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电路理论 11_4
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488基本电路理论基本电路答案4

图中:
图a电路属于翻转对称,其等效电路如图c所示。图b属于旋转对称,其等效电路如图d所示。
题6.6图(c)题6.6图(d)
由图c
图d可简化为图e
题6.6图(e)
4-40试求如图所示网络中的电压v0。
解:
题6.7图
题中网络可等效为图a所示网络,如上题,电路a的解可分解为具有翻转对称网络和具有旋转对称网络两钟情况迭加。这两种情况的等效网络分别示于图b和c。
4.5解:
题4.5图
把点路图重画,去掉虚支路,并以节点4为参考节点。
根据电路图可得:
则根据系统步骤可得:
两个电源放出功率:电压源 ,电流源 。
4-6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1=R2=R3=R4=30,R5=R6=R7=50,Vs1=Vs2=Vs3=200V,is4=10A。试用视察法列出该电路的节点方程,并求出电流i1,i2,i3和i4。
解:
题6.5图
连接于A、B两点的1A电流源可以用分别连接于A与B点至无限远处的两个1A电流源来代替,如下图所示:
然后分别求出与,由于对称的原因,每个电流单独作用时,流过R的电流为0.25A,
根据迭加定理:
4-39试求如图所示的网络中的电压v1和电流i1,设R=1Ω。
解:
题6.6图
根据迭加定理,电路解可分解为下列两种情况之和:
题6.9图(a)题6.9图(b)题6.9图(c)
入端电阻
所以,戴维宁电路如图b所示,并由此得诺顿电路如图c所示,图中:
4-43试求出如图所示网络的戴维宁等效电路。
解:
题6.10图
理想变压器的性能方程为
, ,
入端电阻由图a求得。为试验电压,有
基本电路理论试题文集(有答案)

第1章 试题库一、填空题1、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是指正弦量的 最大值 、 角频率 和 初相 。
2、反映正弦交流电振荡幅度的量是它的 最大值 ;反映正弦量随时间变化快慢程度的量是它的 频率 ;确定正弦量计时始位置的是它的 初相 。
3、已知一正弦量A )30314sin(07.7︒-=t i ,则该正弦电流的最大值是 7.07 A ;有效值是 5 A ;角频率是 314 rad/s ;频率是 50 Hz ;周期是 0.02 s ;随时间的变化进程相位是 314t-30°电角 ;初相是 -30° ;合 -π/6 弧度。
4、正弦量的 有效 值等于它的瞬时值的平方在一个周期内的平均值的 开方 ,所以 有效 值又称为方均根值。
也可以说,交流电的 有效 值等于与其 热效应 相同的直流电的数值。
5、两个 同频率 正弦量之间的相位之差称为相位差, 不同 频率的正弦量之间不存在相位差的概念。
6、实际应用的电表交流指示值和我们实验的交流测量值,都是交流电的 有效 值。
工程上所说的交流电压、交流电流的数值,通常也都是它们的 有效 值,此值与交流电最大值的数量关系为: 最大值是有效值的1.414倍 。
7、电阻元件上的电压、电流在相位上是 同相 关系;电感元件上的电压、电流相位存在 正交 关系,且电压 超前 电流;电容元件上的电压、电流相位存在 正交 关系,且电压 滞后 电流。
8、 同相 的电压和电流构成的是有功功率,用P 表示,单位为 W ; 正交 的电压和电流构成无功功率,用Q 表示,单位为 Var 。
9、能量转换中过程不可逆的功率称 有 功功率,能量转换中过程可逆的功率称 无 功功率。
能量转换过程不可逆的功率意味着不但 有交换 ,而且还有 消耗 ;能量转换过程可逆的功率则意味着只 交换 不 消耗 。
10、正弦交流电路中,电阻元件上的阻抗z = R ,与频率 无关 ;电感元件上的阻抗z = X L ,与频率 成正比 ;电容元件上的阻抗z = X C ,与频率 成反比 。
电路理论基础(哈尔滨工业大学陈希有第3版) 第1章-第5章

a 电位: 任选一点p作为电位参考点,电路中某点与参考点之间的电压称为该点的电 位,用 表示。有了电位的概念,两点之间的电压便等于这两点的电位之差。
