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西北地区的农业与可持续发展
西北地区的农业与可持续发展西北地区水资源矛盾突出,区外来水稀少,地下水利用条件差,多数地区年降雨量在400mm以下,且年际年内分布极为不均,降雨又多为暴雨集中在6-9月,是造成本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本区是我国重要的农牧业生产区,光热资源丰富,可供开发的耕地和草地资源潜力很大。
但因为水资源有限,有些地区人畜饮水也存有困难,水资源的短缺严重影响着本区资源优势的发挥,干旱缺水是制约西北山丘区农牧业发展的中心问题。
形成一方面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又长期遭受水资源短缺的困扰的怪圈。
如何充分合理利用当地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是西北地区农牧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问题。
1、雨水资源的高效利用途径随着水资源的日益紧缺,用水矛盾持续加剧,雨水已成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重要水资源。
国外雨水资源利用发展迅速,很多缺雨国家发展也较快,雨水资源的利用已向生活用水和城市供水方向发展(如日本、美国、澳大利亚、以色列、荷兰等国)。
我国雨水利用历史悠久,涉及13个省(市、自治区),700多个县,国土面积200多万km2,但仍没有产生规模效益。
今后需深入研究的内容有:(1)雨水积蓄工程系统中,研制开发经济高效的集流面材料,研究各类集雨工程的适用条件和优化模式;(2)研究雨水积蓄节水灌溉的方式、优化灌溉制度及与现代旱作节水农业相结合,使雨水利用效益最大化;(3)研究雨水积蓄家庭供水安全性问题。
2、劣质水的合理利用应充分利用水资源,增强劣质水的开发与利用。
主要是工业废水的再利用与微咸水的合理利用。
2003年春夏黄河水资源紧张,内蒙古河套灌区打深井4000多眼,浅井16000多眼利用微咸水灌溉,保证了灌区的农业生产正常发展。
同时,也要增强劣质水灌溉对环境的影响研究,包括土壤中盐分、重金属和硝态氮的时空分布,在土壤中的运移、吸收、转换等动态过程。
3、盐渍化地区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研究西北地区土壤母质含盐,土壤盐渍化严重。
研究土壤水分与盐分对作物的联合胁迫影响对于在盐渍化土壤地区展开节水灌溉显然是至关重要的。
影响我国西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淡水资源因素与应对措施
影响我国西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淡水资源因素与应对措施【摘要】环境保护提出不久,可持续发展一词也随之提出,中国西北部淡水资源总体本就很缺乏,由于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水污染,水资源利用率低等,更加造成了西北地区的可利用水资源匮乏。
水资源是基础自然资源,同时又是战略型经济资源,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自然资本和综合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西北地区水资源存在的问题给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来一大阻力。
通过对西北地区水资源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查阅资料,为我国西北地区可持续发展解决水资源问题原则上提出一点建议。
前言20世纪70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梅多斯等人发表了《增长的极限》报告振动了全世界,这一“可持续发展理论”闪耀着人类自我反省的光辉,被后人奉之为“绿色行动”的“圣经”。
1972年联合国成立环境署,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并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经过多方研究终归结为《可持续发展观》。
自此,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也拉开了序幕,1973年我国召开了全国第一次环保工作会议,1979年颁布了《环境保护法》,1994年提出了《中国21世纪议程》,对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庄严的承诺。
但是,何为可持续发展呢?为什么中国甚至世界都要关注可持续发展呢?我国学者认为可持续发展一词的定义为:“不断提高人群生活质量和环境承载力的、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满足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群需求又不损害别的地区或国家的人群满足去需求能力的发展。
从中可以看出可持续发展包括以下核心:一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下代人的需要,二是发展与环境有相互依赖的关系,三是具有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的概念。
由此可见,可持续发展说到底,就是为了人类能够永远的发展下去,拥有一个和谐的生活空间。
这也是现在这个充满各种危机,包括生物多样性锐减、土地沙漠化、酸雨、全球变暖、温室效应、土地石漠化、水资源缺乏、能源缺乏、粮食缺乏等诸多问题的世界所应该也是唯一能采取的措施。
河南省初中地理八年级下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重点归纳笔记
河南省初中地理八年级下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重点归纳笔记选择题1、根据我国农业主产区战略布局示意图可知,下列农业生产的做法符合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是()A.①平原利用肥沃的黑土种植甘蔗B.②沿海滩涂发展海水养殖业C.③地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D.④地开垦草原,发展种植业答案:B由图可知,图中①是东北平原,这里以中温带为主,不适合种植喜湿热的甘蔗,故A错误。
②沿海地区可利用滩涂发展海水养殖业,故B正确。
③处是长江中游,不宜进行围湖造田,这样会降低湖泊的蓄洪能力,故C错误。
④地区是内蒙古高原,气候较干旱,不适合开垦草原来发展种植业,故D错误。
故选B。
小提示:2、符合对南方地区描述的是()A.四季有花常见雨B.旱地麦浪泛金黄C.大漠黄沙驼铃响D.青稞美酒飘哈达答案:A四季有花常见于描述的是我国南方地区,故A正确;旱地麦浪泛金黄描述的是我国北方地区,故B错误;大漠黄沙驼铃响描述的是西北地区,故C错误;青稞美酒飘哈达描述的是青藏地区,故D错误;故选:A。
