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列的概念(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案例.1

合集下载

数列的概念教学设计一

数列的概念教学设计一

数列的概念教学设计(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 形成并掌握数列及其有关概念,及数列通项公式的意义;理解数列的表示方法与函数表示方法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类比、联想等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加深理解数学知识之间相互渗透性的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数列概念及其通项公式。

【教学难点】根据数列的前几项抽象、归纳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教学方法】诱思教学法,即教师通过问题诱导→启发讨论→探索结果,引导学生直观感知→观察分析→归纳类比→抽象概括,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能够掌握方法、提升能力.【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省示范性高中的学生,学生基础扎实,思维灵活,适合进行新课程教学【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景 引入课题1、章头故事: Titius 用一列数 3,6,12,24,48,96,192,… 推导从太阳到行星距离的经验定律,并探明一些行星。

2、观察下面几列数:① 4,5,6,7,8,9② ③ 3, 3.1, 3.14, 3.141, 3.1415, ……④ -1,1,-1,1,-1,1, ……⑤ 2,2,2,2,2, ……二、深化定义、巩固基础1.数列的定义:(1) 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2) 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数列的项,(3) 各项依次叫做这个数列的第1项11111,,,,, (2345)(首项),第2项,…,第n 项,…(n 为序号)(4)数列的一般形式可以写成有时简记为2. 通项公式的探索数列的每一项与这一项的序号对应关系序号 1 2 3 …… n↓ ↓ ↓ ↓项 1 13 15 (121)n - 可以看出项与项的序号之间可用一个公式:a n =121n -表示,该公式叫数列的通项公式。

如果数列的第n 项与n 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

数列的概念教学设计案例

数列的概念教学设计案例

数列的概念教学设计案例教学设计案例:数列的概念教学一、教学目标:1.理解数列的概念,知道数列是一系列有规律的数字按照一定次序排列所组成的集合;2.能够辨别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特征,运用概念解决简单的数列问题;3.能够找到数列的通项公式,并应用通项公式解决数列中的问题;4.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数列的概念以及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特征;2.教学难点:数列的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教科书、学生练习册、PPT课件等;2.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

四、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与导入(10分钟)1.利用PPT呈现一个数字序列:2,4,6,8,...2.询问学生这些数字按照什么规律排列,引导学生提到这是一个等差数列,规则是每次增加23.引出数列的概念,在黑板上写下数列的定义:“数列是按照一定次序排列的一系列数字的集合。

”Step 2: 例子引入(10分钟)1.给出第二个例子:1,3,5,7,9,...2.询问学生这个数字序列的规律,引导学生发现这是一个奇数的等差数列。

3.引导学生总结等差数列的特征。

Step 3: 理解等差数列(20分钟)1.教师通过示意图展示等差数列的图像,解释等差数列的特点和性质;2.让学生根据等差数列的特征判断是否为等差数列,并找出这些数列的通项公式;3.通过练习来巩固学生的理解。

Step 4: 理解等比数列(20分钟)1.引入等比数列的概念,让学生观察数列2,6,18,54,...并分析规律;2.引导学生总结等比数列的特征和通项公式;3.通过实例练习巩固学生对等比数列的理解。

Step 5: 解决数列问题(20分钟)1.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来解答;2.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运用数列的概念进行推理;3.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Step 6: 拓展与归纳(10分钟)1.教师总结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特点;2.引导学生思考数列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展示解法。

2.1 等差数列的概念(1)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2.1 等差数列的概念(1)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2.1 等差数列的概念(1)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4.2.1 等差数列的概念(1)(详案)通过研究最新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及课程标准》,我按照“高中数学课程应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的要求,遵从“既要重结论,又要重过程”的现代教育理念,着眼于概念和结论的生成过程来上等差数列的概念(第一课时)这一节课。

教学模式对于这一节课的教学模式,我严格按照滨州市数学教研员王文清老师倡导的“自主学习与创新意识培养”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大体按照以下7个环节展开:1.设计问题,创设情境;2.学生探索,尝试解决;3.信息交流,揭示规律;4.运用规律,解决问题;5.变练演编,深化提高;6.信息交流,教学相长;7.反思小结,观点提炼。

教材分析:等差数列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数列的有关概念,并且可以观察归纳得出通项公式之后的基础上对数列的知识进一步深入学习。

等差数列作为数列部分的主要内容,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学生探究特殊数列的开始,为以后学习等差数列的求和、等比数列奠定基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数学能力。

