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诚勿扰》节目热播原因的分析_1141
从传播学视角看《非诚勿扰》的热播
从传播学视角看《非诚勿扰》的热播【摘要】本文运用传播学的相关知识,以传播内容、价值观和受众心理为主要切入点,探讨《非诚勿扰》节目热播的原因。
【关键词】《非诚勿扰》互文性受众心理。
《非诚勿扰》是江苏卫视打造的一档适应现代生活节奏的大型婚恋交友类节目,给男女提供公开的婚恋交友平台。
节目中有 24 位单身女生以亮灯和灭灯的方式来决定男嘉宾的去留,经过“爱之初体验”“爱之再判断”“爱之终决选”等环节决定男女嘉宾是否速配成功。
自开播以来,收视率一路攀升。
数据显示,有一期的收视率达到 4.15%,与 2009 年湖南卫视“快乐女声”总决赛持平。
在视频网站优酷上,《非诚勿扰》以 4822 万次点击率占据综艺节目“大陆热播”第一名,超过“台湾热播”第一名《康熙来了》的 3297 万次。
《非诚勿扰》何以赢得如此高的关注度?一、《非诚勿扰》的互文性。
西方有影响的传媒学者和大众文化理论家菲斯克在分析观众如何解读电视时认为,观众在解读过程中创造意义、快感和社会身份,他通过分析电视文本的互文性和多义性而强调观众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菲斯克认为,互文性是媒体文本可以产生文化意义的主要成因。
正是由于电视文本与其他文本之间的相似和相异之处,电视文本才能够为观众生产出意义和快感来。
而互文性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电视节目的形态和内容运作的。
《非诚勿扰》的节目内容恰恰有着现实的社会背景。
在这个内容为王的传播时代,传播什么变得尤为重要。
只有传播那些可以在社会上引起某种共鸣的内容才会引起关注。
而当今社会剩男剩女现象较为严重,这样一档相亲类节目强力推出,无疑为很多人提供了一个交友的平台。
从另外一个方面说,该节目也满足了当前社会娱乐化心态普遍存在的社会需求。
娱乐化的社会心态有广泛的受众群体,一方面是衣食无忧但业余生活比较匮乏的一类人,另一方面是那些工作和精神压力较大,渴望寻求释放积虑的一类人。
于是他们选择观看那些让他们放松心情的电视节目,使现在各种各样的娱乐节目大行其道。
非诚勿扰成功原因
非诚勿扰
类型:
特点:1虚拟了约会前的准备过程,采用“女选男”后再“男选女”的模式。
2既具有关注年轻人交友需求的服务性,又具有社会话题的争议性、刺激性、娱乐性
成功原因:《非诚勿扰》的火爆与社会文化的凸显、差异的设计、创新性的编排以及戏剧化的演绎等密不可分。
一、1社会文化的凸显
优秀的电视节目应该根植于社会现实,用鲜活的语言典型、真实地将社会文化或者社会意识表达出来,从而引发受众的共鸣。
《非诚勿扰》抓住80、90后年轻人率真、张扬的特征病给予以充分挖掘,通过小小的新派交友舞台展现出80后年轻人的生活状态及其婚恋价值观,折射、凸显出多样深重对立的文化人生。
二、差异化的设计
差异化在于先期挑选嘉宾上。
如何挑选出具有故事性、话题性、以及善于表达、敢于表达的嘉宾是节目组一直致力的主要内容差异化的设计还表现为对节目主持人的与把握
三、创新化的编排
作为一档以电视媒体为平台的活动,《非》非常重视节目的编排,并在三个方面表现出节目的创新性:一是节目的结构设
计,二是主持人的设计,三是现场音乐的设计。
首先,节目采用平列式的节目结构,其次,主持人的设计体现了节目编排的内在创新。
第三,现场音乐的恰当运用烘托了现场的气氛,增强了节目的娱乐性和观赏性
四、戏剧化的演绎
每个男嘉宾的出场到离场都构成一个版块。
每个版块程式化设计明显,节目流程清楚,但是,在这种简单的过程中,又充满了悬念与冲突。
节目安排的游戏规则合理准确有充满趣味,这使得整个节目过程中出现很多喜剧性的变数,让整个节目颇有情节剧的味道
五、结语。
非诚勿扰走红的原因
注(论文所引用的参考文献的字句都在文中用加粗的黑体字表示)谈江苏卫视之《非诚勿扰》热播原因摘要:当下的年轻男女随着爱情观的改变,越来越对结婚对象的挑剔,导致了社会剩男剩女现象盛行。
相亲难,结婚难,在这种环境背景下,许多电视台以剩男剩女作为为消费对象制作了一系列的相亲节目。
江苏卫视推出的《非诚勿扰》作为一档真人秀的婚恋交友节目,给他们提供一个交友的平台。
节目的形式创新,体现新时代男女的婚姻爱情观,从开播以来,备受观众关注,收视率一再提高。
《非诚勿扰》何以热播、走红?关键词:收视、需要、节目内容、品牌、主持人营销一、《非诚勿扰》收视率高现象分析由于当前的剩男剩女现象的盛行,电视节目兴起了相亲热潮。
如湖南卫视的《我们约会吧》,浙江卫视的《爱情连连看》,东方卫视的《百里挑一》等。
江苏卫视《非诚勿扰》由孟非担任主持人,乐嘉、黄菡作为嘉宾主持,该档节目为单身男女提供交友的平台。
节目中的24位女嘉宾可以通过亮灯和灭灯的形式决定男嘉宾的去留。
自开播以来,收视率直线攀升,根据索福瑞71城市全国平均收视最新统计,《非诚勿扰》的收视率仅次于央视一套的《新闻联播》和《天气预报》并领先排在其后面的节目将近3倍,可以说是遥遥领先。
①二、《非诚勿扰》热播原因(一)男女嘉宾借助《非诚勿扰》这个舞台去满足他们的自我需求。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要归纳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其中最高层次的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即实现自我价值、自我成就和理想的需要。
②因此,《非诚勿扰》男女嘉宾们在这个舞台上秀自己,去满足自己的需要和欲望,以此博得观众眼球和注意。
曾在《非诚勿扰》的一个女嘉宾蔡佳蓉是唯一一个在报名参加《非诚勿扰》相亲节目的原因是为了追求物质而不是为了找对象上相亲节目;拜金女“朱真芳”说“我的手只给我的男朋友握,其他人握一次要20万”;再到最近的话题人物“吴子恩”与西安的男嘉宾牵手成功但却在随后自己的微博里晒出一张与另一男嘉宾亲密合照等等。
非诚勿扰收视率为何高
《非诚勿扰》收视率为什么居高不下?
