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笔法的六大特征
王羲之圣教序笔法特点【王羲之的笔法特点】
《王羲之圣教序笔法特点【王羲之的笔法特点】》摘要:王羲所处魏晋期是隶向楷、草、今草发展演变期王羲擅楷楷也取得了很高艺术成就如《乐毅论》、《黄庭》、《东方朔画像赞》等,《初月帖》、《姨母帖》王羲这两帖特别是《姨母帖》所有涉及到横折地方像月、日、两顿、首、顷、痛、、因等横折没有使用折笔法几乎都是绞笔法使,他亲《晋》撰《王羲传》集、临摹、欣赏王羲真迹《兰亭序》摹制多赐给群臣王羲法我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历史地位他法跟他笔法特是分不开那么你知道王羲是如何用笔吗?以下是由编整理王羲笔法介绍希望能到你王羲笔法特征王羲笔法是具有篆隶遗韵汇碑、帖线条优势集篆隶、楷用笔习惯以绞主要特丰富用笔细而化具有六方面主要特征()具有篆隶遗韵这是王羲笔法重要特征篆隶遗韵是篆和隶体所呈现出高古、朴拙、厚重、苍茫、气精神美《东观余论》有评价晋史称王逸少暮年方妙升平帖升平二年距其终才三正暮年迹也故结比乐毅告誓诸帖尤古质殊类钟元常浑浑然有篆籀非遇真赏易遽识也王羲笔法所以具有这样篆籀或者说篆隶遗韵原因是这种用笔是当相对普遍种用笔习惯由王羲当所处魏晋代是隶向楷、草、今草渡期从居延汉简到陆机《平复帖》到王羲《初月帖》、《姨母帖》我们可以发现王羲具有篆隶遗韵绞笔法是这体渡期种传承性笔法这是法史上笔法发展到这期应该出现正常结而且从上世纪量出土汉简、楼兰残纸等墨迹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这些残纸、断简墨迹几乎都保留着丰富类似王羲这样具有篆籀绞笔法见图十四可见当很多人使用这样笔法也可以说这是当人们种比较普遍用笔习惯因这样绞笔法虽然形成墨迹形态上有粗糙、精致别高低分但用笔上却没有质性区别原因二是王羲老师和其人都擅长隶或草关王羲学历和法师承以少学卫夫人说著名晋院(郎)李充母卫夫人善钟法王逸少师予少学卫夫人将谓能及渡江北游名山见李斯、曹喜等又许下见钟繇、梁鹄又洛下见蔡邕《石》三体又从兄洽处见张昶《华岳碑》始知学卫夫人徒费年日耳羲遂改师仍众碑学习焉尝论右军真行草法皆出汉分深入郎;令真行草法导秦篆妙接丞相相传王羲还跟其叔父王廙学王廙高朗豪举性居傲学艺术修养极深他曾对王羲说吾诸事不足法惟画可法从上边所引论可以梳理出王羲法师承条体脉络少学卫夫人得正技法十余岁至二十岁改师叔父王廙得众体妙二十岁以师师所师正、行宗尚钟繇草法效法张芝无论是卫夫人还是王廙特别是期王羲所师法钟繇和张芝都分别是当隶、楷和草顶级还有王羲己提到师法众碑说明王羲深受其前代隶、草和诸碑影响见图十五王羲《姨母帖》帖很多结体直接取法隶以横向取势线条质感拙朴天真浑穆高古;用笔上凝重厚重不计起笔收笔精致与严谨突出线条段实美横折以使主尽显篆隶遗而王羲人又特别擅长真草隶篆行诸体熟知王羲专擅行草、《兰亭序》获得天下行誉外王羲还尤其精研隶、楷和草孙庭讲元常专攻隶伯英独精草体彼二美而羲献兼黄山谷云真行草藁无不曲当其妙处往置论以右军真行皆入神品不知冯何便作语宋陈思《史》谓其擅行、隶可见王羲不仅是向擅长隶、草钟繇、张芝学习受到他们影响人看特别是法艺术成就极高孙庭、黄山谷都评价王羲隶、草等方面也是非常专精因而王羲笔法和风具有篆隶遗韵也就是件正常事情了()具有篆隶用笔习惯(多折少、曲多直少绞用笔)篆用笔特征是笔笔锋所有折几乎都接近平动使没有折(像祁三公山碑等性风格独特篆碑帖除外)曲线较多几乎没有提按、顿挫隶用笔主要特征是横折几乎都是绞笔法折很少或没有;横直线较多横直线由提按、绞笔法形成波曲、波三折较多篆和隶共有用笔特是起笔和收笔都讲究藏头护尾尤其线条段充实、厚重论我们常讲古法、古质法哪里质哪里可能就深藏线条段里包世臣《艺舟双楫》有段关笔法和线条质感精彩论述他说用笔法见画两端而古人雄厚恣肆令人断不可企及者则画截盖两端出入操纵故尚有迹象可寻其截所以丰而不怯、实而不空者非骨势洞达不能倖致更有以两端雄肆而弥使截空怯者试取古帖横直画蒙其两端而玩其截则人人共见矣实妙武德遂难言这段论述包世臣通碑和帖对比至少给我们五方面信息是古人用笔比我们高明地方是线条段而不是起笔和收笔他这里古人应该是指至少唐以前或是魏晋、六朝期二是线条起笔和收笔由有明显动作比较容易研究清楚但是线条段如何做到实、丰而不怯、实而不空就有些困难和不可捉摸了三是使线条段充实、厚重办法是骨势洞达这比较难以捉摸他也确实阐释得比较含糊四是他把碑和帖进行了对比碑帖质区别是碑段实帖段空怯五是包世臣认由笔法上原因线条段充实美从武德以就没有了包世臣认骨势洞达是线条段实办法笔者觉得阐释还是比较玄结合上边提到篆、隶用笔特和习惯特别是篆和隶相比较楷、行草等体其所以能做到线条段充实和厚重主要有两措施是使用绞笔法;是用笔速比其它体缓慢这些都是篆、隶用笔特另外分析《姨母帖》、《初月帖》两帖很多线条段部分会发现每线条段都很充实、厚重特别是《姨母帖》开十月十三日六每画都特别扎实线条段饱满、厚重、古朴;还有《初月帖》十二日山阴五、道忧悴、羲报等每画都用笔迟涩、有控制有绞用笔扭拗动作使得线条质感结实、质量很高绝无带而苍白和空怯(3)具有楷用笔习惯这里所说楷不是特指哪朝代楷而是立足当代纵观整法史就所有楷和其它体相比较而言楷用笔特是线条起笔和收笔起笔和收笔动作做得精致、丰富而到位;二是运笔形成线条段动作以提按主很少有绞笔法;三是横折地方几乎都是折有明显折笔动作王羲所处魏晋期是隶向楷、草、今草发展演变期王羲擅楷楷也取得了很高艺术成就如《乐毅论》、《黄庭》、《东方朔画像赞》等楷和篆隶相比线条段没有篆隶沉实、厚重但起笔和收笔要比篆、隶精致、丰富、谨严;横折处理上楷以折主相比较篆和隶绞笔法使虽少了厚重和沉实但多了几分爽利特别是向下折笔笔势行草打开单结构、加强连带形成组合和群以致整幅作品贯气都起到了关键作用这种折用笔篆隶用笔习惯基础上又王羲行草创作提供了另外种丰富借鉴和参考从某种角而言如王羲不精研楷笔法不把楷处理横折折笔法借鉴到行草也许王羲就不能把行草推到新高而获得圣美誉王羲前张芝擅草草是独立与没有连带贯气与只是从作品整体上有气韵呼应而到了王羲什么发展成了今草原因就这里因折笔法介入而改变了横折笔画势方向由原使笔法势方向是向右斜下而改变垂直向下或是向左斜下见前图七这种垂直向下和向左斜下笔势是非常有利行草体加强结构打开、加强与连带、加强组合和群组合从上往下写、从右往左展开行草贯气得到了笔势上强有力支持王羲所以能成圣很重要原因就是他能承前启他所以能把行草推向新高就他擅篆隶、精楷致力发展又是行草真草隶篆行所有体笔法他都精熟因而他能总结他前所有体用笔验、优势他所用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使他笔法成集真草隶篆行诸体笔法成者量借鉴楷用笔习惯起笔、收笔笔法丰富、精致和做到位增加了横折折王羲《奉橘帖》表现得充分帖三白、如右边口、橘右下部分、横折等充分体现了王羲借鉴楷用笔特和风貌另《奉橘帖》还是贵瘦硬始通神型代表莫将这里瘦误认纤细而是遒劲、敛、爽利种表现周汝昌先生曾讲看看传世《兴福寺碑》(俗称半截碑)集右军拓与日所存唐人钩摩《奉橘帖》等名迹便悟右军瘦是何等境象《奉橘帖》所以能传达如风骨和气韵和王羲量借鉴楷折爽利用笔不无关系()用笔速迟涩用笔速是影响线条质量重要因素速几乎不影响线条形但却能够很程上影响线条质感、节奏和蕴包世臣云北朝人落笔峻而结体庄和行墨涩而取势排宕万毫齐力故能峻;五指齐力故能涩分隶相通故原不关乎迹象刘熙言用笔者皆习闻涩笔说然每不知如何得涩惟笔方欲行如有物以拒竭力而与争不期涩而涩矣所以说要想得到像北朝人线条段实线条质量用笔要迟涩如何才能迟涩无外乎使用绞笔法增加笔锋与宣纸摩擦力增加反复短距离折笔动作这里包世臣所说五指齐力应包含使用绞笔法手指捻动笔管和手上扭拗动作周汝昌先生《永八法》引用清人王应奎《柳南随笔》有段话而吾友顾宁所藏松雪《黄庭》墨迹盖临右军也;用笔颇以侧取致以瘦标骨以涩见古与石刻迥然不可见只有迟涩才会有古质周先生又进步释说涩就是不滑溜思二物接触而发生运动滑就是摩擦力;涩就是摩擦力但法艺术涩又不仅仅是然而生涩力更重要是写人运笔有识(或精熟无也成习惯)涩行有涩涩行涩进既要向前行进又要控制勿滑勿溜羲人深得迟涩真髓他讲凡贵乎沉静仍下笔不用急故须迟何也?