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提纲(DOC)

合集下载

社会学概论(第三版)复习提纲

社会学概论(第三版)复习提纲

第三章一、社会的特点:1、是由人群组成的。

2、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

3、是有文化、有组织的系统。

4、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

5、社会系统具有心理、精神的联系。

6、社会系统是一个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改造能力的活的机体。

(主体是人)二、社会的功能:整合的功能;交流的功能;导向的功能;继承和发展的功能三、评价社会运行状态的原则:A综合性原则1、对社会运行评价的全面性2、对社会运行评价的整体性(整体效益)B协调性原则1、结构性协调(良性、中性、恶性)2、功能性协调——是社会运行状态的直接标志3、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协调(二者间的关系)C满足需要的原则四、社会学考察社会的几种角度:1、宏观社会与微观社会的角度2、个人关系、群体关系和社会制度的角度3、血缘、地缘和业缘的角度第四章一、文化含义:它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它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与非物质的东西。

“凡经人‘耕耘’的一切均为文化”二、文化的特征1、具有超生理性和超个人性2、复合性3、象征性4、传递性(横向与纵向)5、文化的变迁(自然条件的变化;不同文化的接触;发明与发现)与文化堕距三、文化的区分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主文化与亚文化;主文化与反文化;评比性文化与非评比性文化亚文化——职业亚文化、民族亚文化、越轨亚文化四、文化结构1、文化结构文化特质、文化丛、文化模式文化特质与文化丛构成了文化的基本内容2、文化相对主义与文化中心主义文化中心主义亦称种族中心主义,将自己的(生活方式、价值观、行为规范、信仰)看成最好的。

文化相对主义:每一种文化模式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否定事物的绝对的一面。

3、文化震惊与文化边际文化震惊:生活在某一文化中的人,打他初次接触到另一文化模式时所产生的思想上的乱和心理上的压力。

文化边际:文化的边缘地带或两种文化的交界地带。

五、文化的功能1、文化是社会或民族的分野的标志2、文化使社会有了系统的行为规范3、文化是社会团结有了重要基础4、文化塑造了社会的人第五章一、社会化的含义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的独特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为社会人,并通过社会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社会学概论复习提纲

社会学概论复习提纲

第一章什么是社会学1、社会学产生的标志和条件:(1)标志:“社会学”一词最早是由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孔德在1838年10月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第4卷中正式提出的。

(2)条件:A 经济、政治条件:18世纪、19世纪的两次大革命,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使得社会发生转型,西欧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确立,并没有建立起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所预言的“理性的王国”.B 思想理论条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霍布斯、孟德斯鸠、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历代思想家在其哲学、政治和伦理观点中包含的社会思想,给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带来这样或那样的启示和影响。

C 自然科学条件:细胞、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生物进化等三大发现,促进了孔德、斯宾塞等人为代表的用进化论解释社会变迁、用自然科学方法研究社会的实证主义思潮的发展和盛行。

D 社会调查条件:从17世纪在英国发源至19世纪的早期社会统计调查和定量分析,即为社会学积累了有关人口、商业、男女性比例等经验观察材料,也为形成社会学的调查研究方法,特别是为社会学成为一门不同于过去思辨的社会哲学的实证社会科学起了推动作用。

2、社会学的概念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3、学习社会学的意义(社会学的功能):社会学是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有效工具。

(1)社会学认识功能或认识意义A向人们提供科学的社会知识,告诉人们社会现象是什么(描述)、为什么(解释)、将来怎么变化(预测)。

B 社会学不仅提供现成的社会知识,而且通过提供社会学的视角、社会学的方法,帮助人们获得新的社会知识。

(2)社会学的实践功能或实践意义A,社会学在帮助人们掌握科学的社会知识的基础上,进而帮助人们在维护和改善现存社会结构、社会制度,改革不利社会发展的社会体制方面避免盲目性,增强自觉性,使自己的社会行动更加合理,更加符合规律性。

B、社会学以自己的研究成果,对科学地管理社会和制定正确的社会政策提供有根据的、经过论证的实际建议,为改革开放服务,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第四章组织与管理)

《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第四章组织与管理)

《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第四章组织与管理)第四章组织与管理第一节组织概述一、组织的含义与构成要素(一)、组织的含义广义的组织;指人们从事共同活动的所有群体形式,包括家庭、家族、秘密团体、政府、军队、学校等狭义的组织:是相对于初级群体的次级组织形式。

指的是人们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而有意识地组合起来地社会群体。

如政府、企业、学校、意愿、银行、社会团体等(二)、组织的构成要素通过一定的手段加入的成员目标认同;明确权利义务;明确组织边界;强化归属感明确的目标规范性章程权威的领导体系一定的物质基础二、组织类型与特征(一)、组织类型1、功能和目标为基础的分类(以帕森斯为代表)经济生产组织:把经济利益放在首位的组织,如实业公司政治目标组织:形成和部署社会权利的组织,如政府机关整合组织:调节冲突的组织,减缓社会冲突、进行社会控制,如法庭和法律职业实体模式维持组织:具有文化、教育功能的组织,教化社会成员认同社会文化、维持原有的制度和模式。

如学校、教会2、根据组织中的权威性质对成员的控制方式(艾森奥尼)强制性组织:建立在暴力基础上,以强迫手段使成员服从,以强制的手段控制其成员,如监狱、精神病院、军队功利性组织:通过金钱和物质报酬对成员进行控制的组织,如工商业企业(经济利益工具)规范性组织:用规范对成员进行控制的组织,通过规范内化实现对成员的控制,如宗教组织3、从组织运行的受惠者角度进行分类(以布劳为代表)互利组织:以组织成员的互惠为目的,如工会、政党、俱乐部服务组织:以向顾客和社会中该类组织直接相关的人提供专业性、良好的服务的组织。