摘要:从受众接受心理来看,这类节目火爆的原因,主要是其以“娱乐+相亲+温情”的独特形式,在对人间真情实感诉求的氛围中,满足了人们的娱乐、相亲、好奇与窥视、认知与受教等诸多心理需求,揭示了人们对爱情、婚姻的憧憬,人与人之间包容、和谐相处的向往和追求。
原因1.迎合了观众的心理需求(好奇,比较,娱乐消遣)
2.实时,合理的广告插播时间(插播在高潮,广告长度段小)
3.节目环节的设置紧凑并且充满戏剧性的变数,让观众对情节的发展有所期待。
(在这个性化的年代,选手:对每个心动女生都独具见解,选择也是出人意料或是峰回路转。
嘉宾:点评独具特色,各具特点)
4.主持人:孟非是以主持新闻节目而闻名,其言语不多,但沉稳睿智、妙语连珠。
相较其他节目主持人都是阳光活泼,此处孟非更夺人眼球。
乐嘉的主业是企业培训,擅长心理分析,所以可以给别人一些分析。
这两人配合使节目看上去更加理性,稳重,高雅,跳出了娱乐的标签。
5.节目播出以后,利用平日里的黄金时段进行往期节目的重播,如:周末的三场连续重播。
增加节目的曝光率。
形成一种连续剧的效果。
6.社会文化的凸显:工作压力大,80、90的婚恋已成为一种问题,需要解决。
所以在这个大的社会背景下,节目的受关注程度也是
显而易见的。
7.节目合理的曝光节目参与人生活中的真实情况,合理的节目环节设置。
从传播学角度分析《非诚勿扰》成功的原因
从传播学角度分析《非诚勿扰》成功的原因摘要:江苏卫视推出的电视相亲真人秀节目《非诚勿扰》,在2010年创造了中国娱乐节目收视率的奇迹。
本文主要运用传播学的相关知识,从议程设置、传播内容以及受众分析为切入点,来探讨《非诚勿扰》节目成功的原因。
关键词:《非诚勿扰》议程设置传播符号受众心理《非诚勿扰》是江苏卫视一档适应现代生活节奏的大型婚恋交友节目,它突破过去传统的交友方式,以真人秀的形式将正在进行的真实发生的情况原汁原味的展示给观众,成为电视综艺节目的新亮点。
自开播以来,《非诚勿扰》的收视率一期比一期高,成为目前全国综艺节目收视率最高的王者。
虽然六月份在广电总局下达有关相亲节目的整改通知后,《非诚勿扰》的收视率有所下滑,但依然位于周末收视率的榜首。
《非诚勿扰》节目为何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功,本文将从传播学的角度进行分析。
一、议程设置的多样化根据传播学中的“议程设置”理论,媒介的“议程设置”与受众的“议程认知”之间存在着高度的相关关系。
也就是说,媒介以告诉受众“想什么”的方式,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导到问题上。
(一)节目名称承接了冯小刚导演的电影《非诚勿扰》所打造出来的品牌效应冯小刚导演的贺岁片《非诚勿扰》上映后,取得了3.4亿的票房,诠释现代都市男女婚恋态度的冯氏喜剧让“非诚勿扰”这个词传遍了大街小巷。
电影的名字“非诚勿扰”这四个字反应出大龄青年对待婚恋认真和严肃的态度,江苏卫视巧妙的借用它作为相亲节目的名字,一下子吸引了那些喜欢冯氏电影的人,这四个字紧扣节目定位理念内涵,言简意赅的向观众亮明旗帜。
江苏卫视在平面媒体,网站,论坛等对节目进行宣传,让受众一开始就对它有了期待,对节目品牌的塑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节目内容有着现实的社会背景一项调查数据显示,74.6%的人表示,身边有很多人在相亲。
中国青年男女之所以会进入“相亲时代”,是因为大部分80后、70后工作压力大,社交圈子比较窄,生在开放时代下的他们到了适婚年纪,必然会有相亲的需求。
《非诚勿扰》成功传媒案例分析
3、现场气氛感染力强
《非诚勿扰》现场气氛感染力强。所有女嘉 宾出场的背景音乐是热烈的《Girlfrieng》,男 嘉宾出场的背景音乐震撼的《Can You Feel It》,被选女嘉宾上台的背景音乐是动感的 《Gee》,男生选择心动女生时另外两位女生归 位的背景音乐是《不爱,请闪开》,男生向心动 女生做最后告白时背景音乐是深情的《Try》, 男女嘉宾配对成功背景音乐是《梁山伯与茱丽 叶》,男生败退的背景音乐是《可惜不是你》。 另外,根据现场嘉宾的情节,背景的配音也是恰 到好处。
根据索福瑞71城市收视率最新统计,《非诚 勿扰》的收视率仅次于央视一套新闻联播(所有 频道在内的所有节目),牢牢霸占着全国卫视所 有上星节目每周收视第一的宝座,创下了难以置 信的收视奇迹!成功者找方法,失败者找借口。 《非诚勿扰》能创造中国卫视节目收视率的奇迹, 肯定是有自己的原因的。
1、光头 主持人
2、爱之再判断环节
这一环节,最是关键。通过看短片、现场提 问、当场献艺,女嘉宾决定是否灭灯。
此环节里,24位女嘉宾观通过观看男嘉宾的 VCR视频,了解男嘉宾的生活、工作、感情等方 面的经历、性格喜好,以及对心仪女孩的要求等。 然后,女嘉宾还要对男嘉宾现场提问,以判断是 否适合自己。要知道24位女嘉宾来自许多行业, 学历也较高,最高达到博士。通过观察提问,男 嘉宾的缺点、弱项、不足一一暴露,强项、优点 也得到展现。这时专家乐嘉也会帮助女嘉宾分析 男嘉宾的性格,供女嘉宾参考,以避免女嘉宾做 出错误判断。
5月14 日,在视频网站优酷上,《非诚勿扰》以4822万次点击 率,占据综艺节目“大陆热播”第一名,超过“台湾热播”第一名 《康熙来了》的3297万次,远超湖 南卫视同类节目《我们约会吧》 的88万次,《快乐大本营》的1150万次。
分析综艺电视节目《非诚勿扰》受欢迎的原因
