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孟子庄子老子韩非子墨子荀子的思想及代表作

合集下载

古代文学史推荐书目

古代文学史推荐书目

古代文学史推荐书目先秦文学:《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尚书》:我国古代第一部历史文集。

《左传》:全称《左氏春秋传》,历史散文。

《国语》:我国第一部国别史。

《战国策》:战国记事。

诸子散文:《老子》:道家学派开山理论著作。

《论语》:孔子及其弟子,语录体论集。

《墨子》:墨子及墨家各派的思想及要旨。

《孟子》:延续儒家思想,重仁政倡王道。

《庄子》:道家思想代表作。

《荀子》:传承儒家学派,隆礼重法。

《韩非子》:荀子弟子,法家代表。

《楚辞》: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秦汉文学:《吕氏春秋》:道、儒、法、阴阳家思想著作。

《史记》:记传体通史。

《汉书》:我国第一部断代史。

《吴越春秋》《越绝书》:杂史类历史散文。

《乐府诗集》:民歌、贵族创作、文人创作。

《古诗十九首》:汉代五言诗最高成就。

魏晋南北朝文学: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瑒、刘桢的诗歌、散文。

正始诗歌:阮籍、嵇康。

太康诗风:陆机、潘岳。

左思、刘琨:建安诗歌精神的继承与发展。

游仙诗:郭璞。

玄言诗:孙绰、许询。

陶渊明:田园诗、散文、辞赋。

南北朝诗歌:①刘宋时代的元嘉诗歌:谢灵运、鲍照②齐至梁初的永明新体诗歌:谢眺①梁中期至陈末的宫体诗魏晋南北朝赋:三曹、建安七子魏晋南北朝散文:建安散文、正始散文、两晋散文、南朝骈文(广义散文)郦道元《水经注》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魏晋南北朝小说:志怪小说:《博物志》《列异传》《异林》《搜神记》《拾遗记》《灵鬼志》《幽明录》苑》等志人小说:《魏晋世语》《笑林》《世说新语》《西京杂记》《语林》等。

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曹植《典论·论文》:我国探讨文学问题最早的较具系统的文学批评论著。

陆机《文赋》: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完整的系统性文学理论作品。

刘勰《文心雕龙》:系统完整,结构严密的文学理论专著。

钟嵘《诗品》: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诗论专著.另附推荐阅读书单:《汉魏六朝诗选》《汉魏六朝散文选注》《汉魏六朝赋选》《汉魏六朝小说选译》《陶渊明诗文选》《文选》《玉台新咏笺注》《曹操集注》《曹植集校注》隋唐五代文学推荐阅读书单:《唐诗选》《王维孟浩然选集》《李白诗选》《杜甫诗选注》《白居易诗选》《韩愈诗选》《李贺诗歌选注》《李商隐诗选》《韩愈文选》《柳宗元诗文选注》《李璟李煜词》《王昌龄诗注》《唐诗别裁集》《高适诗集编年笺注》《岑参集校注》《刘长卿诗编年校注》《杜牧诗选》《花间集注释》《唐人小说》《敦煌变文选注》。

中国古代十大思想家

中国古代十大思想家

1、老子-中国古代第一位大思想家-道家创始人老子(前580-前500),姓李名耳,字伯阳,春秋楚国人。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晚年,周王朝日趋没落,老子便弃官归隐,并且写出《道德经》,申述道德的含义。

认为道是先天存在的,循环往复;德由道所产生,是道的具体表现,其思想论述带有神秘主义色彩。

他还用道德的辨证关系辨证了万物的存在,基于这种认识,提出了“自然无为”,“无为而治”的思想观点。

代表作品:《道德经》。

2、孔子-中国古代最著名思想家-儒家创始人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当未被当时战火连连的大小国所接受。

因此他周游列国,招收弟子,形成了儒家学派。

孔子的学术思想以“仁”和“礼”为核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的思想观点被后来的封建统治阶级所采纳,成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代表作品:《论语》。

3、孟子-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发扬人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子子舆,战国鲁国人。

“孟母三迁”的典故自古便成为教育的典故。

在学术思想上,他作出了“心性论”的阐述,提出了著名的“性善论”,重视养心,保养自己的心性。

在政治上,他提出了“王道仁政”、“民重于君”的学说,主张用“仁义”的思想治理国家。

后代人认为孟子发扬了儒家学派的思想观点,并被尊称为“亚圣”。

代表作品:《孟子》。

4、庄子-中国古代道家学派的发扬人庄子(前369-前286),名周,子子休,战国宋国人。

庄子的思想集中在《庄子》一书中,他的学术思想继承和发扬了老子关于道的绝对主义和神秘主义,后人以“老庄”相提,其学术思想主要是相对主义观点。

代表作品:《庄子》。

5、墨子-中国古代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前468-前376),名翟,春秋鲁国人。

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墨子最重要的伦理和政治主张是“兼爱”,但这种思想无法得到统治阶级的支持,在秦汉后便成为了绝学。

代表作品:《墨子》。

6、荀子-中国古代著名的唯物论者荀子(前313-前238),名况,子卿,战国赵国人。

先秦诸子的著作

先秦诸子的著作

先秦诸子的著作
先秦诸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的代表。

他们创作了各种著作,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宇宙、社会和人类存在的理解与探索。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先秦诸子及其代表作:
1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论语》是孔子的言行录,记录了他的思想和教导。

