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教案.docx

合集下载

《城南旧事》的教案设计

《城南旧事》的教案设计

《城南旧事》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通过阅读《城南旧事》,了解作品的背景和作者。

(2)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理解作品的主题。

(3)学会欣赏名著,提高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城南旧事》。

(2)学会对比分析,了解不代、不同背景下的社会现象。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品中所表现的真挚的友情、亲情和师生情。

(2)认识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与融合,理解历史的变迁。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了解作品背景,作者及创作动机。

(1)介绍老北京的历史、地理、风俗习惯。

(2)分析作品中的真实与虚构,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2. 第二课时:分析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

(1)讲述英子童年的往事,分析英子、宋妈、爸爸、妈妈等人物形象。

(2)探讨作品中的善恶美丑,认识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与融合。

3. 第三课时:欣赏名著,提高阅读能力。

(1)欣赏作品中的精彩片段,体会作者的语言风格。

(2)学会对比分析,提高审美能力。

4. 第四课时:合作探讨,深入解读《城南旧事》。

(1)分组讨论,总结作品的主题思想。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5. 第五课时:实践与拓展。

(1)编写一篇关于《城南旧事》的读后感。

(2)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作品中的场景。

三、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2. 运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帮助学生理解作品主题。

3. 采用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利用情境教学法,模拟作品中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作品魅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城南旧事》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范文

《城南旧事》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范文

《城南旧事》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一、教学目标2. 通过阅读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3. 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小说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进行探讨。

4. 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文学批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城南旧事》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简介。

2. 人物形象分析:英子、宋妈、爸爸、妈妈等。

3. 故事情节概括:重点分析英子与宋妈的关系、英子成长过程中的变化等。

4. 主题思想探讨:童年记忆、成长烦恼、家庭亲情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城南旧事》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阅读指导: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小说。

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小说中的重点情节和人物关系,分享自己的看法。

4.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提炼出小说的主题思想。

四、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兴趣的提高: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以及课后主动阅读的情况。

2. 学生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的理解:通过课堂讨论、回答问题等方式评估学生的理解程度。

3. 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关注学生在讨论中的观点表达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资源1. 《城南旧事》原著:提供给学生阅读,以便深入理解小说内容。

2. 相关评论文章: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观点,拓宽视野。

3. 历史背景资料:为学生提供关于作品背景的知识,有助于深入理解小说。

六、教学活动1. 课前准备:请学生提前阅读《城南旧事》原著,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 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对小说中的重点情节和人物进行分析,分享自己的看法。

3.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小说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再现,增强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4. 小组分享: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分享角色扮演的心得体会。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对《城南旧事》的背景、人物、情节等进行讲解,为学生提供基础知识。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城南旧事最新教案

城南旧事最新教案

城南旧事最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城南旧事,了解作者林海音及她的写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了解课文背景,提高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培养学生对友情、亲情等美好情感的感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能力。

(3)了解课文背景,感受城南旧事。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情感描绘,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联系实际生活,感悟亲情、友情等美好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林海音及她的写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城南旧事”,提问:“你们对城南有什么印象?”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氛围。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与同学讨论,了解城南旧事。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各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疑问。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情感描绘,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5. 情感体验(1)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论对亲情、友情等美好情感的感悟。

(2)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寻找感悟,联系实际生活,提高人文素养。

四、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故乡的短文。

2. 拓展作业:(1)推荐阅读林海音的其他作品,如《窗下的树皮小屋》等。

(2)观看改编自《城南旧事》的电影,对比课文与电影的不同之处。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城南旧事》的教案设计

《城南旧事》的教案设计

《城南旧事》的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城南旧事》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引导学生欣赏《城南旧事》的经典片段,体会作品的文学价值。

激发学生对后续课程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城南旧事》的作者林海音及作品背景。

选取《城南旧事》的经典片段进行欣赏和分析。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预习下一章节。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欣赏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

第二章:作者及作品背景介绍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城南旧事》的作者林海音及其创作背景。

引导学生理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历史背景。

2.2 教学内容介绍作者林海音的生平和创作经历。

分析《城南旧事》反映的社会历史背景。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深入阅读《城南旧事》。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等教学方法,让学生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

