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案设计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4、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能利用对图形的认识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教学准备:准备小棒、6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教学过程:流程一、基本练习PPT出示(一个等边三角形和一个等腰梯形)1、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周长”,你能说说屏幕上图形的周长是指什么吗?(暂停)2、师:围成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的周长。
(边讲解PPT边闪动平面图形的边线,接着PPT导入平面图形每条边长的数据)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分别是多少?你会算吗?把你的方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3、师:这两个图形的周长都是12厘米,你们算对了吗?流程二、引入课题PPT出示1、师:学校里有一块长方形的篮球场和一块正方形的草坪。
小明和小红分别沿着篮球场和草坪的边各走一圈,他们走的一样快,怎样能知道谁先走完呢?2、师:对了,计算出篮球场和草坪的周长,谜底就会自然揭晓。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PPT出示课题)流程三、教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PPT导入:上面图片中左上角篮球场放大充满全屏,并标明数据,1、师:我们先来研究篮球场的周长。
请同学们先想一想什么是篮球场的周长?怎样算篮球场的周长?然后试着列式算一算,最后在全班交流自己的算法。
(暂停)2、师:同学们一定想出了很多种算法,老师这里收集到几种,我们一起来看看。
PPT导入:(1)28+15+28+15=86(米)(2)28+28+15+15=86(米)(3)28×2=56(米),15×2=30(米),56+30=86(米)3、师:第一种算法是把四条边的长顺次加起来;第二种算法是把相同的数放在一起加,第三种算法是先算两条长是多少,再算两条宽是多少,最后加起来。
其实,这三种方法都是按照周长的概念计算的。
也有同学是这样算的,你们看的懂吗?互相说一说。
(暂停)PPT导入:(4)26+14=40(米),40×2=80(米)4、师:因为长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所以也可以先将一条长和一条宽的长度加起来,再乘上2,算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设计教案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概念。
2. 学生能够运用周长公式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 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提高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
2. 学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概念。
2. 周长公式的推导和运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概念。
2. 周长公式的运用。
难点:1. 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长方形和正方形模型,了解周长概念。
2. 操作法:学生动手测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加深理解。
3. 合作交流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推导周长公式。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长方形和正方形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请大家观察这些图形,你能发现它们的特征吗?它们的边界是如何形成的?”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概念,解释周长的定义和意义。
3. 实例演示:教师通过测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周长的理解。
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5. 总结规律: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周长公式,并解释公式的含义和运用。
6. 练习巩固:教师布置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对周长公式的掌握程度。
7.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强调重点和难点。
8.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9.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10. 教学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六、教学评价设计1. 学生评价:通过课堂问答、练习和小测验等方式,评估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推荐7篇)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推荐7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1)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练习课教案练习内容:教材第44页练习十练习要求: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并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练习重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
练习过程:一、基础练习1.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做周长。
要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2.先量一量,再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⑴自己先量一量记录下来,然后再计算。
⑵全班汇报,集体订正。
3.课本44页第二题:出示一幅长方形的地图,求出它的周长。
⑴学生独立完成,再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⑵集体订正。
二、综合练习1.用2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如图:⑴独立完成⑵集体订正,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中间哪条边为什么不算?2.一块正方形的手帕边长是2分米,用90厘米长的绸带能围一圈吗?⑴独立思考:用90厘米的绸带围一圈指的是什么?⑵在四人小组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⑶全班汇报3.在课本上找两幅自己喜欢的图画,算一算它们的周长,再和同桌交流。
三、活动练习四人小组合作量一量,填一填。
姓名头围厘米胸围厘米腰围厘米四、作业找一件表面是长方形的物品,想办法算出它的周长。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2)关于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概括能力,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3、通过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推导、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及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关键点:让学生在自己的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理解算法。
教学用具:钉子板、直尺。