小提示:本题重点考查了我国南方地区的景观特点,按照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文特征的不同,我国可划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3、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下列自然景观和人文活动与我国北方地区相符的是()A.民居屋顶坡度大,墙体高B.当地的一些剧种,如梆子、秦腔,唱腔高亢C.水运仍然是人们常用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D.多水田,以种植水稻、油菜为主答案:B“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是一句俗谚,比喻一定的环境造就一定的人才。
不同地域上的人,由于环境的不同、生存方式不同、地理气候不同、思想观念不同、人文历史不同、为人处事不同,文化性格特征也不同。
南方地区夏季高温、降水丰富、河湖纵横交错,所以南方地区以水田为主,种植水稻、油菜,屋顶坡度较大,墙体很高,运输以水运为主,可见A、C、D这些自然景观都属于南方地区;北方地域广阔,人口较为稀少,冬季寒冷,人们受环境的影响,性格大多粗犷奔放,喜欢唱评剧、秦腔、梆子戏,以及东北的二人转,唱腔非常的高亢,故B正确。
八年级地理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交通、通讯、水利等基础 设施建设,提高地区内外部联 通性和发展支撑能力。
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
促进民族交流与融合,维护社 会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
社会环境。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现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 认知度和参与度。
八年级地理:西北地区和青藏地 区
contents
目录
• 西北地区概述 • 青藏地区概述 • 西北地区的主要城市和资源 • 青藏地区的主要城市和资源 •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文化与历史 •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未来发展
01
西北地区概述
地理位置与特点
位于中国西北部,包 括新疆、青海、甘肃、 宁夏和陕西等省份。
水资源
青藏地区拥有大量的冰川和湖泊,水资源丰富, 但分布不均。长江、黄河、澜沧江等大江大河的 发源地都在青藏地区。
农业发展
畜牧业
青藏地区的畜牧业是其传统的产业,主要饲养牦牛、藏羊 等高原特色牲畜,产品不仅满足当地需求,还销往其他地 区。
种植业
由于青藏地区地势高、气候寒冷,种植业相对较为受限。 主要种植青稞、小麦、豌豆等耐寒作物,农业现代化程度 较低。
西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能 源基地,主要分布在塔里 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
煤炭
该地区的煤炭资源也十分 丰富,主要分布在陕北、 宁夏和新疆地区。
稀土
分布于内蒙古白云鄂博的 稀土矿是我国最大的稀土 矿之一。
农业发展
畜牧业
西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 地,主要饲养牛、羊、马等牲畜。
种植业
西北地区的种植业以旱作为主,主 要种植小麦、玉米、棉花等作物。
中国地理问答题
中国地理部分1.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①冬季我国南北纬度跨度大,太阳直射南半球,我国北方太阳高度小,白昼较短,获得的太阳光热比南方少。
②我国北方距冬季风源地近,受冬季风影响较大,而冬季风南下过程中受层层山脉阻挡,势力减弱,干冷性质也发生变化,因而南方受其影响较小。
2、我国夏季最高气温在吐鲁番盆地,出现的原因有:①地势低洼②深居内陆,大陆性强,增温快③盆地地形,不易散热,且外界气流越过山地下沉时,增温作用强,形成焚风④沙漠面积广大,吸热快⑤晴天多,太阳辐射强。
最低气温出现在青藏高原,原因是: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地面热量极易散失3、我国五个温带及其作物熟制热带:一年三熟(水稻、橡胶)亚热带:一年两熟(甘蔗、油菜)暖温带:二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冬小麦、棉花)中温带:一年一熟(春小麦、甜菜)寒温带:一年一熟(春小麦、甜菜)青藏高原:一年一熟(青稞)4.我国锋面雨带的推移过程:4、5月:华南雨季 6月: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梅雨季节7、8月:华北、东北雨季;长江中下游地区处于伏旱9月:退回长江以南 10月:退出中国大陆5.我国年降水量与干湿地区的一般对应关系:湿润区:800毫米以上半湿润区:400—800毫米半干旱区:200---400毫米干旱区:200毫米以下6.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7.说明我国夏季风强弱对旱涝灾害的影响:夏季风强的年份,北涝南旱;夏季风弱的年份,南涝北旱。
8. 温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9.描述以塔里木河为代表的内流河的特征。
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流量小;水位季节变化大,有夏汛,冬季常出现断流现象;含沙量大;流程短。
10.说明长江、黄河各河段的主要特征。
11.说出中国主要的河流与湖泊,了解其分类。
外流河: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内流河:塔里木河外流湖: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泽湖内流湖:青海湖12.分析湖泊萎缩的原因。
大西北地区的乡村旅游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大西北地区的乡村旅游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大西北地区,拥有着广袤无垠的土地、雄浑壮丽的自然风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以及淳朴善良的人民。
近年来,乡村旅游在这片土地上逐渐兴起,为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带来了新的机遇。
然而,要实现大西北地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仍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我们共同探索和努力。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支撑。