第三章:情节分析3.1 教学目标让学生分析《城南旧事》的主要情节。

引导学生理解作品中的主题思想。

3.2 教学内容分析《城南旧事》的主要情节。

探讨作品中的主题思想。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分析作品中的角色形象。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情节和主题。

第四章:角色分析4.1 教学目标让学生分析《城南旧事》中的主要角色形象。

引导学生理解作品中的角色关系。

4.2 教学内容分析《城南旧事》中的主要角色形象。

探讨作品中的角色关系。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思考作品中的角色发展。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深入理解角色的形象和关系。

第五章:作品主题探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城南旧事》的主题思想。

引导学生思考作品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5.2 教学内容探讨《城南旧事》的主题思想。

分析作品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5.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和启示。

第六章:文学特色分析6.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城南旧事》的文学特色。

引导学生欣赏作品的语言、风格和表现手法。

课文《城南旧事》教案

课文《城南旧事》教案

《城南旧事》教案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城南旧事》是著名作家林海音以其童年生活为背景创作的一部小说。

本课程通过学习《城南旧事》,让学生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故乡的眷恋,领略北京城南的风土人情。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林海音及《城南旧事》的创作背景,把握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1.2.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小说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故乡的眷恋,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人文素养。

1.3 教学重难点1.3.1 重点:掌握《城南旧事》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1.3.2 难点:深入理解小说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第二章:人物形象分析2.1 人物概述本章节主要对《城南旧事》中的人物进行概述,包括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

分析人物的个性特点、形象特征及其在故事中的作用。

2.2 教学目标2.2.1 知识与技能: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人物的个性特点和形象特征。

2.2.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深入理解人物形象在故事中的作用。

2.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中人物的鉴赏能力,感受作者对人物的刻画技巧。

2.3 教学步骤2.3.1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2.3.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人物的个性特点、形象特征及其在故事中的作用。

第三章:故事情节梳理3.1 故事梗概本章节对《城南旧事》的故事情节进行梳理,主要包括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分析故事情节中的矛盾冲突和发展变化。

3.2 教学目标3.2.1 知识与技能:掌握《城南旧事》的故事情节,了解事件的发展变化。

3.2.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分析故事情节中的矛盾冲突。

3.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中故事情节的鉴赏能力,感受作者的叙事技巧。

课文《城南旧事》教案

课文《城南旧事》教案

课文《城南旧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城南旧事》,让学生了解老北京的历史文化,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故乡的眷恋。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阅读兴趣。

3. 学会从文中抓住关键信息,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文章进行适当的分析和评价。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城南旧事》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子和段落。

3. 探讨课文中所表现的人物形象和人物关系。

4. 理解作者对童年和故乡的怀念之情。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和段落。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互动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4.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感受老北京的风土人情。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介《城南旧事》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3. 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子和段落,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4. 探讨课文中所表现的人物形象和人物关系,理解作者对童年和故乡的怀念之情。

5. 课堂小结,梳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五、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所学,对课文《城南旧事》进行简要的评价。

2. 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分析其中的关键词句和段落,体会作者的表达意图。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童年回忆的短文。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在阅读理解、分析评价和表达能力方面的提升。

2. 关注学生对老北京历史文化了解的深度,以及对作者情感的共鸣。

3. 评估学生对文学作品鉴赏能力的提高,以及对阅读的兴趣和习惯的培养。

七、教学资源1. 《城南旧事》原著,供学生阅读和参考。

2. 老北京图片、视频等资料,用于创设情境,增强学生对时代背景的了解。

3. 相关文学评论和分析文章,供学生拓展阅读。

4. 课堂讨论模板和评价标准,用于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讨论和自我评价。

八、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京味儿语言和文化背景。

课文《城南旧事》教案.doc

课文《城南旧事》教案.doc

课文《城南旧事》教案教学目标:1、感受原文在字里行间体现出的感情。

2、了解全文的结构和线索。

3、体会原文的伏笔的运用。

一、引入本文节选自台湾女作者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这篇小说是以作者的童年生活为原型,描写了一个孩子在经历了一系列人生的波折后,最终认识到自己不再是一个小孩子,而带着种种疑惑,告别了童年。

