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孟子、老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B.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 积土成山, 风雨兴焉(2009安徽卷)(代词,作宾语,那里; 兼词,相当于“于之”,在那里) 2.B. 非曰能之,愿学焉(2009江西卷)(代词, 它) 3.A.遂家焉 乃实告焉(2008山东卷) (兼词,于之;代词,他) 4.D.眊眊焉,真一老农夫也 置杯焉,则 胶(2007浙江卷)(助词,形容词词尾,相当 于“然”;兼词,“于之”) 5.C. 遂得免焉 风雨兴焉(2010浙江卷) (语气助词;兼词,于之)
并非不言利,也不轻利。
生亦我所欲也, 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 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译文:孟子谒见梁惠王。惠王说:“老先生, 您不远千里而来,将有什么有利于我的国 家吗?”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 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解析】这是孔子在说他自己的人生历程。今天“二 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子, 七十古来稀,八十为耄耋之年”常用来指代年龄。
第六则: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 静;知者乐,仁者寿。”
【注释】 (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 音zhì ,同“智”;乐,古音yà o,喜爱的意 思。 【译文】 孔子说:“聪明人喜爱水, 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 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 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译文:没有讲仁的人会遗弃自己父母的,没 有行义的人会不顾自己君主的。大王只要 讲仁义就行了,何必谈利呢?”
面对利字当头的梁惠王,孟子怎样游说自己的观点 呢?(也就是说说有什么艺术特色)
我们平时说话作文要学会这样, 1.讲求章法 增加说理的深刻性 先亮出自己的观点 然后破对方的观点 最后得出自己的结论
2.善于铺排
论辩要注意些什么
• • • • • 观点鲜明 结构严谨 有理有据 思维严密 底蕴深厚
孔孟比较
• 在儒家的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 既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既有《论 语》,则有《孟子》。孔曰“成仁”, 孟曰“取义”,他们的宗旨也始终相配 合。《史记》说:“孟子序诗书,述仲 尼之意。”今人冯友兰,也把孔子比做 苏格拉底,把孟子比做柏拉图。
第二则: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 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翻译】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学问,三十岁
建立起自我,四十岁事理通达,不再迷惑,五 十岁懂得了自然的规律、法则,六十岁听到别 人说话,便能辨别真假是非,,七十岁能随心 所欲,但不逾越法度规矩。
孔子,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 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 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 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 至圣”。他的思想和学说, 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 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 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 名人之一。他晚年致力于教 育,是第一个把教育普及到 平民的人。他删修《春秋》, 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 著作。
1、述志态度 孔子:轻松愉快
如《侍坐》曾皙“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 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孟子:凡者散而之四方”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
背景:
春秋:周朝分封制度虽已不能维持,但尚未完 全破坏。春秋的战事显示了社会的不稳定性, 但战事本身还不足以造成社会的全面性动荡。 比如:春秋的车战,是一种贵族式的战争,彼 此以竞技的方式对待,布阵、交战仍离不开 “礼”的约束,“不为已甚”。对此情形,孔 子还没有完全失望,他的闲雅代表着当时的社 会,所以他仍提倡“克己复礼”,显示过去的 社会秩序仍可恢复,表现了一腔复古的热情。
11.A. ①因载而与之俱妇 ②以其求思之深而 无不在也(代词,他;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12.C. ①戎每与籍为竹林之游 ②师道之不传 也久矣(助词,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13.B. ① 然越人为之以求荣也 ②若风之摇草 木(代词,它;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14.D.①主人疑狗之不吠也 ②若惟恐人之闻 其声息者(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15.C.①国家之需赋也,如枵腹待食 ②石之铿 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助 词,定语后置标志。) 16.D. ①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②阙秦以利晋, 唯君图之(代词,这件事)
之
君之病在肌肤 (之+名,助,的)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动+之,代,它) 两狼之并驱如故(之+动,助,取消句子独立性) 辍耕之垄上 (之+方位、处所,动,去) 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形+之,助,凑音节)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名之不动,助,宾语 前置的标志) 何陋之有? (名之动,疑问句,助,宾语前置的 标志)
《论语》以记言为主,“论”是论纂 的意思,“语”是话语、经典语句,“论 语”是语言的论纂的意思。《论语》是记 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 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 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 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 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 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 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译文:孟子回答道:“大王,您为什么定要 说到那利呢?只有仁义就够了。大王说‘怎样 有利于我的国家?’大夫说‘怎样有利于我的 封邑?’士人平民说‘怎样有利于我自身?’ 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那国家就危险了。
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 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 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
