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鉴赏》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音乐欣赏》课程标准

《音乐欣赏》课程标准

武汉××××学院课程标准课程编号:课程名称:音乐欣赏课程性质:素质教育课适用专业:全院各专业课程负责人:制定时间: 2012年3月专业负责人审核:教学系部审核:2012年3月一、课程名称:音乐欣赏二、内容简介:本课程教学内容由音乐欣赏的基础知识、中国音乐和西方音乐三大部分组成。

重点是中国音乐。

第一部分音乐欣赏基础知识包括绪论、音乐的表现形式、曲式结构常识;第二部分中国音乐包括中国音乐文化概述、丰富多彩的歌舞音乐、意境深远的民族器乐、充满活力的新音乐、独具魅力的戏曲音乐;第三部分西方音乐包括古代至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古典主义音乐、浪漫主义音乐。

三、课程性质:公共选修课四、建议课时:26课时五、前导课程:无六、后续课程:声乐:声乐是一门以人声为表现手段,以语言和音乐相结合的表演艺术课程,也是一门发声技术与音乐艺术性完美结合的课程。

如果具有良好的音乐欣赏能力,加上歌唱发声训练,就能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技能技巧,演唱,更好地赏析中外经典声乐作品,从而提高他们的演唱水平和对声乐作品的鉴赏能力,达到培养大学生高尚情操的目的。

七、课程目标:1、促进学生的人文素质全面发展在音乐鉴赏与探究中,发现音乐所表现的丰富内涵,理解音乐艺术中所包含的丰富的人文价值,在获得审美经验的同时,养成尊重他人、尊重自己、积极上进、团结合作的优良品质,使之对自己的人生有不断的思考和追求,不断完善自我。

2、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鉴赏能力通过对音乐作品的音响、形式、情感等的理解,培养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音乐审美观,获得美好的音乐审美情趣,使学生在音乐艺术的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

3、弘扬民族音乐,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将我国优秀的、重要的音乐作品作为教学内容,通过对民族音乐的学习,体会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祖国、人民、历史、文化、社会的赞美和歌颂,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

2024音乐新课程标准

2024音乐新课程标准

音乐新课程标准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表达情感、传承文化、培养审美的重要载体。

为了更好地培养我国新一代对音乐的热爱和鉴赏能力,制定了《音乐新课程标准2024年版》(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

新课程标准充分借鉴国内外音乐教育的优秀成果,结合我国音乐教育的实际情况,对音乐课程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改革和完善。

一、课程性质: 审美性、实践性、人文性、创造性情感性。

二、课程理念:坚持以美育人,以落实核心养为主线,引学生度极参与艺术活动感受、欣赏、表现、创造美,丰富审美体验,学习中华民族艺术精髓,增强民族自信心新课程标准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为核心,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使学生在感受、表现、创造音乐的过程中,不断提高音乐综合素质,丰富精神生活。

三、课程设计思路:适应学生发展,分段设计课程,根据结合今年人教版新教材课程设计思路:1-2年级(唱游·音乐)趣味唱游、聆听音乐、情景表演、发现身边的音乐、重视基础乐理知识(识谱、基本节奏型)。

3-5年级让学生拥有广阔的国际音乐文化视野、培养〉录鮭莡 秒化包融力。

不仅仅要了解欧洲经典音乐,也要了解世界音乐风格的版图。

在扩展学生音乐审美视野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让学生了解西方鰈舵爸轍勐榼凝典音乐的风格版图与历史脉络,让音乐课的内容既有文化的宽阔度又有历史的纵深感。

3-6年级“听见家乡”用家乡的音乐文化链接与祖国的情感。

让学生了解、热爱中华音乐文化。

让学生因热爱祖国音乐文化而产生爱国之情。

“人文主题”融入音乐课程让音乐与所处环境的文化相关联传统文化教育自然融入音乐课堂,上音乐教育承担综合育人任务,培养完善人格、家国情怀。

四、新课程标准将音乐课程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音乐基础知识:包括音乐基本概念、乐理、节奏、和声等,为学生学习音乐提供理论支撑。

2. 音乐欣赏:通过聆听、分析、评价不同时期、风格、类型的音乐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高中《音乐课程标准》

