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湖南高腔山歌唱法”的声音特点和技法研究

合集下载

浅析湖南民歌《洗菜心》的演唱特征

浅析湖南民歌《洗菜心》的演唱特征

浅析湖南民歌《洗菜心》的演唱特征作者:汤芳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3年第34期摘要湖南民歌独具风格,《洗菜心》便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一首,它结合了花鼓戏的特点,具有鲜明的演唱特征,研究其特征对我们准确把握其演唱风格特点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洗菜心》花鼓戏湖南民歌中图分类号:J642 文献标识码:A1湖南民歌的起源春秋战国时代,湖南属楚国辖境,民俗信鬼而好祭祀,祭祀时必有歌乐鼓舞以娱神,诗人屈原就根据楚国民歌加工整理了《楚辞》,其中《九歌》中的《湘君》、《湘君夫人》两章就是祭祀湘江水神时所唱的民歌。

《楚辞》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充满大胆的想象、追求和寄托,是中国古代文学时尚的一个里程碑。

流传至今的湖南山歌,仍是浪漫主义创作风格的延续。

湖南地区分为汉族民歌和湖南少数民族民歌两大部分。

湖南汉民族人多域广,而少数民族却地广人稀。

湖南汉族民歌按地域分为湘中、湘东、湘西、湘南四个民族色彩区,少数民族则以土家族、苗族等为代表。

民歌与地方方言音调有着密切的关系,湖南历来有句俗语:“隔山不同音”,这便说明了湖南的语言的复杂性。

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语言,而为数众多的汉族人民,各自的方言也有很大的差别,所以,湖南民歌的方言音韵极具特点。

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传统,再加上地形条件的不同带来的生产、生活方式的不同,各民族自己的传统和风俗习惯差异,地方方言的多样性,形成了湖南各地区民歌风格和色彩的丰富多彩的局面。

2湖南民歌的艺术特点湖南民歌时而高亢,时而婉转,时而诙谐,时而泼辣。

在漫长的岁月中,她总是牢牢的扎根于三湘四水河畔的泥土之中,像一朵朵山野之花,千姿百态地装点着那些“泥脚杆”们朴实平静而又丰富多彩的生活。

当地人把湖南山歌归纳为“高腔”、“平腔”、“低腔”三种。

高腔山歌音调高亢,节奏自由,拖腔处常有“阿呜啊呜”等衬字,多为成年男子在野外用假声歌唱;平腔山歌悠远绵长,多为成年男子在野外用真声歌唱;低腔山歌优美、柔和,节奏性强,音量较小,多为妇女在室内歌唱。

浅谈湘剧声腔——高腔

浅谈湘剧声腔——高腔
爱 的声腔 艺术。 来自关键词高腔 曲牌分类
发展手法 湘剧
文献标识码 : A
中图 分 类 号 : J 8 2 5
1高腔介绍
它 的重复 , 使音乐情 绪、 性格特点得到进 一步 的加强 。( 2 ) 变
湘 剧 高腔 源 于 弋 阳 腔 , 是 湘 剧 形 成 最 早 的 声腔 形 式 。 在 继 化重复 , 如《 麻婆子》 其基本腔句旋律不变 , 只是在部分节奏上 予 以伸 缩 增 减 ,音 调 上 予 以加花 或缩 减 。这 种 手 法 既 能保 持 承 弋 阳 腔 的基 础 上 ,在 运 用 和 发 展 中 又 受 到 青 阳腔 的重 大 影
浅谈 湘剧 声腔
易 娟
( 聊 城 大 学音 乐 学院
摘 要
高腔
2 5 2 0 0 0 )
山东 ・ 聊城
湘剧是湖南一个 多腔的古老 地方剧种 , 由多种声腔构成 , 作为湘剧最早声腔 的高腔 , 不论在演 唱方面还是行
腔吐 字方面都具有独特 的艺术特色和地方风格 。 在 弋阳腔和青 阳腔 “ 滚调” 的基础上发展, 成为永唱不衰 , 深受群众喜
用 来 表现 威武 雄 壮 的气 慨 。
参考文献
[ 1 ] 张九, 石生朝. 湘剧高腔音乐研究【 M] . 人 民音乐出版社 出版, 1 9 8 1
节 奏 的变 化 , 又是抒情、 婉 转 流 丽 的抒 情 唱 腔 。
2 . 4汉 腔 类
和发展, 除 了党的领导之外 , 还在 于戏 曲工作者们一反面真正
掌握和继承本剧种 固有 的规律特点 ,另一方面还善于吸收融 “ 汉腔类” 是 以五声音阶为 础的 曲牌体 , 具有商、 徵调式 化各种姊妹艺术之所长变 为 自己身上丰富的营养 ,使湘剧高 综合 性 质 的 结 构特 点 。只 要 在 旋 律 上 加 以变 化 处 理 ,可 以使 腔艺术的花朵 , 在百花丛 中, 真春 斗艳 , 更加俊俏多姿, 放 出时 曲调 成为徽或商调式 的结构 。 它 的曲牌有《 叨叨令》 《 汉腔》 《 小 代 的奇 光 异 彩 。 梁 州》 等 。汉腔类 曲牌具有气势磅礴 , 色调明亮 的特 点。一般

