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理论流派(重要).doc

合集下载

教育社会学理论流派划分

教育社会学理论流派划分


基本观点



社会对财产和资源的分配是不平等的,这是造成各 种利益集团之间以及利益占有者和丧失者之间的冲 突根源 冲突和竞争的结果会导致社会结构重组,但又为新 的不平等打下基础,为新的冲突拉开序幕 在工业社会中,这种阶级之间,利益集团之间,劳 资之间,支配着与被支配者之间的冲突已经制度化, 所以已经是不可避免的

20世纪中期结构功能论代表人物 帕森斯、墨顿
结构功能论-帕森斯
被誉为美国最有影响的社会学理论家 最有影响力的一本著作:《社会行动的结构》 (1937,结构功能理论的标志)

帕森斯的社会学理论
(一)社会行动理论 (二)志愿主义 (三)模式变项 (四)社会行动体系理论 (五)社会变迁
行为有机体(指人类的生理体系) 人格体系(需求倾向) 社会体系(社会角色组成) 文化体系(价值、规范、信仰等 )

社会体系的分析



行动者彼此交互作用的网状组织—社会体系 任何一个社会体系,为了达成外在功能,需以适应 的手段来达成目标。为了完成内在功能,需以模式 维持的手段来完成内部整合的目的。 角色:代表个人在社会团体中的地位、身份与职位 角色模式:个人在各种不同的社会角色中的行为表 现 社会制度:许多相互依赖的角色模式

默顿-结构功能论
中程理论与宏大理论不同,它的一开始的着 眼点不在于建立一个包罗万象的社会学理论 相反,它着眼于建立可检验的研究假设,系 统地归纳已知的关于社会行为、社会组织、 社会变革的一致性,并且试图用假设合理地 解释这种一致性。 中程理论寻求较小范围内的一般化解释, 并 且把把经验检验纳入到它的体系之中, 克服 了在此以前社会学界理论的和检验的研究截 然两分的习惯。中程理论的思想影响了社会 学的每一个分支。

社会学理论知识点

社会学理论知识点

社会学理论知识点在社会学领域中,有许多重要的理论知识点对于我们理解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以下将介绍几个社会学理论知识点,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分析社会。

社会学理论知识点一: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其核心思想是对社会发展和阶级斗争的分析。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强调社会结构和经济基础之间的内在联系,主张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对于理解社会历史发展和社会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

社会学理论知识点二:功能主义社会学理论功能主义是社会学中的另一个重要理论流派,其核心概念是社会功能和结构的平衡。

功能主义社会学理论认为,社会是一个具有互补功能的整体,各个部分相互配合,共同维持社会的稳定运行。

通过功能主义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功能和结构之间的关系。

社会学理论知识点三:符号互动主义社会学理论符号互动主义是社会学的另一个重要理论流派,其核心理念是社会是通过人们的符号交流和互动构建的。

符号互动主义社会学理论强调人们的意义构建和社会互动对于个体行为的影响,认为个体行为和社会关系是通过符号交流产生共同理解的结果。

通过符号互动主义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和社会互动的机制。

社会学理论知识点四:结构功能主义社会学理论结构功能主义是社会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理论知识点,其核心思想是社会结构和功能的相互作用。

结构功能主义社会学理论认为,社会结构是通过具有特定功能的部分相互联系形成的,各个部分相互依存,维持社会的正常运作。

通过结构功能主义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结构和功能之间的联系。

综上所述,社会学理论知识点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功能主义、符号互动主义和结构功能主义等不同的理论流派。

这些理论知识点对于我们理解社会现象、分析社会问题以及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深入了解和应用这些社会学理论知识点,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探索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社会学理论主要流派观点回顾

社会学理论主要流派观点回顾

功能主义理论功能主义理论把社会跟有机体作类比,认为社会是相互依存的各部分构成的整体系统,各部分都在系统中承担一定的作用或功能;社会具有生存发展所必需的一些条件,即功能先决条件。

对社会的各组成部分来说,它们的功能就是满足这些基本生存条件。

功能主义又叫“结构功能主义”第一节理论来源一、古典社会学家的功能论思想1.功能主义的思想基础是把社会跟生物有机体作对比。

2.孔德:家庭—细胞,阶级(喀斯特)—专门组织,城市和社区—实际器官3.斯宾塞预示了现代功能主义的特征,初步提出了功能先决条件的思想4.涂尔干对功能主义理论发展影响最为突出,他强调了功能分析方法,把它同因果联系作了区别。

5.涂认为,解释社会事实时,必须区分社会事实产生的原因和社会事实所发挥的功能6.涂所倡导的整体主义方法论观点,对社会秩序、整合和稳定的重视,以及对结构分析的强调,都对现代功能主义又直接影响二、社会人类学与功能分析传统7.拉德克利夫-布朗把社会过程、社会结构和功能三个概念看作解释人类社会系统中社会行为的基本范畴,认为社会是一个整体,或说任何文化都构成了一个功能统一体或系统8. 拉德还突出强调了社会结构概念,指制度化的角色和社会关系中的人的配置9. 拉德克利夫-布朗还指出了以前的功能分析所存在的“目的论”倾向,提出应该用“存在的必要条件”取代“需要”概念10.马林诺夫斯基勾勒出了现代社会学的功能主义的基本轮廓,他对现代功能主义的影响包括:一是系统层次思想,二是不同层次的系统,具有不同的多样性的系统需要的思想11.马林特别强调文化的制度因素12.总之,功能主义者把文化或社会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认为构成整体的各部分都发挥一定的功能并相互依存,以维持统一整体的存在第二节帕森斯的抽象功能主义一、社会行动理论1.帕森斯早期受韦伯的影响较大,特别重视社会行动概念,他在《社会行动的结构》中提出了一种所谓的“唯意志的行动论”,此书被看作是现代社会学理论的第一次综合,对社会学历论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2.帕森斯认为社会秩序是客观存在的,稳定的社会行动模式依赖于被行动者内化了的规范或规则,后者是先于个人而存在的2.帕森斯提出了一种关于社会行动的概念构架,称为“手段—目的”框架,用来说明这一框架的基本概念,帕森斯称为“单元行动”5.帕的唯意志论行动理论来自对功利主义、实证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三种方法论传统的批判与综合6.帕倡导的是一种主观性和选择性的社会行动概念。

