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辩证
中医内科学.症状鉴别
肺系疾病1.咳嗽(①咳逆有声或伴喉痒咯痰②外感咳嗽多起病急,病程短,常伴恶寒发热等表证;内伤咳嗽多为久病,常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常伴有其他脏腑失调的症状。
)外感咳嗽:风寒袭肺—风热袭肺—风燥伤肺—内伤咳嗽:痰湿蕴肺—痰热郁肺—肝火犯肺—肺阴亏耗—2.哮病(①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或唇甲青紫。
②呈反复发作性。
常因气候突变、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累等因素诱发。
发作前多有鼻痒、喷嚏、咳嗽、胸闷、情绪不宁等先兆。
)发作期:寒哮—热哮—浊哮—风哮—缓解期:肺虚—脾虚—肾虚—3.喘证(①以喘促短气,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或口唇青紫为典型临床表现;②多有慢性咳嗽、哮病、肺痨、心悸等病史,每遇外感、情志刺激及劳累而诱发。
)实喘:风寒闭肺—表寒里热—痰热遏肺—痰浊阻肺—肝气乘肺—水凌心肺—虚喘:肺气虚—肾气虚—喘脱4.肺痈(①突然寒战、高热、胸痛、咳嗽,咯吐粘浊痰,继则咳痰量多如脓,有腥味,或脓血相兼;若脓血大量排出,可热腿症减,数周恢复;若脓毒不净,导致正虚邪恋,转入慢性过程。
②本病多有感受外邪病史,起病急骤。
)初起—成痈期—溃脓期—恢复期—5.肺痨(①咳嗽、咯血、潮热、盗汗、身体消瘦为典型表现。
不典型者可见初起微有咳嗽,疲乏无力,身体逐渐消瘦,食欲不振,偶或痰中夹血有少量血丝。
②常由肺痨患者长期接触史)肺阴亏损—阴虚火旺—气阴耗伤—阴阳两虚—6.肺胀。
中医内科辩证分析
.. 第一章肺系病症第一节感冒1.风寒证[证候分析]风寒之邪外束肌表,卫阳被郁,故见恶寒、发热、无汗;清阳不展,络失和则头痛、肢节酸疼。
风寒上受,肺气不宣而致鼻塞流涕、咽痒、咳嗽;寒为阴邪故口不渴或渴喜热饮。
舌苔薄白而润,脉浮紧,俱为表寒征象。
2.风热证[证候分析]风热犯表,热郁肌腠,卫表失和,故见身热、微恶寒、汗出不畅;风热上扰则头胀痛;风热之邪熏蒸清道,故咽喉肿痛,咽燥口渴,鼻流浊涕;风热犯肺,肺失清肃,则咳嗽、痰粘或黄。
苔白微黄,脉象浮数,为风热侵于肺卫之征。
3.暑湿证[证候分析]夏季感冒,感受当令之暑邪,暑多夹湿,每多暑湿并重。
暑湿伤表,表卫不和,故身热、微恶风、汗少、肢体酸痛;风暑夹湿上犯清空,则头昏重胀痛;暑热犯肺,肺气不清,故咳嗽痰粘,鼻流浊涕;暑热内扰,热灼津伤,则心烦、口渴、小便短赤;湿热中阻,气机不展,故胸闷、泛恶、口中粘腻,渴不多饮。
舌苔薄白黄腻,脉儒数为暑湿夹湿之征。
第二节咳嗽1.外感咳嗽(1)风寒袭肺[证候分析]风寒袭肺,肺气壅塞不得宣通,故咳而声重、气急;风寒不受,肺窍不利,则鼻塞流涕,咽喉作痒;寒邪郁肺,气不布津,凝聚为痰,故痰咯稀薄色白;风寒外束肌腠,故伴有头痛身楚,寒热无汗等表寒证。
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为风寒在表之征。
(2).风热犯肺[证侯分析]风热犯肺,肺失清肃而咳嗽气粗,或咳声嘎哑,肺热伤津则见口渴,喉燥咽痛;肺热内郁,蒸液成痰,故痰吐不爽,稠粘色黄,鼻流黄涕;风热犯肺,卫表不和而见汗出等表热证。
苔薄黄,脉浮数,皆是风热在表之征。
(3).风燥伤肺[证侯分析]风燥伤肺,肺失清润,故见干咳作呛;燥热灼津则咽喉口鼻干燥,痰粘不易咯吐;燥热伤肺,肺络受损,故痰中夹血。
本证多发于秋季,乃燥邪与风热并见的温燥证,故见风燥外客,卫气不和的表证。
舌质干红少津,脉浮数,均属燥热之征。
2.内伤咳嗽(1). 痰湿蕴肺[证侯分析]脾湿生痰,上渍于肺,壅遏肺气,故咳嗽痰多,咳声重浊,痰粘腻或稠厚;脾运不健故食甘甜肥腻物品反而助湿生痰,湿痰中阻则胸闷脘痞、呕恶;脾气虚弱故食少、神倦、大便时溏。
中医内科学常见病症的辨证论治方法分析
中医内科学常见病症的辨证论治方法分析在中医内科中,常见病症的辨证论治方法是中医临床的核心内容之一。
中医内科学常见病症涵盖了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分析几种典型病症的辨证与论治方法。
一、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是中医内科学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我们以胃炎为例进行分析。
胃炎是胃粘膜的炎症性疾病,临床上常见的症状有胃痛、消化不良等。
中医辨证中,胃炎可分为阳虚质、阴虚质、气滞质等类型。
对于阳虚质胃炎,治疗方法主要是补阳保胃,常用的药物有补中益气汤等;对于阴虚质胃炎,治疗方法则是滋阴清热,可使用龟龄集等中药;而对于气滞质胃炎,则需疏肝解郁,可选用柴胡疏肝汤等方剂。
二、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包括了感冒、咳嗽等常见病症。
以感冒为例,中医辨证主要将其分为表邪外袭、肺胃失调等类型。
对于表邪外袭感冒,治疗方法主要是辛散解表,药物有葛根汤等;对于肺胃失调式感冒,治疗方法是调理脾胃,可使用四逆散等方剂。
三、循环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包括高血压、心脏病等。
以高血压为例,中医辨证将其分为肝阳上亢、肝火上炎等类型。
对于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治疗方法主要是平肝息风,可选用天王补心丹等药物;对于肝火上炎型高血压,治疗方法是清肝泄火,可以使用龙胆泻肝汤等方剂。
四、其他疾病除了上述常见的疾病外,内科学中还涉及了诸如糖尿病、肾病等疾病。
以糖尿病为例,中医辨证将其分为气阴两虚、痰湿阻滞等类型。
治疗方法主要是调补脾胃,可采用四君子汤等中药方剂;对于痰湿阻滞型糖尿病,则需祛痰排湿,治疗方法包括用藿香正气汤等药物。
总结起来,中医内科学常见病症的辨证论治方法是一个综合性的诊疗过程,需要医生全面考虑患者的病情、体质等因素,对症下药。
上述的例子只是简单的举例,实际上每一种病症都有更为复杂的辨证与论治方法,中医内科学的精髓在于细致入微地判断病情,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
希望中医内科学的研究能够不断发展,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健康效果。
中医内科学辩证分型
中医内科学辩证分型中医内科核心笔记总结肾系病证一:水肿(一)阳水风水相搏:风邪袭表,肺气闭塞,通调失职,风遏水阻。
疏风清热,宣肺行水。
越婢加术汤。
湿毒浸淫:疮毒内归脾肺,三焦气化不利,水湿内停。
宣肺解毒,利湿消肿。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
水湿浸渍:水湿内侵,脾气受阻,脾阳不振。
运脾化湿,通阳利水。
五皮饮合胃苓汤。
湿热壅盛:湿热内盛,三焦壅滞,气滞水停。
分利湿热。
疏凿饮子。
(二)阴水脾阳虚衰:脾阳不振,运化无权,土不制水。
健脾温阳利水。
实脾饮。
肾阳衰微:脾肾阳虚,水寒内聚。
温肾助阳,化气行水。
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
瘀水互结:水停湿阻,气滞血瘀,三焦气化不利。
活血祛瘀,化气行水。
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
二:淋证热淋:湿热蕴结下焦,膀胱气化失司。
清热利湿通淋。
八正散。
石淋:湿热蕴结下焦,尿液煎熬成石,膀胱气化失司。
清热利湿,排湿通淋。
石苇散。
血淋:湿热下注膀胱,热甚灼络,迫血妄行。
清热通淋,凉血止血。
小蓟饮子。
气淋:气机郁滞,膀胱气化不利。
理气疏导,通淋利尿。
沉香散。
膏淋:湿热下注,阻滞络脉,脂汁外溢。
清热利湿,分清泻浊。
程氏萆薢分清饮。
劳淋:湿热留恋,脾肾两虚,膀胱气化无权。
补脾益肾。
无比山药丸。
三:癃闭膀胱湿热:湿热壅结下焦,膀胱气化不利。
清热利湿,通利小便。
八正散肺热壅盛:肺热壅盛,失于肃降,不能通调水道,无以下输膀胱。
清泻肺热,通利水道。
清肺饮。
浊瘀阻塞:淤血败精,阻塞尿路,水道不通。
行瘀散结,通利水道。
代抵当丸。
脾气不升:脾虚运化不力,升清降浊失职。
升清降浊,化气行水。
补中益气汤合春泽汤。
肾阳衰惫:肾中阳气虚衰,气化不及州都。
温补肾阳,化气利水。
济生肾气丸。
气血津液一:郁证肝气郁结:肝气郁滞,脾胃失和。
舒肝解郁,理气畅中。
柴胡疏肝散。
气郁化火:肝郁化火,横逆犯胃。
舒肝解郁,清肝泻火。
丹栀逍遥散。
痰气郁结(梅核气):气郁痰凝,阻滞胸咽。
行气开郁,化痰散结。
半夏厚朴汤。
心神失养(脏躁):营阴暗耗,心神失养。
中医内科学各个证型辩证分析(二)
中医内科学各个证型辩证分析(二)第四章肝胆病症第一节..胁痛1.肝气郁结 [证候分析]肝气失于条达,阻于胁络,故胁肋胀痛。
气属无形,时聚时散,聚散无常,故疼痛走窜不定。
情志变化与气之郁结关系密切,故疼痛随情志变化而有所增减。
肝经气机不畅,故胸闷气短。
肝气横逆,易犯脾胃,故食少嗳气。
脉弦为肝郁之象。
2.瘀血停着 [证候分析]肝郁日久,气滞血瘀,或跌扑损伤,致瘀血停着,痹阻胁络,故胁痛如刺,痛处不移,入夜痛甚。
瘀结停滞,积久不散,则渐成徵块。
舌质紫暗,脉象沉涩,均属瘀血内停之征。
3.肝胆湿热 [证候分析]湿热蕴结于肝胆,肝络失和,胆不疏泄,故胁痛口苦。
湿热中阻,升降失常,故胸闷纳呆,恶心呕吐。
肝开窍于目,肝火上炎,则目赤。
湿热交蒸,胆汁不循常道而外溢,可出现目黄、身黄、小便黄赤。
舌苔黄腻,脉弦滑数均是肝胆湿热之征。
4.肝阴不足 [证候分析]肝郁日久化热,耗伤肝阴,或久病体虚,精血亏损,不能濡养肝络,故胁肋隐痛,悠悠不休,遇劳加重。
阴虚易生内热,故口干咽燥,心中烦热。
精血亏虚,不能上荣,故头晕目眩。
舌红少苔,脉细弦而数,均为阴虚内热之象。
第二节..黄疸阳黄1. 热重于湿[证候分析]湿热蕴蒸,胆汁外溢肌肤,因热为阳邪,故黄色鲜明。
发热口渴,小便短少黄赤,是湿热之邪方盛,热耗津液,膀胱为邪热所扰,气机不利所致。
阳明热盛则大便秘结,腑气不通,则腹部胀满。
湿热蕴结,肝胆热盛,故苔黄腻,脉象弦数。
心中懊侬,恶心欲吐,口干而苦,均湿热熏蒸,胃浊和胆汁上逆所引起。
2. 湿重于热[证候分析]湿遏热壅,胆汁不循常道,溢于肌肤,故身目色黄。
因湿重于热,湿为阴邪,故其色不如前者鲜明。
头重身困,为湿邪内阻,清阳不得发越之故。
胸脘痞满,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便溏,乃湿困脾胃,浊邪不化,脾胃运化功能减退所致。
舌苔厚腻微黄,脉象弦滑或濡缓,均为湿重热轻之象。
急黄[证候分析]湿热夹毒,郁而化火,热毒炽盛,故发病急骤,高热烦渴。
热毒迫使胆汁外溢肌肤,则黄疸迅速加深,身面均黄,其色如金。
中医内科学重点疾病辩证论治
中医内科学一、感冒风寒束表: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or荆防败毒散风热犯表:辛凉解表-银翘散or葱豉桔梗汤暑湿伤表: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二、咳嗽1.外感咳嗽风寒袭肺证: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止嗽散风热犯肺证: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风燥伤肺证: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2.内伤咳嗽痰湿蕴肺证: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三子养亲汤痰热郁肺证: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肝火犯肺证:清肺泻肝、顺气降火-加减泻白散&黛蛤散肺阴亏耗证: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三、喘证1.实喘风寒壅肺证: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表寒肺热证: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痰热郁肺证: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痰浊阻肺证: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三子养亲汤肺气郁痹证: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2.虚喘肺气虚耗证:补肺益气养阴-补肺汤&生脉散肾虚不纳证:补肾纳气。
