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女作家池莉:汉派小说代表
试论池莉与王朔在小说创作上的不同
![试论池莉与王朔在小说创作上的不同](https://img.taocdn.com/s3/m/edfa781f866fb84ae45c8d9d.png)
金 、 百 , 民叙 事 的策 略 “ 鸡 奖 ” “ 花 奖 ” 吉 庆 街 也 因此
描 摹 普 通 市 民 名扬 全 国 。
在 这 场 前 所 未 革 中的 生活 状态 和 精神 命运 。
池 莉 生 活 在 武汉 ,在 与 武 汉普 通 老 特 有 的方 言注 入 到 了她 的 小说 中 。这 些
知 青 , 17 9 6年就 读 于武 汉 冶金 医 专 ,其 北 京 文化 几 乎 没什 么认 识 ,北 京 的 语 言
8
¨
对 他来 讲是 陌生 的 。直 到 上 中学 后 ,王 不 会 有 振 臂 一 呼 而 应 者 云 集 的 英 雄 气 朔 搬进 了城 ,在 朝 阳 门的 城 墙 根 下 ,他 概 ,但 他 们 的 一举 一 动 ,他 们 的一 颦 一 才和 北 京 的文 化 发 生 了直 接 的交 流 。 林 斤澜 先 生 曾在 《 京 语 言 不 共 同》 北
起 。面 对 这 场 暴 ,说 唱 声 、拉 琴 声 不 绝 于耳 ,成 为 武
汉 夜 间 的一 道 独 特风 景 。池 莉 多 次 深入
许 多 作家 都 显 到 吉庆 街 采 访 , 了解 个 体 经 营 者 的 酸甜 示 出 为 市 民 阶 苦 辣 ,与 他 们 交朋 友 ,最 后 创 作 出 的 小 层 代 言 的 立 说 《 活 秀》 功 塑造 了吉 庆 街 女人 来双 生 成 场 ,他 们 以平 扬 的形 象 ,由 此 改编 成 的 电影 更 是 获得
相 通 之 处 ,他 们 有 强 烈 的市 民意 识 , 都 息 。
致 力 于 消解 传 统 的崇 高 与神 圣 , 以市 民
在 创作 上 却各 有侧 重 。
一
武 汉 在池 莉 的作 品 中 ,变 得 具 体 而
池莉_像我这样一个孤僻冷淡闯江湖的人
![池莉_像我这样一个孤僻冷淡闯江湖的人](https://img.taocdn.com/s3/m/1844895277232f60ddcca135.png)
中华读书报/2011年/4月/6日/第011版书评周刊・文学池莉:像我这样一个孤僻冷淡闯江湖的人本报记者舒晋瑜“我与武汉的关系,是狗与狗窝的关系:无论我经常跑出去和跑多远,我都要回来;回来嗅嗅,是无比熟悉的气味,在窝里扒拉扒拉,很快就香甜入睡,连睡梦都充满写作激情。
”池莉在散文中如此亲昵地表达自己对武汉的依赖之情。
如果说她的文字中有一股血脉流淌,那便是长江或者无数湖泽。
因此有人说,池莉是以汉派小说驻足文坛的,她的作品就如同一幅幅武汉的风情画。
从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的池莉,头上笼罩无数荣誉的光环。
无论是使她成为“新写实小说”代表人物的成名作《烦恼人生》,还是现实意义及文学表现手法都比较成熟的《生活秀》,池莉无一不在用她细腻的笔触描写武汉,并因此获奖无数,成为中国被翻译版权最多的作家之一。
作为一个有过医学经历的作家,池莉兼具理性的冷静敏锐与充满智慧的热情。
她称自己的创作如同“一条小路曲曲弯弯细又长,一直通向心灵的远方”,她在自己的小路上顽强地一直往前走,路过的风景多了,经历的风雨多了,人就渐渐长大了,视线更为深远,心态更为宁静,作品也就随之发生了变化。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2011年第2期推出《她的城》,江苏文艺出版社也将推出单行本。
与此同时,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了《池莉经典文集》,全面展示了池莉的所有经典作品。
在她的新作中,又将呈现一个怎样与过往不同的池莉呢?读书报:您最初的理想是什么?走上文坛的经过顺利吗?池莉:三岁的理想就是写作,三十岁的理想还是写作,一辈子就这么一个理想。
我生活中条条道都不顺,唯有写作除外。
写作这条道特别顺:自学医那时候开始发表作品,至今无一字退稿无一篇压稿,永远都在被约稿被催稿,几乎所有中短篇都是头题发表纷纷转载,长篇小说发行数量都20万册以上,60多项获奖都是突然给我的惊喜,一部小说《生活秀》的虚构无意中创造了一个全国性的“鸭颈”食品产业,让许多人致富或者有饭吃,这是连得诺贝尔奖都比不上的欣慰。
论池莉小说市民形象的文化精神
![论池莉小说市民形象的文化精神](https://img.taocdn.com/s3/m/4fe3c0eb960590c69fc37621.png)
论池莉小说市民形象的文化精神作者:尤丽洵来源:《知识文库》2017年第14期池莉是“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她将市民普通生活的原生态毛茸茸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并使得一个个生动立体的普通市民形象深入读者之心。
有的在烦恼生活中坚守,有的不谈爱情却固守婚姻,有的是富有进取心的“市井英雄”,有的是平庸卑微的知识分子。
