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城南旧事新书推荐课教案

合集下载

《城南旧事》的教案设计

《城南旧事》的教案设计

《城南旧事》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通过阅读《城南旧事》,了解作品的背景和作者。

(2)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理解作品的主题。

(3)学会欣赏名著,提高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城南旧事》。

(2)学会对比分析,了解不代、不同背景下的社会现象。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品中所表现的真挚的友情、亲情和师生情。

(2)认识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与融合,理解历史的变迁。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了解作品背景,作者及创作动机。

(1)介绍老北京的历史、地理、风俗习惯。

(2)分析作品中的真实与虚构,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2. 第二课时:分析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

(1)讲述英子童年的往事,分析英子、宋妈、爸爸、妈妈等人物形象。

(2)探讨作品中的善恶美丑,认识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与融合。

3. 第三课时:欣赏名著,提高阅读能力。

(1)欣赏作品中的精彩片段,体会作者的语言风格。

(2)学会对比分析,提高审美能力。

4. 第四课时:合作探讨,深入解读《城南旧事》。

(1)分组讨论,总结作品的主题思想。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5. 第五课时:实践与拓展。

(1)编写一篇关于《城南旧事》的读后感。

(2)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作品中的场景。

三、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2. 运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帮助学生理解作品主题。

3. 采用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利用情境教学法,模拟作品中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作品魅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城南旧事最新教案

城南旧事最新教案

城南旧事最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城南旧事,了解作者林海音及她的写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了解课文背景,提高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培养学生对友情、亲情等美好情感的感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能力。

(3)了解课文背景,感受城南旧事。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情感描绘,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联系实际生活,感悟亲情、友情等美好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林海音及她的写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城南旧事”,提问:“你们对城南有什么印象?”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氛围。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与同学讨论,了解城南旧事。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各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疑问。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情感描绘,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5. 情感体验(1)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论对亲情、友情等美好情感的感悟。

(2)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寻找感悟,联系实际生活,提高人文素养。

四、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故乡的短文。

2. 拓展作业:(1)推荐阅读林海音的其他作品,如《窗下的树皮小屋》等。

(2)观看改编自《城南旧事》的电影,对比课文与电影的不同之处。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城南旧事》的教案设计

《城南旧事》的教案设计

《城南旧事》的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城南旧事》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引导学生欣赏《城南旧事》的经典片段,体会作品的文学价值。

激发学生对后续课程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城南旧事》的作者林海音及作品背景。

选取《城南旧事》的经典片段进行欣赏和分析。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预习下一章节。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欣赏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

第二章:作者及作品背景介绍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城南旧事》的作者林海音及其创作背景。

引导学生理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历史背景。

2.2 教学内容介绍作者林海音的生平和创作经历。

分析《城南旧事》反映的社会历史背景。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深入阅读《城南旧事》。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等教学方法,让学生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

第三章:情节分析3.1 教学目标让学生分析《城南旧事》的主要情节。

引导学生理解作品中的主题思想。

3.2 教学内容分析《城南旧事》的主要情节。

探讨作品中的主题思想。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分析作品中的角色形象。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情节和主题。

第四章:角色分析4.1 教学目标让学生分析《城南旧事》中的主要角色形象。

引导学生理解作品中的角色关系。

4.2 教学内容分析《城南旧事》中的主要角色形象。

探讨作品中的角色关系。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思考作品中的角色发展。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深入理解角色的形象和关系。

第五章:作品主题探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城南旧事》的主题思想。

引导学生思考作品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5.2 教学内容探讨《城南旧事》的主题思想。

分析作品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5.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和启示。

第六章:文学特色分析6.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城南旧事》的文学特色。

引导学生欣赏作品的语言、风格和表现手法。

课文《城南旧事》教案

课文《城南旧事》教案

《城南旧事》教案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城南旧事》是著名作家林海音以其童年生活为背景创作的一部小说。

本课程通过学习《城南旧事》,让学生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故乡的眷恋,领略北京城南的风土人情。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林海音及《城南旧事》的创作背景,把握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1.2.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小说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故乡的眷恋,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人文素养。

1.3 教学重难点1.3.1 重点:掌握《城南旧事》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1.3.2 难点:深入理解小说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第二章:人物形象分析2.1 人物概述本章节主要对《城南旧事》中的人物进行概述,包括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

分析人物的个性特点、形象特征及其在故事中的作用。

2.2 教学目标2.2.1 知识与技能: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人物的个性特点和形象特征。

