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儒林外史》与《官场现形记》讽刺艺术比较
指导教师张岳林
摘要:讽刺艺术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本文将对两部经典小说: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与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的讽刺艺术作一比较,本文主要从讽刺对象、讽刺技巧、讽刺目的等三个方面探讨分析《儒林外史》与《官场现形记》讽刺艺术的特点,及两部作品讽刺艺术所表现的异同点,从而揭示其传承发展关系。
关键词:《儒林外史》《官场现形记》讽刺艺术比较
On the "Scholars" and "Bureaucrats" Comparison of
satirical art
Abstract:Ironically, the history of art in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Chinese Literature, this classic novel will be two: Wu jingzi "Scholars "and li boyuan "Bureaucrats, "the satirical art of making a comparison, mainly from the ironic perspective, the purpose of satire, irony Skills in three aspects of "Scholars" and "Bureaucrats" features the art of satire and satirical works of art of the performance of two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thus revealing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ir relationship.
Key words: "Scholars " "Bureaucrats" Art of Satire Comparison
伊恩·杰克在《蒲柏》书中讲到“讽刺源于批评的本能;它是变成了艺术的批评”。当人们对某些事物心怀不满时便会自然产生某种激愤情绪,而这种情绪需要宣泄引导,便会形成讽刺。在中国最后一个漫长的封建时代,清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显示出无可救药的腐朽性。不合理的社会秩序和其造成人内心灵魂的扭曲与变形,在给作家灵魂带来极大的痛苦,同时也为作家带来了灵感和丰富的题材。面对黑暗社会的现实,清代长篇讽刺小说作家“以痛哭流涕之笔写嬉笑怒骂之文”,创作出大量优秀的讽刺文学作品,《儒林外史》与《官场现形记》是这时期中国讽刺小说史上两座高峰。《儒林外史》奠定了我国古典讽刺小说的基础,为以后讽刺小说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晚清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显然有受到了《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的影响,在艺术上有许多异中见同,同中又有异之处,特别是在讽刺艺术方面,其讽刺的形式和讽刺的深度确实具有可比性,本文试将二书的讽刺艺术作一比较。
讽刺艺术在我国文学上有着悠久的传统,其渊源可追溯到《诗经》和先秦寓言及晋唐小说中讽刺成分。到了明清以后,讽刺手法的广泛运用,像《西游记》、《聊斋志异》等神魔志怪之作,都包含着一些脍炙人口的讽刺篇章,像《金瓶梅》、《三言二拍》等这类现实主义作品,其绝妙的讽刺情节更是时时可见。本文主要讨论是产生于清中叶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和晚晴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他们以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辛辣的讽刺艺术成就屹立于
中国古典小说的前列,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
一、写作背景
从作者的生活时代看,吴敬梓生活在清初,与欧洲文艺复兴和十八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很相似。其主要特征为个性解放。当时的社会现状是:一方面清初封建统治者为巩固其刚建立的封建王朝,除了实行八股科举选拔官吏,吸收汉人任职来笼络知识分子外,还进一步加强对思想文化乃至学术领域的控制,确立程朱理学独尊地位,使知识分子遵从三纲五常的天理。另一方面,是清代的哲学思想和文学创作又与程朱理学针锋相对,并掀起了反八股科举、反禁欲主义的思想启蒙运动。而李伯元生活在清末,十九世纪末期,清廷政治日趋腐败,统治者对内加紧盘剥,贪官酷吏横行,卖官鬻爵之风大盛。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对外政策的一味妥协退让,“屡挫于外敌(英、法、日本)”,“群乃知政府不足与图治,顿有掊击之意”。正是这种写作动机驱动下,晚清讽刺文学蓬勃兴起。吴敬梓,李伯元是以文学为武器,对八股科举制度,官场的丑行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当然吴、李并不是一开始就走上反八股科举和封建社会制度的道路的,而是有变化发展过程的。吴、李都是儒家文化培养出来的知识分子,他们饱读诗书,热衷功名,都想沿着科举仕途向前走。科场屡遭失败后,他们才逐渐认识到八股科举和封建制度的腐朽以致改弦易辙,绝以功名。
二、讽刺对象的比较
《儒林外史》将讽刺的矛头投向了儒林科场,着力刻画为功名所累的封建士子们在追名逐利的竞争中摇尾乞怜的丑恶嘴脸,并试图通过这部“儒林丑事”挖掘造成封建知识分子灵魂痛苦和人格丧失的深刻的社会根源,体现了作者对封建知识分子命运的极大关注与同情。
中国的知识分子自春秋战国以来逐渐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尽管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他们饱经沧桑,历经磨难,却依然能高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口号,仰着高贵的头颅,骄傲而自尊地前行。可时至清代,一切都已不复存在,由于科举制度实行多年,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早已在人们心中发芽生根,认为仕可以改变生活状况,跃为人上人的想法就像毒品一样在侵蚀士子的灵魂,是其沉溺于追逐名利富贵以至于逐渐丧失人格的独立和心灵的自由。这一切都在吴敬梓笔下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闲斋老人《儒林外史序》指出:“其书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有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如周进、范进等。
《官场现形记》与《儒林外史》比较来看其讽刺对象由儒林转至仕林,由科场转向官场。《官场现形记》是作者李宝嘉有感于当时吏治腐败而作,是一部讨伐官场的檄文,内容以揭发官场黑暗为主,它不仅为官场“现形”,更揭示其丑恶灵魂。文章主要从改良派的立场出发,揭露和抨击了清政府官僚机构的黑暗和腐朽,是晚清官僚统治集团的真实写照。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