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论《论语》《孟子》《庄子》翻译
《论语》原文及译文
《论语》原文及译文1.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并按时复习,不也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令人高兴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的风度吗?”2. 原文: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孔子说:“我每天都要三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谋划策时,是否忠诚?与朋友交往时,是否诚实?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3. 原文: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孔子说:“弟子们在家里要孝顺父母,出门要尊敬兄长,谨慎而诚信,广泛地关爱众人,亲近有仁德的人。
在实践这些品德之后,如果还有余力,就去学习文化知识。
”4. 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懂得知识的人不如喜爱知识的人,喜爱知识的人不如以知识为乐的人。
”5. 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行走,必定有我的老师在其中。
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就改正。
”《论语》原文及译文6. 原文:子曰:“君子不器。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应局限于某一方面的才能。
”7. 原文: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
”8. 原文: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译文:孔子说:“犯了错误而不改正,这才是真正的错误。
”9. 原文:子曰:“民无信不立。
”孔子说:“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信用,就无法立足。
”10. 原文:子曰:“仁者爱人,智者知人。
”译文:孔子说:“仁者关爱他人,智者了解他人。
”11. 原文: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译文:孔子说:“君子能够和谐相处,即使意见不同;小人虽然意见相同,却不能和谐相处。
”12. 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中经典文言文翻译
一、《论语·学而》原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学习并按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是君子吗?这段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待人接物的态度。
孔子认为,学习是人生的一种乐趣,朋友间的相聚也是一种快乐。
在人际交往中,要保持宽容的心态,不因别人的误解而生气,这是君子的表现。
二、《论语·为政》原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翻译:孔子说:“用道德来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居于自己的位置,其他星星都围绕着它。
”这句话阐述了孔子“德治”的思想。
他认为,国家的治理应以道德为基础,就像北极星一样,稳定地居于自己的位置,其他星辰都围绕着它。
这里的“德治”并非简单的道德说教,而是强调领导者要以身作则,以身作则。
三、《论语·八佾》原文:子曰:“君子不器。
”翻译:孔子说:“君子不是器物。
”这句话表明了孔子对君子的要求。
他认为,君子不应仅仅局限于某一领域,而应具备广泛的才能和知识。
这里的“器”指的是局限于某一领域的工具或器具,而君子则应具备全面的素质。
四、《论语·里仁》原文:子曰:“仁者,爱人。
”翻译:孔子说:“有仁德的人,爱别人。
”这句话是孔子对仁的定义。
他认为,仁德就是关爱他人,关心他人的利益。
这句话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爱情等情感,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
五、《论语·公冶长》原文: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翻译:孔子说:“君子团结但不结党,小人结党但不团结。
”这句话揭示了君子与小人在为人处事上的区别。
君子注重团结,但不会因为个人利益而结党营私;而小人则相反,他们只顾个人利益,不顾大局,甚至为了个人目的而背叛朋友。
总结:《论语》中的经典文言文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念。
通过对这些文言文的翻译,我们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孔子的思想,以及儒家文化的精髓。
《论语》原文及翻译
《论语》原文及翻译《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论语》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第一篇:学而篇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孟子的原文和翻译
孟子的原文和翻译如下:原文:孟子见梁襄王。
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翻译:孟子谒见梁襄王,出来以后,便对人说:“远远望去,那样子不像个国君;去到他那里,又看不出他有什么令人敬畏的气质。
”原文:或问文王之政。
子曰:“此之谓大统。
”翻译:有人向孟子请教关于文王的政治措施。
孟子说:“这就叫作实行大政。
”原文:王如施仁政于民,则王之徒也。
翻译:如果周王对百姓施行仁政,那就像孔子的学生所宣传的那样,是仁政了。
原文: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翻译:《诗经》说:“别人有什么心思,我能揣测到。
”这就是说:用这种做法行事,反过来寻求它的根据,却觉得没法符合自己的心意。
原文:孟子谓宋勾践曰:“子好游而未知所以游也。
”翻译:孟子对宋勾践说:“你喜欢游说各国的君主,却不知道游说的方法。
”原文:曰:“取诸人则能知之,自为之则安能知之哉?”仁则荣,不仁则辱。
故其辱先焉,其荣乃后焉。
翻译:公孙衍、张仪难道一派是什么仁人吗?如按季孙的话做就够资格得到俸禄和爵位;反之则只能招致侮辱。
所以,他们先受侮辱而后得到荣华。
原文:今有谷,于彼无所重,此之谓不足;奉不可失,君臣皆有饥色,便以此为自身谋,不足以言也。
孔子言必称尧舜。
大舜岂欺人而取天下者乎?尧舜好货好色,其所以欲关本者又小,是不欺也。
可同人于国而不同乎?尧舜非不事诸侯也,而其所以事诸侯者亦小也。
得天下之士之心以于天下,圣人也。