笔是将军故须迟重又强调每欲十迟五急十曲五直当代坛很多学习二王风人用笔速感觉都很快收不住笔也留不住笔线条像溜冰样让人眼花缭乱苍白无味正如王羲所说样创作件作品要十迟五急急是思考、心思稳健、迟涩是用笔只有笔笔控制、笔笔到位特别是带着定艺术审美情境和状态运笔创作有定审美心态、审美风格介入有因思考迟涩有有识留驻才会线条里表现出丰富蕴(5)折处以绞笔法主王羲横折处理上有己独到面特别是与世比起王羲横折处理基以绞使主、折辅而世除了唐代颜真卿还有使用绞使以外其他横折处理上几乎都是采取折笔法使笔法少又少《初月帖》、《姨母帖》王羲这两帖特别是《姨母帖》所有涉及到横折地方像月、日、两顿、首、顷、痛、、因等横折没有使用折笔法几乎都是绞笔法使由这笔法篆、隶笔法使所以使得横折线条扎实厚重古朴浑穆这笔法除了使线条具有扎实质感以外还使王羲作品横折上很少圭角保证线条气息上郁勃充溢、饱而不漏这特征也是区分王羲与世笔法重要标志前论述采用平动使和绞使笔法横折角般都90采用折笔法横折角般都等90因而圆些使气象、审美上代表是宽博、敛方折些折审美上代表是劲挺、锋芒综观王羲作品横折处理上王羲使用绞使笔法比折笔法多这也合王羲法艺术整体审美风格和、庸道王羲有帖由整体审美风格取法上原因用折笔法比绞使笔法多如《奉橘帖》那是特例(6)用笔精致细腻、丰富多变前论述如王羲《初月帖》与陆机《平复帖》笔法比较分析还有很多地方都提及包括上边分析王羲笔法五方面特征都是这观论据也都说明王羲用笔上精致细腻和丰富多变更多候王羲笔法是种随机赋形、随形赋法简直是神笔难以捉摸王羲法特羲法主要特是平和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人评曰飘若游浮云矫如惊龙王羲法精致、美仑美奂是极富有美观赏总他把汉写从实用引入种重技法讲究情趣境界标志着法不仅发现法美而且能表现法美王羲成就变汉魏质朴风笔法精致、美仑美奂体开创了妍美流畅行、草法先河特别是行《兰亭序》有如行云流水潇洒飘逸骨格清秀画遒美疏密相布白巧妙尺幅蕴含着极丰裕艺术美无论横、竖、、撇、钩、折、捺真可说极尽用笔使锋妙《兰亭序》凡三二十四每都姿态殊异圆如王羲是东晋伟法他变汉魏朴质风开晋妍美劲健体创楷、行、草世莫不宗法他行帖《兰亭序》是他代表作被法界誉天下行千年倾倒了无数习者王羲亦因被人尊称圣唐太宗李世民倡导王羲风他亲《晋》撰《王羲传》集、临摹、欣赏王羲真迹《兰亭序》摹制多赐给群臣国法史上帝王以九五万乘尊而力倡人者仅而已宋代姜夔酷爱《兰亭序》日日研习常将所悟所得跋其上有跋云廿余年习《兰亭》皆无入处今夕灯下观颇有所悟历二十多年才稍知入门可见释难千六多年无数法都孜孜不倦地释何尝不想深入羲堂奥但终只能得其体而已因《兰亭序》可以说是由杰出法智慧所营造成迷宫天下行介绍《兰亭序》晋朝人叫《临河序》人又称《修禊序》、《禊帖》、《兰亭诗序》计二十八行三二十四据说东晋永和九年(公元三五三年)三月三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王羲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人山阴兰亭流觞饮酒赋诗唱和王羲面对良辰美景、高朋挚友用蚕茧纸、鼠须笔乘兴写下了这遒媚劲健绝代更无序王羲回又重写了数十遍皆不如原稿所以他己也特别爱重交付子孙传藏传至王羲七世孙智永无嗣交弟子辩才保存唐太宗李世民酷爱王羲法千方计得到了《兰亭序》常常置座侧朝夕观览贞观十年(公元六三六年)让冯承素、虞世南、褚遂良等摹拓十以赐近臣死把真迹带进昭陵作陪葬品所以我们至今已无法看到《兰亭序》真迹只能看到下真迹等唐摹唐摹逼真是冯承素摹因帖前印有唐宗李显年神龙各半印故又称神龙郭天赐谓神龙笔法秀逸墨彩艳发奇丽超绝动心骇目《兰亭序》结体欹侧多姿错落有致千变万化曲尽其态帖二十皆别具姿态无雷用笔以锋立骨侧笔取妍有藏蕴含蓄有锋芒毕露尤其是法从头至尾笔顾盼朝向偃仰疏朗通透形断连气韵生动风神潇洒所以明末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说右军《兰亭序》法古今其皆映带而生或或随手所出皆入法则所以神品也难能可贵是从《兰亭序》那不激不厉风格蕴藏着作者圆熟笔墨技巧、深厚传统功力、广博化素养和高尚艺术情操猜你感兴趣初学法如何选毛笔初练法用什么毛笔3学习毛笔法有什么处毛笔法体5毛笔行法入门。
王羲之书法笔法技巧
王羲之书法笔法技巧王羲之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巨匠之一,他的书法作品不仅被誉为“天下第一行”,更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楷模。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王羲之书法的笔法技巧。
1. 用笔势要奋发有力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中最为明显的特点,就是用笔势奋发有力。
他的书法线条疏朗,简练明快,精神饱满。
这得益于他笔墨之势的奋发有力。
为了锻炼自己的笔墨势,王羲之年轻时曾拿匕首在米饭上乱切,以此来锻炼自己的用笔力度。
2. 要强调笔画的优美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在表现方式上,笔画优美,造型丰满,突出特点,不受拘束。
他常常注重笔画之间的连贯,并且在笔画上下功夫,把一个简单的笔画也书写得十分优美。
3. 讲究用笔的韵律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中,极具个人特色的一点是笔画韵律的讲究。
他会在写一笔的时候,注重笔画的汲墨弹跳,以此控制笔画的韵律感,使其婉转动听。
同时,王羲之对诗词的韵律也有十分深厚的认识,这种韵律的感受,也体现在他的书法作品之中。
4. 有意识地使用水墨王羲之的书法作品里,水墨的使用是十分有意识的。
他善于控制水墨的分布和深浅程度,能充分发挥水墨深浅、虚实、明暗的效果,创造出灵动、富有光泽、富有层次感的墨法效果。
他也提倡墨与纸相呼应,墨在纸上“生光”,因此墨要光、纸要显光,要让墨留白,这些都是书法中十分重要的技巧。