大西北地区许多乡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水电供应不足、通信网络不畅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因此,政府应加大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交通条件,修建通往乡村旅游景点的公路,增加公共交通线路;加强水电供应和通信网络覆盖,确保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同时,要注重乡村旅游景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如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厕所、垃圾桶等。
合理规划和建设这些设施,不仅能够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还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二、保护生态环境大西北地区独特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旅游的重要资源,但生态环境也较为脆弱。
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
首先,要加强对乡村旅游开发的规划和管理,严格控制旅游开发的规模和强度,避免过度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其次,要加强对游客的环保教育,引导游客文明旅游,不随意破坏植被、不乱扔垃圾。
此外,当地政府和旅游企业应积极采取生态保护措施,如植树造林、治理水土流失、保护野生动物等,维护乡村生态平衡。
三、挖掘和传承民俗文化民俗文化是大西北地区乡村旅游的灵魂。
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如民间艺术、传统手工艺、民俗节庆等,具有极高的旅游价值。
要深入挖掘当地的民俗文化内涵,通过举办民俗文化活动、建设民俗文化展览馆等方式,向游客展示当地独特的民俗风情。
同时,要注重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创新,鼓励当地居民参与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培养民俗文化传承人,让民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此外,要将民俗文化与乡村旅游产品深度融合,开发具有民俗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旅游演艺等,增加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和文化内涵。
西北地区地下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CHENGSHIZHOUKAN 2019/15城市周刊4西北地区地下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王诗语 成都理工大学 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摘要:改革开放以来,西北地区在各方面的发展都非常迅速,但近年,水资源问题制约着西北地区的发展。
强蒸发与降雨少,导致水资源匮乏,尽管地下水资源分布广,但开采利用率低。
因此,如何解决水资源缺乏及开发利用问题值得深入思考。
在开发利用过程中生态环境的保护也是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西北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我国西北地区地域辽阔,改革开放以来,在交通、农业、工业、城市建设等方面发展很迅速,但由于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降水稀少[1],水资源的缺乏使得丰富的土地、矿产、风力等自然资源无法开采利用,其中开发潜力极大的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有色金属等矿产的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受到制约。
对于严重缺水区,甚至人畜用水都存在问题。
一、西北地区水资源现状目前西北地区水资源主要以地表水的利用为主,处于高耗能、低消耗的阶段,即便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但地表水的利用率远高于地下水,这也与西北地区开发技术相对落后、经济实力较低有关。
目前,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是目前开发面临的首要问题,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人类活动生态平衡的改变,进而造成环境的恶化[2]。
在西北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条件下,注重资源开采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二、西北地区的水资源特点研究表明,西北地区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且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潜力。
并且,西北地区地下水资源有着地域分布广、水质水量较稳定、调节功能强、蒸发损失小和相对不易被污染等优点[3]。
因此,合理的开发利用地下水在解决西北地区缺水问题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了解地下水的行为及其长期趋势对于在特定流域的管理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
西北地区水资源特点主要有:①西北地区的地表水资源主要是通过大气降水补给,但由于降水稀少,并且蒸发强烈,导致地表水资源也十分匮乏;②虽然西北地区水资源分布广,但较大的开发难度依旧使得可利用水资源少[5]。
西北地区、青藏高原
天山山脉横亘于两大盆地之间,
东段的吐鲁番盆地是一个断裂陷
落盆地,盆地中的艾丁湖,湖面 低于海平面155米,是我国陆地上 的最低处。
2.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本区位于亚欧大陆内部,远离海洋,受夏季风影响较小,海洋湿润气流
难以深入,气候干燥,年降水量表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减小的态势。东部在400
毫米左右,往西减少到200毫米、50毫米以下。新疆的东部和南部塔里木盆地
降水甚少,吐鲁番盆地西部的托克逊年降水量仅5.9毫米,是全国降水最少的地
方。新疆西北部准噶尔盆地受西风影响,来自大西洋与北冰洋的水汽可以进入
盆地内部,降水略多一些。
本区地处内陆,冬冷夏热,年、日温差大。日照强,多大风,表现出典
型的大陆性特征。
本区是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
塔里木河流量与气温的关系