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天下之人皆舍百事而趋同于善。
同归而殊途,虑其愿哉!唯能择天下为可与让者,圣人也。
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畜之池。
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
”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是于我疏已异端矣。
”故子产智而认其疏远者也;校人愚而不知其养己者也。
使无智愚异则均矣。
均于均于其必归至乎仁也。
孔子《论语》全文及译文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孔子《论语》全文及译文孔子《论语》全文及译文导语:《论语》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孔子《论语》全文及译文,供各位阅读和借鉴。
《论语》全文及译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就可以凭着做老师了。
高考《论语》《孟子》名句及翻译
高考《论语》《诗经》名句及翻译《论语》名句解析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不也很愉快吗?远方来了朋友,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巧言令色,鲜矣仁【译】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人,很少有仁爱之心。
”3.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省察我自己:为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不真诚,教别人的东西自己有没有研习好。
”“传”字有两解,一,师傅之于己,一,己传之于人。
依上文“为人谋”“与朋友交”推之,当谓“己之传于人”。
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原】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译】子夏说:“重贤轻色、侍奉父母能竭心尽力、侍奉君王,能舍弃自己的身躯、交朋友言而有信的人,即使没有学习过,我也一定认为他已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5.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译】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满足、居处不求舒适、做事灵敏、言谈谨慎、到有贤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6.贫而无谄,富而无骄7.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原】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译】子贡说:“贫穷却不阿谀奉承,富贵却不狂妄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
(但是)不如贫穷而乐于道,富贵而谦虚好礼的好。
”子贡说:“完善自身的修养,既像雕刻骨器,又像雕刻象牙;既像雕琢玉器,又像雕刻石头一样下功夫,恐怕说得就是这个道理吧?”孔子说:“子贡啊,现在可以与你谈诗了。
提起学过的知识,你就知道将要学的知识,并有所发挥。
”8.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译】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庄子》全文和翻译
《庄子》全文和翻译文章一:《庄子》是一本非常有趣的书,因为它让我们思考人类存在的意义以及如何应对我们的生活中的困境。
有些人认为这本书难以理解,但是我认为只要我们花一些时间来理解它,我们就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东西。
在这本书中,庄子提出了道的概念,道是宇宙中万物的本源,它无处不在、无所不在,我们需要去顺应道的本质,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这个概念一开始可能有些抽象,但是如果我们想象它像是自然界中的自然规律一样,例如万物生长、潮起潮落等等,我们就能够理解它的本质了。
除了道的概念外,庄子还讲到了一个很有趣的故事,他说有个人梦见自己是一只蝴蝶,飞来飞去非常自得其乐,突然他醒了过来,发现自己其实是一个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它告诉我们,我们的梦和现实并不总是区分明显的,我们需要去观察自己的环境和状态,才能明确自己的存在。
这也是庄子提倡的顺应自然,因为只有在顺应自然的状态下,我们才能够去抵御生活中的不利因素,去获得真正的幸福。
总之,《庄子》是一本非常值得我们思考的书籍,它提供了许多有关人类生存和幸福的思考问题。
我们需要花费时间来理解这本书的内容,才能够从中学习到更多的东西。
重点分析:这篇文章的重点在于向读者阐述庄子的道的概念以及“蝴蝶梦”的故事,并且着重强调了顺应自然是庄子强调的一项重要理念。
用词上,这篇文章简洁清晰,表达简明,更适合普通人来阅读、理解。
文章二:我们知道,《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也是中国多年来的文化遗产。
从中文到英文,古代到现代,庄子的著作一直引起着全球大量美学、哲学和文学爱好者的关注。
作为一个学生,我读完这篇文章后,对中西方文化传播和翻译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要理解《庄子》的含义,不仅需要深入了解中文语言的翻译,还需要了解中文语言文字背后的文化和历史。
为了帮助全球读者更好地理解这本经典,不少学者们翻译了《庄子》。
然而,由于中文语言结构和英文语言结构不同,更别说是语言之间的巨大差异,每个人的翻译都会稍有不同。
庄子全文注释及翻译
庄子全文注释及翻译(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文言文、现代文、教案设计、文案大全、作文大全、词语、成语、范文、读后感、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classical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teaching plan design, copy collection, composition collection, words, idioms, model essays, post-reading commen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庄子全文注释及翻译《庄子》是一部道家经典著作,由战国中期的庄周及其门徒后学所著,到了汉代以后,被尊称为《南华经》,且封庄子为“南华真人”。
孟子论语全文及翻译