如医院、学校社工机构、律所等经营性组织:盈利性组织,如公司、银行等公益组织:以一般公众为受益对象的组织,如政府机构、邮局等(拓展)以组织所使用的技术为基础的分类:长链组织(流水线;工序等);媒介组织;集约组织以组织的规模为基础的分类:小型组织;中型组织和大型组织(如医院、企业等所有组织)以组织内部关系为基础的分类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是否有正式的分工)(二)、组织的特征与初级群体相比,组织有如下特点:特定和明确的组织目标非情感关系规范的互动形式复杂的组织结构:规章制度;分工成员资格可替代性强三、组织与现代社会(一)组织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结构要素现代社会组织的特点(表现):组织大规模出现,且结构复杂化、多样化社会分工发达,组织之间的相互依存形成了负责的组织体系(二)现代组织的发展组织规模不断扩大,组织规则日益正规化和复杂化政府、企业、社会组织间关系重构第二节组织结构与组织体系一、组织目标与组织结构(一)、组织目标1、组织目标的含义组织目标:时每个组织都必须通过自身的活动去达到的某种有待实现的未来状态组织目标是组织开展活动的依据和动力,代表一个组织的未来和发展方向一般应遵循的原则包括:互惠原则、评估原则、选择原则测定组织目标实现程度及绩效的标准包括:有效性、效率、人文关怀、人道主义2、组织目标的类别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长期目标和次要目标平衡性目标和改进性目标(适应环境还是改进、提高效率)外向目标和内向目标满足其他组织的要求vs满足成员和部门的要求3、组织目标的功能组织目标是组织存在的合法化依据(实现人们期望的某种功能,满足人们需要)组织目标为组织参与者之间的分工合作提供了基础组织目标是衡量组织成员和组织活动的有效标尺组织目标是不同性质的组织相互区别的标准(二)组织结构1、组织结构的含义组织结构是指组织成员及各构成部分在组织运行过程中确立的、比较稳定的相互关系形式、包括组织构造体系、权利关系体系、内部沟通网络以及职位系列2、组织结构的类型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中,组织结构经历了直线型、职能型、直线——职能型、事业部型、矩阵型、网络型等演变直线型组织权力集中、责任分明、命令统一、控制严密、信息交流少。

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1.1830-1842,法国哲学家(孔德)出版了六卷本名著(《实证学教程》)2.社会学的功能(1)为社会发展战略的选择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2)有利于制定和实施科学的社会规划。

(3)社会学能提供组织管理的知识。

(4)为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提高生活质量作出贡献。

3.社会的特点多样性、复杂性、变动性第二章4.文化的含义文化是社会的重要组成要素,人类社会与动物群体的重大差异就在于人类有丰厚的文化,文化传承对人类社会的维系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综合定义:文化存在于各种内隐的和外显的模式之中,借助符号的运用得以学习与传播,并构成人类群体的特殊成就,这些成就包括他们制造物品的各种具体式样。

文化的基本要素是传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其中尤以价值观最为重要。

5.文化的特性(1)文化是由人创造出来的和学到的。

(2)文化是群体共享的。

(3)文化是建立在象征符号之上的。

6.文化的结构(区分文化元素、文化丛、文化模式)(1)文化元素:文化元素指文化中的最小而有意义的单位,即它是独立地能反映某种文化意义的东西。

(2)文化丛:相关的文化元素相互结合而形成的功能单位被成为文化丛,这种文化丛在时空中可以作为一个单位存在并发挥作用。

(3)文化模式:文化模式是相关的文化丛经过有秩序、有条理的整合而形成的整体。

即发现不同文化类型之间的差异。

7.文化冲突在两种文化发生接触时常常会发生文化冲突。

文化冲突是两种文化接触时在价值观念、行为规范、行为方式等方面发生的互相反对的情况。

它常表现为某种文化的拥有者排斥、抵触另一种文化,当一个族群刻意要抵制另一种文化时,他们或者采取封闭的策略,或者对异文化进行否定性的批判。

文化冲突可能发生在根本的价值领域,也可能发生于日常生活的表层,当然前者要激烈得多,同时由根本的价值冲突导致的文化变迁更加深刻。

第三章8.社会化社会学中所讲的社会化主要是指人的社会化。

《社会学概论》大纲复习资料整理

《社会学概论》大纲复习资料整理

社会学概论第一章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社会学的创立与早期代表人物1.创立时期代表人物:(1)奥古斯特.孔德《实证哲学教程》。

第一个提出“社会学”概念并创立社会学的人,被称为“社会学之父”。

学说:①科学的序列。

②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两个部分。

三阶段法则(人类理性发展:神学、哲学、实证;人类社会:军事、过渡、工业)秩序和进步是孔德实证主义社会学的核心概念。

③研究方法。

必须用研究自然界的科学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

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历史法。

(2)赫伯特·斯宾塞:《社会静力学》《社会学研究》《社会学原理》《伦理学原理》。

①社会有机体论;②社会进化论(3)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共产党宣言》、《资本论》。

布哈林《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社会学通俗读物》,经典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第一本教科书2.形成时期的代表人物:(1)涂尔干:《社会劳动分工论》《社会学方法论》《自杀论》。