本文重点描述了父亲的形象,字里行间无不充满了对父亲的爱。

伴随着这种爱,英子告别了她的童年,走向了成熟。

让我们追随作者的脚步,去感受这种爱,追寻作者告别童年的脚步。

学生浏览全文后回答二、整体把握速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1.文中几次写到了爸爸的花?(读相关部分)2.对花的描写起了什么作用?(象征爸爸身体,贯穿了全文)3.在这些描写中又写了哪些事,引起了哪些回忆?(根据学生的回答,将课文分段)1. “我”的襟上别着爸爸种的夹竹桃。

一(1-12)爸爸没有参加“我” 的毕业典礼,我想起昨天在医院看望爸爸的情景。

二(13-31)“我” 想起爸爸逼“我”上学的事。

2.院里的花今年都还没有上麻渣,因为爸爸得了重病。

而平时爸爸最喜爱花。

三(32-34)“我”想起院里的花今年都没有上肥,而爸爸平时最喜爱花。

四(35-53)毕业典礼上“我”认识到自己已经长大了,想起过去爸爸让单独去汇钱的事。

3•爸爸的夹竹桃的枝子垂落了,而石榴也掉了好几个。

五(54- 67)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长大了。

学生齐读讨论回答三、探究写作思路本文的题目是《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个题目实际上具有两层含义,是哪两层含义呢?(一是实指爸爸种的夹竹桃的垂落,二是象征禀性爱花的爸爸的辞世。

)贯穿全文的线索不仅仅是对爸爸爱花的描写,还有一条什么线索呢?(毕业典礼)而作者在描写中又插入了一系列的回忆,这种写作手法叫做什么?(插叙)学生单独回答而这些回忆的展开以及下文的事情在文章的开头都有伏笔。

英子回家后得知爸爸死讯时,表现出从来没有过的镇定和安静。

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与“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这句话相对应)第一段写爸爸对她说的话,还和下文的哪些事情相对应?“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城南旧事》指导课教案

《城南旧事》指导课教案

《城南旧事》指导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城南旧事》,使学生了解老北京的历史文化,感受作者对童年和故乡的怀念之情。

2. 培养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概述:《城南旧事》是著名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通过对老北京城南地区的生活场景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童年和故乡的怀念之情。

2. 人物介绍:让学生了解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如英子、宋妈、爸爸、妈妈等,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命运。

3. 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老北京的历史文化,感受作者对童年和故乡的怀念之情。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 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感受老北京的风土人情。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让学生简要介绍自己了解的老北京的历史文化。

2. 阅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故事情节,了解人物关系。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性格特点和命运,分享自己的感悟。

4. 教师总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作者对童年和故乡的怀念之情。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观点阐述的清晰度和逻辑性。

2. 阅读理解: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提问,评估学生对《城南旧事》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的理解程度。

七、课后作业:1. 完成对《城南旧事》的阅读,确保对故事情节和人物有全面的了解。

2. 写一篇读后感,内容包括:对故事的概括、对人物的评价、对自己的启示等。

3. 选择一部其他有关北京历史或文化的小说进行阅读,作为对比和拓展。

八、教学资源:1. 《城南旧事》原著书籍或电子书。

2. 关于老北京历史文化的图片、视频资料。

《城南旧事》阅读课教学设计教案

《城南旧事》阅读课教学设计教案

《城南旧事》阅读推荐课教学设计教案.doc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一、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城南旧事》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2. 激发学生对《城南旧事》的阅读兴趣。

3. 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介绍《城南旧事》的作者林海音及作品背景。

2. 分析《城南旧事》的独特魅力及文学价值。

3. 分享《城南旧事》中的精彩片段,引发学生阅读兴趣。

三、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提问学生是否听说过《城南旧事》这本书,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

2. 介绍作者:介绍林海音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动机。

3. 分析作品:分析《城南旧事》的独特魅力和文学价值,强调作品的艺术特点。

4. 分享精彩片段:挑选《城南旧事》中的精彩片段进行朗读,让学生感受作品的语言魅力。

5. 引发阅读兴趣:鼓励学生阅读《城南旧事》,并提醒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注意体会作者的写作风格和情感表达。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城南旧事》的兴趣。

