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孔子孟子荀子

合集下载

诸子百家思想主张及代表人物

诸子百家思想主张及代表人物

中国古典文化——先秦诸子百家一览表医家方技家《黄帝内经》名家邓析《邓子》公孙龙《公孙龙子》儒家孔汲《中庸》曾子《大学》墨家墨翟《墨子》法家韩非《韩非子》商鞅《商君书》杂家吕不韦《吕氏春秋》引自百科: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据《汉书艺文志》的记载,数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4324篇着作。

其后的《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书则记载“诸子百家”实有上千家。

但流传较广、影响较大、最为着名的不过几十家而已。

归纳而言只有10家被发展成学派。

诸子百家之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

汉族在古代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具有鲜明的特色。

汉族有五千多年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文化典籍极其丰富。

在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学术流派的成就,与同期古希腊文明相辉映;以孔子、老子、墨子为代表的三大哲学体系,形成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至汉武帝时,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于是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成为正统,统治汉族思想与文化两千余年;同时,程度不同地影响其他少数民族,甚至影响到与中国相邻的国家。

西周灭亡,促使人们更多地转向对天下兴亡的思考,打破了ˇ庶人不议ˇ的观念,取而代之的是ˇ处士横议ˇ的活跃风气。

在对人、事及社会的广泛探讨中,人们不再崇信ˇ天道ˇ,进而在如何统一天下、治理国家、教化民众等方面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学派。

这些学派的创立者和代表人物被合称为ˇ诸子ˇ,ˇ百家ˇ则指这些学派。

最有影响的主要是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

各学派的人物针对一些社会问题四处游说,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或着书立说,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在中国文化史上形成了一个百家争鸣的空前繁荣的局面。

诸子百家的学术观点反映在他们的文学作品中也随之形成了不同的学术和文学派别。

诸子散文大都观点鲜明,言辞犀利,感情充沛,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所以诸子百家散文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同时也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故事介绍

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故事介绍

[键入文字]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故事介绍百家争鸣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治国的方略不同,诱发的思想文化冲突。

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介绍如下:一、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作品:《论语》、《孟子》、《荀子》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儒家崇尚《周礼》,认为人人安份守已,互相关怀,达至一个大同世界,就是仁。

仁是儒家的核心内容。

其主要内容如下:伦理观∶仁是伦理道德的总纲。

仁就是爱人,君主要体民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

若要实践仁德,需要忠和恕。

忠是尽自己的本份;恕是推己及人。

提倡以礼、乐,约束人的行为,陶冶人的性情。

政治观∶主张以礼义治国,回复西周时期的德治。

而社会各阶层人士应尽本份,以达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和谐局面,这就是正名思想。

教育观∶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认为教不应分贵贱贤愚。

他认为因材施教是理想的教学方法。

他又提倡温故知新及举一反三等学习方法。

宇宙观∶对鬼神之说抱著存而不论的态度,主张敬鬼神而远之,但却十分重视祭祀祖先。

至战国时,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

其后孟子以“性善说”论述仁,“人之异於禽兽者,几希。

”他认为人性本善,具备了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种善端,加以发扬,便可成为仁、义、礼、智的德行。

荀子主张“性恶论”,认为人与禽兽无异,“饥而欲饱,寒而欲暖”,若顺从人的本性而1。

孔子孟子庄子老子韩非子墨子荀子的思想及代表作

孔子孟子庄子老子韩非子墨子荀子的思想及代表作

孔子孟子庄子老子韩非子墨子荀子的思想及代表作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先世是宋国贵族,避难迁鲁。

他出生时,家世已经没落。

年轻时做过季孙氏的委吏(管仓库)和乘田(管繁殖牲口)等。

三十多岁到齐国,几年没有得到齐君的重用,又回到鲁国,聚徒讲学。

五十多岁时,由鲁国中都宰(都城行政长官)升任司寇(掌管刑狱、纠察等事)。

后又曾周游宋、卫、蔡、齐、楚等国。

晚年在鲁国编订古代文化典籍《诗》《尚书》《春秋》等,教授门徒。

孔子的弟子曾将他的谈话和他与门徒的问答,辑成《论语》一书,这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战国中期鲁国邹人。

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名)之门人,曾游历于宋、滕、魏、齐等国,阐述他的政治主张,还曾在齐为卿。