孟子论语全文及翻译孟子论语原文孟子说:“学而时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孟子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孟子说:“君子有三乐:以礼乐聊时,乐母父之言;以礼乐学,乐友之言;以礼乐问,乐先圣之言。
”孟子说:“身未动心未热,惟观于已成之功,盖未定之是与?”孟子说:“人生而知之者少,然而可教也;人未有完全无知者,亦未有完全无教者。
言教数,其道存。
”孟子说:“人之所以能,我而能者也。
”孟子说:“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吾从之。
”孟子说:“弟子问曰,‘大人有过而不改,可以为仁乎?’ 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孟子说:“不知生之乐者,寿之年也;不知老之苦者,夭之年也。
”孟子论语翻译孟子说:“研究并且及时复,不也是愉悦的吗?有朋友从远方过来,不也是快乐的吗?别人不了解而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孟子说:“君子应该有三个戒律:在年少时,要戒色欲;到了壮年时,要戒斗争冲动;到了老年时,要戒得失欲望。
”孟子说:“君子有三种乐趣:在适当的时候,以礼乐来康乐自己的父母;以礼乐来研究,乐于倾听朋友的言辞;以礼乐来提问,乐于追随先圣的言论。
”孟子说:“身体没有动,心不会热,只能观看已经完成的成就,岂不是没有确定的事情吗?”孟子说:“人生而具备一些知识的人很少,但他们是可以被教育的;人生中没有完全无知的人,也没有完全无法被教育的人。
只要授以教导,他们会有所成长。
”孟子说:“人能力有所表现,那是我发挥了人的潜能。
”孟子说:“言语忠诚诚实,行为真实尊敬,哪怕是蛮夷的国家,我也要追随。
”孟子说:“弟子问道:“如果大人有错误但不改正,可以称其为仁吗?” 子曰:“君子遇到困境时会坚持原则,小人在遇到困境时会骚乱。
”孟子说:“不懂得生命的乐趣,是指长寿的年岁;不懂得老年的痛苦,是指夭折的年岁。
”。
《论语》文言文翻译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是很君子吗?”《论语·为政》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翻译:孔子说:“用道德来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它处在自己的位置上,其他星星都围绕着它。
”《论语·八佾》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翻译:孔子说:“君子如果不庄重,就不会有威严;学习如果不牢固,就会忘记。
要忠诚守信,不要与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有了错误不要害怕改正。
”《论语·里仁》子曰:“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翻译:孔子说:“居住在仁爱之地是美好的。
选择不居住在仁爱之地,怎么算是有智慧呢?”《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翻译: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被称为‘文’呢?”孔子说:“他聪明好学,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因此被称为‘文’。
”《论语·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孔子说:“了解知识的人不如喜爱知识的人,喜爱知识的人不如享受知识的人。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他们的缺点来改正。
”以上是《论语》中部分章节的文言文翻译,通过这些篇章,我们可以感受到孔子及其弟子的智慧与思想,对于我们的修身养性、为人处世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古代文论名词解释(完整版)
中国古代文论名词解释一、先秦部分1 .《论语》的“兴、观、群、怨”说《论语•阳货》说:“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提出了“兴、观、群、怨”说。
用现代的话说,兴,就是说诗歌有感发人精神的作用,可以引起人的联想;观,就是说诗歌可以起到观察社会现实的作用,能看到世风的盛衰得失;群,就是说诗歌可以使人们交流感情,达到和谐,起到团结人的作用;怨,就是说诗歌可以干预现实,批判黑暗的社会和不良的政治。
孔子的“兴、观、群、怨”说对后世影响极大,成为后世文学批评的一个标准,影响了我国文学中现实主义传统的形成。
2 .《论语》的“思无邪”说《论语•为政》篇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提出了“思无邪”说。
“思无邪”的批评标准从艺术上说,就是提倡一种“中和”之美。
《诗》三百中的作品起初不仅关涉内容(歌词),而且与音乐有紧密的关系。
因此,从音乐上讲,“思无邪”就是提倡音乐的乐曲,要中正平和,要“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从文学作品上讲,则要求作品从思想内容到语言,都不要过分激烈,应当做到委婉曲折,而不要过于直露。
3 .《论语》“诗可以怨”说孔子在《论语•阳货》提出了“诗可以怨”。
“诗可以怨”是说诗可以“怨刺上政”(《论语集解》引孔安国语),实际上就是说诗歌可以对现实中的不良政治和社会现象进行讽刺和批判。
《诗经》中许多民歌和一些文人作品就是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进行讽刺和批判揭露,如著名的民歌《魏风》中的《硕鼠》、《伐檀》等,以及《小雅》中的《正月》、《十月之交》,《大雅》中《桑柔》、《民劳》等,都是“怨刺上政”的作品。
“诗可以怨”对我国后世的文学创作,特别是诗歌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我国古典诗歌的批判现实的优良传统。
古代乃至现代的许多诗人的作品都有批评和揭露黑暗现实的内容,例如屈原、杜甫、白居易、郭沫若、闻一多、艾青等的批判黑暗政治的诗歌都可以说是受到了“诗可以怨”的影响。
古代文论《论语》《孟子》《庄子》翻译
世之所贵道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贵也。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而世因贵言传书。世虽贵之,我犹不足贵也,为其贵非其贵也。故视而可见者,形与色也;听而可闻者,名与声也。悲夫!世人以形色名声为足以得彼之情。夫形色名声,果不足以得彼之情,则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而世岂识之哉!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孔子说:“年青人为什么不学习《诗》呢?《诗》可以触发人们的感情志意,可以考察社会政治和人心的得失,可以团结人,可以抒发怨愤不平;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国君;还可以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
?
