供应链管理模型是一种用于优化供应链流程的理论框架,通过对供应链各个环节的规划、组织、控制和改进,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竞争力。
本文将介绍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模型,并分享一些成功的案例,以期能为读者对供应链管理的理解提供帮助和启示。
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模型可以分为三个层级:战略层、战术层和操作层。
战略层主要涉及供应链的整体规划和策略制定,包括确定供应链的目标、选择合作伙伴、确定产品组合和定价等。
战略层的决策对整个供应链的运行和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
战略层模型的一个典型案例是苹果公司的供应链管理策略。
苹果公司通过垂直整合和合理的合作伙伴选择,实现了供应链的高度集中化管理。
这种管理模式使得苹果公司能够更好地掌控供应链的质量、成本和交货期。
战术层是指在战略层制定的框架下,通过具体的运营计划和资源配置来实现供应链的目标。
在战术层,供应链管理模型主要涉及供应链网络的设计、库存管理、运输计划和供应商合作等。
一个典型的成功案例是亚马逊的供应链管理模型。
亚马逊通过建立全球物流网络和自动化的仓储系统,实现了高效的订单处理和产品配送。
亚马逊的供应链管理模型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能够快速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提供快速、准确的配送服务。
操作层是指供应链管理的具体执行层面,包括采购管理、生产计划、物流管理和售后服务等。
在操作层,供应链管理模型主要着重于各个环节的协调和执行。
操作层的关键在于优化供应链流程,提高效率和准确性。
近年来,华为公司通过有效的供应链管理模型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华为建立了全球化的供应商网络,通过供应链合作伙伴的紧密协作和信息共享,实现了供应链的高度整合和协同。
这种供应链管理模型使得华为能够灵活、高效地满足客户需求,提高产品的交付速度和质量。
除了上述的供应链管理模型,近年来新的模型也在不断涌现,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例如,可持续供应链管理模型强调对环境和社会问题的关注,通过采取环保措施和社会责任实践,提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供应链类型分析
供应链类型分析供应链是指生产商、供应商、销售商和客户之间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有机整合与协调。
不同供应链类型在组织结构、流程、流通模式和战略目标等方面存在差异。
本文将对几种常见的供应链类型进行分析,以帮助企业选择适合自身需求的供应链模式。
一、传统线性供应链模式传统线性供应链模式是最常见的一种供应链类型。
在这种模式下,原材料供应商将材料提供给生产商,生产商生产商品后再将其提供给分销商,最后由分销商销售给最终消费者。
传统线性供应链模式的特点是流程简单、信息流动性低、库存量较高。
这种模式适用于销售量稳定、预测准确的产品,但对于需求波动较大的产品则存在一定的缺陷。
二、响应式供应链模式响应式供应链模式是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供应链模式。
这种模式下,企业通过与消费者的直接沟通,及时获取需求信息,并根据需求信息灵活调整供应链的组织结构和流程。
响应式供应链模式的优势是能够及时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
然而,这种模式下企业需要具备高度的灵活性和快速响应能力,对组织结构和流程的调整也需要较高的成本投入。
三、集成式供应链模式集成式供应链模式强调各个环节之间的紧密结合和信息共享。
在这种模式下,供应链各个节点之间实现数据和信息的共享,通过信息技术的支持实现供应链的协同管理。
集成式供应链模式的优势在于降低流通成本、提高供应链整体效率,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然而,实施集成式供应链模式需要高度的信息化支持和各个环节的积极配合,对各个环节的管理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可持续供应链模式可持续供应链模式强调在满足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注重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
在这种模式下,企业通过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优化供应链的结构和流程,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良性循环。
可持续供应链模式的实施需要企业具备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同时也对供应链的整体规划和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综上所述,供应链类型的选择应根据企业的需求和实际情况来决定。
常见的几种供应链体系结构模型
常见的几种供应链体系结构模型供应链管理是现代企业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物流、采购、生产、销售等多个环节,需要合理且高效地组织和管理。
为了满足企业对供应链管理的需求,出现了许多不同的供应链体系结构模型。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供应链体系结构模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供应链管理的相关概念。
