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26:吉安市庐陵生态公园详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庐陵文化生态园导游词
主题词:天地人合一的画卷、红古绿辉映的华章
概述:
在吉安城北,在叠翠的螺子山间,在潋滟的庐陵湖畔,庐陵文化生态园像一幅恢弘而壮美的山水风情画,铺展在赣水之滨的天地之间。
这幅长轴巨制,浓缩吉安自然人文的精华,为“生态园林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最亮丽的风景。
这幅画厚实而古朴。
吉安古称庐陵,“江南望郡”“金庐陵”的荣耀,“吉州福地”的赞誉,悠久而辉煌的庐陵文化凝结成充沛的底气。
城北自古多胜迹,“螺峰霞照”列入庐陵八景之一,颜鲁公祠、文丞相祠、灵泉寺、螺湖桥等存有遗址旧迹,为画面铺垫浓重的底色。
这幅画尊贵而豪奢。
文坛宗师欧阳修,民族英雄文天祥,诗歌巨匠杨万里,忠烈名臣胡铨,江南才子解缙等伟人,令世人仰望。
一代代名儒志士,高举起“文章节义之邦”的大旗,是画中最耀眼的一景。
这幅画大气磅礴,4000亩山水间贯穿古今,包容万象,“一县一景”浓缩各县区精华,生态人文融为一体,描绘出天地人合一的景象,编织出红古绿交相辉映的华章。
这幅画秀气灵动。
满眼的绿,争艳的花,栖息的鹭,翻飞的鸟;千亩碧湖的涟漪,游弋的禽,卧波的桥,漂荡的舟,喷涌的水幕;儿童的笑语,情侣的喃呢,弹奏着生机勃发,或激昂或轻柔或婉转的新歌谣。
这幅画雅气而醇厚。
馆舍楼阁、塔亭廊榭中,意深的楹联,怡情的绘画,寓志的雕绘,教化的格言,神奇的传说,渲染出典雅淳美的氛围。
文学家说,这幅画是吉安的胸花,光艳夺目;是赣中的盆景,精巧别致。
摄影家说,这幅画是镜头的最爱,四季常新,移步换景。
民俗家说,这幅画传承了的民族文化的基因,再现了庐陵民间风俗的表情。
市民百姓说,这幅画是我们的后花园,一家老小随时可来放松心情。
嘉宾游客说,这幅画是吉安的大客厅,可欣赏摆设,领略风貌,休闲娱乐,陶怡心境。
当代吉安人的文化自觉和自信,决策者薪火相传的担当和为民造福的情怀,建设者付出的辛劳和才智,才有这幅传世画作的诞生和惊世。
一、山水画图
1、鹭栖螺山
喜欢登螺子山,不仅因为她的灵秀,她的葱茏,更是因为山上栖息的白鹭。
一只,两只,成千上万只呀,舞动起来,好一个大规模的群舞团,优雅欢快地展示着舞艺。
只只白鹭,是吉安良好生态的象征;只只白鹭,是园区高洁的精灵。
鹭栖骡子山,游弋湿地间,是非常讲究缘分的,与芦苇、荷花和水草为伴,与爱生活爱和谐的人类为伴,白鹭不寂寞。
甚是喜欢李白咏白鹭的一首诗:我游东亭不见君/沙上行将白鹭群/白鹭行时散飞去/又如雪点青山云。
登临山顶,白鹭一会儿如雪点螺山,一会儿振翅高飞,它优美的姿态,传递着这样一个信息:温暖,自在,安心,和美。
2、千亩碧湖
如果把文星塔比做是一支“天官”宝笔,那千亩庐陵湖就是一个巨大的砚台。
清水为墨,福地做纸,绿树红花为颜料,亭台楼阁成道具,飞鸟鸣虫来配乐,巨型喷泉更是画龙点睛。
真可谓:云蒸霞蔚,无笔无墨展画卷,鸟语花香,有声有色著文章。
最可爱的是放养的群群野鸭,肆意嬉戏;还有那时而凌空翻飞时而漂浮水面掠起圈圈涟漪的水鸟,恋上这碧湖,自由自在的生息。
