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成果公报(实例参考)
课题结题验收 成果公报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现状与对策研究》课题研究成果公报研究的实践效果通过三年的研究,本课题取得了以下效果:(一)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了通过研究,教师发生了以下变化:1.教育观念在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在:对学生的鼓励多了,批评少了;对犯错误的学生宽容多了,严厉少了;在对学生的评价时,全面评价学生的多了,仅以分数评价学生的教师少了;教师只会教书,不会教改的少了,师生喜欢探研的多了。
2.教学方式在转变。
通过研究,总结出了“分层递进”、“探究式”、“问题解决”、“开放式”等适合本校的课堂教学模式。
这些课堂教学方式正在从注重知识和应试能力向注重方法和过程、情感和态度转变。
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多了,教师讲授少了;学生自主多了,教师“管”得活了;师生对话多了,教师一言堂少了;教师启发多了,灌输少了;搞“题海”战术的教师少了,各科考试减少了,课外作业减少了,印发给学生的试卷大大减少了,给学生订购的复习资料少了,学生自己选购的学科教辅资料减少了,学生学习负担减轻了;主动到阅览室、图书室借阅课外或喜欢的书藉的师生增多了,自主学习时间增多了;自主参加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学科兴趣小组的师生增加了。
3.教师的研究能力在提高。
全校教师通过在教学实际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又带着问题在实践中研究,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规律,掌握了教学和科研的方法,提高了教育科研能力。
(二)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综合素质提高了1.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状态逐步好转。
(1)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转变为积极探索,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研究前、后学生“在课堂上用探究方式学习”的分别占47%和72%,这说明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
以前的课堂问卷调查中,研究后学生认为自己“在课堂上用探究方式学习”的占47%,而研究前72%的学生主要是靠在课堂上听讲来学习,这说明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
(2)学习行为由墨守陈规转变为敢于开拓在“实验——猜想——论证”模式下,学生已不再满足于听课,不再满足于老师手把手地教,他们要自己去试一试,去猜一猜,他们不仅要知道“这是什么”而且渴望知道“这是为什么”,不仅要知道“怎样解决”,而且要知道“为什么这样解决”,他们不满足于把教师讲的记下来,而更想去探索知识的无际海洋。
“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课题研究成果公报
“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课题研究成果公报“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课题研究成果公报课题名称: 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课题批准号: HKX125003 课题负责人: 朱坤盛业务职称: 小学一级教师工作单位: 海口市琼山第四小学“小组合作学习”课题是海口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师“个人课题”。
从2012年1月开始研究,到现在已历时一年。
基本完成任务。
以下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成果汇报:一、指导思想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观念和策略,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小组活动的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强调小组目标达成及小组总成绩的评价和鼓励,符合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自我表现的心理特征。
为每一个学生交流信息、沟通思想提供了一个机会和表现的舞台,既有利于所有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二、课题界定及理论依据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
由于其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各国的小组合作学习在其具体形式和名称上不甚一致。
如欧美国家叫“合作学习”,在前苏联叫“合作教育”。
综合来看,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或群体,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而在行动上相互配合的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上的一种教学方式,即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
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在传统集体教学师生单维交流中,教师垄断了整体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因此得以充分的发挥。
三、研究的内容:1、小学生合作学习现状的研究。
2、合作学习与一般学习的比较研究。
课题结题成果公报
课题成果公报课题名称:促进中青年教师成长有效策略的研究课题批准号:课题类别:济源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课题课题主持人:李应军中学高级教师校长济源市邵原二中主要研究人员:李自强杨寸现卢小宝李芳芳张晶晶陈小云王成《促进中青年教师成长有效策略研究》成果公报内容摘要: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解决的问题:提高教师的师德师风,让教师树立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勤于研究意识;进行专业阅读,理论学习,让青年教师尽早成长为学校或高级教育教学骨干,让中年教师成长经验型老师向学者型老师转变;以教研组活动为载体,以教育科研促成长、校本教研科学化的研究,促中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以“八个一”工程为依托,大力开展青年教师的听评课活动,师徒结对的帮带活动,提高素质的教学基本功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中年老师和骨干老师的引领课,青年老师的展示课等赛课活动;利于学校的优质网络资源,以济源研修茶座、济源名师工作室等网络平台,进行网络研修;鼓励老师参加国培、省培等形式的网络在线培训,让一些中青年老师走出去,到高等院校去深造学习。
关键词: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专业化教师专业化正文:一、内容与方法(一)、制定多样教研制度,保障中青年教师的成长1、“解读中青年教师”制度即在教研活动前,根据教研的专题,收集来自青年新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新问题,了解中年教师的困惑和需求,设计有针对性的方案,从而有效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和中年老师的成材。
2、“骨干教师论坛”制度所谓“骨干教师论坛”制度,就是让中年教师把整理从教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理论,这一教师群体在十几年的教学过程中,他们从新手走向成熟,积淀了一定的教学心得,但他们已经产生了职业倦怠,没有了激情和动力,学校要求他们撰写教学反思,来帮带青年老师成长,让中年老师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价值,逐步向名师发展。
3、“青年教师展示课”制度我们根据青年教师的发展需要、个体差异,适时适宜地提出“秀一秀”制度,力图为每位青年教师创设成长的空间、锻炼的舞台。
研究性学习课题成果公报
研究性学习课题成果公报
本研究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和概括,系统性地探
讨了某种新型材料在电池领域的应用及性能提升机制。
本研究旨在解决传统电池材料在容量、循环寿命、安全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寻找一种新型材料具有更高的电池性能的解决方案。
本研究首先对该新型材料的研究历史、结构特点、合成方法等进行了详细介绍,随后重点讨论了其在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等领域的应用,并重点探讨了其性能提升机制。
在实验研究方面,本研究建立了一系列的实验方案,通过制备不同配比的新型材料,并将其应用于电池中进行性能测试。
实验结果表明,使用该新型材料作为电极材料可以显著提升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同时还可以改善电池的安全性能。