教学过程: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同学们都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吧!自从“龟兔赛跑”兔子失败之后,它一直很不服气,就想找个机会证明自己的实力,这一天,在遥远的森林里,动物又举行了一次龟兔赛跑。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案(优秀7篇)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案(优秀7篇)周长计算篇一教学内容:苏教版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五册第63-65页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过程,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2、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的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6个。
教学过程: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在动物王国里,有一对有趣的好朋友。
它们是小兔(显示)和小狗(显示)。
今天他们俩要沿着草坪进行跑步比赛呢。
看,比赛已经开始拉。
可是刚跑完,它们却吵了起来。
(小兔:不算不算,你跑的路程比我少。
小狗:不对不对,因为我跑得比你快。
)引导:看来,如果没人来帮帮忙,它们可能会无休止地吵下去了。
同学们,你们来猜一猜,它们走的路程是不是一样长的呢?(指名说)你觉得它们跑步的路线与我们所学的哪一个数学知识有关?揭题:你想得真快!老师非常欣赏你对数学的敏感。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问题。
(揭示课题)二、新课展开1、提问:刚才出现了三种不同的意见,谁能想出一个科学的办法来验证你的判断是正确的,这样好让大家心服口服。
预设:(1)用绳子绕一圈,量一量绳子的长度;(2)先量出每一步的长度,看看走了多少步,一乘就知道了;(3)量出长、宽各是多少,再计算。
谈话:你们的办法可真多,小组讨论一下,在这里哪种办法比较合适。
说说你的想法。
(用绳子绕一圈太烦,有局限性;在不要求精确结果时用步测很好,这儿就不合适。
)2、提问:小狗采用了你们的办法,量出了长方形的长是45米(显示),宽是35米(显示)。
请你们帮它来算一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同桌讨论完成。
(师巡视)3、引导:从你们的脸上我可以看出你们肯定有成果了,谁愿意来展示一下。
4、指名说一说,并要求说清这样做的道理。
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设计【最新3篇】

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设计【最新3篇】篇一:《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复习课。
二、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理解拼组图形周长的变化。
2、通过不同层次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3、寻找解决问题的合适方法,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正确、灵活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四、教学难点理解拼组图形周长的变化。
五、教学流程一、基础练习知识点复习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复习学生读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学过的知识内容,并进行板书整理:四边形:四条边、四个角;长方形:两条长、两条宽;正方形:四条相等的边。
周长: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周长;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如果要计算一个长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哪些信息呢?学生回答“长、宽”后出示:长6宽3,并要求快速算出周长。
板书:(6+3)x2=18.【设计意图】课始通过学生读课题,开门见山,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方向,同时激活学生已有旧知,唤起学生对知识的回忆与整理,领悟求长方形周长的必要条件,为后面的课堂顺利进行铺好道路。
将不规则图形转化为规则图形1、剪去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运用上述长方形剪一剪,再计算图形的周长。
①剪掉一个长方形后,计算图形周长。
学生观察动画:剪掉一个长方形,思考:周长怎么变?为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动画演示:边的平移。
②继续剪掉一个长方形,计算图形周长。
此时,周长又是怎么变的?为什么?发现:是啊,虽然它们是不规则图形,但都可以通过边的平移转化成规则图形。
板书:不规则→转化规则③在”边“上剪掉一个正方形,观察图形的周长变化学生边观察动画,边思考:周长还会相等吗?为什么?预设:多了2条根据学生的回答动画演示平移,并用红色标出多的2条边。
三年级数学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案、教学设计

3.探索拓展:研究其他常见图形(如圆、三角形等)的周长计算方法,并与同学分享你的发现。此作业旨在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课后思考题:如果你家的客厅地面是一个长方形,如何计算其周长和面积?请结合生活实际,给出解答。
三年级数学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理解周长的含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通过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平面图形的基本性质,为后续学习其他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打下基础。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展示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实物,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探究、讨论,共同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必要的帮助。
3.分层教学,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兴趣,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c.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完成例题,加深对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理解。
2.正方形周长计算:
a.教师介绍正方形的特征,即四条边长度相等,并引导学生发现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周长=边长×4。
b.通过实际测量一个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让学生亲身体验如何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c.学生跟随教师完成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数学教学设计(6篇)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数学教学设计(6篇)教案背景:1、面对学生:小学三年级1、学科:数学2、学生课前预备:每名学生预备一样规格的长方形、正方形卡片。
教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有肯定的熟悉,通过探究理解,把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会用多种方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培育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动手抄作的力量。
3、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转换的思想。