晚年退而著书,传世有《孟子》七篇。

他是战国中期儒家的代表。

孟子的思想来源于孔子。

孟子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

他认为实行“仁政”,就必须“制民恒产”,让每家农户有百亩之田、五亩之宅,有起码的生产资料;“勿夺农时”,保证农民有劳动的时间;“省刑罚,薄税敛”,使人民有最低的物质生活条件;加强道德教育,使人民懂得“孝悌忠信”的道理。

孟子看到人民遭受封建地主阶级剥削压迫的苦难,企图采用这些措施来缓和阶级矛盾,以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不过它对发展生产还是有好处的。

同“仁政”学说相联系,孟子还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

他认为君主只有得到人民的拥护,才能取得和保持统治地位,因此他主张国君要实行“仁政”,与民“同乐”。

对于残害百姓的国君,国人可以杀。

商纣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武王伐纣,他认为杀得对,说:“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孟子·梁惠王下》)。

孟子虽然有同情人民、谴责暴君的一面,但他的政治思想还是维护封建制度的,所以他又宣扬:“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简表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简表

春秋战国序号代表人物本名字号生卒年别称
1孔子孔丘仲尼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孔子、尼父、孔圣人
2孟子孟轲子舆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孟子
3荀子荀况卿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荀子
4老子李耳聃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老子、老聃
5庄子庄周周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庄子
6墨子墨翟翟公元前468年—公元前376年墨子
7韩非子韩非非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韩非子
8孙子孙武长卿公元前545年—公元前470年孙子、孙武子
9孙膑孙膑生卒年不详
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简表
出生地所处时代派别主要作品成就
鲁国陬邑春秋末期儒家学派《六经》、《论语》开创儒学、创办私学
鲁国战国时期儒家学派《孟子》发扬和创兴儒学
赵国战国时期儒家学派《荀子》辞赋之祖
楚国春秋时期道家学派《道德经》道家学派创始人
宋国战国时期道家学派《庄子》道家学派继承人
宋国战国时期墨家学派《墨子》墨家学派创始人
韩国战国时期法家学派《孤愤》、《说难》法家思想集大成者
齐国春秋时期兵家《孙子兵法》著《孙子兵法》、成为兵家之祖齐国战国时期兵家《孙膑兵法》著《孙膑兵法》
主张尊称
为政以德、因材施教万世师表、至圣
民贵君轻、性善论亚圣
性恶论后圣
辩证法思想、无为而治圣祖
天人合一、清净无为与老子并称“老庄”
兼爱、非攻科圣
以法治国、君主专制
成为兵家之祖兵圣。

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和思想主张

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和思想主张

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和思想主张一、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作品:《论语》、《孟子》、《荀子》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

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实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

至战国时,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

孟子的思想主要是“民贵君轻”,提倡统治者实行“仁政”,在对人性的论述上,他认为人性本善,提出“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截然不同,荀子之所以提出人性本恶,也是战国时期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的表现。

二、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列子。

作品:《道德经》、《庄子》、《列子》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又称“道德家”。

这个学派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

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

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

老子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的有四大派: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

三、墨家:代表人物:墨子。

作品:《墨子》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创始人为墨翟。

这个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

“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目的。

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

同时,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

墨家有严密的组织,成员多来自社会下层,相传皆能赴火蹈刀,以自苦励志。

其徒属从事谈辩者,称“墨辩”;从事武侠者,称“墨侠”;称“巨(钜)子”。

孔子孟子庄子荀子的主张和特点

孔子孟子庄子荀子的主张和特点

孔子孟子庄子荀子的主张和特点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号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政治家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的主张主要体现在《论语》中。

他强调“仁”的思想,认为人应该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和善待人、宽待人。

孔子提倡“中庸”思想,即追求均衡、中正、适度的境界,在各个方面都应保持平衡,不偏不倚。

此外,孔子非常注重礼仪观念,他认为人们应该遵守礼仪规范,使得社会秩序稳定,人际关系和谐。

他还非常强调教育的重要性,认为教育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的关键。

孟子(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萱,尊称孟子,是在孔子之后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孟子在《孟子》一书中提出了他的主张。

他认为人性本善,强调人的良知和道义感,认为人们都有追求仁爱、仁义之心。

他批评社会不公的现象,并提出了“民贵君轻”的主张,主张君主应该为了人民的利益而做出牺牲。

孟子还强调立身修德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性,强调人应该修身养性,通过个人的努力来改善社会。

庄子(公元前369年-c.公元286年),名周,字子产,庄子被称作“庄子”,是古代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庄子的主张主要体现在《庄子》一书中。

