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课中西美术的人物造型特点教案及说课稿
《中西人物造型特点》课程分析与教案设计(五篇)
《中西人物造型特点》课程分析与教案设计(五篇)第一篇:《中西人物造型特点》课程分析与教案设计中西美术作品外在形式上的异同,不仅仅是中西美术家风格手法的个体差异,更是中西文明传统差异的艺术化表现一、主要知识概述:1)“神似”与“形似”的涵义。
2)“神似”与“形似”的辨证关系。
3)中西美术经典作品中的人物造型手法,在追求“神似”与“形似”方面体现不同的特点。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对中国人物画造型崇尚“以形写神”特点的理解;对西方人物画造型追求“写实美与理想美结合”特点的理解。
难点是如何认识中国传统人物画造型的“传神”,西方人物画造型的“理想美”之间的异与同。
三、作品以及人物背景介绍1,谢赫六法:一曰气韵生动,二曰骨法用笔,三曰应物象形,四曰随类赋彩,五曰经营位置,六曰传移模写。
2,苏长春,字仁山,别署教圃,又号菩提再生身尊者鲋潺,广东顺德人。
工山水、人物,兼写花卉,用笔构图,自成一家,古朴高逸,有金石味。
生卒年约在道光、咸丰(1821至1861)间。
其画法,自癖蹊径,故一般大夫之画传不载。
古时候有五位仙人骑五羊,手执谷穗,在这儿播下五谷,广州从此兴旺起来,画中六人,除五羊仙外,还有一人是否就是题款上所提到的蝗神?此图有全焦墨完成,落笔草草,风致宛然。
人物头像似不经意,欲刻划出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是苏长春代表作品之一。
3,《琉璃堂人物图》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在他的任所江宁玻璃堂与诗友李白、高适等聚会的情景。
其后半段即《文苑图》部分,精心刻画四位诗人冥思苦想寻觅诗句的生动情态。
画面中部一人袖手伏在弯曲的松树上凝神思索,旁若无人;右边一人一手握笔托腮,一手轻捧纸绢,陷入沉思,一童子俯身为他研墨;左边二人坐着共展一卷诗文,似在细细琢磨推敲,一作沉思状,一扭头回视,似乎听到了什么声音。
作品把处于特定情景中的四位诗人的神情姿态和性格气质,刻画得细致入微,人物姿态各有不同。
但又统一在诗人构思的浓浓氛围中。
此卷内容,据有关史料及比较研究,是画唐代诗人王昌龄与其诗友在江宁县丞任所琉璃堂厅前聚会吟唱的故事,共画十一人:僧一人,文士七人,侍者三人。
美术《中西美术人物的造型特点》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壱、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人物画造型的“神似重于形似”的特点;西方传统人物画造型的“写实美与理想美结合”的特点。
通过学习理解中西人物
画造型手法的异与同,引导学生加强对中国经典艺术的了解与热爱。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
重点:对中国人物画造型崇尚“神似重于形似”特点的理解;对西方人物画造型追求“写实美与理想美结合”特点的理解。
四、难点:如何认识中国传统人物画造型的“神似”,西方人物画造型的
“理想美”。
伍、三、探究过程
六、(一)导入
七、通过我的一组自拍照片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问:在照相机没
被发明之前,人们是怎样记录和表现人物的?