一、集中式供应链模型集中式供应链模型是指企业的物流、采购、生产和销售等环节都由总部统一管理和控制的供应链模式。
在这种模型下,企业拥有自己的生产基地和物流中心,通过集中统一的决策机构来实现各个环节的协调与管理。
这种模型的优点是能够实现资源的集中配置和统一管理,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二、分散式供应链模型分散式供应链模型是指企业将物流、采购、生产和销售等环节分散到不同地区或不同子公司进行独立管理的供应链模式。
在这种模型下,各个子公司或地区拥有一定的自主权,可以根据当地市场情况进行独立决策和运营。
这种模型的优点是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地区的市场需求,增加企业的灵活性和响应速度。
三、虚拟式供应链模型虚拟式供应链模型是指企业通过与合作伙伴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合作进行资源共享和风险分担的供应链模式。
在这种模型下,企业不再局限于自身的资源和能力,而是与其他企业合作,在利益共享的基础上实现供应链的高效运作。
这种模型的优点是能够依靠合作伙伴的优势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四、网络式供应链模型网络式供应链模型是指企业通过建立网络化的合作关系,将物流、采购、生产和销售等环节有效地连接起来的供应链模式。
在这种模型下,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等手段,实现供应链各环节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
这种模型的优点是能够实现供应链各环节的实时监控和快速反应,提高交付速度和客户满意度。
综上所述,供应链管理是现代企业必须要重视和关注的重要环节,不同的供应链体系结构模型适用于不同的企业和市场环境。
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需求和特点选择合适的供应链模型,并灵活调整和优化,以实现供应链的高效运作和持续发展。
供应链管理 第三章 供应链的构建模型
➢二、供应链管理的价值创造过程
❖ (一)从供应链的内部运作即流程角度看
供应链管理系统通过(B1)集成信息系统在同一个信息 平台上提供商业数据,信息共享,使供应链决策高度整 合与一致,从而缩短生产提前期的准备时间,减少企业 之间的交易、谈判的成本和时间,减少企业间的冲突 。
通过(B2)先进技术改进工作流程的效果及不断创新管 理供应链的方法和技术,最终使得供应链能够在合理的 成本下,以高效而有效的方式进行生产,解决了“交易 费用”的增加问题,从而更多地让利消费者。
c敏捷组织结构流程运作能力库存管理a4精细生产分销管理流程运作能力客户化延迟制造商能够加强理解客户需求主动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增加供应链的服务价值同时大量定制生产对于供应链的敏捷性和响应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效物流以最小的成本实现最大的客户价值满足或超越顾客需求恰当提供客户所需服务生产进度供应商管理以及销售运作计划中做到整个系统的产品数量和混合投放的准确性jit精细生产制造资源的有效产出同时保证较高的柔性和质量设备可靠低库存时间变动小供应商伙伴关系集成核心的供应商和制造商的供应链行为以实现价值和成本的最优化集成绩效评价确保组织的商业目标转化为特定运作及财务目标评价和分析供应链绩效对顾客和供应商的利益增值性信息技术集成信息系统在同一个信息平台上提高商业数据的质量和时效性及共享度以提高供应链计划执行的绩效达到供应链决策的高度整合与一致
A2 有效物流
以最小的成本实现最大的客户价值,满足或超越顾客需求,恰当提供客户所 需服务
A3 需求驱动的生产计 生产进度、供应商管理以及销售、运作计划中,做到整个系统的产品数量和
划
混合投放的准确性
A4 JIT/精细生产
制造资源的有效产出,同时保证较高的柔性和质量(设备可靠、低库存、时 间变动小)
良品铺子供应链管理模式案例分析
良品铺子供应链管理模式案例分析良品铺子作为中国零售业的一颗璀璨明星,其在供应链管理上的成功模式值得深入探讨。
本文将详细分析良品铺子的供应链管理模式,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阐述:“供应链战略规划、采购与供应商管理、生产与库存管理、物流与配送、销售与渠道管理、信息技术应用、组织架构与文化、顾客体验与反馈、可持续性与社会责任、对未来的展望”。
1. 供应链战略规划良品铺子以顾客需求为导向,以优化流程、提高质量和效率为目标,制定了全面的供应链战略。
战略规划不仅涵盖了产供销的各个环节,还充分考虑了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影响,使得整个供应链战略与公司整体战略保持一致。
2. 采购与供应商管理良品铺子对供应商的选择和管理非常严格。
他们不仅对供应商进行全面的质量审查,还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通过提高供应链的透明度,确保供应商了解良品铺子的需求,以便更好地满足其要求。
这种合作关系有助于降低采购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3. 生产与库存管理良品铺子在生产与库存管理方面做得非常出色。
他们采用先进的库存控制方法,如采用ABC分类法和实时库存更新,实现库存水平的实时监控和调整。
同时,他们通过提高生产计划的准确性,降低库存成本,避免库存积压和缺货现象。
4. 物流与配送良品铺子建立了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确保产品快速、准确地送达消费者手中。