高中《音乐课程标准》
高中《音乐课程标准》
第三部分 内容与标准
一、音乐鉴赏(必修)
二、歌唱(选修)
三、演奏(选修)
四、创作(选修)
五、音乐与舞蹈(选修)
六、音乐与戏剧表演(选修)
a
1
音乐鉴赏(必修)
音乐鉴赏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应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引导学生积极 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并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帮助学生建立 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关系为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音乐教育过程,是一个学习者对音乐的感受、感悟和音乐对学习者的感染、感化过 程。形成学生同音乐之间的直接体验与交流。 3、如何理解“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
不同意教师的见解,不同意课本的解释,这才是学生自身的体验和真正的理解,才 可能实现音乐教学对自主、探究、交流的追求,达到体验美感、丰富情感、促进想象 力的目标。
第一单元 学会聆听
第一节 音乐与人生
第二单元 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
第二节 高亢的西北腔
第三节 独特的民族风
第四节 醇厚的中原韵
第五节 飘逸的南国风
第三单元 鼓舞弦动——丰富的民间器乐
第六节 鼓乐铿锵
第七节 丝竹相和
拓展与探究
a
7
第四单元 国之瑰宝——京剧 第八节 京剧大师梅兰芳 第九节 现代京剧
学习内容定位:鉴 赏 内容标准:在聆听基础上进行讨论、交流、比较和评论。 学习方式:聆听音乐为主。强调设计具有探究性和启发性的问题,鼓励学生根据 指定专题或自选专题,主动收集文字、乐谱、图片、音响、音像等资料进行交流,用 口头描述、撰写诗歌散文等形式表达鉴赏心得,交流鉴赏体验等。
a
2
内容标准
——聆听丰富多彩的音乐(有代表性的通俗音乐作品)。 ——认识、理解音乐作品的题材内容、音乐体裁、表演形式。理解民族民间音乐与 人民生活、劳动、文化习俗的密切关系。 ——了解中国和西方音乐史。了解音乐流派、重要代表人物(生平、作品、贡献)。 了解中外通俗音乐发展简况。 ——欣赏中外优秀音乐作品,感受体验民族、地域、时代风格。 ——学习中国传统音乐和世界民族民间音乐,感受体验民族文化特征。学习音乐美 学,了解音乐的艺术特征。 ——能够联系姊妹艺术或其他相关学科、借助乐谱熟悉音乐作品主题、应用相关软 件欣赏音乐、搜寻下载音乐资料、对音乐作品作出评价和评论。

《音乐鉴赏》课程标准

《音乐鉴赏》课程标准

《音乐鉴赏》课程标准
音乐鉴赏课程标准
1. 课程目标
- 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 培养学生对不同音乐流派的欣赏能力
- 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的能力
- 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观
2. 课程内容
- 音乐基础知识:音符、音阶、调式等
- 音乐流派: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等
- 音乐作品欣赏:选取代表性的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 音乐历史:介绍音乐的发展历史和重要音乐人物
- 音乐表演:组织学生进行音乐表演和展示活动
3. 课程要求
- 学生需要具备基本的音乐知识和音乐理论基础
- 学生需要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活动
- 学生需要完成相关的作业和项目任务
- 学生需要参加音乐演出和音乐会等相关活动
4. 评估方式
-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
- 课堂测试:对学生对课程知识和理解掌握程度的考查- 项目作业:让学生进行音乐作品分析和创作等任务- 考试:对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的综合评估
5. 参考教材
- 《音乐鉴赏入门》
- 《音乐鉴赏导论》
- 《音乐的人类学》
6. 参考资源
- 音乐欣赏网站和应用程序
- 音乐节目和音乐会
- 音乐院校和专业音乐教师的讲座和指导
以上为《音乐鉴赏》课程标准的简要内容,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扩充。

《音乐欣赏》课程标准

《音乐欣赏》课程标准

《音乐欣赏》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音乐欣赏》是3+4本科中职阶段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课程。

主要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并激励、鼓舞、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向往美好未来、树立崇高的理想;使学生了解音乐艺术的特征、感知音乐,从而理解音乐、欣赏音乐。

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

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二、课程教学目标音乐欣赏是人们感知、理解音乐、体验音乐情感的一项音乐实践活动。

本课程以审美为主线,以古今中外的优秀音乐作品为基础,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想象能力、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掌握多方面的音乐表现形式、音乐体裁等知识,从学生审美和艺术修养的实际出发,旨在提高本校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三、参考学时18课时四、课程学分1分五、教学内容与要求1、声乐作品及声乐表演常识。

声乐作品结构短小,音乐形象鲜明,比较容易把握。

声乐作品旋律一般较强,曲名和歌词使音乐思想内容和艺术形象的表现更为明确,是音乐欣赏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可供欣赏的声乐作品形式主要有:(1)民歌。

民歌是最直接、最质朴地反映人民的思想感情、劳动生活的声乐表现形式。

欣赏民歌可以了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社会历史、民俗、民情。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历史悠久,各民族民歌数量繁多,艺术价值高。

应让学生多欣赏我国的民歌或由民歌改编的声乐曲。

(2)中外传统艺术歌曲。

艺术歌曲是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声乐曲。

其旋律一般优美动听,伴奏独具匠心。

欣赏艺术歌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

(3)中外大型声乐作品。

大型声乐作品一般包括声乐套曲、大合唱、组歌、清唱剧等,其中有多首不同风格、题材的歌曲,采用多种演唱形式,极具表现力与震撼力,因此,大型声乐作品也应该作为声乐作品欣赏的主要内容之一。

