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社会学理论流派之功能论
社会学理论知识点
![社会学理论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35a3054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2c.png)
社会学理论知识点在社会学领域中,有许多重要的理论知识点对于我们理解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以下将介绍几个社会学理论知识点,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分析社会。
社会学理论知识点一: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其核心思想是对社会发展和阶级斗争的分析。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强调社会结构和经济基础之间的内在联系,主张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对于理解社会历史发展和社会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
社会学理论知识点二:功能主义社会学理论功能主义是社会学中的另一个重要理论流派,其核心概念是社会功能和结构的平衡。
功能主义社会学理论认为,社会是一个具有互补功能的整体,各个部分相互配合,共同维持社会的稳定运行。
通过功能主义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功能和结构之间的关系。
社会学理论知识点三:符号互动主义社会学理论符号互动主义是社会学的另一个重要理论流派,其核心理念是社会是通过人们的符号交流和互动构建的。
符号互动主义社会学理论强调人们的意义构建和社会互动对于个体行为的影响,认为个体行为和社会关系是通过符号交流产生共同理解的结果。
通过符号互动主义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和社会互动的机制。
社会学理论知识点四:结构功能主义社会学理论结构功能主义是社会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理论知识点,其核心思想是社会结构和功能的相互作用。
结构功能主义社会学理论认为,社会结构是通过具有特定功能的部分相互联系形成的,各个部分相互依存,维持社会的正常运作。
通过结构功能主义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结构和功能之间的联系。
综上所述,社会学理论知识点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功能主义、符号互动主义和结构功能主义等不同的理论流派。
这些理论知识点对于我们理解社会现象、分析社会问题以及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深入了解和应用这些社会学理论知识点,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探索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当代社会学的主要理论流派及观点.
![当代社会学的主要理论流派及观点.](https://img.taocdn.com/s3/m/f49c18757f1922791788e831.png)
●功能主义理论 宏 观
●冲突论
微观 :●互动论
●交换论
一、功能主义理论
1.理论渊源
生物学概念和术语的借用
2、代表人物
孔德
斯宾塞 涂尔干
马林诺夫斯基 拉德格里夫布朗
默顿
帕森斯
3、形成时间: 初步形成于20世纪30—40年代,鼎盛于
60年代的西方社会学中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基本观点
侧重于对社会系统的结构进行功能分析 功能主义理论把社会跟有机体作类比, 认为社会是由诸多相互依存的各部分构成 的统一系统,各部分都在系统中承担一定的作 用或功能; 系统一般保持均衡状态,当受到外部和内 部因素刺激时,原有的均衡被打破,系统内部 开始进行调节,而后建立新的均衡 功能主义又叫“结构功能主义”
2) 默顿
他认为,当前社会学不需要高不可攀的巨型 理论,而是与经验世界密切相联、具有明确操作 化概念的“中层理论”。这种理论可以引导实证 研究,可以用经验事实加以验证,同时也可抽象概 括
提出新的功能分析范式: 潜功能与显功能(功能不可或缺性) 正功能与反功能(功能统一性和普遍性)
二、冲突论
1、理论渊源 1)对功能论的批评
互动论者认为人们具有行动的自由,社会结构不全是一种 控制力量。
强调人们总是处在创造、改变他们的生活世界的过程之 中。
不仅关注人们如何行动,而且对人们的思想和感觉感兴 趣
3、互动论的三个流派及代表
1)符号互动理论(库恩、布鲁默)
也称符号相互作用理论,是一种通过分析在日 常环境中的人们之间的互动来研究人类群体生活的 社会学理论流派
2、基本观点
冲突论认为,人们因为有限的资源、 权利和和声望而发生的斗争是永恒的社 会现象也是社会变迁的主要源泉。
社会学理论主要流派观点回顾
![社会学理论主要流派观点回顾](https://img.taocdn.com/s3/m/7813c62c4431b90d6c85c742.png)
功能主义理论功能主义理论把社会跟有机体作类比,认为社会是相互依存的各部分构成的整体系统,各部分都在系统中承担一定的作用或功能;社会具有生存发展所必需的一些条件,即功能先决条件。
