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孟子庄子成语
孔子有关的四字成语故事
孔子有关的四字成语故事■尽善尽美:形容好到极点,毫无缺陷.孔子在齐国,有机会欣赏到他认为最美妙的音乐[[韶]].谓其"尽善矣,又尽美也!"而后大受感动,一连好多天老是想着它,吃肉也没有味道了.三月不知肉味,原是形容孔子对于音乐入迷的情况.后人却借它来形容贫穷,真是怪哉.■侃侃而谈:不慌不忙地谈论着在周代的等级制度中,孔子的地位相当于下大夫.孔子是个一举一动都力求合乎周礼的人.他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在家乡,他显得温和恭顺,好像不会说话;在朝见场合,却长于谈论,有些谨慎罢了;在朝廷上,国君不在之时,他与同级官员说话,侃侃而谈,理直气壮;同上级说话,和颜悦色;君主来了,既恭敬而又不安,非常之小心.■不息:则表示时间不停地推移之意.孔子的时间观念强,曾对着河流叹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思是:光阴一去不复返啊!就如河水这样昼夜不停地奔流吧!时间例如流水,一定必须珍视.孔子之所以青史留名,是因为他懂:时间就是财富啊!■道不拾遗:形容社会风气道德良好.孔子在鲁国当了几任官,他在出任之时,鲁国政治存有了很大改进:卖东西不讨价还价;掉下来了东西不必惊恐,老百姓都存有自已的人格,不敢举起纳为尚无.■登堂入室:表示已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是已得到老师专授指点.孔子的弟子子路,为人刚勇,一日在孔家弹瑟,瑟声中具有杀气,犯下了孔子的大忌--仁.孔子自然不讨厌,又不便发作,就反感道:"子路弹瑟的本领已经荣登厅堂,但尚未能够步入内室.他为何必须在我家弹头瑟啊?无趣!"孔子的众弟子一听到老夫子对子路反感,马上就发生改变对子路的观点和态度,越来越憎恶他.两个启示:在别人家里最好安份些;对于头儿,必须懂投其所好才就是啊!■道听途说: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子曰:道听到而涂抹说道,德之弃也(涂抹同途)意为:从道路上听来一些没有根据的话,就在道路上不负责任地传播,这种道德作风是要不得的.存有很多相似的玩艺,被人一本正经地转来转去,实际上这些谣言里漏洞百出,只要自己稍微深入细致想一想、查一查,就能窥见其中的谎言成分,然而很多人却信以为真,乐此不疲。
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名言
《孟子》名言选读1、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所以上天将要把重大的历史任务交给这个人,一定要首先磨难他的心志,劳累他的筋络骨骼,饥饿他的肉体皮肤,空匮疲乏他的身体,所作所为总是被干扰搅乱,借以撼动他的心志使他性情更加坚韧,以增加他原来不具备的能力。
2、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译:孔子登上东山便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泰山就觉得天下也变小了。
3、独乐(yüè)乐(lè),与人乐乐,孰乐?译:一个人独自欣赏乐音快乐,和别人一道欣赏音乐也快乐,到底哪一个更快乐呢?4、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译:您老人家这么一说,使我的思想豁然开朗也.(戚戚:感动的样子)5、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译:贫穷时就搞好品德的修养,得志时就帮助天下人民都走善道.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译:尊敬自己的父母,并且将这种感情推及到别人的父母身上,爱护自己的儿女,并且将这种感情推及到别人的儿女身上。
7、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译:得到天时还不如得到地形便利好,得了地形便利还不如得到和顺的人心好。
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译:获得道义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多,失去道义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
9、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译:人民是最重要的,江山国土次于人民,而君主应该在最次10、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译:在忧患中生存,在安乐中死亡。
1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译: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
得志的时候,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
富贵不能使我放纵享乐,贫贱不能使我改变志向,威武不能使我卑躬屈膝,这样的人才够叫大丈夫。
12、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译:完全相信《书》(指《尚书》),那就还不如没有《书》为好。
年级 材料二: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
师生互动
师:大家听说过“三教九流”这个词吗?谁知道三教具体是什么? 九流点击课件)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学派表。
师:在《汉书•艺文志》九流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 纵 横 家 、 杂 家 、 农 家 ( 除 表 格 中 的 兵 家 以 外 )。 九 流 这 个 词 表 明 战 国 时 期 的学派很多。有一百家吗?