创办《社会学年鉴》。

社会学年鉴学派的创始人,继承和发展了孔德创立的社会学。

系统的社会学功能分析推理方法是由涂尔干创建的。

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②个人与社会③功能分析(2)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经济与社会》合理性是韦伯社会学理论的核心概念。

①理解社会学②社会行动类型③理想类型④科层制(官僚制)第二节社会学的发展1.社会学中心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欧洲转移的美国,首先在美国发展为制度化学科。

(1)芝加哥学派代表人物:斯莫尔、托马斯、帕克、伯吉斯。

后期的主帅布鲁斯主要学术成就:第一,开拓了现代城市社区研究,使社区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第二,开创了人文区位学研究的先河。

第三,创建符号互动论。

(2)现代结构功能学派2.二战后欧洲社会学的发展特点:(1)社会学的研究重心转向现实社会(2)社会学研究领域的多样化(3)社会学的理论研究已趋向多元化(4)欧洲社会学的制度化建设也取得了很大进展。

3.苏俄社会学:米海洛夫斯基创立了主观社会学,列宁和普列汉诺夫对他们的主观社会学进行了有力的批评。

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

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

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第一篇: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2、名词解释社会整合社会分化p213社会舆论 p279社会分层p220社会组织结构p148社会失范p286镜中自我p56角色模式 p356群体意识 p282应用社会学p17家长制 p166种姓制度 p230制度化逃避3、问答题(1)社区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p178(2)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是什么? P33(3)社会保障的功能是什么? P330(4)时尚形成的条件是什么? 时尚的社会功能有哪些? P85-86 (5)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变迁的理论是什么p364(6)马斯洛的需要层次是什么?p43(7)集体行为的成因是什么?p82(8)简述社会组织的特征是什么?p144(9)初级社会群体的功能?p124(10)家庭的社会功能是什么?p131(11)社会控制的功能是什么? P2704、论述题(1)试比较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的异同.并就你个人观点说明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下怎样更好地实施社会保障。

p335(2)试述科层制在结构与运行机制上的特点,并对其进行功能分析。

P170(3)请说明社会舆论的特点,并结合实际论述社会舆论的社会控制作用。

P280第二篇:社会学概论复习填空、名解、简答、论述论述题要掌握的内容点(看书):1.社会学创立的历史及学术背景2.社会化3.大众传播媒介:是现代社会中具有最重要意义的环境因素。

4.社会分层5.违规行为社会学的定义简言之,社会学是对社会和社会行为的系统的、客观的研究。

社会学(Sociology)是现代社会科学中从某种特有的角度,或侧重对社会,或侧重对作为社会主体的人,或侧重对社会和人的关系,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因而具有自己独特的对象和方法的学科。

现代社会学的研究主题一、西方社会学的基本理论流派1、秩序学派(结构-功能主义)基本假设:社会是在协同合作的基础上进行着有秩序的运作。

发展趋势:如果没有外来事物的介入,社会发展有向着秩序与平衡发展的趋势。

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社会学概论重点第一章:社会学的研究社会学的功能:描述功能、解释功能、预测功能:社会运行的物质基础人口与社会运行人口规模直接因人的生育、死亡和迁移因素而发生变化人口的自然构成主要包括性别构成和年龄构成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包括人口自身及其变动、自然环境及其变动和社会经济条件及其变动人口发展过程:原始阶段、中期阶段和现代阶段老龄化:老龄化,即总人口中老龄人口的比重,相对于年轻人口所占的比重而言,呈持续增长。

环境与社会运行环境服务于人类的三种总体功能:供应站、居住地和废物库环境的三种功能彼此竞争空间,常常相互冲突邓拉普的模型有助于简明地概括环境的社会功能及其随时间演进而发生的变化环境与社会关系的演变:第一时期是采集狩猎时期;第二时期是农业时期;第三时期是工业时期环境保护经历的主要阶段:末端治理、源头和过程控制、可持续发展、生态现代化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与社会运行:两种生产,即人口自身的生产和物质资料的生产第三章:社会系统与社会运行一、什么是社会与社会系统(一)社会主要有两大派别:1、社会维实派:也叫社会实体派。

他们认为,社会不仅是个人之集合,也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东西,是真实存在的实体2、社会维名派:社会是代表具有同样特征的许多人的名称,是空名,而非实体,真实存在的只是个人3、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对社会做过多方面的论述:第一:社会不是单个个人的堆积或简单相加,它是人们的联系或关系,是人们相互交往的产物,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第二:在全部社会关系中,生产关系是最为根本的关系第三:社会系统思想。

社会系统是由四个子系统构成的,即经济系统、政治系统、社会生活系统和思想文化系统(二)社会的特点:1、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2、社会以人与人交往为纽带3、社会是有文化有组织的系统4、社会是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5、社会系统具有心理的精神的联系6、社会系统是一个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改造能力的活的机体(三)社会的功能:整合功能、交流功能、导向功能、继承和发展功能二、社会运行(一)什么是社会运行:社会有机体自身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表现为社会多种要素和多层次子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他们多方面功能的发挥。

00034社会学概论 复习资料(全)

00034社会学概论 复习资料(全)