《庄子》选录译文
?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倚,砉(音hua4)然响然,奏刀騞(音huo1)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 [ 谷阝 ] ,导大窾(音kuan3),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音gu3)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音huo4)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而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 已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
孟子全文及翻译
孟子全文及翻译《孟子》全文翻译《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皱国(今山东皱县东南人),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
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孟子的出生距孔子之死(前479)大约百年左右。
关于他的身世,流传下来的已很少,《韩诗外传》载有他母亲“断织”等故事,《列女传》载有他母亲“三迁”和“去齐”等故事,可见他得力于母亲的教育不少。
据《列女传》和赵岐《孟子题辞》说,孟子曾受教于孔子的孙子子思。
但从年代推算,似乎不可信。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他“受业子思之门人”,这倒是有可能的。
无论是受业于子思也罢,孟子的学说都受到了子思的影响。
所以,荀子把子思和孟子列为一派,这就是后世所称儒家中的思孟学派。
和孔子一样,孟子也曾带领学生游历魏、齐、宋、鲁、滕、薛等国,并一度担任过齐宣王的客卿。
由于他的政治主张也与孔子的一样不被重用,所以便回到家乡聚徒讲学,与学生万章等人著书立说,“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今天我们所见的《孟子》七篇,每篇分为上下,约三万五千字,一共二百六十章。
但《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比现存的《孟子》多出四篇。
赵岐在为《孟子》作注时,对十一篇进行了鉴别,认为七篇为真,七篇以外的四篇为伪篇。
东汉以后,这几篇便相继亡佚了。
赵岐在《孟子题辞》中把《孟子》与《论语》相比,认为《孟子》是“拟圣而作”。
所以,尽管《汉书·文艺志》仅仅把《孟子》放在诸子略中,视为子书,但实际上在汉代人的心目中已经把它看作辅助“经书”的“传”书了。
汉文帝把《论语》、《孝经》、《孟子》、《尔雅》各置博士,便叫“传记博士”。
到五代后蜀时,后蜀主孟昶命令人楷书十一经刻石,其中包括了《孟子》,这可能是《孟子》列入“经书”的开始。
后来宋太宗又翻刻了这十一经。
《论语》原文_翻译_完整版
《论语》原文_翻译_完整版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完整版:《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整理而成,成书于战国前期。
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
《论语》原文_翻译_完整版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不再感到困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顺从天命,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完整版:《论语》作为儒家经典,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记录了孔子的言行,还反映了其弟子的思想。
书中充满了关于道德、政治、教育等方面的智慧。
孔子的教导强调了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鼓励人们追求知识和道德的完善。
这些思想至今仍对个人和社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论语》的每一章都包含了深刻的哲理和实用的智慧,适合不同年龄和背景的人阅读。
通过学习和实践《论语》中的教诲,人们可以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增强社会责任感,从而在个人和社会层面都取得进步。
《论语》原文_翻译_完整版原文:子曰:“君子不器。
”翻译:孔子说:“君子不应局限于某一方面的才能。
”完整版:《论语》不仅是一部哲学著作,更是一部关于如何成为君子的指南。
孔子强调,君子应该具备全面的才能和品质,不应被某一方面的才能所限制。
他认为,真正的君子应该具备仁、义、礼、智、信五种美德,这样才能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孟子全集文言文翻译
原文: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夫仁者,爱人也;义者,正也。
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译文:孟子拜见梁惠王,王说:“老先生不辞千里之遥而来,莫不是想为国家谋取利益吧?”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只说利益呢?其实仁义就可以了。
大王问如何使国家得利,大夫问如何使家族得利,士人和庶民问如何使自身得利,上下都追求利益,国家就危险了。
仁者,就是爱人;义者,就是正义。