2.2.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深入理解人物形象在故事中的作用。

2.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中人物的鉴赏能力,感受作者对人物的刻画技巧。

2.3 教学步骤2.3.1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2.3.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人物的个性特点、形象特征及其在故事中的作用。

第三章:故事情节梳理3.1 故事梗概本章节对《城南旧事》的故事情节进行梳理,主要包括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分析故事情节中的矛盾冲突和发展变化。

3.2 教学目标3.2.1 知识与技能:掌握《城南旧事》的故事情节,了解事件的发展变化。

3.2.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分析故事情节中的矛盾冲突。

3.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中故事情节的鉴赏能力,感受作者的叙事技巧。

《城南旧事》(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城南旧事》(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城南旧事》(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生字词,能正确读写“坚决、粪便、芦席”等词语。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童年北京城南的怀念。

2. 过程与方法:掌握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

通过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培养珍惜童年、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段落主题。

2. 字词学习: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教师选取重点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字词含义。

3. 写作手法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

学生举例说明,进行小组讨论。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写作方法的掌握。

难点:理解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运用写作方法进行实际操作。

教具与学具准备:课文课件或黑板。

学生字典、笔记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课文音频,引导学生跟读。

2. 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标记生字词。

2. 学生组内交流,共同学习生字词。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字词含义。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段落主题。

3. 教师分析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举例说明作者的写作方法。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五、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板书设计:《城南旧事》1. 课文结构:导入自主学习课堂讲解小组讨论课堂小结2. 写作方法:外貌、语言、动作、神态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根据本节课的写作方法,写一个段落,描述一个熟悉的人。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掌握了课文内容和写作方法。

《城南旧事》指导课教案

《城南旧事》指导课教案

《城南旧事》指导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城南旧事》,使学生了解老北京的历史文化,感受作者对童年和故乡的怀念之情。

2. 培养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概述:《城南旧事》是著名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通过对老北京城南地区的生活场景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童年和故乡的怀念之情。

2. 人物介绍:让学生了解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如英子、宋妈、爸爸、妈妈等,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命运。

3. 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老北京的历史文化,感受作者对童年和故乡的怀念之情。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 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感受老北京的风土人情。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让学生简要介绍自己了解的老北京的历史文化。

2. 阅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故事情节,了解人物关系。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性格特点和命运,分享自己的感悟。

4. 教师总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作者对童年和故乡的怀念之情。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观点阐述的清晰度和逻辑性。

2. 阅读理解: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提问,评估学生对《城南旧事》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的理解程度。

七、课后作业:1. 完成对《城南旧事》的阅读,确保对故事情节和人物有全面的了解。

2. 写一篇读后感,内容包括:对故事的概括、对人物的评价、对自己的启示等。

3. 选择一部其他有关北京历史或文化的小说进行阅读,作为对比和拓展。

八、教学资源:1. 《城南旧事》原著书籍或电子书。

2. 关于老北京历史文化的图片、视频资料。

《城南旧事》指导课教案

《城南旧事》指导课教案

《城南旧事》指导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了解本课程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对《城南旧事》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1.2 教学内容介绍《城南旧事》的作者及作品背景,概述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人物。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提问、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1.4 教学步骤(1)介绍《城南旧事》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2)概述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人物。

(3)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4)邀请学生分享对小说的初步印象和阅读期待。

第二章:作者及作品背景介绍2.1 教学目的帮助学生了解《城南旧事》的作者及作品背景,理解作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2.2 教学内容介绍林海音的生平和创作《城南旧事》的背景。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展示资料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

2.4 教学步骤(1)讲述林海音的生平简介。

(2)展示《城南旧事》创作背景的相关资料。

(3)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及作品背景对小说的影响。

第三章:小说情节分析3.1 教学目的通过分析《城南旧事》的小说情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3.2 教学内容分析《城南旧事》的主要情节,探讨其内在逻辑和意义。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小说情节。

3.4 教学步骤(1)讲述《城南旧事》的主要情节。

(2)引导学生关注小说情节的内在逻辑和意义。

(3)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对小说情节的理解和感悟。

第四章:人物形象分析4.1 教学目的通过分析《城南旧事》中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中人物的鉴赏能力。

4.2 教学内容分析《城南旧事》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形象特征。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