江南曾醉渔歌美天阙犹飘茶叶香——析何纪光新型高腔唱法艺术特征

江南曾醉渔歌美天阙犹飘茶叶香——析何纪光新型高腔唱法艺术特征
江南曾醉渔歌美天阙犹飘茶叶香析何纪光新型高腔唱法艺术特征江南曾醉渔歌美天阙犹飘茶叶香析何纪光新型高腔唱法艺术特征何纪光先生以其近半个世纪的精力心智坚持继承改造弘扬湖南本土高腔山歌的传统唱法学习吸纳活化西洋科学发声功法使其创立的新型高腔唱法行腔予三个八度之间起伏跌宕嗓自然声音下得去上得来唱得响达到了出神入化之艺术境界
有嘹亮 、激越 、豪 爽的特点与气质 。一般 由成 年男子假
声演唱 ,其 特征是 :音 区高 、音程跳越 大 ,节奏甚为 自
由,句幅宽 长 ,悠扬 的拖腔在高音 区走动时常 出现上挑 的 自由延长音 ,声腔旋法多变 ,在乐句 中间或尾部常利 用 口形开合使拖音 的母音 自然变化形成 ‘ 啊呜啊 呜’和 ‘ 嗬嗬嗬 ’的特殊效果 。真假声大 幅度的转换 和旋律起
鲜 明的色彩 ,犹 如点 睛之 笔 ,获得 了 惊人 的艺 术 效果 。在 《 洞庭 鱼 米 乡》
何 纪光 特意在 歌 曲 的结 尾部 分创 造性 结实 、明亮 、有空间感 、有 可塑性 ;在训 练高音 的 问题
秀歌 手 假声 音 域 可 高达 g 3 ,有 独 唱 、 对唱 ,或领 唱合 唱杂 以锣鼓唢 呐伴 奏 ,
可谓 ‘ 一 呼百应 ’ ,意气盎然。 ”
训练没有 “ 打乱重来 ” ,而是具体 问题具体解决— —引导 他 对 民间唱法 和欧洲传统 唱法 及其各家所 长进行细致 分 析和 比较 ,从 而使 何纪光深 刻认识到 :原 始湖南高 腔 山
“ 学歌 随录” 中,并 随时注 意予以学研
总结 、理论 归纳 与实践 拓展 。他 在论 表现力受 到局 限。王 品素教授在保 持他原有高腔 唱法 的
文 中分 析说 : “ 高腔 山歌 在 田头响起 特 点及浓 郁 的民族 风格的 同时 ,将西洋科学 发声 的理论 时 ,真 有穿 云 裂石钻 天入 地之感 ,优 与技 巧巧妙融合 到他的高腔 唱法 中去 。对何纪 光 的演 唱

何纪光歌唱艺术初探

何纪光歌唱艺术初探

何纪光歌唱艺术初探作者:胡福军刘军王欣来源:《消费导刊》2011年第08期“何纪光是今日我国一位杰出的民歌演唱艺术家,并为我国民族民间演唱方法的发展及改进,作出极为有益的贡献。

”何纪光是我国著名男高音歌唱家。

他的演唱充满了浓郁的地方韵味和鲜明的民族特色。

他通过自己的探索与演唱实践,将西洋发声法以及传统高腔演唱技巧有机结合,将高腔唱法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特别是在此基础上,何纪光积极学习借鉴我国戏曲、曲艺等民间艺术,富有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润腔技巧对歌曲进行二度创作。

由他滨唱的《洞庭鱼米乡》、《挑担茶叶上北京》、《春暖桃花源》、《哪有不平哪有我》等歌曲,以独特的韵味与魅力风靡全国,倾倒无数民歌爱好者。

我国老一辈歌唱家,教育家周小燕教授称何纪光是“我们的国宝”。

第一节、歌唱家何纪光(一)歌海成长聪慧好学何纪光,苗族,1939年出生在人称歌舞之乡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洲古丈县。

“歌海”之乡赋予了他音乐的灵性,也使他与民歌结下了不解之缘。

七岁时在家乡赛歌会上夺得银牌,十四岁被选入湖南歌舞团开始了专业舞台艺术生涯。

对于民歌,他充满热爱之情,多次深入苗山瑶岭,拜民歌手为师,学会了汉、瑶、苗、侗、土家等各族民歌数百首。

在各地戏剧团体,他向名老艺人求教,领略了汉剧、湘花鼓戏等地方剧种中的各类唱腔的韵味。

由于他一学即会,同行们都夸他为“活录音机”。

在第一届全国音乐周上,由他领唱的《澧水船夫号子》、《打硪歌》深受观众欢迎,为此何纪光还被邀请进了怀仁堂,为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唱。

1957年,何纪光向衡山民歌手李本喜学习高腔山歌。

由于音区太高,发声法独特,在场的同事们十白唱坏嗓子,都不敢跟着唱。

何纪光硬着头皮,硬是把衡山高腔山歌学了回来。

当时教他的歌师李本喜感叹到:“我唱了一世的歌,教了好多徒弟,真正学像了的,就属省里的小何同志”。

此后,他还专程去辰溪向山歌好手舒黑娃学唱了高腔山歌《早晨来》,去韶山学了高腔山歌《插田歌》。

美在超越--浅评何纪光创立新型高腔唱法的艺术实践

美在超越--浅评何纪光创立新型高腔唱法的艺术实践

美在超越--浅评何纪光创立新型高腔唱法的艺术实践
尹晓星
【期刊名称】《创作与评论》
【年(卷),期】2002(000)001
【摘要】@@ 湖南高腔山歌,乃博大精深的湖湘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独树一帜的声乐艺术大师--我国著名民族歌唱家何纪光,为创立一种既不同于我国戏曲唱法、又有异于西洋美声的新型高腔唱法,孜孜矻矻地探索湖南高腔山歌四十余年.凭藉他那艰苦卓绝的开拓进取精神而赢得了煌煌建树.在他的新型高腔唱法中,挺拔、激昂的高音,从深沉、雄浑的中、低音区扶摇直上,行腔于三个八度(a-f3)之间,起伏跌宕,"换嗓"自然,"下得去"、"上得来"、"唱得响",或激越、高亢、嘹亮、粗犷、遒劲,或委婉、深沉、隽永、飘逸、恬静,情势如峨峨高山雄强而伟岸,其穿透力撼人心魄;神韵若涓涓溪流清丽而悠远,其亲近性意蕴沁人心脾.
【总页数】5页(P69-73)
【作者】尹晓星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
【相关文献】
1.何纪光"新型湖南高腔唱法"的音乐人类学解读 [J], 王帅红
2.新型湖南高腔山歌唱法在民族男高音训练中的应用之——如何获得美妙的高腔假
声 [J], 刘华波
3.江南曾醉渔歌美天阙犹飘茶叶香——析何纪光新型高腔唱法艺术特征 [J], 徐锡怀;
4.江南曾醉渔歌美天阙犹飘茶叶香︱︱︱析何纪光新型高腔唱法艺术特征 [J], 徐锡怀
5.湖南歌唱家何纪光的新型山歌高腔演唱艺术研究 [J], 张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湖南民歌的音乐特色及其演唱探讨