对社会的各组成部分来说,它们的功能就是满足这些基本生存条件。
功能主义又叫“结构功能主义”第一节理论来源一、古典社会学家的功能论思想1.功能主义的思想基础是把社会跟生物有机体作对比。
2.孔德:家庭—细胞,阶级(喀斯特)—专门组织,城市和社区—实际器官3.斯宾塞预示了现代功能主义的特征,初步提出了功能先决条件的思想4.涂尔干对功能主义理论发展影响最为突出,他强调了功能分析方法,把它同因果联系作了区别。
5.涂认为,解释社会事实时,必须区分社会事实产生的原因和社会事实所发挥的功能6.涂所倡导的整体主义方法论观点,对社会秩序、整合和稳定的重视,以及对结构分析的强调,都对现代功能主义又直接影响二、社会人类学与功能分析传统7.拉德克利夫-布朗把社会过程、社会结构和功能三个概念看作解释人类社会系统中社会行为的基本范畴,认为社会是一个整体,或说任何文化都构成了一个功能统一体或系统8. 拉德还突出强调了社会结构概念,指制度化的角色和社会关系中的人的配置9. 拉德克利夫-布朗还指出了以前的功能分析所存在的“目的论”倾向,提出应该用“存在的必要条件”取代“需要”概念10.马林诺夫斯基勾勒出了现代社会学的功能主义的基本轮廓,他对现代功能主义的影响包括:一是系统层次思想,二是不同层次的系统,具有不同的多样性的系统需要的思想11.马林特别强调文化的制度因素12.总之,功能主义者把文化或社会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认为构成整体的各部分都发挥一定的功能并相互依存,以维持统一整体的存在第二节帕森斯的抽象功能主义一、社会行动理论1.帕森斯早期受韦伯的影响较大,特别重视社会行动概念,他在《社会行动的结构》中提出了一种所谓的“唯意志的行动论”,此书被看作是现代社会学理论的第一次综合,对社会学历论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2.帕森斯认为社会秩序是客观存在的,稳定的社会行动模式依赖于被行动者内化了的规范或规则,后者是先于个人而存在的2.帕森斯提出了一种关于社会行动的概念构架,称为“手段—目的”框架,用来说明这一框架的基本概念,帕森斯称为“单元行动”5.帕的唯意志论行动理论来自对功利主义、实证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三种方法论传统的批判与综合6.帕倡导的是一种主观性和选择性的社会行动概念。
社会学主要流派
![社会学主要流派](https://img.taocdn.com/s3/m/4e5aea761ed9ad51f01df278.png)
柯林斯
社会冲突是社会生活的中心 过程,仅仅提出一种补充性 “冲突理论”不足以说明这 一过程,必须建立一门以冲 突为主题的社会学
社会结构是行动者的 互动模式,吸取了现 象学和民俗学方法论 的研究成果,力图为 宏观社会学奠定微观 基础
必须建立假说—演绎 的命题系统,并从经 验上加以验证
符号互动理论
乔治.米德
社会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功能主义理论 社会冲突理论 符号互动理论
社会交换理论
功能主义理论
孔德、斯宾塞、迪尔凯姆
帕森斯(集大成者)的抽象功能主义
默顿的经验功能主义
主要思想观点
孔德
帕森斯
社会是由众多部分组成的互相依赖的整体; 提出有机体类比;
适应功能、目标实现功能、整合功能、模式维持功能是任 何一个生命系统都应具备的功能; 社会系统应维持其内部各子系统之间边界关系最低限度的 平衡,维持好了就发挥出社会系统的正功能; 冲突只有破坏作用;
提出新的功能分析范式; 提出显功能与潜功能、正功能与反功能以及功能选择等新 的概念和观察角度; 中层理论(主要包括角色冲突、参照群体、社会调适性、 规范的形成、异常行为与社会控制等);
默顿
正功能与负功能是指社会结构要素及其关系对于社会 调整与社会适应是起帮助作用还是削弱作用; 显功能是被社会系统内的参与者所认识到的并有意造 成的客观作用,潜功能不是由社会成员有意造成并未 被认识到的客观作用; 功能替代是指某一结构组成部分可以具有多种功能, 而同一功能也可由系统的不同部分所实现
社会冲突理论
主要代表人物有:科塞、柯林斯、达伦多夫、赖 克斯等。
1975年,柯林斯的《冲突社会学:迈向一门说明性科学》 出版,标志着冲突问题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教育社会学的理论流派
![教育社会学的理论流派](https://img.taocdn.com/s3/m/a52e547f915f804d2a16c146.png)
不平等社会秩序的合力延续的?大多从阶级分析的 方法入手。 • 认为学校内部的意识形态是统一的,是占社会 主导地位的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其代表人物有阿 尔杜塞、鲍尔斯和金帝斯。 • 强调意识形态的独立性,学校内部的意识形态 不是统一的。代表人物:葛兰西、阿普尔、吉鲁、 威利斯。
• (二)文化资本理论与社会再生产
• 布迪厄关注两个问题:一是社会结构为什么趋
于再生产自身?规律是什么?二是教育是如何充分 传播知识和思想的体系的?
• 布迪厄将资本分为三种基本形态:经济资本、 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
• 文化资本的三种存在形式:(1)具体的状态(2 )客观的状态(3)体制的状态
• 教育行为客观上是一种“符号暴力” 。
•
2020/7/23
• (二)教育功能论及其基本主张
• 功能论者在运用他们的观点研究教育 时,主要解决的问题是:
• 教育可以满足哪些社会需要?教育对于 维护社会的稳定起到哪些作用?