邀三五好友,徜徉湖边,心清气爽。
山抹微云间,烟笼碧水处,拍一朵睡莲,读一首雅诗,追一只黄蝶,听一段音乐,水流任急境常静,花落虽频意自闲,真切地感受着“上是天堂,下是画廊”的意境。
感谢这天赐的碧湖,吉安人心中的“瓦尔登湖”,抵达,融合,完美,遐想……让人回归心灵的纯净世界,不忍离去。
3、万树滴翠
芳树迎客花不落,春色一路鸟声啼。
站在高处俯瞰庐陵文化生态园,四万株乔木支起巨伞,四百多万株的灌木染绿地面,入园处胸径3.18米的古樟王,成了镇园之宝。
生态园的树,大而不觉其疏,小而不觉其密,葱郁繁盛,错落有致。
在一排金丝垂柳下屏气凝神,黄色枝条与绿色新芽交相辉映。
一棵树,一个人,一辈子,定格在时间的容器里,有节奏地呼吸,有张力地盛开,多一份生机,多一份禅意。
树大根深,传递着绿色的正能量,开放图强,诠释着新吉安的大手笔,
“保住山、稳住水、留住鸟”,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作为吉安人,有福!
4、四季花开
杜鹃含香露,夏荷舞金风,秋菊唱落英,冬梅傲冰雪,庐陵文化生态园名副其实,一年四季,花开不断。
吸一口久蕴的芬芳,伴一场滋润心田的喜雨,耳边响起流年打马而过的声音,便将一种平平仄仄的心情,带到了人间四月天。
人有人品,花有花性,吾乡好,好一个山水吉安,文化庐陵。
那“一榻清风书叶舞”的豪迈,那“半窗墨花字生光”的霸气,都是这里特有的精神气质。
放慢脚步,细嗅鲜花,心静如水,在这属于自己的大花园里,万花千叶皆有情。
漫步在巨型的凌霄花架下,顿时飘然欲仙。
一簇簇娇媚的橘红花朵,像一个个吹响的号角,正激励吉安怀揣着百年大梦,走向新的征程。
二、辉煌庐陵。
(1)、青铜王国
中华文明的摇篮在黄河流域,自古已成定论。
长江中下游,何时开启文明的大门?史籍无详载,只简单地描述那是野人出没的蛮荒之地。
果真如此吗?1989年秋,吉安北部的新干县响起了晴天霹雳,距赣江仅1公里的大洋洲程家村沙洲上,出土商代青铜器480多件,玉器1000多件,震惊了世界。
制作之美,可与殷商王墓的出土件媲美;誉为“中华钺王”的青铜大钺,显示着王室贵族的权利和威仪;鸟伏双尾虎青铜器,繁复精美的纹饰和奇妙的造型,显示出制作者高超的技艺和丰富的想像力;青铜犁铧,全国孤品,倾注先民们耕耘的辛劳和丰收的喜悦。
这一件件文物,在默默地叙说被历史尘埃遮掩了数千年的事实:这里曾是一个规模不小的王国,有一个与中原王朝并存的贵族政权。
由此,改写了江南乃至我国古代文明史;得出无可辩驳的定论:长江中下游是中华文明又一摇篮。
(2)、千年窑火
英语China,是指陶瓷,也是中国的称谓。
这影响世界的陶瓷制作,吉安县永和吉州窑占有一席之地。
自唐代中期到明末600余年间,是江南陶瓷大型生产基地,盛时3万多窑工,窑场延绵2公里,存有24座窑包遗址。
木叶天目、兔毫天目、剪纸贴花等产品的制作工艺,达到了当时领先水平,深受皇室贵族、平民百姓喜爱。
无数的陶瓷沿赣江北下南上,流向海外,至今仍被南亚、欧美等国家视作稀世珍品珍藏。
这些陶瓷是庐陵人智慧的结晶,通过出口外销,把庐陵人的创造精神,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3)、江南粮仓