他们采用了先进的配送模式,如集中配送和越库配送等,以提高配送效率。
同时,良品铺子还非常注重配送管理,如通过采用先进的物流管理系统,实现配送路线的优化和配送成本的降低。
5. 销售与渠道管理良品铺子通过多元化的销售渠道,如实体店、电商平台和社交媒体等,提供便捷的销售服务。
他们致力于维护和优化各个销售渠道的运营,提高顾客的购买体验和忠诚度。
同时,良品铺子还通过建立稳定的渠道合作关系,提高渠道的覆盖和影响力。
6. 信息技术应用良品铺子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也具有前瞻性。
他们采用先进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和数据分析工具,实现了供应链的数字化和智能化管理。
供应链公司运营模式
供应链公司运营模式供应链公司是指以供应链为核心,提供供应链管理和运营服务的企业。
供应链运营模式指的是供应链公司在日常经营中所采用的一种组织架构和业务运作模式。
供应链公司运营模式的核心目标是通过优化供应链的各个环节,提高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和质量,实现供应链成本的最小化和效益最大化。
1. 合作伙伴关系:供应链公司通常与供应商、第三方物流公司、零售商等各个环节的参与方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通过共享信息、优化供应链流程,并共同制定目标和策略,实现供应链的整体优化。
2.信息技术支持:供应链公司运营模式依赖于信息技术的支持。
通过建立云平台、物联网技术等信息系统,实现供应链各环节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提高供应链运作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3. 高效物流管理:供应链公司通过建立高效的物流网络,实现供应链的顺畅运作。
通过运用先进的仓储管理系统和运输管理系统,优化仓储和运输流程,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
4. 品质管理:供应链公司通过建立供应商评估体系、质量管理体系等方式,确保供应链的品质符合标准要求。
同时,合理选择供应商和物流服务商,通过供应链的全程品质控制,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5. 需求规划和预测:供应链公司通过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对市场需求进行规划和预测。
通过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合理安排生产和供应计划,降低库存风险和滞销风险。
6. 风险管理:供应链公司通过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对供应链中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
例如,建立备份供应商、应急物流等措施,减少因供应链中断造成的风险。
7. 管理协调:供应链公司通过建立有效的管理协调机制,实现供应链各环节的协同和配合。
通过建立供应链委员会、供应链绩效考核体系等,促进各方共同参与供应链管理,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
8. 人力资源管理:供应链公司通过招聘、培训和激励机制,建立高效的供应链团队。
通过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专业的供应链知识和技能支持,提升供应链公司的竞争力。
综上所述,供应链公司运营模式是以合作伙伴关系、信息技术支持、物流管理、品质管理、需求规划和预测、风险管理、管理协调、人力资源管理等为核心,通过优化供应链各环节的协同和优化,实现供应链运作的高效和质量的一种管理模式。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企业组织结构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企业组织结构1供应链企业组织结构与业务流程重构我们一般见到的企业组织是建立在传统管理模式下的,主要以劳动分工和职能专业化为基础,组织内的部门划分非常细,各部门的专业化程度较高。
这种组织形式及与其相伴的业务流程适合于市场相对稳定的环境,而在当今市场需求突变、经营模式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则显现出不适应性。
在供应链管理的概念提出后,也发现传统的组织结构形式和业务流程在实施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显现出一定的不适应性,因而有人提出要建立适应供应链管理的企业组织结构和对业务流程进行重构。
本章讨论传统组织模式和业务流程的缺陷,介绍企业流程重构(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的基本含义,并结合供应链管理的特征,研究了企业组织系统和业务流程的重新设计和构造等问题。
第一节传统企业的组织结构与业务流程特征现行企业的组织机构大都是基于职能部门的专业化模式。
企业所实行的按职能专业化处理企业业务流程的管理模式,能够追溯到200多年前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的劳动分工理论。
亚当·斯密把零件制造过程分解为一道道简单工序。
由2于每道工序的工人都只从事相同内容的加工活动,因而大大提高了专业化程度和劳动效率,同时也降低了成本,对大量生产标准化产品的企业来说收效甚大。
后来,美国的福特将这种思想进一步发挥,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流水生产线,极大地提高了汽车制造业的生产率,成为许多企业家争相模仿的典范。