社会学概论第一章社会学的创立与发展第一节社会学的创立一.社会学创立的历史条件(一).社会变革的需要现实的社会需要是社会学产生的直接根源和关键因素.. (三).社会经验研究的积累. (四).社会研究先驱奠定的社会思想基础(二).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二..社会学创立时期的主要代表.(一).奥古斯特·孔德孔德是实证主义的权威代表. 法国1838年<实证哲学教程>六卷本的第四卷首次提出社会学概念,标志着社会学的诞生.社会学之父”孔德的把握: 1.科学的分类. 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社会学. 是科学的最高层次,是科学之”皇后”2.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是对社会现象所固有的全部基本规律的实证研究. 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 前者是研究社会协调问题;后者是人类,是进步. 秩序和进步是孔德实证主义的两个核心概念理性和人类社会发展过程3.研究方法. ,是两大主题.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历史法. B.有用的而不是无用的. C.可靠的而不是可疑的. D. 确切的而不是含糊的. E.肯定的而不是否定的实证一词的涵义: A.现实的而不是幻想的(二)..卡尔·马克思1.马克思是社会学的主要奠基人. 是社会学发展的思想宝库.2. 马克思创立了社会学的基础理论3. .马克思的社会学理论注重实际.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第一本教科书<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社会学通俗读物>(三). 赫伯特·斯宾塞是英国著名资产阶级社会学家,哲学家和教育家.被誉为”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的亚里士多德”主要代表:社会静力学;社会学研究;社会学原理.1. 社会有机体论.2. 社会进化论. 主要围绕以上两个方面展开.三. 社会学形成时期的主要代表.法国社会学家. 是欧洲,(一). 埃米尔·涂尔干. 法国第一个在大学里讲授社会学的人代表作有三论: 社会分工论社会学方法的准则自杀论. .1.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是社会事实.2. 社会团结理论. 团结分为机械团结(相同性与相似性) 和有机团结(社会分工和个人异质).3. 失范理论. 失范理论是涂尔干提出的. 失范是指: 社会对个人的欲望和行为的调节缺乏统一规范和足够制约力的社会状态.失范的原因: A.个人欲望的急剧滋长. B.现代社会无法满足所有个人的欲望. C.社会骤变使个人欲望失去约束,出现动乱危机. 主要是”经济危机”4. 社会学研究方法准则. A.首要和最基本的准则是将社会事实当作物来研究. B.放弃抽象以具体的社会内容为研究对象. C.必须遵循”就社会事实来说明社会事实”的途径. D.注意正常现象与病理现象的区分. E.比较方法是社会学最根本的方法.5. 功能分析和历史分析方法.(二). 马克斯·韦伯. 德国1. 理解社会学. 认为研究对象就是社会行动. 对社会行动的研究的根本方法是理解.2.社会行动类型. 合理性是韦伯社会学理论的核心概念3.理想类型.4. 科层制理论.. 四种类型: A.目的—手段合理性行动. B.价值合理性行动. C.情感性行动. D.传统性行动.第二节社会学主要理论流派一.芝加哥学派. 社会学起源二欧洲,世界上第一个社会学系是美国成立的. 斯莫尔1892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创办了社会学系. .学术成就有: 1.开拓了现代城市社区的研究道路. 2.形成了人文区位学的城市理论芝加哥师生为主形成的社会学流派. 4.创建了符号互动论. 3.推动了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的形成和完善.二.结构功能论.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 关注的焦点在于社会均衡是如何维持和不断修复的.结构功能论主要代表人物是:帕森斯和默顿帕森斯认为任何社会若要生存就必须具备维持系统所必须的一般条件: 1.适应。

社会学概论--郑杭生复习大纲

社会学概论--郑杭生复习大纲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题型:填空题10题,每空1分,共10分单选题10题,每题1分,共10分多选题5题,每题2分,共10分名词解释题5题,每题3分,共15分简答题4题,每题9分,共36分论述题1题,共19分一、填空题与选择题精选:1. “社会学”一词最早是由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孔德(Comte)在1838年10月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第4卷正式提出。

2.文化中最小而有意义的单位,称为文化特质3.社会化的社会主体有家庭、学校、工作单位、同龄群体和大众传播媒介等4.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或生理因素基础上的角色称为先赋角色(归属角色);通过个人努力获得的角色称为自致角色;5.社会学按照群体形成的基本缘由分类,将社会群体主要分为血缘群体、地缘群体、业缘群体和趣缘群体6.家庭的功能主要有:生育功能,教育功能,感情交流功能,经济功能,性规则,抚养与赡养功能,休息与娱乐功能等。

7.“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同辈群体对个体社会化的必要性。

8.从地缘关系的角度来看,表现为地缘关系存在方式的是村社9.再社会化是指对越轨和犯罪者的社会化10.人们有意识地建立起来旨在达成特定目标的社会单元称为社会组织11.家庭成员、邻里、朋友是属于初级群体12.不同个人或群体为了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互动方式是竞争13.核心家庭是一对夫妇与父母和未婚子女聚居生活的家庭14.提高社会结构开放程度是加强社会流动的前提15.相距45厘米到122厘米之间是个人距离16.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有规范、地位、角色、权威、正式成员17.在韦伯的三位一体分层模式中,三个重要因素是经济、声誉、权力18.社区的构成要素有人群和地域19.中国城市社区的特点是20.社会现代化的基本内容社会结构的日益分化和整合、理性化、科学技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经济持续而迅速的发展、城市化、人的现代化、全球化。

21.在中国,最早是严复把社会学翻译成“群学”,并在1903年出版《群学肄言》的序言中首次提出四、名词解释★社会学: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的具体社会科学。

社会学概论(复习提纲)

社会学概论(复习提纲)