总之作品中的市民形象俨然构成了一种文化符号,代表了一种鲜明的城市文化精神,体现了鲜明的文化特征。
池莉是20世纪八十年代“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她以人生三部曲《不谈爱情》《太阳出世》《烦恼人生》成为新写实派小说作家中的佼佼者。
她将小说表现的视角触及到城市市民的普通生活,将市民普通生活的原生态毛茸茸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并使得一个个生动立体的普通市民形象深入读者之心,淋漓尽致,不一而足。
池莉是武汉人,她的作品大部分体现了武汉特色,她是以汉派小说驻足文坛的。
她的作品如同一幅幅武汉的风情画,作品中的市民形象不仅生动真实,而且俨然构成了一种文化符号,具体而逼真,地域特点及风俗性渗透其中,代表了一种鲜明的城市文化精神,体现了鲜明的文化特征。
一、在烦恼生活中坚守的市民形象印家厚是池莉《烦恼人生》的主人公,他是一名普通工人,他的生活是忙碌的、无奈的。
池莉以“奔忙”框定了他人生的基本状态,印家厚对工作充满着热爱与自豪感,他的精神状态极好,但他的生活却是一天到晚不停地奔忙,从凌晨一直马不停蹄地奔跑到深夜。
他的生存状态及生命形式体现了烦恼的本色:由于住房的拥挤导致孩子半夜跌下床,由于条件的低劣导致晨起洗漱解手都要排队,由于领导的徇私导致本该评一等奖却只得了个三等奖而强压愤怒,由于经济的拮据导致不能为父亲祝寿准备满意的礼物和带着老婆孩子去吃顿西餐。
印家厚在这种无暇喘息的奔忙中显得渺小和无奈,作为丈夫、父亲和儿子,印家厚必须承担起家庭的伦理和责任。
对于这样的人生印家厚没有抱怨、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充分认可了这种烦恼的生存方式。
池莉小说语言的风格
![池莉小说语言的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4d138836964bcf84b9d57b89.png)
池莉小说语言的风格池莉是20世纪80年代末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在她的小说集《紫陌红尘》、《一冬无雪》、《细腰》、《来来往往》里叙写武汉都市的市民生活,呈现一种生活的本真状态。
本文尝试从《你以为你是谁》和《不谈爱情》谈谈池莉小说的语言风格。
一、多用叙事性语言池莉是一位很有个性的女作家,她把眼光聚集在武汉的市民阶层,尤其是以汉口花楼街为中心,辐射到周边的街区,叙写人们平凡的生活。
从池莉的作品中可以发现,她极少用描述性语言,而钟情于叙写汉口的人文掌故,塑造汉口的当代精神。
我们知道汉口人文丰厚,尤其沿江一带很多地方值得人们去品味,由北向南依次有堤角(张公堤,张之洞领导人们修筑的拦水大坝),百步亭(全国人居示范社区),二七路(著名的二七工人运动发生地),江滩(大型休闲公园),武汉客运港,江汉关,步行街,龙王庙,汉正街,等等,都是响当当的地名,车来客往,商贾云集,每天都有故事发生。
作家围绕武汉关周围的洞庭里,花楼街,记下了陆武桥、庄建非等的故事。
他们的故事就是汉口的故事。
作者用常规的叙述手法,紧紧围绕主人翁身边的矛盾展开叙事,娓娓道来,“陆武桥原来是工人,变压器厂的车间主任,留职停薪承包居委会的餐馆”。
五六年的时间,所创立的“标新立异”餐厅已经初具规模,雇佣了十多个农村青年打工。
他是改革大潮中的弄潮儿。
他的父亲陆尼古是江岸机务段的工人,母亲是纺织厂工人,都已退休。
姐姐陆掌珠、妹妹陆武丽都下岗。
恰逢此时,姐夫和姐姐闹离婚,在工厂上班的弟弟陆建设又到处招摇撞骗,他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他妥善地处理好姐姐和姐夫刘板眼的关系。
针对刘板眼年轻的情人丁曼的弱点,动之以情。
“陆武桥说:我问丁曼,我说如果老刘的双腿废了你能照顾他一辈子吗?丁曼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不可能。
我的理想和追求就是要快快乐乐地过一生。
慢着!同样的问题我也问了我姐,我姐姐回答也毫不犹豫:我能!我心甘情愿服侍他一辈子,再苦再累也决不后悔。
”作家通过人物的叙述,对比了不同年龄的女性的情感观,生活应该是生活。
新写实小说研究总论(池莉)
![新写实小说研究总论(池莉)](https://img.taocdn.com/s3/m/7c0d4a31650e52ea55189878.png)
他们的人生历程、基本需求、欲望与困惑、 便也丧失了现实的普遍意义。池莉对于市民 生活、市民文化心理并非是取一种冷峻的、 批判的态度,而是先予以充分的理解,理解 中的同情及同情中的表现,从下层市民的生 存实际出发,尊重他们的生活态度和生活乐 趣,其中也包含着人性健康的活力和质朴的 情感。
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区别要点。
例:下页文字小说文本片断
• 文本片断:
“老婆忽然眼睛湿润,接着抽泣起来,说:“我实 在不忍心告诉你,这房子马上就要拆了……通知书 已经送来了……”
“哦。我也早知道了。”他说,“明天我拼命也得 想办法!”