分析综艺电视节目《非诚勿扰》受欢迎的原因作者:张皓妍来源:《戏剧之家》2017年第17期【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新媒体时代下我国电视综艺节目在内容形式和制作技术上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以《非诚勿扰》为代表的许多相亲类节目也逐渐进入公众视线。
本文以“全民娱乐”时代下我国电视综艺节目为切入点,着重对大型相亲节目《非诚勿扰》受欢迎的原因进行剖析,并从一个客观的角度去展望未来我国电视综艺节目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综艺节目;社会功能;节目环节设计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7-0105-01电视综艺节目《非诚勿扰》受欢迎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一、节目定位所具备的社会功能;二、主持人、点评嘉宾、男女嘉宾的“经典组合”;三、节目环节有趣、推陈出新;四、节目受众范围广泛。
首先,从节目本身的定位来看,节目组始终在极力弱化节目本身的娱乐性,主持人孟非多次强调过《非诚勿扰》是一档生活服务类节目,这也就意味着它在满足观众对娱乐综艺节目基本的消遣需求外,也确实为男女嘉宾提供了交友平台,满足了其婚恋需求。
台下或电视机前的观众,也可以通过多次节目的播出,更全面地了解女嘉宾。
除了展现在观众面前直观的节目内容以外,《非诚勿扰》能够在观看节目的时候,给观众们带来许多思考,包括对三观、爱情、婚姻、家庭生活价值观的思考,围绕这些思考可以展开的话题又有很多,例如异地恋、姐弟恋、甚至是同性恋,一个栏目的定位不再以以往简单直观的节目内容形式为全部要素,而是综合考量到它在节目播出之后存在的隐形价值及其社会意义。
其次,在主持人、在男女嘉宾的选择上,节目组也进行了细心的筛选,不像同类型相亲节目《非常完美》那样来到现场的嘉宾都是男帅女美,《非诚勿扰》的男女嘉宾都是真实、多元化的,男嘉宾里既有24盏灯全亮的完美男神,也有下场后卖完滞销香蕉的海南“香蕉哥”;女嘉宾既有带着孩子上节目的单亲妈妈,也有90后古灵精怪的个性女孩,嘉宾所从事的职业有老师有护士有空姐,有创业女强人也有公司白领,男女嘉宾作为节目的主体,风格迥异却足够真实。
从节目定位角度探究《非诚勿扰》成功的原因
从节目定位角度探究《非诚勿扰》成功的原因【摘要】2010年初,以“幸福中国”为频道定位的江苏卫视推出了一档新派婚恋交友类节目:《非诚勿扰》。
该节目一经播出便呈异军突起之势,迅速成为全国卫视节目的收视冠军,收视率甚至一度仅次于《新闻联播》和《天气预报》。
节目中出现的具有争议性的男女嘉宾及相关话题也一度成为全国舆论热议的焦点,引起人们对80后婚恋观、金钱观的探讨和反思,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
本文试图运用媒介经营管理方面的相关知识,从节目的内容定位、形式定位、受众定位、文化定位等角度探究《非诚勿扰》成功的原因,以达到对该节目深层次、系统性认识的目的。
【关键词】《非诚勿扰》媒介经营管理节目定位多元价值观【正文】婚恋交友类节目对于我国的电视观众来说,早已不是新鲜事。
早在1988年,山西电视台便推出了我国第一档电视相亲类节目《电视红娘》,其后国内电视台又陆续创办过《非常男女》、《玫瑰之约》、《今夜我们相识》、《爱情来敲门》、《我们约会吧》等大大小小30多档婚恋节目,然而直至2010年《非诚勿扰》的出现才掀起了婚恋节目的第一次收视狂潮,2010年也因此成为婚恋节目的火爆年。
《非诚勿扰》既是一档婚恋交友类节目,又是一档生活服务类节目。
它适应了“快餐式”的现代生活节奏,针对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剩男剩女”问题,为以“80后”为主体的单身男女提供公开的婚恋交友平台。
既具有关注年轻人婚恋交友需要的服务性,同时也具有话题性、争议性以及冲突性。
《非诚勿扰》之所有能够取得收视率爆棚的喜人成绩,跟节目的服务性、人文性,形式的新颖,节奏的紧凑以及该节目引起的对当代多元价值观的讨论等因素是分不开的。
一、内容定位:个性鲜明、魅力十足的“80后”真人秀,比传统婚恋交友节目更抢眼球。
优秀的电视节目应该植根于社会现实,具有服务性、教育性,引导真确的社会舆论和价值取向,体现时代特点,为受众提供便利,引起共鸣。
《非诚勿扰》以冯小刚的同名电影命名,在现代生活节奏日趋“快餐化”、“剩男剩女”普遍存在的情况下,以一个“诚”字为广大“80后”单身男女青年提供相互认识,相互交流的交友平台。
婚恋节目《非诚勿扰》的价值分析
婚恋节目《非诚勿扰》的价值分析江苏卫视的婚恋交友节目《非诚勿扰》,播出以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交友节目不仅迎合了当前的娱乐化社会心态,也成为当前一些人普遍存在的心理诉求。
但是,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节目嘉宾真实性饱受质疑、刻意制造话题意味浓重、多少有些女权的意味等,也影响了节目的发展。
标签:非诚勿扰;娱乐化;价值分析媒体研究人李幸说:“2010年,肯定是中国电视的相亲交友年。
”在2010年初,江苏卫视一档婚恋交友节目《非诚勿扰》进入了人们的视线,引领了中国2010年婚恋节目的新浪潮。