社会学主要流派

社会学主要流派

柯林斯
社会冲突是社会生活的中心 过程,仅仅提出一种补充性 “冲突理论”不足以说明这 一过程,必须建立一门以冲 突为主题的社会学
社会结构是行动者的 互动模式,吸取了现 象学和民俗学方法论 的研究成果,力图为 宏观社会学奠定微观 基础
必须建立假说—演绎 的命题系统,并从经 验上加以验证
符号互动理论
乔治.米德
社会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功能主义理论 社会冲突理论 符号互动理论
社会交换理论
功能主义理论
孔德、斯宾塞、迪尔凯姆
帕森斯(集大成者)的抽象功能主义
默顿的经验功能主义
主要思想观点
孔德
帕森斯
社会是由众多部分组成的互相依赖的整体; 提出有机体类比;
适应功能、目标实现功能、整合功能、模式维持功能是任 何一个生命系统都应具备的功能; 社会系统应维持其内部各子系统之间边界关系最低限度的 平衡,维持好了就发挥出社会系统的正功能; 冲突只有破坏作用;
提出新的功能分析范式; 提出显功能与潜功能、正功能与反功能以及功能选择等新 的概念和观察角度; 中层理论(主要包括角色冲突、参照群体、社会调适性、 规范的形成、异常行为与社会控制等);
默顿
正功能与负功能是指社会结构要素及其关系对于社会 调整与社会适应是起帮助作用还是削弱作用; 显功能是被社会系统内的参与者所认识到的并有意造 成的客观作用,潜功能不是由社会成员有意造成并未 被认识到的客观作用; 功能替代是指某一结构组成部分可以具有多种功能, 而同一功能也可由系统的不同部分所实现
社会冲突理论
主要代表人物有:科塞、柯林斯、达伦多夫、赖 克斯等。
1975年,柯林斯的《冲突社会学:迈向一门说明性科学》 出版,标志着冲突问题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当代社会学的主要理论流派及观点

当代社会学的主要理论流派及观点
当代社会学的主要理论流派及观点
●功能主义理论 宏 观
●冲突论
微观 :●互动论
●交换论
一、功能主义理论
1.理论渊源
2、生代物表学概人念物和术语的借用
斯宾塞
马林诺夫斯基
孔德
涂尔干 默顿
拉德格里夫布朗
3、形成时间:
帕森斯
初步形成于20世纪30—40年代,鼎盛于 60年代的西方社会学中
4、基本观点
侧重于对社会系统的结构进行功能分析
区分交换形式: 经济交换和社会交换、内在奖赏和外在奖赏 用交换过程解释权利与不平等等现象
谢谢倾听!
孔德
斯宾塞 涂尔干 马林诺夫 斯基 拉德格里 夫布朗
帕森斯
默顿
借助生物学的概念和术语创立社会学
社会有机论
有机团结
功能总是意味着对某种需要的满足
假定社会存在一种必要条件使它的组成部 分实现最低限度的整合 企图对涂尔干、韦伯、帕累托三人的古典社会 学理论进行综合,构建一个普遍适用、包罗万 象的巨型理论 反对巨型理论的企图,提倡建立中层理论分析 有限的经验现象:功能分析应从描述开始
3、交换论者的观点
1)乔治 . 霍曼斯
交换理论的创始人。
他认为,利己主义、趋利避害是人类行为
的基本原则,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根本上是一 种交换过程。解释人的的行为的理论命题:
①成功命题
④剥夺——满足命题
②刺激命题
⑤攻击——赞同命题
③价值命题
2)彼得 . 布劳
他认为,社会交换是一种有限的活动,是 个人在交往中为了获取回报而有真正得到回报 的自愿性活动,这种关系存在于密切的团体或 社区中,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
3、代表人物的观点
1)达伦多夫

1.3当代社会学主要理论流派

1.3当代社会学主要理论流派

第三节当代社会学主要理论流派l功能论l冲突论l互动论l关系论一、功能论塔尔科特·帕森斯(1902—1979年),美国现代社会学的奠基人,创立结构功能论,主要著作《社会行动的结构》、《社会系统》、《经济与社会》、《关于行动的一般理论》。

功能论认为,整个社会如同一个有生命的有机体,这个有机体的各个部门都是为了维护这个有机体的生存和延续而存在。

功能论强调社会是由相互依存的各部分构成的整体系统,其中的每个部门存在的目的都是为了维持社会的稳定。

分化和互赖是功能论的核心概念。

(14)默顿,Robert Merton (1910-2003),美国社会学家,结构功能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著有《社会理论与社会结构》、《理论社会学》、《科学社会学》等。

二、冲突论冲突论认为,社会结构之间充满了利益的分化与不平等,这些不平等带来了社会冲突,从而促进了社会发展。

冲突在社会中普遍存在,且社会冲突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

(15)刘易斯·科塞(Lewis Coser,1913-2003),美国社会学家。

系统分析了冲突的社会功能。

达伦多夫(Ralf G.Dahrendorf,1929-2009),德国社会学家,曾任伦敦经济学院院长,授予勋爵。

新马克思主义冲突理论代表人物之一。

三、互动论任何社会制度、社会文化、社会结构等宏观层次的影响,都必须通过社会行动者的互动而发生,所以,不同场景下的社会互动及其行为影响机制,是社会学理论建构和理论解释的必要环节。

(16)乔治·赫伯特·米德(Mead,George Herbert ,1863-1931),美国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著有《心理、自我和社会》,提出符号互动论。

尔文·戈夫曼(Erving Goffman,1922-1982),美国社会学家,《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现》提出戏剧透视法和日常生活社会学。

四、关系论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为此,人们的态度与行为,受其社会网络关系的制约。

