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语文教学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分析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分析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分析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的要求也在不断改变和提高。
新课程标准以其全面、真实、系统、个性化的原则,为小学语文教育的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方向和思路。
下面,将对于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适应个性化教育与创新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注重个性化教育的发展,强调知识的创新与应用。
因此,在语文教学方面,教师应以学生的个性和差异为出发点,采用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手段和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首先,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的阶段特征、学科特点和兴趣爱好等因素,进行差异化的教学设计,以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
其次,教师要注重知识的创新和应用,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发现问题,通过探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例如,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采用抽象化、便于理解的教学手段等,让学生在感受、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
二、实行多元化评价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教育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语文教育不仅要强调知识的传授,更要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因此,在语文学科下,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过程与成效给予评价,区别于简单的传统考试,需要实行多元化的评价方法。
如下分别详细介绍。
通过多媒体、录像等方式进行记录和评估学生的表现情况,从而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特长和机会。
开展项目式、任务式教学,提倡多元的评价方法,通过观察、记录、问卷和访谈等手段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等综合能力进行评估。
开展综合素质评价,如语文技能评价、口语表达能力评估等。
三、加强交互式教学交互式教学是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育的核心思想之一,强调师生互动、学校社会共建的教育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通过多种途径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
首先,不仅注重课堂讲解知识点,还要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例如通过导入教学、提问教学、教师演示和学生练习等,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理解程度。
“新课标”下语文教学三法
“新课标”下语文教学三法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我国的教学体系也在不断完善和调整。
新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作为我国目前最新的教学指导文件,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理念和要求。
下面我将介绍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三法。
一、立德树人的教学法新课标强调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促使学生积极向上地发展自己。
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通过语文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授经典文学作品,讲述其中的道德故事和思想内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二、启发发展的教学法新课标提倡启发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和分析,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教师可以利用问题引导、启发式提问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实践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全面评价的教学法新课标要求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全面评价,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特长培养。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状况。
除了传统的考试评价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平时表现、作业评价、课堂表现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展。
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注重发挥学生的潜能,鼓励他们的兴趣爱好,培养他们的特长和创造力。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三法是立德树人的教学法、启发发展的教学法和全面评价的教学法。
这三法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探索和总结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新课标下教学的需要。
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学目标(最新完整版)
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学目标(最新完整版)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道德情感、理智情感、创造情感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语言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知识,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
3.语言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使学生能够流利地使用语言,具备良好的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4.学习策略目标: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
5.文化意识目标: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这些教学目标相互关联、相互促进,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语文教学二维目标是什么语文教学二维目标指的是知识和能力目标、过程和方法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这三者相互渗透,相互整合,相互作用,浑然一体。
窦桂梅语文教学四个目标窦桂梅老师提出的语文教学四个目标分别是:1.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从而激发起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
2.培养他们的语感,发展他们的语言,进行人文教育,包括四个方面:语言训练、思维训练、情趣教育和文化修养。
3.改善学生关系,构建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4.构建大语文观,实现学生语文学习的生活化,提高学生语文的综合素养。
语文教学目标编写案例模板以下是一个语文教学目标编写案例模板,您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修改:知识与技能:1.掌握生字词,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生字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
2.理解*主旨,能够概括*的主要内容。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如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分析*的结构和写作手法等。