2.孟子(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孟子》是孟子的主要著作,探讨了人性、道德和政治等问题。

3.老子(约公元前6世纪):《道德经》是老子的代表作,强调“道”和“无为”的概念。

4.庄子(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庄子》是庄子的主要著作,以幽默的方式讨论了自然、道德和人性等问题。

5.荀子(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荀子》是荀子的代表作,关注政治伦理和社会秩序。

6.韩非子(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韩非子》是韩非子的主要著作,探讨了法治、统治和国家管理等问题。

7.《墨子》: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著有《墨子》一书。

《墨子》是中国先秦时期哲学家墨子(公元前470年-公元前390年)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文献之一。

这些著作涵盖了先秦时期不同思想家的不同观点,对中国哲学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诸子百家思想主张及代表人物

诸子百家思想主张及代表人物

中国古典文化——先秦诸子百家一览表医家方技家《黄帝内经》名家邓析《邓子》公孙龙《公孙龙子》儒家孔汲《中庸》曾子《大学》墨家墨翟《墨子》法家韩非《韩非子》商鞅《商君书》杂家吕不韦《吕氏春秋》引自百科: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据《汉书艺文志》的记载,数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4324篇着作。

其后的《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书则记载“诸子百家”实有上千家。

但流传较广、影响较大、最为着名的不过几十家而已。

归纳而言只有10家被发展成学派。

诸子百家之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

汉族在古代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具有鲜明的特色。

汉族有五千多年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文化典籍极其丰富。

在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学术流派的成就,与同期古希腊文明相辉映;以孔子、老子、墨子为代表的三大哲学体系,形成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至汉武帝时,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于是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成为正统,统治汉族思想与文化两千余年;同时,程度不同地影响其他少数民族,甚至影响到与中国相邻的国家。

西周灭亡,促使人们更多地转向对天下兴亡的思考,打破了ˇ庶人不议ˇ的观念,取而代之的是ˇ处士横议ˇ的活跃风气。

在对人、事及社会的广泛探讨中,人们不再崇信ˇ天道ˇ,进而在如何统一天下、治理国家、教化民众等方面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学派。

这些学派的创立者和代表人物被合称为ˇ诸子ˇ,ˇ百家ˇ则指这些学派。

最有影响的主要是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

各学派的人物针对一些社会问题四处游说,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或着书立说,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在中国文化史上形成了一个百家争鸣的空前繁荣的局面。

诸子百家的学术观点反映在他们的文学作品中也随之形成了不同的学术和文学派别。

诸子散文大都观点鲜明,言辞犀利,感情充沛,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所以诸子百家散文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同时也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后七子的名词解释

后七子的名词解释

后七子的名词解释在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中,后七子是一个常见的词语,特指孟子、荀子、庄子、老子、墨子、韩非子和孙子七位古代思想家。

这七位哲学家在中国哲学史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后世影响深远。

下面将对后七子进行逐一解释。

1. 孟子:孟子(372年-289年前后)名轲,字子舆,又称孟子舆。

他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孟子被封为“孟子”,是出于尊敬他的学术成就和影响力。

他的思想主张强调人性的善良,认为人性是可以培养和改造的。

在政治上,孟子主张君主立德,推崇仁政。

孟子的学说对后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 荀子:荀子(313年-238年前后)名况,字卿胜,又称荀况。

他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荀子的学说主张人的本性是恶的,强调道德修养和人伦关系的重要性。

他强调君主的权力要通过道德来约束,注重社会秩序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荀子的思想对中国古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儒家学说的发展和演变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 庄子:庄子(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名周,字子昼,又称庄周。

他是中国古代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庄子的学说主张追求人的自由和无为而治的理念。

他提出了很多著名的寓言和哲理故事,通过形象的比喻来阐述自己的思想观点。

庄子的思想对中国古代哲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后世的文化、美学和宗教思想都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

4. 老子:老子(约公元前570年-公元前471年)名聃,字聃,又称李聃。

他是中国古代哲学家、思想家和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老子的学说主张无为而治、道法自然。

他提出了“道”这个概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追求自我与自然的融合。

老子的思想对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道家学派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5. 墨子:墨子(约公元前468年-公元前376年)名翟,字子墨,又称墨翟。

他是中国古代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

墨子的学说主张兼爱、非攻,强调以爱和宽容为核心的道德伦理观念。

诸子百家代表作

诸子百家代表作

诸子百家代表作正如《汉书・艺文志》中所说"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

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

当时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学者们便周游列国,为诸侯出谋划策,到战国时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诸子”,是指这一时期思想领域内反映各阶层、阶层利益的思想家及著作,也是先秦至汉各种政治学派的总称,属春秋后才产生的私学。

"百家"表明当时思想家较多,但也是一种夸张的说法。

主要人物有-孔子、孟子、墨子、荀子、老子、庄子、列子、韩非子、商鞅、申不害、许行、告子、杨子、公孙龙子、惠子、孙武、孙膑、张仪、苏秦、田骈、慎子、尹文、邹衍、吕不韦等。

百家争鸣,反映出群星璀璨般的各种不同学说流派互相争辩的异常活跃局面,其灿烂、其多彩,在我国学术史上、文化史上、思想史上写下了光彩夺目的一页!一、儒学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主要观点:“仁”是儒家的核心内容。