八、学生回答:画画。
九、欣赏一组中西传统人物画作品,然后请学生将作品分组,并说明其
理由。
由此引出课题——中西美术人物的造型特点。
中西
神似
神似重于形似以线造型
写实、再现
光影、体积
现实美与理想美结合
以形写神。
中西美术的人物造型特点 教案
《中西美术人物的造型特点》1:认知目标,让学生知道中西美术经典作品中的人物造型手法,在追求“神似”与“形似”方面体现的不同特点。
2:能力目标,用比较得方法辩证的眼光来认识和分析中西美术的人物造型特点。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理解中西人物的造型手法的不同,引导学生加强对中国经典艺术的了解与热爱。
教学设计一:师生问好,组织教学二:导入说到中西美术,老师问下大家,此刻地球另一端的人他们在干什么?学生:睡觉。
这是中国与西方什么的不同?学生:时差。
这是时差带来的时间不同。
中国与西方的差异不同远不只这些。
我们来看下大屏幕。
这是一组展示中西文化差异的图示。
无论是饮食习惯,思维方式,还是生活态度中国与西方都有着巨大的差异。
蓝色代表中国还是西方?学生:西方。
沉着冷静的蓝他们喜欢直抒胸臆喜欢,喜欢独来独往。
西方人的生活方式相对理性。
再看一下我们中国,这喜庆的红色一度被我们称作中国红。
咱中国人即便愤怒了也要怎么样?含蓄内敛!饮食习惯表达方式中国与西方有很大的差异。
感性是我们的态度。
三、讲授新课那么我们今天要学生的中西绘画就生成与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土壤之中,它们自然就有着巨大的差异。
大家想一想理性的西方人与感性的中国人他们画出来的人物会有哪些不同?展示图片展现在你们眼前的就不两种不同风格的绘画。
感受一下你更喜欢哪种风格?学生:西方画。
为什么?学生:像!很简单通俗的字眼。
那么咱们高中生最习惯的以最简单的像与不像去评价美术作品,这种思维方式准确不准确?学生:不准确。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理解和认识你们口中所谓的不像的中国画。
去了解两种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
这就是我们今天的学习任务。
学习目标~了解中西美术作品人物造型的特点跟手法加强对中国经典艺术的了解与热爱。
我们首先看一下再同学们口中呼声比较高的西方绘画,这是一道抢答题,同学们做好准备,根据老师的描述同学们猜一下这是谁的哪一副作品。
他是世界上拥有最多发骚友的一副油画作品,他是卢浮宫的镇馆之宝,是法国人的骄傲,拿破仑拥有它时把它挂在卧室,每日欣赏多次。
第3课_中西美术的人物造型特点fu
武士 青铜 高210cm 古希腊 1、精确的人体比例 2、准确的肌肉、骨骼透视等 3、准确的人物动态
黄金分割比 1:8的人体比例 各部分比例的完美
15
拿破仑一世加冕 油画 1805-1807年 达维特(法国)
16
思考?
中国画家在人物画中只强调“神似”而放弃了“形似” 吗?
西方画家在人物画中只强调“形似”而放弃了“神似” 吗?
11
思考:作品有什么 特点?传神吗? 思考作品是怎样表现神似特点的
着重刻画人物的面 部表情,运用了夸 张的变现手法,简 化对四肢的处理, 没有衣纹等的细致 刻画。
12
v
“画家首先将镜 子拜为老师”。
—— 列奥纳多· 达· 芬奇
13
现实与理想1
西方人物造型 注重客观写实与理想美的统一
蒙娜· 丽莎 达· 芬奇 油画 木板 77×53cm 1503-1506
论画以形似,见于儿童邻 ——宋代 苏轼
9
中国人物造型 偏重“神似”,以形写神
画面中表现了一个什 么样的人物? 用什么方法表现的?
泼墨仙人图 梁楷 (宋代) 中国画
10
•
粗放、纵笔挥洒,淡淡数笔,便 把人物的精神气质画出来,具有很强 的艺术感染力,后人称他的这种画风 为“简(减)笔画”。
李白行吟图 宋代 梁楷 中国画 纸本
中西美术作品比较
第三课
中西美术的人物造型特点
单位:即墨实验高中
主讲人:吴海燕
1
中西美术作品比较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让学生知道中西美术经典作品的人 物造型手法,在追求“神似”与“形似” 方面所体现的不同。 2、能力目标:用比较的方法、辩证的眼光来认识 和分析中西美术的人物造型特点。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理解中西美术人物造型手 法的不同,引导加强对中国经典艺 术的了解与热爱。
美术《中西美术的人物造型特点》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同学们好,今天由我来和大家共同完成一个关于美术鉴赏的课题。
在讲课之前我想做一个小的调查,希望大家配合我。
1学习过国画或书法的同学请举手,学习过素描或水粉画的请举手;做个统计。
2请学过的同学分别说一下自己所学科目的特点,总结一下。
3下面展示教师自己的作品,简单分析(提问哪副属于西画,哪副属于国画,特点)刚才我们看到的主要是静物画,而我们今天来分析的是中西美术的人物造型特点我们刚才已经看到了不同绘画都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那么人物是不是也是如此呢?4新授课先来看中国的美术人物李白行吟图又称太白行吟图。
南宋画家梁楷作品。
纸本水墨纵81.2公分横30.4 公分。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梁楷,南宋东平人。
师贾师古(贾以学吴道子著称),又继承了五代宋初石恪的画法,又远远超过老师,将“减笔” 画减到极处,同时又能高度传达出所描绘对象的神韵。
这幅画仅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个洒脱放达的诗仙形象。
梁楷天性狂放,常饮酒自乐,人称“梁风子”。
他的减笔画是一种运用粗阔的笔势与有浓淡的水墨作的写意画,《李白行吟图》即体现了这种大胆的画风;用笔简练豪放,纯以线描表现,但诗人疏放不羁的个性,以及边吟边行的姿态却刻划得生动传神,令人叫绝。
《李白行吟图》舍弃一切背景,简单数笔,就勾勒出李白游吟飘然潇洒的神情,以少胜多,而寓意深远,令人寻味,后人称其作为“减笔画”。
王时敏像曾鲸活动于浙江杭州、乌镇、宁波、余姚一带,侨居江苏南京,专门从事肖像画创作,并开创了“波臣派”,是画史上最为杰出的肖像画家之一。
在曾鲸的传世作品中,《王时敏小像》图轴颇为有名,此图乃曾鲸中年所作。
先勾出清晰的墨线,再用淡色渲染。
衣褶随笔而出,落笔遒劲流畅,点睛生动,神采如生。
