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解牛》优秀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下)
《庖丁解牛》教案导学案
《庖丁解牛》教案导学案第一章:庖丁解牛的背景与意义1.1 了解庖丁解牛的历史背景1.2 理解庖丁解牛在古代中国文化和哲学中的意义1.3 探讨庖丁解牛与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和启示第二章:庖丁解牛的技术与方法2.1 学习庖丁解牛的基本技术和方法2.2 分析庖丁解牛的技术要领和操作步骤2.3 实践庖丁解牛的技巧和技巧的应用第三章:庖丁解牛的艺术与审美3.1 探索庖丁解牛的艺术价值和审美特点3.2 分析庖丁解牛的艺术表现手法和风格3.3 欣赏庖丁解牛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体验第四章:庖丁解牛的文化与传统4.1 了解庖丁解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4.2 探讨庖丁解牛与饮食文化的联系和影响4.3 体验庖丁解牛的文化传统和民俗风情第五章:庖丁解牛的当代发展与创新5.1 分析庖丁解牛在当代社会的传承和发展5.2 探讨庖丁解牛的创新思维和技术革新5.3 思考庖丁解牛的当代意义和未来发展第六章:庖丁解牛的生态与伦理6.1 探讨庖丁解牛中的生态智慧与和谐共生6.2 分析庖丁解牛在现代食品安全与伦理的意义6.3 反思庖丁解牛的生态伦理对生活的影响第七章:庖丁解牛的营养与健康7.1 学习庖丁解牛后的食材营养价值7.2 分析庖丁解牛对健康饮食的贡献7.3 实践庖丁解牛后的食材烹饪与营养搭配第八章:庖丁解牛的环保与可持续发展8.1 了解庖丁解牛对环境保护的作用8.2 探讨庖丁解牛在可持续发展的实践8.3 思考庖丁解牛对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第九章:庖丁解牛的全球视野与交流9.1 分析庖丁解牛在国际饮食文化中的地位9.2 探讨庖丁解牛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交流与影响9.3 反思庖丁解牛在全球视野下的机遇与挑战第十章:庖丁解牛的创新实践与未来展望10.1 探索庖丁解牛在现代科技下的创新实践10.2 分析庖丁解牛的未来发展趋势10.3 思考庖丁解牛在未来的生活应用与前景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庖丁解牛的背景与意义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包括:庖丁解牛的历史背景、在古代中国文化和哲学中的意义以及与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和启示。
1-3《庖丁解牛》教案(表格式)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
庄子思想
7、批判社会现实。庄子极端蔑视礼法权贵,常对此给予无情的揭露和尖锐的嘲讽。
向往生命自由。庄子不满现实,却无力改变,内心非常苦闷,消极厌世。
3.提出相对主义。庄子认为事物总是相对而又相生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具有既互相对立,又互相依赖的正反两个方面。庄子还认识到事物的变化总是向它对立的方面转化,宇宙万物尽管千差万别,而说到底又是齐一的,没有区别的。
赏析:
这则故事有力地批判了儒家崇尚厚葬的思想,表现了庄子在生死观上彻底的唯物主义精神。寓言
寓言,是一种带有劝谕和讽刺性的文学体裁。它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其篇幅短小,结构简单,情节有趣。寓言作品中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动物或者物品。它的主题思想大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寓言总是通过夸张、比喻的方式,使简单的故事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宝贵的生活经验,给人们以智慧、启发训诫,给丑恶者以无情的讽刺。
课题
统编版高中语文
《庖丁解牛》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二次备课
老师引导学生探究文本内容
一、教材分析
《庖丁解牛》是先秦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子(庄周)创作的寓言故事。作者原意是用它来说明养生之道的,借此揭示做人做事都要顺应白然规律的道理。
全文可分四段。第一段写庖丁解牛的熟练动作和美妙音响;第二段紧接着写文惠君的夸赞,从侧面烘托庖丁技艺的精湛;第三段是庖丁对文惠君的解答,庖丁主要讲述了自己达于“道”境的三个阶段;第四段写文惠君听后领悟了养生的道理。
》
庖丁为 wèi 文惠君解①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 yǐ,足之所履 1ǎ②,膝之所錡 yǐ③,砉 xū④然向 xiǎng➄然奏⑥刀驣 huō⑦然,莫不中 zhòng⑧音。合于《桑林》之舞,乃⑨中 zhòng《经首》之会⑩。解①:分割动物的肢体。
1.3《庖丁解牛》导学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庖丁解牛》学案一、学习目标1.读准字音,辨析多音字、通假字的正确读音;2.掌握课文中主要的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文言句式,翻译重点句子;3.质疑探究合作,探讨作品主旨;4.培养学生敢于实践、运用规律的精神。
二、必备知识寓言: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寓言就是由巧妙的比喻构成,每则寓言故事就是一个喻体(内中的寓意,则是寓言的本体),比喻从头到底贯串在整部寓言中。
与一般文学作品里的比喻相比,寓言里的比喻大多使用暗喻和借喻。
三、文言知识梳理1.作者及作品庄子,名( ),( )时期( )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
主要作品为( ),共33篇,分为“内篇”“外篇”“杂篇”。
《庖丁解牛》文中涉及到的成语有( )( )( )( )()、批郤导窾、新硎初试、官止神行、善刀而藏。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主张“无为”,放弃生活中的一切争斗。
在知识分子的心目中,老庄,尤其是庄子的哲学最贴合他们内心深处隐蔽的部分的。
它在儒家的规矩严整与佛家的禁欲之间,给中国的知识分子提供了一块可以自由呼吸的空间,它是率性的,是顺应自然的,反对人为的束缚的,它在保全自由“生命”的过程中,竭尽了最大的心力。
2.课文加点词语解释。