同学们在学习后续内容时,会感受到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在方法上这节的学习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学情分析:高二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理性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并且对数列的知识有了初步的接触和认识,已经熟悉由观察到抽象的数学活动过程。

以及对函数和方程思想有所体会,也能够应用数学公式解决简单问题。

但是他们的思维仍然需要依赖一定的具体实例来理解并抽象出数学概念,同时思维的严密性有待加强。

教学目标:1.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了解等差中项的定义及性质;2.使学生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体会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3. 让学生学会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核心素养目标:数学抽象、数学运算、逻辑推理、数学建模。

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的定义、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运用.教学难点:等差数列定义的生成及通项公式的推导.教学过程:复习引入:引导语:同学们,我们上一节课学习了数列的定义、性质及其相关概念(如:通项公式、递推公式、前n项和等),并且知道了数列是一类特殊的函数。

数列的概念教学设计案例

数列的概念教学设计案例

数列的概念教学设计案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数列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掌握常见数列的求前n项和、通项公式等基本方法与技巧。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与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数列概念的引入、常见数列的特征和求和公式的掌握。

2.教学难点: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掌握数列的概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1.教学内容:(1)数列的概念引入与解释。

(2)常见数列的特征和求和公式。

(3)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数列概念。

2.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数列概念。

(2)探究式教学法:通过讨论、合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巩固与拓展教学法:通过课堂练习和拓展练习,巩固和拓展学生对数列概念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引入数列的概念:小明每天早晨跑步,他第一天跑了1公里,第二天跑了2公里,第三天跑了3公里,以此类推。

请问小明连续7天一共跑了多少公里?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概念引入(20分钟)介绍数列的概念:当数之间存在一定的规律,且按照这个规律依次排列时,我们称这一串数为数列。

通过多个例子引导学生感受数列的特点和规律。

3.特征和求和公式(30分钟)介绍常见数列的特征和求和公式:(1)等差数列:相邻两项的差相等。

(2)等比数列:相邻两项的比相等。

(3)求和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通过多个例题,引导学生掌握不同数列的特征和求和公式。

4.实际问题的应用(30分钟)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列概念和求和公式。

例如:人每天存钱,第一天存1元,第二天存2元,第三天存3元,以此类推。

数列的概念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数列的概念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数列的概念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数列的概念,了解数列的分类。

-掌握数列的通项公式,能根据数列的前几项写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引入数列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

-通过对数列通项公式的探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会数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

-根据数列的前几项写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2. 教学难点-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列的概念。

-归纳数列的通项公式。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数列实例,如银行存款利息的计算、细胞分裂的数量等,引出数列的概念。

-提问学生:在生活中还能找到哪些数列的例子?2. 讲解新课-数列的概念-定义: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称为数列。

-举例说明数列的定义,如:1,2,3,4,5;2,4,6,8,10 等都是数列。

-强调数列中的数是有顺序的,改变顺序就变成了不同的数列。

-数列的项-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这个数列的项。

-排在第一位的数称为数列的第1 项(或首项),排在第二位的数称为数列的第2 项,以此类推。

-数列的分类-按项数的多少可分为有穷数列和无穷数列。

-有穷数列:项数有限的数列。

例如:1,2,3,4,5 是有穷数列。

-无穷数列:项数无限的数列。

例如:1,2,3,4,…是无穷数列。

-按项的变化趋势可分为递增数列、递减数列、常数列和摆动数列。

-递增数列:从第2 项起,每一项都大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

例如:1,2,3,4,5 是递增数列。

-递减数列:从第2 项起,每一项都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

例如:5,4,3,2,1 是递减数列。

-常数列:各项都相等的数列。

例如:2,2,2,2,2 是常数列。

-摆动数列:从第2 项起,有些项大于它的前一项,有些项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

数列的概念教案范文

数列的概念教案范文

数列的概念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数列的概念和性质,并能够利用递推关系式或通项公式求解数列中的值。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1.数列的概念和性质2.求解数列中的值的方法三、教学难点1.利用递推关系式或通项公式求解数列中的值的方法2.将数列的概念和性质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四、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知1.教师出示一些有规律的数字,请学生观察并猜测规律。

2.学生发言,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数列的概念。

Step 2 知识讲解1.通过示意图或表格的形式,讲解数列的定义和常见表示方式。

2.介绍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概念,并比较它们的差异。

Step 3 学习练习1.学生以小组形式解答一些简单的数列问题,如求解数列中的一些值。

2.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和讲解,并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思路。