“金庐陵”是对吉安古代农耕文明的赞誉。
“金”是比喻金灿灿的稻谷。
吉安三面环山,北向开阔,遍布丘陵溪流沃野,水沛林茂,四季分明,适合稻豆油耕种
和人类居住。
大型的新干战国粮仓遗存,是远古农耕发达的明证。
古庐陵以“江南粮仓”闻名,宋代朝廷每年调运贡粮600多万石,仅吉州一地供应五、六十万石,占全国十分之一左右。
以此促进了漕运粮船的制作和槎滩陂等筑陂修渠业的兴起。
金灿灿的稻谷,孕育了富庶与安康,滋养着浓郁的农耕民俗。
在水映蓝天、鸟鸣花香的明媚春色里“开秧门”;在阳光灿烂、稻谷浅黄的夏日,邀亲朋“吃新”,祭祀谷神土地,洋溢着人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茶乡遂川
好山出好茶,遂川狗牯脑山,就出产一杯好茶狗牯脑,因巴拿马获金奖而名扬海内外。
一杯好茶狗牯脑,简简单单的七个字,说出了茶的好。
叶片细嫩均匀,碧色中微带鹅黄,表面着一层柔软细密的绒毛,泡出的茶水,清澄而金黄。
茶味清凉、芳醇、香甜,沁人肺腑。
虽说名字没有碧螺春、龙井那么斯文雅致,但喊一声“狗牯脑”,一如叫自己的毛头野小子,亲切入耳。
薄雾沁过的嫩芽,微雨洗过的静叶,经过制茶师傅在铁锅里反复翻腾,就着头顶的阳光一起揉搓,入味。
陶壶浸泡,茶,活了,人,醉了,一同装点着春天的诗行。
白凤仙子
泰和,寓意着吉泰祥和,既是一个地名,还孕育着一个美丽的传说,这传说把仙女思凡,羽化为雌雄泰和乌鸡表现的淋漓尽致。
在通体圣洁的白凤仙子雕像前止步,凡人的眼睛和仙女的明眸撞击着韵味十足的火花,既古意又现代。
惊叹于泰和乌鸡似凤非凤,似鸡非鸡的神奇。
如今,遨游太空归来的神鸟,从一个传说到一方绿色经济,印证了白凤仙子造福人间的美好愿望。
(4)、赣中名城
“山势西来断,江流北去平。
万家深树里,闻是吉安城。
”明代大学士李东阳写的《吉安》一诗,描绘了吉安城宏阔壮美的景象。
吉安城的开基祖东晋庐陵太守孔伦,在公元342年将郡治迁至今城区。
随着南北黄金水道赣江的开发与利用,庐陵郡城成为江南物资集散枢纽、商贸中心、工业手工业的基地。
江上舟楫穿行,樯帆竞发;江边大街和后河两岸货栈商铺接踵连绵,商贾旅客川流不息。
南宋著名词人刘辰翁在《习溪桥记事》中描述道“歌钟列妓,长街灯火,饮者争席,定场设贾。
”苏轼贬往海南回京时游览庐陵城,感叹“此地风光半苏州。
明清之际,江边建造专业性码头至少15座,全国各地商人在城里设立会馆24座。
福建会馆前的天后宫石坊,整体搬迁到庐陵湖边,精美的雕刻令人惊叹。
赣江岸边,古南塔、古榕树、古青原台和白鹭州的风月楼、云章阁,承载着厚重的文化信息,见证了古城的千年风云变幻。
在吉安街头巷尾,在茶余饭后,人们仍然在津津有位地讲述着老街故事。
沿赣江及其支流岸边,一个个城镇和圩镇应运而生,拱卫着吉安城。
古城余梦
万安,万安,万民安康。
古城的城墙,期盼保佑万年平安,也增添了万安城的厚重和耐读。
敦实的墙体,古朴的城门,高大的大榕树,灵山古刹的钟声,惶恐滩湍急的江水,玻璃红鲤鱼的美味,昭示着万世平安万事平安。
双脚踩在厚重的历史上,就像在找寻千年的余梦。
与古城对视,就是和远去的历史唠嗑,新时代的大梦正在酝酿,多少年后,门前的铜人儿,也该心满意足地告老还乡吧。