庖丁为.()文惠君解.( )牛,手之所触..( ),..( ),肩之所倚足之所履..( ),奏.( )..( ),膝之所踦..( )向然..( ),砉然刀騞然,莫.( )不中.( )音。
合于..( )桑林之舞,乃中.( )经首之会.( )。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 )至此乎?”庖丁释.( )刀对曰:“臣之所好.( )者道.( )也,进.( )乎技.( )矣。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 )见全..( )牛者。
三年之后,未尝牛也。
方今之时,臣以.( )神.( )遇.( )而不以.( )目视,官知止而神欲..( )行。
3《庖丁解牛》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3《庖丁解牛》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庖丁解牛》教案一、课程标准:学习任务群4——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二、课程标准解读通过文言文阅读,梳理文言词语在不同上下文中的词义和用法,把握古今汉语词义的异同,既能沟通古今词义的发展关系,又要避免用现代意义理解古义,做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品的准确理解。
三、教材分析必修课程学习要求:1.多读多想多写,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多方面地增进语文积累。
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
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
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多媒介获取信息,提高文化品位,提高阅读与表达能力。
必修阶段各类文本的阅读量不低于150万字。
学会灵活使用常用语文工具书和网络,检索所需的信息和资料。
学会以多种形式表达和交流自己对自然、社会与人生的感受和思考。
2.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
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对文本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中国古代作品,读懂文章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注重个性化阅读,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
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3. 阅读实用类文本,能准确、迅速地把握主要内容和关键信息。
对文本所涉及的材料有自己的思考和评判。
阅读论述类文本,能准确把握和评价作者的观点与态度,辨析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之间的联系。
阅读古今中外文学作品,注重审美体验,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努力探索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4.主写作,自由表达,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
《庖丁解牛》优秀导学案
《庖丁解牛》优秀导学案《庖丁解牛》优秀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理解翻译词句。
2.诵读课文,研读文本,理解寓言的寓意,从中领悟出为人处事的道理。
【重点难点】积累文言基础知识,理解翻译词句。
【课前预习】1.给下列加点的词注音释义:足之所履:lǚ(踩)膝之所踦:yǐ(支撑,接触)莫不中音:zhòng(合乎)批大卻:xì(空隙)导大窾:kuǎn(空)族庖月更刀:gēng(换)新发于硎:xíng(磨刀石)怵然为戒:chù(害怕,恐惧)肯綮:qìng(结合处)2.作家作品庄子(约前369-前286),战国中期哲学家,庄氏,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沐),汉族,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
做过宋国蒙地方的漆园吏。
庄子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
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蒙,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
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然文采更胜老子。
代表作《庄子》并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3.出自本课的成语典故:(1)游刃有余:厨师把整个的牛分割成块,技术熟练,刀子在牛的骨头缝里自由移动着,没有一点阻碍。
比喻做事熟练,轻而易举。
(2)目无全牛:一个杀牛的人最初杀牛,眼睛看见的是整个的牛(全牛),三年以后,技术纯熟了,动刀时只看到皮骨间隙,而看不到全牛。
用来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
(3)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4)深中肯綮(shēnzhòngkěnqìng):必要分析深刻,能击中要害,或能说到点子上。
肯綮:书面语,名词,筋骨结合的地方,比喻事物的关键。
【文本研读】(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本文的题目是何意思?庖,厨师。
丁是他的名字。
解牛,分割牛、宰牛的意思。
部编本语文高一年级必修下册《庖丁解牛》导学案
庖丁解牛《庄子》导教案(学生版附答案)学习目标1、掌握文章重要文言现象。
2、掌握文章故事形象,理解寓言寓意。
3、正确评析作者的思想及现实意义。
学习要点1、掌握文章重要文言现象。
2、掌握文章故事形象,理解寓言寓意。
学习难点:掌握文章故事形象,理解寓言寓意。
学习过程一、知识链接1、对于作者庄子,名周,战国期间宋国人,有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他曾在家乡做过漆园吏,不久即隐归,一世过着贫寒的生活。