这种劳动分工的思想又被应用到企业管理的设计上,将企业管理划分成许多职能,形成了许多分工细致的职能部门,管理流程更加专业化。
这一模式一直到现在都还占主导地位。
专业化分工之因此能够提高效率,在于经过分工使劳动者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使处理某一问题的单位效率提高。
虽然专业化分工有如此多的优点,可是在由人组成的管理系统中,系统的总效率并不等于单个人的效率的简单汇总。
供应链管理环境的企业组织结构
供应链管理环境的企业组织结构引言供应链管理是指在企业内部和外部通过有效的协调和管理,以提供客户所需产品和服务为目标的一系列活动。
在供应链管理中,企业的组织结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合理的企业组织结构可以有效提高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增加企业在竞争中的优势。
本文将探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企业组织结构,并分析其优缺点。
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在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中,供应链管理往往被忽视或被分散在不同部门中。
通常,公司的各个部门独立运作,缺乏协调和合作。
这种组织结构下,供应链管理活动常常无法得到充分优化,导致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出现问题,如库存积压、交货延误等。
现代的企业组织结构随着供应链管理理念的发展,企业逐渐意识到建立一种更加有效的组织结构的重要性。
现代的企业组织结构更加注重跨部门协作和集成,使得供应链管理得到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跨职能团队现代企业组织结构中,跨职能团队起着重要的作用。
跨职能团队由来自不同部门的专业人员组成,负责整个供应链的规划和执行。
通过跨职能团队的协作,可以提高信息共享和快速决策的能力,并加强供应链管理的效率。
矩阵式组织结构矩阵式组织结构是一种将特定功能或专业领域的人员汇集在一起,与传统的部门结构相结合的组织形式。
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矩阵式组织结构可以将供应链管理团队与其他部门相结合,实现更高效的协作和决策。
虚拟团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虚拟团队在供应链管理中也逐渐兴起。
虚拟团队是指由地理位置相距较远的成员组成,利用网络和通信技术进行协作的团队。
虚拟团队可以为供应链管理提供更大的灵活性,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协作和合作。
优缺点分析优点1.跨职能团队可以加强信息共享和快速决策的能力,提高供应链管理的效率。
2.矩阵式组织结构可以将供应链管理团队与其他部门相结合,实现更高效的协作和决策。
3.虚拟团队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协作和合作,为供应链管理提供更大的灵活性。
缺点1.跨职能团队可能存在沟通和协调困难的问题,需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和团队协作文化。
2024年供应链管理公司组织结构部门职能业务流程商业模式行业现状研究
2024年供应链管理公司在组织结构、部门职能、业务流程、商业模式和行业现状方面都发生了许多变化。
在这一篇文章中,我们将对这些方面进行研究,了解供应链管理公司在当今社会中的运作方式。
首先,让我们先对供应链管理公司的组织结构进行分析。
在2024年,供应链管理公司的组织结构通常是分为几个部门,包括采购部门、物流部门、仓储部门、供应链规划部门等。
每个部门都有其特定的职能,以确保公司内部的每一个环节能够顺利运作。
此外,许多供应链管理公司还设立了一个专门的团队来负责监督整个供应链的运作,以确保整个流程的协调和高效性。
在部门职能方面,采购部门负责与供应商进行谈判、选择合适的供应商以及管理供应商关系;物流部门负责货物的运输和分配;仓储部门负责货物的储存和管理;而供应链规划部门则负责对整个供应链流程进行规划和优化,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在业务流程方面,供应链管理公司通常会采用先进的技术和系统来管理和监督整个供应链流程。
例如,他们可能会使用ERP系统来优化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提高信息的实时性和精准性。
此外,一些供应链管理公司还会使用物联网技术来实时监控货物的位置和状态,以确保货物能够及时送达。
在商业模式方面,供应链管理公司通常会采用的是服务型的商业模式。
他们会根据客户的需求提供一系列的供应链管理服务,以帮助客户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从而增强竞争力。
此外,一些供应链管理公司还会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以满足不同客户的特定需求。
在行业现状方面,供应链管理行业在2024年呈现出了一些新的趋势。
首先,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供应链管理公司越来越重视全球供应链的管理和协调,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资源共享和合作。