湖南民歌的音乐特色及其演唱探讨

《戏剧之家》2019年第02期 总第302期55音乐研究湖南民歌的音乐特色及其演唱探讨陈爱军(湖南科技学院 音乐与舞蹈学院,湖南 永州 425199)作者简介:陈爱军(1976.09-),男,汉族,湖南科技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讲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声乐教育。

【摘 要】湖南民歌是我国湖湘传统民间音乐中的一朵奇葩,具有题材范围广、歌曲种类多、风格特异、旋律优美等特点。

湖南民歌主要分为三类:山歌、小调、劳动号子。

而这些歌曲的演奏曲调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根据当地的方言、音调演变而来,与当地生活环境息息相关,具备丰富的人文风土特色。

这些民歌大都是湖南人民在日常生活中,根据劳动活动所创造出的,蕴含丰富的感情,充分表现了当地人民的劳动成果与智慧。

【关键词】湖南民歌;音乐特色;演奏曲调中图分类号:J64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02-0055-02湖南这块土地自古以来就被灿烂的湖湘文化所熏陶晕染,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而湖南民歌就是这种文化底蕴的一种表现形式。

从上古尧舜时代的《南风歌》,到如今传唱的《又见浏阳河》《刘海砍樵》等当代民歌,朗朗上口的湖南民歌成为湖湘文化悠长历史中至关重要而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拥有了更多的娱乐休闲方式,民歌这种自古流传的表达形式逐渐受到忽视,因此传承、发扬湖南民歌已经成为我们迫在眉睫的任务。

下面本文就将对湖南民歌的音乐特色及其演唱进行分析探讨。

一、湖南民歌的三大组成部分(一)山歌山歌是山区人们在生产劳动时所创造的一种歌唱形式。

它是人们在劳动的空闲时间,用来放松自我、陶冶身心的一类歌曲。

而湖南多山的地理条件正好为当地山歌的发展创造了一个得天独厚的环境。

湖南的传统山歌具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湖南地区至今依旧流传下来无数古代山歌。

而关于湖南山歌更有众多妙趣横生、意义深远的传说,像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讲述了胡秀英和刘海经过重重苦难终成眷属,过上幸福生活的故事,还有宜阳县为了纪念伟人建桥而形成的对歌习俗,还有湖南部分地区农民根据插秧过程而创作的开秧门歌说等等。

新型湖南高腔山歌唱法在民族男高音训练中的应用之——如何获得美

新型湖南高腔山歌唱法在民族男高音训练中的应用之——如何获得美

腔 假声慢慢 的与真声进行衔接 ,让声音更 加统一 、更 加丰满 。更好
的训练接下来 的一个阶段 ( 也就是 “ 完美 的换声 区训 练 ”阶段 )应
该 具 有 的 强 有 力 的 气 息 支 持 、 软 腭 和 咽壁 与 声 音 的配 合 程 度 、 丰 满
结实的高腔 以及 柔美轻巧 的真声 。这类 的练习歌 曲还 有很多 ,如:
◎ 音乐论 坛
新型湖南高腔山歌唱法 在民族男高音训练中的应用之
— —
如何获得美妙的高腔 假声
■ 刘华波
【 摘 要】 :“ 新型湖南高腔 山歌唱法 ”是著名演 唱家何 纪光先生创立的一种新的演唱方式 。其演唱方式方法使得 歌者 的高音更为轻巧 ,嘹亮。而在 民族男高 音的训练中 ,我们也 可以加入这种演 唱方法 ,以求获得声 音的突破 。而
高腔 山歌 唱法 ”演 唱技 巧 。

民族 男高音要想获得优美 而又松弛 的高 音,必须先获得 一个 很 好的歌唱轻机 能 ,而 “ 新 型湖 南高腔 山歌 唱法 ”正是一个可 以获得
整首歌 曲由两个词组成一一 “ 哎 ”和 “ 嗨” 。 歌 曲最高音 到c 3 , 正是 高腔假 声音色 最亮 、最辉 煌 的音位 。演 唱的 时候 , a 、 b 、
南高腔 山歌 唱法 ”的高腔假 声的实质 就是:在强有 力的气 息支持下
以足够支持接下来的d 。
D 、下行时 ,气息不要松。声音位置保 持在 高位置 ,保持在一个
点进行演唱 。 E 、声 音 要 靠 前 ,演 唱 要 连 贯 ,气 息要 均 匀 。
的 ,能贯通 上下通道 的,结实、 明亮 、高亢 、圆润 的高腔假 声 。我
练 习要 领 :

新化山歌的艺术特征初探

新化山歌的艺术特征初探

2020-03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乐舞歌赋新化山歌的艺术特征初探彭盈(湖南信息学院艺术学院,湖南长沙410000)摘要:新化山歌发源于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

其位置位于山高水险之地,因过去交通不便,鲜与外界交流,其山歌形成了独特的音乐特点。

本文就新化山歌的旋律、节奏进行简单分析。

关键词:新化山歌;旋律;特点中图分类号:J6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09-0064-02一、引言新化山歌发源于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

其位置位于山高水险之地,因过去交通不便,鲜与外界交流,其山歌形成了独特的音乐特点。

新化山歌是一种地域色彩浓郁的地方民歌,内容及表现形式丰富,曲调、句式结构及节奏自由,音调也依新化方言按字行腔,歌曲中衬词衬腔的大量使用也使新化山歌形成了独具美感的特点。

二、新化山歌的旋律特征(一)调式新化山歌的旋律走向主要为宫、徵、羽调式。

1.四声羽调式该调式具有明朗高亢的特点,多以分解和弦形式出现。

如《神仙下凡实难猜》:2.四声徵调式以“5”为主音且反复多次,调式内613三个音围绕主音跟进,该调式的山歌多以徵音“5”结束,终止感强。

3.五声徵调式在歌曲旋律中,强调性的徵音起着很大的作用,调式音阶内12的使用,使歌曲甜美清亮。

(二)乐段乐句结构新化山歌乐句结构较乐段结构更加复杂多变,这也是其曲式结构的主要特征。

1.乐段结构新化山歌曲式结构多由四个乐句组成,或由上下句组成单一乐段:一般为起承转合的四句体、上下平行乐句、平行且对应关系双乐句体。

这使得节奏和节拍更加具有规整性。

2.乐句结构乐句的多变性在新化山歌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是新化山歌内在的抒情性与陈述性所致。