4.4 教学步骤(1)讲述《城南旧事》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形象特征。

(2)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形象的变化和发展。

(3)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感悟。

5.1 教学目的5.2 教学内容5.3 教学方法5.4 教学步骤(2)提出后续课程的学习目标和期待。

《城南旧事》阅读课教学设计教案

《城南旧事》阅读课教学设计教案

《城南旧事》阅读推荐课教学设计教案.doc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一、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城南旧事》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2. 激发学生对《城南旧事》的阅读兴趣。

3. 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介绍《城南旧事》的作者林海音及作品背景。

2. 分析《城南旧事》的独特魅力及文学价值。

3. 分享《城南旧事》中的精彩片段,引发学生阅读兴趣。

三、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提问学生是否听说过《城南旧事》这本书,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

2. 介绍作者:介绍林海音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动机。

3. 分析作品:分析《城南旧事》的独特魅力和文学价值,强调作品的艺术特点。

4. 分享精彩片段:挑选《城南旧事》中的精彩片段进行朗读,让学生感受作品的语言魅力。

5. 引发阅读兴趣:鼓励学生阅读《城南旧事》,并提醒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注意体会作者的写作风格和情感表达。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城南旧事》的兴趣。

2. 课后收集学生的阅读感悟,评估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能力。

教案第二章:人物形象分析1. 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城南旧事》中的人物形象。

2. 培养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作品中人物的喜爱或关注。

二、教学内容:1. 分析《城南旧事》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2. 探讨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

3.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人物形象的个性特点。

三、教学步骤: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城南旧事》中的人物形象。

2. 分析主要人物形象:以英子为例,分析其性格特点、家庭背景等。

3. 探讨人物形象塑造手法: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如何通过言行举止、心理描写等手法塑造人物形象。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作品中其他人物形象,分享各自的看法。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

2. 课后收集学生的讨论成果,评估学生对作品人物形象的鉴赏能力。

《城南旧事》的教案设计

《城南旧事》的教案设计

《城南旧事》的教案设计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城南旧事》的兴趣。

2. 介绍作者林海音及作品背景。

教学内容:1. 向学生介绍《城南旧事》是一部以北京城南为背景的小说。

2. 简要介绍作者林海音的背景及创作动机。

3. 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

教学活动:1. 播放与《城南旧事》相关的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兴趣。

2. 向学生分发作者林海音的介绍资料,让学生了解作者的背景。

3. 组织学生讨论他们对城南地区的了解和印象。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兴趣表现。

2. 收集学生的讨论观点和问题。

第二章:人物分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小说中的主要人物。

2. 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动机。

教学内容:1. 介绍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包括小英子、宋妈、爸爸等。

2. 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动机和关系。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章节,注意人物描写和对话。

2.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人物进行分析。

3. 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分析结果,并分享人物的特点和动机。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的分析深度和理解能力。

2. 收集学生的讨论观点和问题。

第三章:情节分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小说的情节发展。

2. 分析情节中的冲突和解决。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章节,注意情节的发展和变化。

2. 分析情节中的冲突和解决方式。

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讨论情节的发展和变化,以及冲突的产生和解决。

2. 引导学生思考情节对人物的影响和人物对情节的推动作用。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的分析深度和理解能力。

2. 收集学生的讨论观点和问题。

第四章:主题探讨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2. 引导学生思考主题对当代社会的意义。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思考小说的主题思想,如成长、变迁、亲情等。

2. 分析主题在小说中的表现和体现。

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讨论小说的主题思想,并分享他们对主题的理解。

2. 引导学生思考主题对当代社会的意义和启示。

课文《城南旧事》教案

课文《城南旧事》教案

《城南旧事》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城南旧事》,让学生了解北京城南的风土人情,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故乡的热爱。

1.2 教材分析《城南旧事》是林海音以其童年生活为背景创作的一部小说,描绘了20世纪初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的生活。

本书通过英子童稚的双眼对当时北京社会生活的深刻观察,展现了当时封建社会的种种矛盾。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景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讨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第二章:作者简介2.1 林海音生平介绍林海音,原名林含英,是我国著名女作家,出生于北京,曾任《世界日报》记者、编辑。

她的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老北京的风土人情,代表作有《城南旧事》、《窗下的树》等。

2.2 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林海音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加深对《城南旧事》的理解。

第三章:故事梗概3.1 主要人物英子、宋妈、爸爸、妈妈、阿长等。

3.2 故事情节本书通过英子的童年视角,讲述了她在城南度过的快乐时光,以及与家人、邻居之间的点点滴滴。

书中描写了宋妈的悲惨遭遇、爸爸的教书生涯、妈妈的贤良淑德以及阿长的善良正直等,展现了当时北京城南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3.3 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总结故事梗概,提高概括能力。