(5)、古村遗韵
吉安的山乡绿野间,遍布数不胜数的古村落,遗存着庐陵文化最根本和最优秀的基因。
古民居、古祠堂、古牌坊、古井、古桥、古樟、古庙观,驻足在一栋栋一排排古老的民间建筑中,能感觉到曾经的富有与堂皇,领略到岁月的留痕和先人的奋斗创造精神。
吉安的民间建筑,博采众长,因地制宜,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青砖灰瓦,蓝粉勾缝,砖木结构,翘角风火马头墙,檐口天井或天窗高位采光,是赣派建筑的典型代表。
古村中的建筑年代,大多是明末到民国初年;质量较好的建筑,多为经商者所建。
“一把包袱一把伞,走到湖广当老板。
”无数的吉安人,到湖广川黔一带经商,勤劳诚信,历尽艰辛,成为“江右商帮”中的一支劲旅。
他们积累财富后,回乡大兴土木,修祠建房铺路,改造环境,改善居住条件。
受深厚庐陵文化的熏染,房主在建材和家具上装饰宣扬着儒家道德或人情世故的雕刻、绘画、楹联、格言和匾牌,寄寓着对吉祥安康生活的期盼。
园区里仿建的祠、宅、店铺,还原了往昔村街的部分场景。
三、文脉传承
文化是人类发展的根脉,传承创造,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千百年来,吉安人在前进中传承,在传承中创造,收获了文明的硕果。
庐陵文化生态园,以文化为魂,凝结成人文景观的基调。
园区内所展示的文化现象,不只是颂扬往昔的荣光,更在于知古思今,见贤思齐,薪火永传。
1、诗书传家
古庐陵经济的繁荣,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吉安宗族姓氏的先祖,多为避战乱南迁的北方士族百姓。
他们带来先进的中原文化,待生活安定后,重视对后代的教育,以出人头地,光耀门第。
在名臣儒士的倡导推动下,城乡大量兴建学宫、书院。
史载庐陵“序塾相望,弦诵相闻”,“家孔孟而人阳明”,“人无贵贱,无不读书”以至于“三尺童子,稍知文章”。
从唐至清,吉安有高于蒙学并有一定规模的书院200多所,占江西的三分之一以上,位于全国前列;至于散于乡村的书舍学馆,则遍地开花。
至今仍存大量的旧址。
崇文重教,成为吉安延传千年的人文传统,在民间,一直有“盘箕晒谷,也要教子读书”的俗语,宗族中不乏资助教育的义仓、义学。
诗书传家,教化育人,不仅是名门望族的家风,还是遍传的村风民风。
敬畏文化的“惜字塔”,“天地君亲师位”的神主牌,传道言志的楹联匾牌等,把崇尚和敬重文化的理念固化,熏陶着代代子孙。
在这飘溢着书香的沃土上,循着陶孟遗风,聆听朗朗书声,水阔云淡处,抱朴守真时,把传统和现代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感悟着中华文化生生不息,博大精深,好一处百看不厌的书香美域。
书香安福
樟乡安福,书香更醇。
吉安唯一幸存的大型文庙,凝聚着千年不变的崇文情结。
460多名进士,民国时王造时、罗隆基等杰出的“安福精英群”,便是书香熏染的结晶。
这大型铜雕,以古代线装书为形,书本似开似合,俯瞰宛如一朵绽放的鲜花。
老者或席地而坐,或对酒当歌,寓意学风浓郁,人才辈出,安康幸福。
2、科举盛况
重教的传统,兴盛的文风,结出了硕果。