(三)节奏与节拍新化山歌新化山歌多2/4、4/4、3/4拍,其节奏大多由演唱者根据自己演唱习惯决定,所加入的衬词自由变换节奏,极大丰富了新化山歌的表现力。

自由延长音也多出现在乐句、乐节尾部,使歌曲较大程度上得以自由发展。

《[湘剧高腔的特点与改革]湘剧高腔》

《[湘剧高腔的特点与改革]湘剧高腔》

《[湘剧高腔的特点与改革] 湘剧高腔》高腔,是指徒歌清唱、锣鼓助节、一唱众和、滚白滚唱这一戏曲声腔。

湘剧高腔也是如此。

其特点有以下几方面:一、词句灵活。

其唱词的句数可多可少,可截可接;每句字数不是十分严格,可加衬加叠,故词句灵活,长短也不甚严格。

但是也有长短句词格稍严,齐言句则稍宽的词句。

这种词格,有自由灵活、可容性较强的特点,且平仄不严,通俗易懂,易记易学,从而打破了拘谨的格律。

二、主音相依。

即把若干主音相同的曲牌归属于一类,而同类“曲牌”既可互相联接,也可以某一“曲牌”的主要乐句为基础,注入同类“曲牌”个别乐句进行重新组织,即集曲或集句。

这种归属及编曲手法,有风格相近、音域相近、联接方便、转换自由的特点。

三、滚唱自由。

湘剧高腔沿用长短句词格(有的则不限),在曲牌之中,又可嵌入齐言式的连续上下句变化反复(俗称放流等),这些滚唱,一般沿用七言、五言、十言词格,比较自由,可以虚字、衬词、叠词、重尾、插白、或排比等等。

这种形式,使剧情、思想、感情能够有更多条件予以宣泄和刻画。

四、一泄而尽。

湘剧高腔大多均是一板到底,且多系中速的流水板,亦少过门,只有短小的标点性质的锣鼓或帮腔伴奏。

故历史上对之有“一泄而尽”的定评,今天仍保留了这一特点。

五、帮腔多样化。

有前帮、后帮、插帮、帮一字、帮片断、帮整句、以帮代唱等等。

从帮腔功能上看,有启示性的、总结性的、渲染性的、标点性的、评论性的(第三人称)、动作性的、加强语气的、描绘内心活动的、制造意境的等等,这样,对刻划性格、抒发感情、加强舞台气氛等等,均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是湘剧高腔所具有的鲜明特征。

六、锣鼓多彩。

锣鼓并不限于“助节”,因组合的不同,其音色亦有变化,具有点染环境、制造气氛,加强语气、衬托重字要义、联接唱、白、统一高度节奏、烘托剧情的功能。

从上述几点看,湘剧高腔带有浓厚的民间特色,即有灵活多变、通俗易懂、易学易传等特点。

至于它的音乐结构,既有曲牌联套的因素,也有板式变化的因素,分施于长短句词格及滚调部分。

湖南省辰溪茶山号子的音乐特征及社会文化功能

湖南省辰溪茶山号子的音乐特征及社会文化功能

方式演变成歌曲的形式。

通过高声唱歌,使声音拉的更长,传的更远,对面的人也就听的更清晰。

2.断腔唱法。

该唱法是难度较高的一种唱法。

对歌手的唱功要求也很高。

断腔唱法所演绎的歌曲中通常要求使用颤音和顿音的唱法。

断腔讲究跳、顿、实,如果要在拖腔的基础上使用断腔唱法,那就要配合它的特点以及情感的表达、共情的振动以及延伸。

下颚需要放松,然后快速的扇动,当气音在口腔里共鸣配合,慢慢地从慢变快,继而发出深沉的“哇哇”声。

断腔的哇哇音在表演时要做到轻发音,但音色嘹亮,感情色彩接近人民生活,仿佛可以从声音中感受到大山的存在。

可见断腔唱法表演难度系数较高。

3.甩腔与滑音唱法。

这也是在茶山号子的表演中频繁使用的一种唱功,在一首歌的前调、高潮、收尾都会被运用到。

茶山号子的起句和在唱高音之前都会使用滑音。

而滑音对气息要求很严格,需要快速上提的同时再迅速让声带放松,当气流稳定下来再调整好气息。

唱滑音的时候,尤其要注意咽腔的上扬、打开喉咙的同时扩充鼻腔和咽腔,这样发出来的假音和之后的拖腔听起来才会顺畅和自。

湖南高腔山歌在民族声乐上的吸收与发展

湖南高腔山歌在民族声乐上的吸收与发展

湖南高腔山歌在民族声乐上的吸收与发展一、民间音乐是音乐家的创作之源《洞庭鱼米乡》创作于1959年。

是作曲家白诚仁先生在衡阳南岳的一次采风途中,偶遇一队上山还愿的农民,他们正唱着“拜香歌”,边唱边拜地向山上的庙宇行去。

这曲调似吟似唱,句尾又带着叙述般的拖腔,听上去给人一种悠扬宽阔的感觉,当即就引起了白先生的兴趣。

不久后的岳阳之行,浩瀚的洞庭湖,波光粼粼的湖水触动了他的心灵。

当看到词作家叶蔚林的《洞庭鱼米乡》的词文后,创作灵感一触而发,歌曲《洞庭鱼米乡》由此诞生。

为了表现洞庭湖的浩瀚广阔和抒发对美好生活的赞叹,作曲家在歌曲创作中还大胆吸收了湖南高腔山歌高亢粗犷的假声唱腔的特点,丰富了歌曲的表现力,同时也对演唱者提出了真假声完美结合的声乐技术要求。

二、《洞庭鱼米乡》与民歌《拜香歌》的比较与发展《拜香歌》主要流行于衡山南岳地区。

每年七八月之间,当地农民集队化妆赴“南岳”朝香,边唱边拜,故称之为“拜香歌”。

这类歌曲的内容大致是:敬拜天地日月、各路神仙和生养父母。

音调有高有低,拖腔似婉转黄鹂。

它的特点是:具有浓厚的山歌特征,节奏自由、旋律舒展、歌声高亢嘹亮,音律多向上滑行,拖腔中一般都加有“哎”、“呃”、“哟”等衬词。

演唱的声音特点是:亲切自然、叙述性强、口语化、词曲结合紧密。

从谱例可以看出“洞庭鱼米乡”较之《拜香歌》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发展:1、旋律和节奏上的比较与发展。