社会学概论(复习提纲)社会学概论(复习提纲)第一章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一、名词解释1、社会学本土化 21页2、社会学二、简答题1、社会学创立的历史条件是什么?2页第二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一、名词解释1、社会学 31页2、实地研究41页、3、个案研究42页二、问答题1、社会学的功能主要有那些?35页2、社会学实政研究的一般程序是什么?40页3、社会学的特征 34页4、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关系45页5、社会学的主要理论观点46-51页第三章社会一、名词解1、社会2、社会关系3、可持续发展72页二、问答题1.初级社会关系的特点有那些?64页2.社会的基本要素3.可持续发展的意义?76页第四章文化一、名词解释1、文化广义80页2、文化儒化(文化融合)4、文化交流96页 5.、文化采借97页6、文化传播96页7、文化冲突98页三、问答题1、文化的特征82页2、文化的功能有那些85页3、简单分析文化共性与文化特殊性的关系82页4、联系改革开放以来的实际情况,阐述新时期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主要特性第五章社会化一、名词解释1、再社会化114页2、正向社会化115页3、角色(二类)4、角色社会化111页5、反向社会化115页 6继续社会化二、问答题1、社会化的基本内容是什么?109页2、社会化有那些主要类型?113页3、为什么说家庭是个人社会化的第一要素?118页4、大众传媒对社会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120页5、成年人为什么要继续社会化?113页6、人的社会化的主要功能108页第六章社会互动一、名词解释1、社会互动129页2、竞争139页、3、个人空间145页4、社会网络147页5、合作139页 6、符号互动论 129页三、问答题1、社会互动的构成因素128页2、符号互动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3常人方法学的基本观点第七章群体一、名词解释1、参照群体158页2、家庭161页3、初级群体4、家庭结构6.家庭生命周期166页7、既得利益集团173页8、利益群体169页二、问答题1、初级群体有什么特征?159页2、家庭的特征161页3、联系实际阐述家庭的功能变化及家庭建设的意义167页第八章组织二、名词解释1、组织(二类)、177页4、公共部门188页5、第三部门189页6、私人部门188页三、问答题1、组织的特征有那些?177页2、私人部门组织有那些基本特征?190页3、公共部门组织有那些基本特征?193页4、第三部门组织的基本特征196页5、私人部门的优势和缺陷192页6、试述层制的优点和弊病?182-183页(二类)7、公共部门的优势和缺陷?194页第九章社会制度问答题1、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有那些205页2、教育制度的功能有那些?212页3、在社会转型时期,我国社会制度的变革与创新具有那些特征?219页第十章社区一、名词解释2、社区发展239页i. 问答题1、农村社区的特征有那些?231页2、社区的功能226页(二类)3社区的定义及内涵4、我国集镇社区有什么特点?237页第十一章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一、名词解释2、阶层251页3、社会分层251页3竞争式流动4结构性流动ii. 问答题1、社会流动的动力机制是什么?273页2、社会流动的制约因素有那些?274页第十二章社会控制和偏差行为一、名词解释1、社会控制广义291页、2、偏差行为279页3、标签理论二、问答题1、社会控制的必要性293页2、联系实际分析个人自由和社会控制的关系第十三章社会问题一、名词解释2、家庭暴力314页二、问答题1、社会问题的一般特征(二类)303页2、目前我国的家庭暴力出现那些新特点?315页3、社会问题防治的意义?319页第十四章社会变迁一、名词解释1、社会变迁328页2、社会分险3、社会安全阀这题课本没有答案:表示将敌对情绪引向替代对象的制度,而不是指这种制度可以使冲突表现出来。

《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社会的基础与条件)

《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社会的基础与条件)

《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社会的基础与条件)第一章社会的基础与条件(人口、环境、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文化)第一节人口(定义:特定时间、特定地域所存在的人的集合,这样呈现出一定的数量、质量和构成特征,并由此对社会运行和发展产生基础性影响)一、人口规模(数量)与人口结构1、人口规模是指一定时间和地域内的人口总数2、人口性别结构性别比:表示人口中的男性与女性人数之比,通常是女性人口中男性人口数的百分比(人口性别比=男性人数/女性人数*100%)人口性别比根据统计对象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出生人口性别比、婴儿性别比、结婚年龄性别比男女两性的平衡发展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前提二、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1、人口分布:人口分布是指一定时点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状态世界人口分布受到三条气候线的决定性影响,即寒冷线、干燥线和湿热线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包括人口自身及其变动、自然环境及其变动和社会经济条件及其变动2、人口迁移(动态的人口分布)人口迁移理论主要研究:迁移者、迁移动机、迁移过程和迁移结果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人口环境容量;人口经济容量“迁移利益差异比较选择原理”:从迁移中获得的利益是否会大于将损失的利益三、人口转变与老龄化1、人口转变理论(人口转变论/人口转变)是关于人口发展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转变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之过程的一种理论2、老龄化:对社会运行和发展的冲击(1)、老年抚养系数提高,影响劳动就业和社会福利制度安排抚养比=(非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年龄人口)*100%(2)、由此影想到相关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围绕高龄老人的社会服务业(3)、有可能导致社会经济活力不足、创新不足(4)、日益严重的老龄化最终必然导致人口再生产转向静止型甚至是缩减型,由此带来人口发展不可持续的危机,直接威胁到社会的存在倡导健康老龄化,挖掘人力资本潜力四、人口健康1、人口预期寿命:是综合反应人口健康水平的平均指标,指的是同批人出生后平均每人一生可存活的年数2、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为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联合国在1990年提出了健康老龄化:(1)、老年人个体健康,老年人生理和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良好(2)、老年人口群体的整体健康,健康预期寿命的延长以及与社会整体相协调(3)、人文环境健康,营造老年友好的社会环境积极老龄化: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积极老龄化的概念,是指老年人为了提高生活质量,使健康、参与和保障的机会尽可能获得最佳的过程第二节环境一、环境及其社会功能1、环境的定义:是指以人类为中心的外部生物物理世界,即人类生存、繁衍所必需的相应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两大部分2、环境社会学家邓拉普曾经试图用模型呈现环境系统对人类社会运行何发展的功能,他认为:环境服务于人类的功能包括:供应站、居住地、废物库ps:三种功能彼此竞争空间,常常相互冲突二、环境与社会关系的演变1、关于环境与社会关系的理论:邓肯POET(人口-组织-环境-技术)模型(生态复合体)该模型中:(1)、每个要素都与其他三个要素相互关联(2)、任何要素的变化都会对其他三个要素产生影响人口(P)的增加可以创造技术(T)变迁的压力以及扩大城市化(O)的需要,由此导致更多污染(E)的产生从人口、技术、文化、社会、心理等多种因素及相互作用角度来分析环境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开启了环境社会学中的人类生态学派2、关于人类社会对环境系统的影响的理论:IPAT(环境影响-人口-富裕程度-技术)模型I=PAT该模型表明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人口增长或资源消费增加,制造污染的技术使用增加,都将导致环境影响和破坏的扩大同时表明,富裕的生活方式比不富裕的生活方式消费了更多的资源,制造了更多的污染。