• 教育的社会功能主要有两个: • 一是社会化的功能;二是社会选拔功
能。
2020/7/23
• 二、教育的社会化功能 • 帕森斯认为,教育的主要功能是社会化,他将
•
2020/7/23
• (一)教育选择与社会整合 • 拉尔夫.H.特纳关心的问题: • 一个国家在有着严重阶层分化的情况下是如何
保持社会秩序的问题,如何实现社会整合的?
• 他以美国和英国这两个国家进行了教 育选拔功能的个案研究。
•
2020/7/23
• 美国和英国教育制度促进社会流动的方 式不同。
2020/7/23
• 四、教育功能论简评 • 贡献: • 推动了对教育及其组成部分功能的社会学研究
功能理论和冲突理论解释的范围和不足
![功能理论和冲突理论解释的范围和不足](https://img.taocdn.com/s3/m/a15e744b2e3f5727a5e9626a.png)
功能理论和冲突理论解释的范围和不足曾奇奇 (10级教育,10123032)摘要:教育社会学三大理论流派中的“功能论”和“冲突论”的名称及其理论核心就是来自于社会学理论中“结构功能主义”和“冲突主义”理论。
功教育社会学的这两大主要的理论功能论和冲突论是教育社会学中最有影响、至今仍有强大生命力的两大理论。
众所周知,在强大的理论都会有其解释的范围限制,那么着两大理论的解释的范围和不足又在那里呢?本文将从理论入手,然后加以实例论证说明其解释的范围和不足。
关键字:功能理论冲突理论解释范围功能理论认为,社会是由许多不同的系统组成的一个相对持久和稳定的结构。
社会结构中的每一子系统对于社会的稳衡、对于社会整体作用的发挥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这一理论非常强调社会一体化,强调社会制度、规范及角色的功能。
其核心概念有结构与功能、统合(整合)、稳定、和谐。
冲突论则与之相异,认为,社会秩序不是建立在对共同价值的一致认可上,而是建立在统治阶级的控制权力上,认为是冲突而非“一致性”是社会发展的动因,认为冲突是社会生活中一种自然和不可避免的现象。
在他们看来, 整个社会体系分为支配者和从属者两部分, 双方具有利害冲突,支配者欲将本身的价值观加之于从属者, 并迫使其接受,而从属者亦有其自身的价值观。
由此产生对立, 并构成对社会体系稳定性的威胁。
其核心概念有冲突、变迁、强制等。
可看出,功能理论存在一个理论假设,即社会是一个相对持久的和稳定的结构,所以,这也就决定了功能理论的解释范围。
在这个理论假设前提下,功能主义只是适用于相对持久和稳定的社会环境,而对于非持久、稳定的社会条件下,功能理论则显得有所不足。
同样,冲突理论亦存在一个不甚完善的理论假设,即社会秩序的建立在统治阶级的控制权力上,故而时时刻刻存在着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斗争、冲突。
冲突理论的解释范围同样这只是在这个理论假设的范围内,而在一个稳定的、契约性社会里则会失灵。
社会学第二讲:社会学的主要理论视角
![社会学第二讲:社会学的主要理论视角](https://img.taocdn.com/s3/m/5a5c40f6aeaad1f346933fa2.png)
一、宏观社会学
结构功能主义理论 冲突论
二、微观社会学
符号互动论
奥古斯特· 孔德 (1789-1857) 卡尔· 马克思 (1818-1883) 马克斯· 韦伯 (1864-1920) 乔治· 赫伯特· 米德 (1863-1931) 埃米尔· 涂尔干 (1858-1917)
乔治• 米德(G.H.Mead) 哈伯特•布鲁默(H.Blumer)
查尔斯•库利(C.H.Cooley)
“镜中我”概念
—通过符号互动,人们
彼此成为对方的镜子, 我们对自己的看法取 决于我们与他人的关 系。
乔治• 米德(G.H.Mead)
—符号互动论的创始者
心灵• 自我• 社会
-心灵:表示我们对符号的理解,完全产生于他人重复进行的互动。 -自我:对他人对我们行动所做的反应的了解和认识。“扮演他人的角色”。
什么是互动论的视角?