初中音乐鉴赏课程教案

初中音乐鉴赏课程教案

初中音乐鉴赏课程教案课程名称:音乐鉴赏课时:2课时年级:初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音乐的基本元素,如旋律、节奏、和声等。

2. 培养学生对不同音乐风格、流派的识别和欣赏能力。

3. 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教学内容:1. 音乐的基本元素:旋律、节奏、和声。

2. 不同音乐风格、流派的特点。

3. 音乐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一首歌曲,让学生闭目聆听,感受音乐的美。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这首歌曲的感悟和感受。

二、讲解音乐的基本元素(15分钟)1. 教师讲解旋律、节奏、和声的概念及其在音乐中的作用。

2. 举例分析一些歌曲中的旋律、节奏、和声,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这些元素的魅力。

三、欣赏不同音乐风格、流派的作品(20分钟)1. 教师播放不同风格、流派的音乐作品,如古典、流行、摇滚等。

2. 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对这些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3. 教师总结不同风格、流派的特点,帮助学生识别和欣赏。

四、音乐鉴赏的方法和技巧(10分钟)1. 教师介绍音乐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如聆听、分析、比较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运用这些方法和技巧欣赏一首歌曲。

3. 各组分享自己的鉴赏过程和心得。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5分钟)1.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音乐基本元素和风格、流派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家里欣赏音乐的经历,讨论欣赏的方法和技巧。

二、深入讲解音乐鉴赏的方法和技巧(15分钟)1. 教师针对上一节课的学生讨论,进一步讲解和示范音乐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2. 学生通过聆听、分析、比较等方法,欣赏一首新的歌曲。

三、小组活动:音乐鉴赏实践(2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歌曲进行音乐鉴赏。

2. 各组运用所学的方法和技巧,分析、讨论这首歌曲的音乐元素和风格。

3. 各组汇报自己的鉴赏成果,分享彼此的感悟和收获。

四、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音乐鉴赏》课程标准

《音乐鉴赏》课程标准

《音乐鉴赏》课程标准2017-09-14 22:40课程代码:适用专业:全院所有专业教学模式:理论+实践计划学时: 36一、课程性质《音乐鉴赏》课程主要对如何欣赏音乐、音乐的基本要素以及音乐表演与欣赏大量的名曲实例和对学生进行听觉训练的内容,面向全体学生揭示音乐规律、介绍音乐知识、剖析音乐作品指导音乐鉴赏。

采用理论讲授为主,作品鉴赏与社会实践活动为辅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领域。

2.陶冶思想情操,提高精神境界。

3.提高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4.联系专业实际,不断提高艺术素养。

课程的主要功能是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因此本课程在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意识养成方面起支撑和促进作用。

(一)课程的基本理念1.坚持以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为依据,遵循“结合理论联系实际,以应知、应会”的原则,以培养职业素质和职业意识为重点。

2.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维能力和审美实践能力。

3.把审美创造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中。

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注重发展学生专业思维和专业应用能力。

(二)课程的设计思路《音乐鉴赏》课程在设计思想上以培养学生进步的审美观和鉴赏能力为主,科学分析和正确看待中华民族艺术的独特价值;引导学生体会传统音乐作品的深厚底蕴和现当代音乐作品的独创性,体会中外不同民族音乐的特点和审美取向。

本课实质上讲也承担了美育的基本功能。

课程内容力求新颖独特,在了解传统艺术基本面貌的基础上,尽可能对新的艺术门类和形式进行较深入的了解,启发学生对各种艺术现象发生的社会根源进行自觉探讨。

掌握艺术随时代发展而嬗变的规律。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使美术素养真正潜移默化为自身的素质。

(三)与前后课程的联系本课程与其他课程无内在的逻辑关系上的联系,因而放在第几学期均可,也并无必然的先修课与后续课。

二、课程目标(一)课程总体目标教学目标和总体要求是让学生掌握音乐欣赏的基本方法,学会自觉欣赏美术或艺术作品,成为一种职业习惯,持续不断的提高艺术素质。

初中音乐鉴赏教案全套

初中音乐鉴赏教案全套

初中音乐鉴赏教案全套课时:1课时年级:初中一年级教材:《音乐鉴赏》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流行音乐的基本特点和分类,培养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兴趣。

2. 通过欣赏流行音乐,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3. 引导学生理解流行音乐与生活、情感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流行音乐的基本特点和分类2. 流行音乐欣赏的方法和技巧3. 优秀流行音乐作品的欣赏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一首流行歌曲,让学生猜测歌曲的名称和歌手。

2. 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这首歌曲的特点和流行音乐的基本分类。

二、课堂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流行音乐的基本特点,如旋律、节奏、和声等。

2. 教师讲解流行音乐的基本分类,如摇滚、流行、电子、民谣等。

3. 教师讲解流行音乐欣赏的方法和技巧,如关注旋律、歌词、演唱技巧等。

三、作品欣赏(10分钟)1. 教师播放一首优秀的流行音乐作品,如《晴天》、《岁月神偷》等。

2. 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注意歌曲的旋律、歌词、演唱技巧等方面。

3. 教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这首歌曲的感受和理解。

四、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流行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和讨论。