“你也别太着急,退路也不是完全没有。我打 听了,有私房出租,十五平方每月五十块钱, 水电费另加。……西餐是吃不成的了。可笑 的是……我们还像小孩子一样,嘴馋……”
池莉所描写的烦恼却又是生活之中平凡得不 能再平凡的日常生活中人们都会遇到的烦恼。 《烦恼人生》中主人公印家厚,现代化钢板 厂的现代化操作工,经过了日本专家的严格 培训,他对工作充满自豪感,他的精神状态 极好。但是低层次的文化现状——物质的和 精神的,在整整一天之内,不断地袭击
他,使他成为生活的被动者。房子狭小, 夫妻纠纷,乘车拥挤,儿子的教育问题,评 奖的不公等等。“仅仅只过了四个钟头,印 家厚的自信就完全被自卑所代替了。”这种 种低层次文化状况带给他的烦恼“几乎没有 一刻使他不在为难之中”。但他并不灰心丧 气,仍然希望有一个美好的明天。这正是普 通工人的可贵之处,坚强、理智的可贵之处。
池莉小说研究
池莉:1957年生, 湖北沔阳人。 曾做过知青、 乡村小学教师, 并从事医务工 作多年。毕业 于冶金医学院和 武汉大学中文系。
• 1981年开始发表小说,主要作品有中篇小 说《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 出世》、《你是一条河》等,已出版小说 集《烦恼人生》。其作中篇小说《烦恼人 生》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和《小说月报》 第三届百花奖。中篇小说《太阳出世》获 本刊第四届百花奖。中篇小说《你是一条 河》、短篇小说《冷也好 热也好 活着就 好》获《小说月报》
老武汉的记忆:池莉
![老武汉的记忆:池莉](https://img.taocdn.com/s3/m/45360bc94028915f804dc21d.png)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莫名地迷恋上池莉。
大一时候老师便说,如果你要了解武汉人,那么去看池莉的小说吧。
我当时没有放在心上,心中暗笑区区小说安能把武汉人说个透彻,谈个明白。
可是,当我在图书馆看了池莉撰文的《老武汉:永远的浪漫》,里面发黄的老照片,吉庆街,花鼓楼,那些老武汉的记忆在她的笔下似乎活了起来。
怀旧的人,是对生活含情脉脉的人,她可以把这座城市的底蕴显露无遗。
于是,我便拾起她的小说,我想知道武汉人眼中的武汉究竟是什么样子。
池莉的小说似乎有一种魔力,吸引着我一发不可收拾地读了个遍。
我离池莉近了,我离老武汉近了。
从《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开始,最简单的故事,最真实的老武汉人。
猫子的善良幽默,燕华的直率性格,两人的爱情就在家长和街坊见证下生根发芽,开花,岁月静好。
酷暑的夜晚,密密麻麻的竹床,大蒲扇,或是低语或是喧闹,简单生活也有那么一些乐趣。
这也是许多老武汉人记忆犹新的画面吧。
尔后是“印家厚”的《烦恼人生》,有点妩媚、有点残酷的《生活秀》,疯狂而又有淡淡哀伤的《怀念声名狼藉的日子》,极具戏剧性的《不谈爱情》。
池莉在小说中一直描绘平凡人的生命历程,她把小市民的精神世界解剖地淋漓尽致。
此时,我忍不住想起了毕淑敏,她们是同一个时代的人,她们都是医生,只是在那个狂热的年代毕淑敏去了天寒地冻的新疆,池莉下乡去做,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或许正是如此,有了这样两位女作家,一样的姹紫嫣红。
那年,池莉追随着狂热的社会浪潮当知青去了。
她写下了这样的诗句:“我的生命,我的青春,我的微笑,我的梦呓,只为你燃烧,文学!”。
“只为你燃烧”,多好啊,耀眼的青春只为文学燃烧。
那个时代的年轻人,大多是狂热的,被一面面红旗迷了双眼,被一句句“打倒”的口号蛊惑了大脑。
此时,倘若如池莉这般,心中有一股信念,或许是好的,不至于狂妄地去消灭一切一切,否认一切价值。
后来,知青浪潮退去,许多知青带着伤痕离开土地,回到城市中。
池莉也返城了,进了医学院,最终她抵不过文字的诱惑,辗转去中文系读书。
池莉简介_池莉的资料介绍、故事传奇
![池莉简介_池莉的资料介绍、故事传奇](https://img.taocdn.com/s3/m/e82cbd18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f8.png)
池莉简介
池莉
姓名:池莉
性别:⼥
出⽣年⽉:1957年
籍贯:湖北沔阳
池莉(⼥)(1957—)湖北沔阳⼈。
⾼中毕业后下乡插队,在农村当过⼩学教师。
曾读过三年医专,毕业后在武汉钢铁公司当过五年医⽣。
后就读武汉⼤学中⽂系,毕业后任《芳草》杂志社编辑,后在武汉市⽂联从事专业创作,任武汉市作协副主席。
1978年开始创作诗歌、。
1981年开始发表⼩说。
主要⼩说诗歌⽂学作品有《烦恼》、《不谈》、《太阳出世》、《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来来往往》、《⼩姐你早》等。
其中《烦恼⼈⽣》获全国优秀中篇⼩说奖。
她的⼩说⼤多取材于寻常百姓的凡俗⽣活,呈现本真的原⽣状态。
朴实流畅的语⾔风格,冷静客观的叙述态度,使她成为80年代末新写实⼩说的代表作家。
她的⼩说放弃终极,⾯对琐屑的现实,以“零度情感”叙写“此岸”的⽣存状态,来揭⽰平凡⽣活的本质。
池莉 ⼥。
回族。
1957年⽣。
湖北⼈。
著有短篇⼩说《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
中篇⼩说《烦恼⼈⽣》、《太阳出世》、《你是⼀条河》、《致⽆尽岁⽉》,长篇⼩说《来来往往》等。