《非诚勿扰》节目的互动形式完全突破了过去传统的交友方式,为广大单身男女提供新颖的婚恋交友平台,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新时代男女的婚恋观。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相亲类节目一度盛行。
《非诚勿扰》经过再度包装,融入了新颖的娱乐化等因素,连续多个星期成为省级电视节目的收视冠军。
一、《非诚勿扰》热播原因分析受国外电视节目的影响,新一轮的交友节目又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作为交友节目的代表,《非诚勿扰》的存在和热播有其深刻的社会现实根源。
当前社会剩男剩女现象盛行。
现在的人们,更加相信一见钟情,于是感觉良好成了人们交友的首要要求,其次才是家庭等经济基础。
随着人们对结婚对象越来越挑剔,社会上剩男剩女大量存在。
这不仅为当前社会上的婚介所提供了广泛的市场,更为以这一类人为基础的娱乐节目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通过《非诚勿扰》我们不难发现,24位佳丽对每一位到场男嘉宾的点评,展现的是每个人严格的甚至苛刻的爱情观,这从侧面反映出这个时代年轻人的爱情观。
当前娱乐化社会心态普遍。
娱乐化的社会心态有广泛的受众群体,他们一方面是衣食无忧但业余生活比较匮乏的一类人,另一方面是那些工作和精神压力较大,渴望寻求释放积虑的一类人。
于是他们选择观看那些让他们放松心情的电视节目,使现在各种各样的娱乐节目大行其道。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和生活节奏的加快,本应忙着谈婚论嫁的都市男女却疲于奔命,工作圈子的不断扩大和社交圈子的日益萎缩,使得他们苦苦寻觅却难修正果,生存的压力在不断挤占他们私人空间的同时,也将他们的眼界练得越来越高。
关于《非诚勿扰》热播的冷思考
关于《非诚勿扰》热播的冷思考——兼论媒体社会责任王凤仙2010年以《非诚勿扰》为代表的电视相亲类节目:火!《非诚勿扰》是江苏卫视推出的电视相亲类真人秀节目,自推出以来,因其新颖的节目形式、众多的话题热点、犀利麻辣的语言和漂亮的女嘉宾迅速成为了2010年电视荧屏的焦点。
随之而来的是节目收视率节节攀升,创下了4.5%的收视记录,更连续3周成为全国卫视综艺节目冠军。
在广告暴利的刺激下,各地省级卫视争相模仿,纷纷推出相亲节目。
一时间,荧屏遍布“剩男剩女”,“拜金女”“富二代”等相亲话题人物轮番登场。
6月中旬,国家广电总局作出反应,整治电视婚恋情感类节目低俗丑陋之风。
《人民日报》、新华社率先发文,批评电视相亲低俗化,央视《焦点访谈》《新闻1+1》栏目更以专题的形式,对包括《非诚勿扰》在内的诸多相亲栏目进行了点名批评。
6月底《非诚勿扰》应要求整改,改版后转型走温情路线,请来南京大学社会系社会心理学博士坐镇,风格由出位、泼辣转变为温暖、感人。
改版后节目收视率明显下跌,但经历了几周的低迷后逐渐反弹。
《非诚勿扰》这档节目以为观众服务为初衷,给需要交友的观众提供了机会和平台。
如以收视率论成败,那么飚高的收视率向人们展示着它的“成功”。
虽然经历了整改,但从年初至今的发展历程来看,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着实令人担忧。
如何直面这些问题,如何在节目高收视的行进中,监视并完善脚下的根基,也许对《非诚勿扰》真正成为有责任有担当的电视相亲真人秀类节目领军人不无裨益。
思考之一:呈现众生百态or以个别极具争议的婚恋观吸引眼球《非诚勿扰》节目参与者的配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种代表性体现在在地域、职业、受教育程度、外形、性格上,作为婚恋交友类节目价值观、婚恋观也是其选择的重要出发点。
也正是不同价值观、婚恋观的呈现,使《非诚勿扰》饱受争议,将其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
节目中先后出现了宝马女马诺、豪宅女朱真芳1,她们在节目中的以出位、雷人的语言赤裸裸的展现自己拜金的价值观和豪车豪宅的择偶标准。
论文:浅析《非诚勿扰》收视热潮背后的成功之道
电视电影论文浅析《非诚勿扰》收视热潮背后的成功之道20xx年初,江苏卫视强势推出大型生活服务类节目《非诚勿扰》。
她以独特的节目形式和别出心裁的相亲模式吸引了大批各年龄段的受众群体,掀起了新一轮的收视热潮。
而这热潮没有如其它热门节目那样昙花一现,而是连续四年坚挺地矗立在综艺类节目收视前三甲榜单上。
在当前电视日渐衰败,连年败退于网络媒体的今天,能有如此“惊艳”的成绩,实在值得人们对其进行深入地研究与探讨。
本文试图解析在这持续收视热潮背后,节目成功的秘诀所在。
一、精准的节目定位。
2009年江苏卫视将自己升级定位为“情感世界,幸福中国”,“情感”一直是其坚持的核心价值定位。
《非诚勿扰》不走寻常路地将自己定位为“情感类真人秀”节目。
在主持人的选定上,《非诚勿扰》没有选择娱乐性强的综艺类主持人,而是出人意料地选择以主持民生新闻类节目《南京零距离》而知名的孟非。
这样的选择既迎合了节目非娱乐性,更注重真情实感的节目定位,也注定这节目不是一个普通的婚恋交友节目。
孟非健康成熟、稳重大气、有社会责任感的中年男人形象给节目注入了一种偏于厚重、正式的感觉。