其次,随着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的普及,供应链管理公司开始将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投入到数字化转型和创新上,以更好地应对市场的变化和挑战。
最后,消费者对于快速、便捷和可追溯的产品需求也在推动供应链管理行业朝着更加智能化和透明化的方向发展。
总的来说,2024年供应链管理公司在组织结构、部门职能、业务流程、商业模式和行业现状上都出现了许多变化。
供应链管理方案及组织措施方案
供应链管理方案及组织措施方案
一、背景
供应链是将原材料、组件、半成品、成品等从供应商逐级传输到客户手中的全过程。
对于企业来说,良好的供应链管理能够提高生产效率,缩短交货周期,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库存管理成本,从而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二、供应链管理方案
公司应采用以下的供应链管理方案:
1.供应商管理
与供应商开展合作前,要对供应商进行充分的调查和评估,并且确定下以下的标准:价格合理、交货及时、质量可靠,具备可持续竞争力。
2.物流管理
加强对于产品运输过程中的物流管理,确保产品能够按时到达
客户手中。
在运输过程中,必须要注意产品的安全和完好性。
3.库存管理
及时根据市场需求变化,从而对库存进行管理。
尽可能地减少
库存数量,这样能够降低库存管理成本,以及增强企业的经济效益。
4.物资采购
选取与自身相匹配的供应商,以最优价格采购物资,并使用标
准合同管理采购过程。
三、组织措施方案
设立供应链管理部门,将供应链管理工作专门化,从而实现更
加高效、专业的管理。
1.职责分工
由供应链管理部门负责公司供应链管理的全过程,包括供应商筛选、货物采购、物流运输协调等。
2.信息管理
建立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所有的信息数据。
包括加工厂的信息、相关供应商信息等。
以及注意对物流、库存等信息跟踪及时记载。
3.绩效考核
制定具体、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以激励团队积极工作,促进供应链的持续性发展。
四、结论
公司应采取全面的供应链管理方案,并且实施科学的组织措施方案,才能够不断优化其供应链管理,提高其企业竞争力。
供应链管理组织结构
供应链管理组织结构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供应链管理逐渐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供应链管理的组织结构是实现高效供应链管理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供应链管理的组织结构及其在提高供应链管理效率中的作用。
一、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及重要性供应链管理是指对产品或服务从供应商到最终消费者的整个过程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进行计划、协调、控制和优化,以实现供应链的效率和有效性,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供应链管理能力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供应链管理的组织结构1、职能型组织结构职能型组织结构是最常见的供应链管理组织结构之一。
它将供应链管理职能划分为不同的部门,如采购、生产、物流等。
这种组织结构的优点是职责明确,易于管理,但缺点是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容易出现信息孤岛现象。
2、流程型组织结构流程型组织结构是以供应链流程为主导的组织结构。
它将整个供应链流程划分为不同的环节,如供应商选择、订单处理、生产计划等。
这种组织结构的优点是能够提高流程效率,但缺点是容易导致组织内部的权力斗争和资源争夺。
3、网络型组织结构网络型组织结构是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组织结构,它将不同部门、不同企业之间的资源进行整合和共享。
这种组织结构的优点是能够提高整个供应链的协同性和灵活性,但缺点是容易导致信息泄露和安全问题。
三、供应链管理组织结构的作用1、提高流程效率合理的供应链管理组织结构能够将整个供应链流程进行优化和整合,从而提高流程效率。
通过对不同环节的协调和整合,能够减少浪费和重复操作,提高整体流程的效率和效益。
2、加强部门协同合理的供应链管理组织结构能够将不同部门之间的资源和信息进行共享和整合,从而加强部门之间的协同。
通过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和合作模式,能够提高整个组织的协同能力和响应速度。
3、提高决策效率合理的供应链管理组织结构能够将决策权进行合理分配,从而提高决策效率。
通过将决策权下放给一线人员,能够减少决策层级和决策时间,提高决策效率和准确性。
供应链管理的组织结构研究
供应链管理的组织结构研究内容摘要:本文的目的是探讨适合供应链管理的组织结构,通过对供应链管理的组织特点的分析,提出供应链管理的组织结构框架,讨论适合供应链管理的组织环境。
本文认为:适合供应链管理的组织结构是职能结构和流程结构相结合的混合结构,同时需要建立有开放、合作和持续改进的企业文化,并建立与之相配套的管理制度。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组织结构业务流程供应链管理与组织结构概述(一)供应链管理概述为了寻求市场需求与企业组织经济性的融合,供应链上的企业之间呈现出日益细密分工基础上的日趋紧密协作的特点。
供应链管理是针对供应链中从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到客户等成员及从计划、采购、生产、仓储、分销到配送等各种活动的管理,目的在于通过流畅、及时的信息,物料、资金的流动,及链上所有成员之间密切的协调配合,使客户获得最佳满意度的产品与服务,链上成员也获得各自应有的利益,从而实现整个供应链的协同发展。