作曲家抓住了拜香歌的主要元素,将旋律向下移低四度,接着向上移高三度,使得音乐色彩自由而明亮。

加之,旋律的装饰和节奏的伸展,使我们感受到八百里洞庭的湖水荡漾,一副辽阔绚丽的湖面景象便呈现了出来。

2、演唱技巧的发展与创新。

……,千张啊白帆哟,盖湖哟面呃!金丝哟鲤鱼呀,装满哟仓呃!……,红太阳光辉哟,照洞哟庭呃!轮船哟结队呀,下长哟江呃!《洞庭鱼米乡》的歌词描绘出了洞庭湖浩瀚无际,鱼米丰沛的美丽景象,也表达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由衷喜悦。

为了更好地抒发歌曲情感和丰富表现力,作曲家吸收了湖南高腔山歌的特点,极大扩展了演唱的音域。

沅陵山歌的音乐特征分析

沅陵山歌的音乐特征分析

沅陵山歌的音乐特征分析【摘要】沅陵山歌是湖南省沅陵县传统民间音乐形式,具有独特的音乐特征。

该山歌以其清亮悦耳的旋律和朴实生动的歌词而闻名。

在旋律特征方面,沅陵山歌常采用变调唱法,具有跌宕起伏、节奏轻快的特点。

节奏特征上,节奏简单明快,适合通俗喜庆的场合演唱。

歌词内容多以反映农民生活、爱情故事为主题,质朴真诚。

演唱方式多采用合唱或独唱形式,富有感情。

乐器运用方面,多使用竹笛、唢呐等民间乐器,增添山歌的乡土气息。

沅陵山歌虽然传统,却有着独特的魅力,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起到积极作用,也对现代音乐提供启发。

沅陵山歌以其独特的音乐表现形式,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一个珍贵遗产。

【关键词】沅陵山歌, 音乐特征, 引言, 背景介绍, 正文, 旋律特征, 节奏特征, 歌词内容, 演唱方式, 乐器运用, 结论, 独特魅力, 传统文化传承, 现代音乐启发.1. 引言1.1 背景介绍沅陵山歌是中国湖南省沅陵县一种独特的地方民间音乐形式,起源于唐宋时期。

沅陵山歌以其古朴、淳朴的风格,被誉为中国民间音乐的明珠。

沅陵山歌的演唱者多为农民和渔民,他们通过歌声来表达对自然、生活、爱情等方面的情感和情感。

这些歌曲通常以琅琅上口的旋律、清晰的节奏和深刻的歌词著称,深受当地人民喜爱。

沅陵山歌的独特风格和魅力使其成为中国音乐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对当代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中,沅陵山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带领着人们回到自然、纯朴的生活状态中。

在现代音乐的启发方面,沅陵山歌为当代音乐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灵感和借鉴。

沅陵山歌不仅是地方的民间音乐,更是中国音乐文化的一部分,具有独特的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

2. 正文2.1 旋律特征沅陵山歌的旋律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独特的调式:沅陵山歌常采用独特的五声音阶调式,如“宫、商、角、徵、羽”等,这种调式不同于传统音乐中的七声音阶,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2. 清晰的旋律线索:沅陵山歌的旋律线索清晰,旋律简单朴实,易于传唱和记忆。

湖南民歌演唱中声音、气息及情绪的控制

湖南民歌演唱中声音、气息及情绪的控制

湖南民歌演唱中声音、气息及情绪的控制湖南民歌演唱中声音、气息及情绪的控制本文关键词:湖南,民歌,气息,情绪,声音邵阳民歌演唱中声音、气息及情绪的控制本文简介:益阳民歌属于综合类一个地方性的民歌,它显现出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富有特色的音乐风格。

要演唱好湖南民歌,首先需要我们深入了解其文化内涵及审美特性,同时,必须认真教给演唱湖南民歌的特殊技巧,掌握湖南方言的特质,湖南民歌的风格特点,大力加强演唱者多方面的四方面艺术修养。

本文以现代民族声乐教学几首具有代表性的湖南民湖南民歌独唱中声音、气息及恐慌情绪的控制本文内容:湖南民歌属于一个地方性的民歌,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富有特色音乐风格。

要演唱漂亮湖南民歌,首先需要我们深入了解其文化多层面内涵及审美特性,同时,必须认真学好演唱理论知识长沙民歌的特殊技巧,掌握郴州方言的特点,湘潭民歌的风格特点,加强背景音乐多方面的艺术修养。

本文以现代民族声乐教学中几首具有代表性的湖南民歌演唱曲目为例,谈谈对湖南民歌翻唱的几点认识,以求为民族声乐演唱和教学提供些许参考。

1 地方特色方言语调声乐是语言和音乐相结合的艺术,历来讲究唱词的清晰,语言的生动形象化。

咬字、吐字是合唱的重要环节,如果语言表达不清、语意表现含糊,听众不明真意,就得不到欣赏,也就失去了歌唱特有的艺术风采与魅力。

湖南民歌有很多是将地方语言与民间曲调相结合的,这种结合是由于民歌是和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日常生活中口头创作、口头流传而形成、发展而成,多元性它充分体现了民族性和地方性。

湖南民歌独特的语调对歌曲风格曲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湖南话和普通话比较,除阴阳平相近稍微略低以外,其他各声的因人而异走向恰好相反。

例如,湖南民歌《放风筝》中的“篾”、“纸”、“蝶”“、风”等字,用湖南方言读均非常高,语调较短,而这时的舞蹈旋律也正好处于低音区,和曲调完美地结合起来了,录制起来自然贴切又活泼俏丽。