此外,通过理论计算分析,本研究还揭示了新型材料在电池中的储锂机理,进一步揭示了其优越的性能表现。
在性能提升机制方面,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工作
原理模型,探讨了新型材料与锂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并阐述了其在提升电池性能方面的潜在机制。
本研究还通过对比实验数据,验证了提出的机制模型的有效性,为该新型材料在电池领域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研究成果方面,本研究通过发表多篇SCI收录论文,参与国际学术会议交流,并获得多项专利技术,充分展示了该新型材料在电池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
同时,本研究还与多家企业合作,开展了一系列的产业化应用研究,为将来该新型材料在商业化生产中的应用打下了坚实基础。
综上所述,本研究在新型材料在电池领域的应用及
性能提升机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成果,对进一步推动电池领域的技术发展和产业化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本研究能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并为我国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做出贡献。
课题成果公报
课题成果公报课题名称:《远程教育资源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批准号:ZZ08002课题级别:省级重点课题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负责人:xx 小学高级教师 xx人民政府教育办公室主要成员:xx、xx xx xx一、内容与方法(一)研究内容1、“远教”IP资源的接收、整理建成本地IP资源库的研究。
2、“远教”IP资源二次创作的校本培训模式的研究。
3、“远教”IP资源二次创作的资源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模式的研究。
4、对使用后的教学资源进行整理、补充、重组、系列化,建成本地教育资源库的研究。
5、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课堂教学的评价方式的研究。
(二)研究方法1、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以实际应用为出发点,在真实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研究,在应用中开展理论与实践研究,确定研究目标,注意合作,注意反思行动,以录像记录为主要手段,根据实际情况边研究边调整研究思路,最终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2、聚焦课堂,把握好课堂,以集体研讨课为主,重视将个案、教育叙事等应用于本课题的研究。
3、调查法,主要形式有现场查看、观摩教学、发放问卷、采集数据等。
二、结论与对策经过两年的研究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硬件建设,教师培训,资源库的建设(资源的二次创作),教学运用和制度保障是远程教育运用于小学课堂的必要环节,缺一不可。
没有配套的硬件设备,没有结合实际的资源也就没有使用的前提,没有相应的培训就没有相应的使用技能,资源也不能运用于实际,没有相应的制度,硬件建设和教师培训得不到保障,远程教育工程就不能发挥相应的效益。
本课题为如何将远程教育资源运用于小学教学课堂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一)不断完善硬件设备,整体升级建功能完善的多功能教室。
增加多媒体投影仪,提升多媒体的显示效果,升级或更换接收电脑,电脑硬盘需加大到1.5TB或2TB。
保证能接收资源,能存储两套资源库,同时划分一部分空间供每位教师独立使用。
尽量降低教师运用远程教育IP资源的难度,让教师打开电脑就有资源,就能进行教学和学习,也有将自己的资源积累下来的空间。
劳动课题成果公报范文
劳动课题成果公报范文尊敬的领导、专家、教授、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感谢大家莅临参加我们劳动课题成果公报会。
今天,我代表整个研究团队,向大家汇报劳动课题研究的成果。
我们的研究课题是“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与发展战略研究”。
通过几个月的努力,我们团队对当下劳动力资源的分布、优化配置以及发展战略进行了深入研究。
以下是我们的研究成果:首先,针对当前我国劳动力资源分布存在的不平衡问题,我们团队提出了一套优化的配置方案。
通过分析各地劳动力资源的特点和需求,我们提出了具体的政策措施,包括加大对劳动力短缺地区的培训投入、鼓励人才流动和就业创业、推行灵活用工政策等。
这些措施将有助于提高劳动力资源的效能和利用率,推动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
其次,我们研究了劳动力资源的结构性失衡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调整策略。
通过分析不同行业和地域的劳动力结构,我们发现了劳动力资源配置中存在的短板和失衡之处。
我们建议加强对新兴产业和紧缺行业的培养和引进,鼓励劳动力向相关领域流动,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
最后,针对未来劳动力资源发展的趋势和挑战,我们提出了一系列战略建议。
我们建议国家加大对教育培训的投入,提高劳动力素质和技能水平;推动劳动力资源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提高劳动力的生产力和竞争力;鼓励创新创业,培养和吸引高端人才等。
这些建议将有助于我国劳动力资源在未来面对挑战时更好地适应和发展。
通过我们的研究,我们相信这些成果将对我国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发展战略制定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同时,我们也意识到这只是一个开始,我们仍需进一步探索和研究,以更好地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最后,再次感谢大家的关注和支持。
祝愿大家在今天的交流中能够收获更多的启发和思考。
谢谢大家!。
校本课程课题成果公报范文
校本课程课题成果公报范文(原创实用版)目录一、引言二、课题背景及意义三、课题研究方法与过程四、课题成果及分析五、课题的推广与应用六、结论正文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课程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学校纷纷开展了一系列校本课程课题研究。
本文旨在介绍一份校本课程课题成果公报范文,以供参考。
二、课题背景及意义本课题名为“高中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策略研究”,旨在探讨如何通过校本课程提高高中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在实施过程中,课题组发现高中生在科技创新能力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缺乏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不足等。
因此,本课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课题研究方法与过程本课题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实证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以确保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课题研究过程分为三个阶段:1.筹备阶段:课题组成员共同讨论研究方向,明确研究目标和内容,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
2.研究阶段:按照研究计划,课题组成员进行文献查阅、问卷调查、访谈等活动,收集大量数据,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3.总结阶段:课题组成员根据研究数据,撰写研究报告,总结研究成果。
四、课题成果及分析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高中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策略:通过研究,课题组总结出一套有效的高中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策略,包括创新意识培养、实践能力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培养等。
2.高中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课题组构建了一个科学的高中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包括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多个维度。
3.校本课程实施策略:课题组提出了一系列校本课程实施策略,以确保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策略的有效实施。
五、课题的推广与应用为了推广本课题的研究成果,课题组采取了以下措施:1.发表论文:课题组成员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分享研究成果。