4.拓展知识面,了解相关的文学和文化常识。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的三个转变
与 教 学 的整 合 课 程 是 学 校 教 育 中为 所 有 学 生 提 供 的 和 重
过 去 , 师 一 直 在 勉 励 臼已 :要 给 学 生 一 碗 水 , 建 的 人 类 知 识 和 经 验 的 总 和 课 程不 只是 “ 本 教 “ 文 教 师要 有 一 桶 水 ” 然 我 们 不 能 说 这 句 话 是 错 课 程 ” 虽 —— 教 学 计 划 、 材 、 参 等 文 本 , 是 教 教 更
并 不 是 外 在 于 课 程 的 .而 是 课 程 的 有 机 组 成 部 教 师 与 学 生 对 所 学 知 识 做 横 向 的 拓 展 .还 要 做
不 还 分 , 课 程 的 主 体 , 课 程 的 创 造 者 , 们 共 同 纵 向 的 延 伸 : 仅 要 求 拓 展 知 识 , 要 在 拓 展 与 是 是 他 参 与 了课 程 的 开 发 与 创 造 教 学 不 只 是 课 程 传 延 伸 的 过 程 中 自然 地 掌 握 学 习 的 方 法 创 设 开 递 和 执 行 的 过 程 。 是 课 程 创 生 与 开 发 的 过 程 。 放 的语 文 课 堂 . 文 教 学 必 须 以 学 生 为 中心 , 更 语 以 这 样 , 学 与 课 程 相 互 转 化 , 互 促 进 , 此 有 帮 助 学 生 的 自我 充 分 发 展 和 实 现 为 宗 旨。为 此 . 教 相 彼 机 地 融 为 一体 . 现 课 程 与 教 学 的 整 合 。 实
就是 说教 师要尽 量使 自己具备学 生 的心灵 。 走 展 才 是 目的
进 他 们 的情 感 世 界 , 学 生 的 知 识 水 平 、 维 角 从 思
总 之 . 师 转 变 角 色应 以 学 生 为 中 心 . 大 教 最
“新课标”下语文教学三法
“新课标”下语文教学三法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教育制度的改革,新一轮的教育改革在我国各地开展。
作为学科中的核心学科,语文教学一直备受关注。
而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也有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在新的教学环境下,如何更好地实施语文教学?本文将围绕“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的三法进行探讨。
一、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个性化教学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和社会发展的变化,我们已经逐渐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拥有各自的兴趣、特长和学习方式。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个性化教学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在《新课标》下,教师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教师需要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课堂表现、作业成绩、学习习惯等。
通过这些信息,教师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依据。
教师需要注重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新课标要求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讲授,而应该引入小组讨论、角色扮演、项目实践等教学方式。
这些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在课程设计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开展具有针对性的课程设计,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
通过这样的个性化教学,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二、关注生活实践,培养语文素养《新课标》提出了“生活化、情感化、体验化、实践化”的教学理念,要求语文教学关注生活实践,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施:注重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融入生活。
语文教学应该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环境和事物中去感悟语文的内涵。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田野、街头、博物馆等地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感受语文之美,拓宽视野。
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
解读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
解读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已经成为了当今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新课程标准试图通过一系列改革过程,重新定义和塑造语文教育的发展方向。
本文试图通过几个角度去解读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
一、培养创造性思维新课程标准认为,语文教育并不是简单的语言技能学习,更是一种能力的培养过程。
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要求不仅仅是帮助学生掌握语言技能,更是希望通过语文教育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新课程标准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的过程。
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也需要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发散性思维去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传达的含义,并且更加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注重交流与互动除了强调创造性思维外,新课程标准也更加注重交流与互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仅仅向学生灌输知识,同时也需要参与到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中去,促进学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
此外,新课程标准也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与同龄人讨论、交流,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并且在讨论和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重视实践学习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实践学习。
学生需要通过生活实践、阅读、写作等方式来学习语文知识。
从而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更加贴近生活,更加有实际意义。
在这个过程中,语文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像是一位指导者。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学习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实践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生活经验也可以得到更好的发挥,通过实践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注重多元化教学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注重多元化教学的原则。
语文教学不再只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也不应只是被动接受知识。
语文教育需要通过多样的形式进行教学,如阅读、写作、口语表达、戏剧表演、绘画等多种多样的形式,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新课程标准》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本位,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明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该怎么进行语文教学呢?下面我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语文教学的“放飞”《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部分中指出:“加强语文与其他课程以及生活的联系……”,“注重跨学科学习……”。
因此,我们应该树立大语文观,打破封闭单一的语文教学系统,建立开放式、多渠道、全方位的大语文体系,对于学生语文感悟能力的提高和发展具有不可小觑的作用。
在教学中我尝试着运用。
以人教版第二册第一个专题:多彩的春天为例。