uab Ec dl
a A
(a)
a A
(b)
u ab
u ba
A
(c)
a uA
b
b
b
电压参考方向的表示法
一个元件上的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取成相同的,并称为关联参考方向。
2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irchhoff's Current Law,简称KCL)表述为:在集中 参数电路中,任一时刻流出(或流入)任一节点的支路电流代数和等于零, 即
i
k
0
( ik 表示第 k 条支路电流)
规定: ik 参考方向为流出节点时, ik 前面 取“+”号; 流入节点时, ik 前面取“-”号。
i1
A
i2
1、在集中参数电路中,任一时刻流出(或流入) 任一闭合边界 S 的支路电流代数和等于零。
KCL的其它表述
2、任一时刻,流出任一节点(或闭合边界)电 流的代数和等于流入该节点电流的代数和。
根据右图,列写KCL方程 1)基本表述方 式——对节点
3 i3
④
S
4 i4 i6 7 i7 ③
节点① :
① u1 1
u
电压降
= u电压升
6 ③ u6 l1 5 u5 l2 7 u7 ⑤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示例
u2
l3 ②
2
说明:平面电路网孔上的KVL方程是一组独立方程。设电路有b个支路n个节 点,可以证明:平面电路的网孔数即独立KVL方程的个数等于b-(n-1)。当然 取网孔列方程只是获得独立KVL方程的充分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
电路理论第四章

(5) 进一步计算支路电压和进行其它分析。
支路电流法的特点: 支路电流法是最基本的方法,在方程数目不多的情况下可以使用。
由于支路法要同时列写 KCL和KVL方程, 所以方程数较多,
第四章 电路分析的一般方法
4.2 支路电流分析法 4.3 节点电压分析法 4.4 网孔电流分析法与回路电流分析法
4.2 支路电流分析法
支路电流分析法:以支路电流为未知量,直接应用 KCL和KVL,分别对节点和回路列出所需的方程式, 然后联立求解出各未知电流的方法。
4.2.1 支路电流方程
一个具有b条支路、n个节点的电路,根据KCL可 列出(n−1)个独立的节点电流方程式,根据KVL 可列出b−(n−1)个独立的回路电压方程式。
((44)) 含含受受控控源源的的二二端端电电阻阻网网络络,, 其其等等效效电电阻阻可可能能为为负负值值,, 这这表表明明该该网网络络向向外外部部电电路路发发出出能能量量。。
P84 4-3
2
+
Ux
4V -
2
+
Ux
4V -
++-
3
5 2A
+
5U x -
3
2A
+
5U x
-
4.3 节点电压分析法
节点电压定义:电路中任一节点与参考点之间的电压称 为节点电压(节点电位)。
(有2:)列KVL方程 I1 I2 I3 0
根据2个网孔,可列出3−(2−1)=2个独立的KVL方程 。 I1R1 I3R3 US1
电路与电子学基础内容

电路分析导论
仔细理解下面的例题
• 图示电路,若已知元件吸收功率为-20W,电压U为 5V,求电流I。 U I
解
P -20 I= = 5 = -4A U
+
元件
• 图示电路,已知元件中通过的电流为-100A,电压U 为10V,求电功率P。并说明元件性质。 U I +
解 P = UI = 10×(-100) = 1000W
返节目录
电路分析导论
利用电路模型研究问题的特点
1、电路模型是用来探讨存在于具有不同特性的、各种 真实电路中共同规律的工具。
2、电路模型主要针对由理想电路元件构成的集总参数
电路,集总参数电路中的元件上所发生的电磁过程都 集中在元件内部进行,任何时刻从元件两端流入和流 出的电流恒等、且元件端电压值确定。因此电磁现象 可以用数学方式来精确地分析和计算。
返节目录
电路分析导论
1.1 电路及其模型
1.1.1 电路的作用、组成与模型
• 电路的概念
由实际元器件构成的电流的通路称为电路。
返节目录
电路分析导论
电路的组成
• 电路的组成
电源
火线 零 线
..