2. 课后收集学生的阅读感悟,评估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能力。

教案第二章:人物形象分析1. 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城南旧事》中的人物形象。

2. 培养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作品中人物的喜爱或关注。

二、教学内容:1. 分析《城南旧事》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2. 探讨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

3.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人物形象的个性特点。

三、教学步骤: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城南旧事》中的人物形象。

2. 分析主要人物形象:以英子为例,分析其性格特点、家庭背景等。

3. 探讨人物形象塑造手法: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如何通过言行举止、心理描写等手法塑造人物形象。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作品中其他人物形象,分享各自的看法。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

2. 课后收集学生的讨论成果,评估学生对作品人物形象的鉴赏能力。

城南旧事教案

城南旧事教案

城南旧事最新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城南旧事》,让学生了解老北京的历史文化,感受作者对童年和故乡的怀念之情。

2. 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学会欣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语言特色,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惠安馆》了解惠安馆的历史背景,认识主要人物英子及其父母。

分析小说开头段的景物描写,体会其作用。

通过人物对话,了解当时的社会风俗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 第二章:《荒野》学习小说中的荒野描写,感受其神秘氛围。

分析英子与荒野中的动植物的互动,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

理解英子对荒野的特殊情感,体会童年的美好回忆。

3. 第三章:《宋家兄弟》认识宋家兄弟的性格特点,分析他们与英子的关系。

通过情节的发展,了解当时社会的家族矛盾和人性冲突。

引导学生思考友情、亲情和道德价值观在小说中的体现。

4. 第四章:《爸爸的花》学习小说中对花的描写,理解爸爸对花的热爱和英子对爸爸的敬爱。

分析爸爸的花在故事情节中的作用,体会其在英子心中的意义。

引导学生从花的故事中领悟人生哲理。

5. 第五章:《冬阳·童年·骆驼队》认识骆驼队的历史背景,了解英子的童年生活。

通过回忆童年往事,感受英子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小说中的重要情节和人物进行详细解读。

3.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4. 运用情感教育法,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怀念之情,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在课后作业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学生阅读感悟:收集学生的阅读笔记和感悟,评估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考能力。

五、教学资源1. 《城南旧事》原著:为学生提供原著书籍,方便学生随时查阅和阅读。

《城南旧事》指导课教案

《城南旧事》指导课教案

《城南旧事》指导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城南旧事》,使学生了解老北京的历史文化,体会作者对童年和北京这座城市的怀念之情。

2. 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教材:《城南旧事》2. 教学重点:了解老北京的风土人情,感受作者的怀念之情。

3.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城南旧事》的作者及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阅读分享:学生分组阅读《城南旧事》的不同章节,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感悟。

3. 主题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作品中的主题展开讨论,如童年、家乡、变迁等。

4. 文化探究: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老北京的历史文化,体会作品中的文化内涵。

5. 情感体验: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写作、绘画、表演等创作活动,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笔记、心得体的质量和数量。

2. 学生在讨论、探究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3. 学生创作活动的成果及表现。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城南旧事》2. 参考资料:关于老北京的历史、文化、民俗等方面的资料。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白板、黑板等。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城南旧事》相关章节,了解故事情节,搜集老北京文化相关资料。

2. 课堂导入:教师以图片或视频形式展示老北京的风貌,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城南旧事》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和时代背景。

4. 分享交流:每组选取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5. 主题演讲:学生围绕“我与家乡”的主题进行演讲,分享自己对家乡的感悟和热爱之情。

七、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 互动式教学: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 情感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体验作品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城南旧事》的教案设计

《城南旧事》的教案设计

《城南旧事》的教案设计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城南旧事》的兴趣。

2. 介绍作者林海音及作品背景。

教学内容:1. 向学生介绍《城南旧事》是一部以北京城南为背景的小说。

2. 简要介绍作者林海音的背景及创作动机。

3. 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

教学活动:1. 播放与《城南旧事》相关的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兴趣。

2. 向学生分发作者林海音的介绍资料,让学生了解作者的背景。

3. 组织学生讨论他们对城南地区的了解和印象。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兴趣表现。