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新疆 地区的河流,除额尔齐斯河属于北
3.“高原群星” 盐湖广布 青藏高原是中国湖泊最稠密的地区之一,湖泊总面积有3万多平方千米,约占全 国的40%,湖泊星罗棋布,咸水湖大小5 000多个,盐湖100多个。全国面积最大 的青海湖,每年春夏,有数十万的候鸟来湖中岛屿栖息,鸟岛因而得名,现已 列为候鸟保护区。纳木错为世界海拔最高的大湖,藏语意为“天湖”,是藏人 心目中的圣湖。
西北地区不同发展程度荒漠化土地的分布图
读图思考:1.我国荒漠的分 布纬度与世界其他地区有什么 不同?为什么?
2.西北地区面积大,资源 多,但人口少,如何正确认识 西北地区地大物博和人口稀疏 这一矛盾。能否采取措施向本 地区迁移人口,以缓解我国东 部人口对耕地和资源的沉重压 力?为什么?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一部分是地质时期自然过程中形成 的原生沙质荒漠和砾质荒漠,如塔克拉玛干沙漠;还有一部分是人类活动造成的, 如乌兰布和沙漠、科尔沁沙地等。
中考地理复习总动员 第十二讲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地理试题
第十二讲: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考点归纳:⑴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西北地区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
西部地形以山地和盆地为主,表现为"三山夹两盆"的分布特点,东部地形以某某高原为主。
西北地区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西北地区的河流很少,且多为内流河,我国唯一注入北冰洋的河流--额尔齐斯河位于该区。
西北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干旱。
原因:a.西北地区深居内陆,东西距离很长;b.区内高原面积广大,有大兴安岭等山脉与东部平原相隔,这种位置和地形决定了从海洋上吹来的夏季风携带的湿润气流基本不能到达这里,而且,越往西距离海洋越远,受海洋的影响越小,因而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⑵西北地区的地表景观:受气候的影响(降水量和干湿状况的逐渐变化),西北地区的地表景观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①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风蚀作用显著,西部有浩瀚的戈壁、沙漠,盆地边缘出现星星点点的绿洲。
②由东向西,植被呈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③河流稀少,且多为内流河,其中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④农田、村镇、城市多沿河流或山麓水源地、呈带状或点状分布⑴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①地形--主要是青藏高原,而且高原上分布有许多高大山脉;②气候--主要是高原山地气候;③河湖--是许多大江大湖的发源地,拥有世界上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湖区。
其中某某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
⑵主要自然特征--高寒:①高--地球上超过8000米的高山,大都分布于青藏高原的南部和西部边缘。
②寒--海拔高是影响气温的主要原因。
由于气候寒冷,许多山峰终年积雪,冰川广布。
⑶青藏地区的资源:①太阳能:本区地势高,空气稀薄,空气的透明度好,水汽含量少,阳光穿过大气时损耗少,直接辐射较强,具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是我国太阳能辐射最多的地区。
某某因日照时间长,日照强烈,被称为"日光城"。
②地热:本区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地下岩浆活动频繁,因此地热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谷地。
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3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1节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
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一、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1.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1)任何一个区域的发展都离不开自然条件。
如四大古代文明发祥地。
(2)自然条件只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
例如: 自然条件优越 区域发展水平不高 南亚的孟加拉国自然条件较差区域发展得很好日本2.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1)自然资源种类:不同发展阶段,影响区域发展的自然资源种类不同。
例如,在农业社会,土地资源对区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工业社会,矿产资源对区域发展影响较大。
(2)自然资源丰富程度: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
一种重要能源或关键性矿产资源的发现与开发,会使区域经济发生根本性改变。
(3)分布和组合:极不平衡。
种类多而且数量大→很好地支撑经济发展→例如澳大利亚。
(4)自然资源如何开发、利用:区域发展的关键。
①过度依赖矿产资源→制约经济发展。
②矿产资源贫乏,利用其他优势→并未阻碍经济发展。
二、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1.生态脆弱区 概念 指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难以恢复的地区 分布 干湿交替、农牧交错、水陆交界、森林边缘、沙漠边缘等地区 特点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土地易退化我国状况 面积大,类型多,分布广,例如南方喀斯特分布地区、北方农牧交错带(1)北方农牧交错带①过渡地带⎩⎪⎨⎪⎧农区与牧区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②气候冷暖、干湿变化→农进牧退或牧进农退。
(2)土地退化的原因①自然原因:降水量具有临界性且变率大;多大风。
②人为原因: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开矿、樵采、道路建设等。