他认为人生应该追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状态,主张“逍遥游”和“自然而然”。

“道”是庄子思想中的重要概念,他认为人应该追求与道合一的境界,超脱尘世纷扰,达到心灵的自由和宁静。

庄子注重观察和思考人与自然世界之间的关系,他通过寓言和幻想等手法,表达了他对世界的诗意理解。

荀子(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正则,荀子身为战国时期的政治家和哲学家,他提出的学说被称为荀学。

荀子认为人性本恶,强调客观规律和礼法制度的重要性,认为人们需要通过教育和养成良好的习惯来约束自己的欲望和行为。

他强调人应该有追求道义和仁爱的行为准则,通过德育的方式来培养人的道德品质。

荀子还强调政治思想,主张君主应该负责任地执政,以求社会的稳定和公正。

寡人之于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

作业
• 补全练习册上没有的一词多义字和词类活 用、文言句式。 • 完成课本联系一、二、三题(不少于三百 字)。 • 完成联系册上所有习题,并牢记相应的文 言知识。
补充
• 一词多义:王、食、以、时
1.本文的中心议பைடு நூலகம்是什么?
2.孟子的“王道”具体指什么?
3.孟子是如何说服惠王的?
制作 11
2008年上学期
三.给文章划分段落层次
1.指出连接全文层次的三个关键句。
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斯天下之民至焉 2.水到渠成,小结段落层次,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段):问政:梁惠王为自己“尽心于 国”,而“民不加多”提出疑问。 第二部分(第二、三、四段):议政:民不加多的原 因:孟子用 “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揭示梁惠王做法 实际上与邻国没有本质的区别,指望人口劳力比邻国多 是不可能的。
原文配乐朗诵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 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 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 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 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 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 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 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 焉。”

孔子、孟子、庄子、荀子简介及影响

孔子、孟子、庄子、荀子简介及影响

孔子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人。

孔子是个大思想家,他创立了儒家学派。

首先,他提出“仁”的学说,即要求统治者能够体贴民情,爱惜民力,不要过度压迫剥削人民,以缓和阶级矛盾。

其次,他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他的学说后来成为我国2000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对后世影响极大。

孔子又是个大教育家。

在奴隶社会里,只有贵族子弟能够受教育,文化教育被官府垄断了。

孔子兴办私学,广收门徒,突破官府的垄断,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

据说孔子主张“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

他教育学生:学习知识要经常复习,“温故而知新”,学习态度要老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要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

相传,孔子晚年编订了古代的文化典籍《诗》、《书》等几部书,还根据鲁国的历史材料编成《春秋》一书。

这对古代文化的保存和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孟子孟子(约公元前372~公元前289),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

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

约生于周烈王四年,约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

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

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

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

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

最后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在孟子生活的时代,百家争鸣,“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

孟子站在儒家立场加以激烈抨击。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

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

《诸子百家》PPT教学课件

《诸子百家》PPT教学课件

你还知道孔子的哪些教育名言?
13
要有区别地施以教育Fra bibliotek因材施教要经常温习
学而时习之,不亦要说谦乎虚,多向他人学习 要有老老三实人实行的,学习必态有度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14
说一说
文化成就
整理典籍:《诗》、《书》、《春秋》
著作:《论语》
15
道 家——老 子
快速阅读并回答:
1、道家创始人是 老子 (即 李耳 ),著
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凡事站在 他人的角度上,“换位”思考,多 替别人想一想!
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到以下三点:尊重 他人,求同存异。适度忍让,体谅别 人与同学坦诚相待,主动与别人沟通
12
说一说
大教育家孔子
2、教育教学:3000弟子72贤人; 总结好的教育教学方法。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必须与思考相结合,提倡多问好思。
亚圣 集大成者
道家
法家 墨家 兵家
老子 道、辩证法、无为而治
创始人
庄子 齐物、逍遥、天人“不相胜”
文学、美学对后世有深 远的影响。
韩非 法、术、势相结合;
中央集权;变法革新
墨子
兼爱;非攻;尚力; 节用、节葬
孙武 《孙子兵法》
集大成者。适应中央集权政 治体制的需要,成为中国古 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他心目中的“仁人”,是品格高尚、道德崇 高度人。他以“仁”和“不仁”作为衡量君 子、小人、愚贤、善恶、是非、曲直的主要 标准。
总之,“仁”包括恭、宽、信、敏、惠、 义、智、勇、好学、爱人、克己复礼、推 己及人之心等各种内涵。
一切美德 10
仁礼
仁者无敌 金庸小说
“鸳鸯刀” 的秘密