总之,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不仅有极其高超的技法,而且富有个人特色,让人对他的书法艺术之深厚也更为敬仰。
以上是小编简要概括的王羲之书法笔法技巧,相信大家通过学习,也能运用这些技法,提升自己的书法水平。
王羲之行书笔法特点
王羲之行书笔法特点
王羲之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行书被誉为中国书法艺术的瑰宝之一。
王羲之的行书笔法独具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王羲之的行书笔画简洁而有力。
他擅长以一笔勾勒出整体结构,将字形化繁为简。
他的笔画流畅自然,不拖泥带水,给人一种爽快的感觉。
他能够运用不同的笔画技法表现出不同的意境和情感,使每个字都富有生命力。
其次,王羲之的行书注重墨色的变化和运用。
他善于使用墨色的深浅变化来表现字形的结构和轮廓。
他能够巧妙地运用浓墨、淡墨和水墨的渐变,使字体显得丰富多彩,具有层次感和立体感。
第三,王羲之的行书注重布局的平衡和谐。
他在书写时注重字与字之间的间隔和比例,力求整篇作品的布局和谐统一。
他善于运用空白来营造余白,使作品更加清雅简练。
最后,王羲之的行书注重笔画的韵律和节奏感。
他的笔画有着独特的节奏和韵律感,使字体的变化和流动更加自然优美。
他的行书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和艺术的美感。
总的来说,王羲之的行书笔法特点集中体现在笔画简洁有力、墨色变化丰富、布局平衡和韵律感强等方面。
他的行书作品独具风格,对后世的书法艺术影响深远,被誉为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位巨擘。
王羲之书法笔法讲解
王羲之书法笔法讲解一、背景介绍王羲之,字逸少,自号逸群,晋朝书法家,为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之一。
他的字体秀丽、飘逸,极富个人风格,被后世尊为“书圣”。
王羲之的书法笔法对于后来的书法发展影响深远,被世人广泛学习和推崇。
二、书体特点王羲之的书法作品,无论是楷书、行书还是草书,都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1. 楷书王羲之的楷书,线条流畅、结构严谨。
他注重用笔的变化和均衡,既有变幻莫测的疏密有致,又有自由闲逸的柔劲之美。
每一笔每一画都准确地传达出字形的艺术美感。
2. 行书王羲之的行书,展现出他奔放豪放的个性。
在他的行书作品中,筆劃有時張張破格,有時纖絆飄逸,态度不拘一格,气韵生动。
他的行书放荡不羁,富有个人特色,开创了后世行书发展的新局面。
3. 草书王羲之的草书,更是他个人风格的集大成者。
王羲之的草书,更加强调筆画的奔放和节奏的变化。
他用筆震颤之感跃然纸上,刚柔相济,开创了草书艺术的新境界。
他的草书,不仅在字形上有了全新的演绎,也在笔法和技巧上有了独到的创新。
三、书法笔法讲解1. 线条运用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中,线条运用恰到好处,既有变幻莫测的疏密有致,也有柔劲之美。
他擅长运用细、粗、长、短等不同的线条组合,使字形更加生动有趣。
2. 点画运用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中,点画运用精妙独特。
他善于运用点画,使字体的结构更加丰满。
他的点画既有锐利的划分,也有温婉的点缀,使整个字体更加生动有力。
3. 造型组合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中,造型组合丰富多样。
他擅长通过造型的独特组合,呈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
有时候他通过多种线条的组合,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有时候通过点画的巧妙运用,使字形更加立体有力。
4. 篆刻技法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中,篆刻技法独特。
他善于利用刀法的凸凹变化,使字体有明显的层次感。
同时,他运用刀尖的轻重变化,使字体线条更具立体感。
四、结语王羲之的书法笔法独具特色,无论是楷书、行书还是草书,都展现了他卓越的艺术才华和创作个性。
他的书法作品影响深远,不仅为后世书法家提供了借鉴和学习的范本,也为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王羲之笔法的六大特征介绍
王羲之笔法的六大特征介绍王羲之的用笔姿势有着自身独特的艺术特色。
那么,关于王羲之的笔法特点,你知道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王羲之的笔法特点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王羲之的笔法特点王羲之笔法是具有篆隶遗韵,汇碑、帖线条优势,集篆隶、楷书用笔习惯,以绞转为主要特点的丰富用笔,细而化之具有六个方面的主要特征。
(1)具有篆隶遗韵这是王羲之笔法最为重要的特征。
篆隶遗韵是篆书和隶书书体所呈现出的高古、朴拙、厚重、苍茫、大气的精神美。
《东观余论》有评价:“晋史称王逸少书暮年方妙,升平帖升平二年书,距其终才三载,正暮年迹也。
故结字比乐毅告誓诸帖尤古质,殊类钟元常,浑浑然有篆籀意,非遇真赏未易遽识也。
”王羲之的笔法之所以具有这样的“篆籀意”或者说篆隶遗韵,原因之一是这种用笔是当时相对普遍的一种用笔习惯。
由于王羲之当时所处的魏晋时代是隶书向楷书、章草、今草过渡时期,从居延汉简到陆机的《平复帖》,到王羲之的《初月帖》、《姨母帖》,我们可以发现,王羲之具有篆隶遗韵的绞转笔法是在这一书体过渡时期的一种传承性笔法,这是书法史上笔法发展到这一时期应该出现的正常结果。
而且从上个世纪大量出土的汉简、楼兰残纸等墨迹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这些残纸、断简的墨迹中几乎都保留着丰富的类似于王羲之这样具有“篆籀意”的绞转笔法,见图十四。
可见当时很多人在使用这样的笔法,也可以说这是当时人们一种比较普遍的用笔习惯。
因为,这样的绞转笔法虽然在形成的墨迹形态上有粗糙、精致之别,高低之分,但在用笔上却没有本质性的区别。
原因之二是王羲之的老师和其本人都擅长隶书或章草。
关于王羲之的学书经历和书法师承,以“少学卫夫人”之说最为著名。
晋中书院(郎)李充母卫夫人,善钟法,王逸少之师。
予少学卫夫人,将谓大能。
及渡江北游名山,见李斯、曹喜等书,又之许下,见钟繇、梁鹄书,又之洛下,见蔡邕《石经》三体书,又于从兄洽处,见张昶《华岳碑》,始知学卫夫人书,徒费年日耳。
羲之遂改本师,仍于众碑学习焉。
王羲之的书法特点