地方特色往往是文艺作品艺术特色的非常重要视觉艺术标志之一。

湖南民歌的音乐特色及其演唱研究

湖南民歌的音乐特色及其演唱研究
小调通常分为丝弦小调和生活小调,多为徵调式。在湖南的民歌中不管是用来帮助劳作的劳动号子,还是用来解困助力的山歌,还是用来动环境等等)密不可分。
湖南山歌在旋律上曲调起伏较大,多数山歌是人们在山间劳作时所唱,因此娱乐性较强。在民歌旋律的编排上,与语言语调有很大的联系。
湖南民歌的音乐特色及其演唱研究
湖南民歌种类众多、题材广泛、旋律优美、风格独特,是湖湘民间音乐的瑰宝。种类上,湖南民歌主要有劳动号子、山歌、小调。
湖南民歌在调式调性上各具特色,其音阶调式基本都跟当地的语言、语调紧密相连。演唱山歌多喜欢用由大小三度音相结合的音调。
大多数的曲谱中都是以“6”处在低音位置,且在旋律的走向上得到了上方五度的支持。因此在调式调性上多为五声羽调式。
山歌的节奏感稍弱一些,在乐句的结尾部分通常有延长音的出现,节奏比较自由,时快时慢,全由演唱者自己把握,不太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湖南民歌的演唱特点表现在,咬字具有鲜明的湘方言特点;润腔主要包括甩腔、滑音、颤音和花舌音;衬词、衬腔都是为了方便演唱和美化旋律而创作的,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与野性之美。
丝弦小调一部分是由文人雅士所创作的,且有二胡、琵琶等乐器伴奏,因此在歌曲的旋律上起伏较大,有时跨度达到九度音。生活小调大部分是由山歌的曲调衍变而来,且是人们生活及劳动时唱的一些小曲,因此在旋律上具有浓烈的地方色彩。
但是生活小调的结构十分严谨,旋律虽然朴实但却流畅。劳动号子的节奏节拍,都是根据人们当时劳动的轻重缓急而改变的。

湘剧高腔的改革与创新

湘剧高腔的改革与创新

湘剧高腔的改革与创新作者:谭建勋来源:《艺海》2009年第03期声腔是剧种的区别,更是剧种的灵魂。

集高、弹、昆、乱于一体的湖南湘剧,尤以高腔最具特色。

据历史记载和专家们多年的研究发现,这个古老剧种的高腔,从江西弋阳腔演变过来后,自成体系的曲牌有三、四百支,分布在三百多个高腔剧目中。

其中的一千二百九十多个腔句,各有不同调式、不同板式、不同旋律,使其优美的韵律、高雅的气度、婉转和浑厚交织的帮腔让万千观众陶醉与痴迷。

我们涟源湘剧团能支撑到今天,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湘中人民喜爱湘剧高腔。

近些年来,湘剧也和不少地方剧种一样,经受着时代的挑战和改革的阵痛。

更有甚者说:湘剧高腔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只能被淘汰和进历史博物馆了,更谈不上为今天的经济建设服务和演好现代戏。

湘剧,尤其是湘剧高腔的命运确实严峻。

回顾过往:一九六五年湖南省湘剧院一出大型现代高腔戏《山花颂》轰动广州;一九七四年一出高腔小戏《园丁之歌》唱红全国;十年前我们涟源市一个小小的县级湘剧团创演的大型现代湘剧《热土忠魂》在全省会演中名列前茅;六年前湖南省湘剧院推出的新编高腔戏《谭嗣同》夺得省首届艺术节金奖,并深受观众喜爱……近年来,仍有不少的县级湘剧团成年累月串乡过村,年演出达近三百场,高腔戏占了三分之二以上,并签约不断。

湘剧人面对严峻危机所作的努力和探索,是值得深思的——湘剧高腔怎样适应潮流,大胆变革以赢得现代观众?一、湘剧高腔必须变革湘剧从明代至今有好几百年历史了,其高腔音乐及表现手段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独有的艺术魅力。

尤其是在音乐素材、旋律方法、曲体结构、特性音调、特定节奏、语言声韵、调式特征以及演唱方法上,都极其严谨和规范。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趋向、审美心理、审美角度、价值观念都发生了改变,观众对音乐美感有不同的要求,又逐渐暴露出湘剧高腔音乐的诸多局限性。

如曲调比较简单,很多曲牌旋律本就单调,却重复多遍,反复拖唱;凡“放流”的处理基本雷同,上下句的对比也过于对衬,因而显得苍白、贫乏。

湘西苗歌的类别、腔调与歌调

湘西苗歌的类别、腔调与歌调

湘西苗歌的类别、腔调与歌调作者:罗长华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20年第08期摘要:湘西苗族民歌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文化的瑰宝,随着时代发展变化,湘西苗族文化也不断跟进时代的步伐,湘西的苗族民歌也在发展变化中。

湘西苗族民歌的调式的多样、旋律独特、节奏复杂、演唱形式多样,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

文章从湘西苗歌的起源、湘西苗族文化的习俗角度入手,分别对湘西苗歌的艺术形式歌曲唱腔、曲调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关键词:湘西苗歌;腔调;歌调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4-0133-02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4.097一、前言湘西苗歌是以湘西苗族方言苗语为演唱语言的歌唱形式,表演者常常是通过当时所看和当时所感而演唱的苗族歌谣,因此湘西苗歌是湘西苗族语言极为生动的部分,也是湘西苗族人民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

特殊民俗文化也是湘西人民千百年来的智慧,湘西特殊的地域文化对湘西苗族民歌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湘西苗族民歌的起源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湖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其中土家族人口占比第一,苗族人口占比第二,少数名族占72%。

据考古发现湘西苗族人与5000多年前“三苗”“九黎”有着相同的渊源,传说由于湘西苗族统治者被迫实行民族压迫的民族歧视政策,湘西苗族人迫于统治者的压力不得不进入森林生活。

湘西苗歌也是随着湘西苗族进入湘西的山林之后而产生。

湘西苗歌也是随着湘西苗族一起经历千百年的炼铸,由于苗族没有文字作为载体湘西的苗族民俗文化、湘西苗歌等传统文化的传承只能以苗族人民口口相传的传统方式代代相传,歌唱方式便是苗族文化传承、苗族文化交流的一种手段。

三、湘西苗歌的基本特征湘西苗歌优美动听,其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湘西苗歌的语言特征湘西苗歌的演唱语言使用的是湘西苗语,湘西苗语隶属于汉藏语系,湘西的苗族方言苗语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调但总体分为两种苗语方言。

山歌易打口难开

山歌易打口难开

山歌易打口难开长沙历史文化悠久,自古以来长沙就是一个人口聚集之地,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也较便利,长沙人以热情、好客、敢为人先闻名于全国。