庄子的散文,有相当高的艺术成就,想象奇妙,构想奇妙,境界宽阔,描述生动,擅长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拥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对后代文学有较大的影响。
《庄子》亦称《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
书分内、外、杂篇,原有五十二篇,乃由战国中后期逐渐流传、揉杂、附益,至西汉大概成形,但是当时所流传的,今已失传。
《庄子》现存 33 篇 : 《内篇》 7 篇、《外篇》 15 篇、《杂篇》 11 篇,此中《内篇》一般认定是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出于庄子门1人及后学之手。
2、对于养生主A. 养生二字连读,意为保养生命,主在这里主要指道理和方法。
B.生主二字连读,是指生之主,即精神的意思,在这里养生主指保养精神。
C.寓言: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D. 原文前部分: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缘督以为经,能够保身,能够全生,能够养亲,能够尽年。
译文: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穷的。
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穷的知识,真是危险啊!已经有了危险,还要执著地去追求知识,那么除了危险之外就什么都已经没有了。
做好事不要求名,做坏事不要受刑罚,以按照虚无的自然之道为主旨,即可以保护生命,能够保全本性,能够保养重生之机,能够享尽天年。
让同学们在自主、合作学习中快乐着,成长着!二、基础知识累积1、字词正音及解说踦騞卻窾綮軱硎怵謋2、文言基础知识2A.概括“为”、“乎”、“然”、“于”等虚词的用法。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庖丁解牛》导学案
第3课《庖丁解牛》人物及思想庄子,名周,字子休,约生于公元前369年,死于公元前286年。
为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附近)人,为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学派”。
曾经做过漆园吏。
他可能生于没落贵族家庭,生活贫苦,学问渊博,善于辩论,他的著作辑入《庄子》一书,现存33篇。
该书由后人整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
思想主张庄子主张“天道无为”。
“道”是什么?《庄子•大宗师》说:“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
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
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
神鬼神帝,生天生地。
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生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庄子•齐物论》在谈到风的时候说:“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
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这是说风是自己在吹,是“自取”,并不是哪个外在的怒者使它发出不同的声音。
这就是庄子“天道无为”的思想,是一种神秘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观点。
庄子主张相对主义的认识论。
《庄子•德充符》说:“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观之,万物皆一也。
”这是一种相对主义的认识论。
它的意思是说:如果你用“异者”的眼光去看,那么,肝与胆的距离就像楚和越那样遥远;如果你用“同者”的眼光去看,那么,万物都是一样的。
原文: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日:“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彼节者有闲,而刀刃者无厚。
以无厚入有闲,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
【高中语文】《庖丁解牛》导学案+统编版++必修下册
庖丁解牛——依乎天理,道进乎技【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读准文章中的字音。
2.疏通文意,积累词语。
3.学习本文借助形象说理的方法。
4.学习本文细致生动的描写、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5.探究庖丁的优秀之处和原因,感悟解牛故事蕴含的哲理。
【课前预习】1.阅读《3+2》P17,了解作者庄周,写作背景,《庄子》,道家学派。
2.完成《配套练习》素养提升练部分,了解庄周及其思想并归纳概括。
第一课时一、导语猜猜他是谁?有人说,他极大,如展翅鲲鹏,击水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遨游于碧海长空,不慕恋滚滚红尘;有人说,他极小,小如翩翩蝴蝶,款款而飞,悠游自在,不知是自己变为蝴蝶,还是蝴蝶变为自己?二、知识链接1.《庄子》教辅补充:《庄子》一书的寓言包含了丰富的辩证法。
庄周对当时的社会变革抱着无可奈何、玩世不恭的态度,宣扬并追求一种完全恢复人的“天然本性”的精神境界。
2.知背景(补充)庄子生活在战国中期,这时是一段非常激烈的社会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一次“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沧桑巨变,社会动乱,民不聊生,身处乱世的人们对人生、对前途充满了迷茫。
庄子针对人在残酷现实中不能任其本性无拘无束生活、面临无情摧残难以尽享天年的现实,被迫随时随地悚然惊心地谨慎藏锋,适时顺应,无求远害,想在复杂斗争的骨节缝中寻找一个空隙,把它作为保全生命的安乐窝,以便在这乱世中游刃有余地活下去。
这篇寓言体现的就是这种心境。
庄子和孟子二人是属于同一历史时代的名人,可是在这个乱世,两人走出了截然不同的步伐。
3.解题庖:厨师丁:厨师的名字(周朝前,一般平民有名无姓,平时人们就用职业加名称呼。
)解牛:剖开,分解牛的肢体庖丁解牛:一个叫丁的厨师分解牛的肢体。
三、语言基础完成《3+2》第4题—语言基础的字音,通假字,古今异义。
四、疏通文意理解文本1.总结全文讲了什么故事?本文讲述了梁惠王从庖丁宰牛的场面、经历、方法中悟出了养生之道。
2.概括每段的段落大意。
《庖丁解牛》导学案(2篇)