肾阳虚-金匮肾气丸&参蛤散。
肾阴虚-七味都气丸&生脉散正虚喘脱证: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粉四、哮病1. 发作期冷哮证: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or小青龙汤热哮证: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or 越婢加半夏汤寒包热哮证: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or厚朴麻黄汤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虚哮证: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2. 缓解期肺脾气虚证:健脾益气,培土生金-六君子汤肺肾两虚证: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金水六君煎五、心悸心虚胆怯证: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心血不足证: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心阳不振证: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桂甘龙牡汤&参附汤水饮凌心证:振奋心阳、化气利水、宁心安神-苓桂术甘汤阴虚火旺证: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朱砂安神丸瘀阻心脉证: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桃仁红花煎&桂甘龙牡汤痰火扰心证:清热化痰、宁心安神-黄连温胆汤六、胸痹心血瘀阻证:活血化瘀,通脉止痛-血府逐瘀汤气滞心胸证: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柴胡疏肝散痰浊闭阻证:通阳泄浊,豁痰宣痹-瓜蒌薤白半夏汤&涤痰汤寒凝心脉证:辛温散寒,宣通心阳-枳实薤白桂枝汤&当归四逆汤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活血通脉-生脉散&人参养荣汤心肾阴虚证:滋阴清火,养心和络-天王补心丹&炙甘草汤心肾阳虚证:温补阳气,振奋心阳-参附汤&右归饮七、胃痛寒邪客胃证:温胃散寒,行气止痛-香苏散&良附丸饮食伤胃证:消食导滞,和胃止痛-保和丸肝气犯胃证: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湿热中阻证:清化湿热,理气和胃-清中汤瘀血停胃证:化瘀通络,理气和胃-失笑散合丹参饮胃阴亏耗证:养阴益胃,和中止痛-一贯煎&芍药甘草汤脾胃虚寒证:温中健脾,和胃止痛。
中医内科学重点疾病辩证论治
中医内科学重点疾病辩证论治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人体内脏器官的疾病,以及通过辩证论治的方法进行预防、治疗和康复。
本文将着重探讨中医内科学中的一些重点疾病的辨证论治方法。
一、肝炎肝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疾病,主要表现为肝脏炎症、损伤及功能异常。
中医内科学中常用的辨证方法是根据病情分为寒性肝炎和热性肝炎。
治疗寒性肝炎时,可以采用温中散寒的方法,如使用温中降逆的药物,例如人参、陈皮等。
而治疗热性肝炎时,则需要清热解毒,清热利湿的药物,如黄连、黄芩等。
二、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血糖升高及代谢紊乱。
中医内科学认为,糖尿病的发病与脾胃虚弱、气阴两败、肾阴亏损等有关。
辨证论治糖尿病时,常用的方法是健脾益气、滋阴清热。
可以使用健脾益气的药物,如人参、党参等;滋阴清热的药物,如生地黄、丹参等。
三、高血压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长期不治疗会引发多种并发症。
中医内科学中,高血压的辨证方法主要包括肝郁气滞、痰瘀互结、肾阳不足等。
治疗高血压时,可以通过疏肝理气、化痰消结、补肾壮阳的方法进行。
常用的疏肝理气的药物有柴胡、枳实等;化痰消结的药物有半夏、郁金等;补肾壮阳的药物有仙茅、淫羊藿等。
四、冠心病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一类心脏疾病,表现为胸闷、胸痛等症状。
中医内科学中常用的辨证方法是根据病情分为气血瘀阻和阳气不足。
治疗冠心病时,可以通过活血化瘀、温阳补血的方法进行。
常用的活血化瘀的药物有三七、桃仁等;温阳补血的药物有当归、川芎等。
五、胃溃疡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胃粘膜受损和炎症。
中医内科学中常用的辨证方法是根据病情分为胃阴不足和胃热化火。
治疗胃溃疡时,可以通过滋阴降火、平喘化痰的方法进行。
常用的滋阴降火的药物有知母、玄参等;平喘化痰的药物有半夏、浙贝母等。
总结起来,中医内科学重点疾病的辨证论治方法多样且有效。
通过辨证施治,可以根据患者病情,采用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达到调节阴阳、平衡气血的目的。
《中医内科学》常见病的辨证论治
《中医内科学》常见病的辨证论治常见病的辨证论治举例一、感冒★★★分型症状治法方药(加减)中成药风寒感冒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肢体酸痛,或鼻塞声重,或鼻痒喷嚏,流清涕,咽痒,咳嗽,痰吐稀白。
舌苔薄白,脉浮紧辛温解表宣肺散寒葱豉汤(葱白、豆豉)荆防败毒散(前胡、柴胡、荆芥、防风、羌活、独活、川芎、茯苓、枳壳、桔梗、甘草)感冒清热颗粒正柴胡饮颗粒荆防颗粒九味羌活丸正柴胡饮颗粒风热感冒身热较著,微恶风,头胀痛,或咳嗽少痰、或痰出不爽,咽痛咽红,口渴。
舌边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清热宣肺解表银翘散(金银花、连翘、竹叶、荆芥、牛蒡子、薄荷、桔梗、淡豆豉、甘草)银翘解毒丸感冒退热颗粒羚羊感冒片桑菊感冒片时疫感冒突然恶寒,甚则寒战,高热不退,周身酸痛,无汗,咳嗽,口干,咽喉头痛,伴明显全身症状,呈现流行性发作清热解毒解表清瘟解毒丸(大青叶、连翘、玄参、天花粉、桔梗、炒牛蒡子、羌活、防风、葛根、柴胡、黄芩、白芷、川芎、赤芍、甘草、淡竹叶)清瘟解毒片连花清瘟胶囊体虚感冒发热、恶寒较甚,无汗,头痛鼻塞,身楚倦怠,咳嗽,咳痰无力。
舌淡苔白,脉浮无力。
益气解表参苏饮(人参、甘草、茯苓、苏叶、葛根、前胡、半夏、枳壳、桔梗、陈皮、木香)参苏丸玉屏风颗粒二、咳嗽★★★分型症状治法方药(加减)中成药风寒犯肺咳嗽声重,痰稀色白,口不渴,恶寒,或有发热,无汗,或兼头痛。
舌苔薄白,脉浮紧。
疏散风寒宣肺解表杏苏散(杏仁、苏叶、茯苓、甘草、前胡、陈皮、半夏、桔梗、生姜、大枣)通宣理肺丸半夏露杏仁止咳糖浆风热犯肺咳嗽气粗,咳痰黏,色白或黄,咽痛,声音嘶哑,或兼发热,微恶风,口微渴。
舌边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辛凉解表宣肺清热桑菊饮(桑叶、杏仁、芦根、菊花、栀子、连翘、薄荷、桔梗)蛇胆川贝枇杷膏急支糖浆燥邪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咳出,或痰中带血,并见辛凉清润桑杏汤(桑叶、杏仁、沙参、象贝、香豉、栀二母宁嗽丸川贝枇杷露牛黄伤肺鼻燥咽干。
中医内科学辨证歌诀(完整版),收藏学起来~
中医内科学辨证歌诀(完整版),收藏学起来~肺系疾病感冒感冒风寒用荆防,风热葱桔银翘安。
暑湿新香气参苏,阴虚加减葳蕤汤。
咳嗽咳嗽七证需分明,风寒三拗止嗽平。
风热犯肺桑菊饮,风燥桑杏杏苏灵。
痰湿二平三子养,痰热清金化痰轻。
肝火加泻黛蛤散,肺阴沙参麦冬宁。
哮证冷哮射干小青龙,热哮定喘越半功。
寒包热哮青龙石,风痰哮证三子从。
虚哮平喘固本用,喘脱回阳生脉逢。
缓解脾虚六君子,肺肾生地金六中。
喘证喘证风寒麻黄盖,表寒肺热麻石赛。
痰热郁肺桑白下,痰浊阻肺二三裁。
肺气郁痹五磨饮,肺虚生脉补肺哀。
肾虚金肾参蛤散,喘脱参附锡蛤来。
肺胀肺胀痰浊苏降三,痰热越半桑白还。
痰蒙涤痰宫至宝,肺肾平固补肺汤。
阳水真武合五苓,喘咳痰满肿紫绀。
肺痈肺痈初期银翘散,成痈苇茎如解还。
溃脓加味桔梗白,恢复沙清桔杏安。
肺痨肺痨肺阴用月华,虚火百固秦鳖加。
气阴保真或参白,阴阳补天大造茶。
肺痿肺痿虚热麦清救,虚寒甘干生甘求。
心系疾病心悸心悸虚胆安定丸,心血不足归脾先。
阴虚补心朱安用,阳虚桂龙参附前。
水饮苓术真武入,痰火黄连温胆迁。
瘀阻桃红桂龙牡,邪毒银翘生脉添。
胸痹胸痹血府心血瘀,气滞心胸柴疏施。
痰浊栝薤半涤痰,寒凝枳薤当四宜。
气阴生脉参荣养,心肾阴阳虚证知。
阴虚补心炙甘草,阳虚参附右归依。
不寐不寐肝火龙胆肝,痰连温胆礞石藏。
心胆安定酸枣仁,心脾两虚归脾汤。
心肾六味与交泰,阴火连胶朱砂安。
痴呆痴呆髓亏七福饮,脾肾亏虚还少因。
痰浊蒙窍涤痰洗,瘀血通窍活血寻。
心肝火旺连解毒,痴呆五证需细分。
癫狂癫狂需分癫与狂,痰气逍遥顺导汤。
心脾养心越鞠丸,痰热瘀梦醒癫狂。
痰火扰神生铁饮,阴伤二阴琥养丹。
痫证痫证风痰闭定痫,痰火龙胆合涤痰。
瘀阻脑络通窍活,心脾六君归脾汤。
心肾左归补心丹,昏仆抽搐叫吐涎。
痫证发作休止分,发作阴阳虚细寻。
阳痫连毒定痫丸,阴痫五生合二陈。
肝痰龙胆涤痰化,脾虚痰盛用六君。
瘀阻脑络通窍活,肝肾大补元煎闻。
厥证厥证当需辨四因,气厥血厥痰食分。
中医内科学·病证鉴别
三概念、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法、方药等方面的比较鉴别(1)感冒与温病早期。
①感冒:发热多不高或不发热,感冒服解表药后,多能汗出、身凉、脉静;病势轻,病程短,不传变,预后好。
②温病早期:尤其是肺系温病,临床表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如风温初起极似风热感冒之征。
风温病势急骤,一般而言,温热病必有寒战发热甚至高热,温热病汗出后热虽暂降,但脉数不静,身热旋即复起,咳嗽胸痛,头痛较剧,甚至出现神志昏迷、惊厥、馆妄等传变入里的证候。
(2)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
①普通感冒病情较轻,全身症状不重,少有传变。
在气候变化时发病率可以升高,但无明显流行特点。
若感冒一周以上不愈,发热不退或反见加重,应考虑感冒继发它病,传变入里。
②时行感冒病情较重,发病急,全身症状显著,可以发生传变,化热入里,继发或合并它病,具有广泛的传染性、流行性。
(3)风寒感冒与风寒咳嗽。
①风寒感冒: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疼,鼻塞声重或鼻痒喷嚏,时流清涕,咽痒,咳嗽,痰吐稀薄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
表证为主,可兼有咳嗽。
治以辛温解表。
方选荆防败毒散。
②风寒咳嗽: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咯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或见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以咳嗽为主,可有表证。
治以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选三拗汤合止嗽散。
(4)风热感冒与风热咳嗽。
①风热感冒:身热较著,微恶风,汗泄不畅,头胀痛,面赤,咳嗽,痰黏或黄,咽燥,或咽喉乳蛾红肿疼痛,鼻塞,流黄浊涕,口干欲饮,舌苔薄白微黄,舌边尖红,脉浮数。
治以辛凉解表。
方选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加减。
②风热咳嗽: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嘶哑,喉燥咽痛,咯痰不爽,痰黏稠或黄,咳时汗出,常伴鼻流黄涕,口渴,头痛,身楚,或见恶风,身热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治以疏风清热,宣肺化痰。