提倡“忠”和“恕”:“忠”是尽自己的本分:“恕”是推己及人。

提倡以“礼”、“乐”约束人的行为,陶冶人的性情。

孔子:春秋时人。

编纂《春秋》,修订“五经”。

创办私学,打破传统贵族教育。

主张“德治”和“仁政”。

孔子“述而不作”,其弟子作《论语》,记叙其言行。

孟子:被尊称为亚圣。

著有《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

战国时期鲁国人。

民贵君轻,性善论。

孟子的政治论,是以仁政为内容的王道,其本质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

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荀子:代表作《荀子》。

性恶论。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坚持朴素唯物主义四书:《大学》《论语》《孟子》《中庸》。

南宋理学家朱熹注《论语》,又从《礼记》中摘出《中庸》《大学》,分章断句,加以注释,配以《孟子》,题称《四书章句集注》,“四书”之名始立,后用作学习的入门书。

二、道家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

孔子老子荀子孟子孙子墨子的思想是什么

孔子老子荀子孟子孙子墨子的思想是什么

孔子老子荀子孟子孙子墨子的思想是什么?
简单通俗的说:
孔子:仁爱尚礼
老子:清净无为
荀子:继承发展儒家思想
孙子:战胜威服
墨子:兼爱非攻
-----易中天这么总结先秦诸子:
读孔子见“恻隐之心”,得“仁爱精神”;
读孟子见“浩然之气”,得“义勇精神”;
读老子见“玄妙之智”,得“辩证精神”;
读庄子见“通透之慧”,得“超脱精神”;
读墨子见“身体力行”,得“实践精神”;
读韩非见“直面人生”,得“现实精神”;
读荀子见“事在人为”,得“自强精神”;
读孔得仁,读孟得义,读老得智,读庄得慧,读墨得力行,读韩得直面,读荀得自强。

1 / 1。

请分别列举春秋五霸战国七雄诸子百家及其代表人物

请分别列举春秋五霸战国七雄诸子百家及其代表人物

请分别列举春秋五霸战国七雄诸子百家及其代表人物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诸子百家及其代表人物,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发展
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春秋五霸是指春秋时期的五个强国,分别是齐国、楚国、燕国、韩国
和赵国,其中齐国的代表人物是孔子,楚国的代表人物是孟子,燕国
的代表人物是老子,韩国的代表人物是墨子,赵国的代表人物是庄子。

战国七雄是指战国时期的七个强国,分别是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和秦国,其中齐国的代表人物是荀子,楚国的代表人物是
韩非子,燕国的代表人物是孙武,韩国的代表人物是韩信,赵国的代
表人物是赵高,魏国的代表人物是司马迁,秦国的代表人物是商鞅。

诸子百家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学者和文学家,其中有著名的
儒家学派,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等;有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有老子、庄子、墨子等;有法家学派,代表人物有韩非子、韩信等;
有墨家学派,代表人物有孙武、赵高等;有史家学派,代表人物有司
马迁等;有儒家学派,代表人物有商鞅等。

总之,春秋五霸战国七雄诸子百家及其代表人物,是中国古代思想文
化发展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思想和文化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和思想主张

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和思想主张

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和思想主张一、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作品:《论语》、《孟子》、《荀子》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

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实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

至战国时,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

孟子的思想主要是“民贵君轻”,提倡统治者实行“仁政”,在对人性的论述上,他认为人性本善,提出“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截然不同,荀子之所以提出人性本恶,也是战国时期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的表现。

二、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列子。

作品:《道德经》、《庄子》、《列子》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又称“道德家”。

这个学派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

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

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

老子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的有四大派: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

三、墨家:代表人物:墨子。

作品:《墨子》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创始人为墨翟。

这个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

“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目的。

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

同时,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

墨家有严密的组织,成员多来自社会下层,相传皆能赴火蹈刀,以自苦励志。

其徒属从事谈辩者,称“墨辩”;从事武侠者,称“墨侠”;称“巨(钜)子”。

古代文学前七子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前七子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前七子名词解释古代文学前七子是指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七位具有重要影响的代表性文学家。

他们分别是孔子、孟子、荀子、墨子、老子、韩非子和庄子。

1.孔子(551-479年)是中国古代文化名人之一,他的学说被称为儒家学说。

孔子提倡以仁爱和分工为核心的社会伦理观念,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并强调个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和行为准则。

2.孟子(372-289年)是儒家学说的重要继承者和发展者之一。

他强调人性的善良本性,主张通过教育和修身来实现个人的修养和社会的和谐进步。

他也强调政治统治者的责任和义务,提出了“王道安民”和“天命人事”等政治哲学思想。

3.荀子(313-238年)是儒家学说的重要代表,他在儒家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新观点和理论。

荀子关注人性的恶的一面,主张通过教育和制度来约束和改善人的行为和社会秩序。

他也提出了“性恶论”和“性恶能善”的命题。

4.墨子(约公元前470-约公元前391年)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和文化名人。

他提出了以爱为核心的道德伦理观念,主张公平正义和反对战争暴力。

墨子的学说对古代中国的道德、政治和科技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

5.老子(公元前571-公元前471年)是道家学派的创立者之一,他的思想被称为道家思想。

老子强调虚无以养德,主张顺应自然和道德的方式来实现自我修养和社会和谐。

他的主要著作是《道德经》。

6.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公元前233年)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和政治家。