第四章:教学内容与目标4.1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城南旧事》,了解北京城南的风土人情,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故乡的热爱。

4.2 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2)能够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感受城南的美好时光;(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优美词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第五章:教学重点与难点5.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2)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感受城南的美好时光;(3)运用课文中的优美词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5.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故乡的热爱。

第六章:教学过程6.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老北京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城南旧事》的兴趣。

(完整版)《城南旧事》阅读推荐课教学设计教案

(完整版)《城南旧事》阅读推荐课教学设计教案

城南旧事》阅读推荐课教学设计【课型】阅读推荐课【课题】《城南旧事》【设计目标】1、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城南旧事》的兴趣。

2、指导阅读整本书的常用方法。

3、初步感受名著《城南旧事》中的生动的人物形象。

4、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来体验精彩片段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掌握阅读整本书的方法;初步感受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和精彩片段的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城南旧事》的兴趣。

【课前准备】1、师生共同准备好《城南旧事》2、《城南旧事》阅读推荐课课件3、下发导读表格【课时安排】1 课时【活动过程】一、播放背景音乐,进入书中情境。

1、(课件出示)骆驼队黑白图片(配上悠长深远的驼铃声)同学们,你们看:在一个温暖的冬日里,一队骆驼正从高高的城墙下缓缓走过;你们听,远处隐约传来了悦耳的驼铃声⋯⋯2、播放音乐:李叔同的《送别》(将学生带入到名著的意境中)3、教师动情朗读:(课件出示)“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童年又重临于我的心头。

”师说明:这段文字出自42 岁的林海音女士写作的《城南旧事》一书中的序言,她把自己难忘的童年时光写进了这部小说里。

(课件出示)“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哪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

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板书:城南旧事——林海音)师导:同学们愿意了解一下这位女士和她的小说吗?(生:愿意)好的,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她吧。

(本环节设计意图:在入情入境的背景音乐中,介绍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激发阅读兴趣。

有助于推动学生急切地想了解作者。

)二、简介名著作者1、(课件出示)林海音女士的中年及童年画像(字幕简介)林海音:林海音(1918 年-2001 年),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苗栗县,生于日本大阪,童年在北平长大。

2、(课件出示图书封面)教师拿出《城南旧事》图书给学生看。

3、(课件出示)指着课件插图给学生看(童年纯真可爱的英子)这就是书中的主人公小英子,她的身上有着林海音童年的影子。

城南旧事最新教案

城南旧事最新教案

城南旧事最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城南旧事》的基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阅读,了解作者林海音及其作品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故乡的热爱。

(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城南旧事》的主要内容、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3. 作者林海音及其作品背景的了解。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的分析。

2.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城南旧事》的文本。

2. 作者林海音的简介资料。

3. 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林海音及其作品《城南旧事》。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学习生字词,理解词义。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

(2)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收获。

5. 课后作业(1)学生根据课堂学习,完成课后练习题。

六、教学拓展1. 教师可引导学生观看电影《城南旧事》,让学生对比课文和电影的不同之处,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分饰课文中的不同角色,进行情景再现,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合作意识。

七、评价反馈1. 课堂表现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给予及时的鼓励和指导。

2. 课后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反馈。

八、教学调整1. 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适时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确保学生能够跟上教学节奏。

《城南旧事》读前推荐课设计

《城南旧事》读前推荐课设计

《城南旧事》读前推荐课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城南旧事》的作者、主要内容。

2.初步接触主人公,对人物有大概的印象。

3.掌握阅读过程中的基本方法。

4.欣赏微课,爱上《城南旧事》。

教学准备:老师熟读《城南旧事》;制作课件,微课。

教学过程:一、揭题,简介作者(利用微课形式展示)1.揭题师述:有这样一本书,读来心头会漾起一丝丝温暖;它一幅场景一幅场景地描绘一个孩子眼中的老北京;它是作者童年生活的写照,更是当时北京平民生活的写真。

这本书就是――《城南旧事》。

(出示书的图片)学生齐读书名师述:它被印刷成多个版本。

(出示不同版本的图片)(设计理念:这样的导入让学生对《城南旧事》从整体上有个大概的印象。

)2.简介作者出示视频资料。

二、走进《城南旧事》1.《城南旧事》是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出示书中的插图,学生欣赏。