池莉笔下的喊问味女人
![池莉笔下的喊问味女人](https://img.taocdn.com/s3/m/62344388d0d233d4b14e69a5.png)
气候 ,营造了具有“汉味”的环境 ,因而也使生存于其 间的武汉人形成了独特的性格 。
如果说泼辣的女人在其他城市也有 ,但比较起 来北方女人是辣中带爽 ,湘妹子是辣而多情 ,江浙女 子是软甜中显辣 ,而武汉女人的泼辣则是经过揉合 了的 ,不是辣得无理 ,在逼人的辛辣的背后 ,也存有 温柔的一面 。这仿佛与武汉的天气有关 ,武汉天气 四季分明 ,在全国的几座大城市中是首屈一指 ,晴则 久晴 ,雨则淫雨 ,使生活于其间的人们养成了一种该 撒泼就撒泼 、该温柔就温柔的脾气 。在《冷也好热也
代表的一系列男性 ,但更多的是来双扬式的颇具“汉 味”的女性 。“‘味’是一种本质的东西 ,一种神韵 ,远 不只是表面的地方色彩 、习惯用语和风土人情 。”② 如果小说只是停留在语言的粗制模仿和地域名称的 相称 ,这无疑不是成功的小说 。“关键是人”“, 作家 只有真正生动写活她 ‘, 这个人’才能走进千千万万 读者心中 ,在‘这个人’激动 、感动 、打动读者的同时 , 她所在地方的味道就无形之中被读者所感觉 ,所接 受了 。”③因此 ,只有诉诸于形象 ,从人物形象上下功 夫 ,小说方能体现出其特色 ,才能经得起多重分析 。 作者深谙此道 ,在她的笔下为我们塑造了一系列形 形色色的“汉味”女性形象 。在《不谈爱情》中作者就 塑造了一个为争取自己的幸福而颇具心计女性形象 吉玲 ,在《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中以武汉女英雄 娟兰为原形的汽车司机燕华 ,还有《你是一条河》中 独自一人养活六个孩子的母亲辣辣 ,池莉沿着这条 路一步步走过来 ,而在《生活秀》中 ,池莉则为我们展 现了她心目中一个全新的 、理想的“汉味”女性形象
41
© 1995-2006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池莉小说语言特点探析
![池莉小说语言特点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ad36d760eefdc8d376ee326d.png)
池莉小说语言特点探析作者:周国良来源:《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30期摘 ;要:池莉是我国著名的汉派作家,也是“新写实流派”的代表人物,更是“汉味小说”的有名作家之一。
池莉笔下的小说弥漫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她的小说源于生活,取材于生活,更贴近于生活。
池莉小说多表现出当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及多变性,其小说中蕴含着多种话语而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本文首先对池莉语言特点的背景做了简要分析,然后分条列举了小说中的语言特征,对于研究池莉小说的语言特征有着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池莉小说;语言特点;探析作者简介:周国良(1980-),男,湖北襄樊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5)-30-0-01一、池莉小说语言特点的背景浅析从《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冰与火的缠绵》到《来来往往》、《小姐你早》,无论是中篇还是长篇,池莉的小说总是在向人们诉说着现代都市中平民的生活,尤其是成名作《烦恼人生更是被誉为“新写实”的代表作,受到了文学界的广泛关注。
池莉久居武汉,她擅长记录都市平民的点点滴滴,把握市井之民生活中的“关键链”。
或许是因为对武汉这所城市深刻的感情,又或许是她本身对生活的真挚感受,在小说中她将武汉的人、天气、美食、故事向人们作了生动的描绘,对平民的人物性格、家庭生活、人际关系以及生存环境都以细腻的笔触“记录”了下来。
池莉小说中出现的“汉味”让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武汉这座城市,也让人们开始驻足对池莉小说中语言的特点做出深刻的探析。
二、池莉小说语言特点的分析池莉善于用一些民间话语、女性话语等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故事的发展,在对池莉《烦恼人生》、《小姐你早》、《不谈爱情》、《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等一系列作品的研读后,总结出池莉小说语言具有以下几点特征:(一)方言词语的带入由于池莉长期居住在武汉,在池莉的小说中对武汉的方言进行了大量描写。
人间一棵树,枝上挂满虫
![人间一棵树,枝上挂满虫](https://img.taocdn.com/s3/m/27710c05a98271fe910ef9ec.png)
人间一棵树,枝上挂满虫作者:戴文子来源:《方圆》2019年第14期成名于20世纪80年代的池莉,是国内极为罕见的纯文学畅销书作家,几乎每部作品都能热卖和改编成影视作品。
由其中篇小说《来来往往》改编的电视剧于90年代红极一时,彼时还是“小鲜肉”的男主濮存昕也因此爆红。