兰伯特(Lambert)认为供应链管理是为顾客提供附加价值、商品以及信息,从最初的供应商到最终消费者的商业流程的整合。
供应链管理是用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整合供应链内的关键商业流程,使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形成一个协调发展的有机体。
这种整合包括贯穿企业的内部商业流程的整合以及构成供应链的所有公司之间的企业外部商业流程的整合。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单位是流程。
流程是把输入转化为对顾客有用的输出的一系列相关活动的结合。
达文波特(Davenport)认为流程是为特定消费者和特定市场而生产的特定产品所设计的结构化和可评估性的活动集合。
流程可以认为是具有相互关系活动的集合,这些活动包括对产品、信息、资金、知识和理念的动态管理,目的是为了满足最终消费者的需要。
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是利用技术实现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协同,以便更有效地完成为客户创造价值的业务流程。
供应链管理问题不仅仅是技术使用问题,它涉及到流程的优化和组织部门的调整。
(二)组织结构概述Parthasarth 和Seethi将组织结构界定为与责任、权力分配相关的决策和一系列协作机制。
宜家供应链管理分析
3. 宜家国际系统有限公司拥有宜家概念和商标,与在世界各地的 每一所宜家商场签署授权经营协议,宜家集团是宜家国际系统 有限公司的最大的授权经营者,
1 LOREM IPSUM DOLOR
ONE
LOREM IPSUM DOLOR
THANKS词汇解源自培训中涉及的专业词汇 ……主题一
宜家供应链管理分析
小组成员:刘勇 阮裴琦 胡乃桥
目录:
1.宜家简介 2.供应链结构
宜家简介:
m 宜家的创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1926年出生在瑞典南部的 小镇斯马兰,宜家集团 宜家家居 IKEA 于1943年创建于瑞 典,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家具家居用品企业,销售主要包括座 椅/沙发系列、办公用品、卧室系列、厨房系列、照明系列、 纺织品、炊具系列、房屋储藏系列、儿童产品系列等约 10,000个产品,
谁也动不了的宜家结构
坎普拉德在经营宜家之初,孜孜以求的梦想就是:一直渴望 创建一种拥有长期独立和保障的所有权组织
不让任何一个人窃破宜家富丽堂皇的宫殿里面的秘密,不让 任何一个人,无论是家族成员还是市场力量,抑或是政客们 危及或动摇它的经营理念;为宜家建立起层层屏障抵制来 自外部的恶魔攻击;也能免于后代的懦弱无能;尽人事之 所及,保证宜家有不断向前的动力
目的:一是保证宜家不从属或受制于某个国家和政府,而是 永远处于家族控制之中,即便是政变和战争阶段也是如此, 二是宜家能够享受到利益的最大化 比如低税收 ,
我国石油行业供应链管理分析
我国石油行业供应链管理分析我国石油行业供应链管理分析石油行业供应链管理,包括从采油井口到加油站,这种业务流程长、过程复杂。
有效的实施供应链管理,首先应该是观念的变革。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分享我国石油行业供应链管理分析,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1 问题的提出--石油行业供应链管理研究的必要性1.1石油行业的重组和上市为实行供应链管理提供了机遇为了适应石油、石化企业在海内外上市的新形势,我国原有的石油行业被一分为二,重组改制为上市公司和存续公司两大部分,油田上市部分与存续部分的经济关系,由原来的内部协作关系,变为法人间的以关联交易为主的合同契约关系。
同时石油工业上中下游一体化运营是世界石油工业普遍采用的一条成功经验。
这种一体化经营是指把石油工业作为一个完整的产业,把石油天然气勘探、开采上游产业与储运、炼制、贸易乃至销售等中下游产业有机联结起来,进行系统的整体的经营行为。
我国的石油工业在传统的管理体制下,勘探、开采、炼制、销售、进出口基本上分属于不同的部门,上中下游、内外贸严重割裂。
而经过改制重组后的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包括石油勘探与生产公司、天然气与管道公司、炼油与销售公司、化工与销售公司等四大专业公司并且作为一个整体上市与经营。
这种一体化经营更强调石油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之间的密切配合与协作。
因此,在这种新经营管理模式下,为石油行业实施供应链管理提供了机遇。
1.2提高国际和国内石油市场的竞争能力需要加入WTO后,国内石油市场将更加开放,竞争将更趋激烈。
目前,我国经济处于高速发展时期,能源需求和消费增速加快,对石油工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使石油企业进入发展的又一黄金时期。
良好的市场环境,必将吸引众多的投资者,不仅存在国内三大石油集团的竞争,国外石油公司也要进入中国市场,同时其他系统和社会企业、个人的资金也将涌入石油市场,国内石油市场将进入新一轮的竞争。
因此,作为中国最大的石油天然气产品及相关产品的提供商一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供应链企业组织结构与业务流程重构我们通常见到的企业组织是建立在传统治理模式下的,要紧以劳动分工和职能专业化为基础,组织内的部门划分特不细,各部门的专业化程度较高。
这种组织形式及与其相伴的业务流程适合于市场相对稳定的环境,而在当今市场需求突变、经营模式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则显现出不适应性。