互动论关注社会的微观方面—社 会互动和作为社会存在的个 人。
互动论研究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是 如何交往的,他们又是如何 使这种交往产生实质性意义 的。互动论研究人的行为、 思想和感觉,探索人们的动 机、目的、目标和他们理解 世界的方式。
符号互动论的代表人物
查尔斯•库利(C.H.Cooley)
默顿对功能理论的修正
宏 过去的 大 功能理 抽 象 论 理 论 功能统一性观点: 社会系统的任何 局部都对整个社 会具有功能。 功能普遍性观点: 社会的任何活动或 仪式都完成了某些 对社会有益的功能。 功能不可替 代性观点: 把某些制度 看成是不可 替代的。
默 顿
中 观 理 论
现代社会中,有 许多东西并不具 有全社会的功能, 而仅仅对社会的 某个部分具有功 能。
当代社会学主要理论流派
![当代社会学主要理论流派](https://img.taocdn.com/s3/m/988c9d2aa45177232f60a2ee.png)
第三节当代社会学主要理论流派l功能论l冲突论l互动论l关系论一、功能论塔尔科特·帕森斯(1902—1979年),美国现代社会学的奠基人,创立结构功能论,主要著作《社会行动的结构》、《社会系统》、《经济与社会》、《关于行动的一般理论》。
功能论认为,整个社会如同一个有生命的有机体,这个有机体的各个部门都是为了维护这个有机体的生存和延续而存在。
功能论强调社会是由相互依存的各部分构成的整体系统,其中的每个部门存在的目的都是为了维持社会的稳定。
分化和互赖是功能论的核心概念。
(14)默顿,Robert Merton (1910-2003),美国社会学家,结构功能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著有《社会理论与社会结构》、《理论社会学》、《科学社会学》等。
二、冲突论冲突论认为,社会结构之间充满了利益的分化与不平等,这些不平等带来了社会冲突,从而促进了社会发展。
冲突在社会中普遍存在,且社会冲突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
(15)刘易斯·科塞(Lewis Coser,1913-2003),美国社会学家。
系统分析了冲突的社会功能。
达伦多夫(Ralf G.Dahrendorf,1929-2009),德国社会学家,曾任伦敦经济学院院长,授予勋爵。
新马克思主义冲突理论代表人物之一。
三、互动论任何社会制度、社会文化、社会结构等宏观层次的影响,都必须通过社会行动者的互动而发生,所以,不同场景下的社会互动及其行为影响机制,是社会学理论建构和理论解释的必要环节。
(16)乔治·赫伯特·米德(Mead,George Herbert ,1863-1931),美国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著有《心理、自我和社会》,提出符号互动论。
尔文·戈夫曼(Erving Goffman,1922-1982),美国社会学家,《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现》提出戏剧透视法和日常生活社会学。
四、关系论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为此,人们的态度与行为,受其社会网络关系的制约。
当代社会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当代社会学的主要理论流派](https://img.taocdn.com/s3/m/5862b3f6a6c30c2258019e71.png)
了解当代社会学的主要理论流派较成熟的有结构功能主义、冲突理论、交换理论及互动理论。
1.结构功能主义结构功能主义是社会学中历史最长的重要的理论方法。
现代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塔尔科特·帕森斯(T.Parsous,1902—1979)。
他通过对社会功能系统的假定以及人们行为系统和控制人们行动的系统分析,为整个社会达到均衡、稳定规划了一个模式。
他的观点也是社会学理论发展过程中一直争论的焦点。
2.冲突理论其代表人物有源于结构功能主义内部的列维斯·科塞尔和兰德尔,还有自称受到马克思主义启发的拉尔夫·达伦道夫和怀特·莫尔斯。
冲突论者认为,社会不可能仅仅是平衡与和谐。
而是一个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而且长期存在着并非对社会只产生破坏作用的冲突,这是社会运行十的持续的必然现象。
冲突并不一定指公开的暴力,也包括紧张、敌意、竞争和在目标与价值标准上的分歧。
冲突的产生是因为资源的稀有使其社会关于它的分配允满着不平等现象。
3.交换理论交换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社会学家乔治·霍曼斯和彼得·布劳。
关于人们的社会行为,霍曼斯的交换理论创建于20世纪60年代,是一种从个人、心理出发的微观社会学理论。
中心论点是将人的社会行为视为相互酬劳的交换行为,包括物质的、权力的、精神的交换,其思想实质是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际关系的商品化倾向假设。
此外,霍曼斯还认为,在这些交换过程中贯穿着“对等原则”的社会交换是公平的交易。
布劳利用霍曼斯的微观社会学中的交换概念与权利概念这样的宏观问题结合起来,以填补微观与宏观的鸿沟。
他进一步指出交换并非都是平等的,作为交换论者,他也发展了霍曼斯关于社会行为的交换原则。
4.社会互动理论以库恩(M.Kuhn)、布卢默(H.G。
Blumer)和米德(R.H。
Meed)的学说和著作为代表。
互动理论观点庞杂,有符号互动论、拟剧理论、现象互动论、本土方结论等。
社会教育学三大理论