而《生活秀》更是把池莉的热度推到一个巅峰,不仅斩获鲁迅文学奖等数十个文学大奖,在商业上也取得巨大成功。
池莉自幼便酷爱阅读,长大后学了医科,在医学院读大二时发表了自己的诗歌处女作。
学成毕业在武钢卫生处当了三年医生后,池莉终究抵不住文学的诱惑,又考入了武汉大学中文系,从此正式走上文学之路。
池莉擅长描写日常的琐事,并显露出极其缜密的层次感,评论观点也往往一针见血,而这都与她的医科背景密不可分。
在武钢当医生的经历,让池莉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群,了解到他们最琐碎也最切身的问题,这些都为她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在其后的文学创作中,池莉一笔一墨把那些令人心痛却又被人忽视的问题一一剖开,毫无保留地展示到读者眼前。
池莉的身上一直有一个标签:“汉派作家”。
武汉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活在池莉的脑海里,她的写作更是从未离开过武汉。
她说自己对于武汉的感情可以用这十六个字形容,“爱恨交加,微妙复杂,不由自主,难以言喻”。
有评论家认为这是池莉的一种局限,而池莉本人则回应说:“每一个作家都是地域性的作家,谁生的,血管里就流着谁的血。
”池莉的身上无疑也有着汉口人那股敢爱敢恨的血性。
从“人生三部曲”开始,她的写作就呈现出这样一种带有开创性的鲜明特点:善于以都市(武汉)为背景,把握原生态般的“生活流”,真实描写市民阶层的人情冷暖。
对生活和人性的理解,让池莉看似跳脱生活又在平视生活。
她既能看穿小市民的庸俗自私、愚昧浅陋,又能顾及他们的种种无奈。
无论是《生活秀》里的来双扬还是《她的城》里的“蜜姐”,池莉笔下的主人公在故事里看似自由地来来往往,实则对这个世界爱恨交织而又无能为力。
新写实小说主要作家介绍
![新写实小说主要作家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d030fd2e5a8102d276a22f76.png)
(二)新写实的创作特点 1.原生态地展示了世俗生存卑微琐碎的一面。如八十年代 的《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等。 不过,也许也正因为这样,才被学界批评,“作为一个作家, 轻视和排斥知识分子,轻视和放弃思想的力量,作品缺乏深 刻的灵魂拷问,缺少情感的力度和震撼力,缺少激起人们追 寻生存意义和提升审美理想的强大动力,也缺少对于妨碍社 会发展、妨碍人性完善的真正障碍的严肃思考和犀利 判。……价值观的单向性,难以涵盖生活的丰富性;作品的 可读性,也不能遮掩作品的单薄感。” 2.在市民化的基础上进一步与市场消费相结合。主要是九 十年代以来的作品,如《来来往往》《小姐你早》《云破处》 《生活秀》《口红》等。这些作品中的人物不再是为生存奔 波的芸芸众生,而是在商场搏击的金钱英雄。大起大落的故 事、暴富赤贫的人物、奢侈的享乐场面、反常的男女感情故 事应有尽有。
(二)新写实的创作特点
(二)新写实的创作特点 1.独特的叙述视角和叙述语调,在节制而有张力的叙述之 中彰显作家的批判意识。如在《风景》中以早幺的幼童为视 角。 2.重在关注人生世相的揭示和存在困境的思考,并对这些 现象进行极其强烈、深刻的文化考察。《风景》中,“父亲” 粗暴而愚昧,“母亲”粗俗而风骚,哑巴的老四娶了个盲媳 妇过日子,老五、老六成了没心没肺的个体户,两个女儿大 香和小香只是传宗接代的生殖机器,饱受虐待的老七长大后 为了走出底层的残酷,而选择了冷酷无情的生活方式。作家 以冷静而客观的叙述,从存在主义的高度对一系列人生悲剧 作出了极具震撼力的表现。 3.富于地域色彩,方方的市民题材小说充分地展示了武汉 小市民的地域文化特色。不论是《风景》还是《落日》《一 波三折》等小说,都充满着浓烈的“武汉味”。
3.将空灵的诗意融人平实的叙述之中,作品的结构也改变 了以中心意象为结穴的辐射方式,改作《清明上河图》式的 对于社会人生的散点透视。正因为如此,以中心意象为依托 的整体象征模式也趋于消失,改由生活本身显示其意义和价 值。这些作品因而更加逼近生活本身的形态,更显自然和更 少人工的修饰。池莉被归人“新写实”作家的行列而且以写 生活的“原生态”著称,主要是因为这一类型的作品,即所 谓的“人生三部曲”。
池莉汉味小说中的“城与人”
![池莉汉味小说中的“城与人”](https://img.taocdn.com/s3/m/0c216d3f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1f.png)
池莉汉味小说中的“城与人”王紫星【摘要】池莉作为新写实小说类型中的核心作家,其创作显示出浓郁的“武汉味道”,对社会底层小市民生活的关注、从城市与人的关系中探讨人性的复杂,再现了“还原生活本相”的要求.【期刊名称】《兰州教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29)001【总页数】2页(P7-8)【关键词】池莉;武汉;城与人【作者】王紫星【作者单位】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湖北咸宁437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4上世纪80年代文坛上出现了一股新写实小说创作的浪潮,其代表作家池莉成为风格较独特的一位,她的创作始终没有脱离武汉这个城市,所叙述的人与事也是回荡在这个城市,正如作家自己所言:我是它的,它是我的;我是它土地上的一棵小草,它是我永远的写作背景与我探索社会的一面永久的窗口。