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理解周长概念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有两个例题:例1,例2和做一做的题。
例1是求长方形卡片的周长,例2是求正方形卡片的周长,引导学生探究并把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概念,通过探究理解、把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并获得学习的胜利体验。
教学难点:会用多种方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预备:教学课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卡片、两条彩带。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自主学习,动手操作,用学生尺先量出边的长度,观看边的长度,发觉边长的特点,依据自己的理解动笔算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整节课围绕两张卡片需要彩带长短绽开教学,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生活到处离不开数学。
教学过程:一 ` 激趣引入1`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过什么新学问吗?谁能说一说图形的周长是指什么?2`引入新课,提醒课题。
师:再过几天,国庆节要到了,教师制作了两张卡片,一张是长方行的,一张是正方行的,想在节日里把它送给我的两位好朋友,但又觉得卡片不够美丽,于是我就想给这两张卡片的一周都镶上彩带(用手演示指一周)。
请同学们猜一猜,哪张卡片需要的彩带更长一些?哪张卡片需要的彩带更短一些?(生自由猜)师:看来,同学们各自有各自的想法。
其实,我们要比拟“两张卡片需要的彩带的长短”,就是要比拟“两张卡片的一周的长”(用手演示指一周)。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共5篇)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共5篇)第一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教学内容: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过程,加深对周长的理解,初步形成计算周长的能力。
2、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索、交流等活动,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能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计算方法。
课前准备:练习题、板书长方形、正方形教学设想:《数学课程标准》前言部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本课设计以这一基本理念为指导,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和“以自主探究为主线”,重视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努力使学生在探索交流中获得新知,同时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在教学本课重点,即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公式时,教师大胆地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索长方形周长的各种解法,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最终归纳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自主探究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练习设计力求突出层次性、典型性、生活化,避免简单的重复与模仿。
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和主动性的发挥,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一、情境引入秋天过后,草地进入养护期,花匠老爷爷为了不让人们进入,要将几块草地用绳子围起来,那每块草地至少需要绳子多少米?(单位:米)出示图:答:需要绳子()米。
1、算一算:师:同学们,我们来帮花匠老爷爷算一算每块草地都需要多少绳子?板书:三角形三条边长度的和→四边形四条边长度和→五边形五条边长度和→ 师:像刚才所求的几条边的长度和也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现在谁能用上“周长”这个词,说说每个图形的周长分别是多少?三角形的周长是:四边形的周长是:五边形的周长是:2、指一指:①指一指书本、黑板、桌面的周长②指一指一些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多媒体上出示,学生上台指)③周长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多,你能举出一个周长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吗?3、归纳周长概念① 现在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什么是“周长”?(围成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案

一、教学内容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案,选自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十一章《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第二节。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
1.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周长=(长+宽)×2;
2.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周长=边长×4;
3.应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4.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特点,理解因数与积之间的关系。
其次,在小组讨论环节,有些学生显得不够主动,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主题不够感兴趣或者不知道如何展开讨论。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打算在下次课提前给出一些讨论话题,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准备,同时鼓励他们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
此外,实践活动中的实验操作环节,有些学生操作不够熟练,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类似的活动,让学生多加练习,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本节课将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案,旨在培养学生以下核心素养:
1.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使其能够理解和运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实际问题的探究,掌握图形周长的计算规律;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本概念。周长是指图形边缘的长度总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对于了解物体边界、计算材料长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以学校操场的长方形跑道为例,计算其周长,并探讨如何运用周长计算公式。
在课程总结时,我发现部分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还不够了解。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我计划在下一节课引入更多生活案例,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案优秀10篇