![社会教育学三大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7d0187d7ad51f01dc281f173.png)
三大理论谈高考结构功能论强调,每个社会都是由许多不同质的部分组成的相对持久和稳定的结构。
社会结构包括各种社会制度、社会组织或行为的各种模式,以及各种社会角色的分配。
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特别强调注意社会结构中的一部分对于社会整体生存所发挥的功能:强调社会制度、规范和角色功能的发挥,有助于保持社会均衡和促进社会发展。
而高考作为我国筛选和选拔人才、促进人力资源专业化和合理化流动的一种考试形式,对个体和社会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追溯我国高考的历史长河,我们可以看到,高考对于社会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促进了我国社会结构的合理建构和社会的在发展。
高考作为一种社会选拔机制的集中体现,是个体获取文化技术资源的主要手段,同时,公平性作为高考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促进个体提升自身状况的愿望,并为人的自身价值实现提供了可能和途径,从而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例如,有些贫困地区的孩子通过自身的努力,提高了自身素质,来到城市参加工作,摆脱了贫困。
大部分农村的孩子都是通过高考来改变自身的命运,也唯有高考才能使他们走出贫困、走出落后,从而获得了幸福的生活。
所以,高考的存在可以推动人口的流动和经济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社会冲突论强调,人们因为有限的资源、权利和声望而发生的斗争是永恒的社会现象,也是社会变迁是主要源泉。
因此社会冲突理论关注的是高考制度的教育不公平。
主要有三方面:一是高考加分制度。
从初衷来讲,加分政策是为了鼓励有特殊才能的学生脱颖而出。
但制度本身对那些经济条件差、教育资源的缺乏的学生来说已经是一种不公平,加之在实际操作中,这种政策被某些利益群体所利用,例如某市19名加分学生中竟有13名是“权势家庭子女”,此时不公平现象更佳严重。
二是高考与户籍挂钩。
全国统一的试卷,统一的评分,在各省的招生名额和录取分数相却不相同。
同样的成绩,由于户籍不同,一个能够进入北京大学,另一个只能进入二本。
为了选择名校,“高考移民”现象层出不穷。
教育社会学的功能论和冲突论——兼论两种理论对我国教育现状的解释
![教育社会学的功能论和冲突论——兼论两种理论对我国教育现状的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dbb89747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e4.png)
作者: 朱志勇
作者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
出版物刊名: 上海教育科研
页码: 6-9页
主题词: 教育社会学 冲突论 功能主义 教育系统 功能论 教育现状 社会学理论 教育目的 社会转型 社会系统
摘要: 教育社会学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用社会学理论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教育社会学本身的理论去分析、解释、甚至于解决教育系统、领域中的现象和问题。
这里所称“社会学理论”之所以有此功能是由于社会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社会现象,教育系统中的教育现象和问题理所当然属于社会现象范畴之中。
另外,这里所指的“教育社会学理论”是指随着社会学理论的发展以及逐步渗透到教育领域中衍生出来一门中介理论。
它的理论基础有很大部分是从社会学中借鉴而来的。
教育社会学三大理论流派中的“功能论”和“冲突论”的名称及其理论核心就是来自于社会学理论中“结构功能主义”和“冲突主义”理论。
功能论和冲突论是教育社会学中最有影响、至今仍有强大生命力的两大理论。
这种理论为何有这样大的影响?它们对教育社会学的理论发展有什么不同的贡献与局限?对我国现行教育现状的解释和指导又有什么作用呢?本文。
社会学理论3:功能论
![社会学理论3:功能论](https://img.taocdn.com/s3/m/2e542040fe4733687e21aa5e.png)
1.社会行动理论
以“行动的唯意志理论”作为对社会现象
范畴化,反映社会现象的重要特征 行动的唯意志理论综合了功利主义、实证 主义和理想主义中的有益假设和概念 唯意志理论被定义为个体行动者主观决策 制定的过程,包括规范和情境在内的制约 的结果
意志性行动包括:
行动者:个人 行动者的行动:寻求目标的实现 行动者具备实现目标的手段 情境条件:会影响目标和手段的选择 价值观、规范和理念支配行动者,影响建立和 实现目标的手段 行动涉及行动者的主观决定,受理念和情境限 制(行动者按动机和价值观定位于情境)
简评
结构功能主义从均衡出发,通过结构分化、功 能分化致力于社会系统在变化了的条件下的整 合秩序,强调系统内部的均衡和自我调适; 忽视了现实社会中无处不在的诸多矛盾冲突以 及作为社会生活主体的个人和小群体间的互动
帕森斯庞大而抽象的功能理论经默顿的功能分析
和中层理论的中和,得以与拉扎斯菲尔德的经验 主义和平共处成为社会学的主流意识 20世纪60年代起就受到冲突论等的挑战
工具性的:行动定位于有效地实现既定的目标 表意性的:行动定位于实现情感的满足 道德性的:行动定位于是非标准
2.结构功能主义的基本分析架构