Step 4 拓展延伸1.给学生一些挑战性的问题,要求学生思考并解答,如求解递推数列的通项公式。

2.学生小组合作,利用已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等差数列的应用等。

Step 5 归纳总结1.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数列的概念和性质,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2.学生提交书面总结,教师进行评价和点评。

五、课堂延伸1.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找到更多的数列例子,并尝试运用数列的概念解决问题。

2.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数列的进一步性质,如等差数列的和公式和等比数列的收敛性等。

六、教学评价1.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2.学生的书面总结3.学生在课后练习中的实际表现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于数列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并能够运用递推关系式或通项公式求解数列中的值。

同时,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的数学兴趣和自信心也有所提高。

但是,在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还不够高,教师需要更加灵活的教学方法和形式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数列的概念》教学设计1

数列的概念》教学设计1

数列的概念》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数列及其相关概念,认识数列与函数之间的联系;掌握数列的通项公式,能够用通项公式求出数列的任意一项;对于简单的数列,能够根据前几项写出其通项公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归纳数列,写出符合条件的通项公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研究,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提高对数学研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数列及其相关概念,通项公式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根据一些数列的前几项抽象、归纳数列的通项公式。

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引入三角形数和正方形数,激发学生对数列的兴趣。

二、讲授新课1.数列的定义:数列是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

注意:数列中的数是按一定次序排列的,因此,如果组成两个数列的数相同而排列次序不同,那么它们就是不同的数列。

同时,数列中的数可以重复出现。

2.数列的项: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这个数列的项。

每一项依次叫做这个数列的第1项(或首项),第2项,第n项等。

3.数列的一般形式:用a1,a2,a3,…,an,…表示数列的一般形式,或简记为{an},其中an是数列的第n项。

通过上述例子帮助学生理解数列及项的定义。

4.数列的通项公式:如果数列的第n项an与n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三、练与巩固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数列的每一项与其序号之间的对应关系,找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2.练根据前几项写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四、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强化学生对数列概念和通项公式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练书上相关题,巩固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的应用。

数列的通项公式是数列中每一项的一般表示,它反映了数列项与项数的函数关系。

通过通项公式,我们可以求出数列中的任意一项,也可以验证某个数是否是该数列中的一项。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数列都能写出其通项公式,如某些特殊的数列。

而对于某些数列,其通项公式可能不唯一,如数列1,1,1,……可以有两个通项公式:an=1+(-1)^(n+1)/(n+1)或an=|cosπ|/2.数列可以看成是以正整数集N*(或它的有限子集{1,2,3,…,n})为定义域的函数an=f(n),当自变量从小到大依次取值时对应的一列函数值。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优秀教学设计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优秀教学设计

上述例子的共同特点是:⑴均是一列数;⑵有一定次序.
从而引出数列及有关定义
1
教学过程 一、知识讲解 ⒈ 数列的概念: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着的一列数称为数列.
数列的项: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这个数列的项. 各项依次叫做这个数列的 第 1 项(或首项),第 2 项,…,第 n 项,…. 注意:⑴数列的数是按一定次序排列的,因此,如果组成两个数列的数相同而排列 次序不同,那么它们就是不同的数列; ⑵概念中并没有规定数列中的数必须不同,因此,同一个数在数列中可以重复出 现.

4 5 ;a5

5; 6
(2)n 1,2源自3,4,5.a11 2 ;a2

2; a3

3; a4

4; a5

5;
变式训练 1 根据下面数列an 的通项公式,写出前 5 项:
an=f(n) 一些离散的点的集合
2
5. 数列的通项公式:如果数列an 的第 n 项 an 与 n 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
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注意:⑴并不是所有数列都能写出其通项公式,如上述数列④; ⑵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有时是不唯一的,如数列:1,0,1,0,1,0,…它的通项
2.1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数列及其有关概念,了解数列和函数之间的关系; 2.了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并会用通项公式写出数列的任意一项; 3.对于比较简单的数列,会根据其前几项写出它的通项公式.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探究法,按照思考、交流、实验、观察、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进行启发式 教学;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好探究性学习; 3.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大量实例,鼓励学生动手试验.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对科学 的探究精神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数列的概念教学设计

数列的概念教学设计

《数列的概念》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分析本节课的内容选自《数学》(高中二年级第一学期)(上海教育出版社)第七章《数列与数学归纳法》第一部分《数列》。