识字1由八个反映春天的优美景色的成语或词组组成了一幅意境优美的画卷,而且文字合辙压韵,读起来朗朗上口,把人引入春天的美好境界,我采用编一编课文,再次领略春天的五彩缤纷,春天的变化无穷,教学《柳树醒了》以后,到校园里找一找春天,感受春天的气息;画一画春景图,来表现春天;背一背古诗《咏柳》;唱一唱春天的歌。
特别是小柳絮飞了,真美呀。
一拉柳枝,小柳絮纷纷扬扬,飞到头上、身上、地上,满眼是柳絮,小朋友欢呼雀跃。
此时,他们的心情肯定放飞了,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呢?到野外看一看,再画一画,背一背有关春雨的古诗,交流交流。
实践种植花草树木,种下美好的心愿。
实践《村居》中描绘的情景。
那天正好是艳阳天,小朋友三五成群拿着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风筝,来到操场上放风筝。
红朴朴的小脸上汗涔涔。
在老师的帮助下,有两只放得特别高,三根鹞线也不够,“嗖”地飞了,飞到学校北围墙外十米远的二层楼之外,小朋友们边跑边喊:“飞喽,飞喽。
”这难道只是放飞着风筝吗?我想:这放飞着快乐,放飞着热情,放飞着希望。
二、语文教学的情趣化新课程的改革重要的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一是学生自信和积极的学习情感;二是学生自主和合作的学习方式。
其中学生的学习情感、态度、个性、价值观已提高到非常重要的地位,洋溢着情趣的语文课堂,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营造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感,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在新的教育改革浪潮中,我们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特别是在语文教学方面,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篇文章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探讨这个问题,并提出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理论层面的探讨1.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目标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的目标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力和人文素养。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语文,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升他们的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2.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方法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应该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考能力。
同时,我们也应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的尝试。
二、实践层面的探索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的真实环境中学习语文,这样不仅可以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也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2.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我们可以设计一些任务驱动型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主学习,这样既可以锻炼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3. 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制作课件、微课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
同时,我们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在线讨论、作业提交等活动,提高教学的互动性和实效性。
三、结论总的来说,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
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改进,我们才能适应新的教育形势,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新时代的人才做出贡献。
新课标下语文教学有哪些特点
新课标下语文教学有哪些特点?在教学中如何把握和实现这些目标?答: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教学模式并非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截然不同。
对于新课程改革的语文课课堂教学模式,很难明确,更不能套上一个固定的模式而称之为“新课改的语文教学模式”来推广,因为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但无论采取哪种教学方法或模式,都应该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应该体现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并重;既要重视预设目标,又要重视可能出现的非预设性目标。
第二,在教学内容上,不仅包含学科学习内容,而且要注意引入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
第三,在教学的方法上,注意多种方法在日常教学乃至一堂课中的结合使用。
第四,在教学的呈现上,注意利用问题情境和现代教育技术,以吸引学生注意、引发学生的思考。
第五,在教学的顺序上,遵循“先学后讲”的次序。
亦即先经过学生自主或合作性的学习、探究,教师再进行点拨。
第六,在教学的组织上,尽可能多地利用师生、生生互动,加强合作与交流。
第七,在教学评价上,采取多元、发展、综合性的评价标准,以学生的生成、发展、问题解决能力、自主性等高水平的学习结果作为评价依据。
”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现三维目标:一用好教材例子,找准切入点。
教材是例子,并非是学习的根本。
教师要以平视的眼光看待教材,要在教学中突出教材载体的功能,突破学科本位。
具体而言,教师要善于解开课文的情感密码,并创造性地找到恰当的教学方式,以带领学生走进文本的内核,升华情感。
二关注求知过程,把握立足点。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更关注教与学的过程,强化体验。
如果没有过程的体验,知识与能力将停留于记忆性层面,学生很难有过程与方法的感知,更难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感悟。
以往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只是一种形式上走捷径的方式,它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与能力的内在联系。
三引导体验学习,巧抓共鸣点。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心中悟出始知深”。
要实现三维统一,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还必须重视体验学习。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转变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转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传统的语文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注重对知识点的传授和记忆,而新课程改革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语文运用能力。
下面,本文将从课堂教学方式、评价方式和学习方式三个方面来探讨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转变。
课堂教学方式是语文教学的关键环节之一。
传统的语文课堂以讲授为主,教师在黑板前面一遍遍地讲解知识点,学生则机械地记忆和背诵。
在新课程改革中,语文教学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
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不再是简单的“传道授业解惑”,而是扮演着引导者、设计者和促进者的角色。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通过举例、引导、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课堂上的教学方式也更加多样化,如小组活动、讨论、合作学习、案例分享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评价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中的重要内容。
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对学生记忆和背诵的评价,注重成绩和分数的衡量。
而新课程改革则更加注重对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评价。