《庖丁解牛》导学案(2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庖丁解牛》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能够准确翻译文中的难句,理解文章的整体结构和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和教师引导,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通过对比分析,理解庖丁解牛的哲学内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庄子“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的哲学思想。
启发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寻找规律,做到游刃有余。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庖丁解牛的过程及其背后的哲学思想。
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2.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庄子“顺应自然”的哲学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将庖丁解牛的智慧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情境导入:播放一段庖丁解牛的动画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庖丁解牛的奥秘。
提问:你们认为庖丁解牛的秘诀是什么?他为什么能做到游刃有余?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庖丁解牛》,标出不懂的字词和句子。
小组讨论:小组内交流阅读感受,解决部分疑问。
3. 精读课文,深入理解字词解析:教师讲解文中的重点字词,如“庖”、“丁”、“解”、“牛”等。
句式分析:分析文中的特殊句式,如倒装句、省略句等。
段落讲解:逐段讲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庖丁解牛的过程及其背后的哲学思想。
4. 对比分析,深化理解对比阅读:将《庖丁解牛》与其他描写技艺高超的文章进行对比,如《卖油翁》。
讨论:庖丁解牛与卖油翁的技艺有何异同?它们分别体现了怎样的哲学思想?5. 拓展延伸,学以致用现实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学习和生活中应用庖丁解牛的智慧。
写作练习: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的理解。
四、作业布置1. 基础作业熟读并背诵《庖丁解牛》。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拓展作业搜集有关庄子的其他寓言故事,分析其哲学思想。
写一篇心得体会,谈谈庖丁解牛对你的启示。
五、板书设计《庖丁解牛》一、庖丁解牛的过程1. 视其止,徐而图之2. 批大郤,导大窾3. 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二、庖丁解牛的哲学思想1. 顺应自然2. 无为而治3. 游刃有余三、现实意义1. 寻找规律2. 谨慎行事3. 心无旁骛六、教学反思教学效果:学生是否掌握了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是否理解了庖丁解牛的哲学思想?教学方法:自主阅读、小组讨论和教师引导相结合的方法是否有效?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措施: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如何更好地将哲学思想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导学案二:《庖丁解牛》哲学智慧探析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熟练掌握《庖丁解牛》中的文言词汇和句式。
统编版高一必修(下)《庖丁解牛》复习课导学案(学生版)
一、主题思想:
庄子为我们塑造了一位技艺高超的厨师――庖丁的形象。
他宰牛时娴熟的动作、优美的声音、高雅的意境让文惠君叹为观止。
庖丁解牛告诉我们更普遍意义的道理:一切事物都有
它的客观规律,只要“依乎天理”,“因其固然”,不断积累经验,就能逐渐掌握客观规律,
在实践中进入自由的境界,做到“游刃有余”;即使把握了客观规律,面对具体问题时,仍
要有谨慎的态度,才能把事情做好。
二、写作特点:
1、庄子善于讲寓言故事,在感性的形象和有趣的故事中,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其中的深意。
2、文章用细致生动的记叙和描写阐明抽象的道理如开头介绍解牛的场面;对比手法的运
用如从庖丁开始解牛,到三年后解牛,再到今天的解牛,三个阶段的对比。
三、相关成语
①游刃有余:现代人使用它来比喻技术熟练高超,做事轻而易举。
②目无全牛:一般用来指技艺达到极其纯熟的程度,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
③踌躇满志:文中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意思。
踌躇,一般用于形容犹豫不决的样子。
踌躇满志,指对自己取得的成就洋洋得意的样子。
④切中肯綮:切中,正好击中. 肯綮,是指骨肉相连的地方,比喻最重要的关键.切中肯綮是指
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方向准,一下子击中了问题的要害,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⑤批。
《庖丁解牛-《庄子》导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
《庖丁解牛-《庄子》》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庄子》中的《庖丁解牛》这个寓言故事;2. 理解《庖丁解牛》所表达的哲理意义;3. 探讨人与自然、人与技艺之间的干系。
导学内容:1. 《庄子》简介;2. 《庖丁解牛》故事梗概;3. 《庖丁解牛》哲理意义分析;4. 讨论题:人与自然、人与技艺之间的干系。
导学步骤:第一步: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一下《庄子》的作者是谁,以及《庄子》是中国哪个学派的代表作品。
通过简单的提问,激发学生对《庄子》的兴趣和认识。