连接导线和其余 设备为中间环节 负载
电路通常由电源、负载和中间环节三部分组成。
返节目录
电路分析导论
电路的功能
电路与电子学基础
返章目录
电路分析导论
欢迎学习电路与电子学基础
电路与电子学基础是通信、信息工程、计算机、自动 控制等专业的主干技术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 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和进行电路 实验的基本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电路与电子学基础理论体系严谨,内容贴近实际,学 生在学习中不仅可学会一种思维方法,而且深入学习能 养成科学的学习作风,从而终生受益。 学习电路与电子学基础,要求透彻理解其中的诸多重 要概念,掌握其基本定理、定律分析电路的方法,并能 运用它们分析和解决电路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电路A》教学大纲

《电路A 》教学大纲two-terminal networks. After this course, students should be fluent in electric circuit theorem and techniques of circuit analysis, be able to find the current, voltage and power of direct current circuits, alternating current circuits and two-terminal networks, be able to analysis transient response of dynamic circuits.三、课程内容(一)课程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掌握电路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和初步的实验技能,为后续课程奠定基础。
2)通过学习树立严谨的科学作风和工程观点,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验研究能力。
(二)基本教学内容第一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教学目的与要求:1.理解电路模型和理想电路元件的概念。
2.理解电流和电压参考方向的含义,理解关联方向和非关联方向的区别。
3.掌握功率计算的方法。
4.理解电阻元件的定义及端口伏安关系。
5.理解独立源(电压源、电流源)的定义及其端口伏安关系。
6.理解受控源的定义及其端口伏安关系。
7.掌握基尔霍夫定律。
掌握KCL及KVL方程的列写方法。
教学重点:1.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2.电阻元件和电源元件的特性;3.基尔霍夫定律教学难点: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电源元件的特性;基尔霍夫定律教学内容:§1-1 电路和电路模型§1-2 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1-3 电功率和能量§1-4 电路元件§1-5 电阻元件§1-6 电压源和电流源§1-7 受控电源§1-8 基尔霍夫定律学时分配:6第二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教学目的与要求:1.理解电路等效变换的概念。
电路理论基础总复习

四 主要内容的学习要点-- 回路电流方程
设法将电流源的 按“自阻”、“互阻”、“回路源电压”等规 源电流、待求电 则,列KVL方程。 互阻有正负 流、电流控制的 受控源按独立源处理,但最后需要补充方程。 受控源的控制电 对电流源支路,其端电压是未知的,适当选取 流选为回路电流 回路,使电流源只包含在一个回路中,若无需
ruriigulllulixirusrisisgususzsi直流电路交流电路动态电路第2章线性直流电路第3章电路定理第4章非线性直流电路第6章正弦交流电路第7章三相电路第8章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第9章频率特性和谐振现象第10章线性动态电路暂态过程的时域分析第11章线性动态电路暂态过程的复频域分析第13章网络的图网络矩阵与网络方程第14章二端口网络介绍电路的简化分析方法各种电路定理图论稳态分析暂态分析现代电路理论电源
电流确定,电压和功率由外电路决定 受控源:VCVS,VCCS,CCVS,CCCS
VCR 变 化 多 样
一 电路的基本规律--
KCL : I 0 KVL : U 0
VCR R : U RI I GU
在直流电路中的表述
在上述方程 基础之上, 建立了电路 的各种分析 法方程,基 本定理,等 效变换
L : U L (s) sLI L (s) LiL (0 )
uC (0 ) 1 C : U C ( s) I C ( s) sC s