分析特点:线描简练神大于形西方美术人物倒牛奶的女仆《倒牛奶的女佣人》是约翰内斯·维米尔作于1658 年的油画。
这个画家他对色彩仿佛有着与生俱来的敏感和天赋,总能将17 世纪荷兰市民的日常生活彰显得淋漓尽致,仿佛跃然纸上!这一幅《倒牛奶的女佣》作于1658 年,构图不很复杂,轮廓较清晰,环境纯朴。
第3课 中西美术的人物造型特点-鲁美版美术鉴赏教案
第3课中西美术的人物造型特点-鲁美版美术鉴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西美术在人物造型方面的异同之处,对比分析不同风格的人物造型特点。
2.学习中西美术的相关名家和作品,在欣赏中了解人物造型的表达方式。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在分享交流中提升个人的美术修养。
二、教学内容1.中西美术的人物造型特点2.相关名家和代表作品欣赏三、教学重点中西美术人物造型的异同点,代表作品的欣赏和分析。
四、教学难点如何对比分析中西美术的人物造型特点,如何进行代表作品的欣赏和鉴赏。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教师介绍教学内容。
2.引入主题:中西美术人物造型的异同点。
2. 提出问题1.中西美术的人物造型各有什么特点?2.人物造型的表达方式和情感有什么关系?3. 探究环节1.教师相继介绍两个国家的知名艺术家和他们代表的作品。
1.中国:齐白石、徐悲鸿、吴昌硕等。
2.西方: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毕加索等。
2.学生阅读中西方人物造型特点的相关文章,理解并比较两国人物造型的异同点。
4. 欣赏环节1.教师放映代表作品的图片(每个人的作品介绍不超过3部),让学生品味画面、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探究人物造型特点和表达。
1.中国作品:《山水之间》、《九马图》、《图腾之鹰》等。
2.西方作品:《蒙娜丽莎》、《大卫》、《花园中的女人》等2.学生进行作品的点评,谈谈对作品的理解和所感受的情感和细节。
5. 活动环节1.小组分工讨论,总结中西美术人物造型的异同和相互影响。
2.学生就代表作品进行小组讨论,汇报出各自组的结果。
6. 总结环节1.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内容和所得的收获进行总结和回顾。
2.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提出下一阶段需要掌握和关注的内容。
六、教学评价1.学生的作品的点评和小组讨论的深入程度可以体现他们对中西美术人物造型的掌握程度。
2.学生的个人发言和体现的自信程度和表达的准确程度可以反映出他们对美术鉴赏的兴趣和能力。
七、教学反思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讲解的更细致,且能够激发学生参与。
美术《中西美术的人物造型特点(1)》教案、教学设计
认知目标:感受身边的艺术,发现美、欣赏美。
技能目标:学会对比的方法,并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德育目标:感受中西人物的美,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对中国人物画造型崇尚“以形写神”特点的理解,对
西方人物画造型追求“写实美与理想美结合”特点的理解。
教学难点:如何认识中国传统人物画造型的“传神”,西方人物画造型的“理想美”之间的异于同。
《中西美术的人物造型特点》教学设计
教学
课题
中西美术的人物造型特点
教材版本
山东版高中
美术鉴赏
课型
鉴 赏 课
单元课时
1课 时
教材分析
本课是山东版《美术鉴赏》教材第3课。内容分为两部分:造型观念造型手法。本课通过大量的图例让学生了解由于历史、地理、文化各方面背景的不同。中国和西方各国在社会各个领பைடு நூலகம்都产生很大差异。在艺术领域,各有千秋,人物画更是有的粗略豪放、浓墨重彩有的温婉细腻、恬淡素净。
动
师:引导观察——情景创设——启发点拨——汇总归纳
教学方法
本课都是通过名作鉴赏,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整合性。相互启发扩大经验范围。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强调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探究知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并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学会探索及应用,提高欣赏能力和
创造精神,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本课的基本教学程序如下图:
生:初步感知——讨论探究——知识扩展——情感升华——互
高中美术_中西美术的人物造型特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中西美术的人物造型特点”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普通高中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3课一、课时1课时二、课堂教学思路通过学习中西美术的人物造型特点,使学生明白是中西美术的人物造型两个不同的概念。
本课中立足于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作品,通过对比中西不同的表现形式。
在教学中注意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自主找到后印象主义与西方现代派美术所追求的艺术目标。
三、课型欣赏四、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人物造型的“以形写神”特点,西方传统人物造型的“写实美与理想美结合”特点。
通过学习理解中西人物化造型手法得异与同,引导学生加强对中国经典艺术地了解与热爱,提高审美意识,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五、教学重点1、对中国人物画造型崇尚“以形写神”特点的理解;代西方人物画造型追求“写实美与理想美”特点的理解。
