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_中西美术的人物造型特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我对听课班3班的班主任刘老师画的速写来导入今天的课题。
二)结合观点,教授新课
展示两组具有代表性的绘画作品,如:中国画《李白行吟图》油画《大卫自画像》
教师提问:1. 这两张画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2. 这两张画中有没有不同的地方或感受?
学生活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共同探讨,达成共识,得出结论。
学生回答:1. 两组绘画作品都是以人物为主题
2. 中国画《李白行吟图》中画的内容都是感性概括的,而油画《大卫自画像》中画
的内容都是具象写实的。
教师总结:首先肯定学生的不同观点,然后再进行一概总结:
1. 中国人物画中突出“动”,行吟是对人物的生动形象进行表达;西方人物画中突出“静”,是对物体的颜色、体积、光线进行逼真的描绘。
2. 在西方绘画中,“写生”是以实物为对象进行绘画的一种方式;中国画中“写生”主要是指“写物之生意”,描绘形象的生动效果,不是绘画方式,而是画面效果。
3. 在西方绘画中,画家主要通过描绘物体的光线、颜色、体积、空间等,把景物
的客观之真与理想之美相结合,最后形成画面的艺术效果;中国画画家主要是借助人物的形象和笔墨意趣表达自己内心的诗意情怀。
学情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以帮助学生形成独立的观察、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宗旨我将
引导学生采取以下的方法进行学习:
1. 对比欣赏法:通过对中西方绘画作品的对比比较,启发学生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2. 探究竞学法:通过小组竞学的方式共同得出学习结论。
并在课堂让学生尝试描绘人物绘画。
效果分析
通过对以上作品的比较和分析,学生基本上掌握了中西人物造型的不同区别,肯定学生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
作品展示,结合绘画作品了解墨色的变化。
并通过老师自己的近期作品让学生更加清晰的了解到我们身边的人物画。
教师总结:中国绘画作品中体现的墨色变化,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
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西方绘画更客观真实的表现出人物的真实感,并且在形体之上更多的去表现人物的内心变化。
教材分析
《中西美术的人物造型特点》是美术出版社教材第二单元第三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中西方绘画不同的审美追求和中西方人物画的差异。
我根据教材内容和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设计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西方绘画对描绘人物形象、动态、心理方面不同的艺术思维特点
2)过程与方法:本节课我将通过引导、讨论、结论的方式进行展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审美修养,尊重世界艺术的多元化,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
本课的重点是:中西人物画对写生的不同理解。
本课的难点是:对“墨色”的理解以及色彩、空间、形体的辩证关系。
评测练习
知识连线练习
突出“动”突出“静”
中国人物画 Z形构图
突出主题
客观之真善于变化
理想之美
西方人物画
借物抒情完整性
托物言志三角构图
课后拓展
1、中国古代人物画的艺术传统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
2、现代社会中,中国画与油画元素还被运用在哪些方面?
课后反思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习和研究中国画家绘制的人物画作品以及西方画家的人物画作品,加深对中西美术的人物造型特点的认识,学习和分析画家用笔、用墨和用色的技法,让学生认真感受了每位画家缘物寄情的思想感情,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不足之处:是内容太过丰富,学习起来过于紧张,使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吃力,从而使课堂过于呆板,并且与学生互动做的不够好,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充分应用多媒体资源,使课堂更加灵活,让学生学的更加轻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美术鉴赏选修》第二单元第3课《中西美术的人物造型特点》
一、课标分析
新的课程标准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紧密联系,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使学生会欣赏又能评述美术作品,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中西美术的人物造型特点》是本单元绘画部分的一个主题,本课主要是讲述了中国人物画与西方人物画不同的审美追求与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