焉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动宾焉,语 助词)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形焉,语助词) 盘盘焉,囷囷焉(形2,语助词) 犹且从师而问焉 (及物动词焉,代词,他) 割鸡焉用牛刀? (疑问句,代词,哪里,怎 么,什么)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不及物动词焉,兼 词,于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1.B.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2.B. 非曰能之,愿学焉 3.A.遂家焉 乃实告焉 4.D.眊眊焉,真一老农夫也 置杯焉,则胶 5.C. 遂得免焉 风雨兴焉
【评析】 孔子这里所说的“智者”和“仁者”不 是一般人,而是那些有修养的“君子”。他希望人们 都能做到“智”和“仁”,只要具备了这些品德,就 能适应当时社会的要求。 孔子认为人和自然是一体 的,山和水的特点也反映在人的素质之中。在千变万 化的大自然中,山是稳定的,可信赖的,它始终矗立 不变,包容万物,是最可靠的支持;水则是多变的, 具有不同的 面貌,它没有像山那样固定、执着的形 象,它柔和而又锋利,可以为善,也可以为恶;难于 追随,深不可测,不可逾越。聪明人和水一样随机应 变,常常能够明察事物的发展,“明事物之万化,亦 与之万化”, 而不固守一成不变的某种标准或规则, 因此能破除愚昧和困危,取得 成功,即便不能成功, 也能随遇而安,寻求另外的
译文: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 国内拥有千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 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百辆兵车的大夫。在拥 有万辆兵车的国家里,这些大夫拥有千辆兵车;在拥 有千辆兵车的国家里,这些大夫拥有百辆兵车,不算 是不多了,如果轻义而重利,他们不夺取(国君的地 位和利益)是绝对不会满足的。
孟子,战国时期山东邹 城人,名轲,字子舆。孟 子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 后家道衰微,从鲁国迁居 邹国。孟子三岁丧父,孟 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 孟母管束甚严,其“孟母 三迁”、“孟母断织”等 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是 后世母教之典范。
孟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文学 家(政治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之一。著有《孟子》一书,(由孟子及 其弟子共同编写)属语录体散文集,文 章善于铺排,讲究章法,颇具雄辩气势。 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及 《礼记》中的《大学》《中庸》合在一 起称“四书”。 孟子继承发扬了孔子思想,有“亚 圣”之称,与孔子并称“孔孟”。
发展,所以,他们总是活跃的、乐观的。仁 爱之人则和山一样平静,一样稳定,不为外 在的事物所动摇,他们以爱待人、待物,像 群山一样向万物张开双臂, 站得高,看得远, 宽容仁厚,不役于物,也不伤于物,不忧不 惧,所以能够长寿。 智、仁、勇是儒家人格 的最高理想。勇是智和仁的结果。像山一样 坚忍不拔,像水一样勇往直前,这就是一个 崇高的人,一个有价值 的人,一个快乐的人, 一个长寿的人。直到现在,爱山、爱水,以 山和水为自己人生的楷模仍然是许多中国人 的最高追求。
1.A.①今俞瑱得之 ②乃令吴玉守之(代 词,它) 2.D.①论者不此之信,而信其谲 ②然而不 王者,未之有也。(助词,提宾标志;代词,这 件事) 3.D.①决狱之术多如此 ②愿伯具言臣之 不敢倍德也 (助词,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4.A. ①童子亦欲学之乎 ②不如须臾之所学 也(代词,它;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5.B. ①及项梁之薛 ②吾乃今日知为皇 帝之贵也(动词,去;助词,的)
孟子学说出发点是“性善说”。在孟 子看来,人之所以为人,是人的天性中具 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 心”“是非之心”,也即具有“仁义礼智” 这四种德的萌芽。 在政治学说方面,孟子发展了孔子的 德治思想,提出了“仁政”“王道”思想。 他明确指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 轻”。
重难点探究:
孟子的义利观究竟是怎样的?我们 今天应该怎样看待他的义利观? 人有不为 “重义”只是以义为上、 也,而后 可以有为。 先义后利、以义求利,
1.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2.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3.一僧欲之南海 4.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5.此何难之有? 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7.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8.君将哀而生之乎? 9.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10.汝之百折不挠,实可百折不挠
1.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代词,这) 2.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助词,的) 3.一僧欲之南海(动词,去) 4.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代词,它) 5.此何难之有?(助词,提宾标志) 6.蚓无爪牙之力,筋骨之强(助词,定后标志) 7.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助词,取 消句子独立性) 8.君将哀而生之乎?(代词,我) 9.陈胜佐之,并杀两尉(代词,他) 10.汝之百折不挠,实可百折不挠(助词,取消句子 独立性 )
6.D.①譬之烟云之过眼 ②不知东方 之既白(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7.C.①若中心愿之乎 ②非曰能之,愿 学焉(代词,这样) 8.B.①发兵捕之,久不得 ②周怀政之诛, 帝怒甚(代词,他;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9.C. ①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 ②王无 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10.B. ①不意休能尔,仁者之勇也 ② 百姓之以王为爱也(助词,的;助词,取消句子 独立性。)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 聃,约春秋末年楚国苦县厉乡人。 他是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 的创始人,道教奉为教主或教祖。 《老子西升化胡经.序说第一》: “以为圣人生有老容,故号为老 子”。曾担任“周藏室之史”, 深懂周朝的图书典籍,学问渊博, 见周王室衰微,弃官西去,至函 谷关遇见关令尹喜。尹喜请求他 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 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 最终成了隐士,“莫知所终”。
战国:孟子开始游说的时候,战国七雄已 经准备长期的大厮杀。这时已不再是春秋 时代竞技式的战争了,战场上骑兵既登场, 步兵人数也大量增加。“斩首六万”已开 始见于各国纪录,孟子说“今夫天下之人 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孟子被人称为 有“革命性”,是因为战国时代的动乱使 他知道,只是恢复故态而不改弦更张是不 能济事的。所以,亚圣以慈悲为怀的心肠, 为民请命,他讲的话极富感情,这是对当 时国君草菅民命的一种控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