节目制片人在谈到主持人的选定时说到:“我们选择孟非的初衷是不想把这做成一个纯娱乐的节目,我们需要符合频道情感的定位,让这个节目更加贴近民生,所以我们才会选择一个新闻评论员来做主持人。
孟非是民生新闻出身,他知道老百姓想要了解什么、想说什么和想表达什么,这样他就可以形成很好的互动,形成一个很好的价值导向。
这是其他的综艺类节目主持人无法做到的,这也导致了我们节目具有独特的气质。
”①也正是因为这是档婚恋交友类节目,就更需要一个成熟稳重有一定婚姻经验和人生阅历的人来掌控。
非诚勿扰的“诚”字也不需要一个异常活跃、活蹦乱跳的主持人。
选择孟非,就是认定孟非能以他那亲切、随和的气质、睿智幽默的主持风格以及强大的对场面的掌控能力给节目带来一种轻松、自然、不低俗、不媚俗的基调。
同时,节目组为避免节目支持风格的单一化,精心为孟非挑选配备了两名特邀嘉宾。
《非诚勿扰》为何如此“火”
《非诚勿扰》为何如此“火”—从受众心理浅析《非诚勿扰》受欢迎的原因一档节目成功与否受众是至关重要的,而收视率高低则是节目是否受观众欢迎的评判标准。
每档节目都会有它自身专门针对的受众群体,在稳定住既有的受众群之后,靠不断地丰富自身的内容来拓宽自身的受众面则是节目生命力的来源。
否则初衷再好,前期反应再火爆的节目也会因为缺乏新意而不断流失受众。
一档节目的制作者最害怕、最危险的事是脱离大多数受众,不了解受众的需要和兴趣,不注意研究怎样才能反映受众需求,表达受众的好恶,引起受众的共鸣。
经常地对受众心理进行了解,并掌握它的规律,实践中就很少有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否则只能凭空抓瞎,若离群众。
《非诚勿扰》是2010年1月15日由江苏卫视制作的一档适应现代生活节奏的大型婚恋交友真人秀节目。
它创造了江苏卫视娱乐节目收视史上的神话,是众所周知的2010年国内最火爆的交友节目。
它火爆到了什么程度呢?事实上,在《非诚勿扰》开播不到3个月的时候,它就打败了在娱乐节目收视率第一的宝座上稳坐了10年的《快乐大本营》,跃居国内娱乐节目收视率第一了。
《快乐大本营》的收视率一度败给《非诚勿扰》并不是无因可究的,《非诚勿扰》能在收视率上获得如此骄人的成绩并非纯属偶然或是只是暂时的运气,这与它的制作团队深谙受众心理,仅仅抓住了观众的心有着莫大的联系。
就我国当下的国情来看,“剩男剩女”、“大龄青年”目前已是社会流行的词语,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年轻人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贡献给除感情之外的例如学业、事业等其他方面的时间越来越多,结婚既是适龄青年的头等大事,也是头等难事。
与此同时现在国内很多城市“剩男剩女”大行其道的晚婚现状急坏了许多婚姻观念传统的父母。
《非诚勿扰》看到了这一巨大的需求,也预见到了潜在的庞大的受众群,它不仅能够吸引面临或即将面临婚姻大事的年轻人,还能引起众多父母辈的观众的关注。
这只是《非诚勿扰》根据社会实际对自己的受众群体的定位,如何真正吸引住他们,稳定住他们,单单靠了解他们的需求是远远不够的,《非诚勿扰》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接下来我们就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下《非诚勿扰》是如何从受众心理出发而取得如此之高的关注度的。
婚恋交友节目《非诚勿扰》热播原因浅析
婚恋交友节目《非诚勿扰》热播原因浅析作者:李丽来源:《南北桥·人文社会科学学刊》2010年第09期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文化的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婚恋的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江苏卫视《非诚勿扰》节目,通过准确的节目定位、大胆创新节目的形式和内容,通过个性化节目主持人及色彩性格分析师的组合,使得节目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迅速热播,同时也获得了较好的收视效果。
关键词: 《非诚勿扰》;主持人;创意新颖中图分类号:G21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0.09.024文章编号:1672-0407(2010)06-057-02收稿日期:2010-08-16婚恋交友节目在我国的电视节目形态中已经有很长的存在历史了,节目形式也由原来的单一性向现在的多样化变化,节目内容也越来越娱乐化,目前,我国的婚恋交友节目已经发展成为更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文化娱乐节目。
基于此,江苏卫视《非诚勿扰》节目于2010年的1月份开始与观众见面,仅仅几个月的时间就得到了观众的认同和喜爱,获得很大的成功。
一、节目务实、定位准确《非诚勿扰》节目综艺元素少、嘉宾才艺展现少,注重抓节目精髓,重点在展现男女之间相互选择的过程,不同于当前很多娱乐性节目注重嘉宾才艺表演,设置了许多关卡,搞笑环节,弱化了节目中心思想,更趋向娱乐化、游戏化的效果。
同时,《非诚勿扰》节目舞台时尚,内容庄重、不轻浮,处处从一种务实的角度展现节目。