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案优秀10篇周长计算篇一教材内容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课本(试用)《数学》第七册145——149页。
教学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背景材料在我上这块内容之前,前面是按教材编排特点,通过3课时的教学让学生认识了面积和面积单位,并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后面就是三个课时的练习,教学目标都是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运用公式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与周长,并解答有关的应用题和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数学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和推理能力。
所以我重新处理了教材,希望通过有益的数学活动,不仅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能灵活的运用周长和面积的公式;更希望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的广泛的应用。
使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周长和面积,并灵活运用。
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倾听及评价意识。
3、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乐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体验。
场景一累——并快乐着“铃铃铃——”,上课了,我拿者一叠纸走进了教室,微笑着问学生:“面积公式会背了吗?”学生异口同声的说“会”!“和周长混起来会求吗?”学生还是很响亮的说了一个“会”字。
“那好,老师考考大家。
”我故意大声的说道,学生没有被吓倒,一个个倒挺起胸膛举起了手,深怕叫不到他呢。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4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篇一1.电脑出示:三个花坛(图略),三个小朋友先后绕各自的花坛(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的花坛)走一圈。
之后——师:假设三个小朋友以同样的速度,同时动身绕各自的花坛走一圈。
你猜,谁最先走完一圈?请用1个手指表示选择绕三角形花坛的小朋友最先回到起点,2个手指示选择绕四边形花坛的小朋友最先回到起点,用3个手指表示选择绕五边形花坛的小朋友最先回到起点。
在经过观看和考虑后,大家用打手势的方法表示出自身的选择。
大多数同学选择了1,也有选择2或3的。
师:看来,大家的选择不尽一样。
面,请前后6人为一个小组,说说各自选择的理由。
生1:三角形花坛虽然只有三条边,但是,它的每条边都是很长的,而五边形花坛虽然有五条边,但是每条边都是很短的,所以,我认为绕五边形花坛走的朋友最先回到起点。
生2:我也觉得绕五边形花坛走的小朋友最先回到起点,由于五边形花坛的一条边是三形花坛一条边的一半,三角形花坛还多出半条边,所以,绕五边形花坛走的小朋友最先回到起点。
师:假设五边形花坛的边长真的是三角形花坛边长的一半,那么,绕五边形花坛走的小朋友最先回到起点。
可是,我看上去似乎是超越一半的。
生3:我认为绕四边形花坛走的小朋友会最先回到起点,由于四边形花坛的四条边都比拟短的。
大家相互争吵着,谁也不让谁。
这时,教师让电脑演示,同学们的眼睛凝视着屏幕上的三个小朋友。
随着绕四边形花坛的小朋友最先回到起点的瞬间,同学中发出“耶——,我猜对啦!”的欢呼。
生2:教师,我刚量错了。
师:你刚刚是怎样量的呢?该同学重新进展演示。
原来,他是举着一把直尺,手指指着尺上的刻度,按着同一角度,眯着小眼睛在进展着远距离的丈量。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篇二教材分析:本课时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熟悉了长、正方形,并了解和把握了长、正方形的特点,学会了测量长度,了解一些测量单位,对周长有了初步熟悉的根底上进展的。
本课时的教学又为学生今后学习计算其它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奠定了根底。
小学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教案三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教案三篇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是计算周长的一个特例,他是经过人们的不断总结而获得的,它的特点是计算简便、迅速。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小学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教案一《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是学生在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之后进行教学的,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周长,也为今后学校其它图形的周长奠定基础,因而正确理解周长的概念非常重要,所以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理解周长的意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教学的重点是理解周长的概念和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的难点是理解长方形周长的化计算方法。
整节课我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我觉得这节课突出了以下两点:1、注重动手操作。
动手操作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途径,也是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的重要手段。
本次教学中我借助为贺卡设计漂亮花边这一活动,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动手操作活动,先让学生交流中发现需要花边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然后动手测量算出长度,这样就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
然后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同学补充。
学生在动手操作后,很容易理解并掌握利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学生很容易自己推出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不过,这节课我并没有把公式硬推给学生,允许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我想这才是教学最需要的。
2、注重学生课堂的主人翁地位。
改变传统的教师一味的教,学生听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发现的主体、实践的主体,所以,课堂上我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探索的意识。
在理解长方形的周长的化公式时,我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分工合作,每个学生都参与学习,并小组讨论计算方法,在全班交流、汇报后,才得出长方形的周长的化公式。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优秀10篇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优秀10篇三年级教学设计《长方形周长》篇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在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并初步理解了周长概念的基础上安排的,使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总结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理解周长概念,有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经历。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过程,加深对周长的理解,初步形成计算周长的能力。