我国四大学派的名称及其创始人

我国四大学派的名称及其创始人

我国四大学派的名称及其创始人1.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作品:《孔子》、《孟子》、《荀子》2.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

作品:《道德经》、《庄子》3.墨家,代表人物:墨子。

作品:《墨子》4.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李斯。

作品:《韩非子》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

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

至战国时,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

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又称「道德家」。

这一学派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

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

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

老子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四大派: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

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创始人为墨翟。

这一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

「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目的。

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

同时,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

墨家有严密的组织,成员多来自社会下层,相传皆能赴火蹈刀,以自苦励志。

其徒属从事谈辩者,称「墨辩」;从事武侠者,称「墨侠」;领袖称「巨(钜)子」。

其纪律严明,相传「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吕氏春秋·去私》)。

墨翟死后,分裂为三派。

诸子百家的故事

诸子百家的故事

诸子百家的故事诸子百家,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包括了先秦诸子和百家思想。

先秦诸子包括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荀子、韩非子等等,而百家思想则是指这些诸子及其门徒们所代表的不同思想流派。

这些思想家们对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的故事也一直激励着后人不断探索思想的深邃之处。

孔子,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被尊称为“至圣先师”。

孔子的故事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他的求学之路。

孔子从小就非常喜爱学习,他曾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话表达了他虚心求教的态度。

后来,孔子游说列国,传播儒家思想,但并没有得到重用,最后回到鲁国,开办私学,传授学问。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虚心求教、不断学习是成功的关键。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故事中最著名的是他的“悲秋”之言。

孟子说,“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人皆有爱人之心,人皆有羞人之心,人皆有是非之心。

”这句话表达了他对人性的看法,他认为人性本善。

孟子的故事告诉我们,要相信人性的善良,相信每个人都有改变的可能。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故事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他的《道德经》。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其中包含了许多关于道家思想的精华。

老子的故事告诉我们,要顺应自然,追求“无为而治”,顺势而为,不强求,不逆流而动,这是一种智慧的表现。

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故事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他的反战思想。

墨子主张兼爱,反对战争,他认为战争是对人性的伤害,应该尽一切努力避免。

墨子的故事告诉我们,爱与和平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我们应该尽一切努力去维护和平。

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故事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他的法家思想。

韩非子主张法治,认为只有通过严格的法律来约束人们的行为,才能实现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韩非子的故事告诉我们,法治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只有依法治国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以上是诸子百家的一些故事,这些思想家们的思想和故事对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老子、孔子、庄子、孟子、墨子、荀子、韩非子七贤论道

老子、孔子、庄子、孟子、墨子、荀子、韩非子七贤论道

老子、孔子、庄子、孟子、墨子、荀子、韩非子七贤论道四十三、七子论道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横跨了549年,这段时期,百家争鸣,人才辈出,涌现出了许多大学问家,先秦七子尤为代表,分别是老子,孔子,庄子,孟子,墨子,荀子,韩非子。

七贤跨越时间比较长,有的是同一时期,彼此见过面;有的素昧平生,差了好几代。

七贤是凑不到一起论道,不过从他们留下的古籍中,仍能看出他们所持的观点,彼此有相似点,也有不同。

请他们聚在一起论道,不如说是他们的思想论道。

先秦七子坐在圆桌旁,主持人说:先秦七子,跨越春秋与战国,七位贤士,我想请问一下,何为道。

老子曰:大器晚成,大音若希,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

道是说不上名来的,大道很晚才会成就,它的声音稀微,样子无形,称之为道。

主持人说:老子不愧是道家的创始人,说得微妙含蓄,我们现代人还是不懂。

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补有余。

所谓的“道”,就在这里,世间没有绝对,只有相对。

事物间总是相辅相成的。

有美就有丑,有善就有恶,有生就有死,有乐就有恶,事物都有两面性,一面走到尽头,就转化为另一面。

所谓物极必反出。

道广布天地间,它可大可小,可左可右。

它谦卑低调,没有自我私心,可小如微尘;它包容万物,大公无私,可大到无边。

这种可大可小,正体现了道的弹性和能量。

孔子曰:老子的道,引述来了做人之道,人与人交友之道,对待朋友要忠实诚恳,如果朋友违反道义,就要尽朋友的责任加以规劝。

要善意的引导朋友,如果朋友不接受,就不要勉强,适可而止,以免友谊破裂。

庄子曰:千百年来,人们不停地探寻着生活的意义,并忙碌着为自己所谓的道寻找依据。

然而生活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道到底有没有一个确定的标准可以评判呢?是不是终日无休无止地劳碌就算有意义的一生呢?如果你是一个毫无闲暇的奋斗者,那么请你试着在你的水壶上画一些花纹,在你的头发上束一条彩带,你会发现生活的意义也许不止于你所知道的那些。