他的学说被称为韩非学派,强调法治和利益为主导的政治理念。

韩非子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法律和政治观点,对中国古代的法律制度和国家治理产生了深远影响。

7.庄子(公元前369-公元前286年)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之一,他在老子的基础上发展了道家思想。

庄子主张追求自由自在的心境,以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

他的主要著作是《庄子》。

这七位古代文学前七子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对中国古代文学和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和思想主张

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和思想主张

【导语】诸⼦百家之流传中最为⼴泛的是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说家、纵横家、兵家、医家。

中国在古代创造了灿烂的⽂化艺术,具有鲜明的特⾊。

中国有五千多年有⽂字可考的历史,⽂化典籍极其丰富。

⼀、儒家: 代表⼈物:孔⼦、孟⼦、荀⼦。

作品:《论语》、《孟⼦》、《荀⼦》 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它以春秋时孔⼦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教育和⼈的⾃⾝修养的⼀个学术派别。

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

主张“有教⽆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尚的⼈。

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道。

⾄战国时,儒家分有⼋派,重要的有孟⼦和荀⼦两派。

孟⼦的思想主要是“民贵君轻”,提倡统治者实⾏“仁政”,在对⼈性的论述上,他认为⼈性本善,提出“性善论”,与荀⼦的“性恶论”截然不同,荀⼦之所以提出⼈性本恶,也是战国时期社会⽭盾更加尖锐的表现。

⼆、道家: 代表⼈物:⽼⼦、庄⼦、列⼦。

作品:《道德经》、《庄⼦》、《列⼦》 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称“道德家”。

这⼀学派以春秋末年⽼⼦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

认为天道⽆为,万物⾃然化⽣,否认上帝⿁神主宰⼀切,主张道法⾃然,顺其⾃然,提倡清静⽆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

政治理想是“⼩国寡民”、“⽆为⽽治”。

⽼⼦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的有四⼤派:庄⼦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学派。

三、墨家: 代表⼈物:墨⼦。

作品:《墨⼦》 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创始⼈为墨翟。

这⼀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如⼰;兼爱,即爱⼈如⼰。

“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的。

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

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

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一、儒家1.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代表作:《春秋》核心思想:“礼”和“仁”,呼吁恢复“周礼”,主张“克己复礼”,维护等级名分;重视伦理道德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提倡“以德治国”;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教育上,首创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被尊称为“至圣先师”。

2.孟子代表作:《孟子》核心思想:政治上提出“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主思想。

在伦理观上提出“性本善”。

被尊称为“亚圣”。

3.荀子代表作:《荀子》核心思想:政治上提出“仁义”和“王道”,“君舟民水”,制天命而用之,“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在伦理观上提出“性恶论”。

二、道家1.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代表作:《道德经》哲学思想:“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源,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

政治思想:无为而治。

2.庄子代表作:《庄子》核心思想:提出了“逍遥”的人生态度。

三、墨家创始人:墨子代表作:《墨子》核心思想:这一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

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时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

墨家有严密的组织,成员多来自社会下层。

四、法家主要人物:韩非代表作:《韩非子》核心思想:主张以法治国。

韩非综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势”和申不害的“术”,集法家思想学说之大成。

五、兵家1.孙武代表作:《孙子兵法》,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兵法。

2.孙膑代表作:《孙膑兵法》核心思想:主要是在军事方面大有成就,“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等军事名言均出自兵家。

六、纵横家主要人物:苏秦、张仪战国时期一批从事政治活动的谋士,以审察时势、陈明利害的方法,以“合纵”、“连横”的主张,游说列国君主,对当时形势有一定影响,苏秦主张合纵,说山东六国之力以抗秦。

张仪主张连横,说六国以事秦。

作家简介

作家简介

先秦作家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思想核心是“仁”。

《论语》是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所作。

2墨子:名翟,春秋时代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著有《墨子》一书,现存五十八篇。

3老子:姓李,名耳,春秋时代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共八十一篇。

4孙子:名武,字长卿,春秋后期齐国人,军事理论家,著有《孙子》一书,一名《孙子兵法》,十三篇,“兵经”,是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

5孟子:名柯,字子舆,战国时邹县人,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著有《孟子》一书。

6庄子:名周,战国时蒙城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现存《庄子》一书三十三篇,又名《南华经》,代表作《逍遥游》。

7屈原: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期楚国人,是楚王的后代。

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的奠基人,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世界四大文化名人: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中国的屈原。

著作有《九歌》《九章》《天问》8荀子:名况,尊号卿战国时赵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著作有:《荀子》32篇,《劝学》《天论》9韩非:战国末期的韩国人,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著作有:《韩非子》55篇。

10吕不韦:战国末期的韩国大商人,曾为秦国的相国,《吕氏春秋.》11列子:名御寇,战国时郑人,被道家尊为公元前辈,著有《列子》8篇。

秦汉作家1贾谊:洛阳人,西汉政论家、文学家,《新书》10卷58篇;代表赋作有《吊屈原赋》《鹏鸟赋》。

2刘安:沛郡人,西汉思想家、文学家,汉高祖之孙,淮南王。

《淮南子》3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人,太史令司马淡之子。

西汉文学家、史学家,《史记》4刘向:本名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说苑》《新序》5王充:字仲任,上虞人,东汉唯物主义思想家、文学家、批评家,《论衡》6班固:字孟坚,扶风人,东汉史学家、文学家,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包举一代。