吉安以近3000名科举进士的浩大阵容,名列全国州府一级前茅,在民族文化史册上写下辉煌的篇章。
明代建文二年(1400)和永乐二年(1404)连续两届科举殿试前三名,全被吉安府的举子囊括,出现了绝无仅有的一府“团体双连冠”,创造了科举史上的奇迹。
在许多古村里,经百年沧桑幸存下来的功名旗杆石,祠堂、牌坊“科第世家”、“进士堂”、“相国府”等匾牌,仍然赫然耀目。
3、先贤礼赞
欧阳修的道德文章,杨邦乂的舍生取义,胡铨的铮铮铁骨,周必大的忧国忧民,杨万里的清新诗篇,文天祥的浩然正气,以宋代“五忠一节”为代表的庐陵先贤的“文章节义”,千古流芳。
主编《永乐大典》的解缙、五朝重臣杨士奇、理财名臣周忱、唯物主义思想家罗钦顺、地理学家罗洪先等名士,功德伟绩烁古耀今,为民族文化史册增添了璀璨的光辉。
六一居士
是欧阳修,把家乡的名字,写进《醉翁亭记》等传世名篇中,才使庐陵为天下所知,代代传扬。
他耸起了中华民族文明史上的丰碑,更是庐陵人的典范和标杆,影响千年。
曾号“醉翁”的欧阳修,不知陶醉了多少人?年老后,他又自号“六一居士”:藏书一万卷,金石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老翁一个。
自乐自嘲,豁达爽朗,又意趣盎然。
如此境界,如此气度,谁能企及?
天地正气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
”文天祥的《正气歌》,感天动地,激励了代代华夏子女。
擎天红石柱雕刻的大字:天地有正气,如一柄利剑,直插苍穹。
700多个春秋,文公一路走来,历经沧桑,但那首气贯长虹的的《正气歌》,却越来越生机勃发。
今天,吉安的城市精神“崇文、正气、开放、图强”,汲取着一股正能量,诠释了吉安人进取奋发的精神。
才子之乡
“一门三进士,隔河两宰相,五里三状元,十里九布政,九子十知州”。
这是吉水人为之自豪和骄傲的人文盛况,也是宋明两代吉安人才辈出的缩影。
以两尊石碑为主体,中间嵌红色花岗岩贴面,背面镌刻“文山字水”四个字,诠释“才子之乡”的生动内涵。
4、文星塔
螺子山顶的文星塔,是庐陵文化生态园的“人文之眼”。
远望,宛如一把闪亮钥匙,打开吉安城市记忆之门;又似一枚精巧印章,上刻四个遒劲大字:庐陵文化。
近观,恍若一架硕大竖琴,弹奏江南望郡绵延不绝的传奇传说,弹奏赣江奔腾不息的民俗民谣。
低首回味,它更像一位少女的眼眸:倒映庐陵厚重邃远的历史人文,折射吉安伟业鸿图的璀璨光芒。
——这,就是立于螺子山巅,直刺青穹的文星塔,七级八面,高57.3米,得名于明代名臣邹元标倡建并作的《文塔记》,逐层的寓意分别为:文风、文教、文华、文哲、文魁、文节、文昌。
文星塔蕴含“海纳百川,纵贯天地”之意境,亦为祈愿吉安“文风更盛、民风更
厚、民福更重”之地标性景点。
5、诗意文韵
(1)、古诗咏怀
吉安城北螺子山、螺川一带,自古景色秀丽。
历代官宦儒士挥毫泼墨,描景抒怀,留下了篇篇佳作。
庐陵城外
郭外人烟好,行行过北阡。
迎船分社肉,汲井种春田。
绿树前村路,黄梅细雨天。
客游乡土别,景物只同然。
——戴复古,宋,浙江黄岩人
留题文氏双秀亭
身在江湖欲看山,山行还忆弄潺湲。
谁知里许双奇绝,碧玉青螺一望间。
——周必大·宋·庐陵人
鲁公祠
鲁国祠堂在,螺川古驿东。