2. 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的欣赏心得和感悟。

3. 教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2. 学生谈谈自己对流行音乐的认识和感受。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基本特点和分类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流行音乐欣赏的方法和技巧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对优秀流行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备注: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过程,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音乐欣赏》课程标准

《音乐欣赏》课程标准

《音乐鉴赏》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音乐鉴赏》课程属于高职院校大学生公共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是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实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 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塑造健全人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该课程的学习实践中,通过学习音乐艺术理论、鉴赏音乐艺术作品、参加音乐艺术活动等,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雅的审美品位,提高人文素养;了解、吸纳中外优秀音乐艺术成果,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乐理和音乐鉴赏等技能,提升学生认识美、欣赏美、从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高雅的兴趣和爱好,陶冶性格和品格,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良好发展。

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1.促进学生的人文素质全面发展在音乐鉴赏与探究中,发现音乐所表现的丰富内涵,理解音乐艺术中所包含的丰富的人文价值,在获得审美经验的同时,养成尊重他人、尊重自己、积极上进、团结合作的优良品质,使之对自己的人生有不断的思考和追求,不断完善自我。

2.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鉴赏能力通过对音乐作品的音响、形式、情感等的理解,培养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音乐审美观,获得美好的音乐审美情趣,使学生在音乐艺术的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

3.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通过对各种音乐作品的欣赏,尊重音乐创作者的劳动,尊重艺术作品,并在学习各种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作品中,感知各国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开阔视野,学习、尊重、理解各国各民族的音乐文化,建立多元文化的价值观,共享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二)分项目标1 .知识目标(1)如何欣赏音乐,乐理知识的讲解。

(2)掌握人声的分类和声乐的演唱形式。

(3)汉族、少数民族、外国民歌的发展及代表作品。

(4)戏曲与曲艺的基本知识及代表作品。

(5)中外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及代表作品。

2024年编纂: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

2024年编纂: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

2024年编纂: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更新,高中音乐课程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与完善。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和创新精神的高中生,我们经过深入研究和广泛听取意见,特制定《2024年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

新课程标准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以期为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一、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音乐、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精神风貌。

2. 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培养良好的音乐鉴赏习惯。

3. 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创作能力和实践技能。

4.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升集体荣誉感。

5.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二、课程结构1. 必修课程:包括音乐鉴赏、乐器演奏、声乐演唱、音乐创作四大模块,涵盖传统音乐、现代音乐、流行音乐等多种风格。

2. 选修课程:包括民族音乐、古典音乐、爵士乐、摇滚乐、音乐剧、音乐制作等六大模块,学生可根据兴趣选择学习。

3. 实践课程:包括音乐欣赏、音乐演出、音乐创作实践等,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内容1. 音乐鉴赏:欣赏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了解音乐的历史背景、创作特点和表现形式。

2. 乐器演奏:学习各种乐器的演奏技巧,掌握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培养音乐表现力。

3. 声乐演唱:学习声乐演唱技巧,提高声乐表现力,传承民族优秀唱腔。

4. 音乐创作:学习音乐创作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实践教学: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参与团队合作,提高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4.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课程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团队合作、实践操作等。

音乐鉴赏教案

音乐鉴赏教案

音乐鉴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音乐鉴赏的定义和重要性;2.培养学生对不同音乐风格和流派的欣赏能力;3.提升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评价能力;4.促进学生的感受力和审美情趣的培养。

二、教学内容1.音乐鉴赏的概念和意义;2.音乐欣赏的分类和方法;3.音乐元素的分析和解读;4.名曲鉴赏及作品评价。

三、教学过程【整体设计】本次音乐鉴赏教学以多媒体辅助教学为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供丰富的音乐素材和案例分析。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经典音乐,引发学生对音乐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音乐鉴赏的概念和意义(10分钟)1.讲解音乐鉴赏的定义和作用,强调音乐鉴赏对人的心理、情感和思维的培养作用。

三、音乐欣赏的分类和方法(15分钟)1.介绍常见的音乐欣赏分类,如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等;2.讲解音乐欣赏的方法,如整体欣赏、音乐元素分析、背景知识了解等。

四、音乐元素的分析和解读(20分钟)1.介绍音乐元素的基本概念,如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2.通过多个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和解读音乐元素对整体音乐效果的影响。

五、名曲鉴赏及作品评价(25分钟)1.选择一些经典名曲进行欣赏,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莫扎特的《小星星变奏曲》等;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对音乐作品的表达和评价。

六、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1.对音乐鉴赏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趣的重要性;2.布置音乐鉴赏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和写作评价。

四、教学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对音乐的欣赏反应、参与情况以及作业的完成情况,综合评价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理解水平。