配乐朗读代序和后记中的两段文字。

(欣赏微课)代序中:“童年在北平的那段生活,多半居住在城之南――旧日京华的所在地。

父亲好动到爱搬家的程度,绿衣的邮差是报告哪里有好房的主要人物。

我们住过的椿树胡同、帘子胡同、虎坊桥、梁家园,尽是城南风光。

”后记中:“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男女生分角色朗读这两段话。

(设计理念:把《城南旧事》中的人和事用图片的形式串联起来,让书的内容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进一步的印象。

)2.《城南旧事》是一份浓浓的乡思(欣赏微课)师述:文中回忆了很多北京特有的天气,景物……出示:齐化门的城墙根、小胡同井窝子、骆驼、毛驴、春天的风沙、夏天的骤雨、城南游艺园的大戏、鼓书,虎坊桥洋货店门口装了大喇叭的话匣子……师述:北京的一城一池,一草一木都深深印在了作者的脑海,成为永恒的记忆。

学生齐读词串。

(设计理念:朗读这些词串,使学生的脑海中构建起老北京的印象。

)3.《城南旧事》是一首哀怨忧伤的歌(欣赏微课)歌曲试听《送别》,简介歌曲。

《城南旧事》教案

《城南旧事》教案

《城南旧事》教案城南旧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小说《城南旧事》的背景、内容和主题。

2. 掌握小说中的重要人物和情节,并能进行相关分析。

3. 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研究能力。

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小说《城南旧事》的内容和主题分析。

2. 重要人物和情节的理解和分析。

3. 历史文化背景的介绍和理解。

三、教学内容和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单介绍《城南旧事》这部小说的作者、背景和主题。

2. 引导学生思考城南这个地方是否真实存在以及它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影响。

二、讲授(25分钟)1. 教师以讲故事的方式,概括地介绍小说的情节和主要人物。

2. 强调小说中的历史事件和文化背景对故事发展和人物塑造的重要性。

3. 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对小说的观点和理解。

三、分组讨论(15分钟)1.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段小说情节进行讨论和分析。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深入理解小说中的细节和隐藏的含义。

3. 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观点和分析结果。

四、合作学习(20分钟)1. 学生跟着教师的指导,将小说中的关键人物和情节进行分类整理。

2. 学生可以使用思维导图、表格等方式将信息整合出来。

3. 学生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和借鉴,提高整理和分类的能力。

五、个人思考(15分钟)1. 学生个人对小说的内容、主题和人物进行思考和总结。

2. 学生可以写下自己的观点和分析,或将其组织成短文。

3. 学生在思考过程中要注重对于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的思考和挖掘。

六、展示和总结(10分钟)1. 学生根据自己的笔记和短文,进行展示和总结。

2. 学生之间可以交换观点和意见,形成对小说的全面认识。

3. 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强调学生对于历史文化的理解和重要性。

四、课堂作业1. 要求学生根据课堂内容和个人思考,写一篇小短文,总结和分析小说《城南旧事》。

2. 鼓励学生可以使用自己的观点和推理,展示对小说的深度理解。

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教案

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教案

《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城南旧事》,使学生了解老北京的历史文化,感受作者林海音对童年和北京的情感。

2. 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书本内容:阅读《城南旧事》前五章,了解故事背景,初步感知故事情节。

2. 文化背景:了解老北京的历史文化,如胡同、四合院、庙会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感受作者的情感。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老北京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老北京的历史文化背景。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阅读感悟。

3. 案例分析法:分析故事中的具体情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城南旧事》及作者林海音,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前五章内容,了解故事情节。

3. 讲解分析:讲解老北京的历史文化背景,如胡同、四合院、庙会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

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阅读感悟,交流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5. 案例分析:分析故事中的具体情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

6.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阅读《城南旧事》。

六、教学内容1. 书本内容:阅读《城南旧事》第六至十章,跟进故事情节的发展,深入理解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 情感教育:通过故事情节的分析,引导学生体会成长的烦恼与快乐,珍惜友情。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探讨故事主题。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故事中体会成长的意义,联系自身进行思考。

八、教学方法1. 比较法:通过对比分析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人物形象。

2. 情感体验法: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会故事中的情感变化。

九、教学过程1. 回顾与导入: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环节。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第六至十章内容,关注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教案

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教案

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教案第一篇: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教案《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教案一、指导目的1.向学生推荐小说《城南旧事》,调动他们阅读的兴趣。

2.让学生在好书推介活动中认识更多有益的课外书籍,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在活动中进行思想品质教育。