王羲之的书法特点王羲之的书法特点羲之书法主要特点是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后人评曰:“飘若游浮云,矫如惊龙”。
王羲之的书法精致、美仑美奂,是极富有美的观赏的。
总之,他把汉字书写从实用引入一种注重技法,讲究情趣的境界,标志着书法家不仅发现书法美,而且能表现书法美。
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于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美仑美奂的书体,开创了妍美流畅的行、草书法先河。
特别是行书《兰亭序》有如行云流水,潇洒飘逸,骨格清秀,点画遒美,疏密相间,布白巧妙,在尺幅之内蕴含着极丰裕的艺术美。
无论横、竖、点、撇、钩、折、捺,真可说极尽用笔使锋之妙。
《兰亭序》凡三百二十四字,每一字都姿态殊异,圆转自如。
王羲之是东晋伟大书法家,他一变汉魏朴质书风,开晋后妍美劲健之体,创楷、行、草之典范,后世莫不宗法。
他行书字帖《兰亭序》是他的的代表作,被书法界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千百年来倾倒了无数习书者。
王羲之亦因此被后人尊称为“书圣”。
唐太宗李世民倡导王羲之的书风。
他亲自为《晋书》撰《王羲之传》,搜集、临摹、欣赏王羲之的真迹,《兰亭序》摹制多本,赐给群臣。
在中国书法史上,帝王以九五万乘之尊而力倡一人之书者,仅此而已。
宋代姜夔酷爱《兰亭序》,日日研习,常将所悟所得跋其上。
有一跋云:“廿余年习《兰亭》皆无入处,今夕灯下观之,颇有所悟。
”历时二十多年才稍知入门,可见释读之难:一千六百多年来无数书法家都孜孜不倦地释读过,何尝不想深入羲之的堂奥,但最终只能得其一体而已。
因此,《兰亭序》可以说是由杰出的书法智慧所营造成的迷宫。
王羲之书法的特征元明以来, 一些书家解读王羲之书法, 走向神秘化一端。
本来是一看就明白的王书笔法,经过反复的引申发挥, 变得繁复而玄妙, 让人如坠云雾,这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见仁见智,莫衷一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王羲之自幼爱习书法,由父王旷、叔父王廙启蒙。
七岁善书,十二岁从父亲枕中窃读前代《笔论》。
王旷善行、隶书;王廙擅长书画,王僧虔《论书》曾评:“自过江东,右军之前,惟廙为最,画为晋明帝师,书为右军法。
王羲之草书的特点风格特征
王羲之草书的特点风格特征
王羲之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之一,在汉晋南北朝时期,他不仅是大书法家,同时也是大文化家和大文学家。
他的草书书法功底深厚,其艺术特点独具一格,风格独特,被誉为“书圣”。
王羲之的草书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雄浑潇洒,气势磅礴
王羲之的草书以雄浑潇洒为主要特点。
他笔力精湛,节奏感强,草书字形大胆、豪放,遒劲有力,渗透着强烈的个性和气势磅礴。
其作品朴实无华,却有着一种深沉的艺术魅力,显示出书法家刚毅、耿直、刚烈的性格。
二、艺术构造,精益求精
王羲之的草书构造严谨精细,笔画紧凑、疏密有致,每一笔每一形都可以追溯其结构关系。
他在创作中注重墨力、草势、布局等方面的处理,追求极致的艺术效果和观赏性,精益求精,从细节处出发,不断打磨,使身临其境的草书越来越完美、越来越充满魅力。
三、壮健匀整,韵味无穷
王羲之的草书字体壮健而峻拔,开阔简洁,每一个笔画都能体现出其虬劲有力的特点。
笔幅协调,匀胸匀腰,题材灵活多变,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艺术韵味。
他在草书创作上还注重
描摹山水,如刻画云雾、泉水、悬崖等,给草书注入了特殊的文学色彩,极具鲜明的时代和文化特征。
四、留白自然,余姿余韵
王羲之的草书留白恰到好处,有时空灵飘逸,如春花秋月;有时高山拔岭,苍茫险峭。
留白自然成趣,饱含余姿余韵,让人产生更深层次的艺术感受和思考。
总之,王羲之的草书以雄健、豪放为主,以画面感和立体感为特色,通过厚重的笔墨,热情澎湃的气势以及严谨精密的构成,表现出许多独特的并具有艺术价值的特征。
它不仅是中国书法史的一部分,也是人类文明史上重要的艺术遗产。
王羲之书法笔法讲解
笔如飞燕,王羲之书法笔法讲解王羲之是中国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笔法以笔如飞燕著称。
其笔法特点是轻重变化,起伏有致,流畅婉转。
以下是对王羲之书法笔法的讲解:
1. 用笔轻重变化
王羲之的笔法在运用笔的轻重上有所变化,轻的部分细腻,重的部分硬朗,用笔灵活,变化多端。
这种笔法的重点是体现书法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是王羲之书法著名的表现手法。
2. 起伏有致
王羲之的笔画以起伏有致的特点为主,运用断筆、收笔等技法使笔画有所收放,让字形变化多端,整篇书法局部关联,形成整体浑然天成的感觉。
3. 流畅婉转
王羲之书法笔法以流畅婉转为特点,这种笔法是王羲之的标志性特征。
他的书法笔画流畅自然,用笔婉转优美,表现出一种灵动的美感,让人赏心悦目。
总的来说,王羲之书法笔法是书法艺术中的顶尖水准,其笔法运用深厚,整篇书法层次分明,富有表现力。
学生们应当在学习王羲之书法笔法时多加领悟,才能让自己的书法更上一层楼。
王羲之书法艺术风格
王羲之书法艺术风格
王羲之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书法家之一,被誉为“书圣”,他的书法艺术风格独特,影响了中国书法的发展。
他的书法风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笔法精细、结构多变
王羲之的书法笔法十分精细,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无论是点、捺、横、竖等笔画,都是有来有回,讲究圆满回旋,这就是后人总结出的“无垂不缩、无往不收”的用笔要诀。
在结构上,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也表现出了丰富的变化,他的字体灵和飘逸,明净自然。
2. 崇尚自然、追求自由
王羲之的书法风格与他的思想观念密切相关,他崇尚自然、寄情山水、追求自由、放荡不羁。
这种思想倾向深刻影响了他的书学思想及其书法风格。
3. 行书飘逸
王羲之的行书飘逸,他的作品中的行书笔意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笔力遒美健秀。
他的行书在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这种飘逸的艺术风格,使他的书法"自然可观",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4. 创新和发展