2、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及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长方形纸一张,磁性小棒20根,10根作为长方形的长,10根作为长方形的宽,正方形纸一张。
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本课设计以这一基本理念为指导,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和“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线”,重社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鼓励算法多样化,努力使学生在探索交流中获得新知,同时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
出示课本例3情境图。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熟悉这个生活情景吗(篮球场)?今天我们先要研究一道和篮球场有关的问题。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学校篮球场为情境图,便于他们联系篮球场的形状,探索、交流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二、探索交流、展开新课。
1、长方形的周长。
(1)出示课本上的例题,学生自读题并理解题意。
师:从题目当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预设:篮球场长28米,宽15米、要求周长是多少厘米、篮球场是一个长方形。
师:你们找得真仔细,谁来指一指这个篮球场的周长在哪儿,并告诉同学们哪条边是28米,哪条边是15米?(指名学生上台指一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师: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可以画一个长方形来代表篮球场(出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贴在黑板上)。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14篇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14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1教学目标:1、经受将生活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的过程,养成认真观测、仔细读题和依据条件提问题的习惯。
2、经受探究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掌控它们的计算方法,会用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技能。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爱好。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同学们,同学们,喜爱公园吗?老师今日带领大家到月湖公园去欣赏,〔出示课件〕。
公园里的.花坛真美丽。
为了维护花坛里的花草,同学们预备为花坛装置护栏〔显示护栏〕。
认真观测这幅图〔出示情景图〕,图中提供了哪些信息?依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同学独立考虑后回答。
〕生1:长方形花坛的护栏长多少米?生2:给长方形花坛安上护栏需要多少元?师:这个同学提的问题特别好,谁还能提出这样的问题吗?生3:给正方形花坛安上护栏需要多少钱?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1、解决红点问题,探究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
师:要求“给长方形花坛安上护栏,需要多少钱”,可以先求什么?为什么?生:可以先求给长方形花坛的周长。
〔1〕独立考虑。
师:你能求出长方形花坛的周长吗?不只要会算,还要知道为什么这样算,有了一种算法,有没有两种、三种?先自身算算。
〔老师巡察指导〕〔2〕班内沟通。
师:同学们,谁能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生1:8+4+8+4=24〔米〕师:哦,同学们看这位同学是把长方形的四条边围着加起来,算的就是这个长方形的什么?生齐答:周长。
生2:8+8+4+4=24〔米〕生3:82+42=24〔米〕师:方法很好!还有不同的算法吗?生4:〔8+4〕2=24〔米〕师:哦,这种方法有点不同,你能指着长方形花坛和大家说说你是先求的什么吗?生4:我是先求的一个长加宽,再乘2求出两个长加宽,就是求出长方形的周长。
师:这个同学的方法你们听明白了吗?谁再来说说这位同学的想法?〔另一同学又说一遍。
〕师:哦,这位同学你还有不同的算法吗?生5:38=24〔米〕师:能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生5:由于两个宽是4+4=8,再加上两个长是8,就是3个8,所以可以用38来计算。
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设计7篇

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设计7篇篇一:《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数学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概括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计算公式。
2、初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概括和抽象出长(正)方形周长公式。
【教具、学具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卡片、尺子等。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都喜欢看《猫和老鼠》的动画片吗?今天,进行了一场竞走比赛,他们为这事争论不休,请看大屏幕:猫和老鼠各沿着长方形和正方形跑一圈,他们谁跑的路线长?喜羊羊和灰太狼可不是光凭你们的猜想就能说服的,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验证,让他们心服口服。
你觉得猫和老鼠走的路线与我们所学的哪一个数学知识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揭题:你们真聪明!老师非常欣赏你们对数学的敏感。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问题。
板书课题: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二、探索新知:(一)摆小棒,探索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1、摆一摆,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
(一生上台摆)师: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指哪部分?生:四条边的长度之的和。
师:我把这个长方形放大放在黑板上,求黑板这个长方形的周长,要量出哪些长度?生:一条长和一条宽。
师:为什么不量出4条边的长度?生:因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地板书所摆小棒的长度。
追问:现在可以求出它的周长了吗?2、请你算一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3.用小棒来与同桌说明你的算法。
反馈:1生4、反馈交流算法。
引导:从同学们的脸上,我可以看出你们肯定有成果了,谁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
(学生说教师板书。
要求用小棒说清这样做的道理。