2、“神似”固然终于“形似”,但“神”离不开“形”,画面之行时艺术形象之神的载体。
3、西方人物造型关于中国人物画造型观的不同处,是西方人物形象在“真实”的基础上追求“理想美”。
六、教学难点如何认识中国传统人物画造型的“传神”,西方人物画造型的“理想美”之间的异与同。
七、教学用具1、媒体设备学情分析中国的美术人物绘画,历史悠久,品种繁多,技艺精湛。
它蕴含着中国人民的智慧,融汇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气质和文化素养,以其生动的神韵蜚声国内外,是世界文明中一颗闪光的明珠。
传统中国美术人物绘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传统艺术的一部分。
所有美术作品的背后,都蕴涵着非物质的技术内容和文化艺术内容; 另一方面,进入21世纪的中国美术人物绘画,其创新与发展遭遇到了发展经济、技术更新和文化变迁的诸多矛盾,产生了不少新的问题,需要去探讨和研究。
通过学习中西美术人物的不同造型特点,使学生了解中西美术两个不同的表现形式。
在教学中注意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中西人物造型特点》课程分析与教案设计
《中西人物造型特点》课程分析与教案设计一、课程概述1.1 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西人物造型的特点,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能够辨别并运用中西人物造型技巧,提升人物绘画创作能力。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中西人物造型的基本概念及发展历程;(2)掌握中西人物造型的特点及其表现手法;(3)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人物绘画创作。
二、教学内容2.1 西画人物造型特点2.1.1 西画人物造型基本概念及发展历程2.1.2 西画人物造型的特点2.1.3 西画人物造型表现手法2.2 中画人物造型特点2.2.1 中画人物造型基本概念及发展历程2.2.2 中画人物造型的特点2.2.3 中画人物造型表现手法2.3 中西人物造型对比与分析2.3.1 中西人物造型观念的差异2.3.2 中西人物造型技法的异同2.3.3 中西人物造型在现代绘画中的应用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通过讲解中西人物造型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特点及表现手法,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3.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中西人物绘画作品,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中西人物造型的特点及表现手法。
3.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进行人物绘画创作,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及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4.2 绘画作品评估学生在实践操作环节的人物绘画作品,考察学生对中西人物造型特点的掌握程度。
4.3 课程总结在课程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课程总结,了解学生的学习收获及存在的问题,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五、教学计划5.1 第一周:中西人物造型基本概念及发展历程5.2 第二周:中西人物造型的特点5.3 第三周:中西人物造型表现手法5.4 第四周:中西人物造型对比与分析5.5 第五周:实践操作——创作人物绘画作品六、教学活动设计6.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中西人物绘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中西人物造型的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课中西美术的人物造型特点
第三课中西美术的人物造型特点第三课中西美术的人物造型特点说课讲稿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中西美术的人物造型特点》。
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中国人物造型的“以形写神”的特点,和西方人物造型的“写实美与理想美相结合”的特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对中国人物造型崇尚“以形写神”特点的理解,对西方追求“写实美与理想美相结合”特点的理解。
及“形”与“神”之间的辩证关系。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中国人物造型的“传神”和西方人物造型“理想美”之间的异同。
本课开始用一个电视剧视频片段来引入课题:我选用了电视剧《宰相刘罗锅》第27集中的一段,描绘的是和珅给乾隆找替身书生上朝,乾隆和书生第一次相见的场面,学生看完后,给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讨论、表达对这两个人的评价,引出中国人物画中形似和神似的话题。
老师以生活中的例子,长相相同的双胞胎,特型演员等来总结学生的表达发言,并对陈郁《藏一话腴·写心论》中的一段话进行阐释。
接着让学生对中国人物画传神的特点进一步体会:这里展示了历代帝王图中的《晋武帝司马炎》和《南朝后主陈叔宝》两个人的画像,让学生体会他们不同的性格气质。
并得出这是中国画崇尚传神的结果所致。
课件展示《文苑图》,老师讲下这幅画的大致背景,然后让学生体会每个人的思考状态,并在老师引导下,让学生思考,我们是通过什么感知这些人物的性格特点的?是不是通过画家画出的“形”?然后得出“形”和“神”之间的辩证关系:神高于形,但神要靠形来体现!这时,用大段的文字,更深入地理解形神之间的关系。