社会学第二讲:社会学的主要理论视角

社会学第二讲:社会学的主要理论视角
社会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一、宏观社会学
结构功能主义理论 冲突论
二、微观社会学
符号互动论
奥古斯特· 孔德 (1789-1857) 卡尔· 马克思 (1818-1883) 马克斯· 韦伯 (1864-1920) 乔治· 赫伯特· 米德 (1863-1931) 埃米尔· 涂尔干 (1858-1917)
乔治• 米德(G.H.Mead) 哈伯特•布鲁默(H.Blumer)
查尔斯•库利(C.H.Cooley)
“镜中我”概念
—通过符号互动,人们
彼此成为对方的镜子, 我们对自己的看法取 决于我们与他人的关 系。
乔治• 米德(G.H.Mead)
—符号互动论的创始者
心灵• 自我• 社会
-心灵:表示我们对符号的理解,完全产生于他人重复进行的互动。 -自我:对他人对我们行动所做的反应的了解和认识。“扮演他人的角色”。
什么是互动论的视角?
互动论关注社会的微观方面—社 会互动和作为社会存在的个 人。
互动论研究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是 如何交往的,他们又是如何 使这种交往产生实质性意义 的。互动论研究人的行为、 思想和感觉,探索人们的动 机、目的、目标和他们理解 世界的方式。
符号互动论的代表人物
查尔斯•库利(C.H.Cooley)
默顿对功能理论的修正
宏 过去的 大 功能理 抽 象 论 理 论 功能统一性观点: 社会系统的任何 局部都对整个社 会具有功能。 功能普遍性观点: 社会的任何活动或 仪式都完成了某些 对社会有益的功能。 功能不可替 代性观点: 把某些制度 看成是不可 替代的。
默 顿
中 观 理 论
现代社会中,有 许多东西并不具 有全社会的功能, 而仅仅对社会的 某个部分具有功 能。

社会学概论社会学理论流派的发展与比较

社会学概论社会学理论流派的发展与比较

社会学概论社会学理论流派的发展与比较社会学概论:社会学理论流派的发展与比较社会学作为一门研究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行为的学科,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和演变。

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不同的社会学理论流派,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观点和方法。

本文将对社会学理论流派的发展与比较进行探讨。

1. 早期社会学理论流派发展早期的社会学理论主要集中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工业化和现代化时期。

这一时期最重要的流派包括功能主义、冲突理论和符号互动主义。

1.1 功能主义功能主义理论强调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的稳定性和互补性,以及其对社会维持和功能的贡献。

其中最著名的代表是艾默生·杜尔凯姆(Emile Durkheim),他关注社会规范和道德秩序对社会的影响。

1.2 冲突理论冲突理论认为社会是由不同利益和权力集团之间的冲突和斗争构成的,这些冲突和斗争会影响到社会的结构和变化。

卡尔·马克思(Karl Marx)和马克斯·韦伯(Max Weber)是冲突理论的两个重要代表。

1.3 符号互动主义符号互动主义关注个人在社会互动过程中如何赋予事物以意义,并通过符号交流来构建社会现实。

乔治·赫伯特·米德(George Herbert Mead)和查尔斯·霍顿·库尔曼(Charles Horton Cooley)是符号互动主义的主要代表。

2. 发展中的社会学理论流派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学科的发展,新的社会学理论流派也应运而生。

其中一些重要的流派包括结构功能主义、社会建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

2.1 结构功能主义结构功能主义认为社会是一个由各个部分相互依赖并共同维持的系统,并强调社会结构和社会功能之间的关系。

罗伯特·凯蒂(Robert K. Merton)和图尔马·帕森斯(Talcott Parsons)是结构功能主义的重要代表。

2.2 社会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强调社会现象的构建和塑造是通过社会互动和交流而产生的,同时也关注语言和符号对社会的影响。

社会学的主要流派结构功能主义符号互动主义等

社会学的主要流派结构功能主义符号互动主义等

社会学的主要流派结构功能主义符号互动主
义等
社会学的主要流派包括结构功能主义、符号互动主义等。

结构功能主义是社会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流派,强调社会结构的稳定
性和功能。

结构功能主义认为社会是一个由各种组成部分相互协调合
作构成的整体,每个部分都有其在社会中的功能,同时这些功能互相
关联、相互影响,共同维持社会的稳定和运行。

代表人物有杜尔凯姆、帕森斯等。

符号互动主义是另一个重要的社会学流派,强调个体在日常互动和
沟通中的意义构建过程。

符号互动主义认为个体的行为和意义是通过
符号交流和社会互动来建构的,人们根据对他人的态度和反应来理解
自己的行为和身份。

代表人物有密德斯、高芬堡等。

此外,还有其他流派如社会建构主义、社会学实证主义等,它们各
有不同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

社会学作为一门研究社会现象的学科,在不同的流派中有着丰富多样的研究内容和理论框架,不同的流派之
间也存在着对话和争议,共同构成了社会学学科的多元化和丰富性。

在实际研究和社会实践中,各个流派的理论和方法都可以为我们理解
和分析社会现象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当代社会学的主要理论流派ppt课件

当代社会学的主要理论流派ppt课件

“雪亮工程"是以区(县)、乡(镇) 、村( 社区) 三级综 治中心 为指挥 平台、 以综治 信息化 为支撑 、以网 格化管 理为基 础、以 公共安 全视频 监控联 网应用 为重点 的“群 众性治 安防控 工程” 。
帕森斯的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一直在美国社会 学中占主导地位。但进入60年代后,美国社会内部动荡不 安,反战运动、学生运动、妇女运动、种族问题等,严重 困扰着社会生活。帕森斯的理论,特别是他的均衡论无法 对社会现实作出合理的解释,于是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怀 疑和责难,其理论影响逐渐下降。在这种背景下,帕森斯 的学生,默顿较早地对传统的功能分析理论进行了反思, 并且对之做了完善和发展:
米德是符号互动论的奠基人,其代表作是《心灵、自我 和社会》。他认为,象征符号是人际互动的中介,是社会 生活的基础,人们通过语言、文字、手势、表情等象征符 号进行交往,交往的社会意义建立在对他人行为做出反应 的基础上,而要对他人的行为做出反应,首先需要对行为 者赋予符号的意义做出理解;人的活动并不是对外部刺激
“雪亮工程"是以区(县)、乡(镇) 、村( 社区) 三级综 治中心 为指挥 平台、 以综治 信息化 为支撑 、以网 格化管 理为基 础、以 公共安 全视频 监控联 网应用 为重点 的“群 众性治 安防控 工程” 。
行为的结果对他来说变得更有价值;(6)理性命题,一 个人在选择采取何种行动时,会选择当时他所认识到的结 果乘以获得此结果的概率之积较大的一种行为。这些命题 是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单个命题只能对人类行为作出部 分解释,整个命题系统却能全面解释社会结构、社会制度。
“雪亮工程"是以区(县)、乡(镇) 、村( 社区) 三级综 治中心 为指挥 平台、 以综治 信息化 为支撑 、以网 格化管 理为基 础、以 公共安 全视频 监控联 网应用 为重点 的“群 众性治 安防控 工程” 。