)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有这三种:(板书)(1)6+4+6+4=20(厘米)周长=长+宽+长+宽(2)6×2+4×2=20(厘米)周长=长×2+宽×2(3)(6+4)×2=20(厘)周长=(长+宽)×2(谁来说说他的算法,你理解了吗?)5、交流讨论,优化算法小组交流讨论:(1)这三种算法有什么相同点?(2)有什么不同点?(3)你喜欢哪种算法?6、引导学生概括归纳长方形的周长公式长方形周长=(长+宽)X2篇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并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2)用不同的方式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总结周长计算公式;(3)利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周长计算的问题;(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索、交流等活动,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体验探究学习的乐趣与重要作用。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优秀4篇)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优秀4篇)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设计篇一一、教材(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四边形,研究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和了解了周长的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学好这一内容将为今后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其它图形的周长以及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拟定的教学目标是:1、使学生巩固应用周长的含义,探索并发现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生活的数感。
4、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大胆尝试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同学间协作互助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分析,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会推导、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难点:能灵活运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三、教法。
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根据读讲精练教学法的理念运用了以下教学策略:1、创设故事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2、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在合作交流中掌握知识3、充分运用课件、学具的辅助作用,巩固知识4、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习惯的养成和个性的张扬四、教学过程。
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五个环节:设疑激趣,引入新课;自读引导,探究新知;系统整理,明确算法;分层精练,巩固达标;抒发感受,心灵对话。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首先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提出问题。
在问题的召唤下,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索新知的动机,我创设了同学们都熟悉的龟兔赛跑的情景,小兔子和小乌龟因为路线不同发生争执,通过观察学生发现了小兔子的路线是长方形的,乌龟的路线是正方形的,那么他们的路线长短到底相不相同呢,引导学生说出:“要想知道它们的路程长短实际上就是求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直接引出课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案例与反思数学教案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案例与反思數學教案
設計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案例与反思数学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理解并运用公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养成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和运用周长计算公式。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一些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知道这些图形的周长。
2. 新知讲解:
- 长方形的周长:通过实际测量长方形的长和宽,引导学生发现长方形的周长等于长加宽的两倍,即C=2(a+b)。
- 正方形的周长:通过实际测量正方形的边长,引导学生发现正方形的周长等于边长的四倍,即C=4a。
3. 实践操作:学生自己动手测量一些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长,然后计算出它们的周长。
4. 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并强调公式的应用。
四、教学反思
在这次的教学中,我采用了直观教学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来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实践中,我发现这种方式很有效,学生们都能够积极参与,并且很快就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但是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运用公式时仍然会出错,这可能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完全理解公式的含义。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让他们不仅能够记住公式,而且能够灵活运用。
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设计(通用3篇)

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设计(通用3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设计1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西师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是“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我今天说课的内容就是这个单元的第二小节“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第一课时。
2、教材地位。
这一课时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和周长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这些知识的获取为第三小节的实践活动提供知识和学习策略上的支持,同时也为以后学习圆的周长以及长、正方形面积奠定基础。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是紧接着周长概念编排的,这部分内容在编排上的最大特点就是强调直观操作、展示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探究过程,还十分强调对周长公式的应用。
二、说教学要求。
1、教学目标。
(1)四基两能目标:①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会用公式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②本节课重在培养孩子有条理的、清晰的阐述自己的观点,让学生经历把数字符号抽象成文字公式的过程,发展他们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③会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2)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形成热爱数学的情感。