吉人思别驾,唐史具孤忠。
础润香芹雨,廊回古柏风。
我来拜公像,肃肃仰冥鸿。
——元,周巽,庐陵人
题江头八景
芙蓉隔江罗翠屏,孤峰独拥金螺青。
两山秀色挹青翠,千古气入秋冥冥。
——胡广,明,吉水人
螺山
西望金螺峰,临夕宜返照。
川明天光净,潇洒若圆峤。
振衣援紫萝,临高发清啸。
解组如有期,吾侪亦同调。
——杨士奇,明,泰和人
螺山谒文丞相祠
丞相祠堂吉郡东,山川无乃宋时同。
赣江难洗存亡恨,螺岭空标今古中。
一去蒸云歌正气,独留遗像对春风。
沿溪新雨桃千树,多为先生泪洒红。
——卢崧,清,辽宁奉天人
螺山晓岚
仰瞻螺岭云,俯映螺川水。
河岳炳英灵,万古此流峙。
——刘绎,清,永丰人
(2)、楹联新作
六一亭:
六合江山凭后俊,一亭风雨话前贤。
文章开一代风气;忠正立千秋典型。
仁义立身,古今尊师表;文章经世,唐宋誉大家。
湖岸长廊:
千古人文,星驰俊彩;四时风月,园沐清华。
世上桃源添画境,赣中春色醉诗心。
春风尽识梨花雨,光影常依鹭渚烟。
竹影筛风园涌翠,湖波映月龄聚清。
至爱莫如爱节义,最惜还应惜文章。
北郭画图雄,天下云锦;
青螺风景秀,山色湖光。
来此俨然天上客,入园尽是画中人。
民胞物与天人合,水绕山环鱼露萌。
晓岚亭:
晓露侵衣,鸟鸣园树杪;岚光照影,人步画屏中。
已于闹市得真趣,更觉闲亭无俗情。
民俗园
吉郡之风尽此尔,田家所乐如斯夫。
水面文章风写出,桥头意云月传来。
清风万窗竹,明月一池莲。
堂环五色歌人瑞,门对一湖得地灵。
东门大牌坊:
青螺贯东西,丽日明霞皆入画;赣水阅今古,春风秋雨总含情。
螺子山青水碧,地因生态园林著;吉州天宝物华,人以文章节义传。
四、珍藏记忆
我们的祖辈如何生活?有何情思和向往?我们的童真何在?时代前进巨轮碾碎了片片历史的花瓣。
当我们在征途上快速行进的时候,当我们在享受现代文明之际,蓦然回首,拾起那些失落在时光隧道里的故事,读起来津津有味;那些曾经的生活,显得格外亲切。
园区里,用雕塑、图文、声光电等各种形式,留下了吉安已消逝或濒危的物像以及场景,存留着珍贵的文化记忆。
庐陵人家
“入则孝,出则弟”短短六个字,是庐陵人家对子女简单,平和,素朴,谦恭的要求。
步入民俗园,推开吱呀作响的漆黑大木门,青石铺地的庭院,宽敞大方,两棵桂花树左右对称,不问年岁地生长着。
威严的父亲一手掌书,一手吊着水烟袋,慈祥的母亲素衣布鞋,在恬静地纳鞋底,孩子在木栅栏里俏皮地吸吮着手指,鸡犬绕膝,福气盈门,好一户庐陵人家。
古人曾云“读而废耕饥寒交迫,耕而废读礼仪渐亡”,晴耕雨读,日耕夜读,忙耕闲读,因而,吉安赢得“三千进士冠华夏”的美誉。
走进古色古香的厅堂里,有幸遇前来寻根的游子,远离故乡数载,故乡是一株没有年轮的树,在这美丽的五月,他们心生欢喜地回家了。
抚摸着雕龙画凤的太师椅,经年的长条几,“天地君亲师”的牌位,精致的花瓶,有一种回家的感觉。
鎏金匾牌,木刻槅扇;八仙桌,太师椅,雅致的厅堂摆设;书房儒士颂经,闺房小姐谈琴,婚房挑红盖头;屋外祖孙乐陶陶。
庐陵大户人家,应是如此。
复原了曾经的现实,也是那个时代许多人的理想。
4、吉安古街景群雕,儿童趣味铜雕,瓷板画“双百图”等,以生动形象的艺术造型,鲜明的地方特色,还原了过去的生活生产场景,唤起了人们遥远的记忆,留存着历史的印迹。