当代社会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当代社会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了解当代社会学的主要理论流派较成熟的有结构功能主义、冲突理论、交换理论及互动理论。

1.结构功能主义结构功能主义是社会学中历史最长的重要的理论方法。

现代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塔尔科特·帕森斯(T.Parsous,1902—1979)。

他通过对社会功能系统的假定以及人们行为系统和控制人们行动的系统分析,为整个社会达到均衡、稳定规划了一个模式。

他的观点也是社会学理论发展过程中一直争论的焦点。

2.冲突理论其代表人物有源于结构功能主义内部的列维斯·科塞尔和兰德尔,还有自称受到马克思主义启发的拉尔夫·达伦道夫和怀特·莫尔斯。

冲突论者认为,社会不可能仅仅是平衡与和谐。

而是一个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而且长期存在着并非对社会只产生破坏作用的冲突,这是社会运行十的持续的必然现象。

冲突并不一定指公开的暴力,也包括紧张、敌意、竞争和在目标与价值标准上的分歧。

冲突的产生是因为资源的稀有使其社会关于它的分配允满着不平等现象。

3.交换理论交换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社会学家乔治·霍曼斯和彼得·布劳。

关于人们的社会行为,霍曼斯的交换理论创建于20世纪60年代,是一种从个人、心理出发的微观社会学理论。

中心论点是将人的社会行为视为相互酬劳的交换行为,包括物质的、权力的、精神的交换,其思想实质是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际关系的商品化倾向假设。