五、教学资源1.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等;2.音乐素材:经典名曲、流行音乐等;3.教学辅助工具:音乐元素分析图表、案例分析等。

10.《音乐鉴赏》课程标准

10.《音乐鉴赏》课程标准

《音乐鉴赏》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0170014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学分 2理论学时36适用专业各专业总学时36实验/实践学时适用类别考核形式考查执笔人孙亚飞审核人张国廷二、课程性质《音乐鉴赏》课程是一门公共必修课程。

课程主要讲授古今中外的优秀音乐作品,介绍音乐鉴赏理论知识、中国和西方各时期的音乐、中国汉族和少数民族的音乐、世界民族音乐等。

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培养其高尚的审美情操,具有品鉴音乐内涵的素质和进行音乐表演及音乐实践的能力,提升个人的艺术素质和艺术修养,为以后个人艺术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并掌握音乐基础理论知识。

(2)了解并掌握音乐鉴赏基础知识。

(3)声乐知识:了解声乐演唱知识和技巧、民歌、创作歌曲、大型声乐套曲。

(4)乐器与器乐作品:了解中国乐器及器乐作品、西方乐器及器乐作品和器乐体裁。

(5)综合艺术形式:了解舞剧、音乐剧、曲艺艺术、戏曲音乐。

2.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让学生具备鉴赏一些简单的音乐作品的能力。

(2)通过音乐鉴赏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声乐演唱技巧及器乐演奏技巧,并能够将这些技能和技巧在表演和实践中运用。

(3)通过学习,让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组织能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具有组织合唱及晚会的组织协调能力。

(4)让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知识基础和音乐技能基础,具有继续进行音乐学习、探究的兴趣和继续进行音乐实践、表演的能力。

(5)通过学习,让学生具有体验美、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具有分辨真善美的能力。

3.素质目标(1)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和修养。

(2)通过学习,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在教学中,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教学目标之一,贯穿于音乐教育之中,以音乐来陶冶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教材中具有爱国主义教育的音乐作品很多,教师应该把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中,使他们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音乐鉴赏课程标准

音乐鉴赏课程标准

《音乐鉴赏》课程标准学时数:32课时先修课程:无后续课程:无适用专业:所有专业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为全院性开设的音乐选修课。

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以审美为核心,培养学生健康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突出艺术学科特点,寓思想品德教育于音乐之中。

陶冶情操,提高修养。

促进学生全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本课程教学环节包括讲授和以聆听音乐为主,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上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比较与评析。

使他们在欣赏音乐的实践中认识理解、鉴赏音乐,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与欣赏方法,注意学习各国、各地区、各民族、民间音乐作品,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全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二、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部分音乐鉴赏概论第一章音乐的构成及其表现意义(2学时)[知识点]: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速度;音色;调与调性;旋律;音程与和弦;复调;曲式结构。

[重点]:音乐的抒情性特征和描绘性特征。

[难点]:音程、和弦、复调、曲式结构的认识。

[基本要求]:通过学习了解音乐的表现特征,表现要素和手段。

第二章音乐鉴赏的方式与方法(2学时)[知识点]:音乐倾听、音乐体会、音乐评价。

[重点]:音乐欣赏的方式。

[难点]:如何欣赏音乐。

[基本要求]:学习音乐欣赏的本质及应具备的知识与基本素质。

第三章中西音乐文化(3学时)[知识点]:中国音乐文化、西方音乐文化。

[重点]:对中国先秦、汉唐以及宋元时期音乐的学习和认识。

[难点]:对西方中世纪、文艺复兴、巴洛克时期、古典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学习和认识。

[基本要求]:学习中西方音乐发展的历程以及中西方音乐的差异性。

第二部分音乐名作赏析第四章艺术歌曲(2学时)[知识点]:歌曲概论、对经典名作歌曲赏析。

[重点]:人声的分类、组合,声乐的演唱方法与风格。

[难点]:对外国作品的理解和剖析。

[基本要求]:学习人声的类别组合,声乐的演唱方法与风格,以及赏析中外经典艺术歌曲。

:爵士乐-人音版必修 《音乐鉴赏》教案

:爵士乐-人音版必修 《音乐鉴赏》教案

爵士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教案一、课程简介本课程以爵士乐为主题,通过介绍爵士乐的发展历程、乐器演奏方法、音乐形式和音乐家等方面,让学生了解和鉴赏爵士乐的音乐风格和文化背景。

二、学习目标1.了解爵士乐的发展历程和文化背景;2.熟悉爵士乐的乐器演奏方法和音乐形式;3.学习鉴赏爵士乐的音乐风格和特点;4.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爵士乐的发展历程(1)爵士乐的起源爵士乐起源于美国的黑人社区,受到非洲音乐、欧洲音乐和拉丁音乐等多种文化的影响。