为了巩固效果,这里展示了四件中国人物作品,分别让学生看图,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这些人的评价,(此处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点)老师最后做一个总结:这三幅作品中表现的李白、任熊、王时敏,虽然都是文人,但性格迥异,李白的飘逸潇洒,任熊的威武不屈,王时敏的文质彬彬,跃然纸上。
最后一个是《击鼓说唱俑》,让学生对其评价,用准确的词汇来形容一下,然后分析它的造型是否写实?艺术感染力是否强烈等。
美术《中西美术的人物造型特点1》教案、教学设计
中西美术的人物造型特点教案授课教师: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
精选8 幅各具特色的人物造型作品,请学生谈感受。
(开放性设计)二、讲授新课:出示课题——中西美术的人物造型特点将中西两幅作品《朝元图》和《最后的审判》比较,让学生谈不同。
(半开放性设计)第一、中西人物造型手段在绘画上的异同引导学生理解线条、明暗、色彩、空间等造型手段。
通过对比《李白行吟图》和米勒的《拾穗》引导学生观察中国绘画主要以线条和笔墨塑造人物形象;西方绘画主要以色彩和明暗塑造人物形象。
知识链接:以任熊的《自画像》和伦勃朗的《自画像》、让学生体会中国的线条和西方的色彩和明暗。
第二、审美取向朗诵这首李白的《将进酒》,欣赏梁楷的《李白行吟图》,作品将李白疏放不羁、洒脱放达的诗仙气质进行了传神的刻画!欣赏沙画艺术,比较沙画作品中的李白形象和李白行吟图的异同,点出两者都抓住了李白的精神气质和神态。
欣赏对比达芬奇得《蒙娜丽莎》和梁楷得《李白行吟图》,让学生感受西方人物的写实特点。
欣赏《断臂得维纳斯》和《ft鼓说唱俑》,学生对比分析其特点小思考???中国画家在人物画中只强调“神似”而放弃了“形似”吗?西方画家在人物画中只强调“形似”而放弃了“神似”吗?通过欣赏作品《教皇英诺森十世像》点出神似和形似只是偏重于,而不是放弃。
通过欣赏几幅精美作品,引导学生理解西方人物造型注重“写实美和理想美”的完美结合第三、空间营造通过对比拉斐尔的《雅典学院》和李可染的《布袋和尚》得出中国:留白、配以诗、书、印达到和谐的意境空间。
西方传统:运用透视手法营造真实的空间感。
三、知识回顾以表格的形式展示中西美术的人物造型特点。
四、知识拓展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在人物造型方面的表现五、课外延伸东西方文化的差异除了美术上的表现外,在其他领域还有什么样的表现?。
《中西人物造型特点》课程分析与教案设计
《中西人物造型特点》课程分析与教案设计一、课程概述1.1 课程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美的追求越来越多样化,中西人物造型特点在艺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中西人物造型特点,提高其在艺术创作和设计中的应用能力。
1.2 课程目标(1)了解中西人物造型特点的基本概念和区别;(2)掌握中西人物造型的表现手法和技巧;(3)提高学生在艺术创作和设计中运用中西人物造型特点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2.1 中西人物造型特点概述(1)中国人物造型特点:注重线条、色彩、构图等方面的表现,强调人物的神韵和意境;(2)西方人物造型特点:注重立体感、透视、光影等方面的表现,强调人物的形态和比例。
2.2 中西人物造型表现手法及技巧(1)中国人物造型表现手法:线条勾勒、水墨渲染、色彩搭配等;(2)西方人物造型表现手法:素描、油画、雕塑等。
2.3 艺术创作和设计中的应用实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艺术创作和设计实例,使学生了解中西人物造型特点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特点。
3.1 讲授法:讲解中西人物造型特点的基本概念、表现手法和应用实例;3.2 演示法:展示中西人物造型艺术作品,分析其特点和技巧;3.3 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实践,提高其运用中西人物造型特点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其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和积极性;4.2 创作实践:评估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的表现,包括创作思路、技巧运用等方面;4.3 课程报告: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对中西人物造型特点在实际应用中的理解。
五、教学计划5.1 课时安排:共15课时;5.2 教学进度安排:第1-2课时:中西人物造型特点概述;第3-4课时:中国人物造型表现手法及技巧;第5-6课时:西方人物造型表现手法及技巧;第7-8课时:艺术创作和设计中的应用实例分析;第9-10课时:实践环节,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实践;第13-15课时:课程报告评审及总结。
中西美术的人物造型特点教案
中西美术的人物造型特点》教学案例课题设计的背景:每天到动画片《三国演义》的播放时间,我儿子都静静地坐在电视机面前,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
《三国演义》那么多鲜活的人物,随着动画片的播放,儿子能绘声绘色地把每个人物的相貌、动作、武器都一一说出来。
每次说的时候整个身心都透出难以掩饰的快乐感。
这种快乐和效果是他看书所得不到的。
而《中西美术的人物造型特点》这一课,也主要是研究人物的,但是由于中西方文化底蕴的不同中国人物画与西方的肖像画有着本质的区别,也有着艺术追求的共同点。
怎么让学生跨越长长的文化历史,迅速地投入到对中西方人物造型特点整体了解?我何不尝试着采用学生们较喜闻乐见的动画片的切入本课,也许也能得到开头提到的效果,和快乐呢?所以我认真钻研教材,把知识点认真罗列出来,根据知识间的联系,认真的设计好它们之间先后出现的顺序,为了使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顺利地转化,我精心设计好知识点之间衔接的问题,努力提高学生们的主动性,积极性,让他们从课堂学习中寻找到快乐。