池莉对武汉的钟爱大量体现在其汉味小说中,串联起来便可构成一幅幅武汉的风情画。
相比较其他新写实小说作家,池莉的作品可以说是最接近平民生活的。
她笔下所描述的生活状态格外真切、朴实,以大量琐碎而平凡、看似充满偶然性的事件传达着自己对武汉城市生活的感受与看法,“人生三部曲”系列小说便是代表。
从早期的《烦恼人生》开始,池莉的创作就指向了城市普通工人的生存状态,居住的窘态、环境的嘈杂、交通的拥挤、工作的烦恼、生活的琐碎,无一不显示出武汉这座充满世俗氛围的都市中“城与人”关系的复杂,主人公印家厚的一天从孩子掉下床开始,接踵而至的生活事件繁琐却无法逃避,既对未来生活心存期待但又有些安于现状、委曲求全;《不谈爱情》中池莉对人的关注更倾向于社会底层的市民形象,吉玲生长于花楼街,独特的市井文化培养了她身上浓厚的小市民性格,但作者又写出了她机智的一面,在与知识分子出身的庄家斗争中取得最后的胜利,这是一种市民式的胜利,也显示出市民阶层以其独特的智慧在大都市环境中赢得一席之地,凸显了市民身上独有的生活理念与方式。
三部曲最后的《太阳出世》更是彻底将城市环境与武汉人火热的性格完整地展示了出来,赵胜天在阅马场大打出手、李小兰的爱撒泼,都展示了武汉人的性格侧面,但结婚及孩子的出生等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到来逐渐改变了他们当初的性格。
浅谈池莉小说与武汉城市形象建构
![浅谈池莉小说与武汉城市形象建构](https://img.taocdn.com/s3/m/dd538544a300a6c30c229f91.png)
浅谈池莉小说与武汉城市形象建构作者:陈洁来源:《新闻世界》2014年第11期【摘要】池莉的创作一直以平视的角度表现武汉这座城市人民的生活和精神状态。
武汉在池莉的作品中,不仅是一个符号,它具体而逼真,地域特点浸透作品的每句话每个字,成为一种城市文化的代表精神。
她的作品中涵盖了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本文选取市民形象、饮食俗语和街道建筑这几个方面浅显地谈谈作品中对武汉形象的构建。
【关键词】池莉小说市民形象饮食俗语武汉九省通衢,交通便利,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有南来北往的旅客,也使武汉人的性格糅杂了各地特色变得多元和包容。
另外武汉自身的城市大,长江与汉水把武汉分为三个主要的区域:武昌以文化行政单位为主,高校多,外地人口流动频繁;汉口以商业贸易为主,经济繁荣发达,具备老武汉的浪漫和气息;汉阳之前以工业为主,现在为武汉重点开发区域。
武汉的气候夏天酷暑难耐,冬天潮湿寒冷。
这些鲜明独特的地理塑造了武汉独特的城市性格和饮食文化,兼具南北“风味”。
以池莉为代表的汉味小说中表现出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本土市民生活,大受读者欢迎。
她在小说中对武汉这所城市深层刻画,《烦恼人生》、《太阳出世》、《不谈爱情》三部曲奠定了她在汉味小说的地位。
与老舍笔下的北京,张爱玲笔下的上海等一样成为城市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池莉在她的文学作品中塑造了武汉形象,但它又不是刻板反映,有作家自身对城市的主观感受和印象。
文学作品的主观性不是一种缺陷,事实上正是它的“主观性”赋予了地点和空间的情感意义,让人读完印象深刻。
可能也是因为,池莉作为武汉人,对这座城市有最本真的体会和感受。
本文从小说中对市民形象的刻画、饮食俗语、街道建筑这几个方面,来浅谈池莉小说对武汉城市形象构建的影响。
池莉的市民化写作之所以深入人心与她个人成长经历密切相关。
她高中毕业后做过知青、返城后学医当了医生,后又去武大中文系学习。
她的成名作《烦恼人生》,被誉为是“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
因为接近现实生活并受到百姓欢迎,她的小说《生活秀》和《来来往往》分别被拍成电影和电视,获得了巨大成功。
论池莉小说的汉味文化及其汉味语言
![论池莉小说的汉味文化及其汉味语言](https://img.taocdn.com/s3/m/c290de4633687e21af45a9e5.png)
论池莉小说的汉味文化及其汉味语言岑泽丽(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基础课部,湖北武汉430056)摘 要:池莉的小说取材于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致力于描写他们平常生活中凡俗的一面。
她的小说充满了汉味文化的意蕴和内涵,主要表现在小说中营造的汉味物质文化生活、小说人物的汉味精神和小说的汉味语言三个方面。