新课程改革提倡以素质教育为导向,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素质评价。
在语文教学中,评价不再仅仅局限于作业和考试,而是更注重对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综合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口头表达、写作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
新课程改革也提倡分层次、分项目、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学习方式的转变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传统的语文学习以纸质教材为主,学生通过课本的阅读和背诵来进行学习。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习方式也在悄然发生改变。
新课程改革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知识,进一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电子书籍等途径获取更多的语文学习资源,开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浅谈新课程教学下的语文教学
浅谈新课程教学下的语文教学新村小学谭继华摘要: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起决于课堂教学。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是我们所有语文老师都在不断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从我从教十六年来的教学活动中我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来谈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
关键词:转变观念主动合作探究面对21世纪的激烈竞争,我们的教育不能只培养一些高分低能的机器,而应注意培养身心素质全面、和谐发展、人格完善、有个性、具有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世纪新人。
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更好的参与社会生活,并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是如何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和培养更好的能力和个性品质。
我认为,教育观念为教育之本,它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思想,并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表现出来。
观念先行,方法更新。
一次对教师的要求不仅仅只停留在对新教材理念的把握和对课标的理解上。
而是要大胆更新观念,进行教学创新,以促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作为老师,首先要转变教育思想不断学习,更新观念。
将传统的课堂模式教学,转变为课堂动性教学,使学生学而易懂。
以往的课堂教学方法,一般都是教师组织好,把知识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强迫学生被动的接受,开创不了学生的自主思维,局限和约束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一节课后,有的学生一知半解,似懂非懂。
随着我国目前教育事业的发展,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从转变中去找突破口。
作为语文教师我很欣赏课堂外的“探究”主动性教学方式,我们应该在教学中选择和确定目标进行探究性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在学而易懂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在获取涉猎的知识中来应用已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教师应该像“导游”一样对学生进行指导,与学生合作或者当好学生的助手。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场所,也不只是学生训练的场所。
上课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师生一起分享理解,通过互动,使学生受到激励、感化和召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的意识。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语文阅读的目标,在理念上有了较大的变化,即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更要努力改变教学方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和体验,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审美体验与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关键词:新课标语文阅读自主合作探究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语文界普遍认识到:阅读不仅是学好语文的基础,也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
阅读对于积累知识、开拓视野、陶冶情操、提高写作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因此,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
近些年来,语文教改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另一方面,在相当大一部分的阅读教学中仍然呈现出以下情况:1、以教材为中心式。
这种课堂把“教材”误认为是教学。
课堂上,教学的目的是“学这篇文章”。
教学的过程是“解析这篇文章的内容”,教学的结论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文章的写作特点”。
2、以教师为中心式。
这种课堂往往采用“谈话法”教学,先由教师预设好结论,然后千方百计引导学生猜测,这其实仍然是一方强行灌输、一方消极接受的方式,与阅读作为一种对话的本质是背道而驰的。
3、以写作为归宿式。
这种课堂或离开思维内核,排除创新意识及能力的培养,孤立地品味语言,以求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或进行浅表的读写结合,仓促地以读带写,“立竿见影”地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也这样写一篇。
4、以考试为终点式。
这种课堂将所学课文按考试阅读模式训练:熟记难写的字词,背诵有关的文学常识及名言佳句,作一点理解性的归纳,至于原文的情、意、道则完全不涉及,想象、联想也属多余。
新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目标,在理念上有了很大的变化。
现代的阅读观认为,一般意义上的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策略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策略引言随着新一轮课程标准的实施,小学语文教育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教育者和教师需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采取有效的教育教学策略。
本文将介绍一些适应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策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
策略一: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基于学生生活经验和现实情境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采用情境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参与性和实际应用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情境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情境教学法也能够帮助学生将语文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升学习的有效性。
策略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倡导学生彼此合作、互相学习的教学方式。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合作学习可以提供学生合作交流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小组活动、合作项目等形式,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互助。
