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民币升值与国际贸易顺差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中国国际贸易顺差基本情况
一、中国国际贸易顺差现状
贸易顺差是指在特定年度一国出口贸易总额大于进口贸易总额,又称“出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经历了“由逆转顺”的过程。1978年至今,中国贸易平衡按震荡幅度特征可划分成三个阶段,分界点大致是在1994年和2004年。
第一阶段:以贸易逆差为主的阶段(1978--1993年)。这16年间,中国对外贸易顺差和逆差交替出现,贸易额和波动幅度都较小。这一阶段除了80年代的1982、1983两年和90年代的1990、1991、1992三年,共五年为贸易顺差外,其余年份均属于贸易逆差,其中,1985年为贸易逆差最多的年份,逆差额达到149.02亿美元。
第二阶段:较小贸易顺差阶段(1994--2003年)。这一阶段,中国实现了持续顺差,波动幅度明显高于第一阶段。10年间,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的年均增长率为52.7%,每年平均顺差规模为250亿美元,贸易顺差呈现起伏增长的状态。
第三阶段:较大贸易顺差阶段(2004年至今)。这一阶段,贸易顺差显著增高,增幅较第二阶段又有所提高。2005年,中国外贸顺差跳跃式增长,达到1018.8亿美元,同比增长2174%。到2007年,中国贸易顺差再创新高,达到2622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847.3亿美元成为仅次于德国的世界第二大顺差国。2012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38667.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2%。其中出口20498.3亿美元,增长7.9%;进口18178.3亿美元,增长4.3%;贸易顺差2311亿美元,扩大48.1%。
二、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的结构性特点
从全国来看,贸易顺差地区分布不平衡。从贸易国别来看,中国的主要贸易顺差来源地具有区域性。从贸易方式来看,加工贸易为贸易顺差主要来源。从贸易主体结构来看,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为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从商品结构来看,以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等为主的工业制成品是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从交易效果来看,贸易顺差是以出口商品的价格和数量为主要竞争手段换来的。从交易项目来看,货物贸易顺差是中国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服务贸易连年逆差。
三、贸易顺差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
一个国家的持续对外贸易顺差通常被认为该国的出口商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
力,并由此可积累相当的对外支付能力或对外债权。自2008年以来,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贸易顺差对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偿付能力,应对世界金融危机,改善国内产业水平,推动技术进步,增强抗风险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中国长期持续、巨额的贸易顺差也带来了负面影响:
(一)加大贸易摩擦影响对外贸易
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的不断增长,使中国遭遇的国际贸易摩擦越来越多,国外对中国产品的非关税贸易壁垒和产品设限也越来越高。目前,中国的贸易摩擦对象不断扩散,由美、欧等发达国家向印度、南非等发展中国家蔓延。此外,贸易摩擦的领域也不断扩大,从传统出口产品向机电、轻工、化工等产品不断延伸。近年来,中国的家具、皮鞋、彩电及制药等行业的出口商品不断遭遇来自欧美各国的反倾销诉讼。由于中国出口产品知识产权的匮乏,尽管拥有了较强的价格竞争优势,却不得不应付越来越多的国际贸易争端,从而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可见,过大的贸易顺差不利于中国对外贸易的健康稳定发展。
(二)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
中国逐年剧增的贸易顺差是西方国家指责中国制造“全球不平衡"的主要依据,是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强迫人民币升值的主要理由。中国于2005年7月21日进行汇率制度改革,将人民币一次性升值2.1%,2007年,中国兑换美元的汇率达到7.50。到2013年6月,中国兑换美元的汇率最高达到6.12。一般认为,一国货币的升值,会相对增加该国出口商品的成本,削弱其产品的国际比较优势。目前,中国出口商品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较低的人力成本因素取得比较优势,人民币升值会加大中国出口产品成本,从而使中国部分产品丧失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利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三)资源流失环境污染等问题凸显
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的持续增长,是中国长期以来实施出口导向政策的必然结果。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中国逐渐成为了“世界加工厂”。中国的“世界加工厂"的角色实际上建立在消耗大量资源和能源的基础之上。20世纪90年代以来,加工贸易成为中国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而加工贸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加工贸易。外资企业利用中国的能源进行生产,再将产品出口到国外,实质上是中国帮助其他国家解决了能源紧缺问题。然而,能源和资源有限且不可再生,中国是一个能源相对紧缺国家,长期下去,将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此外,中国的加工贸易大多以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如纸张、皮革、纺织品、金属制品等。这些产品的生
产环节很多都会对环境产生严重的污染。同时,由于加工贸易中很大一部分是外资企业,国外企业通过投资把对环境污染严重的产业转移到中国来,加剧了中国生态环境的恶化。因此,如果中国贸易顺差过大的问题不能得到妥善解决,其对资源紧缺、环境污染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将会大于贸易顺差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正面影响。
第二章中国国际贸易顺差与人币升值的关系
一、中国国际贸易顺差过大迫使人民币升值
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及其特点给人民币汇率造成了重大影响。首先,巨额且在快速增长的贸易顺差不禁让贸易伙伴感到经济失衡,他们纷纷要求通过货币汇率调节来实现经济再平衡,从而在国际经济社会中凸显出了对人民币升值的要求。其次,由于我国对外贸易顺差主要来自美国与欧盟,这就增加了经济和政治大国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迫使我们更加快速上调人民币汇率。以下具体从国际和国内角度分析:
(一)国际政治角度
人民币汇率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国际政治问题。一些西方国家频频呼吁人民币升值,背后还另有原因。他们简单地将人民币币值水平与其本国制造业的衰退联系在一起,试图强迫人民币升值。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一是人民币汇率过低。二是中国外汇储备过高,中国入世以来,并没有出现进口激增,相反贸易顺差大幅增加。三是中国廉价商品大量出口造成世界通货紧缩。人民币汇率之争的根本目的,就是美国希望通过人民币升值,阻碍中国商品大规模进入美国。其他经济大国亦是如此。
(二)国内经济角度
人民币升值的原因来自中国经济体系内部的动力。内部影响因素有国际收支、外汇储备状况、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状况、经济增长状况和利率水平。人民币升值与国家缓解目前“经济过热”的顾虑相一致。因为在固定汇率下,升值压力会被转化为通胀压力,即外汇占款导致货币供给量上升,带来通胀压力。扩大人民币浮动范围会缓解升值压力向通胀压力的转换,即人民币升值会对国内价格形成向下的压力。
二、人民币升值不能解决贸易顺差过大问题
(一)人民币升值的过程
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基本上是在不断升值的。这个升值过程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平稳阶段:2005年7月2日至2006年5月15日,是人民币兑美元首次破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