2. 收集学生的讨论观点和问题。

第二章:人物分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小说中的主要人物。

2. 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动机。

教学内容:1. 介绍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包括小英子、宋妈、爸爸等。

2. 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动机和关系。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章节,注意人物描写和对话。

2.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人物进行分析。

3. 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分析结果,并分享人物的特点和动机。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的分析深度和理解能力。

2. 收集学生的讨论观点和问题。

第三章:情节分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小说的情节发展。

2. 分析情节中的冲突和解决。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章节,注意情节的发展和变化。

2. 分析情节中的冲突和解决方式。

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讨论情节的发展和变化,以及冲突的产生和解决。

2. 引导学生思考情节对人物的影响和人物对情节的推动作用。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的分析深度和理解能力。

2. 收集学生的讨论观点和问题。

第四章:主题探讨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2. 引导学生思考主题对当代社会的意义。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思考小说的主题思想,如成长、变迁、亲情等。

2. 分析主题在小说中的表现和体现。

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讨论小说的主题思想,并分享他们对主题的理解。

2. 引导学生思考主题对当代社会的意义和启示。

课文《城南旧事》教案

课文《城南旧事》教案

《城南旧事》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城南旧事》,让学生了解北京城南的风土人情,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故乡的热爱。

1.2 教材分析《城南旧事》是林海音以其童年生活为背景创作的一部小说,描绘了20世纪初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的生活。

本书通过英子童稚的双眼对当时北京社会生活的深刻观察,展现了当时封建社会的种种矛盾。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景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讨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第二章:作者简介2.1 林海音生平介绍林海音,原名林含英,是我国著名女作家,出生于北京,曾任《世界日报》记者、编辑。

她的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老北京的风土人情,代表作有《城南旧事》、《窗下的树》等。

2.2 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林海音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加深对《城南旧事》的理解。

第三章:故事梗概3.1 主要人物英子、宋妈、爸爸、妈妈、阿长等。

3.2 故事情节本书通过英子的童年视角,讲述了她在城南度过的快乐时光,以及与家人、邻居之间的点点滴滴。

书中描写了宋妈的悲惨遭遇、爸爸的教书生涯、妈妈的贤良淑德以及阿长的善良正直等,展现了当时北京城南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3.3 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总结故事梗概,提高概括能力。

第四章:教学内容与目标4.1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城南旧事》,了解北京城南的风土人情,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故乡的热爱。

4.2 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2)能够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感受城南的美好时光;(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优美词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第五章:教学重点与难点5.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2)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感受城南的美好时光;(3)运用课文中的优美词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5.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故乡的热爱。

第六章:教学过程6.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老北京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城南旧事》的兴趣。

《城南旧事》教案范文

《城南旧事》教案范文

《城南旧事》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城南旧事》的基本内容,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

(2)学习并运用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童年时光的怀念和对故乡的热爱。

(2)培养学生珍惜友情、关爱他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城南旧事》的基本内容。

2. 重点词汇和句型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

2. 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表达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文《城南旧事》的相关材料,如图片、视频等。

2. 课堂导入:教师通过引入相关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情境。

3.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城南旧事》,理解故事情节,掌握重点词汇和4.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探讨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情感表达。

5. 课堂展示:各小组代表进行课堂展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6. 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7. 课后作业:学生根据课堂学习内容,完成相关的阅读理解和写作任务。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合作态度。

2. 理解与表达: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和运用英语进行表达的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资源1. 课文《城南旧事》的原文。

2. 相关背景资料:关于老北京的历史、文化、风俗等。

3. 参考译文:为学生提供课文的参考译文,以便于理解和对照。

七、教学步骤1. 第一步: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故事情节。

教师提问: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故事的主要情节是什么?2. 第二步: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并运用课文中出现的重要词汇和句型,如“怀念”、“童年”、“故乡”等。

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教案

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教案

《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城南旧事》,使学生了解老北京的历史文化,感受作者林海音对童年和北京的情感。

2. 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书本内容:阅读《城南旧事》前五章,了解故事背景,初步感知故事情节。