瓷板画《百工图》,展示庐陵传统手工业和商业民俗事象,以民间工匠劳动状态为主,有的是还在传承的手艺,有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消逝,让先辈的身影铭刻在画面里。
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绘画,显示了传统社会劳动生活的多样性,反映了吉安人勤劳智慧的文化性格。
型瓷板画《百戏图》,展示庐陵民间艺术,突出多姿多彩的民间生活以及儿童游戏、休闲娱乐等,激发人们对往昔、对孩童时期生活的记忆,一个个逼真的画面,显示了吉安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反映了先人丰富的艺术创造力和深厚的民间文化内涵。
5、神灵祭祀。
敬畏天地,祭祀神灵,供奉佛祖仙道和祖灵,是传统社会重要的生活方式。
建造寺庙宫观,为的是祈福佑安,驱灾避祸,以求心灵安慰和精神寄托。
民俗园里陈列的神像和敬神场景,只是存留民间信仰习俗的痕迹,以窥人们精神生活之一斑。
螺子山下的灵泉寺,属净土宗,晋代时所建,已毁数百年。
现复建以应信众之愿。
天降玉笥
立于浮雕《汉武帝受赐图》前,不敢移前半寸,心生的敬畏穿越着时空。
相传公元106年,汉武帝遍寻天下名山,在峡江的玉笥山接受西王母所赐《上清宝录图》时,吉时佳日,忽见天降白色玉笥于太白峰降真坛,玉笥山因此得名。
憨厚的峡江人把玉笥山看成是“神柱支天”。
长长的一江窄水,高高的一耸青山,立体的峡江,如峡江鲥鱼和蒿菜般清芬绵长,耐人寻味。
6、活着的历史。
生产知识和技能、传统手工技艺、语言、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民间传说和曲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着的历史,是社会得以延续的文化命脉。
吉安这块沃土,孕育了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民间文化。
刚勇激越的盾牌舞、精美灵动的鲤鱼灯、载歌载舞的采茶戏、生动传神的剪纸、说世道情的莲花落、喜庆热烈的竹马舞、气势雄浑的喊船、红火喧闹的烧塔、欢快温馨的吃新节,以及道具唱腔独特的永新小鼓,表演惟妙惟肖场面壮观的青原渼陂彩擎……承载着吉安老俵的精神追求和乐观的性情,将普通的生活装扮得绚丽多姿;将朴实地道的风土人情,演绎得异彩纷呈。
中秋烧塔
钓源舞龙
五、红旗漫卷。
红土红米孕豪气,红歌红舞不了情。
吉安,这片红色沃土,荡漾着“十万工农下吉安”、“黄洋界上炮声隆”、“三湾降了北斗星”等铿锵激昂的诗句。
可以这样说,这里随意抓一把泥土,便浸润革命先辈的殷殷鲜血;随处可见弹痕累累的旧址遗迹,默默诉说一个个悲情缭绕的红色往事。
十万工农下吉安
十万工农下吉安群雕,总长90米,采用铸铜、红色花岗岩、汉白玉等材质制作,共塑造出49位英雄人物。
场面气势磅礴,人物造型栩栩如生。
静立观望,眼前仿佛出现硝烟弥漫、火光冲天的战斗情景;耳畔仿佛回荡惊天动地的枪炮声、呐喊声。
红军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