比如除了介绍男选手详细的基本资料,还会附上好友评价的VCR,评价大多是对他客观的缺点评价,便于女嘉宾对他进行侧面了解;对于女选手在最后的时候也会有些细节的介绍,也便是男嘉宾多少对女嘉宾有所了解。
另外《非诚勿扰》除了光头孟非这主持人外,还有配了一个光头乐嘉心理咨询师,他随时对男女嘉宾的性格进行分析,提供了更确切的性格参考,让新结识的男女朋友在短时间内对对方有更丰富的了解,节目的准确定位和节目组务实的风格使得节目迅速走红。
非诚勿扰------为什么那么火呢
非诚勿扰的成功绝非偶然2008474339 赵文茂非诚勿扰作为近期的一档相亲类真人秀节目,从开播到现在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对象,并且也曾经一度成为人们街头巷尾议论的谈资,这档节目的创建与社会都市人们情感需求相吻合,将感情这个隐私的话题放在公众的视野当中,一定程度上契合了人类心理中窥私的心态,然而怎样挖掘看点,怎样表现冲突,却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江苏卫视的苦心积虑的努力,在不断飙升的收视率与舆论关注度上得到了最好的答复。
从几个方面来仔细分析,就不难看出创新的味道。
首先,是节目形式上的创新。
(1)从男女嘉宾的互选方式来说, 节目一改以往相亲类节目的面对面,三个两个的交谈的选择,而是想选择商品一样24个女嘉宾全部摆在台上。
从男嘉宾的简短自我介绍中来通过第一印象判断自己对他的喜爱程度,这也符合一般人的交往心理,通过不断的了解,提出问题,通过生活的短片和朋友评价,女嘉宾进一步做出选择,最后剩下的几位女嘉宾要通过男生的“权利反转”来“被提问”“被选择”,这也是节目设置的新奇之处,达到了男女平等,然而在不断深入的了解过程,也同样是对于一个人的揭秘的过程,使得观众有兴趣继续观看。
, (2)嘉宾构成的多元化在节目中,那女嘉宾是婚恋节目的主角,在节目初期,节目组选择的女嘉宾都是一些比较年轻漂亮的女性,这无疑吸引了一大批年轻的男士观众;而男嘉宾虽然不能在外表上要求高标准,但是在家庭出身,职业,性格上尽量选取的是具有代表性的人,比如“富二代”刘云超的走红,在前期节目的发展中,这无疑是一大卖点。
随着节目的发展,嘉宾的结构也迅速由单一趋向多元化,逐渐出现了混血儿,离异大龄女士,甚至还有外国人,男嘉宾中竟然也还有黑人来找中国女友,这些新的变化也着实令人眼前一亮,满足了许多观众的猎奇心态,同时也让人感觉到了节目的国际化,包容性很强,对传统的观念产生了冲击。
不同年龄,阶层,国家地区,性格的人几乎不重合的出现在同一档节目中,令人感觉到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也同时为男女嘉宾之间的矛盾,冲突埋下伏笔。
电视娱乐节目的传播学解读——对《非诚勿扰》的传播解读_1151
电视娱乐节目的传播学解读——对《非诚勿扰》的传播解读“一档电视栏目要想获得其预期的传播效果,首先必须开掘、发现本栏目独特的资源优势,同时又必须符合电视栏目自身常规的生产、传播规律”。
江苏卫视的收视王牌节目《非诚勿扰》已经成为众多电视台中相同类型节目的翘楚,这个主要以电视相亲为内容的节目,因为主持人的诙谐幽默,嘉宾的犀利直言,相亲者生活、朴素的角色定位,相辅相成地完成了人与人沟通的一次巧妙表达,并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人们试图了解自己的一种需求,该节目一路走来收视长红,好评连连,并成为一档国际化的电视娱乐节目。
纵观现在的各种类型电视娱乐节目,从《非诚勿扰》的成功,我们似乎可以看到现象背后隐藏的深刻社会意义,由此也就对在节目定位,资源利用,艺术表现方面有一些个人的解读。
一、栏目定位。
电视栏目的定位,对于一档电视栏目来说,意味着大量的社会调查,并对收视群体的各种需求有着深入的了解。
作为一档生活服务类电视专栏节目,《非诚勿扰》顺应了我们所处的这个娱乐时代。
现在的观众喜欢娱乐,可以暂时的放下工作和生活的压力。
经历了对电视以及对其他具有话语全力的媒体的莫名崇拜和盲目接受的时期,现在的观众不喜欢被教诲,不喜欢高高在上的颐指气使。
那么,电视节目作为信息发布渠道,作为艺术欣赏介质,以及放松休闲的功能被进一步明晰。
因此一档男女相亲为内容的生活服务类电视节目满足了以上的种种潜在需求。
“《非诚勿扰》最开始把老年观众与青年观众作为主要的收视群体,注重节目的服务性、娱乐性,这样的定位与其他资讯类栏目区别开来,使得节目有了独特性。
”同时如此的定位又充满各种不确定性、延展性。
作为青年观众群,以相亲节目中的角色来转换自身角色,得到不同的信息,并成为有效的自我修正意见,他们在收视的时间的习惯上,不会太早;而作为老年观众群,则把这档节目作为自己了解孩子的一个渠道,也是围观心态的满足,由于生活习惯的原因,他们的收视时间靠前,一般会在央视《新闻联播》和本地《地方新闻》之后选择一个小时的时间来收看自己想看的节目,其中有连续剧,文艺节目。
非诚勿扰火爆的背后
通知规定电视台“严禁伪造嘉宾身 份,欺骗电视观众”、“不得选择 社会形象不佳或有争议的人物担当 主持人”、“不得讨论低俗涉性内 容,不得展示和炒作拜金主义等婚 恋观。”
• 前男友追回前女友 现场哭成一片 你被感 动了吗? • 讨论中,被骗的感觉涌上心头? • 怎么办?看时感动,看后痛骂 • 重拾理性 人性中保护功能的终极体现 • 我们不相信美好,习惯负面思维
反炒作时代来临
• • • • • 扒皮帖 真相帝 人肉搜索 爆料 『娱乐八卦』 [八卦江湖]史上最全《非诚勿 扰》嘉宾扒皮帖,持续更新ING...