《社会学概论》考试提纲2

《社会学概论》考试提纲2

(一)填空题1.人要进行两种生产:一种是生活资料的生产;一种是人类自身的生产。

在生产中体现出两种关系即: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

2.人类的社会与动物的社会的根本区别是劳动。

.3.孙中山写下了“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座右铭,康有为在青年时代就撰写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大同书》。

4.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是从孔德开始的,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

5.孔德在提出这一名词时的基本想法,就是建立一门用自然科学的精确方法研究社会的科学。

6.在中国第一个讲解社会学的是康有为,在1891年。

7.严复翻译斯宾的《社会学、原理》定名为《群学肆言》。

8.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来看待,一个社会群体不是个人的累加而是结构的总和。

9.作为实证科学的社会学是从实际调查研究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

10.社会学学科按传统的分类方法大致分为理论社会学、经验社会学、应用社会学。

11.历史唯物主义是社会学研究的哲学基础、科学世界观、方法论。

12.人的社会需要是作为本教科书分析的逻辑起点。

13.需要的特点包括必然性、客观性、社会性。

14.需要的社会性是指需要的提出和满足都是普遍的社会现象。

3、社会学按知识结构,它的内容可以分为理论社会学、应用社会学和经验社会学(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三大类。

4、需要是社会生活的起点。

5、社会需要是人的行为的动力,是人们活动的积极的动力源泉。

6、文化的三种类型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规范文化。

7、生存、享受和发展是人类需要发展的三阶段。

15.按照社会需要的对象,我们把它分为物质、精神和规范三类。

16.马克思主义主人:“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需要和为力这种需要的器官而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

”17. 生存、享受、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三个阶段。

18.马克思的需求的社会性和相对性论点至关重要,它奠定了马克思关于工人阶级相对贫穷和绝对贫穷的理论。

19.马斯洛于1943年出版的《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需要层次论。

《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考试大纲

《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考试大纲
重点掌握
1、 社会保障的功能
2、 社会工作的功能
3、 社会保障与社会工作的关系
4、 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的异同
5、 我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和改革方向
一般掌握
1、 社会保障的特点和内容
2、 社会保障的实践
3、 社会工作的方法
第十三章 社会变迁
重要名词
社会变迁 社会结构 社会流动 社会革命
6、 一般掌握
1、 社会组织的特征
2、 怎样理解组织目标是一个系统
3、 社会过程的基本内容
第七章 社区
重要名词
社区 农村社区 城市社区 城市化
过度城市化 逆城市化
重点掌握
1、 社区的构成要素
2、 城市社区的特征
3、 城市化及其动力
4、 我国城乡关系及协调发展
一般掌握
1、 我国农村社会的特征
2、 本世纪末我层
重要名词
社会分化 社会分层 社会阶级
重点掌握
1、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
2、 社会分工和社会分化关系
3、 社会分层的标准
4、 阶层划分与阶级划分的区别,阶层划分的意义
一般掌握
1、 社会分化的因素
2、 社会分层的理论
9.家庭及家庭的社会功能
10. 社会组织及其构成要素;组织与环境的关系
11. 社会组织目标对组织存在和发展的意义
12. 社区及其构成要素
13. 我国城乡关系及协调发展
14.什么是社会分化?阶层划分及其意义
15. 社会制度及其类型、要素和功能
16.社会控制及其功能
17.判断越轨行为的标准;社会失范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提纲1. 社会学的定义①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安东尼•吉登斯提出) 社会学是一门对人的社会生活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

② 社会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及条件:A 社会变革的需要。

B 、思想渊源,社会研究先驱奠定的社会思想基础。

C 、自然科学的发展和推力。

D、社会经验研究的积累。

2. 社会学产生的主要阶段① 初创阶段(19世纪30年代至19世纪末): 奥古斯特•孔德:③ 互动论: 符号是人类沟通最重要的手段, 是一个社会中的所有成员共享符号与象征的 意涵。