第二步:进修《庖丁解牛》1. 请学生阅读《庖丁解牛》故事,了解庖丁是如何解剖牛的过程,并思考其中蕴含的哲理;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庖丁解牛》的理解和感悟;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庖丁解牛的过程中所体现的哲理,如“无为而治”、“顺其自然”等。
第三步:探讨哲理意义1. 引导学生思考《庖丁解牛》所表达的哲理意义,探讨其中所涉及的人与自然、人与技艺之间的干系;2. 让学生就庖丁的技艺与态度、人与自然的干系等方面展开讨论,引导他们深入思考人类与自然之间的互动与依存干系。
第四步:讨论题1. 提出讨论题:“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干系是什么样的?人类如何能够与自然和谐相处?”;2. 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展开思考,探讨人类应如何尊重自然、适应自然,以及如何运用技艺与自然共存。
第五步:总结总结本节课的进修内容,强调《庖丁解牛》所表达的哲理意义,引导学生思考人类与自然、人类与技艺之间的干系,并鼓励他们在平时生活中尊重自然、适应自然,实践“无为而治”的理念。
课后作业:1. 思考并写下自己对《庖丁解牛》的理解和感悟;2. 结合现实生活,写一篇作文,探讨人类与自然、人类与技艺之间的干系;3. 阅读《庄子》其他寓言故事,了解更多关于自然与人类的哲理意义。
《庖丁解牛》导学案
《庖丁解牛》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庖丁解牛》的寓意和哲理;(2)分析文本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3)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掌握文本的基本内容;(2)运用比较、归纳、总结等方法,深入挖掘文本内涵;(3)学会运用文本中的哲理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规律、遵循规律的意识;(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3)提高审美情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庖丁解牛》的寓意和哲理;(2)分析文本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3)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
2. 教学难点:(1)理解“庖丁解牛”这一寓言的深层含义;(2)分析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和象征意义;(3)运用文本中的哲理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三、教学内容1. 导入新课(1)介绍《庖丁解牛》的作者和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关键词和句子。
2. 文本解读(1)庖丁解牛的故事梗概;(2)庖丁解牛的寓意和哲理;(3)文本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人物分析(1)庖丁的形象分析;(2)文惠君的形象分析;(3)其他人物形象的解读。
4. 象征意义(1)文本中的象征物及其意义;(2)象征手法的运用。
5. 知识拓展(1)与《庖丁解牛》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2)其他类似的寓言故事及其寓意。
6. 阅读与鉴赏(1)文言文的阅读方法;(2)文本的审美价值。
7. 实践与运用(1)运用文本中的哲理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学习;(2)进行相关的写作练习。
以下为详细内容:一、导入新课1. 介绍《庖丁解牛》的作者和背景《庖丁解牛》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子的一篇寓言故事。
庄子(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蒙城)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
他的学说主张顺应自然,强调“无为而治”,认为世界万物皆相对,主张“齐物我”。
《庖丁解牛》学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庖丁解牛》学案学习目标:1、 积累常见文言字词,掌握文言句式,分析人物形象。
2、培养质疑探究合作精神,探讨作品主旨。
3、理解“庄子之道”的内涵,培养学生敢于实践、运用规律的精神。
学习重难点:1.重点:第二段,理清层次及运用两个对比写出庖丁高超的技巧。
2.难点:本文给我们的启示学习时数:二课时学习内容和过程:一.文化常识庄子名 , 时期 国人,著名的思想家,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 ”。
庄子的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在认识论上属于相对主义,对生活的态度主张一切 “安时而处顺”;政治上主张“_______”,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庄子》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擅长用______来说明道理。
二.梳理字词句庖丁..( )为.( )文惠君解牛。
手之所触..( ),肩之所倚..( ),足之所履..( ),膝之所踦..( ),砉然.( ) 向.( )然,奏.( )刀騞然,莫不中.( )音:合于《桑林》之舞(句式: ),乃.( )中《经首》之会.( )。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 )至此乎.( )?”庖丁释.( )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 )也(句式: );进乎.( )技矣。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 )而不以目视,官知..( )止而神欲..( )行。
依乎天理..(),批.()大卻.(),导.( )大窾.(),因.( )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 )乎!良庖岁.( ) 更.( )刀,割也(句式: );族.( )庖月.( )更刀,折.( )也。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 )新发于硎.(句式: )。