二、指导重点:让学生认识小说《城南旧事》,激发阅读的欲望。

三、指导难点:使学生学会选择健康有益的书进行阅读。

四、课前准备:1.小说《城南旧事》,并把部分节录制成幻灯。

2.要求每位同学都带一本自己最喜欢的课外读物,并准备向别人推荐自己的好书的发言稿,记熟。

五、指导课时:2课时六、指导过程:1.导入激趣,激起学习欲望。

同学们,今天又到我们课外阅读的时间了,根据老师课前给你们的布置,你知道今天我们要来进行一个什么活动吗?(指名猜测后,师板书课题。

)板书:好书向你推介2.班内互相交流好书活动 1)师述,激趣过渡。

只要你是一位热爱进行课外阅读的同学,就总会有一本自己最喜爱的书。

好的东西要与别人一起分享才有意思,你想拿出你喜爱的书与别人一起分享吗?如果想,那么就请你向别人推介你喜爱的一本书。

2)小组交流。

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好书及好的发言作好记录,及时点出不太健康的书籍。

3)班内交流.激发求知欲望。

引入:老师刚才在你们中间巡视了一周,听了部分同学的推介发言。

发现了两种情况:第一,你们的口才越来越棒了,这是因为得益于课外阅读;第二,你们手上都有一本很好的书。

我看了,听了,都很想借你们的书来立即“饱餐一顿”,以填饱我的阅读欲。

那么,你愿意到讲台上来向别人推介一下吗?(指名)(随着介绍而分类板书书名。

)4)小结。

他们刚才介绍得多好啊。

听了他们的介绍,我发现他们手上的确是一本好书。

你愿意借给别人吗?如果我们全班同学互相把书交换一次,那么在班中就会形成一个小小的图书馆了。

但要注意,记得爱护别人的书籍啊!5)过渡。

我也想向你们推荐一本好书。

你听完老师的推介后一定会想看的。

《城南旧事》阅读课教学设计教案

《城南旧事》阅读课教学设计教案

《城南旧事》阅读推荐课教学设计教案.doc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城南旧事》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 引导学生欣赏《城南旧事》中的精彩片段,激发阅读兴趣。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提高阅读效果。

二、教学重点:1. 《城南旧事》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 欣赏《城南旧事》中的精彩片段。

三、教学难点:1. 《城南旧事》作品特点的深入理解。

2. 运用阅读策略阅读《城南旧事》。

四、教学准备:1. PPT课件:《城南旧事》封面、作者简介、作品特点、精彩片段等。

2. 纸质版《城南旧事》书籍。

3. 学生阅读记录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城南旧事》封面,引导学生关注作品名称和作者。

2. 作者及背景介绍教师简要介绍《城南旧事》的作者林海音及其创作背景,帮助学生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

3. 作品特点讲解教师通过PPT展示《城南旧事》的作品特点,如:题材、风格、人物形象等,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基本情况。

4. 精彩片段欣赏教师选取《城南旧事》中的一个精彩片段,引导学生朗读并讨论,分析片段中的亮点,如:情节、人物、描写等。

5. 阅读策略指导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如何运用阅读策略阅读《城南旧事》,如:关注人物形象、理解情节发展、品味语言风格等。

6. 课堂小结7. 布置作业教师布置作业:学生自选一个片段进行欣赏,并运用阅读策略阅读整本书,完成阅读记录卡。

8. 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作品特点和阅读策略。

六、教学拓展:1.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城南旧事》与其他作品的关联,例如与期其他作家的作品的比较阅读。

2. 教师可以组织一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选择作品中的一个角色,进行的情景再现,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七、评价方式:1. 课堂参与度:学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和准确性。

2. 阅读记录卡:学生对阅读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3. 课后作业: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吸收和运用。