4. 社会学研究的步骤方法① 定义问题 ② 回顾文献 ③ 建立假设 ④ 选定研究设计⑤ 收集与分析资料 (资料收集方法: 调查、观察、实验、现存资料 ) ⑥ 形成结论最初使用“社会物理学”创造社会学。

倡导运用实证方法研究社会学。

提出“三阶段法则” 。

晚年提出“人道教” 。

1) 2) 3) 4) A 、B 、 哈利亚特•玛蒂诺:C 、 赫伯特•斯宾塞: ( 1 )翻译家。

( 2)研究社会的风俗和习惯。

( 3)提倡女权,主张消灭奴隶制。

1 )提出社会进化论。

2)提出社会有机论。

卡尔•马克思:(1)研究资本主义和阶级斗争。

(2)提出社会变迁、唯物史观。

②形成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A 埃米尔•涂尔干:(1)将实证方法运用到社会学研究中。

( 2)提出社会团结和社会分工论。

( 3)提出宗教和知识社会学。

B 马克思•韦帕:(1)提出社会行动论。

(2)提出政治社会学。

3. 社会学的三大理论流派及观点① 功能论: 社会的每个部门都是为了保持社会的稳定而构建起来的。

一个面向对于社会的稳定与存在并没有贡献——假如它没有特别的功能, 价值观的共识,这个社会面向很快就会被淘汰。

② 冲突论: 社会行为必须用竞争团体间冲突与紧张的角度来分析。

征就是竞争团体间永无休止的争斗。

D 、假如社会生活的某 或是无法促进社会该理论认为社会的特⑦ 未来的研究构想5. 文化的定义① 广义: 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是人的一切生活方式和为满足这些方式所创造的事事物物,以及这些方式所形成的心理行 为。

② 狭义: 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6. 普世文化的定义 全球各个社会产生的一些共同的习惯与信仰。

7. 文化的特性① 是人类创造的 ② 是后天习得的 ③ 具有共享性 ④ 具有复合性或整合性 ⑤ 具有象征性 ⑥ 具有传递性 ⑦ 具有变迁性8. 文化的要素① 语言和符号 ② 价值观③ 规范(习俗和道德) ④ 物质产品9. 文化的结构① 文化特质。

也称文化元素,它是文化里最小的基本单位。

② 文化丛。

又称文化特质丛或文化集丛,是许多文化特质的一种聚合。

③ 文化模式。

通常指的是一个社会中各文化特质或文化丛彼此交错而形成的一种稳定的 系统的文化结构。

10. 文化的区分① 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 ② 主文化、次文化、反文化11. 文化的功能① 文化是社会或民族分野的标志。

② 文化使社会有了系统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

③ 文化具有整合功能。

④ 文化塑造了社会的人。

⑤ 文化的反功能。

⑥ 文化震撼。

(当人们处于一种陌生的文化中时,假如他感到失去方向、不知所措、不 适应、甚至害怕,那他可能就是在经历文化震撼)12. 文化的差异与共性① 文化的差异: 一个人只要离开自己的生活环境, 难以适应的生活习惯, 这些存在于不同社会群体之间, 惯和文化现象就是文化差异。

② 文化的共性: 尽管文化有着巨大的差异, 但是世界上各种文化之间还是存在着显著的 共性。

这种文化共性表现为抽象的文化共性,几乎找不到具体的文化共性。

13. 文化中心主义与文化相对性的优点或文化 文化的导向功能)就会发现许多令人费解的文化现象和 以不同的价值观为基础的社会生活习①文化中心主义的优点:会之整合与认同。

B A 、可以提高社会或团体的士气、效忠、团结,有助于国家社②文化相对性的优点:B C 、可用来反抗社会的变迁,维持政治的稳定。

、减少团体内的冲突,促进文化社会的整合。

D 、避免个人产生脱序感或无根之失落感。

A 有助于获得对他文化的“同情了解”和客观认识。

、通过对其他文化的了解来反思自身的文化、 增进“自知之明” 。

、有助于各民族之间和平共处与平等相待,促进各文化间的沟 通和理解。

14. 文化交流 ① 文化传播: 是文化的基本特性,指文化一经产生,就会被模仿、传播。

② 文化冲突: 指不同文化在相互接触和影响的过程中, 各种文化特质之间相互矛盾且不 具有逻辑上的一致性。

③ 文化融合: 由于传播使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化特质相互接触, 其中一种文化吸收或采 纳了另一种文化特质, 并使之与主体文化协调起来, 最终成为主体文化的一部分, 我们称这 个文化变迁过程为文化融合,亦称文化涵化。

15. 社会化的概念 个人通过与他人或群体的互动, 学习社会规范及文化, 内化社会价值观, 从而获得人格 并参与到社会的过程。

16. 社会化的条件 ① 人类具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

② 人类有较长的生活依赖期。

③ 人类具有学习能力和语言能力。

④ 人类文化环境的存在。

17. 社会化的基本途径 ① 社会教化 ② 个体内化: B CD18. 社会化的内容 ①基本内容: B A 、 A 、 CD ②主要内容: BCD E 19. 社会化理论 ①库利“镜中我” A 、 模仿学习 主观认同 角色扮演 自我强化 学习基本的生活知识 内化社会的行为规范掌握劳动技能 确立生活目标 性别角色社会化 道德社会化 政治社会化 法律社会化 民族社会化 :一个人的自我意识无非是他意识到的他人对自己的看法的反应,通 过想象他人是如何评价自我形象和所作所为的产物。