电源:U S ( s )
IS ( s)
二 电路课程的主要内容
直流电路
介绍电路 的简化、 分析方法、 各种电路 定理
稳态 分析
交流电路
第2章 线性直流电路 第3章 电路定理 第4章 非线性直流电路 第6章 正弦交流电路 第7章 三相电路 第8章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 第9章 频率特性和谐振现象 第14章 二端口网络
电路理论基础第四版孙立山陈希有主编

电路理论基础第四版孙立山陈希有主编1. 引言电路理论是电子工程的核心内容之一,其基础理论对于电子工程师的培养至关重要。
《电路理论基础》是一本经典的教材,在第四版中由孙立山和陈希有主编。
本文将介绍该教材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并对其在电子工程教育中的应用进行讨论。
2. 内容概述《电路理论基础》第四版按照电路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进行组织和讲解。
全书共分为十章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电路基本概念:介绍电路的基本概念,如电流、电压、电阻等。
解释了电路中的基本元件和参数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2.Ohm定律与基本电路定律:介绍了Ohm定律和基本电路定律,如基尔霍夫定律、毕奥-萨伐尔定律等。
解释了这些定律的原理和应用。
3.串联与并联电路:讲解了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分析了在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分布情况。
4.电路的戴维南定理与戴证神定理:详细介绍了电路的戴维南定理和戴证神定理,分析了这两个定理在电路分析中的重要作用。
5.交流电路:讲解了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介绍了正弦波电压和电流的表达方式及其相关的计算方法。
6.电路的幅频特性:详细介绍了电路的幅频特性,包括电路的增益、相位和频率响应等概念。
解释了幅频特性在电路分析与设计中的重要性。
7.滤波器电路:介绍了滤波器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讲解了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和带阻滤波器的设计与应用。
8.放大电路:详细介绍了放大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解释了放大电路的输入阻抗、输出阻抗和增益等重要参数及其影响因素。
9.模拟电路:讲解了模拟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介绍了放大电路、振荡电路、多级放大电路等模拟电路的设计和分析方法。
10.数字电路:介绍了数字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讲解了数字电路的逻辑门、触发器和计数器等重要元件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3. 特点分析《电路理论基础》第四版在内容安排上注重基础理论的系统性和层次性,既注重理论概念的讲解,又注重实际电路应用的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a C a
VI11bb((ss))
Ab C b
Ba Da
VI2a2a((ss))
Bb Db
VI2b2b((ss))
当研究信号传输的各种问
题时,以I2,V2为自变量, I1,V1为应变量时,用级联 较方便。
V2a (s) V1b (s),
I
a 2
(s)
I1b
(s)
V1(s)
V1
I
2
y12 y22
0 V2
1
I2
V1
I
2
y11 y21
11 y12
0
y22
0 V2
1
I
2
1 y21
0
y21
y22 y21
y12
y11 y22 y21
1 y21 y11 y21
V2
I
2
1 y12
y11
y22
0 V2
“双口”的串并 联
H(s)=Ha(s)+Hb(s)
I1 I1a
I
a 2
V1a
A
V2a
V1
I1b
I
b 2
V1b
B
V2b
V2
I2 V2
有效性试验
A
A
I
V1
V2
V
B
B
若V1=V2=0 则满足口电流条件
“双口”含独立源方程
I2
线性定常
I1
V1
含独立源双口
V2
V1
I
2
H(s)
I1 V2
V1oc
I
2
sc
I1
V1 '
线性定常 双零
I2 ' V2
I 2 sc
线性定常
V1oc
含独立源双口
②g参数
I1(s)
V2
(s)
g11 g21
g12 g22
V1(s)
I
2
(s)
G(s)
V1(s)
I
2
(s)
I1
V1
g11
g12 I2
g22
I2
g21V1
V2