方选桑菊饮加减。
(5)风热咳嗽与肺痈。
①风热咳嗽: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嘶哑,喉燥咽痛,咯痰不爽,痰黏稠或黄,咳时汗出,常伴鼻流黄涕,口渴,头痛,身楚,或见恶风,身热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中医内科学中医辨证施治的核心要点与技巧
中医内科学中医辨证施治的核心要点与技巧中医内科学是一门独特而深奥的学科,依靠中医理论通过辨证施治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中医内科学的实践中,有一些核心要点与技巧是医生们必须掌握和运用的。
本文将就中医内科学中医辨证施治的核心要点与技巧进行论述。
一、望诊在中医内科学中,望诊作为辨证的重要手段,常常能够通过观察人体外部的表现,辨别出疾病的特点。
望诊的核心要点是观察病人的舌苔、舌质、目光、面色等外部表现,从而推断出病因和病情。
首先,观察舌苔和舌质。
舌苔是病情变化的重要指标,不同颜色与厚薄的舌苔体现着不同的病理变化。
比如,苔黄而厚可能是湿热病症,苔白而厚则往往与寒病症相关。
同时,舌质的颜色、形态和湿润度也能够反映出病情。
晨衣拍白苔、舌质胖大暗红等都可以指示出病情的变化。
其次,观察目光和面色。
目光的清澈与模糊、面色的红润与苍白,都与患者的健康状况息息相关。
中医内科医生通过观察这些外部表现,可以判断出血液循环和气血之间的关系,进而指导辨证施治。
二、问诊问诊是中医内科学中另一个关键环节,通过与患者进行对话,医生能够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症状,有助于确定辨证施治的方向。
在问诊过程中,有一些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要善于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
患者常常因为不理解中医内科学的诊疗方法而抱有疑虑,医生应该通过耐心的解释和与患者的互动,增强患者的信心和合作度。
其次,要准确了解病史和症状。
医生需要详细询问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个人病史、家族病史以及此次就诊的主要症状。
只有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才能更准确地进行辨证施治。
三、闻诊闻诊是中医内科学中运用听觉来辨别疾病的方法。
医生通过倾听患者的声音、呼吸和腹部等器官的声音,来判断病情。
在闻诊时,医生需要注意以下要点。
首先,要关注患者的诉述。
患者对于自身的感觉和体验常常是非常重要的线索,医生需要耐心倾听和理解患者的诉求,寻找到病因与病情的关联。
其次,要留意呼吸和腹部声音的变化。
中医内科学辩证分型
中医内科学辩证分型中医内科核心笔记总结肾系病证一:水肿(一)阳水风水相搏:风邪袭表,肺气闭塞,通调失职,风遏水阻。
疏风清热,宣肺行水。
越婢加术汤。
湿毒浸淫:疮毒内归脾肺,三焦气化不利,水湿内停。
宣肺解毒,利湿消肿。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
水湿浸渍:水湿内侵,脾气受阻,脾阳不振。
运脾化湿,通阳利水。
五皮饮合胃苓汤。
湿热壅盛:湿热内盛,三焦壅滞,气滞水停。
分利湿热。
疏凿饮子。
(二)阴水脾阳虚衰:脾阳不振,运化无权,土不制水。
健脾温阳利水。
实脾饮。
肾阳衰微:脾肾阳虚,水寒内聚。
温肾助阳,化气行水。
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
瘀水互结:水停湿阻,气滞血瘀,三焦气化不利。
活血祛瘀,化气行水。
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
二:淋证热淋:湿热蕴结下焦,膀胱气化失司。
清热利湿通淋。
八正散。
石淋:湿热蕴结下焦,尿液煎熬成石,膀胱气化失司。
清热利湿,排湿通淋。
石苇散。
血淋:湿热下注膀胱,热甚灼络,迫血妄行。
清热通淋,凉血止血。
小蓟饮子。
气淋:气机郁滞,膀胱气化不利。
理气疏导,通淋利尿。
沉香散。
膏淋:湿热下注,阻滞络脉,脂汁外溢。
清热利湿,分清泻浊。
程氏萆薢分清饮。
劳淋:湿热留恋,脾肾两虚,膀胱气化无权。
补脾益肾。
无比山药丸。
三:癃闭膀胱湿热:湿热壅结下焦,膀胱气化不利。
清热利湿,通利小便。
八正散肺热壅盛:肺热壅盛,失于肃降,不能通调水道,无以下输膀胱。
清泻肺热,通利水道。
清肺饮。
浊瘀阻塞:淤血败精,阻塞尿路,水道不通。
行瘀散结,通利水道。
代抵当丸。
脾气不升:脾虚运化不力,升清降浊失职。
升清降浊,化气行水。
补中益气汤合春泽汤。
肾阳衰惫:肾中阳气虚衰,气化不及州都。
温补肾阳,化气利水。
济生肾气丸。
气血津液一:郁证肝气郁结:肝气郁滞,脾胃失和。
舒肝解郁,理气畅中。
柴胡疏肝散。
气郁化火:肝郁化火,横逆犯胃。
舒肝解郁,清肝泻火。
丹栀逍遥散。
痰气郁结(梅核气):气郁痰凝,阻滞胸咽。
行气开郁,化痰散结。
半夏厚朴汤。
心神失养(脏躁):营阴暗耗,心神失养。
中医内科学辨证分型(新世纪二版)
第一章肺系疾病—、感冒1.风寒感冒:辛温解表,宣肺散寒-葱豉汤加味或荆防败毒散或荆防达表汤2.风热感冒:辛凉解表,清肺透邪-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3.暑湿感冒: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4.体虚感冒1)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2)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蔵蕤汤二、咳嗽1•外感咳嗽1)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2)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3)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肺止咳-桑杏汤2.内伤咳嗽1)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汤(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2)痰热郁肺:清热化痰,肃肺止咳-清金化痰汤3)肝火犯肺:清肺泻肝、化痰止咳-(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4)肺阴亏耗养阴清热润肺止咳-沙参麦冬汤三、哮证1•发作期1)寒哮(冷哮证):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3)寒包热哮证: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4)风哮:疏风宣肺,化痰平喘m华盖散痰(浊)哮:化浊除痰,降气平喘m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5)虚哮证: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附:喘脱危证:补肺纳肾,扶正固脱-回阳急救汤合生脉饮1)肺虚证:补肺固卫-玉屏风散2)睥虚证健脾化痰-六君子汤3)肾虚证:补肾摄钠-金匮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4肺脾气虚证: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5)肺肾两虚证: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四、喘证1•实喘1)风寒闭肺: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2)表寒里热:宣肺泄热-麻杏石甘汤3)痰热遏肺:清泄痰热-桑白皮汤4)痰浊阻肺:化痰降逆-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5)肝气乘肺(肺气郁痹症):开郁降气平喘m五磨饮子6)水气凌心:温阳利水,泻壅平喘m真武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1)肺气虚:补益肺气-补肺汤合玉屏风散(或合生脉散)2)肾气虚:补肾纳气-金贵肾气丸合参蛤散肾阳虚-金匮肾气丸、参蛤散肾阴虚-七味都气丸合生脉散3)正虚喘脱证: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粉五、肺痈1•初期:分散风热清肺散邪-银翘散加减2.成痈期:清肺解毒,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加减3.溃脓期:排脓解毒-加味桔梗汤加减4•恢复期:养阴益气清肺-沙参清肺汤或桔梗杏仁煎加减六、肺痨⑵1)肺阴亏损:滋阴润肺,清热杀虫-月华丸加减2)阴虚火旺(虚火灼肺证):补益肺肾,滋阴降火-百合固金丸合秦艽鳖甲散加减3)气阴耗伤:养阴润肺,益气健脾-保真汤(或参苓白术散)4)阴阳两虚:温补脾肾,滋润精血-补天大造丸加减七、肺胀1)外寒里饮:温肺散寒,涤痰降逆m小青龙汤2)痰浊阻肺:化痰降逆m三子养亲汤合二陈汤(或合苏子降气汤)3)痰热郁肺:清肺化痰,降逆平喘m越婢加半夏汤(或桑白皮汤)4)痰蒙神窍:涤痰、开窍、熄风-涤痰汤、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5)肺肾气虚补肺纳肾、降气平喘-补肺汤合参蛤散(或合平喘固本汤)6)阳虚水泛:温肾健脾、化饮利水-真武汤合五苓散八、肺萎⑵1)虚热证:滋阴清热,润肺生津-麦门冬汤合清燥救肺汤2)虚寒证:温肺益气-甘草干姜汤或生姜甘草汤第二章心系病证―、心悸1)心虚恐惧: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加琥珀、磁石、朱砂)2)心脾两虚(或心血不足):补血养心,益气安神m归脾汤3)肝肾阴亏滋补肝肾、养心安神m—贯煎合酸枣仁汤加山萸肉、黄连温胆汤、天王补心丹、朱砂安神丸阴虚火旺证: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4)心阳不振温补心阳m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5)水气凌心:振奋心阳,化气利水m苓桂术甘汤6)血瘀气滞: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桃仁红花煎(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7)痰浊阻滞:理气化痰,宁心安神m导痰汤(黄连温胆汤)8)邪毒犯心:清热解毒,益气养阴m银翘散或合生脉散加减二、胸痹1)心脉瘀阻:活血化瘀、通脉止痛-血府逐瘀汤2)痰浊内阻:通阳泻浊、豁痰开结-瓜萎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3)阴寒凝滞:辛温通阳、开痹散寒-瓜蒌薤白白酒汤加枳实、桂枝、附子、丹参、檀香(瓜蒌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4)气阴两虚:益气养阴、活血通络-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5)心肾阴虚:滋阴益肾、养心安神-左归饮(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6)心肾阳虚益气壮阳、温络止痛-参附汤合右归饮7)气滞心胸证: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柴胡疏肝散附:真心痛1)气虚血瘀:益气活血,通脉止痛-保元汤合血府逐瘀汤2)寒凝心脉:温补心阳,散寒通脉-当归四逆汤3)正虚阳脱:回阳救逆,益气固脱-四逆加人参汤三、不寐1)心脾两虚:补养心脾、以赌气血-归脾汤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养心安神-黄连阿胶汤、朱砂安神丸、天王补心丹3)心胆气虚:益气镇惊、安神定志-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4)痰热内扰化痰清热、和中安神-温胆汤加黄连、瓜蒌(黄连温胆汤)5)肝郁化火清肝泻火、佐以安神-龙胆泻肝汤加减引心肾不交:滋阴降火,交通心肾-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四、癫狂1.