彼节者有间.( ),而刀刃者无厚.(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 )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虽然.( ),每至于..( ) 族.( ),吾见其难为.( ),怵然为戒,视为止(句式: ),行为迟.( )。
2021学年统编版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庖丁解牛》导学案
2021学年统编版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庖丁解牛》导学案一、重点1.了解作者生平、思想、著作,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2.了解庄子的人生哲学,并能对之作简单辨析。
3.知道庖丁解牛技术高超的原因是什么。
二、难点理解庄子的“养生之道”,探究作品给人们的启示。
一、整体感知1.作者简介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后人称之为“南华真人”,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
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
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的因素,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
又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
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
庄子的文章,想象丰富,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的影响。
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来的学者著有《庄子》。
庄子生活在社会大动荡的时代,不得不承认客观事物的复杂性,也感到社会潮流的不可逆转性。
他主张无所作为,以养全年,并对死生、寿夭进行了相对的解释。
这种思想对后世有很大的消极影响。
然而庄子尚能对当时的现实作较为深刻的批判。
2.庄子的思想(1)批判现实社会。
他对现实有深入的观察,所以批判起来一针见血,常给予无情的揭露和尖锐的嘲讽,极端蔑视礼法权贵。
批判儒家、墨家参与政治,对其“仁义”也加以嘲讽。
(2)向往自由。
他不满现实,但又无力改变,非常苦闷,以致消极厌世。
为摆脱烦恼,他一方面主张顺应自然,另一方面追求精神上的绝对自由,幻想在乱世中保全自己,不与现实发生冲突和矛盾,忘掉现实世界,甚至忘掉自己的存在,达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
(3)提出辩证法——相对主义。
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变化的,甚至认为是非也是相对的,于是由辩证法陷入了相对主义。
3.脉络梳理二、重点研读(一)分段研习,掌握文言知识点第1~2段: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然,莫不中音。
统编版高一必修(下)《庖丁解牛》导学案
统编版高一必修(下)《庖丁解牛》导学案【学习主题】1、积累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
2、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要点。
3、理解“庄子养生之道”的内涵,培养学生敢于实践、运用规律的精神。
4、对本文“庄子之道”以及所具有启示意的理解。
5、解牛之道与养生之道的关系。
第一课时相关链接:1、中国的先秦是一个属于思想家的年代。
在群星璀璨的夜空中,庄子是那类耀眼的星座之一。
这个枯瘦的老人家像一只下蛋的鸡,趴在大自然的巢穴里勤勉地生产思想的鸡蛋,然后咯咯地叫着“天道自然,养生全身”八个字,向人们传播自己的思想。
庄子的思想被后人称之为最早的关注人心灵的哲学。
2、庄子(约前369-前286)和孟子同时而稍后,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
他生活贫困,做过漆园吏,但学识渊博。
他对当时统治者攻城占地的做法深恶痛绝,对儒家积极参与政事给予了尖锐的批评,主张“出世”。
宋王偃昏庸残暴以致亡国的现实对庄子的思想影响很大,所以他不再出仕(做官)与统治者合作。
他性情旷达,追求绝对的自足自得的主观精神境界。
《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子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现存33篇。
庄周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称“庄子”。
庄子的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在认识论上属于相对主义,对生活的态度主张一切“安时而处顺”;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他性情旷达,追求绝对的自足自得的主观精神境界。
3、庄子的思想一、批判现实社会。
他对现实有深入的观察,所以批判起来一针见血,常给予无情的揭露和尖锐的嘲讽,极端蔑视礼法权贵。
批判儒家、墨家参与政治,对其“仁义”也加以嘲讽。
二、向往自由。
他不满现实,但又无力改变,非常苦闷,以至消极厌世。
为摆脱烦恼,他一方面主张顺应自然,另方面追求精神上的绝对自由,幻想在乱世中保全自己,不与现实发生冲突和矛盾,忘掉现实世界,甚至忘掉自己的存在,达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庖丁解牛》优秀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下)导学目标1.识记本课的重点实词及通假字,理解文段的基本含义。
2.探究庖丁的优秀之处和原因,感悟解牛故事蕴含的深刻哲理。
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并归纳其规律,积累常见文言字词,掌握文言句式,分析人物形象。
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质疑探究合作精神,探讨作品主旨。
审美鉴赏与创造:探究庖丁的优秀之处和原因,感悟解牛故事蕴含的深刻哲理。
文化传承与理解:对本文“庄子之道”以及所具有启示意的理解。
理解“庄子之道”的内涵,培养学生敢于实践、运用规律的精神。
1、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要点,分析人物形象。
(重)2、对本文“庄子之道”以及所具有启示意的理解。