在供应链治理的概念提出后,也发觉传统的组织结构形式和业务流程在实施供应链治理的过程中显现出一定的不适应性,因而有人提出要建立适应供应链治理的企业组织结构和对业务流程进行重构。
本章讨论传统组织模式和业务流程的缺陷,介绍企业流程重构(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的差不多含义,并结合供应链治理的特征,研究了企业组织系统和业务流程的重新设计和构造等问题。
第一节传统企业的组织结构与业务流程特征现行企业的组织机构大差不多上基于职能部门的专业化模式。
企业所实行的按职能专业化处理企业业务流程的治理模式,能够追溯到200多年前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的劳动分工理论。
亚当·斯密把零件制造过程分解为一道道简单工序。
由于每道工序的工人都只从事相同内容的加工活动,因而大大提高了专业化程度和劳动效率,同时也降低了成本,对大量生产标准化产品的企业来讲收效甚大。
后来,美国的福特将这种思想进一步发挥,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流水生产线,极大地提高了汽车制造业的生产率,成为许多企业家争相模仿的典范。
这种劳动分工的思想又被应用到企业治理的设计上,将企业治理划分成许多职能,形成了许多分工细致的职能部门,治理流程更加专业化。
这一模式一直到现在都还占主导地位。
专业化分工之因此能够提高效率,在于通过分工使劳动者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使处理某一问题的单位效率提高。
尽管专业化分工有如此多的优点,然而在由人组成的治理系统中,系统的总效率并不等于单个人的效率的简单汇总。
同时,为了便于操纵,这种分工还具有权力平衡、制约作用。
这种基于分工原则的权力平衡是为了将失误降到最低限度,因而在治理系统内某一方面的任务需要由几个部门的人一起完成,以那个过程来相互制约,使失误率降低。
这种方式无疑是企业治理所需要的,但也无疑降低了效率,特不是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在有大量的信息需要处理的情况下,一项工作花在检查、核对、协调上的时刻大大增加,从而降低了由原来分工所带来的效率。
为了能保持对专业化分工后的职能部门进行有效治理、协调和操纵,企业的组织是按等级制构成的,其典型的组织结构如图11-1所示。
这种组织结构的特点是多职能部门、多层次、严格的等级制度,从最高治理者到最基层的职员形成了一个等级森严的"金字塔"型的组织体系。
这种组织适合于稳定的环境、大规模的生产、以产品为导向的时代,它以各部门的简单重复劳动来赢得整个部门的效率。
但其代价是整个工作时刻的延长。
一项业务要流经不同部门、不同层次,正如我们在前面差不多讨论的那样,大量的时刻和资金都白费在这些不增值的活动中了。
图11-1 传统企业典型的"金字塔"型组织结构假如讲在工业化时代、在比较稳定的市场环境中、在产品供不应求、在企业职员作为经济人而存在、企业强调规模经济的情况下,流程片断化的危害性还不是专门明显的话,那么,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市场环境日趋不确定,顾客的要求越来越多样化,企业职员强调自我实现,企业不仅追求规模经济效益、更强调时刻经济的情况下,这种片断化的企业流程也就越来越难以使企业满足多方的要求,其组织结构显得越来越僵硬。
因为一项任务要顺序地流经各职能部门,尽管各职能部门的专业化程度提高了,但由于要等上一个环节的工作完成后才能开始下一环节的工作,结果把一个完整的任务或项目所包含的各项作业在职能部门之间被分解得肢离破裂,既造成部门之间在衔接中的大量等待,又使各部门增加专门多重复劳动,大大延长了完成任务所花费的时刻。
为了减少时刻和资金的白费,人们曾进行过困难的探究。
例如,利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建立治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Information System, MIS),试图通过采纳计算机技术提高企业的治理效率。
然而,MIS在企业中应用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缘故在于采纳计算机技术后的治理系统并没有发生全然变化,只是在原有的治理系统中加入了计算机治理的成分,而且由于某些缘故并不是所有的部门都安装了计算机。
那些没有纳入计算机治理信息系统的部门,仍然是低效率的手工操作,如此一来与其他采纳了计算机部门的差距更大了。
如此的组织设计对业务流程没有产生全然性阻碍,因为它没有触及到业务流程的变化,只是传统业务流程的计算机化而已,如图11-2所示。
图11-2 传统企业采纳计算机治理后的"金字塔"型组织结构信息技术应用于企业治理没有释放其潜能的缘故之一,确实是企业在应用信息技术时,总是沿着旧的或者业已存在的方式做事,而不是注重工作应该如何样合理地去做,然后考虑应用信息技术来辅助完成它。
办公自动化信息系统的初衷是为了实现"无纸化办公",其结果却导致更多纸张的使用。
不管报告是否有价值,报告越来越多,格式越来越漂亮。
人们不惜花去数天时刻去写报告并绘有精美的图表,以期得到高一级主管的认可或批准。
因为在办公自动化软件上制作和修改文字和图表太容易了,以至于人们一遍一遍地修改完善。
问题在于,处理办公事务的流程和方式没有改变。
在应用信息技术为顾客提供服务方面,也会经常导致一些问题。
运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处理技术直接模仿手工业务处理和流程,确实是在用计算机对许多不合理的业务和流程进行自动处理。
由于人们是按照计算机的要求工作而不是按照顾客的要求办事,从而有可能导致工作次序不如手工灵活,反而降低了服务质量。
以上分析表明,假如传统业务流程不改变,即使是采纳了先进的信息技术,也可不能对工作有全然性的关心,这也是什么缘故后面所述的企业业务流程得以产生的缘故。