大王也只需要讲究仁义就可以了,何必只说利益呢?”二、《孟子·公孙丑上》原文: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吾闻子好辩,然则何如辩?”孟子对曰:“辩论之道,在于正言。
正言者,必以道正己,而后正人。
大王欲闻正言,请以正己始。
”译文:孟子拜见梁惠王,王说:“老先生,我听说您擅长辩论,那么辩论之道是怎样的呢?”孟子回答说:“辩论之道,在于说真话。
说真话的人,必须先端正自己的言行,然后才能端正他人。
大王想要听真话,请先端正自己。
”三、《孟子·滕文公上》原文:孟子见滕文公,公曰:“子何以教我?”孟子对曰:“君子之教,仁也;小人之教,利也。
仁者,爱民;利者,利己。
大王欲行仁政,必先以仁心爱人。
”译文:孟子拜见滕文公,公说:“先生,您有什么教我的?”孟子回答说:“君子的教育,在于仁;小人的教育,在于利。
仁者,爱护百姓;利者,只顾自己。
大王想要施行仁政,必须先以仁心去爱人。
”四、《孟子·离娄上》原文:孟子见齐宣王,王曰:“叟,吾闻子善辩,然则何如辩?”孟子对曰:“辩论之道,在于明理。
明理者,必先知理,而后言理。
大王欲闻明理,请以知理始。
”译文:孟子拜见齐宣王,王说:“老先生,我听说您擅长辩论,那么辩论之道是怎样的呢?”孟子回答说:“辩论之道,在于明理。
明理的人,必须先了解理,然后才能谈论理。
大王想要听明理,请先了解理。
《庄子》全文及译文
《庄子》杂篇·庚桑楚原文及译文
《庄子》杂篇·徐无鬼原文及译文
《庄子》杂篇·则阳原文及译文
《庄子》杂篇·外物原文及译文
《庄子》杂篇·寓言原文及译文
《庄子》杂篇·让王原文及译文
《庄子》杂篇·盗跖原文及译文
《庄子》杂篇·说剑原文及译文
《庄子》杂篇·渔父原文及译文
《庄子》杂篇·列御寇原文及译文
庄子书分内外杂篇原有五十二篇乃由战国中晚期逐步流传揉杂附益至西汉大致成形然而当时流传版本今已失传
《庄子》全文及译文
《庄子》书分内、外、杂篇,原有五十二篇,乃由战国中晚期逐步流传、揉杂、附益,至西汉大致成形,然而当时流传版本,今已失传。目前所传三十三篇,已经郭象整理,篇目章节与汉代亦有不同。内篇大体可代表战国时期庄子思想核心,而外、杂篇发展则纵横百余年,参杂黄老、庄子后学形成复杂的体系。
庄子全文及译文
《庄子》内篇·逍遥游原文及译文
《庄子》内篇·齐物论原文及译文
《庄子》内篇·养生主原文及译文
《庄子》内篇·人间世原文及译文
《庄子》内篇·德充符原文及译文
《庄子》内篇·大宗师原文及译文
《庄子》内篇·应帝王原文及译文
《庄子》外篇·骈拇原文及译文
《庄子》外篇·马蹄原文及译文
《庄子》外篇·胠箧原文及译文
《庄子·天地原文及译文
《庄子》外篇·天道原文及译文
《庄子》外篇·天运原文及译文
《庄子》外篇·刻意原文及译文
《庄子》外篇·缮性原文及译文
《庄子》外篇·秋水原文及译文
《庄子》外篇·至乐原文及译文
《庄子》外篇·达生原文及译文
《庄子》外篇·山木原文及译文
《庄子》外篇·田子方原文及译文
论语全书原文注释译文
论语全书原文注释译文《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以下是《论语》的部分原文、注释及译文:1.学而篇:1.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注释:1.子:《论语》中“子曰” 的“子” 都是孔子的学生对孔子的敬称。
2.时:时时,经常。
3.习:演习,复习。
4.说:同“悦”,高兴。
5.愠(yùn):恼怒,怨恨。
3.译文:孔子说:“学了,又经常复习它,不也是高兴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快乐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为政篇:1.原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注释:1.为政以德:以道德原则治理国家。
2.北辰:北极星。
3.共:同“拱”,环绕。
3.译文:孔子说:“用道德来治理国政,自己便会像北极星一般,在一定的位置上,别的星辰都环绕着它。
”3.八佾篇:1.原文: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2.注释:1.季氏:鲁国正卿季孙氏。
2.八佾(yì):古代乐舞的行列,一行八人叫一佾。
按照礼的规定,天子用八佾,诸侯用六佾,大夫用四佾,士用二佾。
季氏是大夫,按规定只能用四佾,却用了天子的八佾,这是严重的越礼行为。
3.忍:忍心,这里指容忍。
3.译文:孔子谈到季孙氏说:“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宗庙里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4.里仁篇:1.原文:子曰:“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2.注释:1.里:居住。
2.仁:有仁德的地方。
3.处:居住。
4.知:同“智”,智慧。
3.译文:孔子说:“居住在有仁德的地方才是好的。
选择住处,不居住在有仁德的地方,怎么能说是明智的呢?”5.公冶长篇:1.原文:子谓公冶长:“可妻也。
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
《孟子》全文注音翻译
《孟子》全文注音翻译孟子(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华夏族(汉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
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与孔子并称“孔孟”。
代表作有《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王顾左右而言他》已编入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寡人之于国也》编入高中语文教科书中。
政治上,孟子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学说上,他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
