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的有效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层教学的思考与策略

如皋市石庄小学蔡伯华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说过:“我们不是棋盘上的小卒,哪怕最重要的也不是,而是有个性的人,棋子与有个性的人,这完全是两码事。”因此,无视个性的、整齐划一的教育不是最有效的教育。有效的教育应该是关心每个学生,为其提供适合的教育,使受教育者都能各得其所,各有发展。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不考虑学生的好中差,以中等水平的开展教学,表面看似平等对待,实则限制了优等生的发展,造成后进生丧失学习信心。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孩子的学习能力是不同的,我们不能用同一个标准去要求所有孩子都能达到,而应该根据每个孩子具体的接受能力,力求能够实现让他们在自己的能力基础上有所提升,这就是所谓的因人施教,其实也就是根据教育对象的特点进行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不同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确立相应的教学层次,以适应学生最近发展区和最佳发展期的教学。之所以要开展分层教学,是因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之间存在着事实上的差距。

首先,在发展水平上,呈现出顺序性和阶段性特征。学生的发展呈现出阶段性特征,不同的个体存在着发展的不平衡和差距,有的学生生理的成熟早于心理的成熟,有的则相反。学习风格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从学生成长的角度来看,小学生更倾向于依赖型和触觉型的学习。

其次,在发展速度上,呈现出不匀速发展特点。根据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即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学习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跳一跳,摘桃子。最近发展区存在个体差异和情境差异,因此,学生的发展水平是不断变动的“区域”,教学应当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进行。同时,学生的发展还存在关键期,即“最佳发展期”,指人的某些功能在特定时期里较易发展,比如1至3岁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错过了就难以发展甚至无法发展。关键期也是因人而异的。

反观我们当前的教学现实,确实存在不少违背学生最近发展区和忽视最佳发展期的无效教学,对学生的“发展性”重视不够,要么过度,要么不足。过度主要表现在重复机械训练、过度补习、过度拔高等现象,唯恐“输在起跑线上”。不足主要是指对一些特殊需要的学生,比如超常儿童、弱智儿童和处境不利儿童的成长需求关注不够,缺乏有针对性的教学。

分层教学策略一般可以分为学生分层、目标分层、问题分层、作业分层和评价分层等几个方面。

学生分层。对学生分层要把握好度,进行隐形分层,避免把班级学生标签化、意识形态化的倾向,避免歧视或偏见。老师通过调查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知识水平,兴趣特长,将学生按照心理特点分组,每个组都有不同层次的学生,每组的整体水平相同,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成员之间取长补短,互帮互学形式为学生创造整体发展的机会,形成有利于每个成员协调发展的集体力量。如在学习过程中向学生提供一组体现思维层次的问题,让学生依据自己学习可能性自主选择,促使学生学习的可能性与教学要求较为和谐的统一起来。在实施分层教学时,我们还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各种爱好。在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所有学生,在学习成绩得到发展的同时,也能找到自己的爱好,发挥学生个性特长。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乐观的对待每个学生的发展,树立学生之间只有差异没有差生的观念。淡化由分层带来的心理隔阂,使学生之间平等互勉,共同进步。

目标分层。是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班级中各层次学生可能性水平,制定与各层次“最近发展区”相吻合的分层教学目标。根据布鲁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学生的认知过程或思维方式可以分为6个层级,即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它们是由简到繁、

由易到难、由低到高发展的。基础性目标即从识记入手,理解教材最基本内容,达到课标的基本要求;提高性目标即能够将所传授的知识进行灵活运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发展性目标即能够将所学的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问题分层。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提问可以准确了解学生对知识的实际掌握程度,学生通过回答,与教师展开最直接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循序渐进地掌握学习内容,实现学习目标。因此,课堂提问是否科学,直接决定课堂教学活动是否能激起各层次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部分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环节,没有兼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一味地要求深度和难度,虽然能激发优秀生的学习兴趣,但也打击了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部分教师将提问难度设计得较低,虽然提高了后进生的学习活动参与度,但在对其他层次学生的思维引导效果又不够到位,这样设计是不具备科学性的。笔者认为,只有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分层设计课堂提问,才能促进学生充分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科学提高教学成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笔者不仅设计了难度适中适于中等生回答的提问,还设计了一些难度较高的问题,以之拓展优秀生的思维能力。对于基础不好的学生,则只进行有关基础性内容的提问。这样的设计可以兼顾到各层次学生,让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和展示自我的平台,防止产生边缘现象促进全班学生的整体进步。

作业分层。针对学生的差异,分类设计不同梯度的作业:对于优等生,要求高点,做一些比较综合的题目;对于中等生,要适当减低难度,或者将难度较大的题目分解成几个小题目;对于基础不好的学生,布置一些简单的题目,逐步提高练习的难度。这样就能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全面的发展每个学生。如课前进行预习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任务分配。能力较强的就要求他们能够完成能力提升方面的相关练习,能力一般的同学完成基础部分的练习,能力较弱的则只需要多读文章,完成字词方面的积累。同时,还可以改变布置作业的方式,变“布置”作业为“推荐”作业,由教师给予为学生自编,实行弹性作业制度、学生互帮制度等。在批改学生作业的时候,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批改方式。批改作业,大体有以下几种方法:(1)利用自习课或课后时间,当着学生的面批改,发现问题,立即纠正。(2)学生之间交换批改,让学生发现同学的作业问题,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3)通过老师的讲解让学生自己批改作业,发现典型的问题,可以集体讨论纠正。所以,我们要善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行分层作业,让分层教学从作业上落到实处,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升,这是我们执教老师应该努力实现的方向。

评价分层。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学习目标,分层评价其基础性学习能力、发展性学习能力和创造性学习能力。评价分层的关键不在于追求结果,而在于关注过程性与发展性。改“个体间差”评价为“个人内差”评价,也就是要变横向评价为纵向评价,鼓励学生自己与自己比较,而不是在学生之间进行比较,肯定自己的每一点进步。要变竞争性评价为激励性评价,学会欣赏,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评价分层的前提是评价多元,确立不同层次的多元评价标准。以现阶段的考核制度为例,目前对于学生能力的考核基本是通过考试分数来判定。但是试卷内容都是统一固定的,显然这种判定方式缺乏客观性,且往往无法对学生能力进行综合考察。有些学生并不擅长考试,但是在思维模式上却有独到之处,而这种统一的评价标准会给一些分数较低的学生带来挫败感,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所以,教师不妨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例如在编写考试试卷时,可以将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设置成附加题,做对可以加分,做错不扣分,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让能力强的学生有思考的余地和乐趣,也能鼓励能力中等的学生通过附加题获取额外的分数,而能力稍弱的学生也不会因为过大的分数差距而失去学习的信心。因而考核评价制度的优化也是提升分层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不仅要关注优等生和中等生,更要关注后进生,开展分层评估。

分层教学能协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学习状况,明白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提高自己的发展水平,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平台”,为学生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

同时,我们也应当意识到,分层教学也有其不足。在过于强调差异和缩小差距的时候,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