王羲之在书法上的最大成就,在于他改变了汉魏以来的朴质书风,开晋后的妍美劲健之体,创楷、行、草之典范。
他的书法艺术风格是在继承前人书法精华的基础上,又有了自己的创新和发展。
总的来说,王羲之的书法艺术风格独特,既有深厚的传统基础,又有创新的精神,他的作品在书法艺术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王羲之的笔法特征
王羲之的笔法特征王羲之的笔法特征王羲之笔法是具有篆隶遗韵,汇碑、帖线条优势,集篆隶、楷书用笔习惯,以绞转为主要特点的丰富用笔,细而化之具有六个方面的主要特征。
(1)具有篆隶遗韵这是王羲之笔法最为重要的特征。
篆隶遗韵是篆书和隶书书体所呈现出的高古、朴拙、厚重、苍茫、大气的精神美。
《东观余论》有评价:“晋史称王逸少书暮年方妙,升平帖升平二年书,距其终才三载,正暮年迹也。
故结字比乐毅告誓诸帖尤古质,殊类钟元常,浑浑然有篆籀意,非遇真赏未易遽识也。
”王羲之的笔法之所以具有这样的“篆籀意”或者说篆隶遗韵,原因之一是这种用笔是当时相对普遍的一种用笔习惯。
由于王羲之当时所处的魏晋时代是隶书向楷书、章草、今草过渡时期,从居延汉简到陆机的《平复帖》,到王羲之的《初月帖》、《姨母帖》,我们可以发现,王羲之具有篆隶遗韵的绞转笔法是在这一书体过渡时期的一种传承性笔法,这是书法史上笔法发展到这一时期应该出现的正常结果。
而且从上个世纪大量出土的汉简、楼兰残纸等墨迹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这些残纸、断简的墨迹中几乎都保留着丰富的类似于王羲之这样具有“篆籀意”的绞转笔法,见图十四。
可见当时很多人在使用这样的笔法,也可以说这是当时人们一种比较普遍的用笔习惯。
因为,这样的绞转笔法虽然在形成的墨迹形态上有粗糙、精致之别,高低之分,但在用笔上却没有本质性的区别。
原因之二是王羲之的老师和其本人都擅长隶书或章草。
关于王羲之的学书经历和书法师承,以“少学卫夫人”之说最为著名。
晋中书院(郎)李充母卫夫人,善钟法,王逸少之师。
予少学卫夫人,将谓大能。
及渡江北游名山,见李斯、曹喜等书,又之许下,见钟繇、梁鹄书,又之洛下,见蔡邕《石经》三体书,又于从兄洽处,见张昶《华岳碑》,始知学卫夫人书,徒费年日耳。
羲之遂改本师,仍于众碑学习焉。
尝论右军真行草法皆出汉分,深入中郎;大令真行草法导源秦篆,妙接丞相。
相传王羲之还跟其叔父王廙学书。
王廙,“高朗豪举”,“性居傲”,文学艺术修养极深。
王羲之用笔特点介绍
王羲之用笔特点介绍王羲之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以其独特的笔法和气韵著称于世。
在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中,可以看到他独特的用笔特点,这些特点不仅体现了他的个人风格,也对后世的书法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羲之的用笔特点之一是他善于运用勾、挑、撇等笔画,使得他的字体线条流畅而有力。
他的字体线条流畅,富有变化,既有刚劲有力的笔画,又有柔和流畅的笔画,使得他的字体富有变化和动感。
这种用笔特点使得王羲之的字体显得生动而有力,给人以美的享受。
王羲之的用笔特点之二是他善于运用点画和结构的变化。
他的字体中常常出现一些点画,这些点画不仅可以起到点缀的作用,还可以起到修饰和强调的作用。
此外,王羲之在字体的结构上也常常做出变化,使得字体的整体结构更加丰富多样。
这种用笔特点使得王羲之的字体更加生动有趣,给人以美的享受。
王羲之的用笔特点之三是他善于运用空白和厚薄的变化。
王羲之在书法作品中经常使用空白,通过空白的运用,使得字体的布局更加合理,使得整个作品更加有层次感。
此外,王羲之还善于运用笔画的厚薄变化,通过增加或减少笔画的厚度,使得字体更加生动有趣。
这种用笔特点使得王羲之的字体更加丰满而有立体感,给人以美的享受。
王羲之的用笔特点之四是他善于运用墨色和颜色的变化。
王羲之在书法作品中经常使用深浅不一的墨色,通过墨色的变化,使得字体更加丰满有力。
此外,王羲之还善于运用颜色的变化,通过增加或减少颜色的浓淡,使得字体更加生动有趣。
这种用笔特点使得王羲之的字体更加鲜明而有层次感,给人以美的享受。
总的来说,王羲之的用笔特点主要体现在勾、挑、撇等笔画的运用、点画和结构的变化、空白和厚薄的变化以及墨色和颜色的变化上。
这些特点使得他的字体线条流畅而有力,丰满而有立体感,富有变化和动感,给人以美的享受。
同时,这些用笔特点也对后世的书法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书法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书法家王羲之的字体特点
王羲之(303年-361年),是中国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他在楷书、行书等领域都有卓越的成就。
王羲之的字体特点体现了个性化和时代风貌,下面是他书法的一些主要特点:
1. 豪放自如:王羲之的书法豪放自如,笔势遒劲有力。
他在书写时常采用大胆的笔画,给人以豪放、豁达的感觉,表达出了他个性鲜明的艺术风格。
2. 气韵生动:王羲之的字体具有独特的气韵生动,笔画富有变化,轻重得当。
他的字体中蕴含了一种自然的生命力,笔墨之间充满生气。
3. 笔法多样:王羲之的字体中,不拘一格,既有刚劲有力的笔法,也有柔美流畅的笔法。
他擅长于运用各种不同的笔法,灵活地表达出字体的艺术美感。
4. 形式独特:王羲之的字形独特,他在构图上有独到的见解,形成了一种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
他的字体在形式上有着鲜明的个性,使人一眼就能辨认出来。
5. 变化丰富:王羲之的字体变化丰富,既有草率畅达的一面,也有工整严谨的一面。
他能够在不同的书写情境下灵活运用笔法,使得他的字体具有很高的变化性。
6. 留白处理:王羲之在书写中擅长运用留白,使得字体在纸上的分布有机而合理。
留白的处理使得字体更加舒展,给人一种宽松自然的感觉。
王羲之的字体特点不仅影响了后来的书法发展,而且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
他的书法风格被后人传颂不衰,对后代书法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羲之书法笔法特征
王羲之书法笔法特征王羲之书法笔法特征(1)具有篆隶遗韵这是王羲之笔法最为重要的特征。
篆隶遗韵是篆书和隶书书体所呈现出的高古、朴拙、厚重、苍茫、大气的精神美。
《东观余论》有评价:“晋史称王逸少书暮年方妙,升平帖升平二年书,距其终才三载,正暮年迹也。
故结字比乐毅告誓诸帖尤古质,殊类钟元常,浑浑然有篆籀意,非遇真赏未易遽识也。