爵士乐的形成可追溯到19世纪80年代,当时黑人们开始在夜总会、酒吧等娱乐场所进行音乐表演,形成了一种新的音乐风格——爵士乐。

(2)爵士乐的发展20世纪初期,爵士乐开始风靡美国各地,随后传到了欧洲、亚洲和其他地区。

在发展过程中,爵士乐不断与其他音乐风格相互融合,形成了多种风格,如摇摆爵士、冷静爵士、自由爵士等。

2. 爵士乐的乐器演奏方法和音乐形式(1)爵士乐的主要乐器爵士乐的主要乐器包括萨克斯管、小号、钢琴、贝斯、鼓和吉他等。

(2)爵士乐的音乐形式爵士乐的音乐形式包括即兴演奏、组合演奏和口琴独奏等。

其中即兴演奏是爵士乐的核心,也是最具表现力的表演方式。

3. 鉴赏爵士乐的音乐风格和特点(1)爵士乐的音乐风格爵士乐以其流畅迅速的节奏和灵活多变的旋律、和声为特点。

它也是一种体现个人表达和自由创作的音乐。

(2)鉴赏爵士乐的技巧鉴赏爵士乐需要具备一定的乐理知识和音乐鉴赏能力。

学生应该学会听出不同的和声、旋律和节奏,还要学会欣赏爵士乐家的演奏技巧和表现力。

四、教学方法1.讲授教学法:通过讲解爵士乐的历史、风格、乐器演奏方法等内容,让学生快速了解爵士乐的基本知识。

2.听力训练法:放映玛丽亚·叶颂斯卡和查理·帕克等爵士乐家的演出视频,引导学生学会听出不同的和声、旋律和节奏。

3.即兴演奏法:在课堂上设置即兴演奏环节,让学生体验爵士乐的即兴演奏过程,提高学生的音乐从属感和表现力。

《音乐鉴赏 》课程标准

《音乐鉴赏 》课程标准

«音乐鉴赏»线上课程标准二级学院(系):执笔人:审核人:制订日期:修订日期:一、课程信息表1 课程信息表表2 课程标准开发团队名单二、课程性质和功能定位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门专业课程,作为高铁乘务专业的学生来讲是一门不可或缺的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其功能是对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面向高铁乘务员工作岗位,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和自我表现能力,培养学生高雅的气质和美的意识,始终保持良好的仪容仪表,具备高铁乘务员岗位初级职业标准的相关要求,为后续“服务礼仪”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2.课程功能定位表3 课程功能定位分析三、课程目标与内容1.课程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最终的音乐审美意识,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初步掌握演唱一些声乐作品,积累一些音乐演唱方面的经验,培养学生的音乐感觉和艺术气质,。

2.课程具体目标表4 课程教学目标与内容表5 课程教学安排四、课程考核1.课程考核分为总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个体差异2.总结性评价包括标准化试题的闭卷考试及工作任务的考核。

设置一个完整的检测工作任务,该任务需要用到大部分的基本功技能,通过该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考核学生掌握技能情况。

3.过程性评价针对学生个学习环节进行考核。

对客运服务的基本要求和内容进行分段考核,通过上一个技能的考核才能进行下一个技能的学习;对学生在完成组合中所表现出来能力、素质情况的考核为综合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三比分。

(考核评价表可参考附表1-5,在保证达到教学要求的前提下,可做选用和适当调整)附表1 课程总评表附表2 学习档案评价表(教师用表)项目名称:组别:附表3 总体评价(教师用表)项目名称:组别:附件4 通用能力评价表(学生用表)项目名称:组别:附件5 专业能力评价表(学生用表)项目名称:组别:姓名:附表6 实训评价表(教师用表)项目名称:组别:姓名:附表7 实训操作表评价表(教师用表)项目名称:组别:姓名:五、实施要求1.授课教师基本要求本授课教师具备声乐基本功能力,有在音乐俱乐部排合唱的经验,并且授课前经过专门的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具有高等学校教师资格。

海鸥-湘文艺版《音乐鉴赏》教案

海鸥-湘文艺版《音乐鉴赏》教案

海鸥-湘文艺版《音乐鉴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音乐的基本元素,包括节奏、旋律、和声、节拍等。

2.学会识别不同类型的音乐。

3.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培养其音乐欣赏能力。

4.能够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5.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

二、教学大纲:第一节课:音乐的基本元素1.学习音乐的基本元素,包括节奏、旋律、和声、节拍等。

通过听音乐,理解基本元素的概念和作用。

2.听取不同类型的音乐,观察其基本元素的运用。

3.完成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节课:音乐的风格和类型1.对音乐的风格和类型进行了解和分析,包括古典音乐、流行音乐、节奏蓝调等。

2.学习和分辨不同类型的音乐,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认识。

3.完成练习,进一步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第三节课:中国传统音乐1.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包括古琴、古筝、京剧等。