3.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1)治理原则①首先:树立以保护、恢复自然环境为第一要务的观念。
②其次:综合运用生物、工程、经济、社会等措施。
(2)具体措施措施具体做法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合理利用水资源构筑防护体系在草地退化严重地区,利用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固沙防沙;在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严重地区,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以地养地,自然恢复人工种植高产牧草,解决牲畜食草问题,使退化的草场通过休牧得以自然恢复调整牲畜结构和数量使牲畜数量控制在草场承载力范围内;减少山羊等对草场破坏严重的畜种比重,增加肉牛等比重控制人口过快发展,提高人口素质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考点一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2020·海南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案——全力推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的应对举措
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案——全力推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的应对举措青藏高原是我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亚洲水塔”“地球第三极”。
青藏高原最重要的资源在生态,最特殊的生态要素是冰川和雪山。
青藏高原的冰川覆盖面积占全国冰川面积的80%以上,巨大的冰川系统对高原生态体系及其气候变化、水资源环境等有着独特而重要的影响。
覆盖面积达到4.4万平方千米的“超级冰川”,孕育了众多的高原湖泊群,其湖泊面积达到全国湖泊总面积约50%。
超级冰川和湖泊群孕育了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的“超级水塔”,进而孕育了占全国44%的河流蕴藏水能,成为世界上河流水能蕴藏量较集中的地区之一,奠定着中国乃至亚洲的水系格局,成为中华文明及亚洲诸多文明的源泉,滋养着周边约30亿人的生息和发展。
所以,将冰雪资源纳入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的理念中,极有必要,极为重要。
耸立在欧亚大陆中部的青藏高原,居于大气对流层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的高度中,具有超过250万平方千米的辽阔面积,4万多条冰川形成的庞大冰原系统,成为全球同纬度最大的冰川作用中心,形成了独特的地形动力环境和热力分布规律,对全球大气环流走向、全球气候变化等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驱动机与放大器、全球生态系统的调节器和稳定器。
青藏高原不仅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基地,中华民族赓续发展和中华文化持续传承的重要保护地,也是全球生态环境和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护地。
所以,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保护,不是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工作,而是事关全局大局的重要工作;不是某一段时间某个区域的事情,而是“利在千秋,泽被天下”的重大事情。
必须“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全球可持续发展”思维,协调各方力量各种资源共同做好生态保护工作,全局谋划整体把握科学践行先进生态保护理念,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
西北环境保护的经济效益与可持续发展
西北环境保护的经济效益与可持续发展【摘要】西北相对于我国其他地区是一个经济落后、生态脆弱及污染严重的地区,面临着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
近年来西北地区一直是经济高速度、低效益、高污染、低治理的粗放增长方式。
因此西北的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必须协调发展,走“综合效益型”和“生态型”可持续发展之路。
应结合地方资源状况,以科技为先导,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传统产业和产品升级.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强环境保护.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体系的问题。
【关键词】西北;环境保护;经济效益;可持续发展一、西北地区的主要环境问题第一、水资源概况1.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
西北地区水资源量多年平均为1635亿立方米,仅占全国总量的5.84。
2.人均水资源量。
2000年西北地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781立方米,为全国当年人均水资源量的80.5。
其中:宁夏黄河流域217立方米,陕西渭河流域326立方米,青海湟水河流域618立方米,甘肃河西走廊的石羊河流域761立方米,均大大低于全区平均水平,成为严重缺水的地区。
3.用水量和耗水量。
2000年全区总用水量817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占89.3。
扣除工农业和生活用水的回归水量后,2000年全区净耗水总量547亿立方米,耗水率为62.8。
4.用水效率。
虽然西北地区水资源紧缺,但却存在着人均用水量高、农田灌溉用水定额高、单位GDP用水量高的问题。
农田平均每亩实灌定额617立方米,比全国平均高40;万元GDP用水1736立方米,比全国平均高1.85倍。
5.水资源开发利用率。
目前全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平均为20,西北地区为53.3。
其中甘肃的河西走廊各河、新疆的塔里木河和天山北坡各河都超过70,有的甚至超过100。
第二、生态环境的主要危机——土地荒漠化。
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在长期历史演变中出现种种问题,如干旱缺水、河湖干涸、水土流失、植被退化等等。