癫证1)痰气郁结:疏肝解郁、化痰开窍-顺气导痰汤加木香、郁金、菖蒲(或合逍遥散)2)气虚痰结:益气健脾,涤痰宣窍m四君子汤合涤痰汤加减3)心脾两虚:益气健脾养血安神-养心汤(合越鞠丸)2.狂证1)痰火上扰:镇心涤痰、泻肝清火-生铁落饮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安神定志-二阴煎送服定志丸(或琥珀养心丹)3)气血呆滞(痰热瘀结):活血化瘀m癫狂梦醒汤加减,送服大黄蛰虫丸五、痫病1•发生期1)阳痫:开窍醒神,泻热涤痰熄风-黄连解毒汤合定痫丸2_阴痫:温阳除痰,顺气定痫m五生饮合二陈汤2•休止期1)脾虚痰盛:健脾化痰m六君子汤2)肝火痰热:清汗泻火、化痰宁心-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3)肝肾阴虚:滋养肝肾-大补元煎丄)风痰闭阻:涤痰息风,开窍定痫-定痫丸2)痰火扰神:清热泻火,化痰开窍-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3)瘀阻脑络:活血化瘀,息风通络-通窍活血汤4)心脾两虚:补益气血,健脾宁心-六君子汤合归脾汤5)心肾亏虚:补益心肾,潜阳安神-左归丸合天王补心丹六、痴呆1)髓海不足:补肾益髓、填精养神m七福饮2)气血亏虚:益气养血、安神宁志m归脾汤3)痰浊蒙窍:健脾化浊、豁痰开窍m洗心汤(涤痰汤)4)瘀血内阻:活血化瘀、通络开窍m通窍活血汤5)心肝火旺:清热泻火、安神定志m黄连解毒汤引脾肾两虚:补肾健脾,益气生精-还少丹七、厥证1气厥1)实证:顺气开郁-五磨饮子(合通关散)2)虚证:益气回阳-四味回阳饮(生脉注射液、参附注射液)2•血厥1)实证:理气活血-通瘀煎或羚角钩藤汤2)虚证:益气养血-独参汤、人参养荣汤3.痰厥行气豁痰-导痰汤加减4•食厥消食和中m神术散合保和丸5•暑厥开窍醒神,清暑益气m牛黄清心丸或紫雪散、白虎汤或清暑益气汤6气厥7•蛔厥八、心衰第三章脾胃系病证—、胃痛1)胃气壅滞:理气和胃止痛m香苏散加减2)肝胃气滞疏肝和胃、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加减3)胃中蕴热:清胃泻热、和中断痛m泻心汤合金铃子散4)肝胃郁热清肝泻热和胃止痛m化肝煎加减5)瘀血阻滞:理气活血、化瘀止痛-失笑散合丹参饮6)胃阴不足:生津养阴、缓急止痛m芍药甘草汤合益胃汤(或合一贯煎)7)脾胃虚寒温中健脾、和胃止痛-黄芪建中汤8)寒邪客胃:温胃散寒,行气止痛-香苏散合良附丸9)饮食伤胃:消食导滞,和胃止痛-保和丸10)湿热中阻:清化湿热,理气和胃-清中汤二、痞满1)邪热内陷:泻热内陷、和胃开结m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味2)饮食积滞:消食导滞、行气除痞m保和丸3)痰湿内阻:除湿化痰、理气宽中m平胃散合二陈汤4)肝郁气滞:疏肝解郁、理气消痞m四逆散合越鞠丸加减5)脾胃衰弱并取健脾、升清降浊m补中益气汤加减引湿热阻胃:清热化湿,和胃消痞-泻心汤合连朴饮7)肝胃不和:疏肝解郁,和胃消痞-越鞠丸合枳术丸8)胃阴不足:养阴益胃,调中消痞-益胃汤三、呕吐1•实证1)外邪犯胃解表疏邪、和胃降逆-藿香正气散2)饮食停滞消食导滞、和胃降逆-保和丸3)痰饮内阻:温化痰饮、和胃降逆-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4)肝气犯胃疏肝理气、和胃止呕-半夏厚朴汤合左金丸(四七汤)2•虚证1)脾胃虚寒益气健脾、跟胃降逆-理中丸脾胃气虚:健脾益气,和胃降逆-香砂六君子汤脾胃阳虚:温中健脾,和胃降逆-理中汤2)胃阴不足:滋养胃阴、降逆止呕m麦门冬汤四、噎膈(2)1)痰气交阻开郁化痰、润燥降气-启膈散2)津亏热结:滋养津液、泻热散结-五汁安中饮(沙参麦冬汤)3)瘀血内阻:破结行瘀、滋阴养血-通幽汤4)气虚阳微温补脾肾、益气回阳m温脾补气运脾汤、温肾右归丸五、呃逆(2)1)胃冷气逆温中散寒、降逆止呃-丁香散2)胃火上逆:清热和胃、降逆止呃-竹叶石膏汤3)气滞痰阻:理气化痰、降逆止呃-旋复代赭汤(五磨饮子)4)脾胃阳虚:温补脾胃、和中降逆-理中汤加丁香、白豆蔻5)胃阴不足:益气养阴、和胃止呃-益胃汤(合橘皮竹茹汤)六、腹痛1)寒邪内阻:温里散寒、理气止痛-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2)湿热壅滞:通腑泄热-大承气汤3)中虚脏寒温中补虚、缓急止痛-小建中汤4)饮食停滞:消食导滞m枳实导滞丸4)气机郁滞疏肝解郁、理气止痛m柴胡疏肝散6)瘀血阻滞:活血化瘀-少腹逐瘀汤七、泄泻1暴泻1)寒湿泄泻:芬芳化湿、疏表散寒m藿香正气散2)湿热内盛:清热利湿-葛根黄苓黄连汤3)暑湿泄泻:清暑化湿m黄连香苏饮4)食滞胃肠:消食导滞-保和丸2•久泻5)肝气乘脾抑肝扶脾-痛泻要方6)脾胃虚弱:健脾益胃-参苓白术散7)肾阳虚衰温肾健脾、固涩止泻-四神丸八、痢疾1)湿热痢:清热解毒、调气行血-芍药汤2)疫毒痢: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白头翁汤(合芍药汤)3)寒湿痢:温化寒湿、调气活血-胃苓汤-泽泻、猪苓+芍药、当归(不换金正气散)4)阴虚痢:养阴清肠m驻车丸(合黄连阿胶汤)4)虚寒痢:温补脾肾、收涩固脱-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5)休息痢:发作期:温中清肠、调气化滞-连理汤缓解期:⑴脾气虚弱补中益气、健脾升阳m补中益气汤⑵脾阳虚衰:温阳祛寒、益气健脾m 附子理中汤⑶寒热错杂:温中补虚、清热燥湿m乌梅丸(4)瘀血内阻:活血祛瘀、行气止痛m膈下逐瘀汤九、便秘1.实秘1)胃肠积热(热秘):泻热导滞、润肠通便-麻子仁丸2)气机郁滞(气秘):顺气导滞降逆通便-六磨汤3)冷秘:温里散寒,通便止痛-温脾汤合半硫丸2.虚秘:1)气虚便秘:补气健脾、润肠通便-黄芪汤2)血虚便秘:养血润燥、滋阴通便-润肠丸3)阳虚便秘温阳通便m济川煎4阴虚秘:滋阴通便-增液汤第四章肝胆病证—、胁痛1)肝气郁结疏肝理气-柴胡疏肝散2)瘀血阻络:祛瘀通络m旋复花汤(血府逐瘀汤或复元活血汤)3)肝经湿热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4)胆腑瘀热:清热利胆m清胆汤5)肝阴不足(肝络失养):养阴柔肝-一贯煎1)热重于湿:清热利湿、佐以泻下-茵陈蒿汤2)湿重于热:利湿化浊、佐以清热-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3)胆腑郁热:疏肝泄热,利胆退黄-大柴胡汤2.急黄(疫毒炽盛):清热解毒、凉营开窍-犀角散加减3.阴黄:1)寒湿阻挠:温化寒湿、健脾退黄-茵陈术附汤2)血淤肝郁:活血化瘀、疏肝解郁m鳖甲煎丸3)脾虚湿滞:健脾羊血,利湿退黄-黄芪建中汤4.虚黄:补气养血、健脾柔肝m小建中汤5■黄疸消退后:1)湿热留恋:清热利湿-茵陈四苓散2)肝脾不调:调和肝脾,理气助运-柴胡疏肝散或归芍六君子汤3)气滞血瘀:疏肝理气,活血化瘀,逍遥散合鳖甲煎丸三、积聚1)肝气郁滞:疏肝解郁、行气消聚-发作时木香顺气散加减、缓解时逍遥散化裁2)食滞痰阻:行气化痰、导滞通腑-六磨汤2.积证1)气滞血阻:理气活血、通络消积-失笑散合金铃子散(或合柴胡疏肝散)2)瘀血内结祛瘀软坚、调节脾胃-膈下逐瘀汤、六君子汤3)正虚瘀结:大补气虚,化瘀散结m八珍汤合化积丸四、鼓胀1.早期气滞湿阻:疏气活血、行湿散满-木香顺气散、胃苓汤(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2中期1):瘀结水留:化瘀行水m调营饮2)寒湿困脾:温中健脾、行气利水-实脾饮3)湿热蕴结:清热利湿、攻下逐水-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4阳虚水盛:温补脾肾,化气利水-附子理苓汤或济生肾气丸5)阴虚水停:滋肾柔肝,养阴利水-六味地黄丸合一贯煎3.晚期1)正虚邪恋:温补脾肾m附子理中丸合济生肾气丸化裁,或以滋补肝肾为主m麦味地黄丸或滋水清肝饮为主2)鼓胀出血:泄热宁络、凉血止血m泻心汤或大黄白芨三七粉调服;气血耗伤合益气固脱m独参汤或生脉、参附打针液3)鼓胀神昏:醒神开窍m珍宝丹、苏合香丸变证:1)大出血:犀角地黄汤加参三七、仙鹤草、地榆炭、血余炭、大黄炭2)昏迷:安宫牛黄丸合龙胆泻肝汤五、头痛1,外感头痛1)风寒头痛疏风散寒-川芎茶调散2)风热头痛:疏风清热-芎芷石膏汤3)风湿头痛:祛风胜湿-羌活胜湿汤2.内伤头痛2)肝阳头痛:平肝潜阳-天麻钩滕饮2)气虚头痛:益气升清m顺气和中汤3)血虚头痛:滋阴养血-加味四物汤4)肾虚头痛:补肾填精-大补元煎5)痰浊头痛:燥湿化痰、降逆止痛-半夏白术天麻汤6)瘀血头痛:活血化瘀、行气止痛-通窍活血汤六、眩晕1)肝肾阴虚(肾精不足):滋补肝肾、养阴填精m左归丸2)肝阳上亢:平肝潜阳、滋养肝肾-天麻钩藤饮3)气血亏虚补养气血、健运脾胃-归脾汤4)痰浊中阻:燥湿祛痰、健脾和胃-半夏天麻白术汤5)瘀血阻窍:祛瘀生新、通窍活络m通窍活血汤七、中风1•中经络1)肝阳暴亢:平肝熄风潜阳m天麻钩藤饮2)风痰阻络:化痰熄风通络m化痰通络汤(真方白丸子)3)痰热腑实:通腑泄热化痰m星蒌承气汤4)气虚血淤:益气活血通络m补阳还五汤5)阴虚风动:滋阴潜阳、镇肝熄风-镇肝熄风汤2•中脏腑1)闭证:(1)风火闭窍:清热熄风、醒神开窍-天麻钩藤饮合紫雪散或安宫牛黄丸(2)痰火闭窍:清热涤痰、醒神开窍m羚羊角汤合至宝丹或安宫牛黄丸(羚角钩藤汤)(3)痰湿蒙窍:燥湿化痰、醒神开窍m涤痰汤合苏合香丸4痰热腑实:通腑泻热,息风化痰-桃仁承气汤2)脱证元气没落益气回阳、扶正固脱-参附汤(合生脉散)3•后遗症1)半身不遂:①气虚血滞、脉络瘀阻:益气活血、化瘀活络-补阳还五汤②肝阳上亢、脉络瘀阻:平肝潜阳、熄风通络-镇肝熄风汤2)语言不利:①风痰阻络、舌强语謇:祛风化痰、宣窍通络-解语丹, ②肾虚精亏、音暗失语、心悸:滋阴补肾利窍-地黄饮子肝肾亏虚-左归丸合地黄饮子3)口眼涡斜:祛风、除痰、通络-牵正散八、瘿病1)痰气热结:解郁化痰、清热散结m丹栀逍遥散合消瘰丸2)肝火上炎:清肝泻火m龙胆泻肝汤加减(栀子清肝汤合消瘰丸)3)心肝阴虚:益阴养血、宁心柔肝m天王补心丹或一贯煎4)气阴两虚:益气养阴m生脉散加味5)气郁痰阻:理气舒郁,化痰消瘿-四海舒郁丸引痰结血瘀:理气活血,化痰消瘿-海藻玉壶汤九、疟疾⑵1)正疟祛邪截疟、和解表里-达原饮合小柴胡汤(柴胡截疟饮或截疟七宝饮)2)温疟:清热解表、和解祛邪-白虎加桂枝汤(或白虎加人参汤)3)寒疟:和解表里、温阳达邪m柴胡桂枝干姜汤(合截疟七宝饮)4)热瘴:除瘴解清热保津m清瘴汤毒、5)冷瘴:解毒除瘴、芳化湿浊m不换金正气散6)劳疟:益气养血、扶正祛邪m补中益气汤或何人饮或小营煎7)疟母:祛瘀化痰、软坚散结、调益气血m鳖甲煎丸第五章肾系病证一、水肿1.阳水1)风水泛滥:散风清热、宣肺行水-越婢加术汤2)湿毒浸淫:宣肺解毒、利湿消肿-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3)水湿浸渍:健脾化湿、通阳利水-五皮饮合胃苓汤4)湿热壅盛:分利湿热-疏凿饮子2.阴水1)脾阳虚衰:温运脾阳、以利水湿-实脾饮2)肾阳衰微温肾助阳、化气行水m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3)瘀水互结:活血祛瘀,化气行水-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二、淋证1)热淋:清热利湿通淋-八正散2)石淋:清热利湿、通淋排石-石苇散3)气淋:实证:利气通淋m沉香散虚证:补中益气m补中益气汤4)血淋:实证:清热通淋、凉血止血-小蓟饮子虚证:滋阴清热、补虚止血-知柏地黄丸5)膏淋:实证:清热利湿、分清泄浊m程氏萆薢分清饮虚证:补虚固涩m膏淋汤6)劳淋:健脾益肾m无比山药丸加减三、癃闭1•实证1)膀胱湿热清热利湿、通利小便-八正散2)肺热壅盛:清肺热、利水道-清肺饮3)肝郁气滞疏调气机、通利小便-沉香散4)浊瘀阻塞阻:行瘀散结、通利水道-代抵当丸2.