”(2)具有篆隶用笔习惯(转多折少、曲多直少的绞转用笔)篆书用笔最大的特征是笔笔中锋,所有的转折几乎都接近于平动使转,没有转折(像祁三公山碑等个性风格独特的篆书碑帖除外),曲线较多,几乎没有提按、顿挫。
隶书用笔的主要特征是横折几乎都是绞转笔法,转折很少或没有;横直线较多,横直线之中由提按、绞转笔法形成的“波曲”、“一波三折”较多。
篆书和隶书共有的用笔特点是起笔和收笔都讲究藏头护尾,尤其注意线条中段的充实、厚重。
在书论中,我们经常讲的古法、古质,“法”在哪里,“质”在哪里,可能就深藏在线条的中段里。
(3)具有楷书用笔习惯这里所说的楷书,不是特指哪一个朝代的楷书,而是立足当代纵观整个书法史就所有楷书和其它书体相比较而言,楷书的用笔特点一是注意线条的起笔和收笔,起笔和收笔的动作做得精致、丰富而到位;二是运笔形成线条中段的动作以提按为主,很少有绞转笔法;三是横折的地方几乎都是转折,有明显的折笔动作。
(4)用笔速度迟涩用笔的速度是影响线条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速度几乎不影响线条的形,但却能够很大程度上影响线条的质感、节奏和内蕴。
包世臣云:“北朝人书,落笔峻而结体庄和,行墨涩而取势排宕,万毫齐力,故能峻;五指齐力,故能涩。
分隶相通之故,原不关乎迹象……”刘熙载言:“用笔者皆习闻涩笔之说,然每不知如何得涩。
惟笔方欲行,如有物以拒之,竭力而与之争,不期涩而自涩矣。
”(5)转折处以绞转笔法为主王羲之在横折的处理上有自己独到的一面,特别是与后世书家比起来,王羲之的横折处理基本以绞转使转为主、转折为辅,而后世书家除了唐代的颜真卿还有时使用绞转使转以外,其他书家在横折的处理上几乎都是采取转折的笔法,使转笔法少之又少。
王羲之笔法全解析(多图示例)
王羲之笔法全解析(多图示例)1、起笔中的笔法:和楷书的起笔方法一样,有两种笔法,即顺锋起笔、逆锋起笔,也叫露锋起笔、藏锋起笔。
具体方法在学楷书时已经知道,这里就不再具体讲了。
与楷书不同的是,行书多用露锋起笔,显得轻灵、简便,而楷书多用藏锋起笔,使起笔力度感更强。
2、收笔中的笔法:行书的收笔多用露锋,以纵其神、神情外露、点画呼应、给人以生动之感,楷书多用回锋,首尾呼应、使笔画含蓄沉实。
在起笔、收笔的笔法中有“方笔”、“圆笔”之说。
方笔,是逆锋起笔、侧锋切下,写出方整有棱角的点画,给人以险劲之感;圆笔,是逆锋起笔、裹锋转笔的笔法,给人以含蓄秀劲之感。
3、行笔中的笔法:①中锋。
中锋也叫正锋,即行笔时笔锋在笔画中间。
中锋是书法的根本笔法。
用中锋写出的笔画给人以圆润含蓄之感。
②侧锋。
行笔时笔锋在点画的一侧,因此也叫偏锋。
侧锋给人以险绝俊美之感。
“正以立骨、偏以取态”。
③提、按、顿。
提笔,是指在行笔过程中,边行边把笔稍微提高,笔锋不能离开纸面,写出稍细些的笔画。
按笔,是指向下用力的用笔动作。
顿笔,比按笔用力更重的用笔动作。
提、按、顿在书写笔画的过程中是连续的动作,如写“一”字,起笔处用按笔,接着就要用提笔,至收笔处则用顿笔。
再如写“捺”时,起笔处笔画较细,用提笔,边行笔边下按,笔画渐粗,至捺脚处是笔画最粗的地方用顿笔,紧接着又是渐渐把笔提起,写出捺脚。
④转笔、折笔、挫笔转笔,转笔的要领是:裹锋而入,行笔匀速、圆转运行。
给人以含蓄圆劲之感。
折笔是逆锋起笔、侧锋切下,改变行笔方向的一种笔法。
给人以方整峻峭之感。
转笔、折笔是用在起笔和笔画拐弯地方的两种笔法。
挫笔,指行笔时突然停止、改变方向的动作。
写折角时,顿笔之后、提笔转换方向,这就是挫笔。
⑤驻笔、蹲笔驻笔,指在行笔中暂时停驻的动作,力到纸上即可,不用力下按。
驻笔一般用于短横的起止处和平捺的曲处。
蹲笔,轻按笔为蹲(重按笔为顿)。
驻笔轻、蹲笔略重、顿笔最重。
⑥轻笔、重笔用一分笔写出来的较细的笔画叫轻笔;用三分笔写出来的较粗重的点画叫重笔。
王羲之行书发字笔法
王羲之行书发字笔法
王羲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之一。
他的行书笔法独具特色,深受后人喜爱。
在他的行书中,发字的笔法尤为出色。
王羲之的发字笔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轻重相间”。
他在书写发字时,轻重相间,运笔灵动。
通过轻重的变化,使字体更加有生命力,更具韵律感。
同时,他也善于运用点、勾、折、撇等笔画,使发字更加精彩。
二、“饱满有力”。
他的发字笔画饱满有力,线条流畅,富有张力。
在书写发字时,他常常运用变化多端的粗细、长短、曲直等笔画,使字体更加生动有力。
三、“意境深远”。
王羲之的发字笔画不仅技术高超,更讲究意境。
他在书写发字时,注重意境的表现,通过笔画的安排、布局、节奏等手法,使发字充满哲理、文化内涵。
他的发字往往令人产生深远的思考和感悟。
总的来说,王羲之的行书发字笔法独具匠心,不仅技术娴熟,更兼有意境和文化内涵。
他的发字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颂,成为书法艺术的经典之一。
- 1 -。
书法家王羲之字体特点
书法家王羲之字体特点
1. 笔法精妙,行笔潇洒飘逸,笔势委婉含蓄,有如行云流水。
2. 章法巧妙,在尺幅之内蕴含着丰裕的艺术美。
3. 结体遒美,骨格清秀,点画疏密相间。
4. 善于把握字形的规整和结构的平衡,同时又能体现出字的神韵和生动之处。
5. 字形清秀俊逸,线条流畅而准确,丰富的线条变化和勾勒使得他的字感觉生动而有力。
6. 字既有雅致和谐之美,又具备骨力纵横之势,形神兼具。
7. 注重笔意和墨韵的表达,善于运用浓淡、点、画等技法,以表现出墨色的浓郁和变幻。
8. 字行流畅而潇洒,墨迹浑厚而富有张力,这使得他的书法作品不仅是字的形象,更是一种墨意和墨韵的体现。
总的来说,王羲之的书法艺术成就卓越,他的字体特点独特而又丰富,对后世影响深远。
王羲之的笔法特点
王羲之的笔法特点王羲之的笔法特点王羲之笔法是具有篆隶遗韵,汇碑、帖线条优势,集篆隶、楷书用笔习惯,以绞转为主要特点的丰富用笔,细而化之具有六个方面的主要特征。
(1)具有篆隶遗韵这是王羲之笔法最为重要的特征。
篆隶遗韵是篆书和隶书书体所呈现出的高古、朴拙、厚重、苍茫、大气的精神美。
《东观余论》有评价:“晋史称王逸少书暮年方妙,升平帖升平二年书,距其终才三载,正暮年迹也。
故结字比乐毅告誓诸帖尤古质,殊类钟元常,浑浑然有篆籀意,非遇真赏未易遽识也。
”王羲之的笔法之所以具有这样的“篆籀意”或者说篆隶遗韵,原因之一是这种用笔是当时相对普遍的一种用笔习惯。
由于王羲之当时所处的魏晋时代是隶书向楷书、章草、今草过渡时期,从居延汉简到陆机的《平复帖》,到王羲之的《初月帖》、《姨母帖》,我们可以发现,王羲之具有篆隶遗韵的绞转笔法是在这一书体过渡时期的一种传承性笔法,这是书法史上笔法发展到这一时期应该出现的正常结果。
而且从上个世纪大量出土的汉简、楼兰残纸等墨迹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这些残纸、断简的墨迹中几乎都保留着丰富的类似于王羲之这样具有“篆籀意”的绞转笔法,见图十四。
可见当时很多人在使用这样的笔法,也可以说这是当时人们一种比较普遍的用笔习惯。