3
三、百家 争鸣的历 史影响 新课小结 书后习题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补充资料
学生阅读教材归纳要点。(按照总——分——总的思路掌握) 总: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分:儒家: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哲学基础;法家:变革精 神。 总: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战国诸子的共同点: 1、对未来社会提出理想蓝图 2、对现实揭露、批判 3、尊重客观现实态度,产生了各自治学方法
(点击课件)孟子的名言:
尽信书,不如无书。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荀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荀子的地位:战国时期儒家的一位重要代表 2、思想:(学生阅读并解析材料,概括出思想主张)
学了几天,越走越别扭。小伙子想,一定是因为自已的恶习太 深了,不彻底抛弃自已的老步法,肯定学不好新姿式。于是,这位 小伙子从头学起,每迈出一步都要仔细推敲下一步的动作,一摆手、 一扭腰都要认真计算尺寸。他虽然废寝忘食地学,还是没有学会邯 郸人走路的姿式,倒反而把自已原来的走路样子也忘了个精光。当 他要回燕国的时候,手足无措,只好在地上爬着回去。
年级 题目 课本
教学目标
高中二年级必修三
教学时间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形成了一个辉煌壮观
深化·拓展
1.正确认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阶级性 2.结合韩非思想分析为什么说法家思想是战国时 期最有用的思想?为什么儒家思想不受重视? 3.“百家争鸣”的意义
(三)“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
作 用 为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 和秦始皇统一全国奠定理论基础
墨子 “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
以 富之贵爵”伦尚,理 贤重观 ,予: 节俭“以兼之相禄爱”,,交“相反利”对骨,非肉攻之, 亲,无故
墨 认识论:认识以客观实践为来源。 子 (“三表法”)
逻辑学:重视类比和推理,建立了 由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推理的方法论 基础。
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 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A.民本思想 B.仁政思想
C.礼法并重 D.礼治为先
3.(2010年浙江)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 璧。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 无为思想的是
A.不以人助天
B.制天命而用之
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以与时俱进的精神,批判继
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继承和发扬儒家传统文化
中的宝贵遗产.
归纳提升:
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治国理念
1.各学派核心主张 (1)儒家推崇“人治”,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强调道
德感化,实行仁政,带有民本思想。即所谓的“王 (2)道法”家。提倡“法治”,即强调法的作用,主张用严刑 峻法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 集权国家。即所谓的“霸道”。
(4)在人生态度上,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强调社会责 任;道家主张“逍遥”的人生态度,主张避世,强 调“超脱”。
孔子孟子庄子老子名言
孔子孟子庄子老子韩非子墨子名言赏析(看到8页)孔子名言1、敏于事而慎于言。
【译文】人应在做事上主动积极但在说话上谨慎。
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译文】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
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4、: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译文】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讷nè:语言迟钝,不善讲话敏:敏捷6、听其言而观其行。
【译文】听了他的话,还要看他的行动。
指不要只听言论,还要看实际行动。
10、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译文】自己立身修德,也要让别人立身修德。
自己通达事理也要让别人通达事理。
14、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译文】发奋用功连吃饭也不记得,便高兴得忘了忧虑,连入老境也未觉察。
21、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译文】贪图小便宜就做不成大事。
22、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28、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译文】路上听来便在路上传播,这是有道德的人应该抛弃的作风。
3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君子要取财有道,由不义之财得来的富与贵,对本人来说就像浮云一般没有任何的意义。
48、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译文】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思考问题,(但并)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55、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译文】人要放弃一些事情不做,然后才能做成事业。
57、其进锐者, 其退速【译文】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
59、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60、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66、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译文】仁爱的人爱别人,礼让的人尊敬别人。
爱别人的人,别人也经常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经常尊敬他。