②米德“角色扮演” :自我发展包含主我与客我之间的一系列连续交流,主我不断对变化着的客我做出反应, 个人把别人的态度内化, 并按照社会上其他人的一般期待来判断自己 行为的过程,这一发展过程包括 模仿阶段、嬉戏阶段 和 群体游戏 三个阶段, 即社会化。

社会 化的实质就是角色扮演。

③ 弗洛伊德 建立起人格学说,④ 埃里克森、成人中期( 25-65 岁):繁殖对停滞 、老年期( 65 岁以上):自我完整对失望: 将儿童思想过程的发展划分为 感觉运动阶段、前思维阶段、具守门人”的存在。

(守门人里的大众传媒,倾向于传播主导意识形态, 即一套能够维持优势社团社会、经济及政治利益的文化信仰和惯例)C 可能创造出错误或者刻板的影响。

22. 再社会化和逆向社会化①再社会化: 指由于生活方式的变化, 个体改变原有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以代之的适应过程。

生活因素的显著变化是再社会化的前提。

再社会化可分为 强制社会化 和 非强制社会化 两类。

② 逆向社会化: 也叫反向社会化, 是晚辈对长辈传授知识和规范的社会化过程, 也称“文 化反哺”。

23. 社会互动理论① 米德“符号互动论” : 也称符号相互作用理论,是一种通过分析在日常环境中人们的 互动来研究人类群体生活的社会学理论流派, 它主要研究的是人们相互作用发生的方式、 机 制和规律。

② 戈夫曼“拟剧论” : 把社会比作舞台,把社会成员比作演员来解释人们的日常生活。

③ 加芬克尔“本土方法论” :又称常人方法学或俗民方法学,是研究人们在日常生活互 动中使用方法的理论。

④ 霍曼斯“社会交换论” : 社会交换是人们交换报酬和惩罚的互动过程。

“无意识”:即在某一时间内存在着, 即人格结构由 认同危机” B C D E F G H⑤皮亚杰“认知发展”但我们对其一无所知的一种活动历程。

和 超我 三个部分组成。

0-1.5 岁):基本信任对不信任 1.5-3 岁):自主对羞愧和疑虑 3-5 岁):主动对内疚6-12 岁):勤奋对自卑 12-18 岁):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18-25 岁):亲密对孤独本我、自我 :A 婴儿期( 、童年早期 、学龄初期、学龄期( 、青春期( 、成人前期体思维阶段、形式运思 四个 阶段。

20. 同辈群体的特点① 同辈群体具有非强制性,因此成员在心理上具有较高的认同感。

② 同辈群体有自己的价值标准,这些特殊的价值标准作为一种亚文化在群体中存在。

③ 同辈群体可以满足个人的社会需要,主要包括社交、安全和地位。

21. 大众传播媒介的作用① 积极作用: B C② 消极作用: 息无反应)A 、A 、 提供大量信息,推动社会化的发展。

增加社会的凝聚力。

规范了社会规章。

麻醉负功能。

(只的是媒体提供大量的信息,而导致观众的麻木及对信B 、 重建新的24.角色扮演与角色失调①角色扮演:A角色期待B C ② 角色失调: B C D25. 社会互动的类型 ①合作与竞争A 社会竞争的根源: 资源的稀缺性。

B 社会竞争的基本条件:(1)必须有一个共同的目标。

( 2)双方必须争夺同一个对象。

( 3)双方中一方获得成功,即足以剥夺另一方成功的机会。

② 互助与冲突A 互助行为的分类:(1 )助人行为( 2)利他行为B 、助人行为和利他行为的异同: (1)相同点:它们都是以救助他人为目的而不带有通过救助他人来获取某种酬赏的有意识的企图,都是自觉自愿做出的。

( 2)不同点:利他行为极有可能带来不利自己的 后果,使个体自身蒙受损失或伤害, 因此往往要付出较大代价; 助人行为则极少可能带来不 利自己的后果。

C 冲突的结果:③ 交换与掠夺26. 越轨行为的定义 指违反重要的社会规范的行为,又称离轨行为或偏离行为。

27. 越轨行为的特点① 具有相对性。

② 必是违反重要的规范。

③ 是多数人不赞同的行为。

④ 不完全等同于社会问题。

⑤ 越轨的程度以及受到惩罚的程度取决于触犯规范的严重性。

28. 越轨行为的社会功能① 积极功能:B C D② 消极功能:B29. 越轨行为的理论解释①埃米尔•涂尔干“社会失范理论” (莫顿提出了对社会失范的困境做出的五大反应:遵从 革新 仪式主义 隐退主义 反叛 )角色领悟 角色实践角色紧张角色冲突 角色不清 角色失败A 、 1)妥协2)和解3)新的不平等分配格局的形成A 促进社会的发展创新。

有助于明确社会规范。

可以从反面督促人们遵守社会规范。

可以成为社会制度和社会组织的预警器。

A 破坏社会秩序,危及社会稳定。

破坏人们遵守社会规范的自觉性。

降低群体和社会的凝聚力。

② 道格拉斯“亚文化理论” ③ 埃德文•雷梅特“标签理论” ④ 萨瑟兰“差异交往理论”30. 社会控制的定义社会依靠自身的力量, 运用社会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方式和手段, 为和价值观念进行指导和约束,对各种社会关系进行调节和制约的过程。

31. 社会控制的类型与手段① 类型:B C D② 手段:B32. 防止越轨行为的有效途径① 改变社会规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