《城南旧事》读书推荐课

《城南旧事》读书推荐课

文学手法
散文化笔法
小说运用散文化的笔法,注重对人物、景物和事件的细节 描写,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01
象征手法
小说中运用了象征手法,如“城南旧事 ”这个标题就象征着过去的岁月和记忆 ,给人以深刻启示。
02
03
对比手法
小说中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人物形 象和主题思想,使作品更具深度和内 涵。
05
作品背景
总结词
20世纪20年代的北京城南,一个充满历史底蕴和人文气息的区域。
详细描述
小说以北京城南为背景,通过主人公英子的视角,展现了那个时代的风土人情和社会百态。城 南地区是北京的老城区,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是各色人等聚集的地方。
作品概述
总结词
以英子的成长经历为主线,串联起一系列感人至深的故事。
人文关怀
通过对城南百姓生活的细腻描绘, 体现了作者对底层民众的关注与 同情,展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
女性意识
小说中的英子勇敢、独立,展现 了女性在传统社会中的觉醒与成 长,对女性地位和价值给予了肯 定。
主题的启示
珍惜当下
通过英子的童年经历,启示我们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 感悟生活的真谛。
勇敢面对成长
英子的成长历程告诉我们,成长过程中会面临各种挑 战和离别,但我们要勇敢面对,不断成长。
关注社会底层
小说中对城南百姓生活的描绘,启示我们要关注社会 底层民众的生存状态,尊重和关怀弱势群体。
03
人物形象分析
主要人物介绍
英子
故事的主人公,一个善良、聪明的小女孩, 她的好奇心和对生活的观察力使她成为故事 的叙述者。
秀珍
一个被社会抛弃的人,但内心渴望爱与关怀,她的 命运揭示了社会的冷漠和无情。

《城南旧事》指导课教案

《城南旧事》指导课教案

《城南旧事》指导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城南旧事》的作者及背景。

激发学生对《城南旧事》的阅读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城南旧事》的作者林海音及其生平。

简述《城南旧事》的内容及主题。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1.4 教学步骤1.4.1 展示林海音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作者。

1.4.2 播放《城南旧事》的预告片或相关视频,引发学生兴趣。

1.4.3 简要介绍《城南旧事》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

1.4.4 提问:你们对《城南旧事》有什么期待?对作者有什么想了解的?1.4.5 总结本节课的目标,布置预习任务。

第二章:作者及背景介绍2.1 教学目标深入了解《城南旧事》的作者林海音。

掌握林海音的代表作品及文学地位。

2.2 教学内容详细介绍林海音的生平及创作经历。

分析林海音的文学风格及影响。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引导学生掌握作者背景知识。

结合实例,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文学风格。

2.4 教学步骤2.4.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4.2 详细介绍林海音的生平,强调与其创作的关系。

2.4.3 分析林海音的文学风格,举例说明。

2.4.4 提问:你们觉得林海音的文学地位如何?她的作品给你们留下了哪些印象?2.4.5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三章:故事情节分析3.1 教学目标深入了解《城南旧事》的故事情节。

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3.2 教学内容分析《城南旧事》的故事情节,梳理线索。

探讨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

3.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情节。

利用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人物的认识。

3.4 教学步骤3.4.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3.4.2 分析《城南旧事》的故事情节,梳理线索。

3.4.3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分析其性格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南旧事》阅读推荐课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电影情节回顾,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城南旧事》的欲望。

初步感受名著《城南旧事》中的生动的人物形象。

2、指导阅读整本书的常用方法。

3、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来体验精彩片段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阅读整本书的方法;初步感受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和精彩片段的艺术魅力。

课前准备:观看电影《城南旧事》
教学设计
一、播放背景音乐《送别》,进入情境。

1、听着这首音乐,你想到了什么?
过渡:悠扬的乐曲"长亭外古道边"响起,《城南旧事》的大幕就在这忧伤的追忆中开启
二、回顾影片《城南旧事》
1、回顾电影,城南在什么地方?电影中讲了哪几件旧事?《送别》这首曲子分别在什么情形下出现?
•疯女人秀贞的故事
•厚嘴唇小偷的故事
•宋妈的故事
师:全剧从一个儿童的视角,通过英子的所见所感所闻,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北京的风土人情,并从侧面反映了当时反动政府对革命青年的血腥镇压,以及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等动乱的社会面貌。

2、再现三个故事图片,生跟记忆简单复述故事内容。

2、《送别》这首音乐分别在影片的什么时候出现过?
三、新书推荐《城南旧事》
1、情境引入
童年,是生命起步的摇篮,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它永远像梦一样珍藏在我们的心中。

有的人把它写成歌曲,有的人把它画成图画,也有人把它拍成照片,但是童年的时光却注定不能随生命远航,它像一朵秋天的花,在生命的起点独自摇曳,感伤而又美丽!在《城南旧事》中,林海音便是通过主人公英子的童年,展现了大人世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看电影时,大家如痴如醉的神情,老师是历历在目,所以今天老师为大家推荐这本书,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全集。

我愿意和你们一起走进她的故事,感受她那美好的一生。

2、简介名著作者
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生于日本大阪,在北平长大。

1948年回到故乡台湾,任报社编辑。

1953年开始文学创作,是台湾文学“祖母级的人物”。

林海音一生创作颇丰,散文、小说、童话等都有涉及,代表作有: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等。