社会:由许多相互依存的单元共同组成的
一个统一系统,其内部存在结构分工,每 个单元都各自发挥着特定的功能; 各部分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系着 社会作为一个整合系统而存在; 一部分变化引起其他部分甚至整体的变化, 从而维持系统均衡
获取资源和传输资源 生产有用的东西 通过权力和符号管理整合内部的活动
每一系统层次或整个社会都显示出同样的需求 任何经验系统里的重要动因都围绕着满足这些基
本需求的必要条件 社会单位对环境的适应程度,是由满足必要功能 条件的程度决定的
社会学理论与方法
![社会学理论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ff38152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9a.png)
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社会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及其现象的学科,旨在揭示人类行为背后的规律和原因。
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是社会学研究的基础和工具,下面我将分别介绍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
社会学理论:1. 功能主义理论:认为社会是一个有机体,各个社会组成部分相互依存、相互配合,共同维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2. 冲突理论:强调社会中存在阶级矛盾和利益冲突,社会发展是通过阶级斗争推动的。
3. 互动主义理论:关注个体之间的互动和社会关系的形成,认为人的行为是通过互动和社会意义构建的。
4. 符号互动主义理论:强调个体通过对符号意义的解释和共享来构建社会现实,人的行为是基于符号交互的。
社会学方法:1. 观察法:通过观察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来收集数据,可以是参与观察或非参与观察,有助于了解社会现象的真实情况。
2. 调查法:通过设计问卷、面谈等方式来收集数据,包括定性和定量研究。
定性研究注重对参与者的深入理解,定量研究则注重大样本的统计分析。
3. 实验法:通过控制变量的方式,在受控环境中观察和测量行为,验证研究假设和推断因果关系。
4. 比较法:通过对不同社会、不同文化之间的比较来研究社会现象的差异和共同点,以揭示社会规律和因果关系。
5. 历史研究法:通过研究社会历程和变迁来揭示社会发展规律和原因。
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相互依存。
社会学理论提供了分析和解释社会现象的框架和理由,而社会学方法为理论提供了可靠的实证基础。
理论指导研究过程中的问题选择、方法设计和研究结果的解读,而方法则为理论的检验和验证提供了依据。
在实际研究中,研究者常常根据研究问题的不同选择适合的理论和方法。
比如,如果研究的是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那么功能主义理论和观察、调查等方法就是常用的选择;如果研究的是社会中的冲突和不平等,那么冲突理论和比较、实验等方法可能更为适合。
同时,社会学理论与方法也可以相互补充和修正。
理论可以通过实证研究的结果得到支持或修正,而方法的选择也可以被理论的需求所指导。
社会学的理论派别与争议
![社会学的理论派别与争议](https://img.taocdn.com/s3/m/7436c356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1d.png)
社会学的理论派别与争议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现象、社会行为和社会组织的学科,涉及广泛且复杂的领域。
在这个学科中,不同的理论派别产生了多样的观点和争议。
本文将探讨社会学的理论派别以及它们之间的争议。
一、功能主义派别功能主义派别是社会学领域中最具影响力的派别之一。
它强调社会的稳定和秩序,认为社会是由各个部分相互作用而成的系统。
功能主义认为社会的各个组成部分都起着维持社会稳定和秩序的功能。
比如,家庭、政府、教育等社会机构都有自己的功能,并相互依存。
然而,功能主义也面临着一些批评和争议。
批评者认为,功能主义过于强调社会的稳定,忽视了社会变迁和冲突的重要性。
他们指出,功能主义没有充分考虑到社会不平等和权力关系对社会问题的影响。
二、冲突理论派别冲突理论派别强调社会中的冲突、分歧和不平等。
他们认为社会是由各个社会群体之间的斗争和冲突所推动的。
冲突理论关注社会不平等、阶级斗争和权力关系。
例如,马克思主义是冲突理论的代表,强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且社会的发展是阶级斗争的结果。
然而,冲突理论也受到了一些批评。
批评者认为,冲突理论过于简化社会问题,将社会现象过分解释为社会冲突的结果,忽视了社会的其他方面。
他们指出,社会中也存在合作和共同利益,而不仅仅是冲突。
三、符号互动主义派别符号互动主义派别关注个体在社会中的行动和互动。
他们认为社会是由个体之间的人际关系和符号交流所构建的。
符号互动主义注重个体的意义构建和行为的解释。
通过观察和分析个体的互动,符号互动主义揭示了社会的意义和个体的意义构建。
然而,符号互动主义也面临一些批评。
批评者认为,符号互动主义过于依赖个体的主观意义,忽视了社会结构和制度对个体行动的影响。
他们指出,符号互动主义没有充分考虑到社会的宏观层面。
四、女性主义派别女性主义派别关注性别对社会的影响并呼吁性别平等。