因为,这样的绞转笔法虽然在形成的墨迹形态上有粗糙、精致之别,高低之分,但在用笔上却没有本质性的区别。
原因之二是王羲之的老师和其本人都擅长隶书或章草。
关于王羲之的学书经历和书法师承,以“少学卫夫人”之说最为著名。
晋中书院(郎)李充母卫夫人,善钟法,王逸少之师。
予少学卫夫人,将谓大能。
及渡江北游名山,见李斯、曹喜等书,又之许下,见钟繇、梁鹄书,又之洛下,见蔡邕《石经》三体书,又于从兄洽处,见张昶《华岳碑》,始知学卫夫人书,徒费年日耳。
羲之遂改本师,仍于众碑学习焉。
尝论右军真行草法皆出汉分,深入中郎;大令真行草法导源秦篆,妙接丞相。
相传王羲之还跟其叔父王廙学书。
王廙,“高朗豪举”,“性居傲”,文学艺术修养极深。
王羲之书法笔法分析
王羲之书法笔法分析王羲之书法笔法分析笔法是完成一个具体点画形式、一件书法艺术作品的基础要素;是衡量一个书法家临摹和创作功力的基本标准;是一个书法家形成个性风格的基础支撑。
在书法史上,每一位有成就的书法家都有自己独特的用笔习惯和用笔风格,首先、也必须要在笔法上具有独特理解和强烈的个性风格,不然,则很难在书法史上立足。
王羲之书圣地位的确立,除其在书法艺术上所达到的艺术境界等综合艺术成就之外,王羲之精熟、丰富、独特的笔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王羲之是行草书笔法的集大成者和承前启后者,更是一道分水岭。
王羲之总结了前人关于笔法的优秀经验,把行草书的笔法发展到了巅峰状态,自他以后,其创造的行草书笔法在整体上开始日渐苍白和单调,随几经赵孟頫、沈尹默等有志之士的鼎力复古,可还是走向了无可挽回的衰落。
即使截止到今天,在行草书的创作和历代经典行草书法艺术作品中,王羲之精熟、丰富的笔法都无人望其项背。
王羲之的笔法为什么难以超越,其笔法具有什么难以超越的“神”的特征,这似乎都成了一个谜。
一、笔法空间运动形式分解在古代书论中,对于笔法的论述可谓洋洋大观,翻检《历代书法论文选》,只是随机抽取不仅在书法理论,且在书法创作实践上亦有颇高造诣的康有为和孙过庭的书论,就会得到很多条关于笔法的论述:书法之妙,全在运笔,该(概)举其要,尽于方圆……方用顿笔,圆用提笔……圆笔用绞,方笔用翻,圆笔不绞则萎,方笔不翻则滞。
古人笔法至多,然学者不经师授,鲜能用之……有李华之说曰:“有二字神诀,截也,拽也。
”所谓截、拽者,谓未可截者截之,可以已者拽之。
使,谓纵横牵掣之类是也;转,谓勾环盘纡之类是也。
行笔之法…….然以中郎为最精,其论,贵疾势涩笔。
又曰:“令笔心常在点画中,笔软则奇怪生焉。
”此法惟平原得之。
篆书则李少温,草书则杨少师而已……张怀瓘曰:“作书必先识势,则务迟涩。
迟涩分矣,求无拘系……”以上这些有关笔法的书论,有的是关于具体用笔方法的,有的是关于以什么样的笔法写出线条的审美情态的。
王羲之笔法详解
王羲之笔法详解
王羲之(403-444),字长卿,号玄宗,汉族,陇西渭滨(今甘肃省武都县)人,南朝宋高祖
刘裕之子,出身宦官世家,为宋代文学家、书法家,被誉为“中国书法之祖”。
王羲之书法特点:
一、笔势活泼,书写清新,把笔势变化丰富,细腻而灵动。
他的书法是一种自然的表达,他的笔法变化多样,曲折有致,柔和中带有一种硬朗的劲健之气。
二、书体简洁,笔划细腻,书体宽敞,字形细腻,结构清晰,笔势柔和,细腻而不失硬朗。
三、重视笔法的细腻,他的笔法柔和,把笔势变化丰富,细腻而灵动,使书法更加绚丽多彩。
四、书法技巧精湛,他的书法技巧精湛,把笔法变化丰富,细腻而灵动,使书法更加绚丽多彩。
五、书法风格独特,他的书法风格独特,把笔法变化丰富,细腻而灵动,使书法更加绚丽多彩,书法技巧及其精湛,使书法更加精致细腻。
六、书法形式多样,他的书法形式多样,把笔法变化丰富,细腻而灵动,使书法更加绚丽多彩,书法技巧及其精湛,使书法更加精致细腻,书法形式多样,把笔法变化丰富,细腻而灵动,使书法更加绚丽多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羲之笔法的六大特征王羲之笔法的六大特征王羲之笔法是具有篆隶遗韵,汇碑、帖线条优势,集篆隶、楷书用笔习惯,以绞转为主要特点的丰富用笔,细而化之具有六个方面的主要特征。
(1)具有篆隶遗韵这是王羲之笔法最为重要的特征。
篆隶遗韵是篆书和隶书书体所呈现出的高古、朴拙、厚重、苍茫、大气的精神美。
《东观余论》有评价:“晋史称王逸少书暮年方妙,升平帖升平二年书,距其终才三载,正暮年迹也。
故结字比乐毅告誓诸帖尤古质,殊类钟元常,浑浑然有篆籀意,非遇真赏未易遽识也。
”(2)具有篆隶用笔习惯(转多折少、曲多直少的绞转用笔)篆书用笔最大的特征是笔笔中锋,所有的转折几乎都接近于平动使转,没有转折(像祁三公山碑等个性风格独特的篆书碑帖除外),曲线较多,几乎没有提按、顿挫。
隶书用笔的主要特征是横折几乎都是绞转笔法,转折很少或没有;横直线较多,横直线之中由提按、绞转笔法形成的“波曲”、“一波三折”较多。
篆书和隶书共有的用笔特点是起笔和收笔都讲究藏头护尾,尤其注意线条中段的充实、厚重。
在书论中,我们经常讲的古法、古质,“法”在哪里,“质”在哪里,可能就深藏在线条的中段里。
(3)具有楷书用笔习惯这里所说的楷书,不是特指哪一个朝代的楷书,而是立足当代纵观整个书法史就所有楷书和其它书体相比较而言,楷书的用笔特点一是注意线条的起笔和收笔,起笔和收笔的动作做得精致、丰富而到位;二是运笔形成线条中段的动作以提按为主,很少有绞转笔法;三是横折的地方几乎都是转折,有明显的折笔动作。
(4)用笔速度迟涩用笔的速度是影响线条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速度几乎不影响线条的形,但却能够很大程度上影响线条的质感、节奏和内蕴。
包世臣云:“北朝人书,落笔峻而结体庄和,行墨涩而取势排宕,万毫齐力,故能峻;五指齐力,故能涩。
分隶相通之故,原不关乎迹象……”刘熙载言:“用笔者皆习闻涩笔之说,然每不知如何得涩。
惟笔方欲行,如有物以拒之,竭力而与之争,不期涩而自涩矣。
”(5)转折处以绞转笔法为主王羲之在横折的处理上有自己独到的一面,特别是与后世书家比起来,王羲之的横折处理基本以绞转使转为主、转折为辅,而后世书家除了唐代的颜真卿还有时使用绞转使转以外,其他书家在横折的处理上几乎都是采取转折的笔法,使转笔法少之又少。
(6)用笔精致细腻、丰富多变在前文的论述中,如王羲之《初月帖》与陆机《平复帖》的笔法比较分析中,还有很多地方都提及,包括上边分析的王羲之笔法五个方面的特征,都是这一观点的论据,也都说明王羲之在用笔上的精致细腻和丰富多变,更多的时候王羲之的笔法是一种随机赋形、随形赋法,简直是神来之笔,难以捉摸。
王羲之的书法特点王羲之书法的特点是什么?羲之书法主要特点是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后人评曰:“飘若游浮云,矫如惊龙”。
王羲之的书法精致、美仑美奂,是极富有美的观赏的。
总之,他把汉字书写从实用引入一种注重技法,讲究情趣的境界,标志着书法家不仅发现书法美,而且能表现书法美。