67、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译文】百姓最为重要,代表国家的土神谷神为次,君主为轻。
孟子的名言警句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关于孟子的四字成语4个
关于孟子的四字成语4个明察秋毫缘木求鱼(《梁惠王章句上》)揠苗助长出类拔萃(《公孙丑章句上》为富不仁一傅众咻(《滕文公章句上》)自暴自弃好为人师(《离娄章句上》)左右逢源夜以继日(《离娄章句下》)集大成者金声玉振(《万章句下》)一曝十寒专心致志(《告子章句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告子章句下》)言近旨远同流合污(《尽心章句下》)出尔反尔(《梁惠王章句下》)绰绰有余(《公孙丑章句下》)自怨自艾(《万章句上》)不言而喻(《尽心章句上可用“浩然正气”四字形容孟子。
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与孔子并称“孔孟”。
代表作有《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王顾左右而言他》已编入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寡人之于国也》编入高中语文教科书中。
政治上,孟子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学说上,他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
他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游历于齐、宋、滕、魏、鲁等诸国,效法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前后历时二十多年。
但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而没有得到实行。
最后他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即孔子)之意,作《孟子》七篇”。
孟子“善养吾浩然之气”。
浩然正气者,谓君子之气也。
今世或谓之气功,误亦。
浩然正气者,以德充实,无德则虚。
古以无形为气,故谓之气。
不耻下问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的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
《论语·公治长》诲人不倦诲:教导。
教人时不嫌疲劳。
形容教导特别耐心。
《论语·述而》手足无措措:安放。
手脚都不知道该放在哪儿好了。
形容慌张得不知如何是好。
《论语·子路》拔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孟子·公孙丑上》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
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孟子·告子上》彼一时,此一时那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
孔子孟子庄子老子名言
孔子孟子庄子老子名言一、《老子》的名言:1、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来源:《道德经》第1章】翻译: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可以被认识,但是道却在不断的改变。
名字可以被命名,但是名字却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来源:《道德经》,第2章】世界上所有的人都知道,美之所以是美丽,是因为有丑陋;世人皆知善,皆因有恶。
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道德经》第2章【说明】有与无,相生相克,艰难与困难相辅相成,长短相比较,高低相依,音律相合,形成一首乐曲,前后连贯。
4、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来源:《道德经》。
译文:天地没有怜悯之心,它把一切都当作是草狗(古时用稻草做成的祭祀);圣人也不在乎什么怜悯之心,他把人民当成了一条稻草(古代用稻草做的祭祀),让他们自己去死。
5、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来源:《道德经》。
翻译:有些版本是“多言数穷”.这意味着:多说没有用,多说也没有用。
6、天长地久。
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来源:《道德经》,七章。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存,是因为他们不会为自己的生存而运转,因此可以长存。
7、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来源:《道德经》,第8章。
最好的善应该像水,它善于滋养万物,与万物相溶,而不与万物相争;水只能停留在地势较低的地方,因此,水是最贴近大道的。
8、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来源:《道德经》,九章。
译文:过多的人会溢出来,应该适可而止;过多的人,不能保证持久。
9、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出处】《道德经》第九章。
译文:富贵不能长久;因为财富而骄纵,很可能会招来灾祸。
如果他能在关键时刻及时撤退,那就是最好的选择。
古代四大圣贤60句经典语录
古代四大圣贤60句经典语录,道尽人生哲理,句句开解人心孔子、孟子、老子、庄子是中国古代儒家和道家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他们的思想理论道尽人生哲理,饱含聪明智慧。
一、孔子经典语录1.君子不器。
出自《论语·为政篇第二》。
【译文】君子不要像定型的器皿一样,要博学多识,具有可塑性。
2.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出自《史记·孔子世家》。
【译文】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出自《论语·为政篇第二》。
【译文】懂得了就是懂得了,没有懂就是没有懂,这才是真懂.4.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出自《论语·里仁篇第四》。
【译文】只有有仁德的人才能够正确地去爱别人、恨别人。
5.君子,俞于义。
小人,俞于利。
出自《论语,里仁篇第四》。
【译文】与君子谈事情,他们只关心合不合道义。
跟小人谈事情,他们只关心是否有利可图。
6.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出自《论语·里仁篇第四》。
【译文】古代人不轻易把话说出口,因为他们以自己做不到为可耻。
7.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出自《论语·雍也篇第六》。
【译文】品质多于文采,就会粗野;文采多于品质,就流于虚浮。
8.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出自《论语·述而篇第七》。