3、介绍目录
冬阳·童年·骆驼队
惠安馆
我们看海去
兰姨娘
驴打滚儿
爸爸的花儿落了
4、讲授读书方法
《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城南旧事》的序言。

“序言”,又叫“序”、“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内容多说明本书的主要内容,写作缘由,经过和特点。

作者自己写的叫“自序”,《冬阳·童年·骆驼队》就是林海音女士为本书写的一篇自序。

(只要读懂了序言,我们就好像找到了顺畅通读本书的一把金钥匙。

)5、书中人物介绍
小英子——一个天真、稚拙的小女孩。

小英子人小胆大,头一次邂逅妞儿就替她解围。

帮妞儿找到亲妈妈、帮自个儿的妈妈完成婚姻保卫战、听说自己长大后能当女校长非常自豪、爸爸去世也微笑着生活,包括她特别喜欢回嘴、喜欢把鞋上的灰跺干净而不是掸干净这些小细节,都是一个面对生活非常积极主动的角色。

妞儿(小桂子)——一个心地善良的小女孩。

“小戏子”妞儿与小英子十分要好,但很怕他的养父打、养母骂,娇弱的身子骨却有着自己独自找亲爹亲妈的决心,并且付出了行动,后来与秀贞相遇,却因遇事去世。

惠安馆的“疯子”—秀贞。

"疯子"秀贞对住在自己院中的大学生思康主动关心、后来因刚出生的女儿被遗弃伤心过度,总以为女儿还在自己的身边,常常做出一些让世人无法理解的动作而被人们视为疯子,找到小桂子后,拉着小桂子跑向火车站的速度甚至让英子无法适应而烙下了深深的遗憾,尽管最后秀贞和小桂子遇事故去世是个悲剧结局,但秀贞从始至终的付出,一辈子都没有后悔过。

兰姨娘——风流婉转光彩照人的人物。

兰姨娘是个很懂得结合自身特点独特打扮的女子,英子爸和德先对她的另眼看待则从侧面验证了她的魅力,她不止是有魅力,她更有一股敢作敢为敢担当的“巾帼气”,他敢于抗争,逃出旧家庭:敢于追求爱情,和革命青年德先叔远走高飞。

(在当时的环境下每个人物身上都有很凄美的故事,比如还有
:厚嘴唇叔叔……《城南旧事》会告诉我们一个又一个故事)
6、介绍《城南旧事》后期影响
自1957年起,林海音陆续写回忆童年的小说,《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和《爸爸的花儿落了》等五个短篇。

故事各自独立,但在人物、叙述风格上连贯,组成了系列。

1960年以《城南旧事》为书名结集出版,并未引起社会关注。

20年后,被大陆引进,拍成电影,
一夜誉满天下。

《城南旧事》曾在47个国家放映,获过多项国际大奖。

2001年林海音因病住进了医院,十月份,来自北京的两位新华社记者手捧着鲜花去看望病榻上的林海音,当时林海音的儿子告诉记者,他的母亲已经被病魔夺去了语言和认知能力,他甚至已经吃不准他的母亲是否能够认出他。

但是就当我们的记者问道:“林女士,您还记得北京吗?您还记得城南吗?您还记得香山的红叶吗?”林海音躺在病床上望着记者,明白无误地点了点头。

是啊,北京是林海音的第二故乡,她在那里生活了二十五年,无论她走到哪里,无论是什么时候,她怎么可能忘记自己在北京城南的历历往事呢!
四、深入阅读导读单
《城南旧事》透过英子童稚的双眼,向我们展示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有一种说不出的天真,却道尽人世间复杂的情感,请同学们今后继续阅读《城南旧事》,关注人物命运,体会人物情感,了解“社会环境”。

议题一:秀贞是“疯子”吗?她为什么疯了呢?摸清原因。

议题二:故事中的“小偷”是坏人吗?英子的无心之失让他落网,对这个人,这件事你有怎样的看法?
议题三:离开自己正在吃奶的孩子到“我”家做奶妈的宋妈,最后痛失一对儿女,你能走进她的内心,理解她的难处吗?
五、总结升华。

1、配乐:李叔同的《送别》(配图)(将学生带回到故事的意境中,在悠扬的乐曲声中结束本课)
2、小结: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城南旧事,让我们带着这份暖,带着这份爱,带着这份怀旧情结,好好的享受童年时光,享受读书带给我们的快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