现代媒体操作下普遍的上位性常规 手段
• • • • 炒作话题 轩然大波 受众反馈 同类对比
S
V
18男挑女
24女挑男
宁愿坐在宝马里面哭 也不要坐自行车 笑 ……
我的存款…… 学习节目制作来 的……
听你说话,我就觉得你 欠抽,我去找鞭子 去…… 还有三辆宝 马……
电视相亲节目“八宗罪”
• 节目中的话题也比较具有现实性和深度, 房子,是否能和父母同住,愿不愿意要孩 子……总的而言《非诚勿扰》在情感面做 的是相当充分的,这也是江苏卫视一贯的 强项。
选人准则
善于表达、勇于表达
• 节目主编陈辰 • 心得:以个性化资料片为主
• 《非诚勿扰》开播至今,目前已经有16万 人报名,网上有人戏谑男生报名排到了 2012,女生报名排到了2046,报名的火爆 程度可见一斑。
网友对整改的看法
扑(412):
--- 红陀 回帖时间:2010-06-16 19:08:54 【关注】【传呼】【道具】【回复】【给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诚勿扰》节目热播原因的分析
在江苏卫视2013 年跨年演唱会上,主持人孟非宣布,《非诚勿扰》节目在2012 年全国卫视所有栏目中获得收视率第一。
一个地方台的相亲交友节目何以能在全国众多娱乐节目中脱颖而出,久播不衰,连续创下收视率冠军,吸引了全国乃至世界华人的眼球,其原因值得我们认真地分析与思考。
一、剩男剩女现象使相亲交友成为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的物质财富急剧增加,同时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本应忙着谈婚论嫁的都市男女却疲于奔命,无暇顾及个人婚恋问题。
生存的压力在不断挤占他们私人空间的同时,也将他们的眼界历练得越来越高,加之多元化价值观的冲击,被剩或主动要剩的男女逐渐增多。
“剩男剩女”已不再是新鲜的网络词汇,而是逐渐演化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焦虑。
近几年来,各大媒体组织相亲会,年迈的父母替子女相亲的事例频现各大媒体的头条。
从2010 年起,沉
寂了几年的相亲交友类节目在重新定位包装后,适应时代需要卷土重来。
一方面,为剩男剩女提供了一个交友平台;一方面,给关注此问题的适婚男女的父母亲友们一个了解当下年轻人的择偶标准的渠道。
同时,一个社会热点问题,以电视节目这种更直接更大众化的方式呈现出来,必然会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二、节目内容展示了广阔真实的社会生活。
首先,每期男女嘉宾的遴选实行差异化策略:年龄跨度从20 岁到40 岁不等,地域跨度从大陆到台港澳甚至到国外,职业从私营业主、外企职员到科学家、艺术家乃至政府官员,嘉宾个性更是千差万别。
这种多样化、差异性在节目中相遇时就形成了多种思想的激荡,不同婚恋观的碰撞,多样社会文化的彰显,形成节目的一个亮点。
差异化也拓宽了受众群体,不仅是适龄男女,其他年龄段的观众也希望从节目当中获取他们所需要的东西,看到不一样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人生道路、人生选择。
其次,台上的男女嘉宾以80 后为主,他们率真的个性、犀利的语言为我们展示了当代人的爱情诉求,展
示了广阔、真实的社会生活。
《非诚勿扰》节目从一开始就宣称“只创造邂逅,不包办爱情”,它并不是以成功配对为主要目的,而是希望通过节目平台能展示当代人的爱情诉求,通过人们面对婚姻问题的真实反应,来展现现实生活中各种思想的碰撞。
从身高是不是爱情的障碍、结婚之后是不是和父母住在一起,到谈过几次恋爱才算正常、要不要孩子要几个孩子,如何对待异地恋、如何对待孩子教育,甚至如何对待拼命工作与享受生活、慈善问题等等,种种争论,或宏大,或琐碎,涉及到了恋爱婚姻甚至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转型期的中国众声喧哗,传统与现代、主流与个性、梦想与现实、世俗人情中根深蒂固的物质主义,以及单纯的道德理想中始终存在的打破世俗偏见的冲动,都在《非诚勿扰》的舞台上找到了可以共鸣的内容。
”①。
三、节目风格符合当前娱乐化的社会心态。
“娱乐化的社会心态有广泛的受众群体,他们一方面是衣食无忧但业余生活比较匮乏的一类人,另一方面是那些工作和精神压力较大,渴望寻求释放积虑的一类人。
于是他们选择观看那些让他们放松心情的电视节
目,使现在各种各样的娱乐节目大行其道。
”②46 岁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汤女士这样解释她和身为北京某名牌高校教授的老公每周末追看《非诚勿扰》的原因,“没有必要认真,就当作娱乐节目看一看笑一笑也挺好。
”《非诚勿扰》在交友节目中融入时尚、娱乐、情感因素增加看点。
现场的24 位女嘉宾,无论是身材容貌穿着打扮,还是言谈举止才艺展示,展现了良好的气质,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24 个女生对 1 个男生,这种极度不平衡的设计导致出现争抢或者共同抛弃男嘉宾的戏剧性效果。
加之节目中女嘉宾通过亮灯灭灯表达自己对男嘉宾的看法,2012 年新增加的爆灯等环节,更使节目悬念、冲突不断,充满了喜剧效果。