他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游历于齐、宋、滕、魏、鲁等诸国,效法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前后历时二十多年。
但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而没有得到实行。
最后他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即孔子)之意,作《孟子》七篇”。
孟子“善养吾浩然之气“。
浩然正气者,谓君子之气也。
今世或谓之气功,误亦。
浩然正气者,以德充实,无德则虚。
古以无形为气,故谓之气。
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受儒教祭祀。
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共同编写完成。
选读内容:【原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翻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用,管仲从狱官手里获释后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登上了相位。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身体经受饥饿之苦,使他受到贫穷之苦,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不具有的能力。
《庄子》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庄子》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庄子》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在平平淡淡的学习中,大家都背过文言文吧?其实,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而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
是不是有很多人没有真正理解文言文?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庄子》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庄子》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1作品原文庖丁解牛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1),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2),砉然响然(3),奏刀騞然(4),莫不中音。
合于桑林之舞(5),乃中经首之会(6)。
文惠君曰:“嘻(7),善哉!技盖至此乎(8)?”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9)。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10)。
依乎天理(11),批大郤(12),导大窾(13),因其固然(14)。
技经肯綮之未尝(15),而况大軱乎(16)!良庖岁更刀,割也(17);族庖月更刀(18),折也(19)。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20)。
彼节者有间(21),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22),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虽然,每至于族(23),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24),视为止,行为迟。
动刀甚微,謋然已解(25),如土委地(26)。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27)。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28)。
”作品注释(1)庖(páo袍)丁:名丁的厨工。
先秦古书往往以职业放在人名前。
文惠君:即梁惠王,也称魏惠王。
解牛:宰牛,这里指把整个牛体开剥分剖。
(2)踦(yǐ以):指用一条腿的膝盖顶住。
(3)砉(huā,又读xu)然:象声词,形容皮骨相离声。
庄子孟子文言文翻译
原文:逍遥游,其虚也,其翼也,其体也,其神也,其德也,其道也,皆无以加矣。
故曰:“逍遥游,其虚也,其翼也,其体也,其神也,其德也,其道也,皆无以加矣。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彼且恶乎待哉?故曰:“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彼且恶乎待哉?”翻译:逍遥游,那它的虚静,它的轻盈,它的形态,它的精神,它的德性,它的道,都没有什么可以超越的。
所以说:“逍遥游,那它的虚静,它的轻盈,它的形态,它的精神,它的德性,它的道,都没有什么可以超越的。
”至于那些顺应天地之正道,驾驭六气之变化,自由自在地游历无穷的人,他们又需要等待什么呢?所以说:“至高的人无我,神妙的人无功,圣贤无名。
”那列子驾驭着风行走,轻松自在,十五天后才返回。
他对于追求福祉,并没有那么急切。
他还需要等待什么呢?所以说:“列子驾驭着风行走,轻松自在,十五天后才返回。
他对于追求福祉,并没有那么急切。
他还需要等待什么呢?”孟子·离娄上原文:孟子见梁惠王。