此外,霍曼斯还认为,在这些交换过程中贯穿着“对等原则”的社会交换是公平的交易。

布劳利用霍曼斯的微观社会学中的交换概念与权利概念这样的宏观问题结合起来,以填补微观与宏观的鸿沟。

他进一步指出交换并非都是平等的,作为交换论者,他也发展了霍曼斯关于社会行为的交换原则。

4.社会互动理论以库恩(M.Kuhn)、布卢默(H.G。

Blumer)和米德(R.H。

Meed)的学说和著作为代表。

互动理论观点庞杂,有符号互动论、拟剧理论、现象互动论、本土方结论等。

社会学:第3章-社会学理论流派整理

社会学:第3章-社会学理论流派整理

教学目标:1、了解社会学各主要理论流派2、理解社会学各流派的主要观点教学重点:主要理论流派的观点教学难点:各流派的代表人物与观点,各流派的异同点教学内容:§3 社会学领域的主要话语:主要的理论流派20世纪世界社会学最重大的事件是迎来了许多新学派的诞生,这节课就将历史上形成的几种主要的社会学理论和流派作简要介绍.§3.1 结构功能论一、理论渊源结构功能论是当代最有影响的两种宏观社会学理论之一.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曾经是美国社会学的主流理论,尤其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几乎独霸美国社会学界.有两个主要原因:1、美国社会在这个时期正是太平盛世,社会安定,国势雄伟壮大;功能论强调社会的稳定性和整合,正适合解释当时的美国社会.2、当时哈佛大学大帕森斯教授与其在全国各地的门生正主宰着美国社会学界.结构功能论把社会看作为一个均衡的,有序的,整合的系统,系统中的每一部分都对系统整合的生存,均衡与整合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整个社会系统与其各个子系统的运行基本上是协调的.功能论相信,社会里的成分和各部门对社会都有某种程度的贡献和功能.社会总是向着稳定整合的方向运行.如果某一部门发生变动,其他部门必然受到影响而发生变动,把失调的社会体系再调整回来,以维护社会的整合.结构功能论的基本观点最早是发源于19世纪的英法两国,许多古典社会学家<孔德、斯宾塞、涂尔干>以与20世纪的两位人类学家<主要指马林诺夫斯基和布朗>都对现代结构功能主义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布朗的功能论强调整合是每一社会生存的必备条件,所以社会里的结构与组织都是为此而存在的,而运动的.要研究社会结构就不能离开它的功能.马林诺夫斯基也认为每一种风俗、概念、物质、思想、信仰都具有很重要的功能,是社会整体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功能论不相信社会会产生激烈的变动或埃与破坏,社会问题只不过是暂时性的失调.因些,功能论很少重视社会变迁的研究.但是美国与西方社会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和70年代都遭受了激烈的变乱:学生运动、妇女运动、运动、嬉皮士文化、吸毒等社会问题充斥于社会里.在这种混乱的状况下,功能论受到怀疑,冲突论趋势出头.二、代表人物〔一〕帕森斯功能结构论体系的集大成者是美国当代的社会学家帕森斯.他的功能论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著作中《社会系统》、《现代社会系统》中.但在他的《社会行动的结构》一书中为他的结构功能论奠定了理论基础.他的结构功能论中的主要概念和基本思想是:〔1〕在他的早期著作中确立了将社会秩序作为它的社会学理论中的中心议题.它假定任何社会中都存在着一种大体一致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而社会秩序正好来自人们这种大体一致的价值观念.价值观成为人们行动的指南.例如西方社会中的##就代表此类价值观念,他告诉人们什么是可以做的和什么是不可以做的.〔2〕他晚期的著作的中重点发展了他的社会系统论.帕认为任何社会系统在满足自身生存需要的过程中都分化出了四个子系统,即经济子系统、政治子系统、法律子系统和亲属子系统、各系统相互协调,使系统达到均衡.〔3〕晚期著作中还发展了他的社会进化论.他主X人类历史的过程是一种进化的过程.这种进化包括四个过程:分化,适应力的提升、容纳、价值的通用化.〔二〕默顿默顿曾是帕森斯的学生,他在很多方面将导师的结构功能论发扬光大.莫顿首先批评他的老师的理论过于抽象和宏大,他主X发展所谓的中程理论——介于经验总结性微观理论和宏大神会理论之间的理论.其次,他还批评了过去功能主义理论的三个错误:功能统一性观点、功能普遍性观点和功能不可替代性观点.莫顿对于结构功能主义的最大贡献在于他提出了显功能和潜功能两个主要概念.显功能就是指那些人们可以预料的和容易被大家认识到的功能.而潜功能是指那些不明显、不为人所预料的的不容易被大家认识的功能.§3.2冲突论一、理论渊源冲突论是与结论功能论并驾齐驱的另一种宏观社会学理论.冲突论是建立对结构功能论的批判的基础上.当结构功能论如日中天的时候,很多冲突论者指责和批判他们的社会整合社会协调的观点,冲突论者认为社会中的对抗与冲突是普遍存在的,并且在社会变迁发挥着作用.马克思的阶段斗争学说和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对现代冲突论影响最大.齐美尔强调现实社会里的冲突是无可避免的,冲突并非只有破坏性的一面还有建设性的一面.冲突论认为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均等,是造成社会变迁的主要原因.人与人的关系事实上也是权力关系,总有一方掌权而居上,另一方无权而处下.人基本上自私的,只求权力的获取.社会的实际状态不是整合,而是斗争与冲突.这种观点用可以用来解释分析社会变迁与社会问题,受到年轻学者的欢迎.二、代表人物〔一〕达伦多夫辩论冲突论达伦多夫深受马克思和齐美尔的影响.它的主要观点是认为冲突在人类社会中是不可避免的,由于权力和权威必然会引起竞争、社会冲突、社会变迁、整个社会建立在一些人对另一些人的统治之上的,所以权力与权威就成了解释这些冲突的关键点.〔二〕科塞的功能冲突论冲突论的另一个代表人物是科赛,他的理论深受齐美尔的行使社会学影响.他把他的理论集中在探讨冲突在社会体系内的功能上.饿饿而且科赛试图将两种对立的理论结构论和冲突论结合起来.他承认社会的有些结构的形式是整合、均衡的结果,但他也指出社会群体得以形成和建立的另一个过程——社会冲突.科塞认为社会体系内的各个部分是相通的,这种相互关联是一定会存在紧X、失调和冲突现象.冲突的起因主要是由于社会报酬的不均衡分配,以与人们对社会合法性的质疑和否定.社会冲突的严重程度取决于社会机构和人们心理因素的交互作用.冲突也有积极的社会功能.他可以促进群体的形成,可以促进团体界限的确定,可以促进社会团体的团结.(三)哈贝马斯他被认为是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领袖人物,他大大发展了批判理论,与前辈相比,他的观点多了些综合,少了些激进,他提出的"沟通行动理论〞与其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构,在当代西方学术界引起很大反响.哈马贝斯的合理性概念为基础,运用语言和逻辑分析工具,通过多功能主义的批判,提出了自己的沟通行动理论.他把行动分为四种类型的:目的性的行动规X调节行动戏剧化的行动沟通行动在他看来,沟通行动是最基本的社会行动.他的理论试图综合理论与实践、行动与结构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新的理论取向§3.3 互动论一、理论渊源宏观社会学理论主要研究社会结构,而微观社会学主要研究个人,关注个体之间和个体与社会间的相互联系,从社会心理学的观点来解释社会互动的动态性.米德的思想对互动论的创立起了关键作用.他强调人类心智,社会自我和社会结构的产生是与社会互动过程密切相关的.二、两个流派:拟剧论和符号互动论1、戈夫曼的拟剧论他发展了角色理论,认为人们就像演员一样在与人交往中不断塑造自己的形象.2、符号互动论符号互动论认为人们之间的互动主要由沟通组成,而沟通依赖于符号.符号就是代表某物的东西."牛〞这个字并不是代表一头牛,代表牛这种动物i,如果人类不能使用符号的话,只有当牵过一头牛你才知道牛.所以符号沟通效率是非常高的.它取决于人们破译理解符号的能力.在同一个社会成长的人们能够彼此进行有意义的互动,就是因为对这些符号有共同的理解,例如:中国人见面"吃了没?〞中国人懂得这话的含义,用来打招呼.可是外国人不懂,可能就认为你要请他吃饭.这一理论的重点就是研究人们在不同符号上所赋予的意义,互动者如何把握互动情景、符号对不同的人是否具有同样的意义等.§3.4 交换论一、理论渊源交换理论是一种综合心理行为科学与经济学观点的理论,它相信人与人的互动必有目的,也就是要获得酬赏.互动的双方既然是有目的的,那么互动就会像经济行为里的利害关系的计算,尽量减少成本或付出,更尽可能扩大其利润或酬赏.同样的一种酬赏在不同人眼中,其价值并不完全一样.交换理论同时指出,个人在互动中所欲获得的利润与所要付出的代价往往成正比.代价越大,利润越高.例如:一个人在恋爱过程中,越是追不到对方,越是死心塌地地认为是真爱,值得追.这就是代价与利润相对高低的问题.交换理论社会学上用得最多的是小团体的研究,也用在夫妻关系的解释上.不过由于社会互动过于经济化的解释,是四##论应用X围最小的.二、代表人物1、霍斯曼的交换论他的交换论认为社会主要研究单位是人,而不是功能学派所说的的社会角色或社会结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基本上是一种交换过程,他的交换理论包括六个命题:成功命题刺激命题价值命题剥夺满足命题侵犯赞同命题理性命题2、布劳的结构交换论布劳在很多方面弥补和发展了霍斯曼的交换理论.虽然大部分人类行为是出于交换,但不是所有行为都是交换行为.他也提出了自己的交换原理:§3.5 社会学理论的新总合计新视角社会学经过近20年的发展的,出现了综合的趋势,一方面,人文主义社会学与实证主义社会学相互融合,另一方面各流派相互交织,形成新理论一、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二、亚历山大的新功能主义三、布丢的反思社会学。