魏晋作家1曹操:字孟德,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诸子百家思想主张及代表人物

诸子百家思想主张及代表人物

中国古典文化——先秦诸子百家一览表12诸子百家其他事情通过《孙子兵法》来处理属于“折射”。

如果不了解道,即使用《孙子兵法》处理兵事也属于“折射”。

32020/3/274 《鬼谷子》、《孙子兵法》可以(也应该)混用。

本站整理的道家、纵横家、兵家的典籍,其中有些原文带颜色的词句,是我第二次看的时候感觉不错标记的,不要在意。

注释、译文皆摘自网上,原文也可能会有出入。

古书无标点。

道家老子《道德经》《庄子》(南华经)《列子》(冲虚经)《黄帝阴符经》纵横家王诩《鬼谷子》刘向《战国策》兵家孙武《孙子兵法》吴起《吴子兵法》孙膑《孙膑兵法》司马穰苴《司马法》尉缭《尉缭子》《三十六计》医家方技家《黄帝内经》名家邓析《邓子》公孙龙《公孙龙子》儒家孔伋《中庸》曾子《大学》墨家墨翟《墨子》法家韩非《韩非子》52020/3/276 商鞅《商君书》杂家吕不韦《吕氏春秋》引自百科: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据《汉书艺文志》的记载,数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

其后的《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书则记载“诸子百家”实有上千家。

但流传较广、影响较大、最为著名的不过几十家而已。

归纳而言只有10家被发展成学派。

诸子百家之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

汉族在古代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具有鲜明的特色。

汉族有五千多年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文化典籍极其丰富。

在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学术流派的成就,与同期古希腊文明相辉映;以孔子、老子、墨子为代表的三大哲学体系,形成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至汉武帝时,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于是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成为正统,统治汉族思想与文化两千余年;同时,程度不同地影响其他少数民族,甚至影响到与中国相邻的国家。

西周灭亡,促使人们更多地转向对天下兴亡的思考,打破了ˇ庶人不议ˇ的观念,取而代之的是ˇ处士横议ˇ的活跃风气。

儒家道家法家墨家代表人物及思想

儒家道家法家墨家代表人物及思想

儒家道家法家墨家代表人物及思想儒家、道家、法家、墨家都属于诸子百家中的学派,其主张的思想各有千秋,代表人物也都是鼎鼎有名的大家。

这里将详细对最儒道法墨四家作出详细介绍。

儒家道家法家墨家代表人物及思想一、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人物思想:孔子——”仁“、”为政以德“、“有教无类”孟子——“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论荀子——“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性恶论二、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人物思想:老子——“无为而治”、辩证法思想庄子——“齐物论”、追求精神自由三、法家代表人物:韩非人物思想:“法治”、“法、术、势”相结合、变法革新四、墨家代表人物:墨子人物思想:“兼爱、非攻、尚贤”儒家法家墨家道家的思想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1、儒、墨、道、法家的思想都是在社会动荡且四分五裂的春秋和战国时期产生的。

2、这些思想都是孔子以及孟子、荀子,墨子,老子及庄子,和韩非子的对治理国家的各自的态度。

3、从产生的作用来看,都是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

不同点:1、道家以老子、庄子为主要代表,思想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同时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

2、儒家以孔子、孟子为主要代表,思想主张礼治,强调传统的伦常关系,尤注重人与人之间伦理关系等。

3、法家以韩非子为主要代表,思想主张反对礼制,强调法律的作用,认为人都有“好利恶害”或者“就利避害”的本性,反对保守的复古思想,主张锐意改革。

4、墨家以墨子为主要代表,思想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非命、非乐、节用、节葬。

道家儒家墨家法家是同一时期的吗?不是同一个时期的。

道家比儒家早。

儒家比墨家法家早。

道家思想从远古时代就开始起源。

从炎黄时期就有道家思想萌芽。

但是没有命名为道家思想。

儒家思想产生于春秋时期的丧葬制度。

墨家思想产生于儒家思想流派。

法家思想流派产生的最晚。

是战国时期的主流思想舆论。

总结诸子百家代表人物和思想

总结诸子百家代表人物和思想

总结诸子百家代表人物和思想诸子百家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重要阶段,涵盖了丰富的思想流派和代表人物。

本文将对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和他们的思想进行总结。

儒家思想是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一支,其核心人物是孔子。

孔子的思想注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他强调道德修养和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仁爱”、“忠诚”、“孝顺”等重要概念。

他认为只有通过教育和正确的行为,才能达到社会和谐与稳定。

墨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墨子。

墨子提出的核心思想是“兼爱非攻”。

他强调人们应该彼此关爱,摒弃战争和争斗。

墨子还强调实用主义和技术创新,提出了很多工程技术的原则和发明,对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

老子提出了“道”、“无为而治”等重要概念。

他认为宇宙的本质是道,人们应该返璞归真,摒弃功利和私欲。

庄子进一步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提出了“自然”、“无我”等概念,强调个体应该追求内心的自由和无拘无束。

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子和商鞅。

韩非子提出了“法治”、“严刑峻法”等重要原则。

他认为法律应该是国家统治的中心,通过严格的法律制度来实现社会的秩序与安定。

商鞅也提出了一系列的法律改革措施,对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兵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孙子和吴起。