【译文】默默地牢记知识,勤奋学习不厌烦,教诲别人不厌倦。
9.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出自《论语·述而篇第七》。
【译文】不仁义的人虽然富有和尊贵,但对于我来说,他们轻得如天边的浮云一样。
10.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出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译文】我只凭言辞判断人品能力,结果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我只凭相貌判断人品能力,结果对子羽的判断又错了。
11.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出自《论语·学而》【译文】不怕别人不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12.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译文】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的事吗?1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庄子语录翻译及赏析
庄子语录翻译及赏析且夫⑴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庄子逍遥游》。
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1.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庄子齐物论》【翻译】最有智慧的人,总会表现出豁达大度之态;小有才气的人,总爱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计较。
合乎大道的言论,其势如燎原烈火,既美好又盛大,让人听了心悦诚服。
那些耍小聪明的言论,琐琐碎碎,废话连篇。
2.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翻译】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
用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之中。
3. 且夫⑴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庄子逍遥游》【翻译】如果水积的不深不厚,那么它就没有力量负载大船。
从大舟与水的关系看,我们至少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求大学问,干大事业,必须打下坚实、深厚的基础。
4. 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
《庄子。
大宗师》【翻译】相互结交在不结交之中,相互有为于无为之中。
交友要达到相交出于无心,相助出于无为。
这才是"莫逆之交"。
5. 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庄子逍遥游》【翻译】厨师虽然不做祭品,主持祭祀的司仪是不会越过摆设祭品的几案,代替厨师去做的。
此谓尽管庖人不尽职,尸祝也不必超越自己祭神的职权范围代他行事。
表现了庄子无为而治的思想,成语"越俎代庖"即由此而来。
6.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庄子养生主》【翻译】以无厚入有隙,所以运作起来还是宽绰而有余地的。
说明做事要“依乎天理”,“以无厚入有间”,这是庄子养生论的核心。
同时说明了要认识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
成语"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这两条成语,都出自这里。
7. 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
《庄子人间世》【翻译】用火来救火,用水来救水,这样做不但不能匡正,反而会增加(卫君的)过错。
假借孔子教导颜回的话,来阐明一种处世之道。
出自孟子的成语及解释,有哲理的四字词语
出自孟子的成语及解释,有哲理的四字词语孤家寡人:《礼记玉藻》:凡自称,小国之君曰孤。
《孟子梁惠王上》: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独善其身:《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动心忍性:《孟子告子下》:所以动心忍性,曾(增)益其所不能。
声闻过情:《孟子离娄下》: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弃之如敝屣:《孟子尽心上》:舜视弃天下,犹弃敝蹝(屣)也。
来者不拒:《孟子尽心下》:夫子之设科也,往者不追,来者不拒。
洁身自好:《孟子万章上》:归洁其身而已矣。
天下无敌:《孟子离娄上》:夫国君好仁,天下无敌。
事倍功半:《孟子公孙丑上》: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寡人之疾:《孟子梁惠王下》: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出自孟子的成语及解释不言而喻:《孟子尽心上》: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然见于面。
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顿开茅塞:《孟子尽心下》: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
今茅塞子之心矣。
一毛不拔:《孟子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舍我其谁:《孟子公孙丑下》: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以身殉职:《孟子尽心上》:孟子曰: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未闻以道殉乎人者也。
与人为善:《孟子公孙丑上》: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
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好为人师:《孟子离娄下》: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弃甲曳兵:《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阿其所好:《孟子公孙丑上》:宰我、子贡、有若,智足以知圣人,污不至阿其所好。
以羊易牛:《孟子梁惠王上》: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
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缘木求鱼:《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与民同乐:《孟子梁惠王下庄暴见孟子》:今王四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创业垂统:《孟子梁惠王下》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也。