关键词:池莉; 汉味; 文化; 语言中图分类号:I20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743(2009)09-0078-03On the Wuhan -style Culture and Language in Chi Li πs N ovelsCE N Z e -li(Department o f Basic Cour ses ,Wuhan Commercial Service College ,Wuhan ,Hubei 430056)Abstract :Based on the daily lives of ordinary people ,Chi Li πs novels ,mainly describing the usual secular side of life ,are full of the im plication of Wuhan -style culture ,which is reflected primarily in three aspects ,i. e.the Wuhan -style material and cultural life ,the characters πspirits and the Wuhan -style.K ey w ords :Chi Li ; Wuhan -style ; culture ; language收稿日期:2009-07-08作者简介:岑泽丽(1975-),女,湖北蕲春人,武汉商业服务学院讲师,硕士,从事汉语言文学方面的研究。
论池莉小说的地域文化呈现
![论池莉小说的地域文化呈现](https://img.taocdn.com/s3/m/30348f84dd88d0d233d46af5.png)
论池莉小说的地域文化呈现作者:曾李来源:《江汉论坛》2013年第11期摘要:地域文化与文学关系密切。
作为“汉味小说”的代表,池莉小说呈现了丰富的武汉地域文化。
本文着重研究池莉小说中地域文化的语言学呈现,通过指称地域、物产的专有名词和方言语汇等语言符号来追溯小说中的地域文化,探讨地域文化呈现对池莉小说的美学意义,深化对池莉小说中地域文化的认识,揭示地域文化对小说创作的普遍意义。
关键词:池莉小说;地域文化;语言符号;美学价值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13)11-0099-04本文中的“地域”是指以自然地理空间为基础的人文历史空间,“地域文化”可界定为“具有地域特征和属性的文化形态”,是指特定区域里独具特色、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
文学作品与作家所在的特定地域关系密切,地域中的自然景观(山川风物、四时美景)和人文景观(民风民俗、方言土语、传统掌故)深刻影响着作家创作,作家的文学作品或多或少会带上地域文化的烙印,促使作家形成自身的创作风格。
本文从文化、语言、符号的角度专门探讨池莉小说的地域文化呈现及其意义,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小说中特定语言符号蕴涵的文化内涵,以期深化对池莉小说中地域文化的认识,揭示地域文化对小说创作的普遍意义。
一、地名符号呈现地名是人们对一定地域约定俗成的专有名词,一个地名就是一个地域文化符号。
池莉小说中的武汉地名构筑了一个个典型生活场景,营造了小说浓厚的地域文化氛围。
具有独特的叙事功能和美学意义。
根据数据分析,池莉小说中出现的地名结构形式多样,语义内涵丰富。
下面将小说中统计到的地名分为四种语义类型进行分析。
第一类是地标建筑地名。
小说中的这类地名都是因当地的标志性建筑而得名,如“花楼街”、“水塔街”、“六渡桥”等。
“花楼街”代表着武汉的世俗文化。
据记载,“这条街上多半是砖木结构的楼房,屋檐和梁柱上涂绘彩色花饰,并将门窗雕镂成古香古色的图案,被称作花楼,这条街也就称为花楼街”。
论汉方言在池莉小说中的修辞功能
![论汉方言在池莉小说中的修辞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9fbcfdbff705cc17552709a8.png)
论汉方言在池莉小说中的修辞功能
方言是指通行在一定地域的语言。
方言在当代小说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功用和效果。
池莉正是这样一位方言小说的代表作家,她坚持用武汉方言创作,世俗的故事,世俗的人物,世俗的诗意,即是大武汉的故事、大武汉的人物、大武汉的味道,他们构成了池莉“汉味”小说的画面与内涵。
汉味语言在她的小说中分别在宏观语境、微观语境和修辞格的运用上发挥着重要的修辞功能。
具体说来,它表现在方言体现地域环境,展示特定的地方性格;体现不同的思维方式,展示不同的人物性格;体现时代背景,显示不同的人物身份等方面上;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这些特殊的表达方式和效果上;表现在比喻、双关、反语、夸张、排比、拟人等这些修辞格的运用上。
汉藏小说比较:德本加与池莉
![汉藏小说比较:德本加与池莉](https://img.taocdn.com/s3/m/df4a87a148d7c1c708a145f0.png)
汉藏小说比较:德本加与池莉[摘要]藏族作家德本加的小说艺术影响力源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客观描写。
《人生歌谣》的出版,标志着作家的艺术创新与成熟。
《枯叶》如一首凄婉的歌谣,如泣如诉,讲述命运多舛的同乡女友,虽有所向往,却不得不向残酷的现实低下高贵的头颅。
《村长》一篇,凝重厚实,原生态地反映出西部农村的真实生活。
村长塔巴个性丰满,经验丰富,历经岁月沧桑。
小说描写真实,不粉饰太平,在德本加笔下的是毛茸茸的西部风情画,与汉族作家池莉的“汉味小说”均显示了平民化的立场。