孙子的《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之一,强调军事战略和组织管理。

吴起在战争理论和战术实践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兵家思想对中国军事制度和战争策略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名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荀子和韩非子。

荀子强调人性本恶,并提出了“性恶论”和“教化论”。

他认为只有通过教育和规范,人们才能追求道德和正义。

韩非子则进一步发展了荀子的思想,主张用法律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杂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鬼谷子和公孙龙。

他们强调实用主义和灵活变通,认为人们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策略,以适应不同的环境和需求。

这些代表人物和思想仅仅是诸子百家中的一部分,他们各自有着不同的观点和主张。

然而,他们都通过思辨和实践,对古代中国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孔子孟子庄子老子韩非子墨子荀子的思想及代表作

孔子孟子庄子老子韩非子墨子荀子的思想及代表作

孔子孟子庄子老子韩非子墨子荀子的思想及代表作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先世是宋国贵族,避难迁鲁。

他出生时,家世已经没落。

年轻时做过季孙氏的委吏(管仓库)和乘田(管繁殖牲口)等。

三十多岁到齐国,几年没有得到齐君的重用,又回到鲁国,聚徒讲学。

五十多岁时,由鲁国中都宰(都城行政长官)升任司寇(掌管刑狱、纠察等事)。

后又曾周游宋、卫、蔡、齐、楚等国。

晚年在鲁国编订古代文化典籍《诗》《尚书》《春秋》等,教授门徒。

孔子的弟子曾将他的谈话和他与门徒的问答,辑成《论语》一书,这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战国中期鲁国邹人。

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名)之门人,曾游历于宋、滕、魏、齐等国,阐述他的政治主张,还曾在齐为卿。

晚年退而著书,传世有《孟子》七篇。

他是战国中期儒家的代表。

孟子的思想来源于孔子。

孟子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

他认为实行“仁政”,就必须“制民恒产”,让每家农户有百亩之田、五亩之宅,有起码的生产资料;“勿夺农时”,保证农民有劳动的时间;“省刑罚,薄税敛”,使人民有最低的物质生活条件;加强道德教育,使人民懂得“孝悌忠信”的道理。

孟子看到人民遭受封建地主阶级剥削压迫的苦难,企图采用这些措施来缓和阶级矛盾,以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不过它对发展生产还是有好处的。

同“仁政”学说相联系,孟子还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

他认为君主只有得到人民的拥护,才能取得和保持统治地位,因此他主张国君要实行“仁政”,与民“同乐”。

对于残害百姓的国君,国人可以杀。

商纣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武王伐纣,他认为杀得对,说:“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孟子·梁惠王下》)。

孟子虽然有同情人民、谴责暴君的一面,但他的政治思想还是维护封建制度的,所以他又宣扬:“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老子、孔子、庄子、孟子、墨子、荀子、韩非子七贤论道

老子、孔子、庄子、孟子、墨子、荀子、韩非子七贤论道

老子、孔子、庄子、孟子、墨子、荀子、韩非子七贤论道四十三、七子论道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横跨了549年,这段时期,百家争鸣,人才辈出,涌现出了许多大学问家,先秦七子尤为代表,分别是老子,孔子,庄子,孟子,墨子,荀子,韩非子。

七贤跨越时间比较长,有的是同一时期,彼此见过面;有的素昧平生,差了好几代。

七贤是凑不到一起论道,不过从他们留下的古籍中,仍能看出他们所持的观点,彼此有相似点,也有不同。

请他们聚在一起论道,不如说是他们的思想论道。

先秦七子坐在圆桌旁,主持人说:先秦七子,跨越春秋与战国,七位贤士,我想请问一下,何为道。

老子曰:大器晚成,大音若希,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

道是说不上名来的,大道很晚才会成就,它的声音稀微,样子无形,称之为道。

主持人说:老子不愧是道家的创始人,说得微妙含蓄,我们现代人还是不懂。

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补有余。

所谓的“道”,就在这里,世间没有绝对,只有相对。

事物间总是相辅相成的。

有美就有丑,有善就有恶,有生就有死,有乐就有恶,事物都有两面性,一面走到尽头,就转化为另一面。

所谓物极必反出。

道广布天地间,它可大可小,可左可右。

它谦卑低调,没有自我私心,可小如微尘;它包容万物,大公无私,可大到无边。

这种可大可小,正体现了道的弹性和能量。

孔子曰:老子的道,引述来了做人之道,人与人交友之道,对待朋友要忠实诚恳,如果朋友违反道义,就要尽朋友的责任加以规劝。

要善意的引导朋友,如果朋友不接受,就不要勉强,适可而止,以免友谊破裂。

庄子曰:千百年来,人们不停地探寻着生活的意义,并忙碌着为自己所谓的道寻找依据。

然而生活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道到底有没有一个确定的标准可以评判呢?是不是终日无休无止地劳碌就算有意义的一生呢?如果你是一个毫无闲暇的奋斗者,那么请你试着在你的水壶上画一些花纹,在你的头发上束一条彩带,你会发现生活的意义也许不止于你所知道的那些。

前七子名词解释古代文学史

前七子名词解释古代文学史

前七子名词解释古代文学史
前七子是指古代中国文学史上的七位重要文学家,分别是:孔子、老子、孟子、庄子、荀子、墨子和韩非子。

1. 孔子:古代儒学的创始人,也是《论语》的主要作者。

他的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著有《道德经》。

他的著作被誉为道家思想的经典之作,对古代文学和哲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3. 孟子:孟子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他的思想主张以“性善论”为核心,主张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实现社会和谐。