诸子散文与成语
《列子》:
•
道教经典,原为战国时道家著 作,相传为列御寇所作。《列子》的 思想、文风皆近似《庄子》,多寓言 故事。其《黄帝》、《汤问》篇描绘 仙界奇景和至人、神人灵异故事。
《列子》成语:
•愚公移山
《庄子》:
•代表了道家学派的思想。作品 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对 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
《庄子》 成语
• 白驹过隙、呆若木鸡、得鱼忘筌、 得意忘形、东施效颦、邯郸学步、 每况愈下、鹏程万里、吐故纳新、 望洋兴叹、贻笑大方、亦步亦趋、 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踌躇满志。
《荀子》:
•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兼采法 家及其他各家学说的思想体 系。
《论语》成语
•分崩离析 •祸起萧墙 •温故知新 •不耻下问 •择善从之 •不亦乐乎
《孟子》:
•记载了儒家孟子的思想和政 治言论,孟子长于论辩,善 用比喻,对后世议论性散文 的发展影响较大。
《孟子》成语: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五十步笑百步、 • 舍生取义、与民同乐、缘木求鱼、 揠苗助长、明察秋毫、出尔反尔。
《荀子》成语: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韩非子》:
•法家集大成者。全书55篇, 政治上提出重赏、重罚、重 农、重战的措施,主张君主 集权。
《韩非子》成语:
•守株待兔、自相矛盾、 •滥竽充数、郑人买履、 •买椟还珠、老马识途、 •吹毛求疵。
《墨子》:
•由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著, 主张“兼爱”、“非攻”。 •成语:染丝之变。
《老子》:
• 又名《道德经》,道家学派创始 人老子所著。 • 成语: 大直若屈、 大巧若拙、哀兵必胜。
出自“孟子”中的成语汇总
《孟子》中的成语汇总篇一1、杯水车薪【释义】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
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出处】《孟子·告子上》:“今之为人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2、不为已甚【释义】已甚:过分。
不做得太过分。
多用于劝诫别人对人的责备或处罚应当适可而止。
【出处】《孟子·离娄下》:“仲尼不为已甚者。
”3、始作俑者【释义】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
指第一个用俑封杀活人的人,后泛指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4、不言而喻【释义】言:说明;喻:了解,明白。
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形容道理很明显。
【出处】《孟子·尽心上》:“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然见于面。
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5、不虞之誉【释义】虞:料想;誉:称赞。
指没有意料到或意想不到的赞扬。
【出处】《孟子·离娄上》:“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6、出尔反尔【释义】尔:你;反:通“返”,回。
原意是你怎样做,就会得到怎样的后果。
现指人的言行反复无常,前后自相矛盾。
【出处】《孟子·梁惠王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7、出类拔萃【释义】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
超出同类之上。
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8、此一时,彼一时【释义】此:这;彼:那。
那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
表示时间不同,情况有了变化。
【出处】《孟子·公孙丑下》:“彼一时,此一时也。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9、箪食壶浆【释义】食:食物;浆:汤。
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
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10、当务之急【释义】当务:指应当办理的事。
与孔子孟子庄子墨子老子孙子韩非子有关的成语
与孔子有关的成语
色厉内荏言不及义杀身成仁后生可畏任重道远举一反三见贤思齐巧言令色言而有信尽善尽美文质彬彬循循善诱怨天尤人道听途说患得患失敬而远之一以贯之当仁不让既往不咎择善而从过犹不及三月不知肉味
与孟子有关的成语
明察秋毫缘木求鱼出类拔萃为富不仁杯水车薪不言而喻曾经沧海成仁取义箪食壶浆地利人和独善其身寡不敌众一暴十寒出尔反尔缘木求鱼好为人师左右逢源金声玉振自怨自艾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与庄子有关的成语
越俎代庖大相径庭朝三暮四游刃有余唇亡齿寒虚与委蛇见笑大方望洋兴叹捉襟见肘沉鱼落雁不近人情害群之马独来独往分庭抗礼捉襟见肘纳屦踵决栉风沐雨得鱼忘筌相濡以沫材大难用空谷足音
与墨子有关的成语
染丝之变黔突暖席驷之过隙孔席墨突发宪布令致远任重以人为镜双足重茧绝长继短东西易面以卵投石手足胼胝摩顶放踵暖衣饱食坚甲利兵功成名遂高不可攀不知甘苦不偏不党兼而有之快马加鞭墨守成规
与老子有关的成语
天长地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出生入死玄之又玄无中生有上善若水大巧若拙道法自然治大国若烹小鲜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与孙子有关的成语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兵不厌诈无懈可击百战百胜不战屈人出奇制胜终而复始周而复始死而复生避实击虚避实就虚倍道兼行以逸待劳后发先至居高临下首尾相应同舟共济兵贵神速舍近求远破釜沉舟巧能成事置之死地而后生
与韩非子有关的成语
一鸣惊人以貌取人目不见睫危如累卵守株待兔汗马功劳老马识途自相矛盾兵不厌诈吹毛求疵良药苦口孤掌难鸣忠言逆耳长袖善舞咬牙切齿唯唯诺诺买椟还珠轻举妄动优柔寡断滥竽充数。
先秦诸子语录(五篇范文)
先秦诸子语录(五篇范文)第一篇:先秦诸子语录先秦诸子语录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先秦思想文化的丰富内涵、精深品质和不朽的社会意义。
2.使学生既获得理想智慧的启迪,又受到思想情感、审美体验、思想境界、人生价值多方面的感悟和熏陶,滋养学生高尚的人文精神,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精神成人”。
教学重点:1.诸子百家的思想及影响。
2.学习诸子思想文化中的人文精神,以提升人格,提高素养。
教学难点:古为今用的契合点。
教学时间:2课时一、导入:易中天在《我读先秦诸子》中说:读孔子见“恻隐之心”,得“仁爱精神”;读孟子见“浩然之气”,得“义勇精神”;读老子见“玄妙之智”,得“辩证精神”。