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夫子曰:‘不仁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翻译:孟子拜见梁惠王。
王说:“老先生不辞千里而来,也一定有什么可以使我国受益的吧?”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一定要说到利呢?也有仁义啊。
大王说:‘怎样使我国受益?’大夫说:‘怎样使我家受益?’士人和百姓说:‘怎样使我自身受益?’上上下下都追求利益,国家就危险了。
孔子说:‘不仁不义而富贵,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论选译《论语》《孟子》《庄子》?《论语》选录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
”孔子说:“《诗》三百篇,用一句话概括它,可以说:‘思想内容没有邪曲的东西。
'”提示:理解其“思无邪”说。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孔子说:“《关雎》这首诗,抒发快乐的感情,但不过分,抒发哀怨的感情,但不悲伤。
”提示:理解《关雎》为什么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
”;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孔子谈到《韶》乐时说,“美到极点了,好到极点了”;谈到《武》乐时说,“美到极点了,但还不够好。
”提示:理解其“尽善”、“尽美”说。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後君子。
”孔子说:“质朴胜过文采,就显得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显得虚浮。
文采和质朴兼备,然后才能成为君子。
”提示:与“辞达”一条联系起来,理解其“文质”说和“辞达”说。
?子曰:“兴於诗,立於礼,成於乐。
”孔子说:“修身当先学诗,立身则要学礼,人性完善依靠音乐的陶冶。
”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於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孔子说:“熟读《诗》三百篇,叫他去从政做官治理百姓,却不能通达行政;叫他出使四方各国,却不能切当地赋诗应对;这样,就是诗读得再多,又有什么用呢?”提示:谈到了诗歌的政治、外交作用。
?子曰:“辞达而已矣。
”孔子说:“(说话、写文章)言语能够表达意思就行了。
”提示:与“文质”一条联系起来,准确理解其“辞达”说。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孔子说:“年青人为什么不学习《诗》呢?《诗》可以触发人们的感情志意,可以考察社会政治和人心的得失,可以团结人,可以抒发怨愤不平;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国君;还可以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
”?《孟子》选录译文?“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何谓知言?”曰:“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
”公孙丑问道:“请问,先生擅长哪一方面?”孟子说:“我善于知悉别人的言辞,也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
”公孙丑又问道:“请问什么是浩然之气?”孟子说:“难以说清楚的呀。
它作为一种气,最广大最刚强,用正义去培养它,而不去伤害它,它就会充满天地四方之间。
这种气,必须与义与道相配合;没有义与道,它就会软弱无力了。
这种气是正义的日积月累所产生的,不是一时的正义行为就能得到的。
行为有一点亏心之处,气就软弱无力了。
……”公孙丑又问:“什么叫做善于知悉别人的言辞呢?”孟子回答:“偏颇片面的话,我知道它的偏颇片面之处,言过其实的话,我知道它缺失之处,邪曲的话我知道它离开正义之处,躲躲闪闪的话,我知道它理屈词穷之处。
” ?咸丘蒙曰:“舜之不臣尧,则吾既得闻命矣。
诗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而舜既为天子矣,敢问瞽瞍之非臣,如何?”曰:“是诗也,非是之谓也;劳於王事而不得养父母也。
曰:‘此莫非王事,我独贤劳也。
'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如以辞而已矣,云汉之诗曰:‘周馀黎民,靡有孑遗。
'信斯言也,是周无遗民也。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
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养,养之至也。
诗曰:‘永言孝思,孝思维则。
'此之谓也。
书曰:‘祗载见瞽瞍,夔夔齐栗,瞽瞍亦允若。
'是为父不得而子也。
”咸丘蒙说:“舜不以尧为臣子,我已经听到您的教诲了。
《诗》说:‘普天之下,没有一片土地不是天子的;环绕土地的四周,没有一个人不是天子的臣民。
'而舜已经做了天子,请问瞽瞍却不是臣子,这是为什么呢?”孟子说:“这首诗(按,上引“普天之下”几句见《诗经·小雅·北山》)不是你说的这个意思,是说诗人勤劳于国事不能奉养父母。
诗说,‘这些事情没有一样不是国事,可是只有我一人辛劳。
'所以解说诗的人不要拘于文字而损害词句,也不要拘于词句而损害原意。
要用自己的理解去推测诗人的本意,这就是得到诗的正确解释了。
假如拘于词句,那《云汉》诗说,‘周朝剩下的百姓,没有一个留余下来的了。
'相信这句话,则周朝没有留余一个人了。
孝子行孝的极点,没有超过尊奉双亲的;尊奉双亲的极点,没有超过用天下来奉养父母的。
瞽瞍作了天子的父亲,可以说是尊贵到了极点了;舜以天下来奉养他,可以说是奉养的极点了。
《诗经》又说过,‘永远地讲求孝道,孝道就成了为人的准则了。