2. 文化背景:了解老北京的历史文化,如胡同、四合院、庙会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感受作者的情感。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老北京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老北京的历史文化背景。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阅读感悟。

3. 案例分析法:分析故事中的具体情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城南旧事》及作者林海音,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前五章内容,了解故事情节。

3. 讲解分析:讲解老北京的历史文化背景,如胡同、四合院、庙会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

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阅读感悟,交流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5. 案例分析:分析故事中的具体情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

6.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阅读《城南旧事》。

六、教学内容1. 书本内容:阅读《城南旧事》第六至十章,跟进故事情节的发展,深入理解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 情感教育:通过故事情节的分析,引导学生体会成长的烦恼与快乐,珍惜友情。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探讨故事主题。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故事中体会成长的意义,联系自身进行思考。

八、教学方法1. 比较法:通过对比分析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人物形象。

2. 情感体验法: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会故事中的情感变化。

九、教学过程1. 回顾与导入: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环节。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第六至十章内容,关注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城南旧事教案

城南旧事教案

城南旧事教案城南旧事教案是指根据杜甫的《城南旧事》这首诗进行的一堂课的教案。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城南旧事教案示例:教学目标:1. 了解诗人杜甫及其作品《城南旧事》的背景和意义;2. 分析诗歌的意境、表现手法和主题。

教学内容:1. 阅读《城南旧事》全文;2. 分析诗歌的意境、表现手法和主题;3. 了解诗人杜甫的生平和作品背景。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向学生简单介绍杜甫和他的作品《城南旧事》,引发学生对于这首诗的兴趣。

Step 2: 阅读理解(10分钟)让学生阅读《城南旧事》全文,并提问一些阅读理解问题,如:这首诗是写什么的?诗中有哪些意象或景物?诗中表达了什么情感?Step 3: 分析意境与表现手法(15分钟)让学生共同探讨诗中所表现的意境和表现手法。

引导学生注意诗中所描绘的景物、气氛、色彩和节奏等,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美感和意义。

Step 4: 探究主题(10分钟)让学生通过分析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发现诗中所表达的主题。

引导学生思考诗人通过这首诗要传达的信息、思想和价值观。

Step 5: 了解杜甫(10分钟)简要介绍杜甫的生平和作品背景,与学生一起探讨他的文学成就、风格特点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Step 6: 总结与拓展(5分钟)总结诗歌《城南旧事》的意境、表现手法和主题,并与学生探讨其他诗歌作品的类似之处。

Step 7: 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学生自行选择一首喜欢的诗歌,并进行分析解读。

教学资源准备:1. 杜甫的《城南旧事》全文;2. 杜甫的相关资料和背景介绍;3. 阅读理解问题。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和学生的参与度;2. 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3. 学生对于诗歌意境、表现手法和主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这只是一个简单的城南旧事教案示例,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需要和教材要求进行调整和完善。

城南旧事教学教案

城南旧事教学教案

城南旧事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城南旧事》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2)通过阅读,使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和句型;(3)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2)运用任务型教学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3)利用多媒体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英式文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2)通过课文学习,让学生懂得珍惜友谊、关爱他人;(3)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勇于面对困难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课文介绍:《城南旧事》是英国著名作家林语堂的一部半自传体小说,讲述了主人公童年时在福建一座小城的生活趣事。

2. 词汇与短语: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和短语,如“童年”、“趣事”、“友谊”等。

3. 语法点:本课主要涉及一般过去时的用法,让学生学会运用一般过去时描述过去的事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2)掌握词汇和短语;(3)运用一般过去时描述过去的事情。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文化背景;(2)运用一般过去时进行口语表达。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城南旧事》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3. 词汇学习: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短语,巩固所学知识。

4. 语法讲解:讲解一般过去时的用法,让学生学会运用一般过去时描述过去的事情。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用英语写一篇关于“我的童年趣事”的短文;3. 推荐一本自己喜欢的英式文学作品,并简要介绍其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城南旧事》阅读课教学设计教案

《城南旧事》阅读课教学设计教案

《城南旧事》阅读推荐课教学设计教案.doc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城南旧事》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 引导学生欣赏《城南旧事》中的精彩片段,激发阅读兴趣。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提高阅读效果。