主要内容:有效教学的“有效”,必须包括组织有效、教的有效、学的有效三个方面。
老师在知识点的转折处,设计一个好的问题,除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按教学目标要求的发展,也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思考,开阔思路的作用。
在本节课,学生们表现出的主动性和热情使整堂课充满了活力与生机。
关键词语故事情境导入迅速生动典型作品启发一点带面主动参与人物角色台词设计自主性,整合性潜移默化拓展思路问题提领有效教学的“有效”,必须包括组织有效、教的有效、学的有效三个方面。
课堂组织必须符合学生原有的思维和知识结构水平。
教学包括学生地学与教师地教。
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
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如何使学生在课堂固定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提高结合起来,在《中西美术的人物造型特点》做了如下的努力。
鲁美版美术鉴赏《中西美术的人物造型特点》说课稿
鲁美版美术鉴赏《中西美术的人物造型特点》说课稿一、引言大家好,我是XXX,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鲁美版美术鉴赏课程的《中西美术的人物造型特点》说课稿。
本课将通过对中西方美术的比较分析,介绍人物造型的特点和风格差异,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作品。
本课适用于中学高年级的美术课程。
二、课程目标本课将达到以下几个目标:1.了解中西方美术对人物造型的不同表现方式;2.掌握人物造型特点的辨析和欣赏方法;3.开发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水平;4.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中西方美术的人物造型特点;2.辨析人物造型中的文化差异和艺术风格;3.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跨文化理解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呈现一幅中西方人物造型对比的图片,引起学生对中西美术的兴趣。
接着,提问学生对中西方美术是否有所了解,以及是否知道其中的差异。
2. 介绍中西方美术背景(10分钟)在介绍中西方美术背景时,老师向学生简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绘画和雕塑的发展历程,以及对人物形象的表现特点。
然后,引导学生了解西方美术的起源和发展,特别是在人物造型方面的独特之处。
3. 比较中西方人物造型的特点(20分钟)通过对比中西方艺术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老师详细介绍了中西方人物造型的特点和风格差异。
例如,在人物比例上,西方人物通常更加注重逼真和正规的比例,而中国人物则常常更加注重传统美学中的平衡和谐;在线条和表现形式上,西方人物通常更加注重轮廓线和阴影的处理,中国人物则更多地运用装饰性线条和点彩的表现手法。
4. 分析人物造型中的文化差异(20分钟)在这一部分,老师详细解读中西方人物造型中所体现的文化差异。
学生将了解到影响中西方人物造型风格的因素,例如文化背景、艺术理念和社会价值观。
老师强调学生需要用跨文化的角度去理解和分析这些差异,不同的审美观可能导致不同的人物造型风格。
美术《中西美术的人物造型特点 (2)》教案、教学设计
山东美术出版社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三课
中西美术的人物造型特点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二单元中西美术作品比较的第一节课。
中西美术,是人类艺术宝库中两颗璀璨的明珠。
本节课通过中西美术经典作品的比较,用典型案例分析的方法概括中西美术在人物创作领域的异同。
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鉴赏能力,本堂课讲人物,学生理解起来应该比较容易。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让学生知道中西方美术经典作品的人物造型手法,在追求“神
似”和“形似”方面体现的不同特点。
2、能力目标:用比较的方法、辩证的眼光来认识和分析中西美术的人物造型
特点。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理解中西人物造型手法的不同,引导学生加强对中
国经典艺术的理解与热爱。
教学重点:对于西方艺术追求写实美与理想美相结合的特点的理解。
对中国传统人物画注重“以形写神”特点的理解。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中国人物画的“传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比较法、讲授法、观察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六、课后反思:有待于课后完成。
《中西人物造型特点》课程分析与教案设计
《中西人物造型特点》课程分析与教案设计一、课程概述1.1 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西方人物造型的特点,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能够辨别并运用这些特点进行创作。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描述中西方人物造型的基本特点;分析中西方人物造型的差异及其文化背景;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具有中西方特点的人物形象。
二、教学内容2.1 中西方人物造型特点概述介绍中西方绘画、雕塑等艺术领域中人物造型的基本特点,包括面部特征、服饰道具、体态动作等。