男女嘉宾之间的唇枪舌战,针锋相对的“口角之争”;主持人的幽默风趣,或尖锐或诙谐令节目笑料不断、劲爆好看。
麻辣的嘉宾、麻辣的主持、麻辣的语录、麻辣的话题,使得节目剧情跌宕、高潮迭起,让观众在有所感悟的同时获得放松愉悦,欲罢不能。
四、主持人的个人魅力是节目成功的点睛之笔。
好的主持人,会为节目增光添彩,增加人气。
由孟非、乐嘉和黄菡组成的铁三角形成了该节目的特色,是节
目的灵魂。
三位主持人成熟、睿智,对节目有着很好的掌控,各自角色分明且搭配得当,缺一不可,是节目的一大看点。
孟非赋予了节目理性、沉稳的气质和幽默风趣的风格,广受观众欢迎。
干净利落的主持中不忘适时地调侃和搞笑,“对于《非诚勿扰》这桌麻辣火锅,孟非可以做到一边利索地给火锅加上料,一边又不紧不慢地调节着火候。
他颇具特色的反讽,部分话题的升华,幽默风趣的语言都为节目增色不少,尤其是他对部分话题的煽风点火的同时又能回归主线,倡导出主流的价值文化,极强的随机应变能力和卓越的控场能力着实令人佩服。
”③。
嘉宾主持乐嘉和黄菡对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问题的补充和互动也成为该节目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乐嘉聪明睿智,言词犀利,敢爱敢恨,锋芒毕露,个性鲜明。
作为心理分析师,乐嘉看问题往往与众不同,不人云亦云,见解独特,别人不敢说的话,他敢说,别人不愿问的事,他敢问,给节目增添了深度,帮嘉宾抛开了世俗的表象,挖掘内心最真实的东西,许多看似毫不留情的批评与挖苦,其实是颇具营养的建议和提点。
除了男女嘉宾之间的对垒,孟非和乐嘉之间的调侃与碰撞也构成了节目的一大看点。
黄菡作为女嘉宾主持,高雅知性,温和善良,以女性的温柔和学者的睿智为节目带来和煦的春风、温暖的阳光。
既能从女性的视角来看待恋爱婚姻家庭中的诸多问题,又能以学者的理性和深刻来分析现象背后的哲理,同时,用温和的女性形象淡化了节目中的火药味,在两个伶牙俐齿的男人中把握着谈话的节奏感和平衡。
黄菡的点评含蓄、委婉、留有余地,和乐嘉的尖锐犀利形成了互补,刚柔相济,相得益彰。
五、节目编排的快节奏与冲突性。
《非诚勿扰》的节目编排节奏相当快,而且善用多种冲突,自始至终充满了悬念,不断有新的看点和话题出现,激发了观众们的好奇心和共鸣感。
与传统相亲节目中男女嘉宾各若干人历经几轮环节的相知相识,最后集体揭晓答案的方式不同,《非诚勿扰》采用的是英国同类型节目《Take me out》的一个男嘉宾对多个女嘉宾的模式,这一过程分为三个环节,分别是“爱之初体验”、“爱之再判断”
和“爱之终决选”。
每一个环节只有大概 5 分钟左右,一位男嘉宾从上场到退场基本维持在15 分钟左右,节目的节奏快,不拖沓。
一名男嘉宾从走上舞台的那一刻开始,就要同时面对24 位不同年龄、容貌、学历、家境、职业的女生,在“爱之初体验”、“爱之再判断”和“爱之终决选”的过程中,迥异的婚恋观在舞台上激烈交锋。
就像粉丝们评价的那样:“情节”设置就像情景剧,两三分钟一个小高潮,七八分钟一个大高潮,完全遵循了电视剧的规律,很戏剧化。
节目在每位男嘉宾出场时设置了选择心动女生的环节,这就使得观众在观赏过程中一直伴随着猜测和悬念感;2012 年改版后又增加了女嘉宾“爆灯”环节,增强了女嘉宾的主动性;增加了“飘柔爱转角”为牵手不成功的男生再提供一次机会,使节目更加具有戏剧性。
同时,节目过程中将现场互动与视频、音频、图片、采访等多种方式相结合,活泼的形式,声音与画面的不断转换极大地缓解了观众的疲劳,应景的音乐更是激起了嘉宾与电视观众的心理共鸣。
总之,整个节目的编排符合了现代人快节奏、时尚、有冲突性的要求。
六、节目的话题性与网络等新媒体的参与。
不可否认,《非诚勿扰》的爆红跟节目自身具有制造话题的能力有一定的关系。
非诚勿扰其实是一个社会论坛,会随时植入一些有意思的社会话题,期期如此,引人回味。
而网络视频等新媒体为节目话题的延伸提供了讨论、发酵的平台,也加快了节目的传播速度,扩大了传播范围,对提高收视率功不可没。
节目中男女嘉宾的言谈举止大多有着很强的个性,从开始的“富二代”刘云超、“宝马女”马诺,“拜金女”朱真芳,到近期的西游女吴铮真、熟女女神刘佳妮、副乡长戴彬等等,凭借自身的个性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引起了广泛讨论。
在男女嘉宾的交流过程中,双方也经常是口无遮拦,尖锐的话语经常出现,造成了场上的冲突不断,话题连连。
“它不满足于温情斯文的相亲交友,甚至没打算促成任何一对男女,连装出这种态度都不肯,它要的是鲜明的话题性、凶狠的两性搏杀,以容纳那些困扰着人们的现实问题,金钱、房价、家庭关系、大男大女。
”④和曾经的选秀明星们一样,在《非诚勿扰》的贴吧里,几乎每个嘉宾都拥有自己的忠实“粉丝”,他们热切地讨论每个人的去留,然后
旗帜鲜明地把节目中的话题延展开去。
一个粉丝这样留言:“这个节目的走红,反映出很多人心里缺乏一些东西。
越是缺乏的时候,人们就越渴望去获取。
正是因为对自身的迷茫,所以才想通过《非诚勿扰》节目里男女嘉宾的对话,更多地了解别人的态度。
”网络等新媒体的参与大大推动了节目的快速走红,收视率的一路飙升。
总之,《非诚勿扰》节目的成功开创了中国婚恋交友节目的新天地,让婚恋节目走出了狭窄的诉求,具有了广阔的社会背景和丰富厚重的现实意义,也为电视观众提供了一场雅俗共赏的精神大餐,是一个值得深入分析研究的文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