2.举办研讨会:课题组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高中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完整版)课题成果公报范例
完整版)课题成果公报范例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考察法等多种研究方法,旨在全面系统地研究职院专业建设水平的评价理论和指标体系。
三、成果与贡献一)研究成果本研究形成了职院专业建设水平评价理论和指标体系,包括职院专业建设与专业水平评价的基本模式、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标准等内容。
此外,本研究还在___进行了实践验证,发现并解决了一些问题,进一步完善了研究成果。
二)研究贡献本研究为职院专业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评价依据,为职院专业建设与专业评价提供了思路,为职院专业评价提供了指标体系与评价标准。
此外,本研究还为___建设国家级精品专业、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创造条件做出了贡献。
四、结论与建议本研究通过多种研究方法,形成了职院专业建设水平评价理论和指标体系,为职院专业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评价标准。
在实践中,本研究还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因此,建议在职院专业建设中,应该充分考虑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以提高职院专业建设水平。
同时,还应该注重实践验证,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不断完善职院专业建设水平评价体系。
存和发展的基础,招生规模是教育机构的生存条件,办学效益是教育机构发展的关键。
这三者要统筹兼顾,但教育质量必须摆在首位,构成了“品”字形专业评价模式。
同时,这个模式也是专业评价的指导标准,可以对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评价。
为了完善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本研究采用了四种研究方法。
第一种是调查研究法,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并进行专家咨询,对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
第二种是比较研究法,通过收集、查阅、分析、整理与专业建设相关的文献,进行了横向与纵向比较研究。
第三种是经验总结法,通过多次学术研讨会和邀请专家咨询,发挥集体研究讨论的重要作用。
第四种是行动研究法,边研究边行动,在研究中不断探索、改进工作,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这些方法相互补充,使得研究成果更加全面、系统。
校本课程课题成果公报范文
校本课程课题成果公报范文摘要:一、校本课程课题的背景与意义二、校本课程课题的研究方法与过程三、校本课程课题的成果展示与分析四、校本课程课题的反思与建议五、总结与展望正文:一、校本课程课题的背景与意义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校本课程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校本课程课题研究不仅有助于丰富学校课程体系,提高教学质量,还能激发师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文旨在探讨校本课程课题的研究过程与成果,以期为其他学校和个人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校本课程课题的研究方法与过程在校本课程课题研究中,我们采用了以下几种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通过查阅相关书籍、期刊、论文等资料,了解国内外校本课程的发展状况、理论体系和实践成果。
2.调查研究:对我校师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校本课程的现状、需求和问题。
3.实证研究:在学校实地开展校本课程,观察课程实施过程,收集数据,分析效果。
4.合作与交流:与相关专家、学者、同行进行合作与交流,借鉴成功经验,提高研究质量。
三、校本课程课题的成果展示与分析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与实践,我们取得了以下成果:1.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2.编写了一套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校本课程教材。
3.探索出一套有效的校本课程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
4.提高了师生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
通过对成果的分析,我们发现校本课程课题研究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实用性。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以期为我国校本课程的发展贡献力量。
四、校本课程课题的反思与建议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校本课程研究还存在以下问题:1.研究周期较长,需要持续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
2.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应用难度较大,需加强与其他学校的交流合作。
3.校本课程的师资培训和课程建设亟待加强。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校本课程研究。
2.建立校本课程研究联盟,共享研究成果和资源。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校本课程教学质量。
初中教育课题成果公报怎么写
初中教育课题成果公报一、项目背景和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初中教育作为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然而,当前初中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育方式单一、学生缺乏创新精神等。
因此,我们提出了这个课题,旨在通过研究和实践,探索提高初中教育质量和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有效途径。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本研究以某初中学校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课堂观察、教师和学生访谈等多种方法收集数据。
通过数据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为课题的研究提供依据。
三、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探索适合初中学生的教育方式;2)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3)分析当前初中教育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
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1)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出针对性的教育方案;2)引入新的教育理念和技术手段,如项目式学习、创客教育等;3)构建教师合作平台,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课题研究成果介绍与分析通过课题研究,我们取得了以下成果:1)发现传统教育方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2)提出了针对性的教育方案和实施建议;3)开发了一些新的教育工具和资源;4)构建了教师合作平台并进行了实践验证。
这些成果为提高初中教育质量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我们将进一步推广和应用这些成果,以期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产生积极的影响。
五、教学实践与教育变革中的应用及成效我们将在某初中学校进行教学实践和推广应用。
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将验证课题研究成果的有效性和可推广性。
同时,我们将积极推动教育变革,以实现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创造性人才的培养。
在实践中,我们将注重以下几点:1)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方式,设计针对性的教学方案;2)引入新的教育理念和技术手段,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3)加强教师合作平台的建设,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4)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发展,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服务。