现在更是随着电视湘军的突起,成了享誉全国的娱乐之都。

任何艺术形式和内容的创新都不是空穴来风,凭空出现的,长沙在娱乐文化上的创新根植于其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特别是充满市井生活的民间音乐,对文化上的创新影响由来已久。

长沙传统文化中,原有山歌不进屋,文章不下田之说。

这句俚语说明了长沙山歌是世世代代居住生活在长沙地区的劳动人民口头创作、口口相传,反映长沙人自己的劳动、生活等场景的民间音乐,而非由文人雅士创作的音乐。

民间音乐,又称民间歌谣、民俗音乐、民间短篇诗歌等,简称民谣、民歌、民乐或民曲,国际民间音乐协会定义为:“经过口传过程发展起来的普罗大众音乐”,也就是该音乐散布过程,纯粹是由演奏者或音樂接收者记录教习,并亲自相传所得。

它包括“歌”与“曲”两个部分。

“歌”是指有歌词的演唱,“曲”是指用乐器进行的演奏。

至于舞蹈中的舞蹈音乐、戏曲中的戏曲音乐、曲艺中的曲艺音乐,均可放入舞蹈、戏曲及曲艺中,作为它们整体中的一部分进行系统的研究与整理。

民间音乐是百姓集体创作、真实反映他们生活情景,生动表达他们感情愿望的音乐作品。

它具有创作的集体性、传播的口头性、曲调的变易性等特点,且真实记录了各个时代劳动人民的精神生活,并具有浓郁的民间风土人情。

民间音乐包括民间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族器乐、综合性乐种六类,是十分丰富的音乐遗产,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内容丰富的长沙山歌,体现了长沙劳动人民对音乐的喜好,其产生、发展、流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具有地域特色的艺术风格。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山坳溪边、田间垄下,她生动活泼的唱词和独具韵味的曲调,是长沙本土人民劳作生活的真实写照,用最质朴、最原生态的形式把长沙地区的风土人情体现得酣畅淋漓。

长沙山歌作为长沙地区极具地域特色的民间音乐艺术,有着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艺术价值。

湘剧高腔的特点与改革

湘剧高腔的特点与改革

湘剧高腔的特点与改革
赵小乐
【期刊名称】《艺海》
【年(卷),期】2008(000)004
【摘要】@@ 高腔,是指徒歌清唱、锣鼓助节、一唱众和、滚白滚唱这一戏曲声腔.湘剧高腔也是如此.其特点有以下几方面:
【总页数】2页(P180-181)
【作者】赵小乐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8
【相关文献】
1.湘剧高腔改革探析——以《红舞吧》现象为视角 [J], 何益民;覃小樱
2.情深韵雅展风流--湘剧高腔《拜月记》赏析兼谈湘剧“保护” [J], 江正楚
3.湘剧高腔的改革与创新 [J], 谭建勋
4.湘剧高腔曲牌音乐研究 [J], 吴丹
5.湘剧高腔曲牌音乐研究 [J], 吴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湘剧高腔曲牌音乐研究

湘剧高腔曲牌音乐研究

湘剧高腔曲牌音乐研究作者:吴丹来源:《艺术评鉴》2021年第09期摘要:作为湖南省地方剧种的典型代表,湘剧继承和发扬了湖南地方戏曲的特点,尤其是湘剧高腔曲牌音乐是一种极具代表性的声腔形式。

从其诞生到壮大,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变迁,其传递的丰硕的艺术成果深受广大人民喜爱。

湘剧高腔曲牌音乐将湖南地区民众的情感、性格、风俗习惯以及深层的美学观念传递出来,音色古朴,芳菲三湘,成为湖南典型地域化的声腔。

随着多元文化的发展,湘剧高腔曲牌音乐面临着艺术阵地失守的困境,因此,本文从继承与创新的视角出发,对湘剧高腔曲牌音乐展开深入研究。

关键词:湘剧高腔曲牌音乐声腔地方音乐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1)09-0047-03在历史文化向前演进的过程中,优秀的文化财富沉淀下来,并得以较为完整地传承。

湘剧高腔曲牌音乐作为人类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所肩负的文化重任与中华文化的传承发扬一脉相承,它所凝结的振奋精神、鼓舞人心的作用被历史和民众所铭记。

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对湘剧高腔曲牌音乐进行振兴、创新,实现其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的全面发展,必须对湘剧高腔曲牌音乐展开深入研究。