今天,让我们也一起来读一读这些有着丰富内涵的语录,体会其中的精妙。
二、关于先秦诸子1.“诸子”,是指春秋战国时期诸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据《汉书·艺文志》,有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小说十家。
儒家孔丘、孟轲、荀卿;墨家,墨翟;法家商鞅、韩非;道家老聃、庄周;农家许行;名家公孙龙;杂家吕不韦;纵横家苏秦、张仪。
2.讨论:春秋战国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矛盾激化,兼并战争连年不断,整个社会礼崩乐坏,就在这个时期,一批新的社会力量应运而生。
他们来自社会的各个方面,虽然社会地位较低,但很多都是有思想和有才能的人,由于出身不同,立场不同,他们著书立说,各成一家之言,出现了我们历史上有名的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等学派,后世称他们为先秦诸子。
这些思想家的思想,对中华民族的性格和中华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一时期,是我们民族思想发展的黄金时代。
3.先秦诸子散文发展阶段:语录体阶段:《论语》、《墨子》、《老子》对话体阶段:《孟子》、《庄子》专题论文阶段:《荀子》、《韩非子》4.先秦诸子散文的影响:首先是孔孟思想,其次是道家学派的老庄思想。
这些思想家的思想,对中华民族的性格和中华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一时期,是我们民族思想发展的黄金时代。
老子、庄子、孔子、孟子及唐宋八大家的作品
老子、庄子、孔子、孟子及唐宋八大家的作品一、老子的作品老子的作品《道德经》《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所著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二、庄子的作品庄子的作品收录于《庄子》一书,代表作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
庄子在哲学思想上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观点,使道家真正成为一个学派,他自己也成为了道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道家之祖”。
庄子之学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字,大多都是寓言,如其中的《渔父》《盗跖》《胠箧》等篇,都是用来辨明老子的主张的。
他把“贵生”“为我”引向“达生”“忘我”,归结为天然的“道”“我”合一。
《庄子》和《周易》《老子》并称为“三玄”,在哲学方面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庄子》又名《南华经》,是战国中后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道家学说汇总。
《庄子》对工具理性也进行了深刻批判。
《庄子》进一步提出了“得意忘言”的观点。
到了汉代以后,尊庄子为南华真人,因此《庄子》亦称《南华经》。
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
《庄子》一书主要反映了庄子的批判哲学、艺术、美学、审美观等。
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社会、艺术、宇宙生成论等诸多方面。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多彩的思想世界和文学意境,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瑰丽诡谲,意出尘外,乃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
四大圣贤(孔子、老子、孟子和庄子)经典名言名句及解释
四⼤圣贤(孔⼦、⽼⼦、孟⼦和庄⼦)经典名⾔名句及解释⼀、孔⼦经典名⾔名句:1、⾔必信,⾏必果。
(论语·⼦路)解释:说话⼀定守信⽤,⾏动⼀定坚决果断。
2、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解释:原意是既然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
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安下必来。
3、朝闻道,⼣死可矣。
(论语·⾥仁)解释:早上悟得真理,就是当晚死去也没有什么遗憾了!4、是可忍,孰不可忍。
(论语·⼋佾)解释:这种事如果可以容忍,那还有什么不可以容忍的事呢?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隅不以三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解释:(教学⽣)不到他苦思冥想⽽仍领会不了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告诉他(⽅形的)⼀个⾓,他不能由此推知另外的三个⾓,就不要再重复去教他了。
6、敏⽽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解释:聪明,爱好学习,向下⾯的⼈请教⽽不以为耻。
分7、⼰所不欲,勿施于⼈。
(论语·颜渊)解释:⾃⼰不想做的事情,也不要强加给别⼈。
8、仰之弥⾼,钻之弥坚。
(论语·⼦罕)解释: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努⼒去钻研,越钻研越觉得艰深。
9、学⽽不厌,诲⼈不倦。
(论语·述⽽)解释:学习永不满⾜,耐⼼地教导别⼈⽽不倦怠。
10、⼈⽆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解释:⼈没有对将来的考虑,必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患。
11、学⽽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学⽽)解释:学习知识并按⼀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是很⾼兴的吗?12、⼯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解释:做⼯的⼈想把活⼉做好,必须⾸先使他的⼯具锋利。
13、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论语·微⼦)解释:过去的已经⽆可挽回,未来的还来得及改正。
14、君⼦坦荡荡,⼩⼈长戚戚。
(论语·述⽽)解释:君⼦⼼胸平坦宽⼴,⼩⼈局促,经常忧愁。
出自孔子孟子文章的成语
出自孔子孟子文章的成语出自孔子学说、文章的成语(1)犯上作乱:“不好犯上,而好作乱,未之有也。
”(《学尔篇》)释:不喜欢触犯上级,却喜欢造反,这种人从来没有过。
(2)巧言令色:“巧言令色,鲜矣仁!”(《学尔篇》)释:花言巧语,伪善的面貌,这种人,“仁德”是不会多的。
(3)言而有信:“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 (《学尔篇》)释: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守信。