课题成果公报范文
《基于2.5+0.5的中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结题成果公报课题类别:课题批准号:学科分类:课题主持人:主要研究人员:一、研究目标为进一步强化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机制,推进学制改革,中等职业学校学制将由原先“2+1”模式转变为“2.5+0.5”模式。
学制模式的转变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课程体系的设置。
实现学制模式转变的当务之急是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变我们目前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如何将学习中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真正实现工学结合。
为此,我们围绕下列子目标开展课题的研究:1.通过行业企业人才需求调研和岗位能力分析,明确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应具备的文化素养、通用技能和核心能力职业标准。
全面了解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岗位需求,达到紧扣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深化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方针,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办学目标,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通过研究与实践,在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结合“2.5+0.5”的新学制模式,制定符合“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培养模式的人才培养方案并修订教学计划。
3. 通过研究与实践,加强与电子商务企业的联系,建立“现代学徒制”合作机制,采用“大专业,活模块”的专业课程设置的基本结构模式,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课程体系。
4. 通过研究与实践,改革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评价模式,建立社会参与、企业为主、校内外表现结合的评价体系。
5. 通过研究与实践,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得以提升,能很快适应企业的岗位要求。
提高毕业班学生的就业率,而且大多能按国家职业标准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6. 通过研究与实践,提升专业教师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7.通过走访企业,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挖掘电子商务企业资源,深化校企合作,拓展合作渠道。
二、研究内容本课题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宗旨,依据学校定位、软硬件条件、以及近年来教学改革成果,力求反映时代的特点,体现现代中等职业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为根本目标,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的职业教育办学指导思想下,开展基于“2.5+0.5”模式的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校本课程课题成果公报范文
校本课程课题成果公报范文校本课程课题成果公报一、课题名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与实践二、研究目的:通过深入研究学生自主学习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 理论研究:通过文献研究和专家访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概念、特点和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为实践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2. 实践研究:通过开展课堂观察、问卷调查和个案分析等方法,探索不同教学策略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并总结有效的教学实践经验。
四、研究成果:1. 理论成果: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概念、特点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总结,提出了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理论框架。
2. 实践成果:通过实践研究,发现了不同教学策略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探索了一系列有效的教学实践方法和策略。
五、成果应用和推广:1. 学校应用: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学校的教学实践中,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和研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推广应用:将研究成果与其他学校和教育研究机构进行共享,为他们提供有关学生自主学习的理论和实践参考,促进整个教育领域的发展。
六、研究团队成员:1. 项目负责人:XXX,职称,XXX学校教师。
2. 团队成员:XXX,职称,XXX学校教师;XXX,职称,XXX学校教师。
七、研究经费和周期:1. 研究经费:本课题的研究经费由学校提供,总计XX万元。
2. 研究周期:本课题的研究周期为XX年,从20XX年X月开始,到20XX年X月结束。
八、结论和展望:通过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深入研究与实践,我们发现了多种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这些成果将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参考,也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做出贡献。
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和实践,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校本课程课题成果公报范文
校本课程课题成果公报范文(最新版)目录一、引言1.1 背景介绍1.2 课题目标二、课题研究过程2.1 研究方法2.2 研究步骤2.3 研究成果三、课题成果应用3.1 成果转化3.2 成果推广四、结论4.1 课题总结4.2 展望未来正文一、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课程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校本课程是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和学生需求,自主开发和实施的课程,旨在满足学生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2 课题目标本课题旨在研究如何有效地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
二、课题研究过程2.1 研究方法本课题采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法和案例分析法进行研究。
2.2 研究步骤(1)收集国内外关于校本课程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案例;(2)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总结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和实施策略;(3)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校本课程案例进行实地调查和分析;(4)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改进和优化校本课程的建议。
2.3 研究成果通过对校本课程的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校本课程应遵循学生为本、学校为主体、社会为依托的原则;(2)校本课程开发应注重课程目标的明确性、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和课程实施的有效性;(3)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应发挥主体作用;(4)建立健全校本课程评价体系,对课程实施效果进行全面评估。
三、课题成果应用3.1 成果转化根据研究成果,学校可对现有校本课程进行调整和优化,提高课程质量和实施效果。
3.2 成果推广将研究成果整理成报告,向其他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推广,促进校本课程的普及和发展。