本节课是该章节的第一课时,学习数列的基本概念,主要包括数列的定义、分类、通项、数列与函数的关系等。

用函数观点正确理解数列的定义是学习本章内容的基础,并通过学习数列问题逐步加深对函数思想及极限思想的理解。

正如柏拉图所说:“只有当所有这些研究提高到彼此互相结合、互相关联的程度,并且能够对它们的相互关系得到一个总结的、成熟的看法时,我们的研究才算是有意义的”。

二、教学目标理解数列的概念、表示、分类、通项等,了解数列与函数的关系,用函数的观点理解数列,掌握数列的通项公式,能用通项公式写出数列的任意一项,对于比较简单的数列,会根据其前几项写出它的一个通项公式。

本节课试图发展和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和猜想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列概念的理解,数列与函数的关系,理解项数“n”与项n a的对应关系,根据数列的前几项抽象归纳数列的通项公式。

2. 教学难点函数的观点下理解数列,根据数列的前几项抽象归纳数列的通项公式。

3. 难点突破掌握数列的概念及理解数列与函数的关系,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分析归纳项数“n”与项a的对应关系。

n四、教学技术与学习资源应用使用PPT课件五、教学过程 1. 概念引入现实世界中的许多事物,其数量可以排成一列数:例如:① 将教室里从左至右每一列摆放的课桌数排成一列数:5, 6, 6, 7, 7, 6, 6, 6, 5; ② 将我们班的数学成绩按学号从小到大排列:87,95,88,93,91,100,…,90; ③ 将正整数1,2,3,4,的倒数依次排成一列数: 51,41,31,21,1; ④ 将圆周率π的不足近似值按小数位数从少到多的次序排成的一列数:3,3.1,3.14,3,141,3.1415,⑤ 将无穷多个1排成一列数:1,1,1,1,…;⑥ 将1-的正整数次幂依次排成一列数:1,1,1,1,1,1,---; ⑦ 一尺之锤,日取其半,万世不竭:11111,,,,,,2482n共同点:一列数,按一定顺序排列。

数列(第一课时)教案

数列(第一课时)教案

数列(第一课时)南通市海安县实验中学 王美霞一、教学目标1.了解数列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理解数列通项公式的有关概念;2.给出数列的通项公式,会写出数列的前几项;给出简单数列的前几项,会写出它的通项公式;3.给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归纳、类比、抽象、概括 等过程,进行反思、交流,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探索归纳的能力.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在必修1中学过数集和函数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数列的概念,认识数列是反映自然规律的基本数学模型.• 难点:认识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发现数列与函数之间的关系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探究发现式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环节一:情境引入(引导学生看必修5课本的封面)大千世界蕴含着无数的自然规律,从细胞分裂到放射性物质的衰变,从树木的生长模式到葵花种子、鹦鹉螺壳花纹的排列……它们各有其消长的方式和特点,如:情境1:兔子的繁殖数目和树木生长的规律惊人地相似 1,1,2,3,5,8,…; 情境2:古语: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每日所取棰长排成一列数; 情境3: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六届奥运会获得的金牌数依次排成一列数; 情境4:小朋友荡秋千摆动产生数列-1,1,-1,1,…。

【教师活动】:上述例子有何共同特点?【学生活动】:思考、讨论以上问题,通过学生讨论观察,发现:1.上述问题情境中都有一系列数;2.这些数有一定的次序,前后位置不能颠倒。

由此引出课题(板书课题)3.辨析:(分清数集和数列的区别)① 将数列 38,51,32,28,16,16改成16,16,28,32,51,38 请问:是不是同一数列? ②{}1,2,3,4A =与{}4,3,2,1B =是同一集合吗?③ 38,51,32,28,16,16能放到一个集合里吗?李宇春、张靓颖、黄雅莉、lady gaga 排队能成为数列吗?为什么?通过讨论,得到这些情境的共同特点是都有一组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的数。

数列的概念教案

数列的概念教案

数列的概念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数列的概念和特点;2. 掌握常见数列的表示方法;3. 能够求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4. 运用数列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数列的概念和特点;2. 常见数列的表示方法;3. 求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4. 数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第一节:数列的概念和特点(15分钟)1. 导入:教师出示一组数字:2,4,6,8,10,12,...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有什么规律。

2. 学生思考并回答。

3. 教师引导学生形成数列的概念。

4. 教师讲解数列的特点:数列是由一系列按照特定规律排列的数所组成,数与数之间存在着特定的关系。

第二节:常见数列的表示方法(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刚才观察的数列。

2. 教师讲解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概念。

3. 教师给出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表示方法,分别是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

4. 教师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表示方法。

第三节:求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3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学习的内容。

2. 教师讲解如何求解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3. 教师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掌握求解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方法。

4. 教师讲解如何求解数列的前n项和。

5. 教师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掌握求解数列的前n项和的方法。

第四节:数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5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与数列相关的实际问题,如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应用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并给出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案。

3. 学生报告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4. 教师对学生的解决方案进行总结和点评。

第五节:课堂小结和作业布置(10分钟)1. 教师对今天的教学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数列的概念和特点、常见数列的表示方法、求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以及数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师布置相关的练习题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在下节课提交。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数列、讲解数列的概念和特点、讲解常见数列的表示方法以及求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以及数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高了学生对数列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数列的概念(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案例.