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策略三:运用多媒体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如电子白板、教育软件等,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和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策略四:培养阅读兴趣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关键。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如设置阅读角、精心选择教材和阅读指导等。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组织读书分享会等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和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策略五:个性化教学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因此,个性化教学是优化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策略。
教师可以通过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兴趣爱好等特点,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方案和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获得最大的收获。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趣味教学法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趣味教学法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新课程标准逐渐在各个学科领域得到实施。
语文作为基础学科之一,其教学方法也得到了重视和改进。
在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教学法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本文将介绍一些趣味教学法,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
一、游戏化教学法游戏化教学法是一种通过游戏活动来开展语文教学的方法。
通过设置有趣的游戏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升语文教学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拼音时,可以组织拼音接力比赛,让学生通过比拼的方式复习和巩固所学的拼音知识。
在学习词语时,可以设计猜词游戏,让学生通过猜词的方式来巩固词语的记忆和理解。
通过游戏化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语文教学的方法。
通过运用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可以生动形象地呈现语文知识和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在学习诗词时,可以通过播放相关的音频和视频来帮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妙韵律。
在学习古代文学作品时,可以通过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背景和意境。
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使语文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角色扮演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是一种通过让学生扮演角色来进行语文教学的方法。
通过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语文材料中的人物形象和情境背景,提升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例如,在学习古代文学作品时,可以组织学生们扮演作品中的主要人物,通过模拟对话和行为展示的方式来感受作品的情节和内涵。
在学习写作时,可以让学生扮演不同的写作角色,如记者、作家等,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来进行创作和表达。
通过角色扮演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四、互动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之间互动来进行语文教学的方法。
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随着新课程改革步伐的加快,教师作为新课程的执行者,更应紧追课改步伐,用新的课程理念做指导,从中进行反思调控、品味提高。
符合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教育教学行为,我们就发扬光大,有悖于新课程理念的教育教学行为,就加以调整,在教学中根据课程实际、学生学习需求及个性差异,确定采用何种教学策略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多元互动教学策略下的阅读教学,就是多元互动教学策略与阅读教学的有机结合。
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阅读教学的流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自学阶段、小组研讨阶段、全班交流阶段、品味提高阶段。
在这四个阶段中,都渗透着多元互动教学策略并与之紧密结合、融为一体:一、从新课程的教学观上看阅读教学新课程认为:教学是以师生为主体对课程内容开发、生成、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个性化创造过程。
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融通整合,反思体验,领悟建构的过程。
对教学的定位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先做后导,以做论导。
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积极主动地、独立认真地尝试、探究,然后根据不同差异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存在问题,确定如何去教,并根据学生做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予以指导。
在阅读教学自学阶段就充分体现新课程的教学观念。
学生在自学文本的过程中,根据单元重点、难点、注解进行自学。
教师根据不同差异的学生自学情况确定如何去教。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是主观单纯传授知识,而是因“学”(不同差异的学生的学习需求)定教;小组研讨,全班交流阶段。
学生通过阅读感受文章并结合预习提示进行交流、研讨。
教师予以针对性指导而不是包办代替,是先“做”后“导”;二、从多元互动教学策略的特征上看阅读教学多元互动教学策略突出的是互动主体的自主性、交互性。
多元互动的整体性与个别建构性,它反映在学生根据本身需求和体验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互动中去,进行领悟、反思、提高;在互动过程中,师生在民主和谐、愉悦的氛围中交流,取长补短、分享提高,达到教学相长,从而形成个性化的智能建构。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
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背景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语文课程具有人文性,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通过课堂学习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
3. 注重语文素养的培养:语文课程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语言知识、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4. 注重多元化评价: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多元化评价,通过多种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
5. 注重教学创新: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该注重教学创新,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需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化需求,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和语文素养的培养,注重多元化评价和教学创新。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及怪现象(五篇范例)
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及怪现象(五篇范例)第一篇: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及怪现象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及怪现象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教师更新了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学生成为了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课堂出现繁荣而热闹的景象,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有了一定的提高,可是,语文课堂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弊端影响到教学的有效性。