第二三章社会学的历史发展和主要理论流派ppt课件

第二三章社会学的历史发展和主要理论流派ppt课件
本章内容完
一、传入时期(1891-1930)
1891年,康有为在广州“万木草堂”以“群学”之名开讲社会学; 1898年,严复翻译了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
二、建设时期(1931-1951)
也可以称为早期本土化时期,包括两种倾向:其一是社会学传播与 研究中国实际问题相结合。他们注重社会调查,写出了很多研究 中国社会的著作,如陈达的《人口问题》、许仕廉的《人口论纲 要》、柯象峰的《中国贫穷问题》、李景汉的《中国农村问题》、 孙本文的《现代中国社会问题》等,涉及了中国人口问题、劳工 问题、贫困问题、农村城市问题等诸多现实问题。其二是西方社 会学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传统。 在这方面,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李达、瞿秋白、陈翰笙等 一批共产党人和许德珩、李剑华、姜绍辰、李平心、冯和法等一 批革命知识分子都做了大量的工作。此外,还有梁漱溟等领导的 乡村建设运动。
斯宾塞的社会学理论主要有两个:
• 社会有机论 • 社会进化论
3.卡尔·马克思 (1818~1883年 )
马克思开创了批判社会学的传统 主要的社会学理论观点是:
• 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与动力; • 提出了社会冲突和社会革命不可避免论; • 论述了“经济基础决定论”。
4.迪尔凯姆(1858—1917年)
韦伯的主要理论观点
理解社会学,把社会学研究对象确定为“社会 行动” ,提出了社会行动的四种“理想类型”, 即目标合理的行动,价值合理的行动,情感行 动,传统的行动。
政治社会学,划分了三种统治权威类型,即个 人魅力型权威(克里斯马型权威Charisma)、 传统型权威、法理型权威 。
提出科层制组织形式。
论流派),各种社会学理论流派之间既相互对立、 批评,又相互补充。

社会学中的社会学史学派及其代表人物

社会学中的社会学史学派及其代表人物

社会学中的社会学史学派及其代表人物社会学是一门探讨人类群体及其行为的学科,它关注的主要问题在于人类在社会中互相影响和互动的过程。

而社会学史学派则是社会学发展史上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它主要研究的是社会学思潮的演进及其影响力,以及社会学家对于社会学研究的贡献。

以下我们将从不同的角度分别介绍社会学史学派及其代表人物。

一、传统社会学派传统社会学派也称欧陆社会学派,起源于19世纪末的欧洲,以统一的社会规范来解释社会现象,认为社会生活受到制度传统和价值观念的支配。

1. 费尼斯特费尼斯特是传统社会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强调了社会结构和社会意识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倡导建立社会学理论体系,以对现代社会进行深入分析。

2. 柯斯柯斯是另一位传统社会学派的代表,他认为社会规范是在人们生活的社会环境中产生的,并且社会发展是通过人们的实践和经验逐渐演化而来,最终形成法律和习俗等社会规范。

二、功能主义社会学派20世纪初期,社会学理论的发展进入了全新的阶段。

在这一时期,发展出了许多不同的理论流派,其中功能主义社会学派是其中最有名的方向之一,主张人类社会是一个相互依存和相互关联的系统。

1. 坎特坎特是功能主义社会学派的主要代表,他的思想认为社会中的各个部分都有独立的功能,这些功能相互协调和调整,形成一个完整而稳定的社会体系。

2. 德里克德里克是英国著名的功能主义社会学家,他认为社会功能是由社会行动的目的而决定的,而且如果社会功能在一定情况下失效,那么必然会导致社会的混乱。

三、符号交互主义社会学派符号交互主义社会学派强调个人行为和个体心理在社会中的作用,认为社会是由各个人的不断互动所产生的结果。

1. 布莱默布莱默是美国著名的符号交互主义社会学家,他认为社会现象是由人们之间的交互作用而产生的,人们通过交流和互动获得自我认知和对社会现象的理解,这使得人们能够进一步参与到社会中。

2. 戈夫曼戈夫曼是另一位符号交互主义的代表人物。

他提出了面具理论,认为社会中的人总是会在不同场合下穿上不同的面具,以适应不同的角色和社会地位,而永久的自我却无法被任何面具所替代。

社会学理论知识点

社会学理论知识点

社会学理论知识点社会学作为一门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的学科,通过理论框架和主张来解释和分析社会现象。

社会学理论是构建社会学体系的基石,对于我们理解社会运行和社会变迁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个社会学理论的重要知识点。

一、结构功能主义结构功能主义是社会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框架。

它主张社会是一个由各个相互依存的部分构成的系统,这些部分之间通过紧密的协作和相互关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结构功能主义强调社会结构对社会运行的影响,将社会看作是一个稳定的整体,社会的各个部分都有自己的功能,通过协调一起维持社会的稳定。

二、社会交往理论社会交往理论是社会学中研究人际关系和人际互动的重要理论。

它关注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互动。

社会交往理论认为人之间的关系是通过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形成的,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塑造并被塑造。

社会交往理论还研究人际关系中的规范和规则,以及人们在交往中的态度、价值观和信任等方面的影响。

三、社会构建主义社会构建主义是社会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流派。

它认为人类的知识、观念和现实意义上的世界是通过社会交往和符号活动所构建的。

社会构建主义强调社会和文化环境对个体认识和行为的影响,认为我们的认知和理解是在社会交往和语言互动中产生的。

它对性别、种族、身份认同等议题有着深入的研究。

四、权力和社会控制理论权力和社会控制理论研究社会中的权力结构和社会控制机制。

它关注的是权力在社会中的运作和对社会个体的影响。

权力和社会控制理论分析社会中权力的来源、形式和影响。

它研究社会中的权力关系、社会地位、社会规范和社会控制对个体和群体行为的约束和影响。

五、社会变迁理论社会变迁理论关注社会的变迁和演变过程。

它分析社会变迁的原因和机制,研究社会结构的变动和社会制度的转变。

社会变迁理论涉及工业化、现代化、全球化等重要议题。

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社会发展的趋势和动力,预测社会变革的可能方向和后果。

以上是几个社会学理论的重要知识点。

社会学理论是指导社会学研究和分析的基本框架,它们提供了对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的解释和理解。