'正是说的这种情况啊!《书经》说,‘舜小心谨慎地去见瞽瞍,战战兢兢的样子,瞽瞍也就顺允他了。
'这难道说是父亲不能把他作为儿子吗?” ?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
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孟子对万章说:“一乡的优秀人物,就会和一乡的优秀人物交朋友,一国的优秀人物就会和一国的优秀人物交朋友,天下的优秀人物就会和天下的优秀人物交朋友。
和天下的优秀人物交朋友还感到不够,就又向上去追论古代的优秀人物。
吟诵他们的诗歌,研读他们的著作,不了解他的为人,可以吗?因而要追论他的时代。
这就是向上追寻古人而去与他们交朋友啊。
”?《庄子》选录译文?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倚,砉(音hua4)然响然,奏刀騞(音huo1)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依乎天理,批大 [ 谷阝 ] ,导大窾(音kuan3),因其固然。
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音gu3)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音huo4)然已解,如土委地。
提刀而立,为之而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厨师为文惠君宰牛,手接触到的,肩膀抵住的,脚踩者的,膝盖顶着的,都砉砉然有声 , 进刀时也发出騞騞的声响,没有不符合音乐的。
它符合《桑林》舞乐的节奏,也符合《经首》乐章的节拍。
文惠君说:“哎呀,好啊!技巧竟然能达到这样的地步吗?”厨师放下刀回答说:“我所好的是道,比技巧更进一步了。
开始我宰牛的时候,所看见的没有不是整条牛;三年之后,就不曾再看见过整条牛了;到了现在,我只用神理去接触而不是用眼睛去看牛,感官停止不用了,而神理还要(指挥刀继续)运行。
我依照(牛)天然的生理结构,分解开(牛)筋肉间的间隙,引导(刀)进入骨节间的空穴,(这都是)循依它本来的结构。
(刀口)从未遇到筋络相连骨肉相接的地方,更不用说大块的的骨头了!好的厨师一年要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是在(用刀)割肉;一般的厨师一个月就要换一把刀,因为他们是在(用刀)砍骨头;我的刀到现在已经十九年了,宰的牛已有几千头了,但刀口还像是刚磨过似的。
牛的骨节之间是有间隙的,而我的刀口是(几乎)没有厚度的,用没有厚度的(刀口)进入有间隙的(牛体),必然是游刃有余了。
所以十九年刀口还像是刚磨过似的。
即使如此,每当到了筋骨盘根错节的地方,我看到难下刀,(不觉)就戒惧谨慎(起来),目光专注凝聚,进刀轻微缓慢,謋然一声,牛已解体,像土一样散堆在地。
我提刀而立,环顾四周,为此志得意满,擦好刀,把刀收藏起来。
”文惠君说:“好啊!我听了厨师的这番话,(从中)得到养生的道理了。
”?世之所贵道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贵也。
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
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而世因贵言传书。
世虽贵之,我犹不足贵也,为其贵非其贵也。
故视而可见者,形与色也;听而可闻者,名与声也。
悲夫!世人以形色名声为足以得彼之情。
夫形色名声,果不足以得彼之情,则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而世岂识之哉!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
”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
”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
”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
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
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
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世人所贵重的道,载见于书籍,书籍不过是语言,语言自有它可贵之处。
语言所可贵的是(在于它表现出的)意义,意义自有它指向之处。
意义的指向之处是不可以用言语传达的,而世人因为注重语言而(记载下来)传之于书。
世人虽然贵重书籍,我还是觉得不足贵重,因为这是贵重(那)并不(值得)贵重的。
本来,可以看得见的是形状和色彩;可以听得见的是名称和声音。
可悲呀!世人以为从形状、色彩、名称、声音就足以获得那大道的实际情形。
可是形状、色彩、名称、声音实在是不足以表达那大道的实际情形的。
知道(大道)的不说,说的又不知道(大道),那世人又岂能认识它呢!齐桓公在堂上读书,轮扁在堂下砍削(木材)制作车轮,(轮扁)放下椎凿的工具走上堂来,问齐桓公说:“请问,公所读的是什么书呀?”桓公说:“是(记载)圣人之言(的书)。
”又问:“圣人还在吗?”桓公说:“已经死去了。
”轮扁说:“那么您所读的书不过是圣人留下的糟粕罢了。
”桓公说:“我读书,做轮子的匠人怎么能议论?说出道理就可以放过你,没有道理可说就要处死。
”轮扁说:“我是从我做的事情看出来的。
砍削(木材)制作轮子,(榫头)做得过于宽缓,就会松动而不牢固,做得太紧了,又会滞涩而难以进入。
(我做得)不宽不紧,得心应手,口里说不出来,但其中自有度数分寸在。
我不能明白地告诉我的儿子,我儿子也不能从我这里得到(做轮子的经验和方法),所以我已七十岁了,还在(独自)做车轮。
古代人和他们所不能言传的东西都(一起)死去了,那么您读的书不过就是古人留下的糟粕罢了!” ?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