一、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形式化《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了以往被动的、单向的教学方式。
虽然现今语文课堂教学,学生活动起来了,积极性和求知欲提高了,但是在合作和活动的背后隐藏着浮躁和形式化倾向,学生内在的情感没有被真正调动起来。
教师动不动就让学生围绕某一个问题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学习,随意性太强。
只重视合作学习的结果,缺少对合作学习过程的指导,不利于合作意识的培养。
只注重合作学习的形式,却没有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和讨论问题。
在交流学习心得时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是个别学生的合作学习,没有顾及大部分学生的感受。
因此,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在课堂上放任自流,形式化倾向严重。
二、语文课变为“表演”新课程改革,教师们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课堂教学由过去的填鸭式灌输转变为热闹非凡的“表演”课。
语文课上又唱又跳,又写又画,好象学生的积极性被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得到了发展。
一节课下来,学生真正的语文素养并没有实质性的提高,只是停留在语文的表面,没有深入到语文的本质,导致语文课堂教学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表演”式的课堂,表面上是体现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刻意追求课堂的热闹,可是,学生从课堂上收获甚少。
三、滥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能把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抽象情景形象地展现出来,把学生带进愉悦轻松的学习环境中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文内容中来。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改革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方法和内容也需要与时俱进。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我校开展了以“新课改下的语文教研活动”为主题的教学研讨活动。
二、活动目的1. 深入理解新课改的理念,提高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认识。
2. 探讨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4. 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语文学习环境和资源。
三、活动内容1. 专题讲座邀请知名语文教育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内容包括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
通过讲座,使教师对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有更深入的了解。
2. 课堂教学观摩组织教师观摩优秀教师的示范课,学习他们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
通过观摩,教师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3. 课题研究围绕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开展课题研究,如“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阅读教学的创新与实践”等。
通过课题研究,探索语文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
4. 教学案例分析组织教师进行教学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成功和失败的教学案例,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教学效果。
5. 教学研讨针对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教师们就教学中的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活动实施1. 成立教研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组织、协调和实施。
2. 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明确活动时间、地点、内容等。
3. 邀请专家、优秀教师进行讲座和示范课展示。
4. 组织教师进行课题研究、教学案例分析和教学研讨。
5. 对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形成书面材料,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借鉴。
五、活动效果1. 教师对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教学理念。
2. 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3. 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更加紧密,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
新课程改革下语文教学体会
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学体会在新课程改革实施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对话式”课堂教学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对话式”的教学,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一、课堂教学必须要以师生“平等”的方式进行传统的观念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的一个过程而已。
过去的语文课堂教学往往不注重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而把教师仅仅看成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
教师的知识处于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
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应该是以“平等”的方式进行的。
这就要求教师要把自己的角色从“权威教学”到“共同探讨”的转变,把自己当成是学生学习的助手,一位引路人,与学生共建一种平等、互教互学的师生关系。
让学生进入平等的对话氛围,享有平等对话的权利,这是“对话式”教学的前提条件。
在对话的过程中,对同一篇课文或同一个问题学生常常有不同的理解,有时学生的理解相互之间对立的,有时甚至是教师备课时所没有想到的。
此时教师就应放弃“权威”的表决权,避免终止对话的结束。
及时抓住理解上的不同,让真知在分析辩论中展现。
比如我在教学《平民总统孙中山》时,让同学们对孙中山的精神进行点评赏析,本意让同学们了解孙中山的以天下为公、甘于淡泊的精神,从而将这种精神贯穿到我们的学习、生活中。
没想一位同学却说:“老师,我认为孙中山的某些精神在今天是有些不合时宜。
”当时大家都一楞,我并没有当场否定他的发言,而是让他继续,他说:“老师,比如他的甘于淡泊的精神,在今天来看,用在生活上还是适合的,但用在学习上、工作上就不行了,尤其在今天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如果一味的甘于淡泊,我想很难在这个社会上生存。
”我听完,带头为他精彩而富有时代精神的发言鼓掌,并让其他学生即兴发言展开对话,同时因势利导地指出对文学作品中人物进行点评赏析时,要一分为二,要用辩证的观点。
这种对话,不仅体现了对课文理解的多元化,而且学生在平等的精神氛围中共同成长。
二、课堂教学要灵活多变有的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喜欢设计好话题,让课堂教学在自己设计好的思路走下去,我认为这样反而会束缚学生的思维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
摘要:据中国教育部门证实,2007年9月入学的我国高中学生不再使用延用多年的现行高中语文教材。
根据各版本教材的宏观性及质的变化,我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决心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这场改革的潮流之中。
相信新课改对我国基础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新课程内驱力人性化
一、不断提高激发兴趣的艺术
俄国文学家列夫·托尔思泰曾言:”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可见,兴趣在语文教学中重要性。
那么,兴趣的引发应从哪些方面做起呢?