(4)三十而立:“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为政篇》)释: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
(5)知之为知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为政篇》)释: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是可忍,孰不可忍:“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八佾篇》)释:这都可以狠心做出来,什么事不可以狠心做出来呢?(7)既往不咎:“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 (《八佾篇》)释:已经做了的事不便再解释了,已经完成的事不便再挽救了,已经过去的事不便再追究了。
(8)尽善尽美:“尽善矣,又尽美也。
” (《八佾篇》)释:美极了,而且好极了。
(9)见贤思齐:“见贤而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里仁篇》)释:看见贤人,便应该想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便应该自己反省,有没有同他类似的毛病。
(10)文质彬彬:“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 (《雍也篇》)释:文采和朴实,配合适当,这才是君子。
(11)敬而远之:“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 (《雍也篇》)释:严肃地对待鬼神,但并不打算接近他,可以说是聪明了。
(12)举一反三:“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述而篇》)释:教给他东方,他却不能由此推知西、南、北三方,便不再教他了。
(13)暴虎冯河:“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 (《述而篇》)释: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不用船只去渡河,这样死了都不后悔的人,我是不和他共事的。
(14)三月不知肉味:“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庄子有关的成语常见的 1、越俎代庖 ——比喻超出自己业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 比喻超出自己业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 、 比喻超出自己业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 2、大相径庭 ——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 比喻相差很远, 、 比喻相差很远 大不相同。 3、朝三暮四 ——后用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 后用来比喻常常变卦, 、 后用来比喻常常变卦 反复无常。 出处〗《庄子·齐物论 〗《庄子 齐物论》 狙公赋芧, 朝三而暮四。 众狙皆怒。 〖出处〗《庄子 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 然则朝四而暮三。 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 ‘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 4、游刃有余 ——比喻工作熟练,有实际经验,解决问题毫不费事。 比喻工作熟练, 、 比喻工作熟练 有实际经验,解决问题毫不费事。 5、唇亡齿寒 ——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要相关。 嘴唇没有了, 、 嘴唇没有了 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要相关。 出处〗《左传·哀公八年 〗《左传 哀公八年》 夫鲁,齐晋之唇,唇亡齿寒, 〖出处〗《左传 哀公八年》:“夫鲁,齐晋之唇,唇亡齿寒,君所知 也。” 6、虚与委蛇 ——指对人虚情假意,敷衍应酬。 指对人虚情假意, 、 指对人虚情假意 敷衍应酬。 出处〗《庄子·应帝王 〗《庄子 应帝王》 乡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吾与之虚而委蛇。 〖出处〗《庄子 应帝王》:“乡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吾与之虚而委蛇。” 7、见笑大方 ——指让内行人笑话。 指让内行人笑话。 、 指让内行人笑话 出处〗《庄子·秋水 〗《庄子 秋水》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出处〗《庄子 秋水》:“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8、望洋兴叹 ——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 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 、 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 9、捉襟见肘 ——拉一拉衣襟,就露出臂肘。形容衣服破烂。 拉一拉衣襟, 、 拉一拉衣襟 就露出臂肘。形容衣服破烂。 10、沉鱼落雁 ——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 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出处〗《庄子·齐物论 〗《庄子 齐物论》 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 〖出处〗《庄子 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 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与孟子有关的成语常见的 1、杯水车薪 ——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 、 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 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出处〗 今之为人者 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今之为人者, 〖出处〗“今之为人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2、不言而喻 ——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 不用说话就能明白。 、 不用说话就能明白 形容道理很明显。 3、曾经沧海 ——比喻曾经见过大世面,不把平常事物放在眼里。 比喻曾经见过大世面, 、 比喻曾经见过大世面 不把平常事物放在眼里。 