虚证1)脾气不升:升清降浊、化气利尿m补中益气汤合春泽汤2)肾阳衰惫:温补肾阳、化气利尿m济生肾气丸附:关格1)脾肾亏虚、湿热内蕴:健脾益肾、清热化浊m无比山药丸合黄连温胆汤2)脾肾阳虚寒湿内蕴温补脾肾、化湿降浊m温脾汤合吴茱萸汤3)肝肾阴虚,肝风内动:滋补肝肾、平熄肝风m六味(杞菊)地黄丸合羚羊钩藤汤4)肾病及心邪陷心包豁痰降浊、辛温开窍m涤痰汤合苏合香丸(参附汤合苏合香丸,继用涤痰汤)四、阳痿(2)1)命门火衰:温肾壮阳-赞育丸2)心脾亏虚:补益心脾-归脾汤3)肝郁不舒:疏肝解郁-逍遥散4)惊恐伤肾:益肾宁神-启阳娱心丹5)湿热下注:清利湿热-龙胆泻肝汤五、遗精⑵1)心肾不交(君相火旺):滋阴清热、交通心肾m黄连清心饮合三才封髓汤2)湿热下注:清热利湿m程氏萆薢分清饮3)劳伤心脾:调补心脾、益气摄精m妙香丸4)肾虚不固:金锁固精丸(1)肾阴亏虚:滋阴补肾、佐以固涩m六味地黄丸或左归丸⑵肾阳虚衰温肾助阳、固涩止遗m右归丸第六章气血津液病证一、郁证1)肝气郁结:疏肝解郁、理气畅中-柴胡疏肝散2)气郁化火:疏肝解郁,清肝泻火-丹栀逍遥散合左金丸3)血行郁滞:理气解郁,活血化瘀m血府逐瘀汤4)痰气郁结行气开郁、化痰散结-半厦厚朴汤5).心阴亏虚滋阴养血补心安神m天王补心丹心肾阴虚-天…合六味地黄丸6)心脾两虚:健脾养心、补益气血-归脾汤7)肝阴亏虚:滋养阴精、补益肝肾-滋水清肝饮8)心神失养:养心安神、甘润缓急-甘麦大枣汤二、血证1.鼻衄1)邪热犯肺:清肺泻热,梅花鹿养殖,凉血止血m桑菊饮2)肝火上炎:清肝泻火,凉血止血m栀子清肝汤或龙胆泻肝汤3)胃热炽盛:清胃泻火,凉血止血m玉女煎4)气血两亏:益气摄血m归脾汤2.齿衄1)胃火内炽:清胃泻火,凉血止血mm加胃清胃散(合泻心汤)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m知柏(六味)地黄丸合茜根散3■咳血1)燥热伤肺:清热润肺、宁络止血-桑杏汤2)肝火犯肺:清肝泻肺、凉血止血-泻白散合黛蛤散3)阴虚肺热滋阴润肺、降火止血-百合固金汤4■吐血1)胃中积热:清胃泻热、凉血止血-泻心汤合十灰散2)肝火犯胃清肝泻火、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3)气虚血溢:益气摄血-归脾汤5.便血1)肠道湿热:清热化湿,凉血止血m地榆散(合槐角丸)2)脾胃虚寒温阳健脾养心止血m黄土汤3)气虚不摄:益气摄血-归脾汤6尿血1)下焦热盛:清热泻火、凉血止血-小蓟饮子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知柏地黄丸3)脾不统血:补脾益气生血-归脾汤4)肾气不固补益肾气、固摄止血-无比山药丸7.紫斑1)热盛迫血:清热解毒,凉血止血m清营汤或十灰散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宁络止血m茜根散3)气不摄血:补脾益气摄血m归脾汤1•痰饮1)饮停于胃和中蠲饮-小半夏加茯苓汤2)饮留于肠:攻逐水饮-已椒苈黄丸饮留胃肠:攻下逐饮-甘遂半夏汤合己椒苈黄丸3)饮邪化热:清热逐饮m甘遂半夏汤4脾阳虚弱:温脾化饮-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2■悬饮1)邪犯胸肺和解少阳宣利枢机-柴枳半夏汤2)饮停胸胁:攻逐水饮-十枣汤、葶苈大枣泻肺汤(椒目瓜蒌汤合十枣汤或控涎丹)3)气滞络痹(络气不和):理气和络-香附旋覆花汤4)阴虚内热滋阴清热-泻白散合沙参麦冬汤3.溢饮解表化饮m小青龙汤4•支饮1)寒饮伏肺:宣肺化饮m小青龙汤2)脾肾阳虚:温脾补肾,以化水饮-金贵肾气丸合苓桂术甘汤1)上消:肺热津伤: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消渴丸、玉泉丸+二冬汤2)中消:(1)胃热炽盛:清肺泻火,养阴增液:玉女煎/增液承气汤/白虎加人气汤(2)气阴两虚:益气健脾,生津止渴:七味白术散3)下消:(1)肾阴亏虚:滋阴固肾: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2)阴阳两虚:滋阴温阳补肾:金匮肾气丸五、自汗、盗汗自汗1)营卫不和:协调营卫-桂枝汤2)肺气虚衰(肺卫不固):益气固表-玉屏风散或桂枝加黄芪汤3)心肾亏虚:益气温阳m保元汤或芪附汤加味4)热郁于内清热泻里m竹叶石膏汤5)邪热郁蒸:清肝泻热,化湿和营-龙胆泻肝汤盗汗1)心血不足:补气养心m归脾汤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当归六黄汤脱汗益气回阳固脱m参附汤加味战汗扶正祛邪m参附汤、生脉饮黄汗清热利湿m茵陈五苓散六、内伤发热1)肝郁(气郁)发热:疏肝理气、清肝泻热-丹栀逍遥散2)瘀血发热:活血化瘀-血府逐瘀汤3)湿阻发热:芳化宣畅、除湿清热m三仁汤4)气虚发热健脾益气、甘温除热-补中益气汤5)血虚发热:益气补血-归脾汤6)阴虚发热:滋阴清热-清骨散7)阳虚发热温阳补肾、引火归元m金匮肾气丸8)痰湿郁热:燥湿化痰,清热和中-黄连温胆汤合中和汤七、虚劳气虚肺气虚:补肺汤脾气虚:加味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心气虚:七福饮肾气虚:大补元煎心血虚:养心汤、归脾汤肝血虚:四物汤/大黄蛰虫丸阴虚:肺阴虚:沙参麦冬汤心阴虚:天王补心丹脾胃阴虚:益胃汤肝阴虚:补肝汤肾阴虚:左归丸阳虚心阳虚:保元汤脾阳虚:附子理中汤肾阳虚:右归丸人肥胖⑵1)胃热滞脾:清胃泻火,佐以消导-小承气汤合保和丸2)痰湿内盛:燥湿化痰,理气消痞-导痰汤3)脾虚不运:健脾益气,渗利水湿-参苓白术散合防己黄芪汤4)脾肾阳虚:温补脾肾,利水化饮-真武汤合苓桂术甘汤九、癌病(2)1脑瘤1)痰瘀阻窍-通窍活血汤2)风毒上扰-天麻钩藤饮合黄连解毒汤3)阴虚风动-大定风珠2肺癌1)瘀阻肺络-血府逐瘀汤2)痰湿蕴肺-二陈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3)阴虚毒热-沙参麦冬汤合五味消毒饮4)气阴两虚-生脉散合百合固金汤3•肝癌1)肝气郁结-柴胡疏肝散2)气滞血瘀-复元活血汤3)湿热聚毒-茵陈蒿汤4)肝阴亏虚-—贯煎4•大肠癌1)湿热郁毒-槐角丸2)瘀毒内阻-膈下逐瘀汤3)脾肾双亏-大补元煎4)肝肾阴虚-知柏地黄丸5•肾癌、膀胱癌1)湿热蕴毒-八正散或龙胆泻肝汤2)瘀血内阻-桃红四物汤3)脾肾两虚-大补元煎4)阴虚内热-知柏地黄丸第七章肢体经络病证―、痹证1)行痹:祛风通络、散寒除湿-防风汤加减2)痛痹:温经散寒、祛风除湿-乌头汤加减3)着痹:除湿通络、祛风散寒-薏苡仁汤加减三者为风寒湿痹4)风湿热痹:清热通络、祛风除湿-白虎加桂枝汤合宣痹汤5)肝肾亏虚补肾散寒、涤痰化饮、搜风通络m独活寄生汤加减6)痰瘀闭阻:化痰行瘀,蠲痹通络-双合汤二、痉证1)邪壅经络:祛风散寒、除湿通络-羌活胜湿汤2)肝经热盛:清肝泻火、熄风潜阳-羚羊钩藤汤3)阳明热盛清胃泻热m白虎汤合增液承气汤。
中医内科疾病辨证论治思路与原则
中医内科疾病辨证论治思路与原则一、辨证的思路:1.切脉定证:中医内科疾病辨证的第一步是通过观察病人舌苔、舌质、脉象等症状来判断病情,了解病因所致的脏腑功能紊乱情况。
脉象对于辩证十分重要,可从脉率、脉势、脉象的有力与无力、紧实与松弛、浮沉和凹陷等方面进行观察。
2.望闻问切:中医内科疾病辨证的第二步是通过观察病人的面色、眼神、汗出情况、声音、呼吸等外在表现来判断病情,同时结合病人的言语来询问病情。
3.病机分析:中医内科疾病辨证的第三步是通过对上述观察和问诊的结果进行病机分析,即确定病情的发展、演变过程和发病机制。
分析病机需要根据病人的体质、脏腑功能状态、病因以及外界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4.辨证论治:中医内科疾病辨证的最后一步是根据对病情的辨证分析,确定治疗方案。
治疗方案可以包括中药方剂的选择、针灸等调理方法、饮食调节等多种治疗方法。
二、治疗的原则:1.辨证施治:中医内科疾病辨证论治的核心原则是辨证施治。
在确定了病情的辨证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病机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和方剂。
例如,阳虚体质的人在感受寒冷时容易出现寒邪入侵的病症,此时可选用温阳散寒的方剂进行治疗。
2.调整阴阳平衡:中医内科疾病辨证论治强调调整阴阳平衡,即通过调理脏腑的阴阳功能,使其恢复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例如,在治疗高血压时,在降压的同时,要调整阴阳平衡,以达到稳定病情的目的。
3.个体化治疗:中医内科疾病辨证论治强调个体化治疗,即根据不同患者的体质和病情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同样是治疗高血压的患者,不同的体质和脏腑功能状态可能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案。
4.平衡气血津液:中医内科疾病辨证论治强调平衡气血津液,即通过调理脏腑的气血津液功能,保持平衡,从而促进身体健康。
气血津液的不足或者过盛都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因此需要有针对性的调理。
5.重视防治结合:中医内科疾病辨证论治注重防治结合,即在治疗疾病的同时,重视预防疾病的发生。
例如,在治疗糖尿病的同时,要注意日常饮食、锻炼、心理调节等方面的预防工作,以降低病情的反复发作。
中医内科学如何运用六经理论辨证施治
中医内科学如何运用六经理论辨证施治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六经理论则是中医经典《伤寒论》中的核心理论之一。
六经理论为中医内科学的辨证施治提供了独特而有效的指导,帮助医生准确判断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六经,即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
六经辨证是将外感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表现的各种症状,依据病邪侵袭的经络、脏腑的盛衰、正气的强弱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归纳为六个不同的证候类型。
在中医内科学中,太阳病多为外感病的初起阶段。
患者常有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脉浮等表现。
例如感冒初起,若见上述症状,可判断为太阳病。
此时治疗当以解表散寒为主,常用方剂如麻黄汤、桂枝汤等。
麻黄汤适用于恶寒重、无汗、脉浮紧的风寒表实证;桂枝汤则适用于恶风、有汗、脉浮缓的风寒表虚证。
阳明病多为正邪交争激烈,热盛于内的阶段。
主要表现为高热、大汗、口渴、脉洪大等阳明经证,或腹胀满、便秘、潮热、谵语等阳明腑实证。
对于阳明经证,常用白虎汤清热生津;阳明腑实证则用承气汤类方剂通腑泻热。
少阳病处于半表半里之间,症状表现较为复杂,常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等。
小柴胡汤是治疗少阳病的代表方剂,能和解少阳,扶正祛邪。
太阴病多为脾阳虚衰,寒湿内阻。
患者常出现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时腹自痛等症状。
治疗以温中散寒、健脾燥湿为主,理中汤是常用方剂。
少阴病主要涉及心肾两脏,有少阴寒化证和少阴热化证之分。
少阴寒化证表现为无热恶寒、脉微细、但欲寐、四肢厥冷等,可用四逆汤回阳救逆;少阴热化证则有心烦不得眠、口燥咽干、舌尖红等,可用黄连阿胶汤滋阴降火。
厥阴病是六经病证的最后阶段,病情较为复杂,多表现为寒热错杂。
常见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等症状。
乌梅丸是治疗厥阴病的常用方。
在实际的中医内科学临床应用中,六经理论并非孤立地运用,而是与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等相互结合。
例如,咳嗽一病,若患者初起恶寒发热、头痛身痛、咳嗽痰稀、鼻塞流涕,可考虑为太阳病,治以解表散寒,宣肺止咳。
第2版中医内科学辨证论治新版