诸子百家

诸子百家

诸子百家的含义:诸子指的是中国先秦时期管子、老子、孔子、庄子、墨子、孟子、荀子等学术思想的代表人物;百家指的是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等学术流派的代表家。

诸子百家是后世对先秦学术思想人物和派别的总称。

春秋后期已出现颇有社会影响的法家、道家、儒家、墨家、阴阳家等不同学派,而至战国中期,许多学派纷呈,众多学说丰富多彩,为中国文化发展奠定了宽广的基础,中国术语上把这一时期称为诸子百家或百家争鸣时期。

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据《汉书·艺文志》的记载,数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

其后的《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书则记载“诸子百家”实有上千家。

但流传较广、影响较大、最为著名的不过几十家而已。

归纳而言只有10家被发展成学派。

诸子百家之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

汉族在古代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具有鲜明的特色。

汉族有五千多年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文化典籍极其丰富。

在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学术流派的成就,与同期古希腊文明相辉映;以孔子、老子、墨子为代表的三大哲学体系,形成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几经周折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宋朝时期全面上位;同时,程度不同地影响其他少数民族,甚至影响到与中国相邻的国家。

史家论述:西汉司马迁在《史记》中引述了司马谈(司马迁之父)对学术流派的见解,司马谈把先秦以来的学派总归纳为六家,即:阴阳家、儒家、墨家、法家、名家、道家。

东汉班固在《汉书》中则把先秦以来的学派归纳为十家,即: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

吕思勉认为“术数”、“方技”、“兵书”三略,亦可称为先秦诸子,可算为十二家。

一、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作品:《论语》、《孟子》、《荀子》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先秦复习资料

先秦复习资料

先秦复习资料先秦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哲学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时期,诸子百家纷纷涌现,形成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多元格局。

本文将对先秦时期的一些重要思想家和他们的思想进行回顾和总结。

先秦时期的思想家主要有孔子、孟子、荀子、墨子、老子、庄子等。

他们的思想涵盖了伦理学、政治学、宇宙观等多个领域,对中国古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他提出了“仁”的概念,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他认为,只有通过修养自己的品德,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他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人尊奉为“圣人”。

孟子是孔子的弟子,他在孔子的思想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儒家学说。

他认为人性本善,强调人的自我完善和追求道德的重要性。

他提出了“性善论”,主张人们应该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与孟子的思想有所不同。

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人们应该通过教育和礼制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他强调政治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良好的政治制度才能实现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墨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科学家,他提出了“兼爱”和“非攻”的思想。

墨子主张人们应该互相关爱,摒弃战争和暴力。

他的思想对后来的儒家和道家都产生了影响,被誉为“兼爱之道”的倡导者。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思想。

老子认为,人们应该顺应自然的规律,不要过度干预。

他主张人们应该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通过“无为而治”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安定。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进一步发展了老子的思想。

庄子主张人们应该追求自由和无拘无束的状态,摒弃功利和名利的追求。

他通过许多寓言和故事来表达他的思想,对后世的文化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上只是先秦时期思想家的一部分,他们的思想在当时就已经形成了多元的格局。

他们的思想不仅对中国古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后世的思想和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启示。