女性主义批评传统的社会学理论过于男性中心,忽视了女性的权益和经验。
女性主义着重分析和揭示社会中的性别不平等和性别歧视问题,以促进社会的性别平等。
第二讲教育社会学理论流派研究
![第二讲教育社会学理论流派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6093a19a8956bec0875e349.png)
(三)学校内部社会关系的冲突论分析——华勒的 “教学社会学”
1932年,美国社会学家威拉德.W.华勒(Willard Walter Waller,1899—1945)出版了《教学社会学》。
华勒以冲突为基础勾勒出学校内部人际关系的总体状 况,即学校在内力与外力作用下,其内部的方方面面始终处 于不断的冲突、争斗之中,而学校对此须进行协调,将不平 衡转化为平衡。华勒的观点是:
一、教育冲突论的主要观点
(一)重视冲突:认为现代社会是动态社会,冲突是社会 普遍现象。
(二)重视强制:认为任何一个团体或阶层的利益优势需 要强制维持,社会秩序需要强制,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 的,社会变迁总是不断地由一种强制秩序取代另外一种强制 秩序。
(三)重视变迁:社会群体之间的冲突和斗争的结果必然 导致社会不断变迁,因此冲突是社会变迁的原动力。稳定是 短暂的,斗争、变革则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现象。
3.反抗理论或抵制理论
代表人物有麦克尔·爱普尔(Michael·Apple)和帕 尔·威利斯(Paul Willis)。
该理论强调教育民主自由、教育的唯意志论倾向,认为
教育内部的“反抗”与“抵制力”在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再生 产中
具有重要性。 爱普尔在《教育与权力》和《教育中文化与经济的再生
产》两书中认为,学生并非完全被动地被学校塑造,而是在 创造性地适应学校的规范和制度以及隐性课程,教育并非完 全被经济所决定,要注意学生文化的自主性问题。
第二节 冲突论
主要研究社会中人与人之间、阶级与阶级、阶 级与阶层、阶层与阶层之间冲突起因、形成、制约 因素及其对社会运行的影响,这种观点被用来分析 教育制度就认为社会秩序不是建立在对共同价值一 致认同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统治阶级的控制权力 上,统治阶级利用学校来生产与其特殊利益相符合 的统治地位。
当代社会学的主要理论流派及观点
![当代社会学的主要理论流派及观点](https://img.taocdn.com/s3/m/40b3d22e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95.png)
5、主要代表人物
功能主义创始人和集大成者。
任何一个生命系统都具有四种功能:
①适应功能。 适应、获得、生存、发展 由经济制度执行
②目标实现功能。 确定目标、实现目标 由政治制度执行
③整合功能。 协调关系、维持和谐 由法治制度执行
④模式维持功能 拥有特定机制、维护原有模式 由家庭和教育制度执行
2 拟剧论 戈夫曼
用表演和比喻来说明日常生活中人的互动理论。 社会是一个舞台,全体社会成员是在这个舞台上扮演不同的角色。他们都在社会互动中“表演”自己塑造自己的形象并更好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3 常人方法学 本土方法论 加芬克尔
人们有意无意地构建、维持、转变他们对于外部社会现实“感受”的复杂方式。将社会凝聚在一起的力量不是价值、规范、共同定义和互通有无,更多的是建构社会秩序预设的明显和不明显的方法
二、冲突论
1、理论渊源
冲突论
1 对功能论的批评
2 马克思的矛盾性和冲突思想 财产与生产资料的占有不均—根源;私有制导致阶级斗争—现象;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意义
3 韦伯的冲突思想 社会冲突起源于权利、财富和声望的高度相关,弱者选择冲突是为了改变不平等的状况
4 齐美尔的冲突思想 人有敌对本能。冲突是普遍而不可避免的,不太紧张和激烈的冲突能促进系统的团结、统一和有意义的变迁
2 默顿
他认为,当前社会学不需要高不可攀的巨型理论,而是与经验世界密切相联、具有明确操作化概念的“中层理论”。这种理论可以引导实证研究,可以用经验事实加以验证,同时也可抽象概括
提出新的功能分析范式: 潜功能与显功能 功能不可或缺性 正功能与反功能 功能统一性和普遍性
2、代表人物
孔德
斯宾塞 涂尔干
三种社会学理论流派之功能论
![三种社会学理论流派之功能论](https://img.taocdn.com/s3/m/bc6e2e607e21af45b307a834.png)
三种社会学理论流派之功能论陈子奇建筑122110703036自十九世纪以来,随着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人类社会的变迁愈发迅速,随之产生的种种社会问题提也愈演愈烈,在这一历史背景下,社会学这一学科得到了确立和发展。
进入二十世纪中期,随着社会学的发展,各种理论流派也逐渐兴起和成熟起来,其侧重点各有不同,角度各异,理论丰富多彩。
其中较为主要的为功能论(Functionalism)、冲突论(Conflict Theory)、互动论(Symbolic Interactionism)这三大流派。
在这三种理论流派中,我比较认同功能论的观点。
功能论初步形成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鼎盛于60年代,为西方社会学中的主要流派。
该理论的代表性人物为塔尔科特·帕森斯(Talcott Parsons)与罗伯特·金·莫顿(Robert King Merton)。