2.学习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元素和特点,观察其表现形式和文化内涵。

3.听取不同类型的中国传统音乐,学会欣赏和借鉴。

1.学习音乐表达的技巧和方法,通过音乐创作和表演,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

2.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音乐表演,展示音乐才华。

三、教学方法:1.听音乐学习法、讲解法、教学实验法、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组合运用。

2.学生利用多媒体设备观看音乐表演视频,进行音乐学习和表演实践。

四、教学内容:第一节课:音乐的基本元素1.节奏:了解基本节奏的概念和影响,观察不同类型音乐中节奏的运用。

2.旋律:了解基本旋律的概念和表现方式,观察不同类型音乐中旋律的运用。

3.和声:了解基本和声的概念和作用,观察不同类型音乐中和声与旋律的组合效果。

4.节拍:了解基本节拍的概念和运用,观察不同类型音乐中节拍的变化和效果。

第二节课:音乐的风格和类型1.古典音乐:了解古典音乐的发展历史、风格特点和代表作品。

2.流行音乐:了解流行音乐的发展历史、风格特点和影响。

3.节奏蓝调:了解节奏蓝调的发展历史、特点和代表作品。

音乐鉴赏项目课程标准

音乐鉴赏项目课程标准

音乐鉴赏项目课程标准一、适用对象全日制艺术中专校三年制音乐表演专业学生二、课程性质《音乐欣赏》是三年制初等教育二年级数学专业音乐必修课程,也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公共音乐选修课的开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和艺术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愉快的阅读和聆听过程中掌握中西方的音乐名作,并从中领会作品所体现的深厚文化意蕴。

三、参考课时72课时四、总学分学分:4分五、课程目标1、开阔音乐视野,增长音乐知识。

初步了解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及民族民间音乐,热爱祖国的音乐艺术,增强民族自豪感。

2、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

培养对音乐的兴趣、爱好。

3、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发展健康的审美情趣,丰富感情,陶冶情操。

4、欣赏内容应该是中外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要体现思想性、艺术性、经典性的原则。

六、课程设计思路1、基本内容:音乐艺术与审美鉴赏、歌曲赏析、中国器乐作品赏析、外国器乐作品赏析、综合艺术赏析、音乐知识简介、视唱与歌曲。

(共72课时)2、具体内容与要求(1)音乐艺术与审美鉴赏(4课时)掌握音乐艺术与音乐功能的内容,了解音乐的审美因素,通过欣赏音乐作品感受音乐的旋律美,而且能获得高尚情操和美好思想的熏陶与教育.(2)歌曲赏析(12课时)了解歌曲的特点与发展状况,懂得各类歌曲的基本概念,能够对中外民歌、艺术歌曲、通俗歌曲的起源和发展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感受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歌曲的时代风格与特点。

(3)中国器乐作品赏析(6课时)了解中国民族器乐发展的概况,认识常见的民族乐器,能听辨其音色特点.通过欣赏不同时期的民族器乐作品,培养学生对民族器乐曲的兴趣,,激励他们热爱祖国民族民间音乐的思想情感。

(4)外国器乐作品赏析(10课时)了解西方音乐艺术的流派和风格以及它们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基础.通过欣赏古典乐派音乐、浪漫乐派音乐和民族乐派音乐,扩大视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能力和健康向上的音乐审美情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鉴赏》课程标准
2017-09-14 22:40
课程代码:
适用专业:全院所有专业
教学模式:理论+实践
计划学时: 36
一、课程性质
《音乐鉴赏》课程主要对如何欣赏音乐、音乐的基本要素以及音乐表演与欣赏大量的名曲实例和对学生进行听觉训练的内容,面向全体学生揭示音乐规律、介绍音乐知识、剖析音乐作品指导音乐鉴赏。

采用理论讲授为主,作品鉴赏与社会实践活动为辅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领域。

2.陶冶思想情操,提高精神境界。

3.提高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4.联系专业实际,不断提高艺术素养。

课程的主要功能是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因此本课程在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意识养成方面起支撑和促进作用。

(一)课程的基本理念
1.坚持以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为依据,遵循“结合理论联系实际,以应知、应会”的原则,以培养职业素质和职业意识为重点。

2.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维能力和审美实践能力。

3.把审美创造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中。

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注重发
展学生专业思维和专业应用能力。

(二)课程的设计思路
《音乐鉴赏》课程在设计思想上以培养学生进步的审美观和鉴赏能力为主,科学分析和正确看待中华民族艺术的独特价值;引导学生体会传统音乐作品的深厚底蕴和现当代音乐作品的独创性,体会中外不同民族音乐的特点和审美取向。

本课实质上讲也承担了美育的基本功能。

课程内容力求新颖独特,在了解传统艺术基本面貌的基础上,尽可能对新的艺术门类和形式进行较深入的了解,启发学生对各种艺术现象发生的社会根源进行自觉探讨。

掌握艺术随时代发展而嬗变的规律。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使美术素养真正潜移默化为自身的素质。

