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平市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三轮复习材料题训练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自古以来都是以农立国……我们要怎样保障农民的权利,要怎样令农民自己多得收成,那便是关乎平均地权的问题……将来民生主义真要是达到目的,农民问题真要是完全解决,真要是“耕者有其田”,那才算是我们对于农民问题的最终解答。
——孙中山1924年8月《三民主义之民生篇》
材料二
毛泽东民生思想不仅解决了广大人民的衣食住行,而且引导人民当家做主,为改善民生提供了政治保障。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毛泽东民生思想主要表现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依靠群众,对人民负责,始终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
——《毛泽东的民生思想及当代价值》
材料三
邓小平继承了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民生的优良传统,并在领导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民生思想。其民生思想以依托于社会主义并体现出社会主义优越性,以公正为理念,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为着眼点,并逐渐消除贫困、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论邓小平的民生思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在1924年关于民生思想的新发展的体现。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毛泽东和邓小平在解决民生问题上的主要贡献。两人的民生思想有何关系?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和邓小平在经济建设理论方面的主要成就。
答案及解析:
1(1)新发展:提出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
(2)毛泽东:解决民众的衣食住行,实现人民的当家作主。
邓小平:逐渐消除贫困,改善民众生活,实现社会繁荣和民众生活富裕。
关系:毛泽东民生思想形成于民主革命时期,邓小平民生思想形成于改革开放实践中,两者的民生思想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3)毛泽东: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论十大关系》、建立起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三步走”战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共同富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民生的相关问题。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方面来分析。
(1)从材料“关乎平均地权的问题”“耕者有其田”并结合新三民主义的相关内容可以得出孙中山在1924年关于民生思想的新发展。
(2)从材料“毛泽东民生思想不仅解决了广大人民的衣食住行,而且引导人民当家做主,为改善民生提供了政治保障”“以公正为理念,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为着眼点,并逐渐消除贫困、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中可以概括出毛泽东和邓小平在解决民生问题上的主要贡献。从材料“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毛泽东民生思
想”“邓小平继承了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民生的优良传统,并在领导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民生思想”中可以得出第二小问的答案。
(3)根据材料“新中国成立后”“在经济建设理论方面”并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毛泽东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论十大关系》、建立起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三步走”战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共同富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族主义是)“不使他族侵我之自由”、“其在于世界也,国之独立”。“人民当有无限之权,而政府不可不顺从民意,是即民族主义之原动力也”(1901),“今日当以集全国之锋刃向于恶政府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今者中国……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1905)。“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它分作两次去做
——孙中山《孙中山全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和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共同点。
材料二
梁启超对“中国旧思想、欧洲新思想”的比较(原文节选)
中国旧思想欧洲新思想
一、国家及人民,皆为君主而立者也,故君主为国家之主体。一、国家为人民而立者也。君主为国家之一支体,其为人民而立,更不俟论。故人民为国家之主体。
三、治人者为一级,治于人者为一级,其级非永定者,人人皆可以为治人者。
三、有治人者,有治于人者,而无其级,全国民皆为治人者,亦皆为治于人者。
五、宗教为政治之附属物。五、政治与宗教,各有其独立之位置,两不相属。
九、惟君主一人立于法律之外,其余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九、全国人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虽君主亦不能违公定之国宪。
——选自梁启超《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1901年10月)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旧思想”与“欧洲新思想”的不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做此比较的意图?
答案及解析:
2.(1)共同:反对清朝统治;反对列强侵略;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相结合。(2)不同:中国强调君权至上,突出反映君主专制;欧洲强调民主平等、政教分离、法治。
意图:学习西方的政治理念和政治制度,为了找到中国落后的根源以及医治的良方;民族危机的刺激,出于爱国的目的;推动国民提高民主意识。
(1)由材料“使他族侵我之自由……人民……政府……全国之锋刃向于恶政府”“外邦逼之……推倒……颠覆……”等关键信息可知,梁启超和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共同点是反对清朝统治;反对列强侵略;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相结合。
(1)第一小问据“国家及人民,皆为君主而立者也,故君主为国家之主体”和“惟君主一人立于法律之外,其余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可知中国强调君权至上,突出反映君主专制,据“国家为人民而立者也……故人民为国家之主体”、“全国民皆为治人者,亦皆为治于人者”、“政治与宗教,各有其独立之位置,两不相属”和“全国人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虽君主亦不能违公定之国宪”可知欧洲强调人民主权、政教分离、法治;第二小问据材料出处“选自梁启超《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1901年10月)”可知梁启超做该比较的时间大致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此时中国正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与欧洲思想的比较意在鼓励中国国民和统治者学习西方的政治理念和政治制度,宣传维新变法,为了找到中国落后的根源以及医治的良方,民族危机的刺激,出于爱国的目的,引发国民提高民主意识。
3.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又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800~前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虽然远隔万里,但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
——【德】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材料二
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三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张岱年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核心思想,并指出材料一中所说的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相通的地方”。
(2)如何理解“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汉代学者是怎样改造儒家思想的?
(3)明末清初时期,中国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根本原因是什么?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国家蓝图”的主张,对欧洲有何积极影响?
答案及解析:
3.(1)孔子:仁、礼和中庸。苏格拉底:理性,美德即知识。
相通的地方:注重人的作用;强调伦理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