他的著作《孟子》对古代文学史产生了重大影响。

4. 庄子:庄子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著有《庄子》一书。

他的著作以幽默诙谐的语言和意境表现出人生的哲理和境界,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5. 荀子:荀子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著作《荀子》对古代文学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荀子主张以理性和道德来治国,对儒家思想的发展贡献良多。

6. 墨子: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著作《墨子》主要阐述了墨家的思想主张,提倡兼爱、非攻和尚同等。

7. 韩非子:韩非子是战国时期名门望族韩国的政治家和思想家,
他的著作《韩非子》是中国古代政治、军事、经济和法律思想的重要文献,也对古代文学史产生了影响。

初中十大古文名篇

初中十大古文名篇

初中十大古文名篇摘要:一、前言二、古文名篇简介1.《论语》2.《孟子》3.《道德经》4.《庄子》5.《荀子》6.《韩非子》7.《列子》8.《墨子》9.《中庸》10.《大学》三、名篇内容概述1.《论语》:关于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2.《孟子》:儒家思想的代表作3.《道德经》:道家哲学的奠基之作4.《庄子》:以寓言、讽喻等形式阐述道家思想5.《荀子》:提倡性恶论,强调礼教的重要性6.《韩非子》:法家思想的代表作7.《列子》:讲述道家哲学及寓言故事8.《墨子》:墨家思想的代表作9.《中庸》:强调中庸之道,论述道德修养10.《大学》:论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四、古文名篇的价值与启示1.文化传承2.道德教育3.哲学思考4.历史研究五、结语正文:【前言】在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古文名篇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精神。

初中阶段,学生开始接触这些古文名篇,了解古代圣贤的思想,培养文学素养。

本文将介绍初中十大古文名篇,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这些经典之作。

【古文名篇简介】初中十大古文名篇包括:《论语》、《孟子》、《道德经》、《庄子》、《荀子》、《韩非子》、《列子》、《墨子》、《中庸》和《大学》。

这些作品涵盖了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诸子百家的思想,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名篇内容概述】1.《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内容涉及政治、哲学、教育、伦理等方面,是儒家思想的重要来源。

2.《孟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作,强调仁爱、义理、忠诚、谦虚等道德品质,倡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3.《道德经》:是道家哲学的奠基之作,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强调道教的宇宙观、人生观、政治观等。

4.《庄子》:以寓言、讽喻等形式阐述道家思想,强调人生的自由、逍遥,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5.《荀子》:提倡性恶论,强调礼教的重要性,主张政治应以法治为基础,以儒家的道德教化为核心。

6.《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代表作,主张法治,强调严明的法纪和君主专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孟子庄子老子韩非子墨子荀子的思想及代表作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先世是宋国贵族,避难迁鲁。

他出生时,家世已经没落。

年轻时做过季孙氏的委吏(管仓库)和乘田(管繁殖牲口)等。

三十多岁到齐国,几年没有得到齐君的重用,又回到鲁国,聚徒讲学。

五十多岁时,由鲁国中都宰(都城行政长官)升任司寇(掌管刑狱、纠察等事)。

后又曾周游宋、卫、蔡、齐、楚等国。

晚年在鲁国编订古代文化典籍《诗》《尚书》《春秋》等,教授门徒。

孔子的弟子曾将他的谈话和他与门徒的问答,辑成《论语》一书,这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战国中期鲁国邹人。

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名)之门人,曾游历于宋、滕、魏、齐等国,阐述他的政治主张,还曾在齐为卿。

晚年退而著书,传世有《孟子》七篇。

他是战国中期儒家的代表。

孟子的思想来源于孔子。

孟子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

他认为实行“仁政”,就必须“制民恒产”,让每家农户有百亩之田、五亩之宅,有起码的生产资料;“勿夺农时”,保证农民有劳动的时间;“省刑罚,薄税敛”,使人民有最低的物质生活条件;加强道德教育,使人民懂得“孝悌忠信”的道理。

孟子看到人民遭受封建地主阶级剥削压迫的苦难,企图采用这些措施来缓和阶级矛盾,以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不过它对发展生产还是有好处的。

同“仁政”学说相联系,孟子还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

他认为君主只有得到人民的拥护,才能取得和保持统治地位,因此他主
张国君要实行“仁政”,与民“同乐”。

对于残害百姓的国君,国人可以杀。

商纣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武王伐纣,他认为杀得对,说:“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孟子·梁惠王下》)。

孟子虽然有同情人民、谴责暴君的一面,但他的政治思想还是维护封建制度的,所以他又宣扬:“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孟子·滕文公上》)。

这种观点长期以来成为替剥削制度作辩护的理论根据。

庄子(约公元前369-约前286),名周,是战国中期宋国蒙地(今河南商丘市东北)人,大约生于公元前369年。

庄子一生隐默无闻,却著述甚丰,作为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在中国哲学史、文学史以及各艺术领域都有极大的影响。

老、庄与孔、孟共同构成了国民精神的源头。

但是,庄子作为一个沉思默想、不求功名的隐士型思想家,他基本上没参加过任何重大的历史事件,所以,我们无法非常自信地为他写出一部线条清晰、先后承接的传记,这是不得不预先声明的。