四、结论4.1 课题总结本课题通过对校本课程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开发和实施策略,为学校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4.2 展望未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课程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校本课程课题成果公报范文
校本课程课题成果公报范文摘要:一、前言1.背景介绍2.目的与意义二、校本课程课题成果概述1.课题名称与编号2.课题主持人与成员3.课题研究时间与地点4.课题研究内容与方法三、研究成果与分析1.成果目标达成情况2.成果的具体表现3.成果的创新与特色4.成果的应用前景与价值四、课题研究中的困难与问题1.遇到的困难2.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经验五、课题研究的启示与建议1.对教育教学的启示2.对学校管理的建议3.对未来研究的展望六、结语1.对课题成果的总结2.对参与者的感谢与鼓励正文:一、前言在我国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成为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为了进一步推动校本课程的发展,许多学校都开展了相关课题研究。
本文旨在通过一个校本课程课题成果公报的范文,为大家提供一个参考。
二、校本课程课题成果概述本课题研究名为“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课题编号为XXXX。
课题主持人张老师,成员包括李老师、王老师等五位教师。
研究时间为2019 年9 月至2020 年6 月,地点为我国某初中。
课题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方法进行。
三、研究成果与分析经过一年的研究,我们取得了以下成果:1.成果目标达成情况:我们成功开发了一套符合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需求的校本课程,课程内容涵盖了学生心理发展的各个方面,受到学生和家长的广泛好评。
2.成果的具体表现:我们设计了一系列教学活动,如讲座、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3.成果的创新与特色:我们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提高了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4.成果的应用前景与价值:本课程的成功实施为其他学校开展类似研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对推动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课题研究中的困难与问题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困难,如课程内容的编排、教学活动的设计等。
小学数学课题成果公报
小学数学课题成果公报第一篇:小学数学课题成果公报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公报一、研究的内容与方法(一)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儿童心理学认为: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获取的绝大多数的数学知识是在形象感受、感知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表象从而形成概念的。
如何把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变为小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理解得了的数学事实,是每个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很好考虑的问题。
许多成功的案例说明,让小学生动手操作发展思维是提高数学学习的有效策略之一。
因为这样做既符合儿童的生理、心理特征,可以吸引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有意识的教学活动中来,又能使他们在大量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整理,找出有规律的现象,逐步抽象、概括,获得数学概念和知识,使抽象问题具体化。
1.动手操作存在的问题通过有关动手操作的教学实践案例、课堂教学观摩和公开发表论文的分析,去发现在教学中的运用动手操作存在的问题。
如认识上的迷失和操作上的盲目主要有哪些表现?2.动手操作的基本模式动手操作模式作为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子模式,从属于主体性学习的教学模式。
在研究中探索“动手操作”课的教学流程基本操作模式,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操作能力的强弱等因素,研究如何选择不同的操作方式(如:启发性操作、示范性操作、应用性操作、探究性操作等)?如何做到操作有效,避免低效和无效?教师如何根据教学中学生的心理活动特点来设计问题情景与操作内容,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景与教师提供的定向指导中,通过动手操作学具探究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结论,理解数学知识,从而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有效运用动手操作的基本策略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在开展操作活动中学生的一些不良习惯会浪费掉好多时间,直接影响操作的进程和结果。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放手让学生操作?对动手操作运用的次数、时机、时间长短如何进行合理灵活的处理?使操作不流于形式,让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让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让新知识在学生操作中产生,让创新意识在操作中萌发。
(完整版)课题成果公报范例
<职院专业建设水平的评价理论和指标体系研究>课题成果公报课题类别: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一般课题课题批准号:XJK06BZC013学科分类:职业教育课题负责人:余克泉院长、教授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主要成员:陈鸿俊杨益斌彭泽立王芳刘芳李洁张宏汪泳波刘光平刘凤姣一、目标与内容(一)研究目标一是完善职院专业建设水平评价理论,为职院专业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评价依据;二是构建职院专业建设与专业水平评价的基本模式,为职院专业建设与专业评价提供思路;三是完善职院专业建设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标准,为职院专业评价提供依据;四是用研究成果指导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专业建设与专业评价,建设国家级精品专业,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创造条件。
(二)研究内容一是完善职院专业建设水平评价理论,进行职院专业整体结构研究。
二是构建职院专业建设与专业水平评价的基本模式,进行职院专业建设与评价模式研究。
三是完善职院专业建设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标准,进行涵盖专业建设各方面内容的专业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标准研究。
四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课题与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专业建设结合起来,在实践中验证成果,找出差距,再进一步完善研究成果,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具有高职专业建设特色的评价理论及评价指标体系。
二、过程与方法(一)研究过程一是找出各种类型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相关研究的理论;二是对各种类型的有关专业建设的评价指标与评价理论进行比较研究,找出最适合职院专业建设的有关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关内容;三是根据已有的专业建设经验,在充分讨论与调研、全面汲取经验的基础上初步制定一个评价体系;四是对评价体系进行论证,在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推广试点,在“实践一一发现问题一一完善理论一一再实践”的过程中检验专业建设的主要观点,完善专业评价的指标体系,撰写学术专著与发表相关论文。
(二)研究方法一是调查研究法:设计职院专业建设的若干问题制成调查问卷,对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和专家咨询。
课题成果公报(实例参考)
