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创设情境渗透德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创设情境渗透德育

摘要: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实施素质教育首先是思想观念的转变,而思想观念转变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充分利用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对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学生,进行思想渗透和灌输。而情境的创设对德育的渗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试就如何在历史与社会的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对学生进行思想渗透和灌输浅谈几点思考。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教学、创设情境、德育渗透

“智育不好是次品,体育不好是废品,德育不好是危险品”,已经记不清是在哪看到这句话,但它揭示的是人们对教育是否成功的生动评价。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陶行知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否则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林崇德也认为:“德育为一切教育的根本,是教育内容的生命所在,德育工作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基础。”①各学科各显神通,德育进课堂形成大气候,“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也已成为教育理念。但德育不是空洞的政治口号,更不能靠生硬地灌输,那该如何在历史与社会的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渗透和灌输呢?我觉得通过创设情境开展交互式教学,取得的教学效果比较好。

教育部组织编写的《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一书中讲得好,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些任务,让他自己去完成;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学习过程是人的认知思维活动的主动建构过程,是人们通过原有的知识经验与外界环境进行交互活动以获取、建构新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灌输得到,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辅助手段(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以及其它学习工具),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②。我们这里讲的情境创设,是指在中学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接近真实情境的学习环境,在该环境下高度还原或仿真实际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从而激发其参与交互式学习的积极性,在互动中完成对问题的理解、衍生和

知识的应用、重建,在互动中提升其思想道德素质。因而可以说,创设情境对在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怎样创设教学情境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创设故事情境

在讲授初一年级《信用是金》一课时,我曾经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一个在中国大学里教公共英语的外籍教师,上课特别认真,为了教好中国学生的英语,还特地和几个同事合编了一本配合教材的参考书。期末考试的时候,按照习惯,中国老师都要为学生圈定复习重点。但是这个外教没有划重点,而是打开他们编的参考书的最后一课,学了一篇《关于诚实》的文章,文章中有一段令人终生难忘的话:听说作弊在中国是一种普遍现象,每个学生都作弊。打死我也不相信!因为,一个作弊的民族怎么可能进步和强大!而中国正一天天地进步,一天天地强大。课文的最后还说:即使你真的作弊了,我们也不会戳穿你,我们还会装作没有看见,眼睛故意向别处看,因为,生活本身对作弊者的惩罚要严厉得多!孩子,你的信誉价值连城,你怎么舍得用一点点考分把它出卖了?”故事本身并不很有趣,甚至几乎像一个铁锤沉重地敲在学生的心上,一点不好玩,但却让这些初一年级学生一次次陷入沉思。通过创设贴近其自身实际的情境,我们将通常会被认为是枯燥说教的道理,化作简单的信息传递给了学生,这让每一个学生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一次成功的思想教育,就这样水到渠成、顺理成章,可谓润物细无声。

二、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的情境,不仅可以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而且在求知欲的驱使下自由想象,刺激学生大脑的兴奋区,为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创造有利的条件。例如在学习《时尚与未来》一课时,为培养学生绿色的消费观念和环保意识,我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七年级学生小鹏的妈妈很会过日子,购买冰箱要买有氟的,认为便宜;买洗衣粉要买含磷的,认为廉价;买饭盒要买塑料饭盒,认为实惠;盛装生活垃圾只用一个塑料袋,从不分装,认为省事……你认为小鹏妈妈的消费行为是否合理?为什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珍惜自然资源,激发学生对地球、对所有生命的热爱和尊重,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环境参与感、义务感、是非感、荣辱感,培养学生爱护自然、回报自然的生存价值观,明确爱护自然就是爱

护自己的生命,回报自然是人类应有的自觉行为,这样的人才是自然的人,自然才会成为人类的家园。爱家、爱人、爱国,学生的责任意识就这样在情境重现中一步步增强,从接受信息,到发展智力、熏陶感情,最后形成健全、健康、高尚的人格,取得全面发展。

三、创设活动情境

操作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按照一定的程序和规则进行的实践活动。在创设情境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情境的各种因素:环境、角色、过程等。其中,角色是最为活跃的一个因素。适当创设仿真实际的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可以使学生体验不同历史阶段和社会环境中各种因素的不同地位和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参与交互式学习的积极性,在体验和经历中对社会和历史的发展形成更直观、更真切的认识,在交互式体验过程中轻松掌握和积累知识并完成问题的理解、知识的应用和意义的建构 。

如在学习《寻求紧急避险的规则》时设置情境“模拟求助”:“你家住在四楼,今天回家,你走到三楼拐角时发现有个小偷正在撬邻居家的防盗门,这时你该怎么办?”“你在街的右侧行走,一辆飞驰而至的摩托车把你旁边的行人撞倒在地,而车主不想承担责任,这时的你又该怎么办?”教师可结合内容演示多媒体课件,以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为学生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学生则在与老师、同学交流、探究过程中,将安全防护及应急、救援知识综合、分析和系统化。通过让其“客串”创设情境中的角色,可有效促进学生在扮演角色的情境中接受、组织所学知识信息,让责任意识在不知不觉中自然地渗透到心灵,其效果和意义是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其他教学媒体或学习环境无法比拟的。

四、创设讨论情境

如学习《信用是金》一课时以一个互联网上流传甚广的故事情境来导入新课:“有一个在德国留学的中国学生,在德国学成毕业后,就到德国的一些公司去应聘。他的学习成绩和工作能力都不错。但这些公司看了他的信用记录后,这些公司都不要他,同学们猜想一下为什么?”这时,孩子们都被激起兴趣,纷纷依据自己的社会经验和知识积累寻求答案,得出的答案也是五花八门。面对孩子们期待得目光,老师揭开谜底:因为这个留学生在德国曾经在乘车时逃过三次票!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