研究认为,生态环境的主要危机综合表现为土地荒漠化。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广水市一中郝又富一、西北干旱的自然特征1.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海拔较高,但差别显著.在1000米左右的高原上,既横亘有高达3000米以上的山脉,也有海拔在250-500米的内陆盆地,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低于海平面150米.2.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多大风天气.由于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受夏季风影响较小,海洋湿润气流被山岭阻隔,难以深入,气候干燥.降水量变化的总趋势是从东到西减少。
新疆西部受大西洋和北冰洋水汽惠泽,降水较多.3.地表景观:具有明显的干旱特征,从东往西植被依次为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受降水量变化的影响,大致以200mm降水量线(大致在贺兰山一带)分为两部分:(一)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海拔在1000米左右,宽广坦荡,属半干旱气候,年降水量在150-450mm,其中夏季降水高达60%以上,气候条件对牧草的生长有利,草场广布,东部边缘可发展旱作农业.但冬季较长而寒冷,气温年较差大,大风日数多以及春旱影响农业生产.(二)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山地与盆地相间分布,位居大陆腹地,气候干旱,托克逊成为全国降水最稀少的中心。
由于云量少,光照资源丰富,加上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瓜果糖分的积累。
受地貌和气候的影响,源于周围山地冰雪融水的河流数量虽多,但受下渗、蒸发和引水灌溉的影响,流程短,水量小,多内流河。
自然景观以荒漠草原及荒漠为主,高大山体自然景观也有垂直变化。
在盆地的边缘山麓冲积扇平原,有高山融水的滋润,可发展绿洲农业。
二、畜牧业基地和灌溉农业1.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1)主要分为温带草原(主要在内蒙古东部)和山地草场(山地迎风坡上),分别有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畜种。
(2)生产方式:由游牧方式向定居轮牧的方向发展。
(3)合理利用草场:①合理利用天然草场,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划区管理,定期轮牧;②建设“草、水、林、机”配套的人工草场;保护草场资源,防止沙漠化和草场退化,植树种草,退耕还牧.2. 灌溉农业有利条件: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灌溉平原及山麓冲积扇平原,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制约因素:水源主要分布:内蒙古河套平原,宁夏平原,甘肃河西走廊,新疆的绿洲.主要作物:小麦、水稻、棉花、瓜果、甜菜三、荒漠化的防治1.荒漠化的发展历史上的移民开垦一方面促进了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另一方面也带来荒漠化问题。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学期《第8章 西北地区》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学期《第8章西北地区》测试卷一.选择题(共33小题)1.我国政府推动东、西部协调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是()①给予西部大量的财政补贴②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的投资③保护西部的工业产品不受外部产品的竞争④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引进人才.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②2.近几十年来,我国沙漠化土地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是()A.由于降水量减少,蒸发旺盛所致B.由于厄尔尼诺现象导致的气候变异C.人类工农业生产及其他生产活动D.由于大面积的污染所致3.面对土地的沙漠化,下列行为错误的是()A.在风沙危害严重的地区兴修防护林B.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实行草场轮休制度C.草原地区退耕还牧,大力发展畜牧业D.在沙漠化地区兴修水利,发展粮食生产,向沙漠进军4.我国的西北地区有很多中国之最,下列关于“我国之最”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B.陆地表面最低点﹣﹣准噶尔盆地C.最长的内流河﹣﹣塔里木河D.面积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5.下列选项中,描述西北地区的是()A.一望无际的草原牧场B.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C.金碧辉煌的布达拉宫D.和网密布的“鱼米之乡”6.有关西北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鄂尔多斯是我国新兴的特大型能源生产基地B.额尔齐斯河为本区最长的内流河C.是全国重要的畜牧基地D.白云鄂博是我国重要的稀土矿产地7.不能说明西部地区自然环境复杂的是()A.幅员辽阔B.地形复杂C.气候多样D.民族众多8.下列不属于西部地区的生态工程的是()A.“三北”防护林工程B.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C.防沙治沙工程D.南水北调工程9.西部地区的人口约为(2002年)()A.3.58亿B.4.58亿C.5.58亿D.6.58亿10.西北地区发展生产,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①兴修水利工程,引水变旱地为水田②改造盐碱地,改良贫瘠土壤③保护草地资源,防止草场退化,建设人工草场④治理沙漠,植树种草,设方格沙障,固定沙丘.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③④11.西部地区的面积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A.60%B.70%C.80%D.90% 12.图中的地貌名称与所在的区域对应正确的是()A.雅丹地貌﹣北方地区B.喀斯特地貌﹣南方地区C.雅丹地貌﹣西北地区D.喀斯特地貌﹣青藏地区13.下列有关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叙述,错误的是()A.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以发展畜牧业为主B.东部湿润和半湿润的平原地区,以发展种植业为主C.丘陵山地,适宜发展林业D.西北地区降水稀少,不能发展种植业14.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地区最典型的农业类型是()A.