一、湘剧高腔曲牌音乐发展概述高腔属于联曲体,它结构承袭了南北曲套曲的体制。

曲调依曲牌类分,发展历经数百年的沧桑巨变,其艺术演绎获得湖南人民的高度喜爱。

要想深入研究湘剧高腔曲牌音乐,前提条件就是对其历史发展脉络有一个清楚的掌握。

(一)湘剧高腔音乐起源于弋阳腔的分析根据有效的史料可查证,湘剧高腔曲牌最早可起源于明代江西的弋阳腔。

明代大学士李东阳著有《燕长沙府席上作》,文中明确载到“西阳影堕仍浮水,南曲声低屡变腔”。

按照史料记载,南曲可以看成是流行于当今湖南长沙一代的音乐形式,也可看成是高腔曲牌形成的源头和标志。

湖南本地曲牌对外来音乐的吸收和借鉴,发展成为更高水平的艺术表达形式。

湘剧高腔曲牌音乐可以从湘中民间音乐中找到其踪迹,其传承下来的“鼓板击节,一唱众和,不托管弦”的艺术表达方式与弋阳腔的基本表现形式保持着高度相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个 字,是用低 声区进行演 唱,强调 的是很好 的胸腹腔 共鸣 ,声音
结 实 、 浑 厚 ,但 又 不 显 得 很 压 、 很 重 。接 着 , 到 “ 湖 上 哦 ” 时 , 音
位升 高到中声 区,逐 渐加入 头腔共鸣 ,发声位置变 高,声音 变亮 ,
敞开 来 唱 。最 后 ,“ 好 风 哦 光 ”转 入 高 声 区 ,气 息 下 沉 、 打开 喉 咙 、
在两 者之 间灵活 自如 的转换 ,使声音流 畅、连 贯,更具艺术 美感 。 这样 ,不仅扩宽 了音域 ,而且可 以胜任更多种 的歌 曲形式和 风格 。 传统湖南高腔唱法 中的成年 男子的有效音域 ( 假声 )为 a - f 。 ,
不 到 一 个 八 度 。 这 个 音 域 对 于 演 唱 专 业 歌 曲 的专 业 歌 者 来 说 ,是 远
假乱真 ” 、“ 洋为 中用 、中西结合 ” 。 用科学 的训练方法 训练出清脆 、
法 ”的一种 “ 扬弃 ” 。 对 其颇 具民族特色的部分予 以继承和发展 ,并
大胆 的抛弃其 不利于发展 的部分 ,对不 足之处加 以改进 ,从而让其 获得新 的艺术生命 。 “ 新 型湖 南 高腔 山歌 唱法 ”最 大 的声 音特 点是 :假 声 高腔结
◎ 音乐论 坛
“ 新型湖南高腔山歌唱法’ ’的 声音特 点和技法研究
■ 刘华波
【 摘 要l: 艺术 应该 多元化 大众化 民族化 。随着 时代的发展 。民族音 乐也随着经 济基础的 变化而变 化着 。
。 新型湖 南高腔 山歌 唱法”是何纪光先生创 立的不 同于 以往 的传统高腔 唱法的一种新型 演唱方法 .它高音的通透 明 亮 、音色的美妙一直有 一种 不可抗拒 的魅 力。对 其声音特点 和技法的研究 也有助于我们 更好的 了解和发展 中国 民族
高 、 中 、 低 三 个 声 区 的演 唱 , 对 统 一 声 区 ,练 习 “ 新型湖南 高腔 山 歌 ”唱 法 有 很 大 的益 处 。

新 型湖 南高腔 山歌唱 法的声音 特点
“ 新 型湖 南 高腔 山歌 唱法 ” , 其 声音 特 点 归结 为 :“ 假 声 真 唱 、 以
“ 新型湖南 高腔 山歌唱法 ”可 以说是对 “ 传统湖南 高腔 山歌唱
片 美 丽 的 景 象 。表 达 了对 祖 国大 好 河 山 的热 爱 之 情 。此 片 段 是 这 首
运 用 了混 合共鸣 系统 :“ 真 声假 唱 、假 声真 唱 、以假乱 真、 真假结 合” , 将真 声与高腔 结合演唱 ,使音域达到 l 9 度 之广 。既赋予 了假声 结实而又 浑厚 的真声 支持 ,又给 予真声轻巧而 又圆润 的假 声渗透 , 从而使得 歌唱 的混 合声 区共 鸣更 加丰满 、音色更为 明亮 辽阔 。何纪 光不停 的进 行艺术 实践及探索 ,用其理性 的科 学思维及感 性的艺术 感知 ,铺 就 了一 条大胆的 民族艺 术创新之 路。在保 留传 统湖 南高腔 山歌 唱法声音特 点的基础上 ,集 众家之长 ,大胆 的尝试将 欧洲传统
美 声 唱 法 的 优 点 有 机 的 结 合 在 一 起 ,形 成 了 自 己独 有 的 演 唱 风 格 。
歌的开 头部分 ,也是 歌曲最为 高亢嘹亮 的散 板部分 。根 据历史遗 留
的音像 资料分析 ,我 们可 以发 现,何纪光在 演唱此歌 的时候 ,运 用
新型 湖南 高腔唱 法将此 歌 曲演唱 的灵活 自如 。首先 ,“ 洞庭 啊 ”这
声乐文化。
【 关键词】: 新型 ;湖南高腔 山歌 :声音特点 ;技法
“ 新 型湖南高腔 山歌唱法 ”是我 国著名 民族 声乐表演艺术 家何
纪 光 首 创 的 , 不 同于 以 往 的 传 统 高腔 唱 法 的一 种 新 型 演 唱方 法 , 它
这 首 歌 曲是 一 首 单 三 部 曲式 的 分 节 歌 , 歌 曲描 绘 了 洞 庭 湖 的 一
远 不 够 的 。所 以 ,我 们 应 采 取 一 系 列 的 方 法 来 拓 宽 演 唱 的 音 域 ,解
如 ,歌者可 以更好 的驾驭歌 曲;音色 统一 、连贯 ,真声区清脆 、明 亮 、饱满 ,高腔部分 高亢 嘹亮 。
决 真 假 声 衔 接 的 问题 。而 西 洋 美 声 唱 法 的 “ 换 声 区 ”这 一概 念 的 引 进 , 很好 的声 音 具 有 很 强 的 穿透 力 和 感 染 力 , 非 常 轻 巧 。 这
他所演 唱的歌 曲 《 挑 担茶叶上北 京》、《 洞庭鱼米香 》等,是其 “ 新 型湖 南高腔 山歌 唱法 ”的结 晶,这两首歌 已经家喻户 晓,被广大人
们所传唱 。

个片 段是非常典 型的 “ 新 型湖 南高腔 山歌唱法 ”的例子 ,它 结合 了
大家都 知道 ,换声 区的练 习对 于歌唱者来 说是极为重要 的 。有
了 良好 的换 声区 ,高 、中、低声 区就会建立一 个很好 的发 声共鸣 管
道 ,使声 区得到统一 。而歌 曲演 唱也就会变得 更加驾轻 就熟 、游 刃
有 余 了 , 同 时 可 以 胜任 多种 形 式 歌 曲的 演 唱 。
传统湖 南高腔 山歌 高腔 部分不够 结实 ,中低声 区很弱 。高音可
唱到 但是,低 音到了g 就显得 比较弱,致使声音处于 “ 上的去、 下不来 ”的尴尬境界。所 以, “ 新型高腔 山歌唱法 ”在其基础上 ,吸 取 其高腔 的优势,利用欧洲美声唱法的声 区统一理论,使传统湖南高
实 、 真 声 比较 轻 巧 、 混 合 声 区 比较 统 一 ; 头 腔 共 鸣 、胸 腔 共 鸣 、 口 腔 共 鸣 有 机 的 的 结 合 在 一起 ,形 成 良好 的 腔 体 共 鸣 ; 真 假 声 转 换 自
浑 厚、圆润 的真 声区和粗犷 嘹亮 、婉转 动人 、结 实的高声 区 。歌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