1、创设悬念,以激趣。
浩如烟海,明珠璀璨的古今中外文化遗产,在教材中随处可见,俯身即拾。
要将其教好,让学生学好,为教者在教学中要设法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一种强烈的想念和挂念。
作品的背景、作者的生平、甚或是作者,作品人物的轶闻琐事,情移婚折都是激引学生心意情趣、起踵扬首、欲知石落的有效材料。
2、创设情趣,以荡趣。
荡趣如同打秋千,撩之愈开,蹬之愈力,振幅方能更大。
否则将原地而停摆。
只有扬起学生心灵的涟漪,方能产生师生之间,作者与读者、读者与人物之间的共鸣共振,以致使作品的文学性、教育性、情趣性、内涵性、鉴赏性得以体现。
在诱兴而兴起之时,让学
生以自读提示为拐杖,通过自我阅读分析、理解、评析教材,去领悟作品的文学意义、文化意义、思想概涵,去效仿文章的写作方法,去拿来佳作的表现手法,去捉刀文章的清丽辞句。
二、要明确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内驱力
按照新教材的编写意图,为教者必须给学生制定一定的阅读、分析、理解、鉴赏的目标。
如同船行至岸,机飞沿线,车跑有站一样。
为了让学生爱学、乐学、娱学语文,为了使其不断提高向顶,建立各项具体目标,重激内驱力,至关重要。
为师者在施教前,必须每节课都应事先阅读、领悟,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题,给学生建立一定的方位坐标以激内驱力的形成。
要实现教学目标,除激励在平时外,还应鼓励学生走上讲台,感受新激励。
古哲人言:”授之以鱼,一饭之需,教人一渔,终身受用”。
为师者于教学中,不是满足于灌,而是启发、诱导、点拨。
让学生走上讲台,感触学而得之、用之的享受感,使学生将素日所学、所思在师生面前得以展现、释放,取荣而获誉。
从而使其学习的内驱力以源源不断的油量燃烧不息,达到让学生自觉自愿自娱完成课内外教材的阅读、掌握与运用的目标。
一言以蔽之,按照一定的阅读目标,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可以让学生自觉投入学习,将世界变小,将历史缩短。
只有这样,运用联想、想象、幻想,可以叩文学之大门,步文学之殿堂,得知如心理碰锁簧。
三、要自觉强化教师的角色
1、教师角色有着丰富的内涵。
我认为要完成新教材素质教育诸方面的任务,教师要认清自身的职责,创新教法并用爱心点燃学生思想的火把。
因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是教师角色升华的关键所在。
2、教师要进入角色必须认清自身职责。
明白教师是文明的象征,培养巨人的人梯。
其职责不仅是传授知识,还担负着塑造学生心灵的任务,实践证明,凡是认真负责、具有热情与爱心的教师,对学生影响往往是良好的,也是深受学生欢迎与爱戴的。
3、创新有助于教师角色的实现。
教师工作的实质那就是求知与创新。
面对着一群有思想,有灵魂的智慧性的群体,为师者就要树立好的师德形象,在创新上不仅要调动学生的求知的诱因,还要使角色得以实现,”知名度”与”美誉度”的巩固。
4、爱使教师角色得以升华。
教育植根于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是当代师德教育的内核。
爱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以褒扬,使其乐于上进,娱于学习。
其次便是做好学生的良师益友。
做师者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还要注意学生的思想动向,做学生的精神导师,引导其为”四有新人”。
爱学生还要赏罚分明,使学生清楚教师的爱憎倾向,从中受益。
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要培养有创造力的学生,教
师必须具有精深的文化专业知识和研究能力。
当今世界上最激烈的竞争就是高素质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必将导致教育的竞争,教育的竞争就是教师素质的竞争。
因而,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精深的专业知识以及较高的道德素质。
有敏锐的观察力、较强的教育能力和获取信息能力、有无私奉献的精神与平等信任的师生观,有终生受教的思想准备和行为准备。
四、要加强正变活原则的应用
清代诗人赵翼曾言:”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古今中外,代代有文圣大腕,朝朝有风流佳作。
我深知,其在新教材中的比重之大。
只有抱着”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的态度,采取拿来主义的做法,方能正而受之。
受之悟之归结于化之,化为活之,活为用之。
可见教师在新教材把握中应持的分寸。
只有坚持正而能变,变而能化,化而不失本调,不失本调而兼得众调的”活”的原则,方能使高语新教材的文学性、世界性、情趣性、感染性得以实现。
五、要进行作文评语的人性化启迪
作文评改应按其思路修改,不做大删大变,尊重学生人格、诱引文章入轨、表现个性特征。
作文评语是育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育人职责和育人艺术的具体表现。
为师者写出的评语不要”框学生”,要注重表达感情投入,增强亲和力;精心施评,增强向心力、感召力。
切忌发泄情绪、显示威严、评狠语、说绝话,导致育
人色彩变弱,而整人色彩却增强的不欢之途。
我深知:一则充满爱心的求真评语,可以点燃学生人生奋斗之火,立起他们自信自强之树;一则过于冰冷的失当评语,则能够严重损害学生的心灵妨碍他们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