(三)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与其他课程无内在的逻辑关系上的联系,因而放在第几学期均可,也并无必然的先修课与后续课。

二、课程目标
(一)课程总体目标
教学目标和总体要求是让学生掌握音乐欣赏的基本方法,学会自觉欣赏美术或艺术作品,成为一种职业习惯,持续不断的提高艺术素质。

进而增进艺术水平、文化内涵和时代特色。

通过教学,使学生熟悉中外音乐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各个不同阶段的音乐文化、主要艺术成就,了解中外音乐史上重要的流派、作曲家及其代表性音乐作品,了解中外音乐的美学特征,了解中外音乐体裁及其历史变迁,提高学生音乐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

通过观念导向和行为目标教学,使学生了解、吸纳中外优秀艺术成果;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雅的审美品位;提高人文素养,提高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加强学生专业意识和职业习惯,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独立学习及获取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实践教学,如观摩音乐会、艺术家访谈等,使学生较深刻地认识艺术创造的特点和规律。

为今后的艺术实践奠定思想基础。

(二)知识素质目标
1.引导学生树立进步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

客观评价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遗产。

2.掌握音乐鉴赏的基本知识。

弄清其概念、性质和作用等。

3.了解音乐的分类、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艺术风格特点和语言形式。

4.了解音乐作品的一般价值尺度。

5.正确看待当代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了解其产生的社会根源。

6.了解民间音乐的特点,体会其独特的魅力。

(三)职业技能目标
通过学习,达到能从哲学、美学、社会学等角度对音乐作品的表现形式、艺术技巧、思想内容、文化价值等方面进行一般的分析和评价。

(四)社会素质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对学生素质基础、职业素质训练的培养,增强学生的素质能力、职业能力、创新能力。

为学生学习各自的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并在以实际岗位工作过程为主的项目实践教学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专业技术交流的表达能力、制定工作计划的方法,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
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通过学习实践完成教学内容,建议总学时为36学时,开设18周,每周2课时。

项目内容组织与学时分配如下表所示:
项目训练内容分三个板块进行
四、学习资源选用
(一)教材
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或选取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与学生紧密相连,结合学生欣赏能力实际,因材施教。

2.教材每章开头要阐明能力目标与知识目标,用经典作品作为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对各个音乐作品的学习,加深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认识。

3.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实用性,每次印刷都要吸收最新的内容将其写入教材之中,并附视听资料。

4.建议教材:钞艺萍主编《普通高校音乐鉴赏》河南文艺出版社
(二)教学课件与教学视频
注重课程资源和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建议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努力实现跨学校多媒体资源的
共享,以提高课程资源利用效率。

(三)网上教学资源
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上信息资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多版本的参考书,有利于学生复习和巩固知识,建立学习资料库,推荐国内与专业有关的网站地址,积极引导与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资料查询等能力。

五、对教师的要求:
(一)基本知识方面的要求
1.要求任课教师全面掌握音乐欣赏相关知识。

2.要求任课教师能及时更新知识,适应新时期音乐发展变化。

(二)职业能力方面的要求
1.要求任课教师热爱音乐艺术,有一定的音乐基础。

2.要求任课教师能较好的指导欣赏音乐。

总之,要求教师迅速从理论教师向学科研究型加岗位技能型的“双师型”教师转换。

六、对学习场地和设施的要求
(一)对学习场地的要求
1.要求安排在配有多媒体功能的音乐教室授课,能满足播放课件与音像资料,板书各项音乐知识的基本要求。

2.建立教育实习基地,实践“工”学交替,满足音乐班学生的实习要求;争
取和创造更多社会演出机会让音乐班学生加强实践锻炼,同时也为学生的就业创造机会。

(二)对相关设施的要求
授课过程中需要播放课件与教学录像,需要安装投影仪与电脑;
黑板一块,满足30人学习的桌椅与场地。

七、考核方式与标准
本课程总成绩满分100分,各部分成绩汇总达到60分方为课程考核合格。

以定量方式呈现评价结果,采取平常成绩与实践测试和结合的形式。

考察课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占30%实践考核70%,平时成绩(音乐分析、基础技能、出勤情况等),音乐实践考试(音乐欣赏、乐曲分析)
课程成绩
(100%)
平时鉴定成绩
(30%)
期末综合测试成绩(70%)
平时知识鉴定成绩(15%)
平时能力鉴定成绩(15%)
期末知识综合测试成绩(30%)
期末能力综合测试成绩(40%)
总之,教学评价与考核是对学生实行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考核。

应采用阶段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

尤其应关注:
1.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平时表现、期末考试、学生实践能力,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2.学生实践中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3.对教师的评价按照学校相关规定进行。

八、说明:
1.课外鼓励学生做音乐数据库,大量课下聆听。

提高其创造性思维和音乐制作能力。

2.主讲教师应根据本课程标准制定具体的授课计划。

3.与当地优秀的群艺馆、文化局建立稳定的互利合作关系,使学生能随时观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