现代社会学有哪些主要理论流派

现代社会学有哪些主要理论流派

现代社会学有哪些主要理论流派简介:现代社会学是对社会行为和社会结构进行研究的学科。

社会学利用各种研究方法和理论来探索社会现象、社会变迁和社会关系。

在现代社会学中,存在着多个主要的理论流派,这些流派各有其独特的研究方向和方法论。

1. 功能主义功能主义是现代社会学的一个重要理论流派,强调社会系统的运行和维持。

功能主义认为社会是一个由不同部分组成的整体,每个部分在社会系统中发挥着特定的功能。

例如,家庭的功能是培养下一代,政府的功能是维护社会秩序。

功能主义研究关注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的功能和效能,以及它们如何相互作用来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平衡。

2. 符号互动主义符号互动主义是社会学中另一个重要的理论流派,强调个体之间的互动和社会行为的意义。

符号互动主义认为,人们通过诠释符号来塑造和理解社会现象。

符号可以是语言、手势、表情等,它们在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中产生意义。

符号互动主义研究关注社会行为和社会关系的实际过程,探索人们如何通过互动来建构共同的现实。

3. 社会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是一种关注社会现象如何被创造和塑造的重要理论流派。

社会建构主义认为,社会现象是由社会交往和共同理解所建构的。

社会建构主义关注人们如何赋予事物意义,并通过语言和符号来交流和传递理解。

社会建构主义研究关注社会现象的多样性和历史性,并强调社会结构和社会实践的相互作用。

4. 冲突理论冲突理论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学理论,强调社会中的冲突和不平等。

冲突理论认为,社会是一个由不同利益和权力之间的不平等产生的激烈斗争组成的。

冲突理论关注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研究社会变革和社会冲突的过程。

它强调社会中的利益冲突、社会阶级和社会不平等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5. 结构功能主义结构功能主义是社会学中的一种理论流派,综合了功能主义和社会建构主义的观点。

结构功能主义认为,社会是一个由不同结构和功能相互作用的系统。

它研究社会结构、社会制度和社会过程的相互关系,并分析它们如何在社会中产生稳定和变化。

社会学理论流派(重要)

社会学理论流派(重要)

社会学理论流派马克思主义社会学(Marxist sociology)从马克思恩格斯开始的、以历史唯物论为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的社会学学说的通称。

在世界社会学发展的两大传统中,它是与从A.孔德开始的西方社会学相对而言的另一大传统。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包括K.马克思、F.恩格斯本人及其后继者的社会学思想、社会学说,以及当代学者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所阐述的社会学理论、学说等。

20世纪60~80年代,在苏联、东欧各国中占主导地位的就是带有各国自己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代表作有苏联的《社会学手册》(1976)、民主德国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社会学原理》(1977)等。

在西方各国也有一些学者从他们各自的立场、观点出发,从事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研究和评述。

英国学者T.B.博特莫尔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1975)可看作这方面的代表作。

在中国,广大社会学者正在努力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自1979年社会学重建以来,他们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方面的探索,已取得一些进展,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理论基础这个问题主要涉及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

正确解决这个问题对理解和建设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一种观点认为,历史唯物论就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这种观点在苏联30~50年代,在中国50~70年代均占主导地位。

在60~70年代,苏联学术界弱化了这种“等同”或“代替”的观点,提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有三层结构,即一般理论、专门理论和个别的经验研究,其中的一般理论就是历史唯物论。

历史唯物论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组成部分,又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组成部分。

这种“部分等同”或“部分代替”的观点,在很长时间内是苏联学术界的主导观点。

第二种观点与第一种观点相反,认为历史唯物论应包括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之中。

在南斯拉夫学术界不少学者主张这种观点。

他们认为,社会学是关于社会的一般科学,历史唯物论只是历史的逻辑学或辩证唯物主义的社会观及社会发展观。

人类社会学理论

人类社会学理论

人类社会学理论人类社会学是探讨人类社会的一门学科,它研究人类在社会中的行为、互动、组织和结构。

社会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到多个领域的知识和理论,其中人类社会学理论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功能主义理论功能主义理论是人类社会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流派,主要由埃米尔·杜尔凯姆创立。

功能主义理论认为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社会结构和制度都有各自的功能,这些功能相互交织,构成了社会的稳定。

功能主义理论强调社会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互补和协调性,以及这种互补和协调性对社会整体的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性。

这种理论观点对于研究社会结构和制度的演变及其功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 符号互动主义理论符号互动主义理论是由乔治·赫伯特·米德创立的理论流派,该理论认为社会是通过人们之间的符号和象征性互动构建起来的。

符号互动主义关注个体在社会互动中的角色建构过程,以及这种过程对个体行为和身份的影响。

符号互动主义理论强调个体对于社会现实和符号的不断演绎和重新解释,认为社会不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结构,而是由人们通过符号和互动不断构建和重构的。

这种理论观点对于研究社会的文化、身份和认同等问题具有启发性。

3. 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结构功能主义理论是人类社会学理论中的另一个重要流派,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欧洲。

该理论强调社会结构和功能的相互关联,认为社会的结构和功能是相互影响和塑造的。

结构功能主义关注社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和稳定性,以及这种整体性和稳定性对于社会的发展和变迁的影响。

结构功能主义理论提供了一种批判性的社会分析框架,可以帮助人们理解社会结构和功能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这种理论观点对于研究社会变迁和发展的原因和机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结语人类社会学理论涉及到多个流派和理论观点,每种理论都对社会学研究和社会变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不同理论的探讨和比较,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和变革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学理论流派(重要)
——社会学理论学派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是从马克思恩格斯开始,以历史唯物主义和指导思想为基础的社会学理论的总称。