二、教学重点:1. 《城南旧事》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 欣赏《城南旧事》中的精彩片段。

三、教学难点:1. 《城南旧事》作品特点的深入理解。

2. 运用阅读策略阅读《城南旧事》。

四、教学准备:1. PPT课件:《城南旧事》封面、作者简介、作品特点、精彩片段等。

2. 纸质版《城南旧事》书籍。

3. 学生阅读记录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城南旧事》封面,引导学生关注作品名称和作者。

2. 作者及背景介绍教师简要介绍《城南旧事》的作者林海音及其创作背景,帮助学生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

3. 作品特点讲解教师通过PPT展示《城南旧事》的作品特点,如:题材、风格、人物形象等,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基本情况。

4. 精彩片段欣赏教师选取《城南旧事》中的一个精彩片段,引导学生朗读并讨论,分析片段中的亮点,如:情节、人物、描写等。

5. 阅读策略指导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如何运用阅读策略阅读《城南旧事》,如:关注人物形象、理解情节发展、品味语言风格等。

6. 课堂小结7. 布置作业教师布置作业:学生自选一个片段进行欣赏,并运用阅读策略阅读整本书,完成阅读记录卡。

8. 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作品特点和阅读策略。

六、教学拓展:1.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城南旧事》与其他作品的关联,例如与期其他作家的作品的比较阅读。

2. 教师可以组织一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选择作品中的一个角色,进行的情景再现,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七、评价方式:1. 课堂参与度:学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和准确性。

2. 阅读记录卡:学生对阅读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3. 课后作业: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吸收和运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南旧事》的教案
1、了解本文以心理情内容主体,以画面与声音造型表形式的
“散文化影片”的格特点。

2、体会本罩的淡淡的哀愁与的相思。

1、把握“厚嘴唇的人” 一人物形象。

2、理解景明的作用。

1、文中音的描写。

2、体会本罩的淡淡的哀愁与的相思。


一、入:
我曾和一个无形的人握手
一声惨叫我的手被留下
了烙印——北《触》
以忘却的西,原来一直潜藏在心灵的某个角落,像潮水一涌
来;以了无痕迹的童年,却活在我的眼前;以消失殆尽的朋友的,依然在的巷陌深⋯⋯
二、目解。

《城南旧事》是伊明根据台湾作家林海音同名自体小改的。

作的基是“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 。

改的成功,在于忠于原著,再了作者笔下土情的俗画,真切地表达了作者烈
的思念故土、祖国的情愫。

三、作者介及背景明。

四、掌握串珠式的情构。

串起全文的“珠”是《小麻雀与小孩》,它把英子与周的人、英子与厚嘴唇人的故事,一在一起,并推情的展。

五、把握人物形象。

提示:“厚嘴唇的人”是 20 世 20 年代中国社会最底的一个普通的小人物。

他生活所迫,不得已做了;他一个人默默承受生活的重担,养家
糊口,供弟弟上学,弟弟的出息而自豪;人朴厚道,在小英子眼里是一个得思念的复的人物形象。

六、分析音描写在本中的作用。

、:(1)排日唱“小麻雀呀”的歌声烘托了小英子的心情。

(2)典礼上,“ 亭外,古道,芳草碧天”的歌声既是表学生离母校
的感,又示了小英子与“厚嘴唇的人”的离。

(3)典礼上,“小麻雀呀,小麻雀呀,你的母,哪里去了?”的歌声烘托了一种孤独、感。

(4)尾,小学生声唱“ 亭外,古道,芳草碧天⋯⋯”烘托了淡淡的哀
愁与的相思。

七、
“离”是家吟咏的主,因朋友的无限挂,便有李白的
“孤帆影碧空尽,唯江天流“,因与朋友的依恋不舍,便有
柳永的” 手相看泪眼,竟无凝噎“⋯⋯一个一个的人在偶然中相
遇、相,又一个一个离去。

《城南旧事》中分写了英子与女秀
、英子与小、英子与乳母宋告的故事,如果你是演,你将
怎拍他分情景?全,展开想和想象,用一段描述性的言勾勒他分的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