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研究的内驱力和外驱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研究的内驱力和外驱力

信息环境下的教学改革,教师仅仅作为一个学习型的教师是不够的了。教师不但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开展自己的研究。做研究型的教师,已经成为教师自身提高的一个崭新方向。

长期以来,一线教师的教学和教育专家的理论研究存在较大的脱节,有人很形象地描述这种情况是:理论满天上飞,而实践却在地上爬。将教育理论成果投入教学实践的时候,人们往往发现辛辛苦苦研究出来的理论和实践却有相当大的距离,也就是研究出来的成果并不能解决教学实践中的所有问题,或是对现存问题不能非常完善地加以解决。深入分析,主要还是实践需求对理论研究的决定性作用还没充分发挥。对实际教学中问题有着最直接把握的人,只能是一线教师,而长期以来教师们起被排除在理论研究大门之外,于是他们对实践中问题的直接感受便无法在理论研究成果的形成中产生很大的作用。这样结论出来了,如果我们教师还是习惯于以前“学习——应用”的模式,那么理论实践脱离较大的矛盾还是不能有效地解决,于是解决矛盾的方法,就是教师自己要投入研究。

现实中,教师又不具备专职研究人员所拥有的各个研究条件,这就决定了老师自己的研究有自己的特殊性。首先,他们的研究不是要确立特定的理论体系,而是要直接地解决教学实际中问题——问题解决了,研究的目的就实现了。其次,教师研究的时空特性,就是要和自己的工作融合一起,并非强求一定要具备特定的研究情境或场所,也不要拔出特定的研究时间。再次,这种研究兼用量的研究和质的研究,但更倾向于质的研究,教师基本不用复杂的教育统计计算等专门研究技术。当前比较好的研究方法,有质的研究,行动研究,个案研究等等,这些方法都很适应上述教师研究的特性,是教师开展自己的研究的好方法。

说到这里,有必要提及的是,方法再好,也只能在用的时候才能体现出其价值,若这些研究方法不被广大教师所使用,它们就只能是死的东西,就不再具备丝毫价值了。教师掌握方法并不是难事,教师如何产生研究的热情才是问题关键所在。那么如何发动教师研究的浪潮

呢?分析这个问题,首先要考虑教师进行研究的内驱力和外驱力。

内驱力,可以理解为行为的内在动机。按照心理学的观点,人的动机来源于他的需要。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有个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这五个层次.。教师的一般性工作,已经基本上能保证前四个层次需要的满足,而教师进行研究的动机的产生,主导力量就是自我实现层次需要。具备最高层次需要的人,他总会利用各种手段来满足他的需要。实际上,很多教师明白研究是自我提高的有效途径,他们在日常工作中也总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并会利用自己的经验考虑问题解决的方法,从而提高工作的质量,以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但教师在解决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的时候,往往面临着方法上的困惑,而且他们解决问题的过程,也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研究,需要进一步的正规化和科学化。所以可以充分理解,教师若具备了自我实现的需要,那他们在掌握科学的研究法后那种欣喜的心情就无法言语了。有必要指出的是,自我实现需要阈,也就是这种高层需要的强度,与人投入行为的热情度是成正比的。换句话说,阈值越高,现实低于期望的距离也就会越大,教师也就越迫切采取行动来拉近这种距离,而一旦阈值过低,以致于现实甚至高于期望,教师则可能轻易满足现状,导致教师投入研究的内驱力有可以降为零。因此,我们一不能被动地指望教师本来就具备自我实现的需要。二是要让主动采取措施来使教师具备自我实现需要的意识,三要想方设法提高教师这种需要的阈值。我个人认为,这是教师培训工作者要研究的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

内驱力的另一个重要来源是教师对学生的爱心。学生应该在被关爱的环境下成长是毋需置疑的,但这里考虑的是教师爱心对提高其研究内驱力的作用。爱心生责任,而责任心会毫无疑问地驱使教师通过研究来提高自己的教育效率和质量。由爱心而产生的内驱力,从本质上来说,比自我实现需要而产生的内驱力更为高尚,也更为稳定持久。因为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感,是出于自身角度,而爱心的满足来自于学生的成长,是出于他人的角度,是符合利他的

无私思想的。并且,自我实现的稳定度不高于爱心的稳定度,爱心作为一种精神感受更为恒稳,由此产生的内驱力也就更能稳定地推动教师展开研究。

从哲学上看,内驱力是教师投入研究的内因,内因的作用不能脱离外因的存在。所以我们也必需要考虑教师开展研究的外驱力。教师的研究也是一种劳动,也需要得到承认和回报,包括精神上的和物质上的。这种回报不仅仅意味着对教师劳动的承认和尊重,而且由此给教师带来的满足性反馈会更促进教师研究的热情,这个过程本质上也就是外因通过内因而发生作用的过程。

奉献是教师要具备的内在精神,但教育管理者不能以奉献精神为理由来否认教师的有效劳动。漠视教师的研究及成果,就是消除其研究的外驱力。即使不漠视教师的研究,也仅仅是没有消除其研究的外驱力。所以主动地建立科学的评价、奖励等各种机制,通过种种方式来有效提高教师研究的外驱力,也是刻不容缓的任务,即使现状会使得这种设想困难重重。教育系统的开放性,决定了教育不仅仅是教育管理一个部门的职责,全社会各个部门都要为教育负起责任。作为一种推动力量,需要的是加强,而不是削弱。其他部门的不当行为,对教师的研究成果若是起到了负面效应,无疑会削弱教师研究的内驱力。教师目前无法影响其他部门的行为,所以全社会对教育的协调,就不是教育一个部门能解决的事情,而是要上升到中央统一调控的层次。整个社会是教师这种外驱力的总源泉,而社会中具备的因素极其复杂,因此研究如何让各种因素能对教师的行为起促进作用而不是阻碍作用,也就成了一个艰巨的课题。

中国有拥有千万计的教师队伍,假使其中十分之一的教师能有效地投入研究,其产生的智慧洪流将无比壮阔,对民族的教育的发展也必将产生极其深远的意义。如何促进教师的研究热情并使之能展开有效研究,虽然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但毕竟看到了光明的未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