高职高专教育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成果公报课题批准号:Xjk03CZC019课题类别:自筹经费学科分类:职成教育课题负责人:张孝理(教授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主要成员:陈运胜、周元明、李超任、叶国炳、邓光辉、刘建文、屈宏香一、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理论基础本课题依据国家教育部关于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遵循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结合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现状,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使教学过程成为有意义的“教”和有意义的“学”,营造鼓励性教学氛围,树立高层次教学目标,建立适当的教学评价方式,创立高等数学新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实现“专业性质不同,开设课时不一,目标要求不同,侧重内容各异,精选传统内容,渗透现代知识,保持严谨传统,重在知识应用”的改革目标,有效地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和可持续的发展。
本课题研究的重要理论依据是教育部文件(教高[2003]1号)《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此文件要求各高等学校要认真规划、精心组织和尽快启动本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并保证精品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在组织精品课程建设时,要以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精品课程建设为主,充分考虑学科与专业分布以及对教学工作的示范作用,把精品课程建设与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结合起来。
在高等教育中,课程基本理论主要有学科中心论、活动中心论、知识结构中心论、问题中心论等等。
这些基本理论都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如下五个方面:1. 高等数学课程教育目标研究近4年来,我们分赴企事业单位对我院毕业学生进行高等数学课程教学问卷调查,共收回调查表412份,在在校生中进行问卷调查收回调查表570份,召开各专业课教师座谈会5场,多渠道多方式收集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信息和数据,收集师生对高等数学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意见。
通过广泛的调查,使我们进一步掌握了毕业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情况,了解在校生对高等数学课程内容和体系改革的意见,进一步掌握了各专业对高等数学课程内容的基本要求,初步明确了高等数学课程教育目标。
校本课程课题成果公报范文
校本课程课题成果公报范文一、引言校本课程是指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教育需求,由学校自行设计和开发的一门课程。
通过开展校本课程,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本文将介绍我校开展的校本课程课题研究成果,并对成果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的探讨。
二、课题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校本课程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作为一所中学,我们深感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之处,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决定开展一门校本课程的研究。
三、课题目标本课题的目标是通过开展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科水平。
四、课题内容1. 课程设计在课程设计方面,我们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学习特点,结合学科内容和教学要求,制定了一套科学合理的课程设计方案。
该方案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的内容,以确保课程的有效实施。
2. 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校本课程的开展,我们积极整合和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通过建设数字化教学平台,收集和整理优质教学资源,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材料和教学工具,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师培训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我们组织了一系列的教师培训活动。
培训内容包括校本课程理念、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校本课程教学工作。
4. 学生评价为了了解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学习效果和满意度,我们进行了学生评价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和建议,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校本课程提供参考。
五、课题成果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实践,我们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1.校本课程的设计方案得到了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认可和支持。
课程目标明确,教学内容丰富多样,教学方法灵活多变,评价方式科学合理。
2.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取得了显著成效。
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数字化教学平台随时随地获取学习材料和教学工具,提高了教学效果。
3.教师培训的开展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课题成果公报
课题成果公报附件二课题成果公报一、课题名称:《语文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优势互补研究》二、课题批准号:62320755三、课题类别:专项课题四、学科分类:教育信息技术五、课题承担单位:营口市第六中学六、课题负责人:朱岩,中学高级教师,营口市第六中学贾凌凌,中学一级教师,营口市第六中学七、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成员有: 霍丽新、耿梅、张辉、杜秀云、赵欣、王宇、周龙岩八、正文内容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语文课堂因为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教学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的语文课堂因为有了多媒体的图文辅助,美妙的声音和真实的视频,跨越时空的呈现在学生面前;我们的语文课堂因为有了交互式网络辅助教学,我们实现了班级授课制下的因材施教。
但是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语文教学让我们欢喜也让我们忧愁,虽然现代信息技术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无限可能,但是语文传统教学的优势是不能令我们忽视的,在不同教学内容的语文课堂,如何让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它的优势,同时也让语文传统教学的优势得以体现,是我们应该探究的问题,辽宁省营口市第六中学语文课题组教师从语文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的优势互补研究入手,探究各自的优势,结合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摸索根据教学内容实施不同的优势互补策略的教学模式。
本课题要通过研究利用信息技术营造一种信息化的语文教学环境,把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传统教学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优势互补,逐步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低温的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的教与学的方式。