灌溉农业B.河谷农业C.现代农业D.水田农业15.下列有关西北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我国最大河流一塔里木河B.种植业是本区的主要生产方式C.水资源丰富D.土地荒漠化严重16.为了逐步缩小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我国正在大力实施的战略规划是()①实施西部大开发②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③促进中部崛起④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17.下列农业行为符合“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观点的是()A.陡坡上开垦荒地B.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C.在耕地上建设开发区,发展经济D.西双版纳焚林开荒18.我国西部大开发中,启动“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还草”首要目标是()A.开发生态旅游B.改善生态环境C.发展畜牧业D.增加木材产量19.小梅的家乡气候干旱、地势平坦、草原面积广大,按照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原则,她的家乡应发展()A.种植业B.林业C.畜牧业D.渔业20.制约我国西部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水源不足B.资金、技术不足C.能源短缺D.劳动力匮乏21.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是()A.水源充足B.土壤肥沃C.光照好,昼夜温差大D.劳动力丰富22.近年来,国家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假如你是投资商,你最看重西部地区的优势是()A.资金B.人才C.资源D.技术23.我国西北和青藏地区的主要经济部门是()A.工业B.种植业C.畜牧业D.林业24.西北地区的农业发展方向是()A.扩大耕地面积,发展粮食生产B.退耕还草,增加名优畜种的养殖数量C.发展棉花、瓜果、孜然等名优产品是特色农业的方向D.植树造林,发展林业25.限制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气候原因是()A.多内流河,多内流湖B.多高原盆地,地形复杂C.深居内陆,降水少D.夏季气温高,不易成云致雨26.目前我国的北方地区频繁出现的沙尘暴与人们不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关系密切,能够有效地减轻这种天气灾害的人类活动是()A.退耕还林还草,营造防护林B.不断扩大草地面积,适当增加草场载畜量C.改善土壤,扩大耕地面积D.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27.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农业主要分布在()A.山麓地带B.山脊或山坡处C.沙漠内部D.远离河流地带28.塔里木盆地城镇和交通线主要分布在()A.山麓地带B.山谷地带C.盆地中部D.山间低地29.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考虑,下列人类活动有利于我国西北地区生态恢复的是()A.退耕还林还草B.增加矿产资源开采C.大量开采地下水D.扩大耕地面积30.下列有关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叙述,正确的是()A.西部是我国重要的资源储备库B.将西部建成全国性商品粮基地C.目前正在实施西气东输和南水北调工程D.加快西部开发的步伐,促进东部生态环境的改善31.下列国家正在规划和实施的工作和战略中不能体现区域合作和交流的是()A.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B.建设青藏铁路C.神舟飞船工程D.“西部之光”人才引进计划32.下列关于西部地区交通、能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西北地区交通以铁路和航空运输为主B.青藏地区目前没有铁路,运输以公路为主C.西北地区能源资源较少,靠区外支援D.西北地区地势平坦,交通便利.3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西部地区工业发展迅速,下列城市与工业部门搭配正确的是()A.西昌和酒泉﹣﹣飞机制造B.西安﹣﹣有色金属C.玉门和克拉玛依﹣﹣石油D.包头和攀枝花﹣﹣航空航天二.解答题(共5小题)34.读“西北地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上节课学习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已初步掌握了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的方法来学习这两个区域。
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好奇心强,乐于接受有趣的感情内容。
根据本课的特色,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自主学习,互助学习,组内讨论合作,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的各个环节,由了解地理现象到分析地理成因到形成地理观点,以学生为中心,实现教学理想。
教学目标
1.了解西北地区的范围和地形特点。
2.了解西北地区自然景观的递变规律,并初步探讨其成因。
3.明确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及气候与地形、植被、河流的相互关系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4.明确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分析本区“高”“寒”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对其他地理特征形成的影响。
5.明确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分布及我国主要的牧区。
教学重点
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成因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
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自然特征的成因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