第2版中医内科学辨证论治(新版)中医内科学辨证论治第一章肺系病证一、感冒风寒感冒——荆防达表汤风热感冒——银翘散暑湿感冒——新加香薷饮虚体感冒气虚感冒——参苏饮阴虚感冒——加减葳蕤汤二、咳嗽风寒袭肺——三坳汤外感咳嗽风热犯肺——桑菊饮风燥伤肺——桑杏汤痰湿蕴肺——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内伤咳嗽痰热郁肺——清金化痰汤肝火犯肺——黄芩泻白散合黛蛤散肺阴亏耗——沙参麦冬汤三、哮病冷哮——射干麻黄汤热哮——定喘汤发作期寒包热哮——小青龙加石膏汤风痰哮——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虚哮——平喘固本汤缓解期肺脾气虚——六君子汤肺肾两虚——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四、喘证风寒袭肺——麻黄汤表寒肺热——麻杏石甘汤实喘痰热郁肺——桑白皮汤痰浊阻肺——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肝气犯肺——五磨饮子肺气虚——补肺汤合玉屏风散虚喘肾气虚——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正虚喘脱——参附汤合黑锡丹五、肺痨气阴耗伤——保真汤阴阳两虚——补天大造丸第二章心系病证一、心悸心虚胆怯——安神定志丸心血不足——归脾汤阴虚火旺——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心阳不振——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水饮凌心——苓桂术甘汤心脉瘀阻——桃仁红花煎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痰火扰心——黄连温胆汤二、胸痹心痛心脉瘀阻——血府逐瘀汤气滞心胸——柴胡疏肝散痰浊闭阻——瓜蒌薤白半夏汤寒凝心脉——瓜蒌薤白白酒汤合当归四逆汤气阴两虚——生脉散合人参养营汤心肾阴虚——天王补心丹心肾阳虚——参附汤合右归饮三、不寐、肝火扰心——龙胆泻肝汤痰热扰心——黄连温胆汤心脾两虚——归脾汤心肾不交——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心胆气虚——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第三章脑系病证一、头痛风寒头痛——川芎茶调散外感头痛风热头痛——芎芷石膏汤风湿头痛——羌活胜湿汤肝阳头痛——天麻钩藤饮痰浊头痛——半夏白术天麻汤内伤头痛气血亏虚——八珍汤肾虚头痛——大补元煎瘀血头痛——通窍活血汤二、眩晕肝阳上亢——天麻钩藤饮痰浊上蒙——半夏白术天麻汤瘀血阻窍——通窍活血汤气血亏虚——归脾汤肾精不足——左归丸三、中风风阳上扰——天麻钩藤饮风痰入络——半夏白术天麻汤中经络痰热腑实——星篓承气汤气虚血瘀——补阳还五汤(中风恢复期及后遗症期)阴虚风动——镇肝熄风汤阳闭——羚羊角汤合安宫牛黄丸中脏腑阴闭——涤痰汤合苏合香丸脱证——参附汤合生脉散后遗症半身不遂——补阳还五汤言语不利——解语丹四、痴呆髓海不足——七福饮平台期脾肾亏虚——还少丹气血不足——归脾汤痰浊蒙窍——洗心汤波动期痰阻脑络——通窍活血汤心肝火旺——天麻钩藤饮下滑期毒损脑络——黄连解毒汤合安宫牛黄丸五、癫狂癫病痰气郁结——顺气导痰汤心脾两虚——养心汤狂病痰火扰神——升帖落饮火盛阴伤——二阴煎合定志丸六、痫病发作期阳痫——黄连解毒汤合定痫丸阴痫——五生饮合二陈汤肝火痰热——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休止期瘀阻脑络——通窍活血汤脾虚痰盛——六君子汤肝肾阴虚——大补元煎第四章脾胃系病证一、胃痛寒邪客胃——香苏散合良附丸饮食伤胃——保和丸肝气犯胃——柴胡疏肝撒脾胃湿热——清中汤瘀血停胃——失笑散合丹参饮胃阴不足——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脾胃虚寒——黄芪建中汤附:吐酸肝胃郁热——左金丸脾胃阳虚——香砂六君子汤附:嘈杂胃热——温胆汤胃虚——四君子汤血虚——归脾汤二、痞满饮食内停——保和丸实痞痰湿中阻——二陈平胃散湿热阻胃——泻心汤合连朴饮肝胃不和——越鞠丸合枳术丸虚痞脾胃虚弱——补中益气汤胃阴不足——益胃汤三、呕吐外邪犯胃——藿香正气散实证食积内停——保和丸痰饮中阻——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肝气犯胃——四七汤脾胃气虚——香砂六君子汤虚证脾胃阳虚——理中汤胃阴不足——麦门冬汤四、噎膈痰气交阻——启膈散津亏热结——五汁安中饮合沙参麦冬汤瘀血内结——通幽汤气虚阳微——补气运脾汤五、呃逆胃寒气逆——丁香散胃火上逆——竹叶石膏汤气机郁滞——五磨饮子脾胃阳虚——理中汤胃阴不足——益胃汤合橘皮竹茹汤六、腹痛寒邪内阻——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湿热瘀滞——大承气汤饮食停滞——枳实导滞丸气机郁滞——柴胡疏肝散瘀血阻滞——少腹逐瘀汤七、泄泻寒湿内盛——藿香正气散暴泻湿热伤中——葛根芩连汤食滞肠胃——保和丸脾胃虚弱——参苓白术散久泻肝气乘脾——痛泻要方肾阳虚衰——四神丸八、痢疾湿热痢——芍药汤疫毒痢——白头翁汤寒湿痢——胃苓汤阴虚痢——驻车丸虚寒痢——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休息痢——连理汤九、便秘实秘肠胃积热——麻子仁丸气机郁滞——六磨汤气虚便秘——黄芪汤虚秘血虚便秘——润肠丸阳虚便秘——济川煎第五章肝胆系疾病一、胁痛肝郁气滞——柴胡疏肝散肝胆湿热——龙胆泻肝汤瘀血阻络——血府逐瘀汤肝络失养——一贯煎附:胆胀肝胆湿热——龙胆泻肝汤胆胃郁热——大柴胡汤二、黄疸热重于湿——茵陈蒿汤阳黄湿重于热——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胆腑郁热——大柴胡汤疫毒炽盛(急黄)——《千金》犀角散阴黄寒湿阻遏——茵陈术附汤脾虚血亏——黄芪建中汤三、积聚聚证肝气郁结——逍遥散合木香顺气散食滞痰阻——六磨汤气滞血阻——柴胡疏肝散合金铃子散积证瘀血内结——膈下逐淤汤、鳖甲煎丸合六君子汤正虚瘀结——八珍汤合化积丸四、鼓胀气滞湿阻——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水湿困脾——实脾饮水热蕴结——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瘀结水留——调营饮阳虚水盛——附子理苓汤或济生肾气丸阴虚水停——六味地黄丸合一贯煎五、瘿病气郁痰阻——四海舒郁丸痰结血瘀——海藻玉壶汤肝火旺盛——栀子清肝汤合藻药散心肝阴虚——天王补心丹第六章肾系病证一、水肿风水相博——越婢加术汤阳水湿毒浸淫——麻黄连翘赤豆汤合五味消毒饮水湿浸渍——五皮饮合胃苓汤湿热壅盛——疏凿饮子脾阳虚衰——实脾饮阴水肾阳衰微——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瘀水互结——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二、淋证热淋——八正散石淋——石苇散血淋——小蓟饮子气淋——沉香散膏淋——程氏萆薢分清饮劳淋——无比山药丸三、癃闭膀胱湿热——八正散肺热壅盛——清肺饮肝郁气滞——沉香散浊瘀阻塞——代抵当丸脾气不升——补中益气汤合春泽汤肾阳衰惫——济生肾气丸四、遗精君相火旺——黄连清心饮合三才封髓丹湿热下注——程氏萆薢分清饮劳伤心脾——妙香散肾气不固——右归饮合金锁固精丸第七章气血津液病证一、郁证肝气郁结——柴胡疏肝散气郁化火——丹栀逍遥散痰气郁结——半夏厚朴汤心神失养——甘麦大枣汤心脾两虚——归脾汤心肾阴虚——天王补心丹二、血证热邪犯肺——桑菊饮鼻衄肝火上炎——龙胆泻肝汤胃热炽盛——玉女煎气血亏虚——归脾汤齿衄胃火内炽——加味清胃散阴虚火旺——知柏地黄丸合茜根散燥热犯肺——桑杏汤咳血肝火犯肺——黛蛤散合泻白散阴虚肺热——百合固金汤胃热壅盛——泻心汤合十灰散加减吐血肝火犯胃——龙胆泻肝汤气虚血溢——归脾汤便血肠道湿热——地榆散脾胃虚寒——黄土汤下焦热盛——小蓟饮子尿血阴虚火旺——知柏地黄丸脾不统血——归脾汤肾气不固——无比山药丸热盛迫血——清营汤紫斑阴虚火旺——茜根散气不摄血——归脾汤三、痰饮痰饮脾阳虚弱——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饮留胃肠——甘遂半夏汤邪犯胸肺——柴枳半夏汤悬饮饮停胸胁——椒目瓜蒌汤合十枣汤或控涎丹络气不和——香附旋复花汤阴虚内热——沙参麦冬汤合泻白散溢饮表寒里饮——小青龙汤支饮寒饮伏肺——小青龙汤脾肾阳虚——金匮肾气丸合苓桂术甘汤四、消渴肺热津伤——消渴方胃热炽盛——玉女煎气阴两虚——生脉散合七味白术散肾阴亏虚——六味地黄丸阴阳两虚——金匮肾气丸五、自汗盗汗肺卫不固——玉屏风散阴虚火旺——当归六黄汤心血不足——归脾汤邪热郁蒸——龙胆泻肝汤六、内伤发热阴虚发热——清骨散血虚发热——归脾汤气虚发热——补中益气汤阳虚发热——金匮肾气丸气郁发热——丹栀逍遥散血瘀发热——血府逐瘀汤湿郁发热——三仁汤七、虚劳肺气虚——补肺汤气虚心气虚——七福饮脾气虚——加味四君子汤肾气虚——大补元煎血虚心血虚——养心汤肝血虚——四物汤肺阴虚——沙参麦冬汤心阴虚——天王补心丹阴虚脾胃阴虚——益胃汤肝阴虚——补肝汤肾阴虚——左归丸心阳虚——保元汤阳虚脾阳虚——附子理中丸肾阳虚——右归丸八、癌病肺脾气虚——六君子汤瘀毒阻肺——血府逐瘀汤肺癌痰热阻肺——清金化痰汤阴虚毒热——沙参麦冬汤合五味消毒饮气阴两虚——生脉饮合百合固金汤肝郁脾虚——逍遥散合大黄蜇虫丸肝癌湿热毒聚——茵陈蒿汤脾虚湿困——四君子汤合五皮饮肝肾阴虚——一贯煎湿毒下注——槐角丸合白头翁汤大肠癌瘀毒内阻——膈下逐淤汤脾虚湿滞——参苓白术散肝肾阴虚——知柏地黄丸第八章肢体经络病证一、痹证行痹——防风汤风寒湿痹痛痹——乌头汤着痹——薏苡仁汤风湿热痹——白虎加桂枝汤合宣痹汤痰瘀痹阻——双合汤肝肾两虚——补血荣筋丸二、痉证邪壅经络——羌活胜湿汤肝经热盛——羚角钩藤汤阳明热盛——白虎汤合增液承气汤心营热盛——清营汤痰浊阻滞——导痰汤阴血亏虚——四物汤合大定风珠瘀血内阻——通窍活血汤三、痿证肺热津伤——清燥救肺汤湿热浸淫——加味二妙散脾胃虚弱——参苓白术散合补中益气汤肝肾亏损——虎潜丸脉络瘀阻——圣愈汤合补阳还五汤四、颤证风阳内动——天麻钩藤饮合镇肝熄风汤痰热风动——导痰汤合羚角钩藤汤气血亏虚——人参养营汤髓海不足——龟鹿二仙膏合大定风珠阳气虚衰——地黄饮子五、腰痛寒湿腰痛——甘姜苓术汤湿热腰痛——四妙丸淤血腰痛——身痛逐淤汤肾虚腰痛肾阴虚——左归丸肾阳虚——右归丸。
中医内科疾病辩证论治
风寒
方药
治法
病机
症状
二、寒
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2、寒主收引,其性凝滞
寒邪的致病特点
四逆汤加味
助阳破阴,温里祛寒
寒邪直中,伤及阳气
恶寒战栗,肢体冰冷,挛痛面青,咬牙,神 志迟钝,昏迷僵直,呼吸缓慢,口鼻气冷, 皮肤隐紫。 舌苔白滑,脉象沉伏。
药用苏叶、前胡辛散透表;杏仁宣肺润燥;陈皮、半夏、茯苓、枳壳化痰止咳。
宣肺达表 化痰润燥
凉燥束表 肺气不利
头痛鼻塞,恶寒发热,无汗,咽干唇燥,干咳痰少,痰质清稀。 舌干苔薄,脉象浮弦
凉燥
桑杏汤加减 药用桑叶杏仁豆豉宣肺透邪;贝母化痰;栀子清热;沙参
清宣凉润
燥邪袭肺 肺津受伤
头痛发热,微恶风寒,咳嗽少痰,咯痰不畅或痰中带血,口渴喜饮,唇干咽燥,心烦,大便干结。 舌红少苔,脉细数。
. 因“脾恶湿”,湿盛则伤脾,故外湿与内湿有 一定的联系,可以 互为因果。
二妙丸加味
薏苡仁汤加减
藿朴夏苓汤加减
方药
芳香化湿
湿邪困表,卫气被郁
身热不甚,迁延缠绵,微恶风寒,汗少而粘,头痛如裹, 肢体酸重疼痛,或兼见胸膈闷胀,脘痞泛恶,口中粘腻, 大便稀溏,白色淡黄。 舌苔白腻,脉浮数。
根据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考虑治疗 用药的原则,称“因地治宜”。
根据病人年龄、体质、性别、生活习惯等不同特点, 来考虑治疗用药的原则,称为“因人治宜”。
据证因势利导原则要求顺其病势,就近祛邪, 以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未病先防:是指对有可能发生疾病的个体和人群,及早 提出预防措施,运用药物陪补人体得正气, 预防疾病发生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资料是根据中内老师期末所划重点进行整理,因此没有全部收录。
格式:证型:证机概要-治法-方药(一)肺系病证一、感冒1.风寒束表证:风寒外束,卫阳被郁,腠理闭塞,肺气不宣-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用药:荆芥穗5 防风5 羌独活各5 柴胡6 茯苓6 甘草3 枳壳6 桔梗5 川芎5 党参6 薄荷3两方均为辛温解表剂,前方疏风散寒,用于风寒感冒轻证;后方辛温发汗,疏风祛湿,用于时行感冒,风寒夹湿证。