在世界社会学发展的两大传统中,它是从孔德开始的相对于西方社会学的另一大传统。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及其后继者的社会学思想和社会理论,以及当代学者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观点和方法阐述的社会学理论和理论。

在XXXX时代,苏联和东欧国家的主导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具有每个国家的特点。

代表性作品有苏联的《社会学手册》(1976),民主德国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社会学原理》(1977)等。

西方国家也有一些学者从各自的立场和观点从事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研究和评论。

英国学者t b .波特莫尔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1975)可以被认为是这一领域的代表作品。

在中国,大多数社会学者都在努力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自1979年社会学重建以来,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探索取得了一些进展,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涉及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

正确解决这一问题对于理解和建设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具有重要意义。

一种观点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这种观点在20世纪30年代和50年代的苏联以及50年代和70年代
的中国占主导地位。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苏联学术界弱化了这种“等效”或“替代”的观点,提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有三层结构,即一般理论、专门理论和个体经验研究,其中一般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组成部分。

这种“部分对等”或“部分替代”的观点长期以来一直是苏联学术界的主流观点。

第二种观点与第一种观点相反,第一种观点认为历史唯物主义应该纳入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南斯拉夫学术界的许多学者都支持这一观点。

他们认为社会学是一门关于社会的一般科学,历史唯物主义只是历史的逻辑或辩证唯物主义的社会观和社会发展观。

因此,他们经常在社会学著作中系统地讲述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

卢基奇的《社会学原理》(1960)和布里·塞里的《社会学原理》(1963)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品。

在中国,也有少数学者持类似“大社会学,小唯物史观”的观点,认为唯物史观属于社会学,因为唯物史观不是哲学,而是具体的科学。

他们认为,一般社会学研究整个社会的基本构成及其各部分的相互关系,以揭示整个社会的发展规律。

它有“一般社会学”、“特殊社会学”和“个体社会学”三个层次。

历史唯物主义属于“一般社会学”的层次。

历史唯物主义对社会学的“指导理论”不能成立。

第三种观点认为,历史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既不同又有联系。

一方面,历史唯物主义不能取代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两者是不同的;
另一方面,它强调历史唯物主义是社会学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
想,两者紧密相连。

一些学者具体论证了历史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关系是哲学科学与具体社会科学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二者的关系是:①从二者的研究对象来看,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而社会学研究社会运行和发展的特殊规律。

(2)从二者所属的科学层面来看,历史唯物主义是包括社会学在内的社会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社会学没有这么高的概括度。

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它以自己独特的视角概括了其他社会科学。

(3)从两者的功能来看,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审视整个社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社会学则侧重于以自己独特的视角来研究社会,例如,从社会结构或社会互动等角度来探索社会运行机制。

因为历史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是世界社会学发展的两大传统,它是相对于西方社会学而言的另一个主要传统,始于孔德。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及其后继者的社会学思想和社会理论,以及当代学者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观点和方法阐述的社会学理论和理论。

在XXXX时代,苏联和东欧国家的主导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具有每个国家的特点。

代表性作品有苏联的《社会学手册》(1976),民主德国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社会学原理》(1977)等。

西方国家也有一些学者从各自的立场和观点从事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研究和评论。

英国学者t b .波特莫尔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1975)可以被
认为是这一领域的代表作品。

在中国,大多数社会学者都在努力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自1979年社会学重建以来,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探索取得了一些进展,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涉及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

正确解决这一问题对于理解和建设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具有重要意义。

一种观点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这种观点在20世纪30年代和50年代的苏联以及50年代和70年代的中国占主导地位。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苏联学术界弱化了这种“等效”或“替代”的观点,提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有三层结构,即一般理论、专门理论和个体经验研究,其中一般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组成部分。

这种“部分对等”或“部分替代”的观点长期以来一直是苏联学术界的主流观点。

第二种观点与第一种观点相反,第一种观点认为历史唯物主义应该纳入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南斯拉夫学术界的许多学者都支持这一观点。

他们认为社会学是一门关于社会的一般科学,历史唯物主义只是历史的逻辑或辩证唯物主义的社会观和社会发展观。

因此,他们经常在社会学著作中系统地讲述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

卢基奇的《社会学原理》(1960)和布里·塞里的《社会学原理》(1963)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品。

在中国,也有少数学者持类似“大社会学,小唯物史观”的观点,认为唯物史观属于社会学,因为唯物史观不是哲学,而是具体的科学。

他们认为,一般社会学研究整个社会的基本构成及其各部分的相互关系,以揭示整个社会的发展规律。

它有“一般社会学”、“特殊社会学”和“个体社会学”三个层次。

历史唯物主义属于“一般社会学”的层次。

历史唯物主义对社会学的“指导理论”不能成立。

第三种观点认为,历史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既不同又有联系。

一方面,历史唯物主义不能取代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两者是不同的;
另一方面,它强调历史唯物主义是社会学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两者紧密相连。

一些学者具体论证了历史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关系是哲学科学与具体社会科学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二者的关系是:①从二者的研究对象来看,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而社会学研究社会运行和发展的特殊规律。

(2)从二者所属的科学层面来看,历史唯物主义是包括社会学在内的社会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社会学没有这么高的概括度。

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它以自己独特的视角概括了其他社会科学。

(3)从两者的功能来看,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审视整个社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社会学则侧重于以自己独特的视角来研究社会,例如,从社会结构或社会互动等角度来探索社会运行机制。

因为历史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是:帕克等人的《城市──对都市环境研究的提议》(1925),《都市社区》(1926),伯吉斯的《家庭──相互影响的个性之统一体》(1926),沃兹的《都市生活是一种生活方式》(1938),佐巴夫的《黄金海岸和贫民窟》(1929),脱粒机的《团伙》(1927)等。

芝加哥学派的经验社会学方向对美国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20世纪30年代,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相继成立了各自的社会学研究中心。

1935年,美国社会科学学会成立了《美国社会学评论》,并停止使用芝加哥大学的社会学杂志作为美国社会科学学会的杂志。

这一变化标志着芝加哥学派在美国社会学家中的主导地位的削弱。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