2、教学重难点。
①教学重点:探索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公式的过程,这是要求学生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不是老师直接拿给他们,只有经历了这一过程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公式。
②教学难点:理解、应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公式是理论的东西,要让学生不仅知道,还要会灵活运用,也就是要把知识学会、学活。
3、教具准备。
周长的推导强调直观操作,所以我准备了教具,学生准备了学具。
(1)教具:多媒体课件。
(2)学具:每人一个钉子板,小棒。
三、说学生。
1、学生在二年级的时候就学习了长、正方形的特征,知道了它们都有4条边,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
在上一节课学生又知道了长、正方形的周长就是4条边的总和。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设计(合集五篇)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设计(合集五篇)第一篇: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设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9~90页例1、例2、例3、例4,第94页课堂活动中的1,2,3题。
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加深对周长的认识。
2.结合具体的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3.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4.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的由来。
教具、学具准备学具:每个学生都准备长9 cm和6 cm的小棒各两根,两张长10 cm,宽5 cm的长方形纸板。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出示以下两个图形。
(1)说一说: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2)指一指:两个图形的周长各指的是哪一部分?(3)教师揭示: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1.教学例1(1)摆一摆。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小棒(长9 cm和6 cm的各两根),用4根小棒摆一个长方形。
(2)指一指。
摆好后,同桌互相指一指,围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指的是哪一部分?(3)提出问题。
教师:看着围好的长方形,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题)教师:我们先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4)自主探索。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想法,教师巡视。
(5)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
教师强调:有小括号的式子,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6)比较、交流以上几种算法。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用第③种方法计算比较方便。
再让学生说一说式子中9+6表示什么,为什么要乘2?(7)归纳公式。
想一想:怎样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指名回答,引导学生认识: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2.教学例2(1)过渡:我们了解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那么怎样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呢?(2)出示例2的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四边形》里面的内容。
教学目标:
1、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概括能力,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3、通过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推导、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及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用具:课件、钉子板、直尺。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同学们都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吧!自从“龟兔赛跑”兔子失败之后,它一直很不服气,就想找个机会证明自己的实力,这一天,在遥远的森林里,动物又举行了一次龟兔赛跑。
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裁判员虎王正在宣布比赛路线。
说:“请运动员小兔沿第一块草坪跑一圈,运动员乌龟沿第二块草坪跑一圈。
”小兔一看着急地说:“不公平!不公平!我跑的路比乌龟的长!”
师述:到底小兔跑的路程是不是比乌龟的长呢?咱们一起看一看。
(出示多媒体课件)
你有办法判断出谁跑的路程长吗?
学生讨论。
(得出可以比较这两块图形的周长。
)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板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1、兔子的路程:
提问:兔子的路线有什么特点?(长方形)
长方形的特征是什么呢?
怎么算长方形的周长呢?
小组讨论解决方法:小组讨论看你们有几种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汇报结果。
师:现在我们发现求长方形的周长有这么多的方法,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说说如何计算一个长方形的周长?
小组讨论后汇报小结:
宽+长+宽+长=周长宽+宽+长+长=周长
宽×2+长×2=周长(长+宽)×2=周长
师: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有这么几种,这里的每一种方法都很棒,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你最喜欢哪种方法呢?今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求长方形的周长。
2、小龟的路程
提问:怎样计算乌龟的路线(正方形的周长)。
正方形的特征是什么?
小组讨论解决方法:讨论怎样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你有哪些方法?总结成公式。
汇报结果:
边长+边长+边长+边长=周长
边长×2+边长×2=周长
边长×4=周长
3、得出他俩的路程一样长
乌龟和兔子比赛究竟谁胜利了?(对,小兔获得了胜利。
)
4、给小兔点掌声,有错就改,真棒!希望我们也能像小兔那样作一个知错就改的好学生。
三、巩固深化,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课件出示)
1、在钉子板上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并求它们的周长。
2、求数学课本封面的周长:(学生测量、计算。
)
3、求毛巾的周长:(课件出示)
4、求跑两周多长:(课件出示)
5、求篱笆的长:(课件出示)
四、课堂总结。
学生交流本节课都学到了什么?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真不错,你有什么收获?你能用简短的话告诉大家吗?同桌互说,然后告诉大家。
五、课后延伸,解决实际问题。
1、寻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周长的知识?(3-5个)
2、小组为单位,搜集数据计算教室门、窗、课桌、凳子面的周长。
六、板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长方形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