(难)文学常识积累一、作者简介庄周(约前369—前286),战国时期宋国蒙人,大体与孟轲同时而稍后。
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称“老庄”。
庄周的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体系。
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偏向相对主义。
从这种认识论出发,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其主要作品为《庄子》。
《庄子》今存33篇,书中散发着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和悲观厌世的虚无思想。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特,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
鲁迅先生赞誉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其散文对后世影响很深。
二、背景展示《庖丁解牛》节选自《庄子养生主》,这是一篇谈养生之道的文章。
“养生主”,意思就是养生的要领。
庄子认为,养生之道重在顺应自然。
全文以庖丁解牛比喻人之养生,说明对待客观事物要“因其固然”“依乎天理”,要“以无厚入有间”,就能“游刃有余”,避开是非和矛盾的纠缠。
庄子的哲学思想,体现在本文的字里行间,表面上看,虽是在谈论养生,实际上是在表现作者的哲学思想和价值追求。
基础知识积累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砉然(huā)(2)騞然(huō)(3)謋然(huò)(4)批大郤(xì)(5)导大窾(kuǎn)(6)肯綮(qìng)(7)大(gū)(8)新发于硎(xíng)二、成语积累写出并解释下列句子中所包含的成语(1)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目无全牛: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
(2)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游刃有余:形容做事熟练,轻而易举。
(3)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文中意为悠然自得,心满意足。
(4)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庖丁解牛:比喻技术高超,出神入化。
三、文言基础知识梳理1.通假字(1)砉然向然通“响”,声响(2)技盖至此乎通“盍”,何,怎样(3)善刀而藏之通“缮”,修治,此指拭擦2.古今异义(1)所见无非牛者古义:没有不是。
今义:只;不外乎。
(2)依乎天理古义:生理上的天然结构。
今义:天然的道理。
(3)虽然,每至于族古义:虽然是这样。
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4)视为止,行为迟古义:动作因此。
今义: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
3.一词多义(1)为吾见其难为:动词,做怵然为戒:动词,作为视为止:连词,因此为文惠君解牛:介词,给,替为之四顾:介词,为了恐为操所先:介词,被何辞为:句末语气词(2)然因其固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虽然,每至于族:代词,这样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连词,但是沛公然其计:动词,认为……对(3)乎技盖至此乎:表疑问的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呢”依乎天理:介词,相当于“于”而况大乎:表反问的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呢”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形容词词尾4.词类活用(1)良庖岁更刀:名词作状语,每年。
(2)族庖月更刀:名词作状语,每月。
(3)以无厚入有间:形容词作名词,很薄的刀刃。
5.翻译句子(1)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译文:我所爱好的是自然的规律,(已经)超过技术了。
(2)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译文:既合乎《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经首》乐曲的节奏。
(3)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译文:好的厨师一年换一把刀,是因为他用刀割肉;一般的厨师,一月换一把刀,是因为他用刀砍断骨头。
(4)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乎!译文:脉络相连和筋骨相结合的地方(容易使刀刃钝折),尚且不曾拿刀去尝试,更何况大骨呢!四、名言警句课文名句1.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2.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3.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脉络梳理1.杀牛→开端↓2.过渡→发展↓①目无全牛(发现规律)3.回答→②游刃有余(运用规律) 高潮↓③踌躇满志(灵活运用)4.点题→结局1.庖丁的解牛经历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这种经历揭示了怎样的生存哲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分为四个阶段:①始解牛时——“所见无非牛者”②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③方今之时——“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依乎天理”“因其固然”④目无全牛——“切中肯綮”“游刃有余”(2)生存哲理:只有经过了长期的专注做一件事,洞悉事物的内在规律,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获得精湛的技艺。
2.庖丁解牛技术高超的原因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庖丁技艺高超的原因,从庖丁的话中可以得知。
其一,对“道”的追求超过了对技术的追求(“进乎技矣”)。