通过研究成果的实践应用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语文教学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切实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切实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切实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一)研究内容一是探索语文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语文教学的优势与不足。
二是通过实践探索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实施优势互补教学策略的教学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高专教育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成果公报课题批准号:Xjk03CZC019课题类别:自筹经费学科分类:职成教育课题负责人:孝理(教授冶金职业技术学院)主要成员:运胜、周元明、超任、叶国炳、邓光辉、建文、屈宏香一、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理论基础本课题依据国家教育部关于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遵循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结合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现状,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使教学过程成为有意义的“教”和有意义的“学”,营造鼓励性教学氛围,树立高层次教学目标,建立适当的教学评价方式,创立高等数学新的教学容和课程体系,实现“专业性质不同,开设课时不一,目标要求不同,侧重容各异,精选传统容,渗透现代知识,保持严谨传统,重在知识应用”的改革目标,有效地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和可持续的发展。
本课题研究的重要理论依据是教育部文件(教高[2003]1号)《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此文件要求各高等学校要认真规划、精心组织和尽快启动本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并保证精品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在组织精品课程建设时,要以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精品课程建设为主,充分考虑学科与专业分布以及对教学工作的示作用,把精品课程建设与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结合起来。
在高等教育中,课程基本理论主要有学科中心论、活动中心论、知识结构中心论、问题中心论等等。
这些基本理论都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容和方法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容有如下五个方面:1. 高等数学课程教育目标研究近4年来,我们分赴企事业单位对我院毕业学生进行高等数学课程教学问卷调查,共收回调查表412份,在在校生中进行问卷调查收回调查表570份,召开各专业课教师座谈会5场,多渠道多方式收集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信息和数据,收集师生对高等数学教学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意见。
通过广泛的调查,使我们进一步掌握了毕业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情况,了解在校生对高等数学课程容和体系改革的意见,进一步掌握了各专业对高等数学课程容的基本要求,初步明确了高等数学课程教育目标。
任何课程的教育目标都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等数学课程是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它的教育目标我们把其分解为四个具体目标,即引导学生自我增进一般科学素养,提高社会修养,提升身心健康水平,形成和发展数学品质。
其实质就是让学生逐步了解“数学的精神,方法和应用”,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精神无处不在:让学生有一双数学的眼睛,能丰富他们观察世界的方式;让学生有一个睿智的头脑,能帮助他们进行理性思维;让学生有一颗好奇的心,点燃他们心中求知的欲望;让学生掌握一套研究模型,使它成为他们探索世界奥秘的望远镜和显微镜;让学生有更多的新的机会,使他们在交叉学科中寻找乐土,以他们的勤奋和智慧去做出发明和创造。
2. 数学教育理论研究21世纪的数学教育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了人的发展的神圣使命,它必须从传统的、狭隘的数学教育发展现状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而获得一种对“学科本位”的超越,去关注学生在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要实现这种超越,就必须用数学教育理论作为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研究和实践的先导。
我们对数学教育理论进行进一步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共撰写数学教育理论研究论文为21篇,容涉及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与人的发展,高等数学课程在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数学教育质量评价,教师数学观、教学观等多个方向,为本成果的形成提供了十分重要和不可缺少的理论准备。
3. 高等数学教学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在调查研究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明确了高等数学教育目标,形成了教学改革方案,教学改革方案的核心是把高等数学课程容分为三个模块。
即基础模块、应用模块和提高模块,分别制定了《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应用要求》和《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提高要求》。
“基础模块”是教学容的主体,它包含高等数学课程中的最基本的容,对所有专业的学生都是必修课。
要求教师精讲细讲,让学生熟练掌握,通过这些最基本的训练,让学生掌握实际工作和一般研究中常用的数学工具和基本的数学思想,一方面满足后续课程对数学的要求,另一方面使学生具备初步的应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用模块”是教学容的核心,其容主要体现在一个“用”字上,由专业课教师和数学教师共同研究确定。
根据不同专业设置不同的应用模块,其特点是体现专业性,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我身边”,授课方式相对灵活,采用“讨论式”或“双向式”教学,有些容由某一专业技术问题展开,同时由相应专业的专业课教师承担这一部分教学容。
实践证明,这种跨学科教学模式的设置,对学生思维方式及创新能为培养是十分有益的,也是一种全新的尝试,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正是理工结合,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切入点,符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提高模块”是对教学容体系的完备,它的容是为学生所学专业对数学课程有特殊要求或准备继续深造的学生设置的。
教师适当介绍一些现代数学思想,方法和一些研究容,让学生对目前最新的数学工具及其发展趋势有所了解,以便他们日后自学。
4. 举办教改实验班,进行教学改革实践从2002年下学期开始,我们采取整体抽样方式,在每届新生班级中确定两个不同专业班级作为教改试验班,05级在工科各专业全面推行“三模块”体系教学,应用模块分别由数学研究室的教师和相应的专业课教师共同承担这一部分的教学任务。
试验班的教学时数为:基础模块68课时,应用模块22课时,提高模块作学生选修,20课时,共计110课时,比传统教学班压缩了10课时。
在每个学期的期中教学检查中,试验班的学生学习数学课程的兴趣明显浓于传统教学班,在阶段性测试中,试验班的考试成绩采用考教分离方式,学生的考试成绩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班。
收到学生撰写的数学应用小论文68篇。
仅以02级两个试验班为例,毕业时一次就业率分别为92%和87%,均高于同年级同专业班级的就业率. 2人考取了研究生。
18人参加“专升本”考试,其数学成绩均在70分以上,已全部录取到本科院校学习。
5. 高等数学教育质量评价研究数学教育质量评价,不论是评价学生的“学”,还是评价教师的“教”,最终目标是为了促进学生主动、积极、有意义和有成效的学习。
我们在数学教育质量评价的研究和实践中,始终遵循四项主要准则,即效用性、可行性、恰当性和准确性。
效用性是主要准则,没有效用的保证,就起不到向导的作用,甚至会产生误导,实质上它是一个价值判断问题。
可行性准则使评价能真正指导教学实践,其评价体系便于操作。
恰当性、准确性准则能准确和恰当地体现和描述数学教学全过程.在研究和制定高等数学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过程中,我们从实际出发,充分注重评价的导向作用和实际效果,构建教学质量评价的四化体系。
注重评价信息收集的多元化。
对学生的评价通过平时授课、考试、考核和小论文等形式收集信息。