功能论论深受孔德的证实主义与迪尔凯姆的理论影响,认为社会的每个部门都是为了保持社会稳定而建构的,社会的稳定性建立在合作意识与共同意愿之上,提倡以整体的角度分析问题。
在帕森斯的理论中,社会整合了其内部各部分的功能,具有一定的自给能力,一般情况下,其系统总是区域和睦与均衡的,而各部门也都为社会的和睦各司其职,不利于社会发展与稳定的部门则会面临淘汰。
然而,对于社会中广泛存在的阶级冲突、种族冲突,帕森斯的理论体系无法对其进行解释,莫顿的理论体系则对进行了补充与修正。
莫顿认为社会机制包含了显性功能、隐性功能与反功能,并非每个功能都有利于社会系统的稳定,而社会的存在是基于各功能的协调。
毫无疑问,冲突论的观点从本质上解释了社会内部系统的关系与社会的运作方式,具有很强的客观性与实用性,作为社会学研究的主流理论,功能论目前依然在社会学界被广泛认可。
然而,就个人而言,经过对三种理论流派的学习与思考,我选择了功能论的理由如下:功能论的观点较其他流派的观点更为客观、全面功能对社会的认知来源与使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其构成功能与运作模式,通过严谨的推敲,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科学的理论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种社会学理论流派之功能论
陈子奇
建筑12
2110703036
自十九世纪以来,随着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人类社会的变迁愈发迅速,随之产生的种种社会问题提也愈演愈烈,在这一历史背景下,社会学这一学科得到了确立和发展。
进入二十世纪中期,随着社会学的发展,各种理论流派也逐渐兴起和成熟起来,其侧重点各有不同,角度各异,理论丰富多彩。
其中较为主要的为功能论(Functionalism)、冲突论(Conflict Theory)、互动论(Symbolic Interactionism)这三大流派。
在这三种理论流派中,我比较认同功能论的观点。
功能论初步形成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鼎盛于60年代,为西方社会学中的主要流派。
该理论的代表性人物为塔尔科特·帕森斯(Talcott Parsons)与罗伯特·金·莫顿(Robert King Merton)。
功能论论深受孔德的证实主义与迪尔凯姆的理论影响,认为社会的每个部门都是为了保持社会稳定而建构的,社会的稳定性建立在合作意识与共同意愿之上,提倡以整体的角度分析问题。
在帕森斯的理论中,社会整合了其内部各部分的功能,具有一定的自给能力,一般情况下,其系统总是区域和睦与均衡的,而各部门也都为社会的和睦各司其职,不利于社会发展与稳定的部门则会面临淘汰。
然而,对于社会中广泛存在的阶级冲突、种族冲突,帕森斯的理论体系无法对其进行解释,莫顿的理论体系则对进行了补充与修正。
莫顿认为社会机制包含了显性功能、隐性功能与反功能,并非每个功能都有利于社会系统的稳定,而社会的存在是基于各功能的协调。
毫无疑问,冲突论的观点从本质上解释了社会内部系统的关系与社会的运作方式,具有很强的客观性与实用性,作为社会学研究的主流理论,功能论目前依然在社会学界被广泛认可。
然而,就个人而言,经过对三种理论流派的学习与思考,我选择了功能论的理由如下:
功能论的观点较其他流派的观点更为客观、全面
功能对社会的认知来源与使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其构成功能与运作模式,通过严谨的推敲,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科学的理论体系。
功能论的思考方法是站在整体的角度,全面的去认知社会的本质。
社会的组成内容是复杂的,社会问题的产生往往是多方面作用的结果,因此对社会问题的分析也不能只从单一的角度考虑,只有以全面、整体的眼光去分析,才有可能得出相对客观的结论。
由于功能论体系的整体性与全面性,并不以社会中的某一方面作为着重点,保持着中立而冷静的研究态度,对于社会各层面的问题都能得到相对客观的认识。
反观冲突论与互动论。
互动论将社会中广泛存在的的冲突作为研究的主题。
的确,冲突是影响社会运作与发展的主要问题,且反应在社会的方方面面。
然而,冲突的仅是社会现象的一个方面,虽然对社会形态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但不能背作为社会的主体研究。
因此,我认为冲突论的观点过分注重现象,仅仅将重点放在了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虽然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但缺乏对社会本质的思考与认识的全面性。
而互动论认为社会的形成源于个体之间的交流互动,因此便通过对个体间互动的研究来研究社会。
总体来看,互动论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能较好的解释诸如个人社会化等的社会微观问题,弥补了前两者在在小范围内为社会现象分析中的不足。
但是与此同时,这一理论过分强调了
主观意识的作用,仅从个体的角度出发,难以获得对社会更高层面的正确认知,具有很强的局限性。
功能论的分析方法更有利于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在对具体问题的分析方法上,功能论较其他流派也具有较大优势。
功能论在分析具体问题时,具有较高的视点,习惯站在历史、社会发展或制度等的宏观层面分析问题,分析的方向自上而下,善于从整体出发寻找问题的根源所在,对问题的分析往往避免了片面性和特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