通过对先秦时期思想家的回顾和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哲学的多元性和丰富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守性
——“克己复礼” 维护西周的奴隶制统治秩序,代表奴隶 主利益
②大教育家——首创私学,发展教育
首创私学,打破贵族垄断教育局面;教育对象上 主张“有教无类”;教育方法上主张“因材施教”; 学习态度上“知之为知之”;教育方法上“温故而知 新”。形成一整套教育思想;培养大批人才。相传孔 子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仁政:提出“政在得民”,反对苛政
孟子
主要思想
民本:提出“民贵君轻”
伦理观:主张“性本善”
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代表新兴 评价: 地主阶级利益,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促 进生产发展,具有进步意义,影响深远。
当代哲学家冯友兰认为: 孟子是儒家的理想主义代表
荀子的简介
荀子,名况,战国晚期 赵国人。是儒家思想的集 大成者。 荀子有两位有名的学生: 一位是杰出的学者韩非子, 一位是秦始皇的丞相李斯。
③整理古籍,便利了史籍的保存
《诗》、《书》、《礼》、《易》、《乐》、《 春秋》,合称“六经”,即儒家的经典,对发展儒 家文化、繁荣学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曲阜是春秋 时期鲁国的都城, 是我国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创 始人孔子的故乡。 这里有着丰富的 文化遗产,其中 最著名是曲阜三 孔——孔庙、孔 府、孔林。
子曰:“爱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 谓仁乎?”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 而达人。”
孔子的成就 ①大思想家—创立儒家学派
思想核心: 仁
爱护自己的亲人,倡导孝悌
提倡体贴他人,调整好人际关系, 维护社会稳定 反对统治者实行苛政、任意刑杀
影响世界历史100名人排名(剑桥大学历史系)
• 1.穆罕默德 • 2.艾萨克•牛顿 • 3.耶 稣
• 4.释迦牟尼 • 5.孔 子 • 6.圣•保罗 • 7.蔡 伦 …… • 18.秦始皇 …… • 20.毛 泽 东 • 21.成吉思汗 …… • 75.老 子 …… • 82.隋 文 帝 …… • 92.孟子
孔庙——杏坛
2005年在山东曲阜举行的纪念孔子 2555年诞辰公祭大典
战国时期儒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发展
孟子的简介
孟子,名轲,战国中期邹 国人,他曾受业于孔子的孙 子子思(有历史疑问),自 认为是儒家学派的正宗。一 生以教书为主,也曾游说于 各诸侯国。晚年著书立说, 他的言论被整理成《孟子》 一书。尊称“亚圣”。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知识· 梳理
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代表人物及思想 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孔 子
孟 子
荀 子
老 子
庄 子
韩非子
墨子
“仁政”
“无为而治” “法治、集权”“兼爱、非攻”
孔子说: 我仁; 荀子说: 我义;
老子说: 我以柔克刚; 庄子说: 我顺其自然; 韩非子说:把他们全抓了。
孙子说: 战场上见高低!
“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 不为也。”“从道不从君” “君者舟也,庶人 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人之性恶 ,其善者伪也”
★政治:主张“仁义”和“王道”, “君舟民水 主 ”;以礼治国,礼法并重 要 思 ★伦理观:主张“性本恶” 想 ★哲学:“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 之”等唯物思想
“争鸣”,是指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学 术等方面的各种问题,展开争论。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思想 领域异常自由和活跃的时期,几乎在中 国历史上绝无仅有。此时的“百家争鸣” 局面的出现,有哪些深刻而复杂的社会 原因?
合作探究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
——物质基础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百家争鸣”的含义
2、“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 3、“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 4、“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
思想解放、文化基础
“百家争鸣”的含义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 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指春秋战国时期的儒、 道、墨、法等思想流派。
根本目的: 礼
“克己复礼”,正名,贵贱有序 “爱人”要遵循“忠恕”之道
统治方式:“为政以德”,以德、礼治国,逐步改良政治
对孔子政治思 想的评价
协调人际关系,强调社会责任感与使 命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积极性
协调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 ——“为政以德”
为儒家思想奠定基础,在世界上具有重 要作用 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
“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
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②是中国学术、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 重要阶段 ③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二、孔子和儒学的兴起
孔子的身世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 尼,春秋时期鲁国人,生于 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 年)夏历八月二十七日,卒 于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 年)夏历二月十八日,享年 73岁,被尊称“万世师表” 或“至圣”。
冯友兰认为:荀子是儒家的现实主义代表
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主张 孔 子 孟 子 荀 子
孔子的从政经历
孔子曾先后担任过下级官吏和地方官,政绩十分显著, 五十多岁时担任司寇,成为政府高官,也取得了相 当大的成绩,后在55岁左右仕途失意,官闲居家。
之后孔子离开鲁国,周游列国达十四年之久,其目的 是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然而屡遭冷遇,远大的抱 负和理想最终未能实现。
材料: 樊迟问仁。
《论语三则》
社 会 大 变 革
经济: 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政治: 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社会大变革
复杂;奴隶主没落;地主阶级壮大;小生产者 阶级关系:
出现;“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思想文化: 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舆论阵地
思维拓展 :从这一原因的分析中你得到哪些认识?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主流思想是什么?
单 元 它怎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解 第 2 课 读
成为主流思想后,它是如何演变的?
第 3、4 课
它是怎样出现和形成的?
第 1 课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 的形成
课程标准的要求:
1、知道诸子百家,掌握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 的原因、意义; 2、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学派的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