和h参数分析的方法一样,当g12=-g21时,“双口” 口特性满足互易性。
V1 Z11I1 Z12I2 V2 Z21I1 Z22I2
V1
I
2
H
I1 V2
V1 Z12I2 Z11I1 Z22I2 Z21I1 V2
1 0
Z12 Z22
V1
I2
Z11 Z21
0 I1
1
V2
H
1 0
Z12 1 Z11
Z22
Z21
0 1
1 Z22
Z 科学位课程
2003年9月
混合参数
所谓混合参数是取某一端口的电压,另一端口 的电流为自变量,相应端口的电流和电压为应 变量时所得的“双口”参数(有h参数和g参数)
①H参数
V1(s)
I
2
(s)
h11
h21
h12 h22
I1(s) V2 (s)
H(s)
V2 I2 0
I1
D I1 I2 V2 0
出口短路时的电流比
I1
线性定常
双零
V2
线性定常
双零
I2
线性定常
双零
V2
线性定常
双零
I2
T’(s)=[T(s)]-1 或 T(s)=[T’(s)]-1
传输参数的应用(链联或级联)
I1 I1a
I
a 2
I1b
I
b 2
I2
V1
V1a
A
V2a
V1b B
V2b
V2
VI11aa((ss))
I1(s) V2 (s)
I1
h11
V1
h12V2
I2
h21I1
h22 V2
在晶体管放大器中,由于低频情况下h参数很 容易测量,所以h参数等值电路已成为计算晶 体管放大器最有用的工具。
根据互易定理的第三种情况
线性定常
线性定常
I
双零
I2
V1
双零
-I2=h21I1
V1=h12V2
∴ h12=-h21
G
(
s)
V1
I
2
I1sc V2oc
I1sc
线性定常
含独立源双口
V2oc
h参数与g参数的关系
对同一“双口” G(s)=[H(s)]-1 (det H(s)≠0) 或H(s)=[G(s)]-1 (det G(s)≠0)
传输参数(连接参数或ABCD参数)
V1(s)
I1
(
s)
A C
B D
V2 (s)
T(s)
n 0
0 1/ n
理想变压器的口电压表示不了电流的函数,口电流表示不
了电压的函数,因此,理想变压器无Z矩阵和Y矩阵。
基本参数间的相互转换
六种基本参数间存在一定的转换关系。有的参数易 于测量(如晶体管的h参数),有的参数易于计算,故 可根据需要,相互转换。转换关键是根据各种参数 的定义,将一种参数的定义方程转换成另一种参数 的定义方程,如根据Z参数定义方程转换成h参数方 程形式, 得h参数。
I
2
(s)
T(s)
V2 (s)
I
2
(s)
V2 (s)
I2
(s)
A C
' '
B D
' '
V1(s)
I1
(s)
T
'(
s)
V1(s)
I1
(s)
I1
线性定常
V1
双零
I2 V2
A V1
出口开路时的电压比
V1
V2 I2 0
B V1
出口短路时的转移阻抗 V1
I2 V2 0
C I1
出口开路时的转移导纳
若取两端口开路
线性定常
V1oc
含独立源双口
V2oc
V1oc
0
A C
B D
V2oc
0
VI11
V2oc
0
A' C '
B D
' '
V1oc
0
VI22
V1oc AV2oc V1 0 CV2oc I1
V2oc A 'V1oc V2 0 C 'V1oc I2
VI11
I2
R
V2
V1
I1
1 Cs
0 1 1 0
Ls 1
1
Cs
0 1 1 1/ R
0 V2
1
I
2
双口网络含独立电源时的方程
V1
I1
A C
B D
V2 I2
VI11
V2 I2
A' C '
B D
' '
V1
I1
VI22
VI11
和
V2 I2
可对含独立源双口两端取某种形式求 取,如两端口都短接,两端口都开路 或两端口一个开路,一个短路
“双口”的并串联 G(s)=Ga(s)+Gb(s)
I1 V1
I1a V1a A
I
a 2
I2
V2a
I1b
I
b 2
V2
V1b
B
V2b
有效性试验
A
A
V
V1
V2
I
V1=V2=0,满 足口电流条件
B
B
“双口”含独立源方程
I1
线性定常
V1
含独立源双口
V2
I2
I1 ' V1
线性定常
双零
V2 '
I2
I1 V2
I1
(s)
VI11aa((ss))
Aa C a
Ba Ab
Da
C
b
Bb Db
VI2b2b((ss))
A C
B V2 (s)
D
I
2
(s)
∴T(s)=Ta(s)Tb(s)
如果有n个“双口”级联 T(s)=T1(s)T2(s)…Tn(s)
I1 V1
L
C
C
I2
R
V2
I1 V1
L
C
C
0
Z12 Z11
1
Z
21
0 1
1 Z22
Z21
Z12
1
△=det Z =Z11Z22-Z12Z21
将y参数转换成ABCD参数
I1 y11V1 y12V2 I2 y21V1 y22V2
y11V1 I1 y12V2 y21V1 y22V2 I2
y11
y21
1
0
DI2sc
0 A'
I
2 sc
C
'
B D
' '
0 I1sc
VI22
0 B ' I1sc V2 I2sc D 'V1sc I2
VI22
I
B ' 2sc
I1sc D'
I1sc
并非所有的“双口”都能用六种参数来表征
I1
I2
V1
V2
n :1
V1 nV2
I1
1 n
I2
1
I
2
A y22 y21
B 1 y21
C
y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