主要获取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等信息。
对教师的评价通过学生评教、同行听评、管理人员听评等方式收集信息。
主要获取教师的数学观、教学观和对数学教学的价值观等信息;注重评价方式的综合化。
主要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对评价与绝对评价、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等相结合进行评价;注重评价角度的多向化。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考察学生学习成绩这一显性因素,又考察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数学发现敏锐程度、数学应用能力等隐性因素。
对教师的评价,既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判断,还对其自身发展所具有的潜在可能性加以分析,尽量给评价对象提供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机会;注重评价结果的科学化。
我们特别重视评价结果的全面解释与慎重处理,使评价结果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在课或课外,作业或考核,不仅关注答案的正确性,同时注意答案错误或没有答案,分析错误或不会分析其评价价值仍然是存在的。
对教师教学的评价,重在评价过程中发现教师的特点与不足,以有利于调整和改进教学。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是调查研究法,辅之以文献法、比较分析法、实证法和综合归纳法等方法。
三、课题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本课题研究的成果是在教育部《新世纪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容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计划》和省教科院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立项研究与实践过程中,依据国家教育部关于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按照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结合高职院校数学教育现状,采用边研究、边改革、边实践、边出成果的思路进行实质性的研究与实践,历时四年多,逐步形成的。
其成果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通过对毕业学生412人和在校生570人的问卷调查,召开5场各专业课教师座谈会,了解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情况,听取师生对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意见,形成调查报告1份;进行数学教育理论研究,撰写并发表数学教育理论研究论文21篇;确定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目标,基于高等数学课程既是基础知识教育更是科学素质教育的认识和定位,率先改变多学时、高难度的传统,尝试适当保留系统性,更多注重应用性,努力沟通高等数学课程与专业课程的相互联系,改变传统的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容体系要求面面俱到,单纯追求理论上的严谨, .忽视数学知识的应用,课时少,容多,忽视学生个体差异,教学容“千人一面”的现状,从应用角度确保各专业后续课程和社会实践对高等数学知识的需要,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角度,把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成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数学素养,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载体;确定改革方案,独创“三模块”教学体系,即基础模块、应用模块和提高模块,在容上形成3套对应的教学大纲,在教材选用上采用“一纲多本”;构建教学质量评价新体系,遵循质量评价的四个准则,构建高等数学教学质量评价的“四化”体系。
四、研究成果推广的围及社会效益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方案在本院试行和推行,效果很好,深受学生欢迎。
由于高等数学是高职教育各个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成功的教学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其本身辐射面广。
对高职院校的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具有普遍的推广价值,对其他公共基础课的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对于远程教育和岗位培训亦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该成果核心部分教学改革方案在高职院校数学学科组的年会上作重点交流。
铁道职院、交通职院、信息职院、航空职院、工业职院、职院等省外十多所职业院校学习、参考和使用“三模块"体系的教学大纲。
发表的数学教育理论研究论文,有3篇被《中国数学文摘》收录,有4篇获得院级以上奖励。
课题研究经省教科院组织的中期检查,受到表扬和奖励。
五、主要研究成果目录1、教材[1]孝理等.高等数学(上册、下册)[M].:知识,2002.[2]孝理等.高等数学(下册)[M].:大学,2005.2、论文[1] 孝理.论高职高专教育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J].[2] 孝理,永清.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初探[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4,(6):103-104.[3] 孝理.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的理性思考——兼论产学结合是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必由之路[J].中国高教研究,2003,(6):50-51.[4] 周元明.论课堂教学如何体现数学的文化功能[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6,(2):152-154.[5] 周元明.高职院校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太平洋学报,2005,(12):65-66.[6] 周元明.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J].中国冶金教育,2006,(3):33-35.[7] 周元明.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J].中国冶金教育,2004,(5):67-70.[8] 叶国炳.五年制高职数学教学的认识与体会[J].职业技术教育,2002,(31):48-49.[9] 叶国炳.最值定理的推广及其应用[J].联合大学学报,2001,(4):40-43.[10] 邓光辉.广义积分的几点注记[J].株洲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3):79-81.[11] 运胜.偏导数的一个恒等式[J].高等数学研究,2002,(3):10-11.[12] 叶国炳.介值定理的推广及其应用[J].工学院学报,2000,(12):70-72.[13] 叶国炳.剖析博彩弹子机的赢钱原理[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3,(4):75-58.[14] 叶国炳.圆锥曲线的切线段的中点轨迹[J].师学院学报,2000,(6):20-22.[15] 叶国炳.一个正项级数定理的推广[J].株洲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2):59-60.[16] 运胜,邓光辉.二次曲面的几个性质[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4,(4):152-155.[17] 运胜,邓光辉.同心圆锥曲线中的面积定值性质[J].师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3):56-57.[18] 邓光辉,运胜.从一道高考题看圆锥曲线的共性[J].师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5):17-18[19] 超任.对高等数学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的认识与实践[J].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3):272-274.[20] 超任.高职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J].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4):56-58.[21] 超任.对高职课程改革中几个问题的认识[J].职业教育研究,2004,(1):16-17.3、调查报告4、教改方案5、教学大纲6、教改试验分析报告六、该研究领域尚待进一步研究的主要理论与实际问题本课题研究,从理论到实践,都产生了一批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