出处〗《孟子·尽心上 〗《孟子 尽心上》 故观于海者难为水, 〖出处〗《孟子 尽心上》:“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4、成仁取义 ——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 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出处〗《孟子·告子上 〗《孟子 告子上》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出处〗《孟子 告子上》:“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5、箪食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形容军队受到群众 百姓用箪盛饭, 、 百姓用箪盛饭 用壶盛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 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 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 梁惠王上》 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出处〗《孟子 梁惠王上》:“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得道多助, 7、地利人和 ——表示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群众基础。 表示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群众基础。 、 表示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群众基础 出处〗《孟子·公孙丑下 〗《孟子 公孙丑下》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出处〗《孟子 公孙丑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8、 独善其身 ——原意是做不上官就修养好自身。现指只顾自己,不管别人。 原意是做不上官就修养好自身。 、 原意是做不上官就修养好自身 现指只顾自己,不管别人。 出处〗《孟子·尽心上 〗《孟子 尽心上》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出处〗《孟子 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9、寡不敌众 ——人少的抵挡不住人多的。 人少的抵挡不住人多的。 、 人少的抵挡不住人多的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 梁惠王上》 寡固不可以敌众。 〖出处〗《孟子 梁惠王上》:“寡固不可以敌众。” 10、一暴十寒 ——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 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 、 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 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 11、出尔反尔 ——现指人的言行反复无常,前后自相矛盾。 现指人的言行反复无常, 、 现指人的言行反复无常 前后自相矛盾。 12、缘木求鱼 ——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 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 、 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 不可能达到目的。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 梁惠王上》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出处〗《孟子 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与孔子有关的成语常见的 1、色厉内荏 外表强更, 、色厉内荏——外表强更,内心虚弱。 外表强更 内心虚弱。 2、言不及义 指净说些无聊的话, 、言不及义——指净说些无聊的话,没有一句正经的。 指净说些无聊的话 没有一句正经的。 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3、杀身成仁 ——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后泛指为了维护正义事 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 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业而舍弃自己的生命。 业而舍弃自己的生命。 出处〗 志士仁人 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志士仁人, 〖出处〗“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4、后生可畏 ——年轻人是可敬畏的。形容青年人能超过前辈。 年轻人是可敬畏的。 、 年轻人是可敬畏的 形容青年人能超过前辈。 出处〗《论语·子罕 〗《论语 子罕》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出处〗《论语 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5、任重道远、死而后已:——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 比喻责任重大, 、任重道远、死而后已: 比喻责任重大 斗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6、举一反三 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举一反三——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出处〗《论语·述而 〗《论语 述而》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出处〗《论语 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7、见贤思齐 ——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 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出处〗《论语·里仁 〗《论语 里仁》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出处〗《论语 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 懂就是懂, 、知之为知之, 懂就是懂 不懂就是不懂。 出处〗《论语·为政 〗《论语 为政》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出处〗《论语 为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 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