数列的概念(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案例.

数列的定义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理解数列的定义,能叙述定义的内容。

2、能写出几个不同的数列。

3、会使用数列的记号,能指出数列的第1项(首项)、第2项…第n项(通项)。

4、能正确区分有穷数列和无穷数列。

二、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合作学习三、教学过程设计内容时间活动五:技能训练9-10分钟1、填空(1)2,4,6,8,(),12,…(2)1,3,5,(),9,11,…(3)-1,2,-3,4,(),…2、举出两个数列的例子3、判断下列数列哪些是有穷数列,哪些是无穷数列4、设数列{}na为“1,,,指出其中,各是什么数,是数列的第几项用符号可以怎样表示学生独立完成训练,做完后相互讨论,相互评价,最后老师点评。

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独立完成练习,检验自己的掌握水平。

相互学习,提高整体学习效果。

四、教学评价与反思1、通过概念课教学,力求使学生明确(1)概念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产生背景;(2)概念中有哪些规定和限制的条件,它们与以前的什么知识有联系;(3)概念的名称、表述的语言有何特点;(4)概念有没有等价的叙述;(5)运用概念能解决哪些数学问题等。

目前,课时不足是数学新课程教学的突出问题,这会使概念教学受到严重冲击。

我认为在概念教学中多花一些时间是值得的,因为只有理解掌握了概念,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落实“双基”,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数学,认识数学的思想和本质,进一步地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2、让学生置身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经历直观感知、观察发现、抽象概括、符号表示等思维过程,展示“数学定义的严谨性”是对事物的感性认识的升华和提高,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通过丰富的实例展开的,这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体会数列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另一方面,活生生的例子也会增强学生学习数列的兴趣,产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使他们感受到数列离自己很近,数列有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案例
福州八中欧阳师章
一、教材与教学分析
1.数列在教材中的地位
根据新课程的标准,“数列”这一章首先通过“三角形数”、“正方形数”等大量的实例引入数列的概念,然后将数列作为一种特殊函数,介绍数列的几种简单表示法,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这样就把生活实际与数学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这是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作为数列的起始课,为达到新课标的要求,从一开始就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和应用意识,打造数列教与学的良好开端。

教学中从日常生活中大量实际问题入手,探索并掌握它们的一些基本数量关系,感受数列模型的广泛应用(如存款利息、购房贷款等与人们生活联系密切的现实问题).2.教学任务分析
(1)了解数列的概念
新课标的教学更贴近生活实际.通过实例,引入数列的概念,理解数列的顺序性,感受数列是刻画自然规律的数学模型.了解数列的几种分类.
(2)了解数列是一类离散函数,体会数列中项与序号之间的变量依赖关系.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数列的概念,认识数列是反映自然规律的基本数学模型.
难点:认识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发现数列与函数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以设问和疑问层层引导,激发学生,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逐步从常识走向科学,将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探究教学法——引导学生去疑;鼓励学生去探;激励学生去思,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精神。

合作学习——通过组织小组讨论达到探究、归纳的目的。

三、教学情境设计

腿4 8 12
四、教学评价与反思
1、通过概念课教学,力求使学生明确(1)概念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产生背景;(2)概念中有哪些规定和限制的条件,它们与以前的什么知识有联系;(3)概念的名称、表述的语言有何特点;(4)概念有没有等价的叙述;(5)运用概念能解决哪些数学问题等。

目前,课时不足是数学新课程教学的突出问题,这会使概念教学受到严重冲击。

我认为在概念教学中多花一些时间是值得的,因为只有理解掌握了概念,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落实“双基”,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数学,认识数学的思想和本质,进一步地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2、让学生置身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经历直观感知、观察发现、抽象概括、符号表示等思维过程,展示“数学定义的严谨性”是对事物的感性认识的升华和提高,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通过丰富的实例展开的,这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体会数列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另一方面,活生生的例子也会增强学生学习数列的兴趣,产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使他们感受到数列离自己很近,数列有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