他不停留在掌握具体的“技”上,而是探求“道”——解牛的规律——作为实践的目标。
其二,不懈实践,在反复实践中积累经验,探求规律,运用规律。
正因为如此,他由不懂规律(“自解全牛”)过渡到认识规律(“目无全牛”),又飞跃到熟练运用规律(游刃有余)。
其三,谨慎小心,尊重规律。
“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动刀甚微”,从来不骄傲大意。
文惠君听庖丁介绍后,说自己懂得了“养生之道”,解牛之道和这种“养生之道”有什么联系?这个寓言对我们有什么启示?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庖丁所好的“道”和文惠君所说的“道”(实质上也是庄周所讲的“道”)所指不一样,但在后者看来,社会如牛体,尽管矛盾复杂,斗争激烈,但总有间隙可寻,只要像庖丁那样,“以无厚入有间”,顺应环境,随俗沉浮,回避矛盾,就能保全性命,养护精神。
道家用此来宣扬的人生哲学带有颓废消极影响,理所当然为今人所抛弃。
今人则从故事本身所反映的客观内容得到积极启示:做事情不可急功近利,应该反复实践,掌握规律,按照事物固有的规律办事,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1.下列各选项中,画线的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砉然(huā)中意(zhòng)更换(gèng)庖丁解牛(páo)B.踌躇(zhù)怵惧(chù)醴酪(lǐ)切中肯綮(qìng)C.宫绦(tāo)酬酢(zuò)脚踝(huái)不偏不倚(yǐ)D.孽障(niè)绾发(wǎn)妻孥(nú)削足适履(xiāo)2.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良庖岁更刀,割也A.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B.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C.足之所履D.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视为止,行为迟B.虽然,每至于族C.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D.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4.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臣之所好者道也A.良庖岁更刀,割也B.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车瓜乎C.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D.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5.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砉然向然 B.技盖至此乎C.如土委地 D.善刀而藏之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当一种美,美得让我们无所适从时,我们就会意识到自身的局限。
,?,,?。
他总在一些地方吓着我们,而等我们惊魂甫定,便会发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朝暾夕月,落崖惊风。
我们的视野为之一开,我们的俗情为之一扫。
①读庄子,我们也往往被庄子拨弄得手足无措②除此,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达我们内心的感动③如“山阴道上,应接不暇”之时④这位“天仙才子”他幻化无方,意出尘外,奇怪迭出⑤我们不就能体验到,我们渺小的心智与有限的感官无福消受这天赐的美景吗⑥有时只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A.③⑤①⑥②④B.⑥②③①④⑤C.③⑤④①⑥② D.①⑥②③⑤④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杜景俭,冀州武邑人也。
少举明经,累除殿中侍御史。
出为益州录事参军。
时隆州司马房嗣业除益州司马,除书未到,即欲视事,又鞭笞僚吏,将以示威。
景俭谓曰:“公虽受命为此州司马,而州司未受命也。
何藉数日之禄,而不待九重之旨,即欲视事,不亦急耶?”嗣业益怒。
景俭又曰:“公今持咫尺之制,真伪未知,即欲揽一州之权,谁敢相保?扬州之祸,非此类耶。
”乃叱左右各令罢散嗣业惭赧而止俄有制除嗣业荆州司马竟不如志人吏为之语曰录事意与天通益州司马折威风景俭由是稍知名。
入为司宾主簿,转司刑丞。
天授中,与徐有功、来俊臣、侯思止专理制狱,时人称云:“遇徐、杜者必生,遇来、侯者必死。
”累迁洛州司马。
寻转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则天尝以季秋内出梨花一枝示宰臣曰:“是何祥也?”诸宰臣曰:“陛下德及草木,故能秋木再花,虽周文德及行苇,无以过也。
”景俭独曰:“谨按《洪范五行传》:‘阴阳不相夺伦,渎之即为灾。
’又《春秋》云:‘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
’今已秋矣,草木黄落,而忽生此花,渎阴阳也。
臣虑陛下布教施令,有亏礼典。
又臣等忝为宰臣,助天理物,理而不知,臣之罪也。
”于是再拜谢罪,则天曰:“卿真宰相也!”延载初,为凤阁侍郎周允元奏景俭党于李昭德,左迁秦州刺史。
后累除司刑卿。
圣历二年,复拜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时契丹入寇,河北诸州多陷贼中。
及事定,河内王武懿宗将尽论其罪。
景俭以为皆是驱逼,非其本心,请悉原之。
则天竟从景俭议。
岁余,转秋官尚书。
坐漏泄禁中语,左授司刑少卿,出为并州长史。
道病卒,赠相州刺史。
(节选自《旧唐书杜景俭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乃叱左右各令罢散/嗣业惭赧而止/俄有制除嗣业荆州司马/竟不如志/人吏为之语曰/录事意/与天通/益州司马折威风/景俭由是稍知名B.乃叱左右各令罢散/嗣业惭赧而止俄有/制除嗣业荆州司马/竟不如志/人吏为之语曰/录事意与天通/益州司马折威风/景俭由是稍知名C.乃叱左右/各令罢散/嗣业惭赧而止/俄有制除嗣业荆州司马/竟不如志/人吏为之语曰/录事意/与天通益州司马/折威风/景俭由是稍知名D.乃叱左右各令罢散/嗣业惭赧而止俄有/制除嗣业荆州司马/竟不如志/人吏为之语曰/录事意/与天通/益州司马折威风/景俭由是稍知名(2)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是由京城到地方做官,与后文“入为司宾主簿”中的“入”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