比较法、启发引导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打开大屏幕,显示图5.4(课本第4页)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与同学们一块儿复习四大区域划分界线及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青藏地区的地势及地理位置。
今天我们来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特点。
板书: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讲授新课]
读图5.4:西北地区的地形。
同学们从图中找出本区的主要地形及位置,然后提问。
大家已经知道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那么来自海洋的水汽容易到达这里吗?(很
难)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显示中国地形图),用亮线分别显示中国主要东西方向的山脉。
想一想:这样的走向对来自海洋的东南湿润气流有何影响?(阻挡气流)
总结:深居内陆,距海遥远的地理位置加上东西向山脉对气流的阻挡,使湿润的海洋气流很难到达这里。
想一想:(大屏幕显示)
1.这里的降水情况如何?(稀少)
2.气候有何特点?(干旱为主)
3.河流分布多少?(河流稀少)
4.河流多为内流河还是外流河?(内流河。
教师提示、点拨学生从气候、地形方面找原因)
3、4两题目要通过大屏幕显示中国河流分布图,把推理结果在现实中得到印证。
板书: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河流稀少,多内流河。
活动1:(课本第12页活动1)
这个题目,学生很快即可完成。
通过提问,看有无问题,适当点评。
承转:我们知道本区降水稀少,所以气候干旱,那么本区各地干旱程度一样吗?
学生看图、思考,教师点拨:降水有东西差异(东部多,西部少),干旱程度也应是西部较东部地区更为干燥。
植物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水分,降水的东西差异,会导致植被差异吗?
播放录像片段:(有画面,有解说)
1.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景观。
2.荒漠草原景观。
3.荒漠景观——我国面积最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
看完后,教师简单介绍水分与景观的联系。
完成第12页活动第二题。
想一想:
1.西北地区制约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自然因素是什么?(缺水)
2.西北地区的西部都是沙漠吗?(不是)
3.哪些地方不是呢?(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
教师进一步解释为:地表水、地下水丰富的地区。
录像片段: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我们把沙漠地区,水分条件较好,能生长植物的地方,叫绿洲。
提问:这些绿洲的分布有何特点?
盆地边缘。
[课堂小结]
(师生一起复习总结)
提问:回答:
1.本区地理位置?深居内陆,距海遥远。
2.东西方向山脉?对湿润气流阻挡。
3.结果呢?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4.特征包括?降水稀少。
河流稀少,多内流河。
[反馈练习]
1.填空
(1)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遥远与方向山脉的共同影响,形成为主的气候特征。
(2)西北地区的河流特征表现为:数量,且多河。
(3)西北地区自然景观的差异,主要是的差异引起的。
2.判断
(1)西北地区具有受海洋影响小的共同性特点。
(2)西北地区内部没有差异。
(3)西北地区干旱区面积广大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
(4)我国山脉的走向与西北地区气候特征的形成无关。
3.填图
在西北地区填充图上,填出下列地理事物:内蒙古高原、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塔里木河
教学反思:
1、小组合作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提倡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它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了活力与希望,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创新。
我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没有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没有及时的组织小组讨论,比如在让学生归纳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时,就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模式,这样就能有效地改善了课堂内的学习氛围,扩大学生的参与面,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技巧,还能充分体现新课标“自主、合作、参与”的核心理念。
2、忽略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没有把学生在生活中熟悉的知识迁移到教学实际中。
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离学生很遥远,可是《青藏高原》、《天路》等却是广为人知、广泛传唱的歌曲,这些都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教学切入点,我并没有进行挖掘。
3、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控制过于严格,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空间。
如果教师能够放手让学生发表阅读后的看法,会更有利于学生读图能力和学习主动性的提高。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认真研读地理课程标准和教材,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要积极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问题情境,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地理。
教学内容的组织要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要形式,启发学生在观察、分析、思考、讨论中灵活运用地理知识,发挥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课堂上真正成为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