2.2 中西方人物造型特点对比分析中西方人物造型在历史发展中的差异,探讨其背后的文化、社会、宗教等因素。
2.3 中西方人物造型实例分析挑选具有代表性的中西方人物造型实例,进行详细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各自的特点。
2.4 创作实践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人物造型创作,要求作品体现中西方特点。
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中西方人物造型特点、对比及其文化背景。
3.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中西方人物造型实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各自特点。
3.3 实践创作法学生在指导下进行人物造型创作,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安排4.1 课时共计1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4.2 教学计划第1-4课时:介绍中西方人物造型特点概述;第5-8课时:分析中西方人物造型特点对比;第9-12课时:进行创作实践,指导学生完成作品。
五、教学评价5.1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创作过程中的表现。
5.2 成果性评价评价学生创作的作品,考察其对中西方人物造型特点的掌握和运用。
5.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六、教学资源6.1 教材《西方艺术史》《中国美术史》相关人物造型特点的图册6.2 辅助工具投影仪电脑画纸、画笔等绘画工具七、教学步骤7.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中西方人物造型作品,引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7.2 讲解内容讲解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包括中西方人物造型的基本特点、对比及其文化背景。
中西美术的人物造型特点
李白的诗具有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有形有神,奔放空灵,此诗体现 了李白那种“万里一泻,末势犹壮”的艺术风格。
《太白行吟图》是梁楷减笔人物画的代表作
之一。寥寥数笔就把“诗仙”那种纵酒飘逸、才思横 溢的风度神韵,勾画得惟妙惟肖。画家不拘泥于琐末 细节,而是突出诗人的性格特征,选取最能反映诗人 精神状态和思想情绪的瞬间动作,加以概略的描绘。 虽是逸笔草草,却言简意赅,以一当十,毫无雕琢造 作之气。人物神韵的体现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人物 画自梁楷一变后,从传神进入写意的层次,得意而忘 形,画家的精神创造获得更大的空间。
任熊生活在晚清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帝国主义列强用坚舰利炮轰开了中国国门,同 时国内农民运动风起云涌。生活在这样一个时 代,任熊以他的画笔,用他特有的笔法,反映 一种抗争精神。 《自画像》中,线条如银勾铁
画,风格清新,准确的刻画出他内心深处的苦 闷与矛盾。显示出一股豪侠气质。
《王时敏像》曾鲸 中国画 绢本 明代
这个作品是古希腊雕塑艺术的里程碑, 显示出希腊雕刻艺术已经完全成熟。雕 塑赞美了人体的美和运动所饱含的生命 力,表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虽然 原作已经失传,但我们仍能从复制品中 感受到那生命力爆发的强烈震撼,也是 我们研究古希腊雕刻的重要资料。
秦
兵 马 俑
《 武 士 》
圆 雕
公 元 前
506
年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 鲜明。每个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仔细端详,神态各异.秦兵马俑,在古今中外 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它惟妙惟肖地模 拟军阵的排列,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 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 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课中西美术的人物造型特点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让学生知道中西美术经典作品中的人物造型手法,在追求“神似”与“形似”方面所体现的不同特点。
2:能力目标,用比较的方法辩证的眼光来认识和分析中西美术的人物造型特点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理解中西人物造型手法的不同,引导学生加强对中国经典艺术的了解与热爱。
教学重点;对中国人物画崇尚以“以形写神”特点的理解;对西方人物画造型追求“写实美与理想美结合”特点的理解。
教学难点:如何认识中国人物画造型的“传神”,西方人物画造型的“理想美”之间的异同。
教具准备
课件
教法和学法: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我将采用现代教学媒体网络,实施创设性情境教学,激发兴趣,教师进行点播导思。
在学法上倡导“自主”“合作”“探
究”的学习方式。
一、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并导入新课:中国画和西方画作为两大艺术体系,犹如人类艺术宝库中两颗璀璨的明珠,有着灿烂辉煌的成就,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留下了无数旷世杰作,今天我们通过中西美术作品的比较来学习——中西美术的人物造型特点(板书)。
讲授新课
通过5个环节来展开
A,问题导引:
(1)结合作品引导学生从人物形象的表面,分析人物的性情及精神气质。
相关思考:①回忆李白的诗及其呈现的风格②李白是一个具有怎样性情的诗人?