第二节 BPR的差不多内涵作者:马士华一、BPR的提出通过以上分析,能够清晰地看出为适应新的竞争环境而对传统企业组织模式及业务流程进行改革的必要性。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哈默(Micheal Hammer)教授于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首先提出企业业务流程重构(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的概念。
因为他已发觉对传统的企业工作流程计算机化后,并没有给企业带来预期效益,其中要紧缘故之一是没有触及传统治理模式。
因此,要想取得实效,首先必须分析企业的业务流程,剔除无效活动,对其进行完全重新设计,计算机只是新业务流程的使能器。
三年后,哈默与J.钞票贝(James Chamby)教授合著,出版了《重组企业》(Reengineering the Corporation)一书。
该书的问世引起世界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广泛重视,并使BPR成为近十年企业治理研究和实践的热点。
BPR之因此能引起广泛的重视,与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分不开。
当前各国企业都处在一个科学技术飞速进展、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用户需求越来越趋于多样化的时期,都面临着竞争激烈、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
要想在如此的环境中生存和进展,企业就必须不断地采取各种治理措施来增强自身竞争能力。
许多企业耗巨资引入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希望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提高企业对外界变化的反应速度确实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例。
在国外,有些企业把建立计算机化的治理信息系统称为企业业务流程工程化(Business Process Engineering,BPE)。
BPE实际上确实是按照工程化的方法,在企业建立计算机治理信息系统,以提高企业的业务处理流程的效率。
然而,长期的实践活动并没有使企业得到或没有完全得到采纳新的信息处理技术所期望的结果。
起初,人们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缘故是计算机系统不够先进, 因而,总在计算机硬件、软件上找缘故, 结果是促进了计算机、数据库、局域网等技术的飞速进展。
但企业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照旧未发生大的变化。
因此, 一方面,信息技术越来越先进;另一方面,组织结构上的问题对企业提高应变能力的阻力越来越大。
这对矛盾的加剧才使人们逐渐认识到, 企业可否用信息技术来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在专门大程度上取决于由谁来应用和如何应用这些技术。
过去开发MIS没有取得成功的企业都处在原有的组织结构和治理方式之下,所改变的,只是用计算机模仿手工劳动的业务流程,造成了先进的信息技术迁就于落后的治理模式的结果。
如此实施MIS,因此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因此,就需要来一个BPR,即重新构造治理的流程和与其相匹配的治理信息系统。
因此,整个企业的业务流程重构思想产生了。
它?quot;为在反映企业绩效的关键因素,如成本、质量、服务和交货速度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而对企业整个活动过程所进行的全然性重新设计"。
可见,BPR是伴随治理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而产生的一个新思想,是企业实现高效益、高质量、高柔性、低成本的战略措施。
BPR的核心思想是要打破企业按职能设置部门的治理方式,代之以业务流程为中心,重新设计企业治理过程,因而受到了改革中企业的欢迎,得到了企业治理学术界的重视。
而企业实践和学术研究的结果,又推进了BPR研究的进展。
BPR的实践对企业的治理效果产生巨大阻碍。
福特汽车公司北美财会部运用"Reengineering(重构)"的例子给我们一个深刻的启发。
福特汽车公司北美财会部原有500多人负责帐务与付款事项。
改革之初,治理部门预备通过工作合理化和安装新的计算机系统将人员减少20%。
后来,当他们发觉日本一家汽车公司的财会部只有5个人时,就决定采取更大的改革动作。
他们分析并重新设计了付款流程。
原付款流程(如图11-3所示)表明,当采购部的采购单、接收部的到货单和供应商的发票,三张单据验明一致后,财会部才予以付款,财会部要花费大量时刻查对采购单、接收单、发票上共14个数据项是否相符。
重新设计付款流程(如图11-4所示)后,由计算机将采购部、接收部和财会部联成网络,采购部每发出一张采购单,就将其送入联网的实时数据库中,无须向财会部递送采购单复印件。
当物资到达接收部后,由接收人员对比检查货单号和数据库中的采购单号,相符后也送入数据库。
最后由计算机自动检查采购记录和接收记录,自动生成付款单据。
实施新流程后,财会部的人员减少了75%,实现了无发票化,提高了准确性。
二、基于BPR的企业组织结构BPR中有一个关键概念、也是有不于传统职能分工的地点,就在于对经营流程的定义。
所谓经营流程,不是指个不业务部门的工作程序,而是指"输入一个以上的东西,对顾客产生价值的输出行为的集?quot;,是对企业整体业务流程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