[关键词]德本加小说比较研究新写实主义池莉[作者简介] 汪保忠(1969-),男,1969年12月生,河南信阳人,平顶山学院文学院副教授,中央民族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 I2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39-8041(2013)07-0099-02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说过,“艺术永远是现实的,能动的,历来都是这样,更重要的是非这样不可”[1]。
德本加的小说顺应了这种理性自觉。
由于有文学实践的切身体验和自觉的理论反思,《人生歌谣》别有色彩与洞见,处处让读者感受到敏锐的艺术感受力,穿透人的心灵,有沉重的苦难意识和强烈的悲悯色彩,把现实推进到了人的情感的维度。
《人生歌谣》之所以能产生如此影响,源自德本加原生态的创作。
而汉族作家中,以池莉为代表的“武汉风味”新写实小说家以还原生活的原生态写作,在当代文坛上开辟了一块属于自己的领地。
同为原生态创作,都是“贱民的歌唱”[2],新写实原生态理论主张及艺术方法与德本加创作有着相同的一面,但德本加的作品有着不同于池莉新写实小说的独创性和特点。
一、平民视角,描摹人间美好情感藏族作家德本加和汉族作家池莉在艺术上有共同之处,他们都关注社会底层的民众生活和精神处境,池莉写的是她熟悉的武汉三镇,生活就像麻辣烫,德本加写的是西部藏民,作家卑微地看待贫穷与落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是儿时唯一寄托
童年的池莉常年住在外婆家。
有一年夏天,还未进校门的池莉躲在阁楼里吃力地读一本没有封皮的竖排繁体《红楼梦》,大人们发现后大吃一惊,一把将书抢了过去。
以后,每当池莉看书时,大人们都警惕地严格“检查”,但这丝毫无法阻断池莉跟书籍的亲密接触。
“我在童年直至少年时代,阅读是唯一的寄托。
我千方百计看能弄到手的文学书籍,我在深夜的被子里用手电筒照明,写诗、写散文、写日记。
”池莉的文学天赋很快显露出来。
读高中时,她的作文经常被贴在学校的墙报上,经常被当作范文讲解甚至流传到其他学校。
在冶金专科学校读大二时,池莉在《武钢文艺》上发表了她的诗歌处女作。
1982年,25岁的池莉在市文联主办的《芳草》杂志上发表了短篇小说《月儿好》,故事委婉动人,文字如清风明月,有一种传统的、乡土的、质朴的美。
小说发表后立即被《小说选刊》及国内多种文学选本选载,并被译成英、法、日等文字介绍到国外。
从此池莉一发不可收,作品不断问世,她努力通过注视生活的一个层面及一系列人物升降沉浮,来探摸整个社会的脉搏。
写出武汉风情
池莉是以汉派小说驻足文坛的。
她的作品就如同一幅幅武汉的风情画。
在武钢当医生期间,池莉对产业工人的现状有了深入的了解,他们有主人翁的自豪感也有住不上房子的悲哀,他们厌恶单位的人事矛盾却又深陷其中,他们是已经预感到改革开放风暴来临而躁动不安的群体。
一股强烈的创作冲动使池莉在几天之内一气呵成完成中篇小说《烦恼人生》的创作,全国各主要刊物争相转载,并先后荣获《小说月报》百花奖、《小说选刊》优秀中篇小说奖等10项奖,成为其“新写实流派”的代表作。
武汉有个吉庆街,每到傍晚,吉庆街开始灯火通明,车水马龙,生意火爆,说唱声、拉琴声不绝于耳,成为武汉夜间的一道独特风景。
池莉多次深入到吉庆街采访,了解个体经营者的酸甜苦辣,与他们交朋友,最后创作出的小说《生活秀》成功塑造了吉庆街女人来双扬的形象,改编成的电影获“金鸡奖”、“百花奖”,吉庆街也因此名扬全国。
武汉在池莉的作品中,不仅是一个符号,它具体而逼真,地域特点浸透作品的每句话每个字,成为一种城市文化的代表精神。
始终埋头写作
现在的池莉是名人,也承担着许多行政事务,但池莉依然保持着创作上的高产,她说:“我体会到,一个作家,无论在哪里,无论担任什么职务,都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拥有个人对于写作的绝对热爱和认真的写作精神。
”担任市文联主席的池莉自认依然还是个埋头写作的作家。
为了保证池莉有着良好的创作状态,市领导对于池莉的工作一直有着明确的安排和要求,那就是:写作。
很多喜爱池莉的人抱怨很难在公共场合看到她,但书市上频繁出现的池莉新作往往弥补了这一缺憾。
去年,她又推出了中篇《有了快感你就喊》,对一个当代中年男人形象的文学塑造足见池莉的文学功底日益精进。
创作之余的池莉喜欢做一个普通的武汉女人,她会经常在家中陪女儿、自己种点小菜和花草,返璞归真、享受着生活,蕴积着下一步的创作素材。
电影《生活秀》获得多项池莉作品大奖,充分展现了池莉作品影视元素的独特魅力和市场价值。
2003年12月,池莉签约世纪英雄电影投资有限公司,成立“池莉影视工作室”。
“池莉影视工作室”是继“海岩影视工作室”后世纪英雄吸纳优秀影视创作人才的又一举动,使“海
岩”、“池莉”等著名“作家品牌”,拥有更强的电影产业影响力和号召力。
再次证明在优秀文学作品基础上改编的剧本往往会成为精彩影视剧的先声,这样的例证在国内外屡见不鲜。
代表作:“新写实小说”代表作:“人生三部曲”《不谈爱情》、《太阳出世》、《烦恼人生》“新历史主义”小说代表作:《你是一条河》。
关于新作
池莉最近新作是《她的城》,三个不同时代、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武汉女人生活在在汉水之畔的这座城市中,命运以特定的形式将她们纠缠在一起。
军人出身的百万富翁蜜姐爽利干脆、愤然逃离家庭的原白领丽人现擦鞋妹逢春懵懂天真、出身大家的蜜姐婆婆宁静包容,当面对感情与世俗、婚姻与道德,痛苦与重生的冲突,经历婚姻带给她们的伤痛,她们如何彼此理解、相互扶持,带着伤疤所特有的美丽,继续在长江千年不断的涛声中生活下去。