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于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美仑美奂的书体,开创了妍美流畅的行、草书法先河。
特别是行书《兰亭序》有如行云流水,潇洒飘逸,骨格清秀,点画遒美,疏密相间,布白巧妙,在尺幅之内蕴含着极丰裕的艺术美。
无论横、竖、点、撇、钩、折、捺,真可说极尽用笔使锋之妙。
《兰亭序》凡三百二十四字,每一字都姿态殊异,圆转自如。
王羲之是东晋伟大书法家,他一变汉魏朴质书风,开晋后妍美劲健之体,创楷、行、草之典范,后世莫不宗法。
他行书字帖《兰亭序》是他的的代表作,被书法界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千百年来倾倒了无数习书者。
王羲之亦因此被后人尊称为“书圣”。
唐太宗李世民倡导王羲之的书风。
他亲自为《晋书》撰《王羲之传》,搜集、临摹、欣赏王羲之的真迹,《兰亭序》摹制多本,赐给群臣。
在中国书法史上,帝王以九五万乘之尊而力倡一人之书者,仅此而已。
宋代姜夔酷爱《兰亭序》,日日研习,常将所悟所得跋其上。
有一跋云:“廿余年习《兰亭》皆无入处,今夕灯下观之,颇有所悟。
”历时二十多年才稍知入门,可见释读之难:一千六百多年来无数书法家都孜孜不倦地释读过,何尝不想深入羲之的堂奥,但最终只能得其一体而已。
因此,《兰亭序》可以说是由杰出的书法智慧所营造成的迷宫。
王羲之行书与楷书的书法特点楷书楷书体或称正书体、真书体,是在隶书体嬗变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书体。
在汉简中,已见雏形。
在隶书盛行的东汉,楷书只在民间流行。
到了东汉末、三国、西晋,由于文人士大夫的加工和提炼,形成了不同于隶书的体势,才登上了大雅之堂,成为一种趋时的书体。
王羲之的楷书“俱变古形”,对今体楷书的定型做出了积极贡献。
东晋时期,王羲之异军突起,其书写的小楷书,已受时人珍视。
代表作有《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太师箴》、《洛神赋》、《劝进表》等。
唐初,唐太宗在收罗王书时,将《乐毅》、《黄庭》、《画赞》、《兰亭》等帖收入内府。
王羲之的楷书,直接由卫夫人和叔父王廙传授,属于三国时魏国钟繇系统。
他在楷书方面的“俱变古形”,应该是相对于钟繇的楷书风貌而言的。
钟繇的楷书真迹,当时王羲之能见到的很多,确有记载的有《尚书宣示表》。
那是他的从伯父王导从琅邪带到建邺(今南京)后,又送给他的。
后来,王羲之又将这本真迹借给了小他三十岁的王修。
王修死时,其母将《宣示表》陪葬。
所以,传世的《宣示表》,实际上是王羲之的临本。
而这个临写的《宣示表》,与传世的钟繇的《荐季直表》,都是按官样书式所写的奏表,可以代表钟繇的楷书风采。
钟繇的楷书还具有浓厚的隶书笔意,特别是汉末、三国时期的隶书中那种着意翻挑、飞扬的笔势,在他的楷书里十分明显。
但是,这种翻挑与飞扬的笔势,在王羲之的楷书里不见了,代之以回锋收笔、规整匀称的楷势。
作为初具规模的楷书,钟繇楷书的笔画形态,有的长而逾制,有的临时从宜,一字之内,笔画之间的结构关系尚不明确,因此,规范不全,结合松散,竖短横长,状似扁隶,有横张之势。
这类态势,在王羲之楷书中已大为改观。
王书将纵向笔画向下伸引,使其挺直,用笔内擫,其他点画对称呼应,所以有纵展之势。
王羲之的用笔,一改钟书的隶笔起止,在起笔处有挫衄的按笔动作,多以方笔入纸;而收笔处不着意折笔重按,而是轻提回带;在运笔速度上是缓前急后;在笔画形态上求其匀整遒劲,势如列阵。
经过这样的改造,楷书字体在王羲之手里,笔画之间的配置关系基本确立,结体变横张为纵展,规整劲健,雍容尔雅,仪态大方。
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
经过这一鼎改,王羲之将楷书引入了端庄而生动的“今体”阶段。
而这个变化的最终完成,则是在法度森严的唐朝。
行书行书与楷书一样,两汉时期,已在民间流行。
从汉简中,可以看到早期的行书。
这种早期的行书也是由隶书的实用书写逐渐发育而成的一种新兴的书体。
它简洁,开张,结体松动,隶味很浓。
到了东汉,行书走入上流社会,得到不断的整理和规范。
张怀瓘《书断》载:行书集大成者是东汉的刘德升,他被称为“行书之祖”。
刘德升,“字君嗣,颍川人,桓、灵之时(公元一四六年——一八八年),以造行书擅名,虽以草创,亦甚妍美,风流婉约,独步当时”(同上书)。
行书体当然不是刘德升一人所“造”,但刘德升有无人可代的整理之功,是完全可以肯定的。
钟繇、胡昭二人学书于刘德升,然风范各异,时称“胡肥钟瘦”。
胡昭,字孔明,颍川(今河南许昌,公元161——250年)人。
志行高尚,不愿为官,躬耕乐道,以经籍自娱,尤善隶行,与钟繇、邯郸淳等齐名。
特别是函牍书,为时人楷模。
但作品无一留世。
钟繇,字元常,颍川人。
后汉献帝时,为尚书仆射,封武亭侯。
曹魏时任宰相,封定陵侯。
善铭石书(隶书)、章程书(楷书)、行押书(行书)三体。
因其官高位显,书法风靡一时。
他的行押书体至王羲之时,尚在流行。
晋武帝司马炎建国之初,曾策订文字,将钟繇、胡昭二人的书法定为标准体。
王羲之早年习字,自然不能逾越钟、胡两家范例。
王羲之比较了胡、钟二家的书法,遵照卫氏家族和王氏家族的传统,选择了钟繇书风。
钟繇行书的特点,约与西晋时《李柏文书》相仿佛,或者更为古朴。
撇、捺发育不全,隶书味重,纵画短促,横画粗长,稍逞左倾的横张态势。
王羲之早期行书《姨母帖》,尚残留隶书那种横平竖直的书写习惯,用笔起伏、顿按的幅度不大,很少映带。
书写速度较为平缓,近于匀速,风格古拙质朴,不脱钟繇法度。
王羲之后期的行书作品,风格大变,面貌一新。
代表作品有:《兰亭序》、《丧乱帖》、《孔侍中帖》、《游目帖》、《快雪时晴帖》、《寒切帖》、《远宦帖》、《上虞帖》等。
这些作品,笔画体态都有生动的欹侧之势,“纵复不端正者,爽爽有一种风气”( 梁袁昂《古今书评》)。
这种欹侧之势,在结构上遒媚紧敛,势巧形密,蕴藏着一种行而突止、蓄而待发的“势”和“态”,即所谓“龙跳天门,虎卧凤阙”。
字与字之间有起承转合的映带,似断若连,如“烟霏露结”。
这类风格的行书,在王羲之作品中占有很大比例,是他行书风格的主调。
王羲之的新体行书一出,钟繇的行书就显得既古又旧了。
东晋人士崇尚华美,时风趋新厌旧,王羲之的行书成了达官贵族、士大夫文人模仿的范本,从而结束了钟繇行书统领书坛的时代。
王羲之的新体行书中锋、侧锋互用,每字即见,运笔速度较为迅疾,有振迅遒劲的风神。
由于笔势连贯,笔画之间的呼应关系更加紧密,点画的态势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例如捺脚,不再是重按后平出,而多作长点状的反捺。
王羲之将草书笔法引入行书,从而使行书体势具备了欹侧遒媚的风格。
他的《兰亭帖》,笔法变化丰富,笔力劲健,速度匀畅,形态丰纤适度、自然含蓄,结体冲和安祥,不激不厉。
《丧乱帖》则笔速较快,跳跃捭阖,行中带草,单字相接,感情激荡,笔画劲落。
此二帖是王羲之新体行书的代表作,成为行书的“法典”,为后人所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