史书关于老子的记载不很清楚。

司马迁的《史记》一说他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管理藏书的史官),就是孔子曾向他问礼的老聃;一说他可能是周烈王时见过秦献公的周太史儋;又说他可能就是老莱子。

教材取前一种说法。

老子学说的核心是“道”。

他认为“道”就是“无”。

这个“道”是“先天地生”的,是没有意志、没有具体形状、无声无息的,是无时无地不在的。

“道”即是宇宙万物的本源。

老子猜测到一切事物都有正反两面的对立,双方互相依存,相反相成,如“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
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而且,事物对立的双方会互相转化,“正复为奇(反常),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道德经》)。

但是,老子这种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存在严重的缺陷,他不仅忽略了对立面转化的必要条件,而且把事物向反面转化看作是循环的,而不是上升发展的。

老子的学说,对后来中国哲学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唯物与唯心两派都从不同的角度吸收了他的思想。

老子思想有消极的一面。

老子长年居住在周,春秋末期,周朝政治日益紊乱,礼坏乐崩,社会正面临着一场大变革。

面对这一切,他消极悲观,提出一个回复到“小国寡民”的远古时代的主张,“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道德经》)。

他所向往的这种理想社会,实际上不过是保留着原始公社遗迹的早期奴隶社会。

这显然是一种开历史倒车的没落阶级的消极思想。

《道德经》相传为老子所著,亦称《老子》《老子五千文》。

但从书的思想内容和涉及的某些问题来看,该书大约编定于战国初期,基本上保留了老子的主要思想。

全书五千余字,是用韵文写成的哲理诗。

分《道经》和《德经》两部分,故称《道德经》。

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把《德经》放在《道经》之前,因此又称《德道经》。

道经侧重讲哲学,德经侧重讲政治和军事。

韩非(约前280—前233)是韩国的贵族,“喜刑名法术之学”,后世称他为韩非子。

他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弟子。

当时韩国很弱,常受邻国的欺凌,他多次向韩王提出富强的计策,但未被韩王采纳。

韩非写了《孤愤》《五蠹》等一系列文章,这些作品后来集为《韩非子》一书。

秦王嬴政
读了韩非的文章,极为赞赏。

公元前234年,韩非作为韩国的使臣来到秦国,上书秦王,劝其先伐赵而缓伐韩。

李斯妒忌韩非的才能,与姚贾一道进谗加以陷害,韩非被迫服毒自杀。

韩非注意研究历史,认为历史是不断发展进步的。

他认为如果当今之世还赞美“尧、舜、汤、武之道”“必为新圣笑矣”。

因此他主张“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韩非子·五蠹》),要根据今天的实际来制定政策。

他的历史观,为当时地主阶级的改革提供了理论根据。

韩非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

他主张“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子·物权》),国家的大权,要集中在君主(“圣人”)一人手里,君主必须有权有势,才能治理天下,“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韩非子·人主》)。

为此,君主应该使用各种手段清除世袭的奴隶主贵族,“散其党”“夺其辅”(《韩非子·主道》);同时,选拔一批经过实践锻炼的封建官吏来取代他们,“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韩非子·显学》)。

韩非还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要求“废先王之教”(《韩非子·问田》),“以法为教”(《韩非子·五蠹》)。

他强调制定了“法”,就要严格执行,任何人也不能例外,做到“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

他还认为只有实行严刑重罚,人民才会顺从,社会才能安定,封建统治才能巩固。

韩非的这些主张,反映了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为结束诸侯割据,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
取的许多政治措施,就是韩非理论的应用和发展。

墨子名翟,鲁国人(一说宋国人),大约生于公元前468年,死于公元前376年。

他出身微贱,做过工匠,自称“贱人”。

曾学过儒学,后不满其烦琐的“礼”,另立新学,聚徒讲学,创立墨家学派。

墨子对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有深切的体会,激烈反对“富侮贫,贵傲贱”,主张“兼相爱,交相利”(《墨子·兼爱》),有力的要以力助人,有财的要将财分人,有道的要用道教人,这样可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乱者得治”。

但是这种“兼爱思想”抹煞了阶级对立的事实,在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阶级社会里是无法实现的。

从兼爱的观点出发,墨子又提出“节用”“节葬”“非乐”“非攻”等主张,反对统治者穷奢极欲、挥霍无度的生活,也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非正义战争。

《墨子·公输篇》记载了一个故事:公输班为楚国造云梯准备攻宋。

楚是大国,宋是较小的国,墨子从齐国赶到楚国,说服公输班和楚王不能以大国欺侮小国;同时,他还派人赶到宋国帮助作好防守的准备,结果制止了楚对宋的战争。

不过,墨子认为天是有意志的,鬼神能够赏贤罚暴,这说明他仍未突破宗教迷信世界观的束缚。

墨子及其弟子的思想行为记载在《墨子》一书里。

今本《墨子》共15卷,53篇,是研究墨子和墨家学说的重要资料。

荀子(约公元前313~公元前238),战国时著名思想家、文学家。

名况,当时人们尊重他,称他荀卿。

汉代著作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写作孙卿。

战国末期赵国人。

曾两度到当时齐国的文化中心稷下游学,任过列大夫的祭酒(学宫领袖),还到过秦国,拜见秦昭王,后来到楚国,任兰陵令。

公元前238年失官家居逝世,葬在兰陵。

韩非和李斯都是他
的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