2.风热犯表证:风热犯表,热郁肌腠,卫表失和,肺失清肃-辛凉解表-银翘散用药:连翘15银花15苦桔梗6薄荷6竹叶4生甘草5荆芥穗4淡豆豉5牛蒡子6(用于风热表证热毒重者)3.暑湿伤表证:暑湿遏表,湿热伤中,表卫不和,肺气不清-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藿饮加减用药:金银花30连翘15香薷10扁豆10厚朴10(用于夏月暑湿感冒,身热心烦,有汗不畅,胸闷等症)虚体感冒4.气虚感冒:表虚卫弱,风寒乘袭,气虚无力达邪-益气解表-参苏饮加减用药:人参6紫苏叶6葛根6半夏6前胡6茯苓6木香4枳壳4桔梗4陈皮4炙甘草4(主治气虚外感风寒,内有痰湿,憎寒发热,无汗,头痛,咳嗽,气短,脉弱等)5.阴虚感冒:阴亏津少,外受风寒,表卫失和,津液不能作汗-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化裁用药:生葳蕤9生葱白6桔梗5东白薇3淡豆豉9苏薄荷5炙甘草1.5红枣2枚(适用于体虚感冒,头痛身热,微恶风寒,汗少,咳嗽咽干,舌红,脉数)二、咳嗽外感咳嗽1.风寒袭肺证:风寒袭表,肺气失宣-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加减三拗汤:麻黄杏仁甘草(宣肺散寒为主,用于风寒闭肺)止咳散:桔梗9荆芥9紫菀9百部9白前9甘草3陈皮6 (疏风润肺为主,用于咳嗽迁延不愈或愈而复发者)2. 风热犯肺证:风热犯肺,肺失清肃-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加减用药:桑叶7.5菊花3杏仁6连翘5薄荷2.5桔梗6甘草2.5苇根6(用于咳嗽痰黏,咽干,微有身热者)3. 风燥伤肺证:风燥伤肺,肺失清肃-疏风清肺、润肺止咳-桑杏汤加减用药:桑叶3杏仁5象贝3沙参6栀皮3香豉3梨皮3(清宣凉剂,用于风燥伤津,干咳少痰,外有表证者)内伤咳嗽4. 痰湿蕴肺证:脾湿生痰,上渍于肺,壅遏肺气-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减二陈汤:半夏15橘红15白茯苓9甘草4.5三子养亲汤:苏子白芥子莱菔子两方同治痰湿,前者重点在胃,痰多脘痞者适用;后者重点在肺,痰涌气急者较宜。
5. 痰热郁肺证:痰热壅肺,肺失肃降-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加减用药:黄芩山栀桔梗甘草贝母知母麦冬桑白皮瓜蒌仁橘红茯苓(用于咳嗽气急、胸满、痰稠色黄者)6. 肝火犯肺证:肝郁化火,上逆侮肺-清肺泻肝、顺气降火-黛蛤散合加减泻白散加减用药:桑白皮15地骨皮15甘草3粳米一撮青黛8 海蛤散97. 肺阴亏耗证:肺阴亏虚,虚热内灼,肺失润肃-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用药:沙参15 麦冬10 玉竹10 生地10 桑叶10 天花粉生扁豆(甘寒养阴,润燥生津,用于阴虚肺燥,甘咳少痰)三、哮病1. 发作期1)冷哮证:寒痰伏肺,遇感触发,痰升气阻,肺失宣畅-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加减射干麻黄汤:麻黄9射干9细辛6紫菀6款冬花6生姜9半夏9五味子6大枣3枚(降逆平喘,用于哮鸣喘咳,表证不著)2)热哮证:痰热蕴肺,壅阻气道,肺失清肃-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加减定喘汤:白果9麻黄9款冬花9半夏9桑白皮6苏子6杏仁9黄芩6甘草3越婢加半夏汤:麻黄、石膏、生姜、大枣、甘草、半夏前者清化痰热,用于痰热郁肺,表证不显者;后者偏于宣肺泻热,用于肺热内郁,外有表证者。
3.寒包热哮证:痰热壅肺,复感风寒,客寒包火,肺失宣降-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加减小青龙加石膏汤:麻黄、桂枝、芍药、甘草、干姜、细辛、半夏、五味子、生石膏厚朴麻黄汤:厚朴、麻黄、石膏、杏仁、半夏、五味子、干姜、细辛前者用于外感风寒,银邪内郁化热,而以表寒为主,喘咳烦躁者;后方用于饮邪迫肺,夹有郁热,咳逆喘满,烦躁而表寒不显者。
4.风痰哮证:痰浊伏肺,风邪引触,肺气郁闭,升降失司-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加味用药:苏子,白芥子,莱菔子(用于痰壅气实,咳逆息涌,痰稠黏量多,胸闷,苔浊腻者)5.虚哮证:哮病久发,痰气瘀阻,肺肾两虚,摄纳失常-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加减用药:党参,五味子,冬虫夏草,胡桃肉,沉香,灵磁石,脐带,苏子,款冬花,法半夏,橘红(用于肺肾两虚,痰气交阻,摄纳失常之喘哮)2. 缓解期1)肺脾气虚证:哮病日久,肺虚不能主气,脾虚健运无权,气不化津,痰饮蕴肺,肺气上逆-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加减六君子汤:人参9白术9茯苓9甘草6 陈皮3 半夏4.5(补脾化痰,用于脾虚食少,痰多脘痞,倦怠少力,大便不实等症)2)肺肾两虚证:哮病久发,精气亏乏,肺肾摄纳失常-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加减用药:熟地24淮山12山萸12丹皮9茯苓9泽泻9桂枝3附子3山萸肉12山药12丹皮9泽泻9熟地24茯苓9 五味子6四、喘证1.实喘1)风寒壅肺证:风寒上受,内舍于肺,邪实气壅,肺气不宣-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加减麻黄汤:麻黄9 桂枝6 杏仁6甘草3华盖散:麻黄、桑白皮、紫苏子、杏仁、赤茯苓、陈皮、甘草2)表寒肺热证:寒邪束表,热郁于肺,肺气上逆-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甘石汤麻杏石甘汤:麻黄9 石膏18 杏仁9甘草63)痰热郁肺证:邪热蕴肺,蒸液成痰,痰热壅滞,肺热清肃-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加减用药:桑白皮、黄芩、黄连、栀子鱼腥草、公英、双花、连翘杏仁、贝母、半夏、苏子知母、射干、栝楼皮、地龙4)痰浊阻肺证:中阳不运,积湿生痰,痰浊壅肺,肺失肃降-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用药:半夏15橘红15白茯苓9甘草4.5苏子白芥子莱菔子5)肺气郁痹证:肝郁气逆,上冲犯逆,肺气不降-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加减用药:乌药,沉香,槟榔,枳实,木香2.虚喘1)肺气虚耗证:肺气亏虚,气失所主。
或肺阴亦虚,虚火上炎,肺失清肃-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用药:人参9麦冬9五味子6 黄芪党参熟地冬虫夏草桑白皮紫菀2)肾虚不纳证:肺病及肾,肺肾俱虚,气失摄纳-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加减金匮肾气丸熟地24淮山12山萸12丹皮9茯苓9泽泻9桂枝3附子3参蛤散人参二两蛤蚧一对桑白皮二两知母二两贝母二两杏仁五两茯苓二两甘草五两3)正虚喘脱证:肺气固脱,镇摄肾气-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粉用药:人参、黄芪、炙甘草、山萸肉、冬虫夏草、五味子、蛤蚧粉、龙骨、牡蛎五、肺痈1. 初期:风热外袭,卫表不和,邪热壅肺,肺失清肃-疏风散热,清肺化痰-银翘散加减银翘散连翘15银花15苦桔梗6薄荷6竹叶4生甘草5荆芥穗4淡豆豉5牛蒡子62. 成痈期:热毒蕴肺,蒸液成痰,热壅血瘀,蕴酿成痈-清肺解毒,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加减千金苇茎汤芦根10~20g冬瓜仁9~12g 桃仁3~9g 生苡仁9~15g如金解毒散桔梗,甘草,黄芪,黄芩,黄柏,山栀,黄连3. 溃脓期:热毒血瘀,血败肉腐,痈肿内溃,脓液外泻-排脓解毒-加味桔梗汤加减加味桔梗汤桔梗甘草贝母桔红银花薏仁葶苈子白芨4. 恢复期:邪毒渐去,肺体损伤,阴伤气耗,或为邪恋正虚-清养补肺-沙参清肺汤合桔梗杏仁煎加减沙参清肺汤北沙参白芨生黄芪太子参桔梗甘草苡仁冬瓜子合欢皮桔梗杏仁煎百合麦冬阿胶桔梗甘草杏仁、贝母、枳壳金银花、红藤、连翘、夏枯草六、肺痨1)肺阴亏损证:阴虚肺燥,肺失滋润,肺伤络损-滋阴润肺-月华丸加减月华丸北沙参天、麦冬阿胶生、熟地黄茯苓山药三七阿胶桑叶菊花川贝母百部獭肝功劳叶律草2)虚火浊肺证:肺肾阴伤,水亏火旺,燥热内浊,络损血溢-滋阴降火-百合固金丸合秦艽鳖甲散加减百合固金丸合秦艽鳖甲散百合12熟地9生地9玄参3贝母6桔梗6甘草3麦冬9白芍6当归身9秦艽地骨皮、青蒿、柴胡、当归、乌梅3)气阴耗伤证:阴伤气耗,肺脾两虚,肺气不清,脾虚不健-益气养阴-保真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保真汤合参苓白术散党参黄芪白术茯苓甘草当归白芍生、熟地黄天、麦冬柴胡地骨皮知母黄柏五味子莲子心陈皮姜枣4)阴阳虚损证:阴伤及阳,精气虚竭,肺、脾、肾三脏俱损-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加减补天大造丸人参、黄芪、白术、茯苓、山药五味子当归、白芍、熟地、枸杞子麦冬、生地、阿胶、山萸肉紫河车、龟板、鹿角远志、枣仁七、肺胀1)痰浊壅肺证:肺虚脾弱,痰浊内生,上逆干肺,肺失宣降-化痰降气,健脾益肺-苏子降气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苏子降气汤:苏子、橘皮、半夏、当归、前胡、厚朴、肉桂、甘草、生姜三子养亲汤:苏子白芥子莱菔子2)痰热郁肺证:痰浊内蕴,郁而化热,痰热壅肺,清肃失降-清肺化痰,降逆平喘-越婢加半夏汤或桑白皮汤加减越婢加半夏汤:麻黄、石膏、生姜、大枣、甘草、半夏桑白皮汤:桑白皮、半夏、苏子、杏仁、贝母、黄芪、黄连、山栀3)痰蒙神窍证:痰蒙神窍,引动肝风-涤痰、开窍、熄风-涤痰汤加减涤痰汤半夏15橘红15白茯苓9甘草4.5 枳实、竹茹、南星石菖蒲、远志、郁金4)阳虚水泛证:心肾阳虚,水饮内停-温肾健脾、化饮利水-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真武汤茯苓9白术6白芍9附子9生姜9五苓散泽泻15白术9猪苓9茯苓9桂枝65)肺肾气虚证:肺肾两虚,气失摄纳-补肺纳肾、降气平喘-平喘固本汤合补肺汤加减平喘固本汤党参、黄芪胡桃肉、沉香、脐带、冬虫夏草、五味子苏子、半夏、款冬花、橘皮补肺汤人参、黄芪、五味子熟地黄滋阴补肾紫菀、桑白皮八、肺痿1、虚热证:肺阴亏耗,虚火内炽,灼津为痰-滋阴清热,润肺生津-麦门冬汤合清燥救肺汤加减麦门冬汤:麦冬、人参、半夏、甘草、粳米、大枣清燥救肺汤:桑叶、石膏、杏仁、甘草、麦冬、人参、阿胶、炒胡麻仁、炙枇杷叶2、虚寒证:肺气虚寒,气不化津,津反为涎-温肺益气-甘草干姜汤或生姜甘草汤加减用药:甘草、干姜、人参、大枣、白术、茯苓(二)心系病证一、心悸1)心虚胆怯证:气血亏损,心虚胆怯,心神失养,神摇不安-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加减或天王补心丹加减安神定志丸人参茯神远志龙齿石菖蒲天王补心丹柏子仁9酸枣仁9天冬9麦冬9生地12当归身9人参5丹参5玄参5桔梗5朱砂三五钱为衣五味子5远志5茯苓5朱砂安神丸朱砂半两当归二钱半黄连六钱炙甘草五钱半生地二钱半2)心血不足证:心血亏耗,心失所养,心神不宁-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加减归脾汤: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熟地黄、当归、龙眼肉、茯神、远志、酸枣仁、木香3)阴虚火旺证:肝肾阴虚,水不济火,心火内动,扰动心神-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加减天王补心丹:生地、玄参、麦冬、天冬、当归、丹参、人参、炙甘草、黄连朱砂安神丸:朱砂、茯苓、远志、枣仁、柏子仁、五味子、桔梗4)心阳不振证:心阳虚衰,无以温养心神-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加减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参附汤:人参、熟附子、生姜、大枣5)水饮凌心证:脾肾阳虚,水饮内停,上凌于心,扰乱心神-振奋心阳,化气行水,宁心安神-苓桂术甘汤加减6)瘀阻心脉证:血瘀气滞,心脉瘀阻,心阳被遏,心失所养-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桃仁红花煎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用药:桃仁红花丹参赤芍川芎香附延胡索青皮当归生地桂枝甘草龙骨牡蛎7)痰火扰心证:痰浊停聚,郁久化火,痰火扰心,心神不安-清热化痰,宁心安神-黄连温胆汤加减黄连温胆汤:半夏、陈皮、茯苓、甘草、枳实、竹茹、黄连、大枣二、胸痹1、心血瘀阻证:血行瘀滞,胸阳痹阻,心脉不畅-活血化瘀,通脉止痛-血府逐瘀汤加减血府逐瘀汤:当归、生地黄、桃仁、红花、枳壳、赤芍药、柴胡、甘草、桔梗、川芎、牛膝2、气滞心胸证:肝失疏泄,气机瘀滞,心脉不和-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疏肝散:陈皮、柴胡、枳壳、芍药、炙甘草、香附、川芎3、痰浊闭阻证:痰浊盘踞,胸阳失展,气机痹阻,脉络阻滞-通阳泄浊,豁痰宣痹-栝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加减栝蒌薤白半夏汤:瓜萎薤白半夏汤瓜蒌实24 