对于李白的诗学生很熟悉,通过他的诗把学生的积极思维调动起来引导学生从诗中来读人。
诗如此,人亦如此,画中人又是怎样的?
进一步分析人物动态的造型,身份举止与绘画主题的关系。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展开想象并大胆回答。
③画中的李白和我们在诗歌中认识的李白性情一样吗?表现在哪里?(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
运用多媒体出示达.芬奇《蒙娜丽莎》,创设情境B,问题导引:
(1)从人物形象入手,分析人物性情,精神气质。
相关思考:①这幅画最让人惊奇和叫绝的是什么?
②为什么我们看到的是蒙娜丽莎的“微笑”而不是“开怀大笑”,你认为这和我们古代淑女的举止准则“笑不漏齿,行不露足”一样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补充说明:微笑含蓄之美
(2)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乍看来,人们会领略一份安谧的微笑、进一步观察又会感到笑容消逝、再看笑容又重现,继而远去……引发学生想象并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补充说明:1、“明暗渐隐法”的解释2、结合实例分析这种方法在
绘画中的使用。
创设情境A和B中的问题设置层层递进,学生已处于积极的思维和讨论之中,这样就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共同出示《太白行吟图》和《蒙娜丽莎》。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多角度的仔细观察分析两幅画人物形象的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头发”“眼睛”“嘴巴”“手”衣服其它部分来分析两幅画中的人物形象。
)
这个环节问题的设置是和情景情境A和B中问题的设置是一脉相承的,学生在上一步时已受到情感熏陶和思想启迪,进而解决教学重点。
学生分组讨论得出:①中国传统人物画注重“神”的表现,“以形写神”。
②西方古典人物画则更注重“形”的表现,力图再现真实感。
接下来,教师抓住时机提出问题进入
思考:1、中国画注重“神”的表现,以形写神那么这个“神”是如何表现的?
2、西方画重“形”的表现,力图“逼真、相像”又是如何体现的?
把学生带入:中西人物造型手法的比较,解决本课的教学难点。
通过分析作品学生得知中国传统绘画无论是工笔还是写意都是“以线造型,以形写神”条件允许可以让学生体会在宣纸上作画的感觉。
西方传统人物造型高度写实画面的体感、质感、空间感都很强烈,它主要是通过色彩、明暗为主要造型手段。
在这里,为了是学生更好地理解,可以用色或者明暗来表现球体来演示。
学生进入角色后,为下面另一部分的作品欣赏打下良好的基础
中西美术的人物造型在雕塑特点及比较
雕塑
第二大部分雕塑同绘画的环节是一样的,有所不同的是教师这一次教师把“教”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来分析中西美术的人物的造型手法在雕塑上的异同。
此环节的设置目的是让学生实实在在地参与教学,给学生创造开放思维,自主表现和创新的时间和空间。
通过对雕塑作品的分析,我们能很明确的判断出中西美术人物造型的特点,在雕塑上也存在着差别。
教师进一步强调
①中国雕塑追求以“写意”为主的表现方法
②西方雕塑崇尚以“写实”为主的表现方法
(通过学生分组讨论作品的分类,提高其审美能力。
)
出示《兵马俑》《戎大尼尼哀悼基督》《王时敏》《蒙娜丽莎》在这几组作品当中,我们不难发现在中国人物造型上,也有以写实为主的经典作品,在西方人物造型的美术作品中,也有以写意为主的作品,这种现象告诉我们中西人物在造型上到底是怎样的?学生思考,分组讨论并回答
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做最后的总结:雕塑和绘画一样,在人物塑造上都是艺术家主观表现和客观形象的结合,我们会发现①中国传统人物画追求“以线造形,以形写神”的特点②西方古典人物画通过“色彩”“明暗”等手段,使之真实可感③中国传统美术的人物造形也有“写实”的手法,西方古典美术的人物造型也有“写意”的表现,优秀的美术作品就在于“神似”与“形似”度的把握。
二、课后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