薤白12 白酒适量半夏12涤痰汤半夏15橘红15白茯苓9甘草4.5 枳实、竹茹、南星石菖蒲、远志、郁金4、寒凝心脉证:素体阳虚,阴寒凝滞,气血痹阻,心阳不振-辛温散寒,宣通心阳-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加减枳实薤白桂枝汤:枳实薤白桂枝厚朴栝蒌实当归四逆汤:当归、桂枝、芍药、细辛、炙甘草、大枣、通草5、气阴两虚证:心气不足,阴血亏耗,血行瘀滞-益气养血,活血通脉-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加减生脉散:人参,麦冬、五味子人参养荣汤:人参、熟地、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炙甘草、黄芪、陈皮、五味子、桂心、炒远志6、心肾阴虚证:水不济火,虚热内灼,心失所养,血脉不畅-滋阴清火,养心和络-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加减天王补心丹:柏子仁9酸枣仁9天冬9麦冬9生地12当归身9人参5丹参5玄参5桔梗5朱砂三五钱为衣五味子5远志5茯苓5朱砂安神丸朱砂半两当归二钱半黄连六钱炙甘草五钱半生地二钱半炙甘草汤:炙甘草、人参、桂枝、生姜、阿胶、生地黄、麦冬、火麻仁、大枣7、心肾阳虚证:阳气虚衰,胸阳不振,气机痹阻,血行瘀滞-温补阳气,振奋心阳-参附汤合右归饮加减参附汤:人参、熟附子、生姜、大枣右归饮:熟地24制附子6肉桂6山药12山茱萸9菟丝子12当归9杜仲12鹿角胶12枸杞9三、厥证1.气厥1)实证:肝郁不舒,气机上逆,壅阻心胸,内闭神机-开窍,顺气,解郁-通关散合五磨饮子加减通关散:皂角、细辛五磨饮子:沉香乌药槟榔枳实木香2)虚证:元气素虚,清阳不升,神明失养-补气,回阳,醒神-生脉注射液、参附注射液、四味回阳饮生脉注射液:人参,麦冬、五味子参附注射液:人参、熟附子、生姜、大枣四味回阳饮:人参附子炮姜甘草2.血厥1)实证:怒而气上,血随气升,菀阻清窍-平肝潜阳,理气通瘀-羚角钩藤汤或通瘀煎加减羚角钩藤汤:羚角片4.5钩藤9霜桑叶6菊花9茯神木9鲜生地15川贝12甘草3竹茹15白芍9通瘀煎:归尾红花山楂乌药青皮木香香附泽泻2)虚证:血出过多,气随血脱,神明失养-补养气血-急用独参汤灌服,继服人参养营汤独参汤:人参人参养营汤:人参、黄芪、当归熟地、白芍、五味子、白术、茯苓、远志、甘草、肉桂、生姜、大枣、陈皮3)痰厥:肝郁肺痹,痰随气升上闭清窍-行气豁痰-导痰汤加减导痰汤:半夏茯苓陈皮胆南星枳实(三)脾胃系病证一、胃痛1)寒邪客胃证:寒凝胃脘,阳气被遏,气机阻滞-温胃散寒、行气止痛-香苏散合良附丸加减香苏散:香附、紫苏茎叶、陈皮、甘草良附丸:高良姜、香附子各9g2)饮食伤胃证:饮食积滞,阻塞胃气-消食导滞,和胃止痛-保和丸加减保和丸:神曲6山楂18茯苓9半夏9陈皮6连翘6萝卜子63)肝气犯胃证: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胃气阻滞-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疏肝散:柴胡陈皮各6g 香附川芎枳壳芍药各5g 炙甘草3g4)湿热中阻证:湿热蕴结,胃气痞阻-清化湿热,理气和胃-清中汤加减清中汤:黄连、栀子、制半夏、茯苓、草豆蔻、陈皮、甘草5)瘀血停胃证:瘀停胃络,脉络壅滞-化瘀通络,理气和胃-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用药:五灵脂6蒲黄6酽醋6丹参30檀香6砂仁66)胃阴亏耗证:胃阴亏耗,胃失濡养-养阴益胃,和中止痛-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减一贯煎:沙参、麦冬、生地、枸杞子、当归、川楝子芍药甘草汤:芍药、甘草7)脾胃虚寒证:脾胃虚寒,失于温养-温中健脾、和胃止痛-黄芪建中汤加减黄芪建中汤:黄芪9芍药酒炒18桂枝9炙甘草6生姜9大枣4枚饴糖30二、痞满1、实痞1)饮食内停证:饮食停滞,胃腑失和,气机壅塞-消食和胃,行气消痞-保和丸加减保和丸: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2)痰湿中阻证:痰湿阻滞,脾失健运,气机不和-除湿化痰,理气和中-二陈平胃散加减二陈平胃散:制半夏、苍术、藿香、陈皮、厚朴、茯苓、甘草3)湿热阻胃证:湿热内蕴,困阻脾胃,气机不利-清热化湿,和胃消痞-泻心汤合连朴饮加减泻心汤:大黄、黄连、黄芩连朴饮:厚朴、石菖蒲、半夏、芦根、栀子、豆豉4)肝胃不和证:肝气犯胃,胃气郁滞-疏肝解郁,和胃消痞-越鞠丸合枳术丸加减越鞠丸:香附、川芎、苍术、神曲、栀子枳术丸:枳实、白术、荷叶2、虚痞1)脾胃虚弱证:脾胃虚弱,健运失职,升降失司-补气健脾,升清降浊-补中益气汤加减补中益气汤:黄芪、党参、白术、炙甘草、升麻、柴胡、当归、陈皮2)胃阴不足证:胃阴亏虚,胃失濡养,和降失司-养阴益胃,调中消痞-益胃汤加减益胃汤:生地、麦冬、沙参、玉竹、冰糖三、呕吐1、实证1)外邪犯胃证:外邪犯胃,中焦气滞,浊气上逆-疏邪解表、化浊和中-藿香正气散加减藿香正气散:藿香15大腹皮5紫苏5炙甘草12苦桔梗10陈皮10茯苓5白术10厚朴10半夏曲10白芷5生姜三片大枣一枚2)食滞内停证:食积内停,气机受阻,浊气上逆-消食化滞、和胃降逆-保和丸加减保和丸:神曲6山楂18茯苓9半夏9陈皮6连翘6萝卜子63)痰饮内阻证:痰饮内停,中阳不振,胃气上逆-温中化饮、和胃降逆-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半夏15 生姜10 茯苓12桂枝9白术9甘草64)肝气犯胃证:肝气不疏,横逆犯胃,胃失和降-疏肝理气、和胃降逆-四七汤加减四七汤:半夏12 厚朴9 茯苓12 生姜9 苏叶6大枣2、虚证1)脾胃气虚证:脾胃气虚,纳运无力,胃虚气逆-健脾益气、和胃降逆-香砂六君子汤加减香砂六君子汤:党参9白术9茯苓9甘草6 陈皮3 半夏4.5木香、砂仁2)脾胃阳虚证:脾胃虚寒,失于温煦,运化失职-温中健脾,和胃降逆-理中汤加减甘草9人参9白术9干姜93)胃阴不足证:胃阴不足,胃失濡润,和降失司-滋养胃阴,降逆止呕-麦门冬汤加减人参、麦冬、粳米、甘草、半夏、大枣四、噎膈1)痰气交阻证:肝气郁结,痰湿交阻,胃气上逆-开郁化痰、润燥降气-启膈散加减郁金砂仁壳丹参沙参贝母茯苓杵头糠荷叶蒂2)瘀血内结证:蓄瘀留着,阻滞食道,通降失司,肌肤失养-滋阴养血、破结行瘀-通幽汤加减生、熟地当归桃仁红花升麻甘草3)津亏热结证:气郁化火,阴津枯竭,虚火上逆,胃失和降-滋阴养血、润燥生津-沙参麦冬汤加减沙参、麦冬、天花粉、玉竹、乌梅、芦根、白蜜、竹茹、生姜汁、半枝莲4)气虚阳微证:脾肾阳虚,中阳衰微,温煦失职,气不化津-温补脾肾-补气运脾汤加减黄芪、党参、白术、砂仁、茯苓、甘草、陈皮、半夏、生姜、大枣五、腹痛1)寒邪内阻证:寒邪凝滞,中阳被遏,脉络痹阻-温里散寒、理气止痛-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加减高良姜香附子各9g干姜、紫苏、乌药、陈皮2)湿热壅滞证:湿热内结,气机壅滞、腑气不通-通腑泄热,行气导滞-大承气汤加减大黄12厚朴24枳实12芒硝63)饮食积滞证:食滞内停,运化失司,胃肠不和-消食导滞,理气止痛-枳实导滞丸大黄、枳实、神曲、黄芪、黄连、泽泻、白术、茯苓4)肝郁气滞证:肝气郁结,气机不畅,疏泄失司-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柴胡陈皮各6g 香附川芎枳壳芍药各5g 炙甘草3g5)瘀血内停证:瘀血内停,气机阻滞,脉络不通-活血化瘀,和络止通-少腹逐瘀汤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川牛膝蒲黄五灵脂元胡索6)中虚脏寒证:中阳不振,气血不足,失于温养-温中补虚、缓急止痛-小建中汤芍药酒炒18桂枝9炙甘草6生姜9大枣4枚饴糖30六、泄泻1、暴泻1)寒湿内盛证:寒湿内盛,脾失健运,清浊不分-散寒化湿-藿香正气散藿香、苍术、茯苓、半夏、陈皮、木香、厚朴、大腹皮、紫苏、白芷、桔梗2)湿热伤中证:湿热壅滞,损伤脾胃,传化失常-清热利湿-葛根黄芩黄连汤葛根15黄芩9黄连9甘草63)食滞肠胃证:宿食内停,阻滞肠胃,传化失司-消食导滞-保和丸神曲、山楂、莱菔子、半夏、陈皮、茯苓、连翘、可加谷芽、麦芽2、久泻1)脾胃虚弱证:脾虚失运,清浊不分-健脾益气,化湿止泻-参苓白术散人参15白茯苓15白术15莲子肉9桔梗6白扁豆12山药15薏苡仁9砂仁6甘草9大枣汤调下2)肾阳虚衰证:命门火衰,脾失温煦-温肾健脾、固涩止泻-四神丸肉豆蔻6补骨脂12五味子吴茱萸各6g3)肝气乘脾证:肝气不舒,横逆犯脾,脾失健运-抑肝扶脾-痛泻要方陈皮4.5白术6白芍6防风3七、痢疾1)湿热痢:湿热蕴结,熏灼肠道,气血壅滞,脂络伤损-清肠化湿、调气和血-芍药汤金银花白芍15-20大黄6黄芩9黄连5-9当归9官桂2-5槟榔5甘草5木香 5 2)疫毒痢:疫邪热毒,壅盛肠道,燔灼气血-清热解毒,凉血除积-白头翁汤合芍药汤白头翁15黄连6黄柏12秦皮12;金银花、地榆、牡丹皮、芍药、甘草、木香、槟榔3)寒湿痢:寒湿客肠,气血凝滞,传导失司-温中燥湿,调气和血-不换金正气散藿香、苍术、半夏、厚朴、炮姜、桂枝、陈皮、大枣、甘草、木香、枳实4)阴虚痢:阴虚湿热,肠络受阻-养阴和营,清肠化湿-黄连阿胶汤合驻车丸黄连、黄芩、阿胶、芍药、甘草当归、干姜、生地榆5)虚寒痢:脾肾阳虚,寒湿内生,阻滞肠腑-温补脾肾、收涩固脱-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桃花汤赤石脂25 干姜6 粳米25g真人养脏汤人参9当归6白术9肉豆蔻6肉桂3炙甘草6白芍15木香4.5煨诃子12罂粟壳156)休息痢:病久正伤,邪恋肠腑,传导不利-温中清肠、佐以调气化滞-连理汤人参、白术、干姜、茯苓、甘草、黄连、枳实、木香、槟榔八、便秘1、实秘1)热秘:肠腑燥热,津伤便结-泻热导滞,润肠通便-麻子仁丸大黄、枳实、厚朴、麻子仁、杏仁、白蜜、芍药2)气秘:肝脾气滞,腑气不通-顺气导滞-六磨汤木香、乌药、沉香、大黄、槟榔、枳实3)冷秘:阴寒内盛,凝滞胃肠-温里散寒,通便止痛-温脾汤合半硫丸加减温脾汤:附子、人参、大黄、甘草、干姜半硫丸:当归、苁蓉、乌药2、虚秘1)气虚秘:脾肺气虚,传送无力-益气润肠-黄芪汤黄芪、麻仁、白蜜、陈皮2)血虚秘:血液亏虚,肠道失荣-养血润燥-润肠丸当归、生地、麻仁、桃仁、枳壳3)阴虚秘:阴津不足,肠失濡润-滋阴通便-增液汤玄参、麦冬、生地、油当归、石斛、沙参4)阳虚秘:阳气虚衰,阴寒凝结-温阳通便-济川煎肉豆蔻、牛膝、附子、火麻仁、当归、升麻、泽泻、枳壳(四)肝胆病证一、胁痛1、肝郁气滞证:肝失条达,气机郁滞,络脉失和-疏肝理气-柴胡疏肝散柴胡、枳壳、香附、川楝子、白芍、甘草、川芎、郁金2、肝胆湿热证:湿热蕴结,肝胆失疏,络脉失和-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山栀、黄芪、川楝子、枳壳、延胡索、泽泻、车前子3、瘀血阻络证:瘀血停滞,肝络痹阻-祛瘀通络-血府逐瘀汤或服元活血汤血府逐瘀汤:当归、川芎、桃仁、红花、柴胡、枳壳、牛膝、生地黄、赤芍药、甘草、桔梗服元活血汤:制香附、川楝子、广郁金、五灵脂、延胡索、三七粉4、肝络失养证:肝肾阴亏,精血耗伤,肝络失养-养阴柔肝-一贯煎生地、枸杞、黄精、沙参、麦冬、当归、白芍、炙甘草、川楝子、延胡索二、黄疸1、阳黄1)热重于湿证:湿热熏蒸,困遏脾胃,壅滞肝胆,胆汁泛溢-清热通腑,利湿退黄-茵陈蒿汤茵陈蒿、栀子、大黄、黄柏、连翘、垂盆草、蒲公英、茯苓、滑石、车前草2)湿重于热证:湿遏热伏,困阻中焦,胆汁不循常道-利湿化浊运脾,佐以清热-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加减藿香、白蔻仁、陈皮、茵陈蒿、车前子、茯苓、苡仁、黄芪、连翘3)胆腑郁热证:湿热砂石郁滞,脾胃不和,肝胆失疏-疏肝泄热,利胆退黄-大柴胡汤柴胡、黄芪、半夏、大黄、枳实、郁金、佛手、茵陈、山栀、白芍、甘草4)疫毒炽盛证:湿热疫炽盛,深入营血,内陷心肝-清热解毒,凉血开窍-《千金》犀角散加味犀角(用水牛角代)、黄连、栀子、大黄、板蓝根、生地、玄参、丹皮、茵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